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0-01-04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优秀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科书分析:
1.
文采用歌谣的体裁,运用对问对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常见的
些姓氏,不但为学生识字提供了
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到
种识字方法——合
合(两个字合成
个
字),而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
——姓氏文化。
文内容就是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
2.
文插图是
个古代小男孩遥望天空出现的
些姓氏,形象地告诉学生我国的姓氏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之
。
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本学期学习的
二篇
文,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
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同样有必要对
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
个学期的学习,
堂常规、
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
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
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
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
教学目标
: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
文,背诵
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
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
些常见的姓,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
姓氏文化的兴趣。
3.认识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
词。
4.能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能仿照
后例子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姓。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
文,背诵
文。
2.能正确认读“姓”等12个生字
词,正确读写“姓”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
文内容,知道“姓氏”,认识
些常见的姓。
教学准备:
教师:“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姓”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
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
套“姓”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
时。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
(
)易混字音的拼读
1.PPT出示下面汉字和音节:
qīng蛙、qīn人;星xīng、xīn里;
出示任务: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读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小结:读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读准舌尖前音和翘舌音,有助于读准字音,帮助我们纠正地方音。
(二)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PPT出示有关字词:什么双木林国旗地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
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三)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
。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识字
文《春夏秋冬》,了解了四季各有的气象现象和欣欣向荣的春天的
些事物现象。今天学习另
篇识字
文,请看老师板书
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②姓氏歌(“姓氏”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
题。
3.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
。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
题目,从
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
文是
首歌谣,是
首关于“姓氏”的歌谣。“姓氏”是指什么呢?我们读了
文就知道了。学习这篇识字
文,不但要知道“姓氏”指什么,还要学习这
文的生字
词,把
文读准确通顺,并且背诵下来。
二、学习朗读
文
(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
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相机正音。
3.出示任务:在朗读
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个体读,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
个读完评议
个。
5.小结:朗读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
文读通顺。
1.导语:
文是
首歌谣,歌谣的朗读讲究的是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歌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
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
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
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小节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
个读完评议
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
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歌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
样,所以我们
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读的字和
的偏旁
(
)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
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
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
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
说。
4.反馈指导。
①逐
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
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③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
、两遍。
④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
个大
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二)学习
的偏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
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
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
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
偏旁?
2.反馈指导:
张(“弓”“长”)弓字旁
赵(“走”“?”)走字旁
钱(“钅”“戋”)金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是“张”字的弓字旁、“赵”字的走字旁和“钱”字的金字旁。(
边通过PPT演示,
边讲解)带弓字旁的字,大多与弓有关。如“张”字的本义是上弓弦,“弯”字的本义是拉开弓,从而引申出弯曲的意思;带走字旁的字大多与行走有关,如“赵”字的本义是快步走,“起”字是表示站起身子才能走的意思,即战旗、起来的意思;带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钱”字的本义是指
种用金属制成的农具,后来才指货币。
4.PPT示,齐读
遍:
“张”字——“弓”,弓字旁
“赵”字——“走”,走字旁
“钱”字——“钅”,金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三个偏旁
朋友:雨字头和双耳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
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四、背诵
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
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
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
文,尝试把
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
起击掌背诵。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六、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
文内容,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
姓氏文化的兴趣
(
)了解“姓氏”,做问答游戏。
1.提问:读了
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姓氏”是指什么吗?(预设:“姓氏”指的是姓名中的姓)你是从
文中的哪些句子中知道这个意思的?(预设:你姓什么?我姓李。他姓什么?他姓张。)
小结:“姓氏”现在就指我们姓名中的“姓”,
题《姓氏歌》就是关于我们的姓的歌谣的意思。
2.做问答游戏。
(1)自由读题目,了解游戏方法。
出示任务:自由读“照样子做问答游戏”,想
想:除了歌谣中用到的利用两个字合
合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介绍?
反馈预设:可以用词语中的字介绍。
(2)同桌做游戏,指名同桌展示。
(3)说说班里同学的姓。
(二)看图,简介我国姓氏渊源,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
姓氏文化的兴趣。
1.导语:那么我国的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PPT示
文插图)
出示任务:观察这幅图,想
想:图画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时候的孩子?他在干什么?
