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双方: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都城: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2.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4.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
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
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巨鹿之战
C.刘邦攻占咸阳D.西汉建立
6.识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1)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2)“两个小队长”分别指谁?
(3)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起义还会爆发吗?
(4)这一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D2.D3.B4.C5.C
6.(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胜、吴广。(3)会。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拓展提升:
1.从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道理?
2、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把你的所见所闻,说给大家听听。
课外作业:
必做题:1、查找成语故事:这节课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的多。
选做题:1、某导演拍电视剧,戏中有陈胜和孙武的对打。两位演员不解地说:“我们两人怎么可能打仗呢?”导演听到了有些恼火地说:“叫你打你就打,你不打来无工钱!”陈胜和孙武有可能打仗吗?为什么?针对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你又该做些什么?
2、如你来到陕西参观秦始皇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薄上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段话。
图说历史
精选阅读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学法指导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可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图结合学习法: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用彩笔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标出巨鹿和陈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历史断句的表演再现历史,创设情境,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历史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启发、设置问题、总结评价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录像,提问:秦始皇有何功和过?让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从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灭齐,结束诸侯割据称雄时代起,至公元前207年亡于汉止,赫赫秦帝国只存在了15年。秦始皇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封君和贵族的世袭制。他还下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这些都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意义。但是,秦始皇也实行了残酷统治和剥削人民的暴政,大兴土木,焚书坑儒,至二世达到极点。于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伐无道,诛暴秦”,终于使秦王朝土崩瓦解。请看第一幕:揭竿而起。
第一幕:揭竿而起
(播放下雨声和轰隆的雷声,营造狂风卷地,大雨倾盆而下的天气情况)
地点:大泽乡附近的一座破庙
人物:陈胜、吴广、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贫苦的农民。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我们的命不值钱,但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
(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如今逃亡是死,举大计也不过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而死来得好啊!
吴广:对!死中求生!
陈胜:反暴虐打天下,谁不盼这世道变一变!
吴广:我们哥俩意见一致,但那900名弟兄如果意见不一样,怎么办?
陈胜:(悄悄和吴广耳语)
吴广:好!就这么办!
(营造夜晚的场景和狐狸的叫声)
吴广:(躲在破庙的外面,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农民甲:(轻轻潜出庙门,发现远处有一团火光在移动,赶忙返回破庙,叫醒其他人)
农民乙:雨天出鬼火,狐狸叫人语,我生平从未见闻,真是桩怪事。
农民丙:我们已经停留了十几天,不按期到达是要杀头的,大家说怎么办呢?
众人:我们不能等死!我们都听陈胜的。
(众人和陈胜密谋,道具组提供木棒、旗帜等)
陈胜:(带着同伴,找到押送的差役)
差役:你们想造反么?(两差役分别举鞭拔剑向陈胜、吴广奔来)
陈胜: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举起腰刀,把差役砍翻在地。众人一拥而上,把押差杀死)
陈胜:(站在高处)敬受天命,誓反暴秦!
众人:(手拿木棒、旗帜)誓反暴秦!
(旁白)这支队伍,像股奔腾澎湃的洪流,一举占领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来投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在大泽乡首先燃烧起来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总结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 3.刑法严酷 4.秦二世残暴统治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生:失败了。
师:起义失败了那么起义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生:不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随后,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称为反秦的主力,农民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师: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生:答略
师:我们要看到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误期是导火索而已。
师:前面我们讲过了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鼓舞了广大被压迫人民起来反抗秦朝统治,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内容回答项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请看第二幕:破釜沉舟。
第二幕:破釜沉舟
(制造河流流动的声音,营造一定的氛围)
地点:漳河岸边
人物:项羽、众将士。
项羽:诸位将领,英布从前线又传来捷报,我军应迅速北上,消灭秦军主力,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将领甲: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比我军的人数要多好几倍,我们应谨慎行事,不能轻敌。
将领乙:敌强我弱,我们还是静观其变。
项羽:熊样!这哪是大丈夫的作为。众将领听着,过河后,把船只全部凿沉,把铁锅全部打碎,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干粮,和秦军决一死战!
(道具组:提供自制的船只和铁锅,制造相应的声音)
众人:凿沉船只,打碎铁锅。
项羽:(大声呼喊)不灭秦军,誓不生还!众将士,粮草已尽,谁死谁活,就在今日,大家务须力战,冲啊!
(旁白)项羽率领楚军,像潮水一般直扑秦营。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军一触即溃。楚军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当项羽的大军在巨鹿和秦军主力鏖战的时候,刘邦军队却绕道北上,于公元前207年10月到了灞上,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偿命;打伤人的办罪;偷窃的办罪。百姓们争先恐后地拿着酒肉和粮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项羽却在获胜后,命令士兵挖大坑,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统统活埋了。他们中到底是谁最终问鼎中原呢?请看第三幕:鸿门宴会。
第三慕:鸿门宴会
(提供餐桌、酒具、刀剑等)
地点:鸿门附近的楚营
人物:项羽、刘邦、范增、项庄、樊哙、项伯等。
(1)范增献计
范增:大王,这次刘邦进入咸阳,不贪图财物和美人,是想在关中称王呀!这小子野心不小,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好!明日进军,消灭刘邦。
(2)项伯告密
项伯:(独白)大王明天要攻打刘邦。刘邦只有十万人,项羽有四十万,打起来刘邦必败无疑,我的好弟兄张良不就完了吗?赶快给张良报个信,让他离开刘邦。
(旁白)项伯连夜赶到灞上,去找张良。
张良:项兄,连夜赶来,不知有何急事?
项伯:张良,赶快跟我走,不然就来不及了!
