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高中经济生活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的原因、表现;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活动和影响。探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2、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3)洋务派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官僚资本。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2、表现:
3、影响:
三、洋务运动(官僚资本产生)
1、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1)中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历程:(1)前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失败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失败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评价
(1)积极作用:引进了__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在客观上既刺激了_____________,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_____________。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局限性: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
2、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代表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综合认识自然经济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1、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求富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客观作用不包括
A.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刺激了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
C.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
D.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5、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的直接动因是创办军事工业所遇到的困难,其“困难”主要有①资金②运输③燃料④矿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D.近代化的一部分
7、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它们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A.互相依赖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C.既相互依赖又互相瓦解D.继承发展
8、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战前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发展而来
C.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起来的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二、非选择题
9、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1、(2005广东卷,历史,7)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
2、(2006广东卷,历史,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3、(2008江苏卷,历史,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4、(2008江苏卷,历史,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5、(2008海南卷,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6、(2008广东卷,历史,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7、(2009年北京卷)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8、(2009年安徽卷)(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请回答: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

1.关于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它是一种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自然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农产品,对自然经济进行猛烈的冲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第二、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第三、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第四、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3)自然经济解体经过和主要表现:
经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是完整的封建社会。那时,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破坏自然经济的因素,并且已经有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发生。但是,那时候自然经济的解体,还只是局部的解体,不成其为重大的经济现象,也没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深远影响。当时,还是自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中国自然经济的大规模迅速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前,自然经济已经初步解体。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又进一步解体,解体的范围扩大,解体的速度加快,解体的程度提高。
主要表现:一方面,传统的手工业,其中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的分离。男耕女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显著瓦解。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经济化。如课文所述“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4)自然经济解体的评价: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充足的货币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军事工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2)民用工业: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是以利润、市场、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其次,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三,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洋务运动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给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派及其委派的官僚操纵,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一、选择题
1、D.从题目中的“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以看出洋务派引进西方的技术,目的是为了镇压国内反叛力量和对抗外国势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D。根据题中“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③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3、D4、B5、A6、B7、B8、B
二、非选择题
9、〖解析〗材料解析题的要义就是解析材料,或者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所学知识,如第(1)问,或者概括材料反映的相关信息,如第(2)问,或者阐释材料所反映的新问题、新现象,如第(3)问。回答第(1)问时,前半部分要从材料中归纳要点,后半部分要从所学知识中筛选出符合前一问精神的历史史实;回答第(2)问时,要分析材料的层次,从中概括出赞同的、指责的、对日本有所防备的等各种意思;回答第(3)问时,要用足用好题目“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背景”的提示,分别从材料、所学知识中寻找导致中日两国的历史变革一胜一败的历史因素。
〖答案〗(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变革举措: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和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2)认识: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反对日本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对日本威胁、侵略中国担忧。
(3)主要原因:国际环境不同: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国际环境不利。造成洋务运动举步维艰;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同:清王朝中顽固势力强大,反对变革。而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通过武装倒幕,倒幕派改革力量建立了新政权,因而能够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两国推行变革的力度不同:中国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有限变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实行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全方位“变革”。

1.〖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B、C两项是军事工业,D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A
2.〖解析〗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分析选项的关系,即选项中出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只有官办的军事工业,即B项符合江南制造局的性质。〖答案〗B
3、〖解析〗注意该题的时间要素。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大规模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优价廉。〖答案〗D
4、〖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对。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不对,D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C
5、〖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要求。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答案〗B
6、〖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它的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破产的过程。〖答案〗C
7、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C
考查洋务运动知识
8、(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相关推荐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2.表现:。
3.影响:一方面中国沦为了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也同时瓦解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2.重要目的:。
3.时期:。
(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
5.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6.活动:①前期兴办以“”为旗号
②后期兴办以“”为旗号
③筹划
④创办新式学堂
7.失败标志:
8.积极作用:引进了培养了
在客观上刺激了
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对本国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原因:
2.时间:
3.分布地区:
4.代表企业: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第10课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阶段特征时间原因表现影响

晚清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促进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壮大
初步发展

19世纪末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①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
②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国
时期
短暂春天

民国初年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①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
②投资总额增加;
③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较快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遭受沉重打击

抗日战争期间①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
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

萎缩

解放战争期间①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③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
④内战的爆发。

1.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发展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因此,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民主化。
4、使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二十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政治力量。她们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2.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二: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1913年)
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
(千元)设厂数资本
(千元)设厂数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材料三: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厂平均纱锭数
每厂平均纱锭数
外商企业51664锭∕厂
华商企业23686锭∕厂

