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复习资料

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5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复习资料。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复习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0N

00(赤道)

300S

300W00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

WE

S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P8图1-4)

2、社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的世界

1、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P21图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

(P23图2-7、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海洋中丰富的资源;陆地空间的扩大;海上交通等,处处体现了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2、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图3-11)

地形类型

海拔

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区

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丘陵

多5000米以下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东南丘陵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图3-14、图3-15)

气温带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主要地区

典型动植物

注意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大象、

猩猩

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

热带雨林两侧

长颈鹿、斑马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

甘蔗、橡胶、油棕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

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骆驼、鸵鸟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暖,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

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温带

温带海洋气候

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较潮湿

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天较冷

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

梅花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

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

寒带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驯鹿、

北极熊、南极企鹅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

我国青藏高寒地区

牦牛

4、季风气候(P26图2-13)

类型

方向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夏季风

海洋→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冬季风

大陆→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功劳(利)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危害(弊)

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

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6、世界人种的分布(P30图2-22)

人种

外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罗巴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

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

(尼格罗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7.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象征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名次

1

2

3

4

5

6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领土面积

1700平方千米

997万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

937平方千米

854平方千米

769平方千米

所属大洲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华

北京

华盛顿

巴西利亚

堪培拉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

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8、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圆弧状况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区分

经度

纬度

9、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

经度

纬度

定义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

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点线

00经线(本初子午线)

0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以0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以0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

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划分

以200W、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

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0—300

中纬度

300—600

高纬度

600—900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寒带

900N—66.50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

23.50N—66.50N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0N—23.50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温带

23.50S—66.50S

南极圈以南地区

南寒带

66.50S—900S

10、中国的地理位置(P37图2-32)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带

五带

时差(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

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0,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40图3-1)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英国:岛国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图册P24)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图册P24)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53、P54)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2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

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

低于00c(<00c)

高于00c(>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800mm)

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10、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图册P30-31)

华北地区

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华东地区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湾日月潭、江苏苏州园林、山东泰山

华南地区

广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区

四川乐山大佛、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

西北地区

新疆天山天池、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华中地区

长江山峡、湖南武陵源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

线路走向

京九线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P32-33或填充图册P15图4-1)

欧洲

东欧平原、波德平原

亚洲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西北部)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

美洲

北美洲的大平原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农业生产

由于平原地区形势低平,方便机械化作业,而且一般土壤比较肥沃,所有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图4-4)

比较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泰国境内的美南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

湄公河(水网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

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吊脚屋;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

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3、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P34-35、填充图册P16图4-2)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欧洲

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

非洲

阿特拉斯山脉

大洋州

大分水岭

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生产活动

每个山区都有各自特点,有的山区风景优美,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的山区牧草丰美,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山区适宜林木生长,可以发展林业。总之,山区的发展应注意因地制宜。

4、与山为邻

三个典型案例

自然环境

生产活动

生活状况

垂直的牧场

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在山体的不同部位,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

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这里山高水深,一年四季是云雨天气。而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哈尼族人修筑梯田,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水引向梯田,种植水稻。

“梯田”文化

热闹的山谷

卢卡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山区西侧,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山谷中

滑雪胜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作用

方面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利作用

务工

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人们的生活水平

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

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消极影响

生态环境

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5、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P36-37、填充图册P17图4-3)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

亚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

大洋州

墨累河

美洲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农业生产

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他们出门以船为交通工具,从事的农业生产也多以与水有关的渔业为主。

6、傍水而居

比较点

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

耕海牧鱼(渔村)

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置

太湖流域。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

山东半岛东端的石岛镇大鱼岛村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经济发展情况

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城市群、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海洋养殖业

商业贸易中心——旅游城市

水的作用

水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孕育”作用

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相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水”的联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也离不开水

如何理解“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利用并保护水资源,就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7、比较澳大利亚牧场与内蒙古牧区

比较点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首都或首府

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

呼和浩特

气候

比较干热,近70℅的土地上干旱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地形

大自然盆地、大分水岭、墨累河

内蒙古高原

草原生产和草原文化生活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现代化畜牧业的特点

内蒙古草原传统文化生活的特点

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的特点);牧场规模很大;采取定居居住方式;羊比人多;畜群放牧

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骑蒙古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那达慕大会(娱乐文化活动)

雅称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8、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填充图册P19、图册P39)

亚洲

西亚的鲁卜哈利沙漠、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非洲

世界上的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大洋州

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

9、比较我国新疆地区和波斯湾地区

比较点

丝路明珠(新疆地区)

石油宝库(波斯湾地区)

地理位置

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拉伯半岛(鲁卜哈利沙漠)

