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学案(新版苏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

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学案(新版苏科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7.2静电现象学案(新版苏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7.2《静电现象》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3.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探究微观世界,分子能否再分呢?
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
活动二:请思考:(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用塑料笔杆或塑料尺与头发或衣服摩擦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上述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现象:上述摩擦后的物体都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种物体叫做带电体.
结论:用摩擦的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方式叫做摩擦起电.
活动四:知道了摩擦过的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自然界仅存在两种电荷.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电荷.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电荷.用“—”表示.
电荷间有相互作用:作用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探究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19世纪,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了比小得多的带______电的电子.
②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_________和带______电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
③摩擦起电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册《静电现象》学案苏科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下册《静电现象》学案苏科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物理下册《静电现象》学案苏科版

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教学设想重点:摩擦起电,电荷作用规律
难点:原子构成及静电现象
教法:教学准备玻璃棒,塑料棒,纸屑,毛皮,丝绸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讲清楚微小粒子的结构特点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提问:分子是否能再分呢?
二.新课讲授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化合物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单质分子: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
学生活动:用干燥的丝绸摩擦玻璃棒或者毛皮摩擦橡胶棒
然后将棒靠近纸屑,能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能吸引小纸屑
结论: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同时说明玻璃棒带电,也就是摩擦能起电。

思考:摩擦如何能起电的?
“电子的得失”
有些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
有些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这样使物体带电有两种可能
活动: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两片铝箔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板书设计:
静电现象
一.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3.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4.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理
5.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得失
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教后感:

八年级物理上册认识声现象学案(新教科版)


3.1认识声现象
【教师寄语】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通过学习,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声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可发出和可听到的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重点;“真空铃”实验和声波概念是难点。
【新课导入】通过阅读章首语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你知道描绘声音的语言有哪些?对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声现象,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认识声现象。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声音的产生
1.根据生活经验,去体会,去思考: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将手指放在喉咙上,然后发出声音,手指会感觉到喉咙在……………………;在用音响听音乐时,我们可以看到喇叭上的播音纸在……………………,声音越大,播音纸振动的幅度就越大;敲鼓时我们可以看到鼓在…………………………
2.通过上面的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知道,发声的物体都在……………………,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例如弹奏的吉他、…………………………………………等。
4.[牛刀小试]吉他弹奏是振动而发声,吹笛子是振动而发声,青蛙“呱呱”的叫声是由于它的鸣囊在……………………。
目标二:声音的传播
1.阅读教材P37页:声音是以形式向外传播。
2.①同学们交流时,甲同学说话,乙同学能听见,说明可以传声。
②潜入水中后,依然能听见岸上人说话的声音,说明可以传声。
甲同学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子,乙同学轻敲桌子,甲同学有何感受?答:………………………………………………………………………………………………………………………………,这说明…………………………可以传声。
3.■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把一个电铃放入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通电以后我们可以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然后用抽气机从钟罩内往外抽气,随着气体被慢慢抽出,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可知,如果空气被全部抽出(即为真空),能否听到声音?答:………………………。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我们会再次听到铃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空…………………………………………。
4.概括与小结:声波可以在、和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如空气、水、大地钢铁等),所以说,声波靠传播,真空…………………………………………。
目标三:声传播的速度
阅读教材P39页“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先独立做再进行小组交流。
1.百米赛跑时,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说明声的传播需要………………………。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
2.认真观察声速表,回答:①声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②声速的大小与………………………………………………有关,还与………………………………………………有关。
③一般情况下,声速在………………………中最大,在………………………中最小(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3.[牛刀小试]甲同学把耳朵紧贴在一根足够长的水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使劲地敲打一次,则,甲同学可以听到次敲击声,最早的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目标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1.阅读教材P39-40页,“人耳的听声能力”思考并回答:
①人的声带,可以发出声音;声波传入人耳中,触动鼓膜,则会产生听觉,使我们听到声音。
②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与所用的比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符号是.
③人耳能听到Hz——Hz的声,叫次声,叫超声。
④超声和次声有各自的特征,也有不同的和。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2.如图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保持不变D.都有可能
3.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发生的。
4.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m/s。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你m。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浮力学案新版苏科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物理下册10.4浮力学案新版苏科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0.4浮力》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导学流程
活动1:观察图10-27,
1.思考每幅图下的“为什么”.
2.亲手做一下C图,并可以用小木块、小铁块再试试.
3.当你浸泡在水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4.总结浮力概念;
活动2: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你找一块砖头,拿在手里,再把它浸没在水里,比较两次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看图12-28,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下,现象是,说明.
3.写出称重法的浮力计算公式:F浮=.
活动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根据自己的经验,你觉得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阅读书本“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与探究”环节,看看每一步是怎么做的以及测出了哪些物理量?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3.结合图10-29,有条件的可以自己试着去做这一实验(课堂展示),完成“分析与归纳”中的填空部分.
4.得出初步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和有关.
活动4:探究浮力的大小
1.阅读书本“10.11探究浮力的大小”,重点是看图10-30和五个步骤,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填在下表中(测量结果暂时不填,准备在课堂实验时记录).
物理量
测量结果
2.写出求浮力大小的公式:F浮=.
4.写出求排开液体重的公式:G排液=.
5.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5.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
活动5:
1.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进行推导:F浮=
2.你觉得阿基米德原理是否适用于气体?
活动6:
做一个“WWW”第一题的实物,注意不要进如气泡,完成图10-31的活动,并得出结论.
活动7:查找密度计的有关资料,按照“WWW”第二题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并做一做如何区分水和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