张良:请项兄明言。
项伯:项羽大军就要来攻打你们了,你们实力太弱,肯定打不赢,还是快点跟我离开这里吧!
张良:(吃惊的样子)项兄请稍候,我去去就来。
(张良来到刘邦住处)
张良:沛公,项羽军队要来攻打我们,请沛公早做准备。
刘邦:(大惊)怎么会有这种事?将军从何处得到这个消息?
张良:是我的好兄弟项伯,连夜赶来告诉我的,绝对错不了。
刘邦:将军有何良策,助我渡过这个难关。
张良:你现在去见项伯,说你不会背叛从前的盟约,请项伯去向项羽解释。
刘邦:(见项伯)项兄的仁义,刘邦十分钦佩。请你一定得替我向项羽多说几句好话,我决不会反对他。
项伯:好吧!不过明早你得亲自来向项羽赔不是。
(旁白)第二天一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和100多名骑兵来到鸿门。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跪拜)在这儿和将军相见,小人真是太高兴了。我一向对您忠心不二,仰慕至极。现在有人在您的面前挑拨,招您生气,这实在太不幸了!请您一定要相信我。这是我孝敬您的一点小意思,请您笑纳。
项羽:(哈哈大笑)你的忠心,我已经看见了。这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来,设宴款待刘邦。
范增:(悄悄对大王说)大王,刘邦心机太深,一定要杀掉,否则后患无穷。等会儿在宴会上,我用佩带的玉器示意,您下令杀死刘邦。
(酒过三巡,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用佩带的玉器示意,项羽置之不理)
项羽:(独白)人家上门赔礼,就这么谋害他,还像个大丈夫吗?
范增:(借故溜出,找到项庄)咱们大王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找个机会,杀了刘邦。
项庄:(敬酒)大王宴请沛公,没有歌舞助兴,太没意思了,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
项羽:好吧。
项庄:(拔出剑舞了起来,同时慢慢靠近刘邦)
项伯:(用身体护住刘邦)一个人舞剑有什么意思,咱们两人来对舞吧!
张良:(溜出营门外,找到樊啥)樊将军,情况十分危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赶快跟我来!
樊哙:(大怒,冲进营门)沛公,我来了。
范增:何人在此高声喧哗?给我拿下。
樊哙:我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你是什么人?
范增:(大怒)
项羽:真是个壮士!看座,赐酒。
樊哙:(一口气将酒喝完,然后站起来)大王,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沛公劳苦功高,一心向着大王,大王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他,这是大丈夫的作为吗?
项羽:(哑口无言)壮士坐吧!
(项羽、樊哙等继续饮酒,张良和刘邦借故溜出,刘邦骑快马逃走,张良又进帐见项羽)
张良:大王,我家沛公不胜酒力,喝醉了,不停地呕吐和说胡话,沛公怕自己的形象冒犯了大王,只好先回去了,请大王见谅!
项羽:你们也回去,照顾沛公吧!
范增:唉,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吧!
(旁白):刘邦回到军中,立刻命人把曹无伤处死。
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备争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备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结合书上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建都长安,刘邦就是著名的汉高祖。
拓展思维:
师:现在我们假设你就是汉高祖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去治理国家?
生:答略
师:那么历史到底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1、徭役沉重
2、刑法严酷
3、赋税沉重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
4、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教后记: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1.秦的暴政
播放配乐图片《秦阿旁宫》、《秦兵马俑》、《秦长城》这些建筑何其雄伟,壮观,气魄宏大。但修这些工程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结论:
(1)徭役沉重
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猜一猜秦的市场上有一商人他卖鞋子的同时也卖拐杖,哪一种商品销路更好?(拐杖)为什么?
(2)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3)赋税沉重。(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赵高,朝政混乱,成语“指鹿为马”就是赵高所为)。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2.陈胜、吴广起义
(1)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大泽乡起义》(五名同学,一名讲述经过,两名演陈胜、吴广,两名演群众)
(2)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起义进军路线图。(参考挂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3)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4)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这次起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学生答P58页第二自然段)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在他们之后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抗秦,最终秦朝灭亡。
3.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提问: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
(1)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①角色效仿(请两名同学扮演项羽、刘邦;简介二人的生平、事迹和各自的长处。)
②教师激趣:你喜欢谁?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发言)
③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项羽有勇、刘邦有谋,他二人互相配合呼应,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奋战,起义军与秦军展开主力决战。
(2)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动脑筋”P59页,请一名同学讲述经过,并分析项羽以少胜多的原因,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源于此战役。当巨鹿之战激烈进行时,刘邦的军队呢?(学生回答)
(3)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想一想,秦虽亡,但天下出现双雄,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办?
(4)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①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鸿门宴》,从中领会刘邦的机智。
②提问:两人先后入咸阳,各有何表现?(学生回答)
教师激情:刘邦得民心,项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战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围”。项羽的军队中了刘邦的“十面埋伏”之计,“四面楚歌”响起,军心动摇,故而惨败。项羽无力再回天,吟诵了一首“垓下歌”(加配音朗读):
垓下歌
项籍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教师简介其意,感叹英雄末路,师生共同分析项羽败之因。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问:胜利者刘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5)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下一节课讲述汉朝的历史。
4.总结本课内容,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析“楚汉之争”的性质。
5.课堂练习:
(1)填表:引导学生归纳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整理成大事年表(用多媒体展示表格,请学生口头填空)
时间重大事件时间重大事件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9年楚汉战争开始
巨鹿之战公元前202年
(2)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戌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你的观点。)
附:板书设计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
刘邦、项羽起义→楚汉战争→汉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