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印度软件业的另类优势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9

印度软件业的另类优势。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印度软件业的另类优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印度软件业的另类优势

印度的GDP总额与人均GDP比我国约差一倍,人均IT基础设施的水平也不如我国,甚至比全球人均水平还要低。但是,在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印度软件业起步却比我国早2-3年,软件出口贸易额突破85亿,也比我国先进6-7年。2002年印度软件出口额达到85亿美元,而我国在同期软件出口额7.3亿美元,相当于印度1995年的水平。印度软件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原因已经被我国以前的考察团总结为三条(“起步早”、“英文程度高”、“国际市场关系深厚”)或四条(前三条加上“政府支持”),或五条(前四条再加上“IT教育发达”)。实际上在印度还有不为人们注意的其他优势。
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的教育机制
软件学院教育与研发项目结合,请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教学,是将教育与公司接口的重要环节。此外,印度软件公司在职培训不仅为软件学院毕业生提供了再教育的机会,而且成为学院教学与企业培训的接口,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教育和经历体验的课程。
由于软件人才教育的接口环节处理得好,使得印度一批又一批年轻的软件工程师能获得国际市场的实战经验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果印度的软件公司仅仅等待软件学院培养出具有符合国际市场经验的毕业生,而公司本身不投资发展在职培训计划,印度将在等待中失去竞争力。同样,如果印度的软件学院只做单纯教学,而不承接研发项目和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来教学的话,印度软件业发展就不会获得最宝贵的东西:竞争的时间。
并非只有英语优势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普遍说英语的国家。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印度说英语的人口大约只占总人口的5%,但在10亿人口的大国里,这个数字仍然不少,比6005万人口的英国只少1000万,比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三国的人口还多很多。
到了印度才体验到,英文只是印度的国际商业与政治领域的工作语言,也是一门外语。在印度街头翻阅报纸或杂志,在房间里开启电视浏览各个频道,就会发现英语只占有全部媒体的一小部分,而且还是国际欧美主流媒体频道,印度本地的英语频道并不多。在印度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介绍说,英语书籍也只占所有图书的8%,其他92%以上的图书是各种印度语言的图书,英文图书的价格是印度本地图书的几倍。
由于印度在贸易和金融方面、在计算机与医学方面普遍使用英语,使得印度在这些领域率先进入世界行列,它也许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中极少数可以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国家。
在印度,中学生们除了本地使用的语言外,通常要学习英语和印地语。如果他们毕业到外省工作,还要学习当地语言。所以,一个印度人要想在全国找工作,至少要会讲4-5种语言。
由于印度国内的语言交流成本较高,印度为降低语言交流成本问题有两次大的决定:一次是印度在独立后15年,决定在国会继续使用英语作为法律工作语言,该决定大大减少了政府的翻译成本。而在国际商业领域和科技领域,印度将继续使用英文,保持与国际交流的低成本化。另一次,是在1976年决定采用技术手段去解决6-7种不同语言的沟通问题。语言翻译软件由此而诞生。
可以设想,将来当印度的主要语言都有英语翻译的时候,全球的外国人只要能阅读
上述四方面因素紧密结合,是印度传统知识图书馆项目在短时间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管理亦有领先之道
在印度,软件公司良好的管理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大中小各类软件公司有上千家,超大型公司有十几家。在海德拉巴市的印度第五大软件公司-萨特雅姆(Satyam)有软件工作人员9000人。该公司在2002年软件出口额大约4亿美元,仅次于我国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广东省,该省去年软件出口额达4.3亿美元。
而我国目前最大的软件公司拥有的员工大约在3000多人,产值远远没有达到印度软件公司这样大的规模。按照公司管理理论,公司的规模越大,员工人数越多,公司的管理成本也就越高,管理难度也就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软件公司由于规模小,人数少,所以在管理难度上与印度还不属于一个量级。
印度人口多,地域广大,如何管理才能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完成成为工作重点。印度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管理效率之高,是令美国和中国同行深为感叹的。借助于美国扫描设备和印度政府经费的支持,印度在全国迅速建立起了18个图书扫描中心,去年扫描了3000万页图书,其中大部分是100年到3000年前的古籍文献,今年的规模还要加大,印度创造的扫描记录超过了美国和中国。
印度从事工商管理教育的历史比我国早,国际化程度更高。印度全球化企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韩国,国际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最著名的商学院已经成为全球用英文授课成本最具竞争力的学院,吸引亚洲留学生纷纷前来学习。
类似这样国际水准的商学院在印度还有多家,每年培养出众多国际水准的职业经理人从事印度企业以及海外印度企业的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印度软件公司已经有十多家通过国际5级质量认证标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软件公司通过,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印度软件公司的管理产生关注。

相关知识

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索“盐类的水解”概念形成的另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前几天,听了《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盐的水解”(第1课时)的公开课。“盐的水解”是公开课、研究课的热门课题。

