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3、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借助工具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2、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矛和盾的集合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2、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自学课文,并一起交流。

四、记字写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五、拓展思考

请你用别的例子来说明“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

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课文记叙了发明家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故事。由此启迪人们:谁善于把别人的优点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教育学生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热爱科学。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理解上下文的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怎样吧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3、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4、培养学生学会集别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发明家如何讲矛盾的优点集于一身发明坦克。

2、理解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坦克的发明过程充满兴趣,但是对坦克的作用并不是太了解。

2、要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发明过程中如何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如何研究和改进新型坦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新课。

1、出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一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战争的需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出示各种坦克图片,引导学生汇报搜集资料,交流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心的发明家总是从生活中,自然中寻找灵感,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莱特兄弟研究鸟儿飞翔的奥秘发明出飞机;从鱼儿在水中上潜下游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中的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坦克。今天,我们来看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矛和盾的集合。理解“集合”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抽读生字卡片,指导字形。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明家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告诉人们要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熟读课文,巡视自学情况。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找出相关段落记句子,指读——品读。

(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找出相关段落。指读——品读——带感情读。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是无法进攻,行动不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者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3)坦克之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句话来说明。)

A、先看坦克在战场上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B、引出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让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用肯定的语气读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展示:

1、在手工比赛中,我看了很多资料,向哥哥请教,看了很多同学的制作过程,我汲取了他们的优点,做出了我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名。

2、人们汲取空调和风扇的优点,制成了冷风机。

3、在作文竞赛中,我的作文《美丽的家乡》运用了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总分总结构,适当的运用了另一篇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让我得了一等奖。

五、小结

发明家从矛和盾的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合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坦克

枪口、炮口、轮子、履带铁屋子--------------坦克

教学反思:

1、可以在课后拓展,让学生想象如何把现在的坦克加以改进,培养学生对坦克的新的兴趣。

2、教学中读的运用不够强化,不够明确。

3、词语的理解,运用、积累重视不够。

4、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考虑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完善。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汇集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汇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为我们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怎么看,怎么想。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25课(指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知道“矛”和“盾”吗?借助图片和教师讲解认识矛和盾。

(“矛”主要用于进攻,“盾”主要用来自卫。)

二、自读课文

矛和盾是怎样集合的呢?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请同学们和电视机前的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字词

请和我们一起来认读课文中要求会读的6个生字。(用卡片)

1、要注意“持”是翘舌音,“般”和“坦”是前鼻音,再来读一遍。

2、出示词语:矛盾手持雨点般蜗牛坦克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四、分段读课文

1、同学们和,你们同桌可以你读一段,他读一段,轮流读课文同学们和,你们同桌可以你读一段,他读一段,轮流读课文

2、老师请六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我们来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五、默读课文,说说大意

1、同学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和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的,坦克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六、写字、结课

1、这篇课文有14个生字要写,请同学们和读读田字格中的字,看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

示字旁的字许多都与古代的“神”有关。以后学到示字旁的字大家要注意一下。

2、请和我们一起把每个生字写两遍,也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写一遍。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课文重点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请画出来。

二、抓住重点句质疑

1、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3、读了这句话,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

三、研读课文(解疑1)

1、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请先默读课文1—4自然段,再同桌合作,把发明家怎样想的过程用简笔画在方框里画下来或用简要的句子写下来,最后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说一说整个过程。

2、哪一桌同学把自己画的或写的向大家展示一下,然后说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

3、发明家根据盾的不足一步步改进,终于能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让我们一起把1-4自然段读一读。

4、从这个合二为一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解疑2)

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坦克的神威表达出来吗?

2、谁能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

3、谈谈读后的感受?