主要特点

绿洲农业带来财富、丝绸之路

石油资源带来财富

解决水问题的措施

坎儿井

节水灌溉设备、海水淡化厂

绿洲农产品

葡萄、哈密瓜、小麦

椰枣、小麦、水稻

相同点

气候干旱,沙漠多,缺水;积极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成为宝地。

石油资源的地位

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始终位居世界前列

主要产油国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

石油输出路线(P89图4-37)

(1)从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中国

(2)从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西欧和美国

(3)从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和美国

12、描绘自己家乡,调查自己的家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

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景观、资源等特点

经济特点

如:主要的物产及分布

人文特点

如: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家乡的变化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世界100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美洲

欧洲

英格兰城市群、鲁尔城市群

亚洲

中国

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日本

京滨城市群、阪神城市群

北美洲

波华城市群、芝匹城市群、圣圣城市群

南美洲

贝里圣城市群

11、文明中心——城市

比较点

上海

筑波

巴黎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入海口

位于日本本州岛,毗邻东京

法国首都,跨塞纳河两岸

主要景观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

作用

近代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上海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世界的重要门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日本著名的科学城。

(借鉴筑波现代城市建设经验。)

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

问题

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安全问题、城市建设问题

城市生活特点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利,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从而吸引并适合总多人居住。

城市

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物资、人口、资金、技术等方面,它与外界进行着大量而频繁的交流

国际大都市

主要是指那些经济文化影响超出了本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

公认的国际大都市

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柏林、意大利的罗马、澳大利亚的悉尼、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

延伸阅读

七年级历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重要复习资料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重要复习资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历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重要复习资料

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高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隋文帝注重军事发展,军队实力大幅提高,为统一准备了实力。

3、陈朝政府腐化,军队战斗力低下。

4、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隋文帝的统一事业符合历史发展。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表现: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无可忍,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机纷纷起兵,导致隋朝灭亡。

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巩固统治的措施:

1、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4、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5、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开拓边疆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概念: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标准: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原则

科目: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形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五、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六、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概念、作用)

遣唐使是日本派往唐朝学习制度、文化、技术的使团。

遣唐使的到来密切了中日人民间的友谊,为日本社会带去了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示中日文化的相同相似之处,包括钱币“开元通宝”与“和同开珎”的对比,唐装与和服的对比,唐朝饮茶习俗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唐朝的三省六部和日本的二官八省的比对,中国罗汉和日本的罗汉,中国寺庙和日本寺庙的建筑样式的比较,中文与日文的比较等等。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宗教、医学。

七、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知识点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读: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雕版版印刷术。唐朱,雕版印刷业已经很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一“印纸”。成都、济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雕版印刷术最后传入亚、非、欧,为当时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思想文化,交流,传播起了巨大作用。

八、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杜甫和李白。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指的是李白,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指的是杜甫,他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

3、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

目标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比例尺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

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从中获取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各类地图、乡土教材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选择合适的地图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1—11A和1—11B两幅地图,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提问: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小?

提问:如果想了解福州与台湾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大致距离,应该选择哪幅地图?

提问:如果要坐火车游览台湾,应选择哪幅地图?

总结:由此可见,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而反映区域范围越小的地图,图上内容越丰富。

二、巧用地图

如果张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杭州旅游,他该选择哪种地图来确定线路?

1、交通图

提问:他应该如何安排线路?可以有哪些不同线路?

展示:《中国铁路干线图》

提问:根据你们确定的线路,沿途会经过哪些城市?

展示《杭州交通图》

展示:等高线图。

叙述: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地势起伏越平缓。

提问:当我们拿一张《张家界风景旅游区地图》,该如何安排两天的行程?

1、请在图上找到入口处?你准备从哪个门进?从哪个门出?

2、请在图上找到住宿的宾馆,你准备晚上哪个宾馆住宿?

3、根据上述选择,确定第一天和第二天所要游览景点的范围。

4、根据你所确定的范围,再合理安排具体的旅游景点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图和历史变迁图及其运用。

布置作业

练习册1----7题

板书设计

一、选择合适地图

二、巧用地图

教学后记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教学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生活体会社区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利用比例尺测量实地距离。

二、教材分析:重点----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难点----利用比例尺测量实地距离;教具----地图、地球仪。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课上首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然后,教师在引出社区的概念。

讲授新课——

(一)从社区看我家

1、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经验,可先提出“怎样让朋友了解自己家的位置和环境?”的问题,然后再以此问题过度到地图知识的教学上来。

2、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1—1图,和1--2找出它们的差异。各小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差异找的最多。

例如,两图的方向不同、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有异、图幅有大有小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图下第二小题。可以让一组扮演杜鹏,一组扮演王鹏,分别描述这两张地图,看其他同学能否听明白。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自然地过度到“怎样修改,才能使别人容易读懂?”的问题。

