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导学案

小学磁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3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初三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导学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十章电与磁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知道常见磁体的磁场分布,会画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2.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掌握电磁铁在电磁继电器等方面的应用。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磁场、磁感线、发电机
难点: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画磁感线。
【导学指导】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填写相关内容。填写完毕后小组互批,错误及遗忘的知识强化记忆。

二、典型示例
例1.如图所示,条形磁体ab与电磁铁靠近,闭合开关后,二者将()
A.若互相吸引,条形磁铁的b端是S极
B.若互相吸引,条形磁铁的a端是S极
C.若互相排斥,条形磁铁的b端是S极
D.若互相排斥,条形磁铁的a端是S极
例2.小李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50匝的电磁铁100匝的电磁铁
实验序号123456
电流表示数/A0.81.21.50.81.22.0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个5810101625
(1)实验中小李是通过电磁铁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次、第2次、第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当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磁性越强。
(3)分析第________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当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磁性越强。
例3.如图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到达A时该报警器自动报警.此时()
A.红灯亮B.绿灯亮C.红、绿灯同时亮D.红、绿灯都不亮
例4.如图所示的四幅实验装置中,能反映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WwW.JaB88.CoM

【总结反思】

精选阅读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初三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优秀教案(新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钴、镍)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铁、钴、镍片,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
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激趣设疑

1、【故事引领】: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2、【设疑】: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设计意图】:历史故事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的课题。)
【板书课题】:§20.1磁现象磁场
学生观看图片,聆听故事

学生思考问题

二、合作互动
探究新知
(一)磁现象
(二)、磁场

(三)、地磁场

三、引题反馈
原来如此
一、磁现象
1、【信息传递】:大话磁石
距今两千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石”。
2、【展示图片】:形形色色的磁体
3、【做一做】:用一个条形磁体靠近铁、钴、镍币、铜片和玻璃,你有什么发现?
4、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5、【演示】:观察条形磁体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6、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极。
【温馨提示】:磁体能指南北是指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北,且磁体两极总是成对出现,磁体断开、或吸合时,仍然只有两个磁极。
7、【指南针】
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磁体的这种特性,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并最早将它应用在了航海事业上。
8、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小组实验】两个磁体相互靠近,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9、【小魔术】:铁棒变磁体
铁棒原来没有磁性,不吸引大头针,将铁棒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区别针。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
10、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冰箱门磁性密封条银联卡
磁带、录像带指南针

二、磁场
1、【做一做】:用条形磁体靠近静止在桌面上的小磁针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小磁针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2、磁场: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采用类比、推理等形式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建立磁场的概念。)
3、【实验演示】:重复拨动静止在磁体旁边的小磁针,松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结论:磁场具有方向

4、【小游戏】:给小磁针排排队
把几个不同的磁针放在磁场中的不同位置,观察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磁场方向:小磁针放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教师点拨】: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6、【小组实验】: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敲玻璃板,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知道条形磁体磁场的方向。)
7、【画一画】:你能否在白纸上将铁屑排成的曲线画出来?
【过程点拨】:在磁体周围撒上碎铁屑,这些铁屑被磁化后,就是一个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会沿一定的方向排列,这些方向就是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铁屑多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强,铁屑少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弱。所以铁屑的分布及排列就表示了磁场的分布情况。
8、【找规律】:仔细观察,磁体周围磁感线有怎样的规律?
【教师点拨】
(1)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磁感线越密集,磁性越强。
(3)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能相交;
(4)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5)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9、【想想做做】:如何画出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呢?
三、地磁场
1、【问题】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向南北,磁体在地球上为什么有指向性呢?
2、【点拨】根据地面上磁体的指向性,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北,说明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3、【多媒体展示】地磁场的分布及其方向。
磁偏角: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南北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略有偏离。
【知识拓展】沈括记载磁偏角的现象比西方早400多年。
沈括,中国宋代科学家,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及磁偏角:“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三、引题反馈原来如此
聪明的工匠们利用磁石修建了阿房宫的北门,磁石有吸引铁的性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吸引、发现。