四、领悟道理和表达方法

1、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段。

2、作者就是借这件发明的事来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

3、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道理吗?请同学们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4、谁用别的例子说说“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五、总结,抄写

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从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这件事,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用了不少好的词语,请同学们抄写自己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和课本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你们抄写了哪些词语,请你们读给大家听。

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


一、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本设计旨在通过

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学生能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还初读了课文,在初读课文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这句话中包含了两对反义词,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们呢?(指名说并出示:自卫——进攻矛——盾)(师板书)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过渡:是啊,矛和盾是一对反义词,盾的自我保护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就是(齐读课题)。这对矛盾的事物,发明家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它们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呢?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句子来。

(二)板块一:解决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指名上台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师:同学们,这就是发明家左抵右挡,但还是难以招架。)理解后,再请两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配读。

表演是本班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在表演中不但理解了“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意思,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但由于我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的表演效果不佳。

过渡:虽然,发明家拿着盾左抵右挡,但还是挡不住矛的进攻,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三)板块二:研读课文,解决科学家是如何想的?

1、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

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把问题读懂,也可以边读边用笔划一划有关句子。

2、指名回答:谁愿意来当当发明家,说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你是怎么想的?

回答后出示: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自由读)

3、(三个“然”)师: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个“然”字词,是哪三个呢?(回答后带“然”的词变红色。)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忽然”说明发明家的想法是一下子产生的。很快,一瞬间的意思。

师:从“忽然”这个词语,我们知道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情形。谁来读读发明家这一下子的想法呢?(指导朗读:想法要轻、慢点。)个别读后再齐读。

“固然”是本来这样的意思。

师:本来怎样呢?(引读:师:待在铁屋子里,本来这样很安全的,但是(生读: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该怎么办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一个洞,作枪口或炮口。

师:大家真能干,从一个“固然”读出了发明家修正想法的过程。哪“当然”呢?(“当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理所当然什么呢?(这里指理所当然要安上轮子和履带。)

师:从“当然”我们知道了:安上轮子和履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发明家想法的延伸。谁来读读这“理所当然”的句子呢?

3、指导朗读:师:当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读)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学生读)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学生读)。

4、小结:刚才,我们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到发明家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

抓住三个“然”的词语进行研读,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且让学生在剖析中了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对学习进行了又一次朗读的训练,更以此来指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读深读透课文的方法。

过渡:就这样,发明家发明了坦克,你们见过坦克吗?想不想再见见坦克呢?

(四)板块三: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1、课件出示坦克图片,师:这就是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看着眼前的坦克,你还能找回“矛、盾”的踪影吗?(指名说)面对这坦克,你感到这样呢?(边欣赏边议论)

2、师:面对着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同学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下面就把你的感受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读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在学习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与一体后,再让学生看坦克图片找找矛和盾的踪影,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发明家的善于思考与坦克的神奇。

3、师:把矛和盾的优点起来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画出课文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哦。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呢?(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生朗读,如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来朗读,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害怕?(生朗读)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生齐读)

(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哦。“庞然大物”说明什么呢?(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一个词语是“第一次”的意思?(头一回)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大家都想读?那大家自由练习练习吧。(学生自由练习读,齐声朗读)

4、师小结: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又会对发明家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句式(写一写)我想对发明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让文本意象活跃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是让学生领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过写一写,进一步加深对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触动。

(五)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师: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是什么让坦克有这样的威力呢?(学生回答)正如课文所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生:“谁”指坦克。)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指名回答)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的优点的产物?(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集合了哪些物体的优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这样你会更优秀的。)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活学活用,不但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引发了他们自由表达,言语智慧在学生美好的梦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竞相开放。

六、说板书:

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

坦克(大显神威)

进攻自卫

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这堂课,让我欣慰的是:整堂课的教学充分关注了文本言语的特点,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语汇,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言语教学;关注了课堂中儿童的言语实践,让他们说话、抄写、讨论、朗读等,语言技能在他们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微风拂面,表皮而过”;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时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语: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表达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下面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庞然大物、大显神威、合二为一、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理解坦克是怎样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的优点合二为一的,结合生活经艳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如何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进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师板书课题。

2、指导课题里“集”的写法和含义。注意上面的隹是四横表示短尾巴的鸟,下面的木的横要长些。什么叫集合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3、矛和盾各有什么作用呢?生说师板书:进攻自卫

过渡:发明家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两个优点集合一起,发明坦克的呢?相信大家学了课文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学习课文,悟道理。

(一)学一二段。

1、发明家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一个想法?