同桌交流后反馈。预设:古时候的小男孩;他在观看天空上出现的姓。
2.提问:根据这幅图,你猜猜我国的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学生猜测后作以下简介,PPT出示。)
简介:我国的姓氏起源自很久很久的远古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的姓。例如,陈姓是古帝舜的后裔的姓。公元前
千多年的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国号陈,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又如,赵姓缘起自远古少氏。后在公元前
千多年的西周周穆王赐少氏十三代孙造父赵城,获得赵姓。
(三)了解
文其他内容。
提问:通过歌谣,你还了解到我国姓氏的哪些知识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了解到的?
预设:1.姓有单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句子:
2小节)2.不止歌谣中讲到的,还有很多很多(句子:中国姓氏有很多。以及省略号)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我国姓氏除了有
个字的、两个字的,还有多个字的呢。比如我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他就姓“爱
觉罗”四个字。我国的姓氏的确很多很多,有
本书《中华姓氏书法大词典》,就收集了10129个姓氏。
小结:同学们,我国的姓氏是不是历史很悠久?还蕴藏着很多的知识呢?有兴趣了解你们自己的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吗?姓氏里有些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回家查查资料,了解了解吧。
七、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八、写字指导
(
)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
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王、方、么;左右结构:姓、什、双;全包围结构:国。
2.指导“王”“方”“么”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
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王”“方”“么”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王”“方”“么”,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
个写
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
个。
1.指导“姓”“双”“什”的书写。
(1)仔细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姓”“什”“双”,提示:“姓”“双”,左右部件占位大致相等,右边部件书写稍宽;“姓”的女字旁长点变短点,“生”字最后
横穿插“女”字短点下方;“双”字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又”字撇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
个写
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
个。
2.指导“国”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国”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国”,提示:“国”字外的方框是长方形,左竖比右竖短点,五横三竖要等距。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
个写
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
个。
九、会写字书写练习
十、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1.朗读和背诵
文。
2.有兴趣的查找我国姓氏资料。
板书设计:
精选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姓、氏、李”等12 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 个偏旁;会写“姓、什、么”等7 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
1. 通过儿歌诵读,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姓、氏、李”等12 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
2.采用自读,同桌读、男女读等方式,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诵读导入,
激发兴趣1.说说自己姓什么。
2.揭示课题,并板书。
3.随文识字:“姓”。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环节二
自主学习,
了解儿歌 圃 色 绿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http://lspjy.com com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完成目标一】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
【评价目标一】环节三
开展游戏,
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网 育 教 学 小 中 圃 色 绿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合作学习,
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http://lspjy.com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绿色圃中http://cz.lspjy.com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 色LSpjy.Com【完成目标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评价目标一】环节五
指导书写,
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重点讲解。
(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完成目标一】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
【评价目标一】环节六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1、小结:
中国的姓氏有很多,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
2、作业:
课下查阅有关姓氏的相关资料,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完成目标三】【评价目标三】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 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 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 ,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 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 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 、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 ,生生问答 ,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 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设计说明
这是
篇有关姓氏的儿歌,
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
些常见姓氏的写法,
二节列举了
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
程
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
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
程
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
件。(教师)
时安排
1
时。
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
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
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
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
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
边读
边想:儿歌
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
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
)诵读
节。
1.指名朗读
节。
2.齐读
节。
3.了解
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
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
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
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
节,背诵
节。
(二)诵读
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
接。
3.出示
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
二节。
5.齐读
二节,背诵
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
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
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
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
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
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
”)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
边观察
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
看,每
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
讲每
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
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
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
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
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
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
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
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
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语文《姓氏歌》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语文《姓氏歌》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 姓氏歌
型:识字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
过程与方法目
: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2.诵读《姓氏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时安排:2
时。
时
授
时间:
教学内容:识字
教学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
件。
教法:范读,引导
学法:读
读,认
认
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
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
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
