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11~20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02-24

11~20各数的认识。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1~20各数的认识》,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60页,认识11~20各数。

教材地位: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口算10加几;通过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法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当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明了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最方便。

3、学习数位顺序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顺序。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6、在尺子上最容易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三、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的活动、摆小棒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后,让学生自由回答,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行数的比较。教师:祝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

延伸阅读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王雷2009-2010年度数学学科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例3及课后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能够正确地读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3.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4.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组成,能正确的读、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铅笔、小棒、11-20数字卡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大屏出示复习题)

2.观察主题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有谁知道,马路上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呀?

生:人行横道。

师: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生:注意红绿灯、走人行横道。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走人行横道,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请小朋友们在数数,过马路的有多少人?

生:10人

师:那你们猜一猜,马路上的斑马线的条数比他们的人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

生:斑马线多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生随意汇报)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一)、学习数法,建立“十“为单位的概念。

师:老师这里刚买了一些(11根)铅笔,请你猜一猜有多少根?生猜测

指名数一数

师:11枝铅笔用哪个数表示?(11)板书11这个数读做十一,板书十一。

生齐读

师: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一想怎么样摆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1根?

生动手操作

比较学生的摆法,评出最清晰的摆法。

师:怎么样能让10根小棒变成一个整体,拿起来方便。(用橡皮筋捆起来)请同学们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捆好的同学举起来。(生动手捆小棒)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10个一根小棒捆成了一个“十”了,你们真了不起。

板书:10个一就是1个十。

(二)、操作探究数的数法和组成。

1、教学11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拿小棒的游戏,请拿出10根小棒。(生举起来)

请拿出11根小棒。你是怎么拿的?

生:拿出11根小棒并汇报方法。

师: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生: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板书,生齐读两遍)

师:这两个1表示的数量相同吗?

生:不相同,第一个1表示1个十,第二个1表示1个一

2、教学15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15根小棒,(生汇报怎么拿的)

师: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齐读)

师:请你添一根小棒是多少根小棒,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学生随意摆出16、17、18、19和同桌说一说它们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生汇报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4、小结:观察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师: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教学20

师:摆出19根小棒,19再添一根是多少根了?(20)

动手数单根的小棒,再次体会10个一是1个十。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三)数序

1、我们常见的直尺上也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大家看看。你能把缺少的数宝宝送回家吗?

2、学生顺序、倒序读一读

3、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

4、在书桌里找11——20数字卡片。拿到数字的同学到前面展示。

5、请按一定顺序排好!

6、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这些数字。你在哪里见过呢?(出示生活中的数)

三、实践运用、强化新知

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

1、读一读数

2、比一比谁翻的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

3、填空

(1)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2)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4)、一个数是18的邻居,但不是19,这个数是()

(5)、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6)、

8

4、按顺序连线。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


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8+3=113+8=11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糖?
先数出10块圈起来,再看还剩几块,就是十几块.
2.口头填数.
3.请把卡片按顺序排列起来.
4、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11-20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真正解放了学生,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1、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迸射出火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上完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开放型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教材”是教书匠,“用教材教”才是创新型、科研型教师。开放型的数学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智慧生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生命。开放型的数学教师还应从“裁判员”的角色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和学生共同探索、体验、发现的过程。我们必须从片面的以知识为中心、考试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会学、爱学、善学、博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要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要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要创设人人操作的场景、要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
教师还必须大胆放权: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前进;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自己去创造.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学生主体的开放,教师是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2、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承认差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成功。新的课程具有弹性,新课程力图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从面向每一个人出发,也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二是如何看待差异。根据这两方面,教学时,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达到相应的水平。
例如:教学时,课堂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及早的对学生的发言下结论,于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敢于大胆发言,往往呈现出“接力棒”式。师:谁能把11-20各数的组成用儿歌的形式说一说?于是教室里同桌间开始互相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当老师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说一说的时候,他们的小手举得很高很高,一个同学说完,另一个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还有”;“老师我还想说”;“老师我还有更好的说法”等等。尽管有些学生说得不够合理完整,但他们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思想,课堂中,我们要鼓励这种小接力,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学生传棒、接棒的水平在提高,尽管还存在差距,但这是“向上发展的差距”。
3、真正融于学生主体之中,让学生充满自信。
现代教学要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关系,以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例如:教学时,师在课前谈话中,说:小朋友,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智多星(出示课件—),他不但要和我们一起学习,而且还要跟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想不想让他成为我们的好朋友?现在他先要带你们到热闹的大街上去看一看,不过他要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呀!教师简单的话语,亲切的语气,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新课时,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1根小棒?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如果有其它拿的方法,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归纳11-20各数的组成儿歌时,老师请学生到讲台前,当当‘小老师’,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了大家,满足了成功的欲望,树立了信心。另外在练习时,我还注重同桌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互相欣赏增进同学感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亲其师,信其道,评价不在是简单的“你真聪明”、“你真棒”、“Verygood!”等。评价是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是触动学生心灵的交响曲!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上,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
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同时,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也有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在讨论喜欢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十几时,仍旧1根1根地数。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
2.没有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课堂上没有把握好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
习。现在想一想,在动手操作摆11以及讨论哪种摆法好等环节中,是否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摆好小棒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哪种摆法好?让每一位学生在独立思考后,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3.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
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课题(学科和年级)]