(1)生读一二段,解决问题。(当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他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机的关头,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2)出示这句话,引导生理解词语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2、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想法?

(1)生读有关句子。如果……就……老师相机画出坦克外壳

(2)小结:用铁屋子代替盾,这是利用盾的自卫的优点。

过渡:可是铁屋子也有缺点,只能自卫而不能进攻。因而发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口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师小结:这是用枪口和炮口来代替进攻的矛老师相机画出坦克炮塔简笔画

可是铁屋子不会跑,还是无法灵活的进攻呀!

(生:还需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老师相机画上有关部件,最后画成了一辆坦克。)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发明的过程。

3、引导总结:其实,坦克就是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而成的。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本自然段:

把矛和盾合二为一有什么好处呢?这坦克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请你在段落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说一说。

(板书:大显神威,然后反复读,让全班同学站起来,立正、抬头挺胸地读,把气势、威风读出来。)

2、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四字词语来吗?

词语:合二为一、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

3、“合二为一”怎么理解,谁来告诉大家?

(结合黑板上的板演引导学生理解。)

4、你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坦克大显了神威?请你找出相关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哇哇直叫、乱成一团,在读中感悟、理解“大显神威”。)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谁来说一说,说的时候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连接词。

(因为坦克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了,所以它很厉害。)

2、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出示小黑板: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反复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坦克就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打败敌人的)

3、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总结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引导生找出生活中的集合。

1、师举例:带橡皮的铅笔是集合了铅笔能写字、橡皮能擦错字的优点做成的。

2、生举例空调、手机、代表的台灯……

3、师继续引导从学习、做人、做事……

(如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到自己身上来,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取长补短。)

四、我要做。

1、摘抄好词。

2、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

道理

坦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指导学习第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明过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课文的难点,使学生了解所要阐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我所用。同时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使学生懂得以后写一个道理的时候可以用一个事例来说明,最后“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对进行拓展。

可是如何与现实相结合,学生不知如何说,我就给了他们一些提示:铅笔、两用空调等物品是如何发明的,学生从中领悟到集合优点所得,并打开话匣举出了很多例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学案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学案分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矛、盾、持”等6个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理解“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合二为一”。
【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理解“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合二为一”。
【教学难点】: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紧张危急”等词语。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2、认识矛盾:我们先来翻开课文
你们认识矛和盾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3、板书课题,理解“集合”
4、齐读课题
5、过渡:随着课文,一起去了解矛和盾怎样集合在一起。
二、初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碰到不理解的词句在旁边打个“?”
2、检测生字词
出示小黑板
(1)指读一生一行,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词回到课文中,考考你们是否还认识他们
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黑板提示)
5、交流汇报
三、学习1-3自然段
1、过渡: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他们比赛的情况怎么样了?
2、请小朋友边读课文的1-3自然段,边用“——”划出来。
3、交流汇报
理解:雨点般:多、密集
左抵右挡(做动作)
难以招架: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4、所以我们的发明家处在怎样的关头?
理解:紧张危急
发明家忽然冒出了一个什么想法?
板书:盾铁屋子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6、可是呢?引读第3自然段
理解:固然(出示1、虽然2、确实供学生选择)
出示: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自卫:保卫自己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自卫
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7、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呢?接下来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教学设计的理念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这篇课文很能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是有话可说的,同时本文也有诸多需要理解的好词,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紧紧围绕通过重点词来理解课文,以此来进行朗读的指导,理解课文。

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学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学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

我所讲授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精神,以及实验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是在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并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是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根据教材特点,课前我准备了矛、盾、坦克的实物,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实物导入新课

一定的情境及师生和谐的关系是一节好课所必需的条件。因此,

我出示实物矛和盾,结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说矛和盾各有什么优点?接着提出问题: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这样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是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复习旧知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为了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先指名读了一遍课文,再通过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之后,我听写了部分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接着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在理解“大显神威”这个词后,让学生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等一些问题。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入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三、感悟、理解课文