大多数教师,第1课时(盐类水解概念的形成)的教学,大都按教材的编写程序设计。先是复习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和测定方法,而后从实验入手,用实验显示某些盐的水溶液呈现酸或碱性,另一些则呈中性。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探究与学习欲望。而后对比几种盐的组成特点和它的水溶液的酸碱性,归纳盐的组成类型与其水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而后教师应用学生已学知识,讲解、分析某些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阐述盐水解反应的本质,讲解并练习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由于教材思路与教学思路一致,学生听课也觉得顺畅,学起来也不觉困难,易于做好组织教学。从实验入手,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是与一个好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学实践也显示,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是按“实验观察---提出问题---讲解---练习”的程式序走,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把已学知识和新的实验事实联系,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的因果关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讲解,还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要学习的概念。

许多老师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也意识到,学生在听老师讲解,“顺着老师给的秆子爬‘,似乎懂,如果缺乏知识的内化过程,并不会真正理解、掌握。遇到问题,会经常出错。为提高教学效果,流行的方法是,在讲解之后,用一些通俗易记的口诀,让学生通过记忆和反复的练习,记住所谓的“水解规律”。例如:“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切不说,这样的口诀,不尽科学,表述不规范,不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盐的水解过程、理解盐水解反应的本质。因此,口诀背了,不少学生仍然不理解“为什么弱酸强碱生成的盐水解生成了弱酸,溶液却不呈酸性,而成碱性?”还有一些学生老是怀疑:“碳酸钠在溶液中水解了,那碳酸钠溶液中还存在碳酸钠吗?”更多的学生书写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总会错用等号。

问题在于这样的教学程序,过于“顺畅”,阻碍学生正确理解水解本质的前概念没有得到暴露,更没有得到纠正,还可能在学习中衍生了一些糊涂认识。仅如,片面认为“有弱酸生成,溶液就呈酸性”,把盐水解反应简单的看成“就是弱离子与水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以为溶液中不再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甚至认为“溶液中不再存在盐的弱离子了”。

这些问题,虽然可以靠事后补充讲解、释疑解惑的方法或纠错训练来解决。有没有可能采取另外的教学设计,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呢?

盐水解反应概念的理解、掌握,有赖于以下三个思维历程的演进:

①已有知识块的准备:(未溶解盐的)水中含浓度极小且相等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如果人为改变水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比如溶解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就发生移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平衡浓度将发生改变;

②从实验现象发现问题:某些正盐中虽然不含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它溶入水中,却也能造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原本等浓度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变得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弱的酸或碱性。这是为什么?

③调用已有知识做分析、思考,得出结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这些盐虽然没有在溶液中电离出H+或OH-,但由于它们的组成离子中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金属(铵根)阳离子离子,这些离子中的一小部分能与水电离生成的少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不同程度的移动。在多数情况下,这一过程可导致溶液中有水电离生成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再相等,使溶液显示弱酸性或弱碱性。

如果采用下述教学程序的“另类”教学设计,问题可能会解决得好一些。

1问题情景创设:按下列顺序,逐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①水中存在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吗?为什么水不呈酸性或碱性?

②在水中溶解少量酸或碱,水的电离发生改变了吗?怎么改变?为什么溶入少量酸或碱,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是水还是溶入的酸或碱提供的?

③如果在水中溶解少量盐,例如NaCl、NaAc、NH4Cl固体,对水的电离会发生影响吗?溶液还会是中性的吗?你是怎么认为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进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用pH试纸测定分别溶入少量NaCl、NaAc、NH4Cl固体前后水与溶液的pH,依据溶液的pH说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3.设问:观察到的现象和你的预测相同吗?请试着解释水中溶入这些盐后,为什么三种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为什么呈现的酸碱性是较弱的?

4.依据学生讨论,教师做补充讲解,利用相关电离方程式,讲解三种盐的水解的微观过程,提出盐水解概念。

5.设问:你能预测下列盐溶入水中能否发生水解吗?若可以溶液呈现弱酸性还是弱碱性?KNO3、Na2CO3、Al2(SO4)3

6.学生实验:进行实验,检验的你的预测是否正确,并从微观过程做解释。

7.教师讲评、归纳:利用如下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讲解、揭示盐水解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盐水解的本质,正确表示水解反应的方法。

表示水解的微观过程(例):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例):CH3COO-+H2OCH3COOH+OH-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解反应(例):CH3COONa-+H2OCH3COOH+NaOH-

8.问题:对比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从和酸和碱反应生成该盐的化学方程式,你想到什么?如果说“盐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你认为正确吗?我们过去一直认为“酸碱中和反应是能进行到底的”,现在又认为它有逆反应,矛盾吗?