认识11-20各数(数学,一年级)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含义、顺序和大小。

[目标预设]

1.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动手操作、组织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

[设计理念]

1.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处处有数学;

2.用旧知帮助认识新数,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3.于活动中学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原有的认数经验出发,从0开始数到20初步认识11-20各数,然后借助于小棒开展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小朋友们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初步感知各数的组成,最后通过数数、估计、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切实感知11-20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小朋友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呢?

2.从0数到10,越往后你会发现后面的数越大,你会接着往后数吗?谁来数一数?

3.出示学生尺,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从0数到20吗?

4.没有尺子,你会数吗?

(1)从7数到17

(2)从11数到20

(3)从20数到11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1-20各数

1.尺子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小棒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下面我们请小棒也来和我们数一数,看看你能不能数到20根呢?

师摆小棒师生共同数数。

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数吗?学生独立摆小棒数数。

20根小棒,一根一根的我们会数了,还可以怎么数呢?

(1)2根2根地数

(2)3根3根地数

(3)5根5根地数

2.这么多的小棒啊,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数得最快(教师将20根小棒合在一起,藏在身后,随意拿走几根)将小棒放置在展示台上,现在这有多少根小棒呢?

这么多的小棒在一起,你能准确说出是多少根小棒吗?不能。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根呢?

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

数一数(指名学生数一数)

一根一根地数太麻烦了,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使小朋友们一下就能看出是多少根呢?

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先数出10根(边数边说),1个一根,2个一根,3个一根……10个一根就是10个一(板书),我们可以将这10个一根捆成一捆(教师示范捆成一捆)原来是10个一根,现在变成了1个十根(板书1个十)

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数出10根捆成一捆,边数边说。

数出10根捆成一捆了,一捆是几根?旁边还有几根呢?还有两根,那一共就有多少根?12根。对了,刚才谁估计对了,给予表扬:你真棒!真是火眼金睛!

请你也摆出12根小棒,看谁摆得快!

你是怎么摆的?

再添一根是多少根?13根。再添一根?师生共同边添边数一直数到19根

现在又多少根小棒啊?你怎么知道的啊?1捆是10根,再添9根就是19根。

19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呢?

20根除了可以这样摆,还可以怎样摆呢?

再将旁边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现在这儿有几捆?那这儿就有几个十?

2个十就是20.(板书)

几个十是20?20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就是1个十,2个十就是20。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11-20各数

1.小棒可以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看旁边有几根就是十几根,那其他的东西呢?怎么能很快知道有多少呢?

这儿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出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

谁来说一说,这有多少个草莓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1)大概看了一下

(2)数一数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使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多少个呢?

(圈出10个,再数数外边有几个就是十几)

学生动手圈一圈,数一数。

草莓一共有多少个?现在能一眼就看出来么?这个方法好不好?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数一数雨伞一共有多少把?看谁数得又快又对!

汇报,雨伞一共有17把。

2.生活中像这种先数出10个数学方法有很多。看,我们的数学书,从第一张数起,我们一起来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感觉怎么样?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感觉怎么样?接着往后数,你会数吗?