聆听教师介绍磁石信息

学生: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在两端,中间部分的磁性最弱,几乎为零。
感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融入情感教育。
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结论:磁针受到力的作用
明小磁针受力方向不变。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条形磁体磁场分布

学生讨论、分析,小组互动总结:
1、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方法,并不存在。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学生实验,并作图

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地球是磁体。

学生聆听老师点拨,做到有的放矢。

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解释视频中的问题,学生豁然开朗。

四、盘点收获见附件1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五、当堂检测老师巡视、讲评见附件2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
六、教学反思见附件3
【板书设计】:

附件1【盘点收获】
附件2【当堂检测】:
1、下面两个图分别画出了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磁极的名称和A、B两点的磁场方向。
2、如上右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N”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
3、信鸽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它能从2000km以外的地方飞回家里,鸽子在飞行时是靠________来导航的。
4、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小磁针的北极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南极
5、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子边上放一条形磁铁,用细线系一回形针缠在桌边适当位置的石头上,使回形针由于被磁铁吸引而与磁铁保持一段距离。将被探究的物体放入回形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如果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说明该物质是能阻断磁场的。小敏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答案:
1、2、
3、地磁场4、B
5、回形针掉落什么物质可以阻断磁场
附件3【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磁场和磁感线概念都比较抽象,所以这节课讲起来并不容易,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多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直观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储存必要的具体形象。
1、小实验要多做。尽量采用演示的方式,让大多数学生看得见,感受得真。或用挂图的形式将铁屑的分而情况展示出示,为学生画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多动笔画。光看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知识必须落实到每个图上,所以要多让学生画,在画中感受知识的微妙关联,感受美的熏陶。
3、再现物理场景的展现。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4、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转换法和理想模型法等。这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实验探路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本节知识点零碎,实验过程时间考虑欠妥略显紧张。
2、学生往往急于动手实验,忽视实验规则。
3、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

第二十章《电与磁》学案新人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二十章《电与磁》学案新人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二十章《电与磁》学案新人教版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应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会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发电机的原理.
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本章从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出发介绍磁的一些基本在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关系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等工具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章学习过程中需掌握十六个主要概念、一条规律、一个定则、一个性质、一个规定、两个基本特点、六个基本原理、三个探究实验.十六个主要概念:磁性、磁极、磁化、磁体、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偏角、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换向器、线圈平衡位置、电磁感应现象、交流电、直流电;一条规律: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一个一个规定;磁极方向的规定.两个基本特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电磁铁的特点六个基本原理:电磁铁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原理、电动机工作原理、电动机制作原理、发电机制作原理;三个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研究电磁铁、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电学的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电流的磁效应探究“电生磁”与“磁生电”的关系奠定了基础.磁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电动机、发电机的有关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这让学生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但由于本章的理论性强、专用术语多加之日常生活中只对其有表面的粗浅认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关于磁场、地磁场、磁感线及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知识比较抽象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本章的物理概念、规律较多学生不易理解最好在教学过程中都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概括得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概括出规律.本章知识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机、本章在知识深度要求上虽然难度有所下降但多数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应让学生注意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第1节磁现象磁场

