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课文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课标教材

小学语文课文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课文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课标教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课标教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文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课标教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编辑推荐

课文 6 爬山虎的脚|人教课标教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 6 爬山虎的脚|人教课标教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课文6爬山虎的脚|人教课标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目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自己互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对叶老批改“我”的作文的感受。

3、让个别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叶老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老师批改作文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3、细读课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找到的相关语句,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在朗读中所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中发现的,并且从中学到了什么?

3、模仿其写作特点写一小段话。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为同桌批改一次作文(提醒:注意使用批改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2)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教师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初读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哪两件事,知道这两件事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着独立性,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这部分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文章。

课文第二件事中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昏字的上半部分是氏,不能多加一点;荐字的下半部分是存,不能错写成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辨并正确使用同音形近字,如燥和躁、洽和恰。

4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邀请做客”,感受叶老先生的亲切、质朴。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回忆了叶老先生和肖复兴之间的哪两件事?(结合回答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2、引读重点句:当时的作者并没有见过叶老先生的面,但他的脑海中已浮现出这样的印象: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板书:认真、平和)

二、学习“邀请做客”:

过渡:15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他有幸见到了这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相关句子。

1、交流汇报: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引导: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能成为作者的知音,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吗?(2)引导: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起融洽地交谈?

(3)引导:“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内心深受感动)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师板书:亲切、质朴)

2、补充资料,拓展文本

(1)同学们,叶老对“我”包含着怎样的期待呢?请你看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来猜想一下叶老先生会对作者说哪些期待的话。

(2)引读叶老期望的话: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三、感悟“借景抒情”:

(一)尝试命题,引导质疑:

1、回顾要点: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文章写了这样两件事——

(结合板书,学生回答:修改文章/邀请做客)

2、尝试命题:如果让你来给文章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呢?

3、引导质疑: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二)学习写景片段: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1)看,这就是爬山虎。看到这满墙一大片绿绿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

(2)我们学过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描写的就是叶老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3)肖复兴又是怎样来描写那一墙爬山虎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品味两句话: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感悟“非凡”(出示句子):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

4、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一定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出示最后两句话,生齐读: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解读“绿”:指名读题

这句话又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深化文本:

1、补充资料:

教师讲述: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2、写话:面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3、阅读积累:

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听课反思


1、教师的提问方式要准确、明确。比如让学生读过叶老的评语后,问:叶老的评语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学生一时语塞,接着回答的五发八门。我及时反思调整为:你从这则评语中领悟到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是什么?这样,问题就明确的。
2、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要靠老师的巧妙的过渡语。
3、教学要层层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
4、抓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理解文意,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5、文中三次提到爬山虎,三个段落做到一个课件,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激动——舒畅——铭记,文品、人品激励着作者前进。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奠定了学生的价值观。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6、抓重点词句段。在品读体验环节,重点采用的是抓住重点词句段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程序是: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再在句子中抓重点词理解体会---最后指导朗读。方法很得当,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7、重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整节课中,李老师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边总结写作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一目了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写作方法的熏陶。
评价语言可以再丰富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堪称楷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自己互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汇报对叶老批改“我”的作文的感受。

3、让个别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叶老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老师批改作文的感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它杂项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它杂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六年级二班65名可爱的孩子及向尧老师:

你们好。

你们托吕达博士带给我们的十封信收到了,同时收到了66颗火热的心。读了你们的信,我们由衷地高兴,从信中看到成都市实验小学广大师生在教学思想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看到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

透过一封封信,我们仿佛看到了你们围绕《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该不该编入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的情景。你们关心教材建设,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有多好啊!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你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教学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是么,讨论、争论给每位同学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使每个同学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加了自信,同时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同学们写给我们的代表各自辩论小组的九封信,又是一次非常实用的作文训练。我们对你们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表示大力支持,对你们大胆地给教材提出意见表示真诚的欢迎!

当然,当初我们编教材的时候,把作家肖复兴写的这篇文章放进第三单元,是经过研究、讨论的。文中具体讲到叶圣陶老先生怎样给一个15岁的少年改作文,这不是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直接的联系吗。再者,文章使我们了解叶老用他人格的魅力影响着肖复兴。肖复兴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作家,和那次到叶老家做客不无关系。从来信中看,你们不是也受到影响了么,写到说不定我们以后也能成为大作家也许,我们之中将来会出现第二、第三个肖复兴。阅读一篇课文也好,阅读一个单元课文也好,收获肯定是多方面的。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除了学习修改作文,接受叶老人格的影响、学习做人,也是十分重要的收获。你们说,是吗?