四、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活中这些书我们到处可见,比如(出示第5题)

看看这几幅图,图上画了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呢?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初步培养观察、估算能力。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2、能正确掌握数位:十位与个位。

3、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3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11~20各数的认识》第84页—86页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估算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练习课查缺补漏1

合计3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认识个位和十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三、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基础训练:

3+2=2+7=10-9=7-4=8-4=

6+4=6+3=5+5=9-8=8+1=

二、新知学习: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引入

⑴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你们的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小明妈妈也为他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铅笔的笔筒)

⑵猜一猜,有几枝?

⑶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怎样数?

⑷再拿出另一个放有20枝铅笔的笔筒,问: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一数)

师: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慢、麻烦)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2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生数小棒)

3、揭示课题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摆小棒,感知“十”。

⑴动手操作、摆一摆。

⑵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⑶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

a.||||||||||||

b.||||||||||||

c.||||||||||||

d.||

e.……

②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

【备选】若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用课件演示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几根小棒?

(1)|||||||||||||||||||||

(2)|||||||||||||||||||||

(3)||

③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

⑷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小结: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3、摆小棒,说组成。

⑴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

⑵生摆15,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⑶摆一个比10大且不超过20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

①你摆了几,让其它小朋友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

②说说你摆了()个十,()个一,让小朋友猜你摆了几?

小结:要摆一个十几的数,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先摆一个十,再摆几个一。

4、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

⑴放到投影上放大,0~10。

⑵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是()。顺数、倒数。

⑶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如:比11大1的数是12。

18的邻居有19和20。

15的前面是(),后面是()。

……

⑷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吗?

11、13、15、10、14

5、认识数位

(1)利用计数器认识“个位和十位”的位置

(2)教学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看计数器的算珠写数,看数字在计数器上拨珠(或画珠)

(三)、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基础练习:

1、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组成()。

(2)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20里面有()个十。

(4)一个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1,这个数是()。

(5)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做课本第85页的做一做和第87页的4、5题

3、做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提高练习:

1、课本第87页的第2题

2、用1、0、2这三张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3、实际运用

⑴奖红花。

⑵到现在为止,你有几朵红花?

⑶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几朵红花?

②谁的红花最多?

以后自己数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师那里换表扬信,这样既帮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师。

拓展练习:

动脑筋:找规律填数。

(1)1、3、5、()、9、()、()

(2)20、()、16、()、12、()

(3)5、()、15、()、()、30

四、课堂总结。(略)

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猜测到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尊重学生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尊重学生的有不同摆法,并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学生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

当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提供反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此时把10根扎成一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通过体验而获得的。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借助小棒直观操作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摆、说”练习,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开放问题,把无序变为有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活动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基础训练

1、口算训练:

()+5=9()+4=7()+8=10

10-()=4()-2=85-()=2

6+()=7()+4=910+()=10

2、口答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3)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新知学习: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1、(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2、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3、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4、出示两组算式:

(一)(二)

10+5=11+6=

8+10=14+2=

1+10=16+1=

10+9=18+1=

(1)问:请观察第一组题有什么发现?

(2)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10加几。(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计算,问:为什么能算得有对又快?

小结:对,十加几就是十几。

练一练:

10+7=10+6=10+4=10+9=

(3)生独立计算第二组题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计算时只要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

练习:

11+3=13+5=12+4=16+2=

师:在加法算式里,我们把相加的两个数都称“加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和”。

(4)出示第三组算式:

13-1=

15-2=

18-6=

17-7=

师:刚才我们研究10加几时是先观察---发现---独立算---说方法这样一步步研究的,下面这一组算式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研究的步骤来研究十几减几。

问:在减法里每一个数都有它固定的名称,你知道吗?

师: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数称“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称“减数”,等号后面的数称“差”。

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当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减数时,计算时就用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去减减数,十位不变。

5、计算下面各题,看你能发现什么?

