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小编推荐

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学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二、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净”、“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挂图),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3.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交流感受;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二、教学用具

PPT、音乐、拉萨的图片

三、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拉萨的天空的“湛蓝”“明洁”等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欣赏图片。播放《坐着火车去拉萨》音乐,跟着老师一起乘着火车来到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1、拉萨的天空

2.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天空”字很大,突出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天空,而且拉萨的天很蓝,用蓝色粉笔;“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学生要读轻声。)

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惊喜呢?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在音乐声中)

策略:自由朗读全文。

1.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湛蓝透亮)

2.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天空?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第一句话,每一句都含有蓝。再找找,含有蓝的词语也很多呢?

生:蓝天湛蓝蓝宝石蓝晶晶蓝得让人神往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这么多蓝,我们都掉到蓝的海洋里了。一起美美地读。读得真好,这浓浓的蓝都把我们包围了。

3.“湛蓝”什么意思?(很蓝非常蓝深蓝)

齐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是一个比喻句,那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师:你见过蓝宝石吗?它是什么样的?

预设学生1:见过,很好看。

预设学生2:没见过。

师:(多媒体展示蓝宝石的图片)蓝宝石和拉萨的天空一样蓝,谁能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湛读重一点,慢一点,才显得特别清澈。尤其要读出那亮来。指名读2。评价:更蓝了,更亮了。

(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慢一点、重读)咱们一起美美的读出来。

让老师看看这么湛蓝的天空有没有进入你的心里,看着白板朗读一下。

难度升级了,需要填空的部分更多了,再挑战一下。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拉萨天空之美。

策略:默读第二~三段(小组合作)

1.思考:拉萨的天空还有什么特点?并用波浪线划出来相关词语。(板书纯净明洁)

师:就是干净、纯洁、一丝杂质也没有

2.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由阅读)

3.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有小组喜欢这句话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举手

师:蓝天离我们近,我们被蓝色包围,你们小组读懂了,来,看幅照片,我朋友去拉萨拍的。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

生:摸不到。

师: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联想一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掬”的意思,你懂吗?

生:就是捧。

师:让我们也来捧一捧蓝天——洗洗脸。什么感觉?

生:(清、凉、舒服)

师:那还是蓝天吗?啊,天怎么就成了一汪蓝蓝的湖,一片蓝蓝的水了?我们看这张图,倒过来是不是蓝天比水还清澈?

生:是啊,比水还清澈。

真的好妙呀!想象真奇妙。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奇妙

一起读出来。

师:非常妙。

5.联系上下文和图片呈现理解“映衬”和“对照”。小组赛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你们两个小组都喜欢这句话,比一比谁读的好。找一找两组近义词。

(出示图片)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是什么

把天空衬得这么美呢?看见了?再看看山脚下,那拉萨河水——那河畔的草地——看到了吗?是哦,只有有了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拉萨的天空才蓝的更加纯净和明洁。

6.(配乐)指名读第二段,全体朗读第二段。

过渡语:既然我们从文中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里的天空呢?(想)。【音乐起】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乘着火车来西藏,来到了拉萨。现在我们就站在高原上,把你们的目光向远处望去。群山连绵起伏,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贴着山顶,是那样的洁白耀眼。你们看到了吗?白云上方就是那一汪纯净的蓝天。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幸福……很舒服……

师:用原文的词语说呢?让人神往(板书)

6.同学们全体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天空的美,进入“神往”的意境。

过渡语:游客们去拉萨,除了被湛蓝的天空吸引,还有一座神圣的宫殿一定要去,是哪里?