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
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
边读
边想:儿歌
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
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
)诵读
节。
1.指名朗读
节。
2.齐读
节。
3.了解
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
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
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
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
节,背诵
节。
(二)诵读
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
接。
3.出示
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
二节。
5.齐读
二节,背诵
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
文。
四.作业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姓氏歌
二
时
授
时间:
教学内容:识字
教学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多媒体
件。
教法:范读,引导
学法:读
读,认
认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
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
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
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
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
”)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
边观察
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
看,每
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
讲每
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
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
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
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
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作业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姓氏歌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姓氏歌》备课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姓氏歌》备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姓氏歌》备
教案
识字2.姓氏歌
(
2
时总
74
时电教
2
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朗读
文,背诵
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过程】
、初读
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
读
文,不认识的字读
读拼音。
2、老师教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
说班上的同学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
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教读,请学生上台来教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
指,认识会读的同学站起来大
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
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学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
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
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
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
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
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
起来读
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
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
起齐读
文。
三、
堂练习。
1、根据
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
()
口天——()子小——()言午——
()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画;
什:,共()画;国:,共()画;方:,共()画;
3、将下列字与正确的拼音连起来。
姓氏古吴赵钱官
4、给下列字注音。
()()()()()
张周官王姓
5、齐读
文,背诵
文。
四、家庭作业。
1、用下列字组词,再用组的词造
个句子:姓、什、国、
双、方。
2、背诵
文。
板书设计:姓氏歌
木子李姓什么双国王方
弓长张
古月胡…………
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年级语文下册《姓氏歌》
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
: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
2.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教学重点:
识记姓、氏等6个生字;书写在、后2个生字宝宝;发现生字的组合特点;正确朗读
小节。
教学难点:
正确识记生字。
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
程
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
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
程
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前准备:
1.
文录音。
2.制作多媒体
件。(教师)
3.预习
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用时:3分钟)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
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出示
题。
2.诵读汇报
(出示《百家姓》
件)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1.认真观看
件内容,自由交流问题。
2.齐读
题。
3.学生齐读《百家姓》。(不认识的字看拼音)
4.说说自己知道的姓氏名称。
5.讲讲自己知道的姓氏故事。
1.说
说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
前查到了这些姓氏:
_____________
二、初读
文,识字学词。(用时:20分钟)
1.交流姓氏故事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
个姓氏背后都有
个传说。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3)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在很久远的过去,黄帝的孙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近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2.游戏活动
(1)出示
件,让学生读
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
小节)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
小节的生字。
①认读生字卡
②选字组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
文,注意读清楚,读流利。
2.与其他同学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听教师读时注意不认识的字。
4.自由拼读生字。
5.按结构、偏旁、笔画数等给生字归类。
6.同桌互读,并交流。
7.巩固练习:
(1)完成
后
2题。
(2)认读词语:姓氏什么
8.自读,同桌互读检查。
3.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姓(xnxnɡ)氏(ssh)李(lǐnǐ)张(zhānɡzānɡ)
4.连
连,把两个字合成
个字。
女木弓口又
子生天又长
三、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展示本小节书写生字:姓什么双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
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1.自由认读生字。
2.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
3.掌握书写要点。
4.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教师书写,记住书写要点。
5.自由描红,临写。
6.全班展示。
5.看谁写得最好看。
姓什么双
6.按要求填空。
姓的笔顺是_____。
么共有______笔,
2笔是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外实践。(用时:2分钟)
1.布置作业。
(1)熟读
文。
(2)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2.同桌之间做问答游戏。
1.认真完成作业,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每个生字写三个。
7.辨字组词。
星()姓()什()行()欢()双()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 姓氏歌》语文教案
识字 姓氏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3个偏旁。
2.通过朗读、图片演示等方法了解姓氏的意思,初步了解姓氏,知道自己的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学习正确、规范的姓氏读法,主动积累有关中国姓氏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姓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
1.掌握3个偏旁。
2.了解姓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chǔ)卫,蒋沈韩杨……”是的,这就是我们《百家姓》中的内容,是我们的姓氏。我们的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走进《姓氏歌》,去了解一下我们姓氏的相关文化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教学“姓、双、国”这些生字时,可以用组合法来识字;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组合法识字示例:
女+生——姓(姓氏)又+又——双(一双)囗+玉——国(国家)
顺口溜识字法
木子李、弓长张、口天吴、文刀刘、子小孙、耳东陈等。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姓”的“女”在做偏旁时,长横变成提。
“双”的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国”的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王”的笔画少,注意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易错提示:
“么”不要多写一捺,写成“公”。
“方”的笔顺要注意,第三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生——姓(姓名)——性(性别)——星(星光)