10+3=13-3=

3+10=13-10=

11+2=13-2=

2+11=

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0加几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做题—说算法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看图填空:

2、直接写出得数

10+7=14-4=

11+3=13-2=

3、连线

4、

提高练习

1、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6-()=615-()=10

10+()=178+()=18

2+()=12()=10=19

3、填一填。

()+()+()=1819-()-()=()

拓展练习

用3、13、16、18中的三个数写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的算式。

知识检测:

1、口算比赛。(2分钟)

11+2=13-1=10+7=15-5=

8+10=16-4=13+3=19-3=

10+10=17-5=15+4=20-20=

16+1=18-3=11+7=14-4=

2、看图写算式。

()()=()

()()=()

()()=()

()()=()

3、在()里填上“+”或“—”

10()7=1718()8=1010()10=20

3()10=1320()20=05()13=18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9()-6=1012+()=166+()=10

10+()+()=1219-()-()=6

5、填一填。

18的个位是(),十位是();

1个10和5个1合起来是();

13里面有()个10和()个1;

15里面有()个1和()个10;

17的前面是(),后面是()。

6、在()里填上“”、“”、“=”。

13()1514-2()1210()10+510()10-0

13-2()12-217()10+813+2()16

7、看图列式计算。

(1)

?个

()〇()=()

(2)

14个

()〇()=()

(3)

18个

()〇()=()

全堂总结(略)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预设与点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小猴子]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猴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点评: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点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点评: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强化了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点评: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和老师抓糖果、猜糖果,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数意识。)

教学总评: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邮编:224638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乡中心学校张学忠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