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学生在读书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生动具体的描述不但解答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说一说对坦克的了解。

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在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逐步深人,会产生不同的问题“文中告诉我们坦克是怎么发明来的呢?”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在读一读,说一说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坦克是怎么发明来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采用表演的形式在学生对“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的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如能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新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

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出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尝试着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咱们班的展示台上展示。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总之,我在尽量尝试着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我的课还很稚嫩,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

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导语:《矛和盾的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表达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下面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①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③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④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⑤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本设计旨在通过

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维,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中得到启发,学生能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思维和心灵一起飞翔。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还初读了课文,在初读课文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这句话中包含了两对反义词,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们呢?(指名说并出示:自卫——进攻矛——盾)(师板书)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过渡:是啊,矛和盾是一对反义词,盾的自我保护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就是(齐读课题)。这对矛盾的事物,发明家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它们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呢?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句子来。

(二)板块一:解决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指名上台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师:同学们,这就是发明家左抵右挡,但还是难以招架。)理解后,再请两名学生表演,其他学生配读。

表演是本班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在表演中不但理解了“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的意思,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但由于我没有进行正确的指导,学生的表演效果不佳。

过渡:虽然,发明家拿着盾左抵右挡,但还是挡不住矛的进攻,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三)板块二:研读课文,解决科学家是如何想的?

1、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

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把问题读懂,也可以边读边用笔划一划有关句子。

2、指名回答:谁愿意来当当发明家,说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你是怎么想的?

回答后出示: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自由读)

3、(三个“然”)师: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个“然”字词,是哪三个呢?(回答后带“然”的词变红色。)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忽然”说明发明家的想法是一下子产生的。很快,一瞬间的意思。

师:从“忽然”这个词语,我们知道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情形。谁来读读发明家这一下子的想法呢?(指导朗读:想法要轻、慢点。)个别读后再齐读。

“固然”是本来这样的意思。

师:本来怎样呢?(引读:师:待在铁屋子里,本来这样很安全的,但是(生读: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该怎么办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一个洞,作枪口或炮口。

师:大家真能干,从一个“固然”读出了发明家修正想法的过程。哪“当然”呢?(“当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理所当然什么呢?(这里指理所当然要安上轮子和履带。)

师:从“当然”我们知道了:安上轮子和履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发明家想法的延伸。谁来读读这“理所当然”的句子呢?

3、指导朗读:师:当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读)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学生读)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学生读)。

4、小结:刚才,我们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到发明家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

抓住三个“然”的词语进行研读,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句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而且让学生在剖析中了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对学习进行了又一次朗读的训练,更以此来指导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读深读透课文的方法。

过渡:就这样,发明家发明了坦克,你们见过坦克吗?想不想再见见坦克呢?

(四)板块三: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1、课件出示坦克图片,师:这就是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看着眼前的坦克,你还能找回“矛、盾”的踪影吗?(指名说)面对这坦克,你感到这样呢?(边欣赏边议论)

2、师:面对着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同学们的感受各不相同,下面就把你的感受你的朗读表现出来。(读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在学习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与一体后,再让学生看坦克图片找找矛和盾的踪影,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发明家的善于思考与坦克的神奇。

3、师:把矛和盾的优点起来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画出课文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从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哦。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出什么呢?(你是从德国兵的害怕和失败看出来的。你能读出德国兵的害怕吗?)(生朗读,如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来朗读,让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害怕?(生朗读)读得很好!我仿佛看到了德国兵逃跑的场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生齐读)

(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哦。“庞然大物”说明什么呢?(从坦克本身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你能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种气势吗?(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什么意思?(第一次)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一个词语是“第一次”的意思?(头一回)坦克第一次上战场就这么厉害,当然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么厉害?(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大家都想读?那大家自由练习练习吧。(学生自由练习读,齐声朗读)

4、师小结: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又会对发明家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句式(写一写)我想对发明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让文本意象活跃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是让学生领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过写一写,进一步加深对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触动。