知识与技能知道磁体、磁极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用磁化的方法可以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感知磁场的存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的存在.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
教师: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多媒体;学生:条形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播放图文资料:历史上的磁现象《晋书·马隆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世纪时智勇双全的马隆在一次战役中将敌军引至一条狭窄的山谷中身穿铁甲的敌军个个都被吸住动弹不得而马隆的兵将身穿犀甲行动如常.敌军以为马的兵是神兵故而大败.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是由一种大青石构成的来往的船只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而且船还下沉并向大青石撞去造成触礁沉没.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其中
观看、思考.
利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新课教学(一)简单的磁现象磁体讲述:有一种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把这种物体叫做磁体.学生实验:试试你桌面上的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提出问题:你现在能够解释前面的现象了吗?磁极提问: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磁铁的磁性强弱?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简要概括出磁1.用一根铁钉靠近小磁针的N极它们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铁钉有磁性B.铁钉无磁性铁钉可能有磁性可能无磁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钢条靠近磁针的某个磁极时发现该磁极被排斥则这钢条()一定具有磁性B.一定没有磁性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靠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靠近甲的中间
(二)磁化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提问学生:(1)用普通的铁钉靠近大头针能否吸起大头针?(2)用磁体向同一方向摩擦铁钉靠近大头针看到什么现象?(3)介绍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听讲.实验.学生回答.回答:①不一样看磁铁各个部位吸引大头针或铁屑的多少能够吸引的大头针越多磁性越强实验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叫磁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一极叫“南极”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互相吸引.回答.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实验回答问题体会磁化现象.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磁体能吸引铁故教师直接给出其定义.亲身体会增强兴趣.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转换法的思想.实验都十分简单但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探索归纳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能力.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磁化现象有直观地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后分组做磁化实验掌握用磁体磁化铁钉的技巧.介绍其他磁化的方法、软磁体和生活中应用到磁化的例子:磁带卡等.简单介绍磁化的利与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继续补充说明磁化的利与弊.提出问题:磁针在刚才的那个空间里能够指南北到了磁铁周围的空间就不再指南北了那么磁铁周围的空间与其他空间有什么不同呢?介绍:在磁铁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叫做磁场.(三)磁场及磁感线引导学生思考是谁施加力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辅助介绍磁场的存在利演示实验:把条形磁体靠近(不接触)原来静止的小磁针.提问:发现什么问题?继续演示:把更多的小磁针摆在磁体周围观察现象.总结:磁场具有方向性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演示实验:把条形磁体放在铁屑板上让学生观察铁屑图案并绘出图案.展示不同小组的作品提供交流的平台.最终给出标准的答案.结合学生的体会引出磁感线的概念和特点.提出问题:磁感线存在吗?强调:磁感线是假用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磁体的磁感线图案提出问题:观察各种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问题导引:磁针受力转动是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磁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四)地磁场你能说出地球的南磁极在哪里吗?引出地磁场的概念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相应内容后回答以下问题:地磁场的形状与什么相似?地磁场的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位置有什么关系?我国最早提出地磁场存在的科学家是谁?用磁体磁化铁钉的方法不唯一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一些磁化的方法.磁化在观察.回答。观察思考。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出有力的存在等。学生提出可能有隐形的物质.学生发言:小磁针发生偏转后最终会停下来.学生发言:位置不同小磁针的指向不同.学生根据看到的图案发挥想象力把图案描绘出来并进行交流选出最合理和最形象的.学生陷入激烈的讨论.学生回答:从N极出发回到S极等.思考.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与条形磁体相似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沈括.
学生动手实验加深对磁化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对磁知识的求知欲.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体会抽象的磁场的存在.不要求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运用类比法说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认识的.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想象让学生深刻体会在思考和实践中收获的愉悦.学生辩论的过程中能形成正确的观点.及时地反馈练习加深学生对磁感线方向的理解.自然地引入地磁场的内容.培养学生经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小结作业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新学的内容
一、磁现象磁体;磁极(南极、北极);磁体的指向性;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来源:二、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三、磁场及磁感线物质性: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方向性: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强弱性: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场越强.4.磁感线:为形象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四、地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
磁体和磁感线对磁体的进一步认识磁体的中间部分磁性很弱几乎没有磁性.磁体的磁极是成对出现的不存在只有一个磁极的磁体把一个磁体从中间锯断后将成为两个新的磁体每个磁体仍有两个磁极锯断处两端出现的磁体按磁体形状分:可分为条形磁体、针形磁体、蹄形磁体;按磁体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铁矿石)、人造磁体;按磁性的保持时间可分为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极易失磁).使已磁化的钢针“去磁”的方法:不断敲击已磁化的钢针.b.将其放在火焰上加热.理解磁化应注意的两个问题:任何磁极靠近没有磁性的铁或钢制物体时总是互相吸引这说明了被磁化的物体与使它磁化的磁极靠近的那一端一定是异名磁极;不是所有的物体都会被磁化例如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玻璃、陶瓷等说明这些物体不能被磁4.理解磁感线时应注意的问题:磁场是真实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而磁感线是人们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情况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即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在磁体的内部都是从磁体的S极指向磁体的N极.磁体周围磁感空间中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任一点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如果某一点有两条磁感线相交该点就有了两个磁场方向这是不可能的.第2节电生磁