──据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
年产100万吨以上年产10~99万吨年产1~9万吨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100%88.5%41.1%0
华商企业011.5%59.9%100%

──据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江苏直隶浙江广东山东福建奉天湖北陕西黑龙江广西甘肃其他各省
1554542333120191933110

──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特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在阶级来源上,民族资产阶级不少是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而形成的。
(2)民族企业分布不均匀,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轻重工业比重失调
影响发展的因素: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
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2)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
力和力量源泉。

见《赢在高考》P163第11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①________的大量涌入,对自然经济形成猛烈冲击。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产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表现:①使中国家庭“纺”与“织”,“________”与“________”分离。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________。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________的窘境。
(2)概况: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②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________。③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④旗号:前期打出“_______”旗号,后期打出“_______”旗号。
(3)实践:①创办________。②创办民用工业。③________,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________,选派留学生出国。
(4)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________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
(5)意义:①引进了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________的发展。②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________的瓦解,对________________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条件:①丰厚利润的刺激;②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诱导;③的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2)概况:①时间:;②分布:;③代表企业:、、。

1.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家庭纺织业发达的沿海地区“百里不闻机声,”大量洋纱占据了市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洋纱因价廉更具有竞争能力②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生产具有明显优势③家庭手工业受到政府抑制④增加杭州、苏州为通商口岸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3.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4.翻开中国《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带“洋”字的词语很多,如“洋装”、“洋油”“洋钉”等。从中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洋货曾充斥中国的市场
B.洋货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经济只有“破坏”作用
D.洋货的涌入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自然经济解体有何重要表现?导致自然经济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合作探究:大量质美价廉的洋货涌入中国是否给中国农民带来幸福生活?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联系?对此你有何认识?
二、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2.合作探究: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持续了30多年,最后由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宣告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其成败得失呢?提示: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原理(1)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评价。(2)透过现象看本质。(3)运用辩证法原理来评价。(4)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合作探究:为什么是官僚、地主、商人较早地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教材42页“历史纵横”和补充材料来分析总结: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4.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布物美价廉B.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中国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D.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5.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A2.C3.A4.C

1.A2.B3.C4.D5.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步瓦解的原因、表现;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活动和影响。探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民主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2、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3)洋务派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官僚资本。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2、表现:
3、影响:
三、洋务运动(官僚资本产生)
1、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代表人物(1)中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历程:(1)前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失败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失败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评价
(1)积极作用:引进了__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在客观上既刺激了_____________,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_____________。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局限性: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时间:
2、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代表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综合认识自然经济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1、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求富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的客观作用不包括
A.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刺激了中国城乡经济的发展
C.瓦解了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
D.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4、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5、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的直接动因是创办军事工业所遇到的困难,其“困难”主要有①资金②运输③燃料④矿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D.近代化的一部分
7、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它们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A.互相依赖B.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C.既相互依赖又互相瓦解D.继承发展
8、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办厂的刺激
B.由鸦战前资本主义萌芽直接发展而来
C.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起来的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二、非选择题
9、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1、(2005广东卷,历史,7)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A.轮船招商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
2、(2006广东卷,历史,8)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3、(2008江苏卷,历史,8)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4、(2008江苏卷,历史,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5、(2008海南卷,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
6、(2008广东卷,历史,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7、(2009年北京卷)面对外来冲击,近代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8、(2009年安徽卷)(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请回答: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