(五)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师: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是什么让坦克有这样的威力呢?(学生回答)正如课文所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生:“谁”指坦克。)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指名回答)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的优点的产物?(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集合了哪些物体的优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这样你会更优秀的。)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活学活用,不但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引发了他们自由表达,言语智慧在学生美好的梦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竞相开放。

六、说板书:

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

坦克(大显神威)

进攻自卫

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这堂课,让我欣慰的是:整堂课的教学充分关注了文本言语的特点,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语汇,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言语教学;关注了课堂中儿童的言语实践,让他们说话、抄写、讨论、朗读等,语言技能在他们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微风拂面,表皮而过”;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时时伴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优质课)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这堂课中,我想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也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

教学难点

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表中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坦克图,问:你们认识这些吗?认读:“坦”。知道坦克的用途吗?有谁知道坦克是根据什么发明的?(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认读生字“集矛盾”,理解集合的意思,了解矛和盾的特点)

2、矛和盾是古代的兵器,怎么会成为威力无比的现代武器坦克呢?(板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它们。

2、认读生字、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正音

4、谁能在课文中找出写了矛、盾和坦克三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5、质疑:学到这儿,你们最想研究什么?

预设:1、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2、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三、研读第2——4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来研究第1个问题

1、自由默读第2——4自然段,划出发明家的发明过程。并完成练习。

2、组内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集体完成练习

4、指名说说发明坦克的步骤。

相机教学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同学们,盾太小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原因,课文中写盾难以招架的句子写得非常好,找出来读读。自由读。矛的强进攻使盾都招架不住了,谁能既读出矛的厉害又读出盾的困境。指名读、评读。

5、师:发明家的每一个想法都有他的思考过程,课文中有的思考过程写出来了,有的没写,看谁也能当个发明家,把课文的思考过程补充完整。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6、个体交流体会发明家思考方法非常科学,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别人的优点,把优点很好的集中起来,为自己所用。

7、指名复述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聪明的发明家就这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了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了矛的进攻——枪口或炮口。所以让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感受坦克的威力。

四、指导书写

接下来,我们来写几个生字。

1、出示:矛盾集攻坦炮

2、在这几个生字里,你认为哪个字书写有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书写,尤其要注意“盾”的笔画。

3、学生书写,评议指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含义。

3、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并学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交上了朋友,今天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认读生字

2、我们还研究了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谁能说说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二、研读第五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

1、自由默读,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了神威?

(首次、头一回、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退了十公里)

2、你能想象当时战场上的情景吗?读读句子,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口语交际;师:坦克、坦克,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啊?学生:因为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相机引导到这一组课文的主题)

三、学习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主题

2、学生默读,谁来说说这一组主题告诉我们什么?(板书:看问题想问题)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师:是呀,对待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1、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齐读

小结:发明家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有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也就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2、再读

3、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而形成的,你能举例子来说说吗?(如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等等。)不止物体是这样,其实做人和学习方面也是这样,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愿我们大家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胜利者。另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课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个练习。

五、指导书写积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

持般架龟战神兵退

2、说说怎样写好它们。

3、学生练写

4、这篇课文里还有好多词语可以积累,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给记下来。

六、实践题

1、、读了课文,我积累了好多的词语:

2、我们小组在生活中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还发现了(),它的长处是(),不足之处是()。我们把它们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它的长处是()。

拓展: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并用书法纸写成漂亮的书法作品。

《矛和盾的集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1、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很高兴!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大家请看屏幕: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句话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愿意收下它?读读看。要想真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懂老师的心,咱们还要把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好好读一读。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指导书写矛和盾。)

二、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课文,让老师听到你的读书的声音好吗?如果遇到生字、生词怎么办?(指名回答识读生字词的方法。)大家开始吧。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幻灯出示

集合难以招架固然乌龟坦克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长处胜利者

3、谁来读?(师可以根据学生识读情况鼓励、正音,如: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听听别人怎么读?再试试看!等。)

三、悟

1、接下来,咱们换一种读书方法,默读课文。如果大家能够潜心地默读,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其中。)

2、读完课文后,谁尝试根据屏幕上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激励:很会读书!善于在别人总结的基础上概括!这就是合二为一。等等。)

四、品

1、会学习的孩子善于发现!在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是:

幻灯出示: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读读看。为什么这样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个“!”表示对盾的不满、埋怨。第二个“!”欣喜、高兴。)

3、请大家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五、拓

1、课文学习到此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礼物:

幻灯出示: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谁能理解老师的用心,谁就能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谁就会收下这份不一般的礼物!(师板书: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3、能否用上“取长补短”造句?试试看!