生:布达拉宫

1.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雄伟)

2.比较欣赏布达拉宫的图片湛蓝天空下的布达拉宫图片,感受“更加”雄伟壮丽。

(布达拉宫周围没有比它高大的建筑物,湛蓝的天空就像窗帘一样,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让我们用语言来掀开窗帘,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齐读4、5自然段。

(三)检测导结: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明洁)。

2.如果你是拉萨的游客,看到这么美的天空,想说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3.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明洁,让我们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渲染下,以最饱满的感情朗读全文。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都沉醉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中,忘记了时间,有机会再继续咱们的拉萨之旅。

xx区xx小学

胡秀敏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二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二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②中国画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然后涂上色彩,画法与我们的铅笔淡彩相似;另一种直接用大毛笔醮上水墨或颜料,画出各种图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小丘像哪种中国画?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③句子虽长,但表达的意思只有一年,小丘和平地没有明显的分界,连成一片,处翠色欲流,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一直流到天边,与天相接,草原真大真美啊!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
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既……又……既……又,如果,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过渡:
草原的天很可爱,摹的地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组织自学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交流点拔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⑴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挂图。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
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⑥去试试。
⑦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⑵“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⑶“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
④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⑤指名读。
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④《赠汪伦》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⑤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⑥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是一种什么感情?
⑦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⑧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4、告别之前,我们还一起开联欢会,找出来读读看。
5、看他们正在干什么?
6、轻读句子,给每段话加个小标题。
六、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力量。
七、课堂检测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电脑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鲸

教学要求: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善良本性是本文重点:

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1、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用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

1、继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交流汇报:注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

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她忐忑不安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导写,领悟写法

引导欣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说、教师随时引导):

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二是有想法。有想法又分为两个层次:

1、想法复杂,又这样想又那样想。

2、最后拿定主意。

三是合理使用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仿写一片段。

练习设计:第一次偷第一次想

四、总结,拓展积累

1、总结。

2、积累好词,好句。

3、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话题续写《穷人》。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

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

2、板书课题:穷人

二、阅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

4、轻声读第二层。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

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

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

1、轻声速读,准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设问:这篇课文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桑娜西蒙

善良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淳朴渔夫忧虑熬过去

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窦月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究感悟作者、小外甥和诗人眼里的月亮,明白景随情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课文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设计理念:

1、依据教学原则:①独立性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②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有目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③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动起来。

2、创建人文环境: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地沟通与合作。

3、适时放权启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教育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自己理解句子、自己根据文字去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2、入境说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望着这轮明月,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那么文中的“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望月》一课。

二、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自主探究: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她是一位天使,把那满腔的爱意普洒人间,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夜深人静,文中的“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月下江景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作者仰起头,静静地望月,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先来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2、汇报交流:体验—试读—评价—补充—练读—背诵

这么美的一段文字,老师真想把它美美地背下来;这么美的一幅图,老师真想把它美美地画下来。我们分工合作好吗?我来背,你来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记忆背诵。请同学们也来一边背,一边画,不会背的同学一边读,一边画。

3、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小外甥向我发出了挑战,让我和他——。请同学们自读6-11自然段,同桌先对对看。

你为什么这么读?

4、文中用了一组标点符号,仔细看看想想,你想说什么?刚才他俩背得挺起劲,我们也来和他们比比——写月亮的诗真是多如繁星,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气——我们周围都充满了诗的气息。正如文中所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诗人凭借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独身在外的无尽愁思、异乡做客的孤独清冷、绵长深远的思乡情结、思念朋友,思念亲人、对月亮的喜欢和赞美等)

5、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

(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

6、研究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7、演示课件,创设情境:受小外甥的感染,我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让我们也尽情地放飞想象……(《水调歌头》、嫦娥奔月、神州五号……)

8、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9、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月亮,让我们好好珍藏吧!

三、拓展延伸,补充积累

课外实践,任选其一:

我们将举行古诗朗诵会,请同学们分专题广泛搜集、积累古诗,例如写山的、写水的、写雨的、写雪的、写风的,写春夏秋冬的,写花草树木的等。

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望月》这么美的一篇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发展他们的个性呢?我主要是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气氛,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大胆地表现,师生共同研究课文,品味课文。这节课上学习的形式多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因而课堂成为对话的课堂、想象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教师在孩子们充满生机、智慧的活动中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课堂。

《ieueer》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ieueer》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ieueer》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情境中学会复韵母ie、ue,特殊韵母er,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yue的四声。

教学重点:

ieueer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难点:

er的发音。

教学准备:

课件,拼音卡片,四线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美丽的海南岛玩一玩,想去吗?好,闭上眼睛,在我们的面前有一架银色的飞机,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现在我们已经坐到了飞机上,准备好了,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慢慢地,飞机升上了天空,越飞越高。飞过了安徽,飞过了广东……飞呀,飞呀,美丽的海南岛终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2、复习旧知:看,谁来欢迎我们了?