又——双(双方)——观(观看)——欢(欢迎)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新课讲解,知识突破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朗读指导:注意读好后鼻音、翘舌音的汉字。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个小节,第一小节讲了姓氏的介绍方法,第二小节讲的姓氏数量多。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弄清楚不懂的地方。
6.教学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明确: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姓氏的介绍是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的。
拆字法介绍姓氏拓展示例:
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
(4)齐读第一节。
(5)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6)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①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②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③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7)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7.教学第二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朗读指导: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4)教师介绍复姓。
(5)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6)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百家姓常见复姓: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上官 欧阳 司马 东方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姓氏“李、张”,通过分解姓氏的形式我们学习了“胡、吴”,还知道了两个读音相近的姓氏“徐、许”,通过对《百家姓》原句的诵读,我们还知道了一些复姓,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后大家可以多读一读《百家姓》,对我们的姓氏做到更多的了解。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姓氏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姓氏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姓氏歌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
篇有关姓氏的儿歌,
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
些常见姓氏的写法,
二节列举了
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
程
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
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
程
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
件。(教师)
时安排
1
时。
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
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
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
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
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
边读
边想:儿歌
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
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
)诵读
节。
1.指名朗读
节。
2.齐读
节。
3.了解
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
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
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
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
节,背诵
节。
(二)诵读
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
接。
3.出示
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
二节。
5.齐读
二节,背诵
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
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
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弓、走、钅。
(3)说说
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四四方方
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双:又又成双。(部件组合法)
王:王王王,王嘉成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
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
)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
边观察
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看
看,每
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
讲每
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
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
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
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
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
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
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
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
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
的韵律与节奏。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 姓氏歌》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 姓氏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3个偏旁。
2.通过朗读、图片演示等方法了解姓氏的意思,初步了解姓氏,知道自己的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学习正确、规范的姓氏读法,主动积累有关中国姓氏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 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姓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
1.掌握3个偏旁。
2.了解姓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chǔ)卫,蒋沈韩杨……”是的,这就是我们《百家姓》中的内容,是我们的姓氏。我们的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走进《姓氏歌》,去了解一下我们姓氏的相关文化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教学“姓、双、国 “这些生字时,可以用组合法来识字;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组合法识字示例:
女+生--姓(姓氏) 又+又--双(一双) 囗+玉--国(国家)
顺口溜识字法
木子李、弓长张、口天吴、文 刀刘、子小孙、耳东陈等。
多音字:
什
shén:什么
shí:什么 什锦
形近字示例:
什 shén 什么 计 jì 计算 不计其数
王 wáng 王后 目无王法 玉 yù 玉石 亭亭玉立
方 fāng 方言 千方百计 万 wàn 万能 万古长青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姓”的“女”在做偏旁时,长横变成提。
“双”的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国”的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王”的笔画少,注意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易错提示:
“么”不要多写一捺,写成“公”。
“方”的笔顺要注意,第三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生--姓(姓名)--性(性别)--星(星光)
又--双(双 方)--观(观看)--欢(欢迎)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新课讲解,知识突破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朗读指导:注意读好后鼻音、翘舌音的汉字。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 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 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个小节,第一小节讲了姓氏的介绍方法,第二小节讲的姓氏数量多。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弄清楚不懂的地方。
6.教学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 介绍方法。
明确: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姓氏的介绍 是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的。
拆 字法介绍姓氏拓展示例:
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
(4)齐读第一节。
(5)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6)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①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②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③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7)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7.教学第二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朗读指导: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4)教师介绍复姓。
(5)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6)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百家姓常见复姓: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上官 欧阳 司马 东方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姓氏“李、张”,通过分解姓氏的形式我们学习了“胡、吴”,还知 道了两个读音相近的姓氏“徐、许”,通过对《百家姓》原句的诵读,我们还知道了一些复姓,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后大家可以多读一读《百家姓》,对我们的姓氏做到更多的了解。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姓氏歌
单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张、胡、徐、许
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优秀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科书分析:
1.
