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液化。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液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液化
知识点: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特征:放热
方法:(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
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现象:
a.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b.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知识点: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知识点: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
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
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相关阅读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透镜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透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u2fu=2ffu2fuf
像距vfu2fu=2fu2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等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放大镜应用照相机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③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温度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温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温度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汽化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汽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辅导: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