以上的教学设计与流行的设计不同,也没有看到化学教学论专家倡导这样的设计。因此把它称之为“另类设计”。这一设计注重细节、过度自然,设问层次感强。教学程序读起来繁多而琐碎,但搬到课堂上,“活”起来,就会看到它有利于推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注重步步围营,逐步逼近问题的核心,这样才能不知不觉地破除前概念的束缚干扰,建立起正确的概念。

传统的中学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结论的传授、表述和记忆,这是必要的,但不够注重结论获得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变得博学,可是难以通过学习变得聪明。新课程的实施,过程的揭示得到重视。但是教学设计,不注重细节、过于粗线条;不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认识程序,过分注重让学生顺着教师、教材的思路走,欲速则不达。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印度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印度教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点一:世界文明古国
学生自学课本P34页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课本P36页活动3、4题。

○知识点二: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
1、阅读课本P35页图7.34印度地形图回答:
2、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课本P37页活动,学生观察印度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季风图,注意观察出雨季和盛行季风,再观察旱季和盛行的季风。回答:
读南亚季风图回答:
3、阅读课本P38页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
4、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学生结合人口、地形、气候、农业问题综合讨论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要求: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
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知识点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学生阅读课本P40页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
○本节小结:
本节知识要点:
(一)世界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一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本节学法指导:

印度的觉醒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印度的觉醒教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印度的觉醒》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1-7列举实例,分述印度争取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国情特点。

解读:印度的觉醒,以觉醒为关键词,讲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人民的抗战。在英国的百年殖民统治之下,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印度社会开始觉醒,特别是20世纪以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有了新的方向,以非暴力不合作为原则展开的印度民族运动。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教材向学生介绍的印度的觉醒的背景,和觉醒的表现---甘地的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教材结构体系:英国的殖民统治

工业文明的冲击

背景

开端

印度的觉醒国大党的成立

经过

表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

影响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近代工业文明对印度的冲击有个初步地了解,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知道称甘地为圣雄的原因。

通过对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情况的回顾、教材图文资料的研读等,使学生对印度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体会甘地高尚的品格和牺牲精神,感受印度人民对“独立”“自由”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2.难点: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五、:

教学思想:

“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

策略方法: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六、: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甘地的照片

请问学生:

1、这张照片说的是谁?

导入: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觉醒的领袖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的觉醒,那么,到底印度人民为什么要觉醒,又是如何觉醒的呢?

展示课题:《印度的觉醒》

(二)新课学习:

教学环节一印度的觉醒(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37整一页)

设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觉醒的背景(从英国的殖民统治4个史实、组织条件等角度)

学生开展探究、研讨,并在纸张上写出来:

(1)英国的殖民统治4个史实

(2)组织条件(读图2-21及旁边正文材料,思考:国大党成立的初衷什么?)

教学环节二印度的觉醒(深入了解历史背景)

1、出示一队大象拖着一个火车头到达印度中部和印度工人在铺电缆图片资料,设问:这组图片说明了当时印度的觉醒的哪个原因?(英国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修建铁路等,促进了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

2、出示生活在印度的英国人与他们的印度仆人和英国人与她的印度仆人的图片资料,设问:这组图片说明了当时印度的觉醒的哪个原因?(印度受到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活动:根据两组图片,说一说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给印度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教师根据不同讨论结果(观点),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英国既为印度带来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也使印度本土的民族经济受到剧烈冲击,需要明确,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其恶果至今难以消除。

过渡: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有什么觉醒的表现呢?

教学环节三印度觉醒的表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师: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他的非暴力思想是在南非生活期间形成的。

1、读p38《阅读卡》什么是非暴力?

设问:我们能从甘地身上学到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非暴力的理解。

2.阅读教材,出示相关史实,体会非暴力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变化

(1)甘地在南非期间,亲眼目睹了印度侨民遭受歧视的情况。民族自尊心驱使他放弃律师职业和稳定的收入,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领导印度侨民进行了多次颇有成效的反种族歧视斗争。

(2)1919年,新的治安法通过后,曾对殖民统治者抱着合作态度的甘地号召人们罢工,举行祈祷和绝食以反对该法,未料引发流血惨案。

(3)阅读p38图2-24、25、26的图文资料

设问:属于非暴力的史实是?属于非暴力不合作的史实是?(体会体会非暴力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变化)

深入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结合p38图2-24、25、26的图文资料

(1)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此处可结合内容点析)

(2)从最早的不合作运动到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这其中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说明什么问题?(从形式上的不合作,到以食盐进军为代表的追求国家独立的不服从、不合作运动,最后发展到摧毁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从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印度人民要求民族解放、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人民的反抗中岌岌可危)

(3)在这些运动中,甘地个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进步性: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②二战后初期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局限性:①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4)经过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你认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能否延续下去?尝试推断印度争取独立的走向。(用以说明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年,印度便获得独立。)

教学环节四:课堂练习

1.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促进工业文明在印度传播的做法有()

①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②修建铁路

③大力推广君主立宪制④将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对马克思这句话本质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入侵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生产力B.入侵导致印度自然经济瓦解

C.入侵使机器纺织代替了手工纺织D.入侵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3.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发生在()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三次都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材料一: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甘地还把纺车当作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象征。——海默劳《甘地传》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2)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

七、板书设计

英国的殖民统治

工业文明的冲击

背景

开端

印度的觉醒国大党的成立

经过

表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