文通过四幅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某
个气象特点的扇面画,引出了四个季节的气象词语和词串;再通过
幅春天大地的图画,引出了图中的事物词语,以及表现春季欣欣向荣的物象词串,给学生提供了
个有趣、形象、感性的识字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2.
文是识字
文,因此更要突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
学段的教学重点”这
个
要求,在教学时间、精力等分配上,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从这
开始,会写字的学习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从这
开始,在写字指导环节中,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学情分析:
1.学生度过了入学后的
个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
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在进入
的学习前,有必要对
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
个学期的学习,
堂常规、
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
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
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
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
个学习任务,奖励
朵小红花,
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
个学习任务,就闯过
关或登上
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学目标
: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
文,背诵
文(词语、词串)。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词串的意思,感受了解四季各自的气象特点和春季的某些物象。
3.认识偏旁雨字头、双耳旁,能正确认读“霜”等8个生字
词。
4.能正确读写“春”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
文(词语、词串)。
2.能正确认读“霜”等8个生字
词,正确读写“春”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词串的意思,感受了解四季各自的气象特点和春季的某些物象。
教学准备:
教师:“霜”等8个会认读字字卡,“春”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
文的词语和词串词语卡片;
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
套“霜”等8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
时。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
(
)复习三拼音拼读
1.导语:放了
个寒假,同学们还会不会通过汉语拼音的拼读,读出下面的词语呢?
PPT出示下面含音节的词语:
shuānɡ手jiānɡ南zuò下
个体自由拼读。
2.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相机指导。齐拼读。
小结:总结三拼音拼读的方法。
(二)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
的
文之前,我们先复习这
要求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
PPT出示有关字词: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莲花飞鸟风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我们学习完
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三)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
导语:同学们,我们度过了
个愉快的寒假,迎来了鸡年欣欣向荣的春天,现在又要学习有趣的语文了。今天学习的是
篇怎样的识字
文呢?请看老师板书
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①春夏秋冬
2.齐读
题。
3.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
。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
题,从
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
文写的是关于四季的内容。上学期我们也学过
篇
文《四季》,我们
起朗读
遍,回忆
下,《四季》这篇
文告诉我们四季各有什么现象呢?
(PPT出示
文,朗读,回忆作答)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四季》告诉我们四季各有的
些事物现象。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春夏秋冬》,又会告诉我们关于四季的什么事呢?我们学习了这
的生字
词,把
文读准确通顺了,就能知道了。
二、看图说话,学习朗读
文
(
)看扇面画,学习朗读
文前半部分。
1.PPT出示四幅扇面画。(按照春夏秋冬顺序编上序号)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幅图画,思考:这四幅图画分别画的是哪个季节?表现了这个季节什么的气象现象?你是从图画中的哪些地方看出的?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然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相机在黑板上贴出该季节扇面图和对应词语注音卡片)
预设:图
,春风,图中飘动的柳条;图二,夏雨,图中落下的雨点;图三,秋霜,图中红叶边上沾着的白霜;图四,冬雪,图中飘落的白雪和地上白茫茫
片。
3.自由朗读这四个表现气象的词语,反馈指导后齐读。
4.这四种气象现象是怎样来到我们可爱的大地的呢?我们读好了
文有关的词串,就知道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轻声朗读
文
2页的词串,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词串朗读下来。
5.反馈指导。
(1)指名汇报正音,自由朗读,齐读
2页的词语和词串。
(2)指名说说那些气象现象是怎样来到我们可爱的大地的。
预设: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相机贴出该词串的词语)
6.小结:我们通过看图说话,朗读了
文的前半部分,了解了四季各有的气象现象以及它们是怎样来到我们可爱的大地的。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
文的后半部分。(PPT出示
文
3页图画)
(二)看
3页的图画,学习朗读
文后半部分。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画,思考:这幅图画画的是哪个季节?画了这个季节中的什么事物?它们怎么样了?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然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相机在黑板上贴出词语和词串注音卡片)
3.自由朗读词语和词串,反馈指导后齐读。
4.图文结合,了解词串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
3页的词串,读
个,在插图上指出与词串的词语意思相对应的地方。
个体完成后,同桌交流互纠。
(2)反馈指导。指名在PPT所示的图上指出对应位置。学生
个
个齐读词串的词语,读
个,指
个。相机指导。
三、朗读
文全文,学习会认读的字和
的偏旁
(
)朗读
文全文。
1.出示任务:自己击掌有节奏朗读
文。
2.指名反馈指导后,同桌练习;再指名反馈指导后,全班齐读。
(二)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这
会认读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
文中圈画出会认读的字,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含音难字读音指导)。
(3)全班齐拼读。
3.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
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呢?同桌说