(1)认读复韵母:(出示复韵母)谁来响亮地跟他们打个招呼?(认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复韵母)复韵母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口形变化,从前一个音滑到后一个音)

(2)还有谁呀?(认读整体认读音节)他们又是哪个家族的成员?

(3)我们一起热情地和所有的朋友打个招呼吧!(齐读)

二、情境引路,学习ieueer。

过渡:

别光顾着跟老朋友们打招呼了,我们快来看看美丽的海南岛吧。

(一)学习ie和整体认读音节ye

1、你在美丽的海南岛看见了什么?(图片出示椰子树)

2、我们的新朋友从树后露出了小脑袋(出示复韵母ie),他就是ie

3、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老师喊他的名字,同时注意老师口型的变化。(范读)

4、多种形式练读。

谁也来喊喊?(指名读)

来,小火车开起来。(开火车读----齐读)

5、记住新朋友ie的样子了吗?拿出拼音卡片来,看能不能把他的模样给摆出来。(自由拼、指名拼)

6、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

过渡:

ie看到小朋友们非常高兴,他要给我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讲故事:

ie的妈妈在外地工作,几年都没回家了,ie很想妈妈,决定去看看妈妈,可是他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妈妈了,当年妈妈给他买的那件小衣服已经又小又破,再也穿不下了,于是,他脱下了那件小衣服,穿上了新买的大衣服(演示)去看妈妈。当他站在妈妈面前,可妈妈竟然不认识他了。

小朋友们,妈妈不认识ye了,你们认识吗?谁来喊喊他?(指名读)我们一起喊喊(齐读)。

谁来说说ie和ye有什么不一样了?比较区分ie——ye

妈妈终于认出了ye,她高兴地说:“ye,你长这么高了!”后来,妈妈还给他买了四顶漂亮的帽子(出示yēyéyěyè),看,带上帽子的ye多神气!谁来喊一喊他(认读四声)相机扩词。

(二)学习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ue

过渡:

告别了新朋友ye,让我们再来欣赏海南岛迷人的景色(播放课件)。海南岛真美呀!不知不觉,天色暗了,突然,那边传来了哭泣声,是谁在哭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学习üe

(1)他是谁呀?谁来喊喊他的名字?

(2)多种形式读。

(3)记住他的样子了吗?拿出卡片来拼一拼。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e

üe为什么哭呢?原来他迷路了,看,他找不到妈妈多伤心呀!两颗大大的眼泪挂在脸上,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可是,我们也是出来旅游的,不认识他的家呀!这可怎么办呢?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人来。(出示y)他是谁呀?只见y对üe说:“üe,我们住在一个地方,我送你回家吧,不过,你要把眼泪擦干,我才送你回去。”üe一听,赶紧把眼泪擦干(演示)就这样,y和üe手拉着手,一起向üe的家走去。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他们住在哪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哦,原来,他们来到了整体认读音节小区里呀!

谁来读读这个音节?(认读yue)

yue有两顶漂亮的帽子,可他不知道戴在哪儿?谁能帮帮他?(指名给yue标调)

认读。

yue非常感谢大家,送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课中操《闪烁的小星》)

(三)学习er

1、这首歌好听吗?我们是通过什么听到的呢?——耳朵!