《11-20各数的认识》集备教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及87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电脑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蝚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电脑出示)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連一連,猜一猜(电脑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电脑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缎带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详细介绍: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4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的加减法
解决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1~20各数的认识
※以计数单位“十”为基础,认识11~20各数。
※丰富数数的经验。
11~20的加减法
※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识。
解决问题
※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11+2、13-2。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例6教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得出答案。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3--74页例1、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能正确数数和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小棒、萝卜教具、尺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尝试发现
秋天来了,小兔子一家去地里收萝卜,看看兔宝宝收多少?
(课件出示小兔子一家拔萝卜的情景)
估一估
兔宝宝拔了一堆萝卜,如果不数,你能猜猜这堆萝卜大概有多少个吗?
(生猜)
同学们都猜有十几个,那看看兔妈妈拔了多少个?
(学生猜)
兔爸爸呢?
(学生猜)
过渡:看来小兔子一家的萝卜大丰收,他们都拔了10多个萝卜,是这样吗?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1—20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11
1、数一数,兔宝宝一家拔的萝卜,都比10个多,都是多少个呢?咱们先来数一数。
兔宝宝:12,
2、自主学习
教师: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1根吗?
动手摆:请数出11根小棒摆成一排。
要求:先想想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12根,再动手摆一摆。
(生独立地边数边摆)师巡视,找不同的摆法,并发纸条让生摆在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的是不是11根小棒。
3、展示方法,先在展台下展示,再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条上标上号码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摆在一起)
教师:他摆的是11根吗?(全班一起数一数)
(2)((1捆带2根))
教师:你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他摆的是11根吗?怎么知道的?
4、方法优化
教师:这些摆法都是对的,那种方法最简单,能看的很清楚,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
为什么呀?
师生共同小结:1根小棒表示1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5根小?棒表示几个一
那么10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11根小棒,我们可以把这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慢慢地捆小棒)现在10根小棒变成什么了?(一捆小棒)
这一捆小棒有多少根?
以后小朋友们再看到像这样的一捆小棒,就表示这一捆里有10根,它表示1个十。读“十”
(板书:1个十)(全班齐读10个一是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二)教学12--20
1、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2、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在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19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同桌合作数一数,重点讲解20。
一人数兔妈妈的,一人数兔爸爸的。一边数一边说。够十个用皮筋捆上。让我一眼就能看出是多少个萝卜。
师:谁数的是兔妈妈的,说一说,摆一摆。(师板书:一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
兔妈妈真能干一口气拔了这么多。
谁数的是兔爸爸的,说一说,摆一摆。
(2捆)一捆表示的是“1个十”,那2捆表示的是几个十?(2个十)。
(师板书:二个十是20)读作:“二十”。
(三)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看直尺,教学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出示尺子图
(1)师:在这把尺子上有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吗?在哪里?(10后面)
(2)全班从0数到20,在自由读,最后同桌检查。
(3)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数越大,从右往左数越小)。
(4)从0到10是一个十,从10到20又是一个十,那从0到20就是几个十?
2、在活动中强化对数序的认识
(1)师:刚才我们看着尺子会数11到20,如果没有尺子,你会从7数到17吗?(男生数)从11数到20呢?(女生数)
(2)遮住14、18、20这几个数,问:红房子里躲的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7的邻居是几?你还可以怎样问?(指名问)
(3)18离10近一些还是离20近一些?(指名答)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师:有谁是数出来的?)
三、游戏巩固。
1、数一数,开头的情境图,每样东西各有多少?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教材8、12、17、20页。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在数出20页看看有多厚。
3、拿出10-20的数字卡片,发给11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一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
教师和剩余的学生提问。
(1)排序,
(2)请你介绍一下你手里的这个数?
(3)15前面的数请站出来。
(4)12和14中间的数请站出来。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呢?鼓励学生交流收获。
《11—20各数的写法》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5页例3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认识“十位”、“个位”,初步认识十进制。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从10数到20。
2、(出示图片)读出各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913121514182010
3、选一个数用小棒摆一摆,怎样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板书: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感知数位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新朋友(计数器)出示并介绍。
从右边起第一档我们称它为“个位”。第二档称它为“十位”。不看计数器,请学生说一遍。
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个位上的1表示什么?(个位上的1表示一个一)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呢?(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3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几?(在个位上写3).
写数时有一个十就在十位写一,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
2、学写12
出示小棒图: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12根)
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两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师: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二。)
十位上的一表示(一个十),个位上的2表示(2个一)。)
师: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
有2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这个数是多少?
请你用手指在桌子上写出一个12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5
师:请你先拿出计数器,然后在计数器的上面摆出17根小棒.
说一说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在什么位上?写几?5个一呢?
请同学们把它写出来.(学生试写)请学生到黑板说自己是怎么拨珠和写数的。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摆小棒,一个拨计数器,另一个在数位表上记录写数。写数18、19。分别抽一个小组来示范。
5、学生独立探索20的写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
师: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
老师演示:擦掉数位表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学生书空,边说边写“20”.
6、总结:
(1)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就是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2)有一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就写几。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写数。P75页做一做1题
2、用数字卡片摆出来下面各数。P75页做一做2题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十九二十
3、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
十二写成102
十七写成71
二十写成2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1~20各数的认识》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8页例4、5
教材分析:
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知识,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第八单元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本节课例4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口算虽是是新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已有一定的口算基础,例5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不作为数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从创设情景入手,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方法的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道理,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加减法的关系,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卡,口答。
4–27–65+58–29–5
3+74+410–23+47–5
6–32+610–78–49+1
4+510–67+210–57–3
2.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抢答)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2个十是()。
二、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一)教学例4
1.引导操作,感知四式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生:可以列13-10=3。(老师板书)
2.小组合作,展示算式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
(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集体讨论,民主评议
师:小朋友们都把算式展现给大家看了,可是这么多算式都贴上,有点太多了。老师提一个小建议。我们评一评,找出最好的留下,其余的先取下来,好不好?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4.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教学例5)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边说边板书)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5.分类比较,揭示规律
师:我们把这些算式分为4组。下面我们先来观察第一组,这4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第一组算式“+”前面都是10,都用10加了一个数。
师:那么10加上几就等于?
生试说。
师:根据这组算式,我们总结出了10加几等于十几。(板书:10+几=十几)
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第2组算式,我们也根据算式的特点编出这样的计算规律。
板书:几+10=十几
师:其实,它就是将第一组中“+”两边的数颠倒了位置,得数变了吗?
也就是说,10与几相加就得十几。
师:第三组呢?板书:十几-几=10
最后一组?板书:十几-10=几
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请看。
1.(出示口算卡片)
11+213-210+714-4
11+313-211+2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2.比一比
10+3○1213-10○3
5+10○1811+2○14
15-2○1016+1○17
12-2○1118-6○13
14+6○1919-4○15
3.三数四式。
用11、7、18写两道加减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4.听写算式。
(1)被减数是16,减数是10,差是几?
(2)一个加数是12,另一个加数是4,和是几?
(3)一个加数是10,和是18,另一个加数是几?
(4)差是3,被减数和减数可能是几?
5.“?”下面藏着谁(78页2题)
小结:“?”在大括号的下面,表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几个气球?用加法来计算。
“?”在大括号的上面,表示的问题是:一部分有几个?用减法来计算。
四、全课小结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11~20各数的认识》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79页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11~20各数的组成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课的开始要对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复习,这样学生学生起来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为避免学生可能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本节课的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2、鼓励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又快又好地口算出来
(出示题片):10+3=12+5=14+1=13+6=
18-2=19-7=15-5=17-4=
2、猜数字:
14、15、()、()、18、()、()
20、19、()、()、16、()、()
2、4、6、()、10、()、14、16、()、20。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前一段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大家掌握的都很好。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想)好了,排队,咱们出发吧!
(一)教学例6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看着我们这队人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一共有多少个人?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再来几个女生就和男生一样多了?
(4)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猜猜他们之间有几人?
……………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重点引导第四问)
师:(1)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我们得先知道什么?
生:小丽排在第10,小宇排在第15.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探究方法:(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1)数一数
(2)画一画
(3)算一算
请列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理由,为什么用减法?
3、游戏:“对口令”
师:同学们刚刚积极动脑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
介绍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是以击鼓传花的形式来完成。教师拿出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说:“我说几,”铃鼓传给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说:“几和几组成几。”依次类推往下传。如果有说错或重复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4、袋鼠学跳远:
“数学乐园”运动会快开始了,小袋鼠报名参加了跳远,为了能得第一名,小袋鼠每天都在努力练习。今天,小袋鼠又在练习,它从11一直跳了4格,跳到了“?”。大家想想问号是数字几?你怎么知道的。
三、巩固练习,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
生:……
师:今天是10月12日,咱们6天后再来玩。是哪一天呢?
2、想一想,猜一猜
出示要求: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是“数学乐园”的国王送给大家的纪念物,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1页完成“数学游戏”。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探索