说。(尽量引导根据本
的单音节词词义组成表示该词义的双音节词,如“入”——“进入”。)
4.反馈指导。
(1)逐
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2)如果学生组的词语是日常常用词语,可相机让学生口头用词语说
句话。(注意说话数量的把控,不要喧宾夺主)
(3)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
、两遍。
(4)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
个大
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5.出示在
文中带有会认的字的词语,个体自由读后,全班齐读。(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霜、霜、霜,秋霜的霜”)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四)背诵
文。
1.导语:掌握了会认读的字,我们就能把
文读得更好了,也能尝试背诵
文了。
出示任务:继续用击掌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
文,尝试把
文背诵下来。
个体练习,同桌互背互纠。
2.反馈指导。(PPT出示
文插图,学生借助插图背诵)
指名背诵指导后,全班
起击掌背诵。
(五)学习
的偏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
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
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
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
偏旁?
2.反馈指导:
霜(“雨”“相”)雨字头
降(“阝”“夅”)双耳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是“霜”字的雨字头和“降”字的双耳旁。(
边通过PPT演示,
边讲解)“雨字头”的字,大多与雨或气象有关。如“雪”字;“降”字的“双耳旁”像两座山坡;“双耳旁”在左面的字大多山坡、阶梯地名有关;“降”字的本义是指从山坡、高处往下走,现在
般是指落下的意思。
4.PPT出示,齐读
遍。
“霜”字——“雨”,雨字头
“降”字——“阝”,双耳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两个偏旁
朋友:雨字头和双耳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
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四、写字指导
(
)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
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入、飞;上下结构:春、冬、雪、花;半包围结构:风。
2.指导“入”“飞”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
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入”“飞”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入”“飞”,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
个写
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
个。
3.指导“春”“冬”“雪”“花”的书写。
(1)分“春”“冬”
组“雪”“花”
组分别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春”“冬”和“雪”“花”,提示:“春”“冬”上放下收,上面部件的撇捺要舒展开放,下面的部件约
半收纳在撇捺里;“雪”字上下部件占位大致相等,“雨字头”稍比“彐”宽
些。“花”字上面的草字头要平扁,下面的“化”要比草字头稍宽
些。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
个写
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
个。
4.指导“风”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风”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风”,提示:“风”字的横折斜钩的横左低、右稍稍向上,斜钩不要写成弯钩;“?”的
二笔是长点,整个要藏在里面。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
个写
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
个。
五、会写字书写练习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
文。
板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浪花》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玩过?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浪花》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浪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1.读通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读熟词语。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表格式导学案(部编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表格式导学案(部编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姓氏歌》表格式导学案(部编版)
课题
姓氏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节奏明快的儿歌,把生字的组成规律和中国的百家姓结合在一起,为识字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记生字,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课文短小,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经验来理解儿歌,也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来帮助学生在趣味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培养语感,读出韵味。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1.师生谈话,互相介绍自己姓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说说自己姓什么。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
3.跟老师朗读课题,注意“姓”的韵母是后鼻音。
1.我会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小组合作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找一找课文,圈出“姓”。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
(2)小组内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进行评议。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姓()氏()
李()张()
古()吴()
赵()钱()
孙()周()
王()官()
三、诵读课文,领会感悟(用时:15分钟)
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组织拍手游戏进行问答,指导背诵。
3.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运用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题中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别人的姓。
(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组词的方法。)
4.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介绍。
5.引导学生质疑。认识复姓。
6.指导学生朗读,知道省略号表示什么。
7.总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师生进行拍手游戏,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句子来介绍。(先小组内,再班内交流。)