六、结

这句话不好理解;这句话却很受用,这句话很贵重,它给人以启发。我想你们已经收下这个珍贵的礼物了。大家齐读该句。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份珍贵的礼物送给你的朋友,送给需要的人,好吗?

板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取长补短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公开课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9.《掌声》———齐读课题。

(二)、复习本节课词语(开火车领读)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1)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吗?(细心的同学在课文中能找到这个词)(忧郁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非常会概括,非常会抓词。

【板书:忧郁】

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忧郁。快打开书找找,看看是哪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语当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呢?

(“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默默的”,什么意思?默读是怎么读?

(不出声音地读。)

师:那默默的呢?是什么意思?(不动声色的)

师:一声也没有,小英子总是这样。还有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跟刘老师想象一下:当同学们出去快乐活动的时候,英子却总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英子已经早早地——

(来到了教室。)

师:下课铃响了,她却要——

(最后一个离开)

师:是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

(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是啊,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的心里还非常的自——(卑。)

师:是的。(板书:自卑)这是我们刚才读书共同的体会,同学们还应该把它——记下来。快动动笔。然后自己试着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部分学生还在写,师又补充道)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子。轻轻地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读!

全班齐读。(师同读。)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师:读读吧。

师:原来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游戏。

师:小英子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能用什么词形容现在的英子?

师:好,让我们把体会记下来。

【师板书】开朗自信

师:看到这种变化,你高兴不高兴?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师读第一句,

生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师:是啊,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同学们的掌声。)

师:现在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概括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

(以前英子非常忧郁和自卑,可是经过这次故事会后,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析段落,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一)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

师: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划句子要划完整。)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先划到这儿,小朋友来读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有谁划了这个句子?请你再读一遍。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上的时候,她却立刻把头——

(低了下去)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吗?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忧郁,自卑)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里再读一下。

师:那一刻,英子一定特别——(紧张)

师:好,送到句子里

师:是啊,从低头的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紧张,“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

(生:(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没有划的同学,也把这句话划下来。

齐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生:因为她怕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因为英子不想让同学们看见他走路的姿势。

因为她的左脚留下残疾。)

师:所以英子站起来是犹豫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朗读试一试。

生试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小英子那一刻该有多难受、多痛苦啊,谁愿意再来读?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

(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假如这个小英子就在我们的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她是那样的紧张害怕,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要害怕,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们都会鼓励你的。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

师:是啊,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话语,都化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哪!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都汇聚在这掌声中,所以这掌声——

(生:热烈而持久。)

师: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情的——

(生:鼓励。)

师:好,一起写感受。(生抄教师板书的词语。)

【教师板书】

鼓励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生:英子,你真勇敢啊!英子,以后就和我们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联欢会上我会教你跳舞的。)

这一次,同学们还对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赞赏。(师板书“赞赏”,生抄在书上。)就像同学们说的,小英子只是身体上的残疾,其实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此时小英子的一摇一晃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小英子是忧郁而紧张的,现在的小英子开朗和自信。英子先头是不自信,后来是她脸上带满了微笑。)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生:是同学们对她的一片赞赏,同学们对她的一片鼓励,对她的夸奖)

生:同学们对她的夸奖和鼓励,使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啊,如果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师: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指板书)从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说)。

师:所以她才能够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正如她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指投影),读!

(生:(齐)“我永远不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总结掌声的内涵

我说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你觉得掌声像——————(生补充完成这句小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六.小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师: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需要掌声,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