(1)摆

师: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

生摆。

(2)说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

生评。(奖励)

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哇,这么多聪明的小朋友!

(3)学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去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就是1个几?这个十里有几个一?

2、读数

(1)看,小明摆的是多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现在你知道11是怎么合成的吗?(11)

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合成的!

(2)这又是多少?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成的?学生说还有谁能说说!(12)

(3)小朋友,你们带来的小棒是多少?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多个学生说!

小朋友,20呢?你们会摆吗?把你摆的举起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吗?(20)

(4)小朋友看,你看到什么?有多少个?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问两次)13、15、16、17

3、休息(咱们休息一会!)

4、数的顺序和大小

(1)师:小朋友,今天除了来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外,还来了位特殊的朋友,是谁?

请小朋友拿出这位特殊的朋友,按顺序读读他身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5前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比16多1是几?

19比20少几?

18的邻居有哪些?

10离15近,还是19离15近?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三、综合应用

(1)师:小朋友,你能把咱们今天学的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2)听口令,找朋友:A、请你找出比11大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比18小3

岁的朋友?B、请你找出15的邻居?、、、、、、

(3)小朋友,汤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4)师: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些数字娃娃是咱们的好朋友,他们时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字娃娃?

这是一张“过路图”,调皮的数字娃娃躲起来了,你能找出来吗?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数字娃娃的名字?

四、小结

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

唱歌曲走出教室!“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起!”

1.7.1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课标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练习十四中相应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小红花、小棒、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我们都已经认识了1~10。请你们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课件演示四件物品)。

生:我看到了有14、18、12、15……

2.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3.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写的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

4.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地来学习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新课

1.认数、读数。

a.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b.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数比较特殊?

c.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地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课件演示10根小棒。)

d.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和几合成的?(课件演示其过程。)

e.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f.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g.提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2.试一试。

a.读卡片上的数。

17、19、20、16、12、18

b.填空。

10()()1314()()()1819()

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3.认识数位。

a.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b.怎样摆的,说说看。

c.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d.你们有些什么发现?

e.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f.提问:14中的1表示什么?4呢?

(课件演示:个位十位)

17这个数,7在什么数位上?1呢?

20这个数中,个位上是几?十位呢?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板书)。

4.介绍计数器。

a.十位上拨下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b.十位上一颗,个位上拨下5颗,这个数是几?

c.十位上有2颗珠子,这个数是几?为什么?