2、学会发音:

(1)下面我们见到的这位朋友就和“耳朵”的“耳”有关的。

(2)(出示)他呀,很特别,跟我们认识的复韵母朋友都不一样。他是由单韵母“e”和声母“r”在一起组成的(引说),r表示舌头卷起来。

(3)练读。请大家伸出小手,舌头和小手一样往上卷,跟老师读一读。(领读)开火车读----一起摸着小耳朵读。

3、学习四声:

er从来不和声母交朋友,总是自己单独成为音节,我们把它叫做“特殊韵母”。

一起伸出小手给er带上四顶帽子,ērérěrèr

三、游戏巩固。

1、游戏1:开火车

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海南岛,认识了五位新朋友。都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来,火车开起来,跟他们打一下招呼。

2、游戏2:摘椰子

看,椰子成熟了,我们的新朋友想请我们帮他们摘椰子。你们愿意吗?如果你能把椰子上的拼音读出来,就算把椰子摘下来了,注意,摘得又快又好,我们的新朋友有礼物要送给大家哦!

大家先做做准备工作,先读一读椰子后面的拼音。

准备好了吗?看谁摘得快,摘得准。

你能把这些椰子放到相应的筐里吗?(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归类)

游戏3:帮拼音娃娃找家。

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他们送给我们一幅美丽的画,(出示情境图)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有几个拼音娃娃就住在这幅图里,他们是谁呢?(自由读éryuèěryè)

1、现在,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吗?

游戏:帮拼音娃娃找家。

交流:他们的家分别在哪儿呢?

小朋友们找得很准,拼音娃娃感谢大家,送给你们一首好听的儿歌。(领读语境歌)

四、总结写字。

看,有三位朋友跑到了我们的书上。还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

会写吗?对照笔顺图在桌上写一个。

老师还不会写呢?谁来教教我(指导书写)?

描红仿写。

总结: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去了海南,看到了很多迷人的景色,交了很多的朋友。美丽的海南之旅到此结束,下课。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师: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看画面)明白了。这时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生:他俩笑的含义不一样。

师: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次对话,先分角色朗读,再相互讨论他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生讨论后回答:

1、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

2、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

3、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4、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

师:说得太棒了。

5、我觉得“天天”“不会”要重读,这样就读出了青蛙很傲慢的语气。

6、我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7、我觉得“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要读得很有耐心。

师:你真是一只聪明可爱的小鸟。

四、拓展知识。

师: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这时它会怎么说?(投影出示习题: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心想:。于是对小鸟说:“。”小鸟“。”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回答。

五、整体回顾课文。

分角色带头饰朗读。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2、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我会读〉黄澄澄、池塘、梧桐树、藏在底下、当做、催

2、轻声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板书:天空

稻田

池塘]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选择:先来欣赏哪个地方的美景?

1、秋天的天空。

1)自由读,读后,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高、蓝]

2)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多么)

3)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出示:我知道〉

天很高,很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4)朗读。

2、秋天的稻田。

1)自由朗读,说说体会。

从()这个词(句)中,我感受到了()。

[板书:大、美]

2)感情朗读。

3、秋天的池塘。

在池塘的周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读一读,找一找。[板书:落叶]

这些落叶实在太漂亮了,那水中的小鱼,岸边的蚂蚁,空中的燕子[同时贴上这些动物的图片]看见这些落叶,会把它当做什么呢?

1)自由读三、四两段,完成练习:

〈出示:我会说〉()把落叶当做()。

2)指名回答。[板书:——伞

——运动场

——电报]

3)这三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喜欢谁就扮演谁,选择书上写你的那句话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采访活动:秋姑娘送给了你们这么好的礼物,你们难道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小鱼:你想对秋姑娘或对这顶伞说什么吗?

蚂蚁:你呢?

燕子:你能告诉大家这封电报上都写了什么内容?

5)想象: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又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请你模仿书中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我也会〉

有的落在(哪里?),(谁?怎样做?),把它当做(什么?)。

4、感情朗读全文,感受秋天的美。

三、小结,拓展延伸。

秋姑娘送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生机勃勃的世界,那小朋友们准备回送给秋天什么礼物呢?

四、作业。

〈出示:日积月累:〉

1、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去找一找描写秋天的文章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设计:

秋天

天空:高蓝

稻田:大美

小鱼——伞

池塘:落叶蚂蚁——运动场

燕子——电报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