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的奥秘.
重点通过奥斯特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导线、学生电源、开关、螺线管、小磁针、实验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小磁针在条形磁体周围发生偏转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小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提问:除了条形磁体以外还有什么物体可以引导学生先来研究:电能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观察思考.受到磁力的作用.猜想出:风、电、人手等等.思考独立设计实验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流.
创设情境诱发问题.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发表个人意见、看法.新课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教师再予以适当补充使之完整.指导学生实验.讲述奥引导学生归纳出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一、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提问:针对奥斯特实验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联系刚才的实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磁场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它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提问:奥斯特实验在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阐述奥斯特实验的意义.引导学生为了携带更方便为奥从学生所设计的造型中引出通电螺线管.二、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引导学生:关于通电螺线管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提出要探究的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进行思考、猜想并写在实验卡上.
学生实验:奥斯特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归纳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思考讨论举手发言.提出问题:磁场的方向是一定的吗?磁场的方向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思考.猜想出:电流的方向.电源的学生实验:奥斯特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出:磁场的方向由电流的方向决定.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举手发言.思考小组内讨论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举手发言.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举手发言.设计出问题:通电螺线管是不是只有通电的时候才有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思维程序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学生针对某个问鼓励学生要敢于猜想勇于发表个人意见、看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敢于猜想勇于发表个人意见、看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总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引导学生对问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联系上面的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简便地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三、培定则作用;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指导学生回答教材P126中图20.2-6中螺线管的磁极思考.猜想出:直的、曲线状的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与蹄形磁体的磁场一样.独立思考后设计实验讨论并相互交流.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1)”.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分析结果讨论.归纳出以下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独立思考.猜想出:电流的方向螺线管的绕线方向.独立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2)”.思考讨论.归纳出以下结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管内电流的方向有关.思考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合作设计实验的能力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器材和方法进行大胆改进.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和描绘图像的能力以及通过图像的分析、比较归纳出结论的能力.鼓励学生要敢于猜想勇于发表个人意见、看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思维程序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及时巩固加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4、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
6、能结合事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7、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教学重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师:自然界和生活中,能量以多种形式存在着,请大家思考以下你所知道的能量有哪些?(交流讨论)
生:太阳能、化学能、内能、光能、电能、机械能、核能、潮汐能、水能、风能、地热能
师:要求学生必须懂得识别各种能量,特别要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化学能和内能。
师:自然界中的能量可以发生转化和转移吗?
生:交流讨论:能量转化的事例:
化学能内能
化学能电能
电能内能
电能机械能
机械能电能
太阳能电能
机械能内能
内能机械能
师:能量从一种形式变为另外一种形式,叫做能量的转化。能量不仅可以发生转化,也可以发生转移。
生:交流讨论能量发生转移的事例
1、

物体碰撞时,动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探究能量的转化。
师:我们知道燃烧木柴,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内能,这一过程中木柴的化学能减少,而内能增加,减少的化学能消失了吗?不是的,那是因为减少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同样,干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的化学能减少了,但我们获得了电能,科学家们研究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师:用能量守恒观点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1、

提出问题: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应该守恒,似乎小球应该永远运动下去,可事实上,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最终会停下来。机械能是不是消失了呢?原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所以把机械能变为内能,因此减少的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内能。
2、分析跳动的小丑中的能量转化
3、分析从手上掸落的篮球的能量转化过程
二、能源与社会
师:能量是由什么提供的呢?
生:能量是由能源提供的。
师:能源可分成哪二大类?
生: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师: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有何特点?
生:可再生能源可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很难再生
师: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能源?
生: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的化学能等
师:不可再生能源包括哪些能源?
生: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以及矿物能源。
师: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什么能源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耗有什么特点?
生: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我国的能源消耗中不可再生能源所占据的比例很大,结构不合理。
师:想一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什么影响?
生: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的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三、开发新能源
师:由于各种能源的广泛利用,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伴随着这种进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的贮量是有限的,而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以面对能源危机,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一方面要节约能源,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
师:介绍几种新能源:
1、太阳能:人类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把太阳能→内能;
二是把太阳能电能。
2、核能:开发和利用可以采用的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二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介绍核不扩散条约,说明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的意义。
核能发电,核动力探测器
3、地热能
4、潮汐能
5、风能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能源。知道哪些属于可再生能源,哪些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知道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并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说明。
3.了解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学会辨证的思考问题、学会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知道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
2、知道世界能源的构成和我国能源的结构
3、了解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及能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能源、能源与环境的有关录像带等
五、教学设计:
引言: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源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节能”、“缺电”、“新能源”、“能源与环境”成为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今天我们来研究能源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自然界的能源

