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高中生物酶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1.2.5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课题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





1、了解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会从其结构特点分析它们的生活习性
2、知道细菌存在的普遍性和细菌对于生物环境的重要性
3、说出组织的概念
4、能区分植物的五大组织
5、说出动物四大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主要功能







1、教学的时候,对于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老师通过提示给出,然后让学生组织说出单细胞生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如何获取食物等等。
2、食物在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个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是关键。
3、动植物的组织,书上已经给出了相关的功能和分布的地方,所以,课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归纳,最后全班得出。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课件制作,素材的收集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一、单细胞生物
前面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用肉眼可以看到的生物,以下我们要来认识一些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单细胞生物。
1、衣藻(植物)
单细胞藻类,生活在发绿的池水中
比较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不同
有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衣藻因为是相对独立的生物,所以特有
有细胞膜、质、核、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
液泡和叶绿体鞭毛、眼点、杯状叶绿体
(1)红色的眼点:能敏感地感知光线的强弱。
(2)两根鞭毛:能自由摆动,使衣藻能在水中游动。
(3)依靠眼点的感光,鞭毛的游动,可以游到有光照及其他适宜的环境进行光合作用。
2、草履虫(动物)(太阳虫,痢疾变形虫等等)
(1)草履虫多大:大约0.3mm(2)形状:像倒转的草鞋
(3)区别前后端:钝圆的一端是前端
(4)介绍草履虫的结构及作用(学生观察结构可以猜测功能):
纤毛:进行运动
胞口:进食通道,在身体前端1/3处一侧,有纤毛
食物泡:食物进入胞口后形成,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伸缩泡:排出水和含氮的废物,两个伸缩泡是交替收缩舒张的
大核:与营养代谢有关
小核:与生殖,遗传有关
表膜:可进行呼吸,并排出含氮的废物
收集管:收集水和含氮的废物
(5)草履虫的生活习性
捕食:纤毛把食物送入胞口
消化:食物胞口胞口末端食物泡内笑话
呼吸:表膜排泄:表膜和胞肛应激性
(然后连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表述)
总结:单细胞生物一般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生活在水中。
二、细菌和真菌
1、认识各种各样的细菌
引入:食物为什么会变味或发臭?
通过展示台,看发霉的面包片(看到了什么,站起来描述)
(1)细菌:单细胞生物大小:0.3-2.0微米
细菌团:菌落——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
(2)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酒——发酵,酵母菌……
细菌的坏处:太多了(他轮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3)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要依赖有机物生存
(4)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不同):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2、刚才看到的面包上面的霉菌—面包霉—有细胞核—真核生物—真菌
有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青霉菌,面包霉等等)
食用菌—大型的真菌:可食用: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
不可使用:(看课件,各种食用菌)
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普遍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
3、细菌与社会
利用:……
危害:各健康带来影响,细菌战等等
4、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1)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2)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1提出问题:食物上滋生卫生的条件是什么?
2建立假设:温度、水份、时间、数量等等
3设计实验:P173-0175
注意:控制变量法:研究一个问题,做比较,要使其他条件一样
如:温度不同,数量、时间、水份等都相同,可以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4观察记录
5得出结论
6交流讨论
小结:探究的方法;长期探究要注意坚持记录数据
5、食物的保存
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知道相应的食物要用什么样的保存法

三、动植物的组织
引入:我们常看到的植物往往由多细胞构成,从动植物的受精卵—分裂—生长、分化—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细胞群(组织)
1、植物组织:接下去学生小组自主学习,讨论,归纳出植物组织的名称,相应的功能及其在叶子上的分布的情况。
植物的基本组织功能分布(叶为例)
保护组织保护植物体的表皮
输导组织输送营养物质(导管、筛管)叶脉,管状结构
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根茎叶花果实中都有)叶肉细胞
机械组织支撑和保护细胞壁加厚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植物体生长部位(如:根尖、茎尖、生长点)

2、动物的组织(学习方法同上)
人体的四大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功能分布
上皮组织细胞紧密结合,细胞间质少保护,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
细胞间质多运输、支持等功能分布很广,形态多样
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组成能收缩或舒张,产生运动四肢,躯干,心脏,胃,肠等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脑,脊髓和神经
3、读图活动
完成P68-69的填空
4、小结,作业

延伸阅读

显微镜知识总结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显微镜知识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显微镜知识总结
(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1.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
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1.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1.操作步骤:
(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3)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
(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1、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解析:光照明亮时,必须将视野变暗才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中的内容物,因此换平面镜和小光圈。本题答案D。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观察目标”,下列有关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目标数量少,难以找到目标B.高倍镜下视野暗,难以找到目标
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
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在视野中寻找目标都不太方便
解析:低倍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必须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高倍镜。本题选项中B不合理。
3、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将是()
A、bB、dC、qD、p
解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象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因此本题应选C。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应注视的部位是()
A.镜筒B.目镜C.物镜 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3、(多选)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就看不到了,则此异物不可能存在于()
A.目镜上B.物镜上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
4、填表比较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
镜头长度工作距离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细胞大小细胞数目
低倍物镜
高倍物镜


1、.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低倍镜改用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和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多、变小、变亮B、增多、变小、变暗
C、减少、变大、变亮D、减少、变大、变暗
4、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的结构最重要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结构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核糖体
5、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玻片标本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D.③②⑤④
6、大部分的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处理(如将标本切成很薄的切片)。洋葱表皮、水绵、酵母菌等材料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是因为()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7、(多选)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原因不合理的是()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8.(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9、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时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观察生物标本时,小王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想先判断该污点到底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然后再清除污点。对此,小王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污点在目镜上吗?
作出假设:假设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是目镜上的。
实验过程:(1)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手转动目镜;
(2)观察视野原处的污点,随着目镜的转动而移动。
得出结论:此污点是在目镜上。
问题:在上面探究过程中,若视野原处的污点不随目镜的转动而移动,则假设不成立,对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使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到实验室时要先跟学生强调实验室的纪律,让学生明白以后来实验室上课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学生观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强调光圈、反光镜和光线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最好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如:怎样使光线变亮,怎样使物像更清晰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这样更易使理解这些关系,做题的时候也可以想像做实验的过程,记忆更深刻。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图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
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
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
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