另外,有的同学在信中说,课文中隔岸观火与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不好理解;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中的大气候不知是什么意思。如果联系上下文再认真想一想,全班同学再讨论讨论,依你们的能力和水平,是一定能读懂的。

最后,还要说说我们有两点看法和有的同学的意见不同。一点是我们不认为这篇课文过时。看文章过不过时,主要不在于写作时间,而在于表现的内容。另一点是,老师是学习的伙伴朋友,这不错,老师还是同学们的导师。同学们的学需要老师的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指导并不矛盾。对学习时必须需要老师这种学习方法不满,是不对的。我们想,你们会同意我们的意见的。

祝你们

在新世纪学习进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知识


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还有: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作文中还写王老师谈到今天,也谈到了明天,并不断地问我,叶老将并不断地改为最后他,因为王老师不可能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叶老这样一改就合乎情理了。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实可信了。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把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拿着两簇鲜花改为靠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手里拿着鲜花,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从班上的小事情一直谈到了国家的大事情,谈到了今天,也谈到了明天,这句话中了字用得太多,显得啰唆,叶老都删去了。再如,看见王老师一个人在桌旁画着什么,桌旁一词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作文中写我跟你一样,也喜欢画画,尤其是人像,叶老把尤其是人像改为尤其喜欢画人像。因为尤其是人像也可以理解成尤其喜欢人像的图画之类,加上了喜欢画三个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再如,作文中写小强突然告诉我,王老师叫我到数学教研组去。没料到王老师见到我来了,就笑着问这里的前后两句话衔接得不好,没料到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来。叶老添上我以为准是要挨斥儿了,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叶老一一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我就轻轻地叫了声:王老师。这句话中间不能用冒号。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扑腾扑腾不必加顿号。就像是在欢迎着家长似的吹得我心里甜滋滋的两句话中所使用的省略号也没有必要。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札记


在教学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公开课上,我用爬山虎的叶子做奖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提前几天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许多爬山虎的叶子,然后把这些普通的爬山虎叶片夹在书里压得乎平整整,再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上几个字,这一枚枚深绿色的书签就可以做奖品了。只不过,那上面的字都是我精心从课文里挑选的词语,如: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一丝不苟等。这些词语不但能概括主人公叶圣陶的高贵品质,揭示文章的中心,而且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使学生从中受益。

当讲到到叶老家做客一段时,我布置学生自学,并告诉学生:自学汇报时老师会有奖品发给大家。会是什么奖品呢?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交流时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我及时把早已准备好的奖品发到学生手中,看着学生双手捧着叶片乐滋滋地跑回座位,我觉得预期的目的就要达到了。当教学进行到总结全文这一环节时,我邀请得到奖品的同学站起来把叶片上老师写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站起来大声地、一字一顿地读出了那些含义深刻的词语。我接着问: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你们的仅仅是这一枚枚绿叶书签吗?学生一下子醒悟了,他们纷纷发言:老师是告诉我们要像叶老那样待人真诚质朴。老师是要我们像叶老那样对待学问一丝不苟。

不待我给以答复,台下听课的人群中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是对学生精彩回答的鼓励,而且是对我这一设计的充分肯定。一枚小小的叶片做成的奖品,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我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更重要的是这枚叶片所包含的期待也许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只有勤于动脑,敢于创新,善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上课的导入我先让学生谈谈对叶圣陶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片课文《爬山虎的脚》,让学生通过对比今天要学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接着我检查孩子读书和生字词的情况,最后通过品词析句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边读书边用笔画出修改处,再用不同的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还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叶圣陶先生用了哪几种方法修改这篇课文。

课文的“修改作文”部分,很有特点。具体事实+心理感受的写作特点,修改作文的方法,语句上的修改,这些都对学生的习作也有所启迪。因而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就锁定在了第一部分的学习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春风拂面”,让学生一次次回到文本中去感悟,研读。学生在“密密麻麻”“到处”中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在“愣住”中放大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在字词句的修改中,学生感受到叶老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评语中,让学生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对一名文学爱好者的鼓励和殷切期望。这一股股暖流给予作者春风拂面的感觉,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教学时,我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凭借教材,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教材中,作者在叙述叶老怎样修改“我”的作文时,蕴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体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在教学中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叶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对作者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让学生体会如何作文,更让学生体会如何做人。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求新知。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轻松、平等而又浓烈的气氛中主动获取新知。在理解课文这个环节中,我这样安排:先出示自学提纲:1、拿到叶圣陶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画出相关句子,然后读读。学生根据我出示的自学提示,快速读课文去找到答案。

三、整合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教材与多种文本的有机融合。

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如:《一张画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学生自己的习作等,把语文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其他相关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途径,在开放中丰富教学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回过头来,再看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还是有不少的缺点。

一,以读为本,自觉得读得还不够到位。

初读课文后,没有检查孩子读课文的情况,还有读词语的形式比较单一,应该指名读、男女生对比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词语后,再去整体感知课文,亲近文本,但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指导的功力还不够,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朗读,没有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

二、第一课时的容量比较大,所以在讲解完课文第一部分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让学会写生字了,所以在第一课时的内容的安排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多思考第一课时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课文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课标教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