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能源与环境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1.安排学生看书后,提出问题:生活中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各举两例进行说明。
2.你能说出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比例吗?
1.安排学生看书后,提出问题: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史,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就是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的文明史,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有人说,煤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谈谈你的看法?
1.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谈谈你对这个方面的认识?
2.如何解决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谈一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1.、、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2.下列关于能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属于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转化来的
C一次能源中化石燃料、水能、风能都来源于太阳能
D一次能源都是开发利用后不能再生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能源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完成练习

学生小结
课外调查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一)自然界的能源:
1、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
2、已经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就是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等
3、目前世界能源消耗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大约占40%,每大约占35%,天然气大约占20%
4、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其比重大约是煤75%,石油17%,天然气3%,其他(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占6%,结构不合理。
(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利用的进步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煤的利用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
电的发明导致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40年代,核能为代表的又一次能源革命。
(三)能源与环境: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七、教学反思
八、教学参考
1、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
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如何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能源,同时解决和能源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
一、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必要的重视,节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以来,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能源价格经过改革调整,已基本反应了市场的能源边际成本。能源相对价格水平已经不低,有效的引导了市场条件下的能源消费,盲目性生产基本消除。企业竞争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为许多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节能的微观经济性成为关键驱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市场对企业生产的硬约束,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解决能源短缺已不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驱动力。一些能源供应部门反而出现了由于供应能力过剩而要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以刺激能源消费的动机和做法,力图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为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必然要鼓励终端消费包括能源消费的扩张,鼓励新的消费以拉动需求,包括新的用能途径,其中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上升将比较明显。
另一方面,对能源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实际影响,大于节能的呼声。对长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关注难以和短期的、直接经济运行的利益取向有机地联系起来。
原有节能管理体系及机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战。由于能源供需的形势发生变化,控制供应的节能管理方式已不起作用。政府在投资和项目设定方面的直接控制力减弱,直接用于节能项目的财政支持数量甚微。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能源和节能主管行政编制大幅度减小,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能源和节能管理组织体系的许多部分已经不复存在。新的节能管理体制有待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在政府职能中进一步确定和落实。
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市场约束和产业升级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起到提高能效的促进作用,使按GDP的计算的能源消费效率提高。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竞争力,但资源性的成本,包括土地的价格,特别是能源的成本将不具有竞争性。
如上所述,中国可能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在能源技术的平均水平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真正能够实现在下世纪中叶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将会面对重大的能源挑战。使中国的能源效率提到一个没有先例的高度,光靠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政策介入方面找到新的途径。在现阶段,提高全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在市场经济的自然作用之外,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仍然十分必要。除信息、标准、技术推广等措施之外,还要进一步考虑长期的能源价格政策。同时,推动环境保护,也是节能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还要及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的设计和引导实施。没有这些努力,就难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长期坚持节能优先必须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基本点。
二、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加快发展天然气
中国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造成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终端能源需求的结构和总量变化,以及以中心城市为开端的环保要求,使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是,石油进口的快速增长,加之国际油价在去年在大幅上扬,使能源供应保障问题受到多方关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需要重新大规模建设天然气的长距离输运基础设施。对天然气成本和价格的估计引起了对未来相关能源成本的激烈讨论和担心。优化能源结构能否实现仍然有着不确定性。
当前和今后几十年内,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发展方兴未艾。天然气的利用不仅有很好的环境效果,建立在天然气基础上的能源技术,也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能源效率最高的技术。我国的天然气基础比较薄弱,在形成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五期间正在实施的西气东送工程意义重大,天然气基础管网一旦建成,将带动天然气开发的进程,可望使天然气的实际成本明显降低。在天然气的发展问题上,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协调。