(1)你姓什么?我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2)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5.认识复姓,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复姓。
6.了解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复姓。
7.齐读,背诵。
3.读一读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
曹操诸葛亮
东方朔姚明
毛泽东
4.按照要求写一写。
我还知道这些单姓:_________
我还知道这些复姓: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示范指导比较难写的字。(姓、国、双)
3.教师范写生字。
4.检查学生描红本。
1.保持写字姿势正确。
2.认读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该怎样写好生字。
4.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5.观察老师范写生字:姓、国、双,边看边书空。
6.进行描红。
7.投影仪展示,进行点评。
5.读一读,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拓展知识(用时:2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制作姓氏卡。
(2)认读《百家姓》。
(3)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1.说说本课的学习收获。
2.制作姓氏卡:用彩色笔写出自己知道的姓,注上拼音,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
3.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读《百家姓》,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6.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师批注
2025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 姓氏歌》语文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25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 姓氏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 姓氏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3个偏旁。
2.通过朗读、图片演示等方法了解姓氏的意思,初步了解姓氏,知道自己的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学习正确、规范的姓氏读法,主动积累有关中国姓氏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 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2.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适当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姓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和比较记忆的方法识记7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
1.掌握3个偏旁。
2.了解姓氏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chǔ)卫,蒋沈韩杨……”是的,这就是我们《百家姓》中的内容,是我们的姓氏。我们的姓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走进《姓氏歌》,去了解一下我们姓氏的相关文化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教学“姓、双、国 “这些生字时,可以用组合法来识字;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组合法识字示例:
女+生--姓(姓氏) 又+又--双(一双) 囗+玉--国(国家)
顺口溜识字法
木子李、弓长张、口天吴、文 刀刘、子小孙、耳东陈等。
多音字:
什
shén:什么
shí:什么 什锦
形近字示例:
什 shén 什么
计 jì 计算 不计其数
王 wáng 王后 目无王法
玉 yù 玉石 亭亭玉立
方 fāng 方言 千方百计
万 wàn 万能 万古长青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姓”的“女”在做偏旁时,长横变成提。
“双”的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国”的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王”的笔画少,注意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易错提示:
“么”不要多写一捺,写成“公”。
“方”的笔顺要注意,第三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生--姓(姓名)--性(性别)--星(星光)
又--双(双 方)--观(观看)--欢(欢迎)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新课讲解,知识突破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朗读指导:注意读好后鼻音、翘舌音的汉字。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 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 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个小节,第一小节讲了姓氏的介绍方法,第二小节讲的姓氏数量多。
(3)小组交流,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弄清楚不懂的地方。
6.教学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 介绍方法。
明确: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姓氏的介绍 是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的。
拆 字法介绍姓氏拓展示例:
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
(4)齐读第一节。
(5)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6)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①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②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③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7)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7.教学第二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朗读指导: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4)教师介绍复姓。
(5)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6)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百家姓常见复姓: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长孙 慕容 司徒 司空 上官 欧阳 司马 东方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常见的姓氏“李、张”,通过分解姓氏的形式我们学习了“胡、吴”,还知 道了两个读音相近的姓氏“徐、许”,通过对《百家姓》原句的诵读,我们还知道了一些复姓,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后大家可以多读一读《百家姓》,对我们的姓氏做到更多的了解。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提醒:
小学试题、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