5.请翻开书第86页看一看。

6.试一试。

做第86页“做一做”的第2题。

活动

拨乒乓球猜数。

教学设计说明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4路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有关的11~20各数等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轻松、自然、喜闻乐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试着写数、排数,加深对11~20各数的认识。

3.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利用学生在方格纸上摆小棒、下方摆数字的小组合作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11~20各数的意义。通过给数位起名字理解“个位”、“十位”、1个十和10个一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探究能力。

4.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会按顺序填数、比较大小、找一找相邻的数等。

5.通过学生拨球猜数游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每一数位上的数所表示意思的理解,巩固新知又活跃课堂。

专家评析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一开课,老师就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找一找公共汽车、年历卡片上的数,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接着,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所见过的这样的数。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这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如在学习数位时,老师让学生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3.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合作等的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4.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创造欲望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老师让学生尝试把11~20各数按顺序排列起来,学生有按从大到小排的,也有按从小到大排的。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落实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教师备课的出发点。设计这节课时,老师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认数、写数、把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6.精心设计提问。在教学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也是这节课的一大特点。如:“观察11~20这几个数,你觉得哪几个数比较特殊?”“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后面写一个0?”“填完后,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这些问题,老师都在关键处提了出来,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动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空间。

执教:广西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吴佳莲

评析: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刘忠阳

1.7.1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课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课本第56页~第68页,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从10以内扩大到20以内,10以内的数及认数的方法都将成为本单元的认知基础。同时,20以内的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从中体会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3.能认、读、写1120各数,会用1120表示物体的个数与顺序。

4.能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20以内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6.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从中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数的位置值。让学生爱上学数学。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1~20各数。数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1120各数,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要依靠原有的知识经验,借助操作、观察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数。

3.强化学生对数的位置值的理解,突出位置值在单元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学习难点,也是掌握20以内数的关键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直观地理解位置值。

4.沟通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把认数和计算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注意在数的组成中渗透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等内容,在加减计算中强化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从而实现认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

5.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教具导入、等。

谈话法: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指名答,回答得好的给予鼓励或表扬。从这节课起我们来学习较大一些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1~20各数”

教具导入法: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设计意图】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题1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两根两根地数、5根5根地数、把10根放在一起数等”多种摆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

生回答。

师:对,把铅笔数10支捆起来,1捆就是10支,这样好数多了。

师:一捆就是一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比如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11~19各数。

2、教学例题2.

摆一摆、拨一拨、读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师出示1捆加5根,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师出示1捆加7根,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学生操作后,朗读数字两边。

师介绍:在计数器上不管是1个十还是1个一,都用1颗算珠表示。左边的算珠表示1个十,右边的算珠表示1个一。

师出示2捆,问:“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怎么写怎么读?”

师小结: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不同的数值。

3、教学例题3.写11~20各数字。

(1)让学生自由读出11~20各数。(读数时,只要求学生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教师在田字格中作书写示范,重点突出每一个数中各个数字的书写位置。写20时,要强调0不能丢。

(3)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教师不必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例题4,学习计算10加几。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4:请你拿出和屏幕上同样多的小棒。学生拿出16根小棒。

教师:你能看着1捆小棒和6根小棒,根据“1个十和6个一组成16”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吗?学生试写,并抽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6=16或者6+10=16。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写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请孩子们选一组你喜欢的小棒图,写出加法算式。屏幕上展示小棒图,分别为:1个十和9个一、1个十和3个一、1个十和7个一。

学生写算式。

教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写的加法算式?你是怎么想的?分别抽几名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教师:观察今天大家所写出来的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言。引导学生得出:这些都是10加几的算式,结果都得十几。

教师:是的,大家观察得很仔细,10加几得十几,根据这个发现,我们能快速地口算10加几的算式。

完成试一试的题目,并集体订正。

5、教学例题5,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直尺。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读,可从0读到20,再从20读到0。这样能完善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师让学生观察直尺图上的数,由数与数之间的距离远近,得出“20比18大一些”和“20比1大得多”的结论。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在尺子上的位置,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右边11~20的数都比10大。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8页课堂活动第1~4题。

课堂活动第58页第1题通过“拨”强化学生对数的认识。可安排2人1组,我数你拨,然后交换角色。注意超过10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上1个算珠表示1个十。

课堂活动第58页第2题找书页、第3题打电话。

师介绍题目意思,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课堂活动第58页第4题结合数位说数、写数。先让学生说出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再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后才书写。写完后师选择优秀作业展示,并给与鼓励(表扬、奖励)。对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作业,要学生说说问题在哪里。

四、达标反馈

(可选)课本第59页课堂活动内容

五、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回答,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行数的比较。教师:祝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这个问题留到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20各数的认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比的认识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3485.html

上一篇:巧算 下一篇:最喜欢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