三、从实际出发,实施煤炭的清洁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和充分合理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并不矛盾。在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煤炭必然将退出一些使用领域,但是煤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仍然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煤炭的使用技术和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距,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中,煤炭的利用,首先要解决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世界能源系统的发展趋势看,未来煤炭的主要应用途径仍然是发电。在有天然气可以利用的地方,天然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可以达到更高的发电效率,也有更好的环保性能。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燃煤电厂仍然可以做到清洁发电,效率的提高也还有较大余地。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煤的清洁利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落实目前直接燃煤的大气污染问题。其中,燃煤电厂的脱硫问题应该首先予以解决。燃煤电厂脱硫技术是十分成熟技术,现在是干不干的问题。目前煤炭供应过程和转换过程中,有大量可以立即行动而且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有明显实效的事情可做。如煤炭的筛选和洗选,更加合理的煤质管理和配送,型煤的利用,水煤浆利用等等,都大有潜力。
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有可能作为远期技术储备。有必要认真分析比较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和将煤炭转换成或液体燃料后再用于发电的效率、环境影响、以及经济性。至少在相当时期内,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还将有很大的竞争力。如果考虑以煤为原料提供液体或气体燃料的话,则必须全面分析评估其经济可行性,还要考虑全过程的环境影响。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能源系统的总体效率。另一方面,越来越迫近的全球气候变化的限制因素,将使煤炭的使用逐渐受到碳排放的严重制约。这些因素在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技术开发和未来应用时必须充分予以考虑。
四、系统考虑电源结构,水电、核电要实施长期的发展计划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人口而言十分有限。在未来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的比例将不断扩大。和石油和天然气相对便宜的国家相比,中国有可能必须使电力在终端能源的中的比例高于这些国家。对发电能源结构要有长期的规划,避免临时和缺乏系统规划的选择。
首先要尽量利用水力资源。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利用率很低,发展潜力巨大。水电项目可以很好的和防洪、抗旱、农业灌溉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当然,水电大坝的建设可能存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在大坝设计和建设时给予充分和恰当地考虑。采取必要措施,使这些不利影响减到最小。和煤炭生产、运输、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环境问题比较起来,水电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影响小得多的清洁能源。如果把水电的巨大综合社会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发展水电的优越性就更加突出。十五规划提出的西电东送,为开发水电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应当加强实施,消除各种体制上的障碍,使我国的水电发展能够长期、稳定地得到较快的发展,避免出现新的反复。
在考虑是否发展天然气发电时,不但要在不同电源方案中进行综合比较,还应该对同一能源的不同使用方向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天然气是否应该用来发电,不仅要和煤电比,更要考虑在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的长期条件下,是否首先应用天然气替代大量中小燃煤锅炉窑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要使中小型锅炉或窑炉能达到较高的污染排放控制水平是十分困难的,相对而言,电厂排污控制则可行得多。为了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解决现有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使资源的配置符合全社会环保效果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原则。
核电是一种可靠的清洁的能源,核电的安全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核废料的处理也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和燃煤电厂实际带来的环境和人身安全问题相比,核电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发展核电符合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方向。应把重点放到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的选择上来,通过引进和国产化,使核电产业尽快达到经济规模,使核电的成本降下来。以实现核电发展的长期目标。
五、推动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实施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点,也是推动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当前在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要求已经成为决定能源结构,从而决定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我国的环境保护将在今后逐步成为能源结构选择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对能效的提高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保的需要。能源基础设施庞大,使用期很长。能源系统一旦建成,改变起来不但成本很高,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在能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预见今后的环境要求。
六、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安排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过去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的能源供应上。近几年来,现代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其中,太阳能热水器已形成规模市场,大型风力发电也有多种示范。但总的说来,商品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然十分有限。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地区扩大了对农村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农村地区从传统可再生能源向商品化石能源的转换步伐加大。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农村能源商品化的比例已经不小。但是目前的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还不能适应这个转换过程,或是技术不够成熟,或是成本太高,难以和传统的化石能源竞争。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必须考虑农村发展的要求。我国城市化的过程还要持续几十年。我们不可能要求农民长期使用落后的传统可再生能源,也不可能让农民一下子跳越到比商品化石能源还贵的现代可再生能源系统上去。我们必须在借鉴先进再生能源技术的同时,自主开发适合于国情的技术。这不仅对我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可以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选择。
中国的电力系统发展迅速,扩张势头还要保持许多年,为现代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潜在的可观的市场。在推动现代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效益,使其环境外部性能够反映到合理的电价体系中来。在不考虑环境成本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很难和传统化石能源相竞争。
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优惠政策,要对各种政策的经济成本和效益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应对支持政策条件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成本下降的可能潜力和进度要有具体分析。这种分析必须结合我国的风电产业的发展实际。另一方面,对大水电等影响重大的可再生能源也应重点考虑,综合协调。这样,才有利于有效推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开发新能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
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
4.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
难点:核能的利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有关新能源挂图、录像等
五、教学设计:
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核能
二、太阳能