3、地图三要素和阅读卡的教学

老师带领学生读1—3,并与前面两图加以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哪幅图反映的事物更清晰明确,分析图1—3对图1—1和1—2在哪些方面做了改进。一边比较,一边阅读图旁对三要素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地图的语言”。

4、图例的教学

为使学生迅速准确地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可在教学中将形状相似或相近的符号进行分类,如首都、省级别行政中心和一般城市为一组;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和地区为一组等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试着找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加以识记。

(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功能先提问学生“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那么,现在大家就想想看,我们能在社区里做什么?”启发学生回想日常生活,如社区提供的各种家政服务、为居民创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居民可以在社区内锻炼身体、购物、交友、共商大计以完善社区建设等,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反映了社区功能。社区有哪些功能呢?我们一起看书上这四张图片。”在学生学习讨论后,全班互相介绍自己家所在社区的情况。视教学时间和学生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区域,留意身边的事物,拓展思考:1、你还知道社区有哪些功能?2、我们还可以为改善社区做什么?

2、自我测评(1)、目的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地图知识运用到绘制平面图上来,同时还能看出学生是否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给出各个景物之间的实地距离和平面图的比例。只要方向正确、比例尺适当、图例清晰,就能达到教学目标。

(2)、根据各人爱好、特长和条件,不拘方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要学生创作的内容能够反映社区环境和生活,不论何种形式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板书设计——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一、认识平面图

二、地图的三要素

三、认识图例

(二)在社区中生活

一、社区的功能

二、自我测评

布置作业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教学

目标

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社区。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要性。能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社区的类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难点

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那力。

教具

社区图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区的环境和功能等内容,社区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按照不同的功能,社区还可分为不同类型,那么,社区大致有哪些类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多种多样的社区。

正文

1、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大学区、工业区

村落、城镇

乡、镇、县、市

2、社区的差异

让学生仔细观察1—3和1—9,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社区商品调查

让学生到社区中进行实地调查

4、多方面交流

让学生调查社区之间的调查

布置作业

联习册1—8题

板书设计

一、社区类型

二、社区差异

三、社区商品调查

四、社区的交流

教学后记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备课资料


 《从社区看我家》教学设计

 李 广 荣

第一部分

课题

从社区看我家

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说出社区的特点。

2、说出地图的“语言”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能力水平)目标:

1、使用地图,找到具体的地方,并向人们描述它的相对位置。

2、尝试用“东南西北”等术语来解说地图。

3、通过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地图,进一步加深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增强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体验使用地图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2、通过对社区情景的观察,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事情。

学习重点及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地图的“语言”及使用。

学习难点:社区概念、对具体地点相对位置的描述。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社区概念,由于较抽象,学生难以正确把握,需要通过直观手段来获得。

教学

媒体

录像:大源集镇社会生活场景。

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的学校平面图及老师提供的学校标准平面图。

教学

策略

有关社区的概念、特点用谈话法。

有关地图的“语言”用发现法。

第二部分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感悟情景

导入新课

布置要求

放录像

要求学生看书回答社区概念

思考:录像播放的是什么地方的社区场景?有哪些内容?

观看录像并思考上述问题

描述并回答上述问题,看书回答

用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生活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社区概念较抽象,用具体形象的录像,加强学生对社区的感性认识。

联系实际

突出重点

1、刚才录像中有我们学校一块纪念碑,如果有人想看一看,请你帮他设计一张学校平面图。

2、出示学生A图提问

3、出示学生B图,布置学生比较两图。(教师作如何比较的方法指导)

提问

4、出示学校标准平面图,提问

设计学校平面图,标明“周恩来同志视察大源纪念碑”位置。

思考:1、你是怎样绘制这张平面图的?2、你绘制这张图采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3、图中的符号代表了什么?

描述这碑相对于我们上课教室的位置。

各组展开竞赛,比较两图,找到差异的地方。

思考交流讨论:同一地点为何有不同画法?怎样修改才会趋于一致,使人易看懂?

思考:老师的图与你们的相比,多了哪些内容?

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场景,显得亲切自然。

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去发现差异,去发现地图的“语言”,使所学重点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竞赛的展开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内容

整理知识

刚才我们上课学了“社区”、“纪念碑在学校的位置”,“地图”、“地图的语言”请大家能否谈谈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展示联系图:

社区(社区特点)

→学校→学校纪念碑→平面图(地图)→地图“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思考老师问题,交流彼此看法,讨论问题结果。

要学会整理学过的内容,以便及时交流巩固,抓住关键,强化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联系和综合概括能力。

自评互判

延伸课外

展示问题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