1.关于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它是一种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所从事的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如封建制庄园或家长制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通过交换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的经济活动形式。自然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农产品,对自然经济进行猛烈的冲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第二、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第三、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第四、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3)自然经济解体经过和主要表现:
经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还是完整的封建社会。那时,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破坏自然经济的因素,并且已经有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发生。但是,那时候自然经济的解体,还只是局部的解体,不成其为重大的经济现象,也没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深远影响。当时,还是自然经济占绝对支配地位。中国自然经济的大规模迅速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以前,自然经济已经初步解体。甲午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又进一步解体,解体的范围扩大,解体的速度加快,解体的程度提高。
主要表现:一方面,传统的手工业,其中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的分离。男耕女织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显著瓦解。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经济化。如课文所述“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4)自然经济解体的评价: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充足的货币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正如毛泽东所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军事工业:都是官办的,用国家的经费由官吏来办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企业。
(2)民用工业: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是以利润、市场、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3)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
其次,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三,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但是,洋务运动所具有的封建属性,决定了它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的存在。首先,洋务运动对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讳莫如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则坚决反对。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给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其次,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派及其委派的官僚操纵,经营不善,管理腐败,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一、选择题
1、D.从题目中的“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可以看出洋务派引进西方的技术,目的是为了镇压国内反叛力量和对抗外国势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D。根据题中“五口通商后”这一关键信息,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列强已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逐渐沦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清政府不能再维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③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
3、D4、B5、A6、B7、B8、B
二、非选择题
9、〖解析〗材料解析题的要义就是解析材料,或者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所学知识,如第(1)问,或者概括材料反映的相关信息,如第(2)问,或者阐释材料所反映的新问题、新现象,如第(3)问。回答第(1)问时,前半部分要从材料中归纳要点,后半部分要从所学知识中筛选出符合前一问精神的历史史实;回答第(2)问时,要分析材料的层次,从中概括出赞同的、指责的、对日本有所防备的等各种意思;回答第(3)问时,要用足用好题目“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背景”的提示,分别从材料、所学知识中寻找导致中日两国的历史变革一胜一败的历史因素。
〖答案〗(1)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变革举措: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和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2)认识: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反对日本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对日本威胁、侵略中国担忧。
(3)主要原因:国际环境不同: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国际环境不利。造成洋务运动举步维艰;客观上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同:清王朝中顽固势力强大,反对变革。而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通过武装倒幕,倒幕派改革力量建立了新政权,因而能够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两国推行变革的力度不同:中国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有限变革”;而日本明治维新则是实行包括改革政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全方位“变革”。

1.〖解析〗本题考查对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B、C两项是军事工业,D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A
2.〖解析〗本题的解题技巧在于分析选项的关系,即选项中出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只有官办的军事工业,即B项符合江南制造局的性质。〖答案〗B
3、〖解析〗注意该题的时间要素。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大规模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优价廉。〖答案〗D
4、〖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不对。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不对,D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C
5、〖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要求。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答案〗B
6、〖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它的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破产的过程。〖答案〗C
7、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外语、化学、物理”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同文馆以传授近代自然科学为主,替代以往的经书。A项所述符合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排除。B项内容为维新派主张,排除。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是同文馆的目的。故正确选项为C。C
考查洋务运动知识
8、(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本题主要考查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些知识和产生不同结果的比较,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1)中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分析两国对待近代化的态度对学生来讲有点难度。(2)问要主要从向西方学习的范围、领导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比较。考查学生进行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前自主学习
1.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纷纷创办近代企业,其中以“自强”名义创办的军事工业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左宗棠创办的和崇厚创办的。
2.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打着“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具有代表性的有:、、、。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我国第一批民族工业企业,主要有、、。
知识点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情景激疑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经济结构,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归纳
1.原因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缓慢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
(1)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沿海的部分地区,洋纱的输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洋布的输入使中国的“织”与“耕”分离,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的劳动力,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那些未破产的手工业者,靠买洋纱织布,其性质已不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
(2)五口通商地区,首先遭受外国商品输入的冲击,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的情况更为明显。
3.影响: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历,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传人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13220
1851年991923040
1853年;101202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知识点二洋务运动
情景激疑
19世纪60一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洋务派创办了哪些主要企业?
知识归纳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2)清政府内部逐渐出现“洋务派”,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2.起止时间:19世纪60一90年代。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4.概况
(1)办企业:
①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和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这些工业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2)建设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十年之中,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兴办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创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果:清军在甲午中El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6.意义
(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
(2007山东德州)洋务运动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A.最早使用机器生产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主张政治体制改革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知识点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情景激疑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早期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知识归纳
1.原因
(1)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2)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也起了诱导的作用。
2.表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如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开设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经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主要特点
(1)资本较少,规模较小,以轻工业为主。
(2)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3)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韵压制而艰难、曲折发展。
(4)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巩固测试
1.历史上,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曾兴盛一时,鸦片战争后走向衰落。衰落的后果是()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C.农民转向种桑养蚕D.崇尚洋货的风气盛行
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④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船坞和工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存在的新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派近代军事工业②洋务派近代民用工业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④外资在华企业
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5.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这表明洋务派()
A.聚敛财富,搜刮人民的本性
B.增加税收,增强国力的愿望
C.认识深化,弥补军工的不足
D.目标转变,与洋人争夺市场
6.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势力在地方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7.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近代工业的人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手工工场主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
8.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讲口债物中洋布占丰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
9.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的出现
10.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B.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
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D.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11.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是顺应世界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化的进步运动,其历史积极作用不容抹杀,应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1)洋务运动从哪一方面看是“顺应世界潮流而动的”?

(2)它为“中国近代化的进步"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3)怎样评价洋务运动才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