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分子和原子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分子和原子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分子和原子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JAb88.cOm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问激趣创设情境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
1、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学生思考、讨论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实验3—2:品红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1、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了解性质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xml:namespaceprefix=st1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
小结
1、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学生猜测,讨论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思考:为什么1+1≠2
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观察现象:1+1≠2
思考、讨论、猜想
练习巩固
分析归纳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讨论、分析、交流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课时
模型展示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氧化汞的分子模型。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用模型把微粒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分析推理组织讨论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和水在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的分子还是原子?

延伸阅读

燃烧和灭火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燃烧和灭火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教师活动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判断
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子和原子导学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分子和原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4.能从微观上认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分类
【学习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2.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难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和构成
【预习自测】
1.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这些事实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而物质有热胀冷缩及三态变化,则说明分子之间有;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又说明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
物质的化学性质也;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起了变化,首先是分子分解成,然后这些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而原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因此,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同种物质,分子相同,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分子不同,化学性质。因为分子是。
4.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构成的;汞、铁、铜、氦气等物质是由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而不可分。
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变化的过程;

6.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①把糖块放到水里,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②气体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却难以压缩
③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④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晒在阴冷处干的快
⑤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
⑥加油站里的汽油储存在油罐中,但在加油站内仍要“严禁烟火”
7.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①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混合物是由构成的,
纯净物是由构成的。
②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单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达标导学】
一分子
问题导入: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湿衣服在阳光下可以晾干;在花园中可以闻到花香等等。再如P49.实验3—2
演示实验3—2,我们可以看到杯中的水逐渐变成红色,说明品红在水中不断地扩散。
请问大家: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在远处可以闻到花香?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够扩散呢?------为了解释上述这类现象,很多科学家和学者提出了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现在,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观察课本P50,苯分子的照片和硅原子的照片以及移动原子所得到的“中国”字样。
这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A.请考虑:水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水而不是水分子呢?
------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很多的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才可构成宏观物质。所以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探究氨分子的扩散—P50(活动与探究)
现象: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②A杯中的液体变成红色,B杯中的液体不变色
解释:C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进入A杯中,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杯中没有氨分子进入,溶液不变色。-----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说明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看课本图3—9
C.将20毫升的水和20毫升的酒精混合,测量混合后的体积
------混合后的体积小于40毫升,这是为什么呢?
类似的道理,大家想一想:把1升黄豆和1升的芝麻均匀混合,其体积还是2升吗?为什么?
------小于2升,因为黄豆粒之间有间隙,混合后总探体积会变小。因此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并且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固体时分子间的间隔较小。物态变化、热胀冷缩等都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
问题思考: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
----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水受热时,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从液体变成了气体。
二微观理解物质的变化
讨论:P51
①从分子的角度看,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因此该变化为物理变化;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新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②在这两个变化中都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不发生变化,原子只是重新组合。
分析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原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再保持。可见: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类的物质,分子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所以: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问题思考:试简述“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分析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不发生变化。可见: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汞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原子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相同点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都在不断地运动着③微粒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联系
分子_——————→原子
问题讨论:分析图3—11,图3---12,图3---13,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课堂训练】:P56习题1——5
【达标测试】
1.下列物质中只含一种分子的是()
A.冰块B。糖水C。酱油D。白醋
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B大米磨成面C加热水产生水蒸气
D.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至消失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分子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D.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
4.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C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D.原子很小,不可以再分
5.下列对过氧化氢(H2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是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B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它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D它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
6.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一事实说明;站在桂花树旁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7.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8.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由构成就是纯净物,若其构成就是混合物,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
9.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和。该事实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
则不能再分。
10.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
①酒精、汽油等储存时,必须塞紧瓶塞
③冰和水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④把糖块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解的快

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两种变化在本质上的区别。

氧气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氧气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
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导
设入
情新
境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
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引导探究

实验
探索(过渡)
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
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讨论、发言。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观察、讨论、交流、发
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结论。(也可用带
火星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