三、其它新能源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作业1.学生看书后提出问题:获得核能有哪两种途径?
2.说出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特点。
3.核能的利用有哪些优点?

4.你知道世界和我国核能利用状况吗?

1.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两种途径?

2.太阳能的利用有哪些有缺点
请同学们看书学习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新能源的利用

学生小结
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学生回答:核裂变和核聚变
学生回答
讨论、交流、回答:
(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
(2)地区适应性强
(3)清洁、安全
(4)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
讨论、交流、回答:
(1)世界:
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
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
(2)我国:
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讨论、交流、回答:
太阳发电、转变为热
讨论、交流、回答:
优点:
(1)能量巨大
(2)清洁
(3)分散
缺点:
受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大
看书学习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
学生小结
课外调查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开发新能源
(一)核能:
1.获得核能的两种方法:
原子核裂变:链式发应
原子核聚变:
2.特点:(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
(2)地区适应性强
(3)清洁、安全
(4)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
3.核能利用状况:
(1)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
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
(2)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二)太阳能:
1.利用方式:转变为电和转变为热
2.特点:(1)能量巨大
(2)清洁
(3)分散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l)纬度因素
(2)地形因素
(三)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七、教学反思
八、教学参考
开发利用新能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一、太阳能
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太阳光能使照射的物体发热,证明它具有能量。这种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故称为“太阳辐射能”,它是地球的总能源,也是唯一极庞大的,既无污染又可再生的天然能源。
(1)太阳能的热利用太阳能的热利用是通过反射、吸收或其它方式收集太阳辐射能,使之转化为热能并加以利用。我国推广应用的太阳能热利用项目主要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干燥、太阳能采暖等。
(2)太阳能的光电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方法很多,其中应用较普遍的就是太阳能电池,它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太阳能电池有多种,主要有硅电池、硫镉电池、碲化镓电池和砷化镓-砷化铅电池等。我国成功地首次将光电池应用于我国卫星工程上,通过卫星空间多年运行的考验,这一太阳能电池电源系统性能良好,保证了卫星的可靠工作。
(3)太阳能直接转换成化学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自然界中植物借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自身的化学能的效率很低,约为千分之几。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已经推出了一种使用人工“能量栽培场”的方法,即利用某些藻类催其生长,而将太阳能转换成藻类的储存热能用作燃料(通过处理可制成木炭、煤气、焦油、甲烷等)。
二、核能
原子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核能。它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利用,藏量丰富的能源。核能是依靠核燃料在反应堆中“燃烧”而产生的能量,它的能量巨大。核电站最常用的核燃料是235U。一克235U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
核能具有以下特点:
1.核能有巨大的能量,而核燃料能量密集,用它发电,燃料的运输量小。
2.核电站的建设,地区适应性强。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缺少和水能源资源不足而又需要大量能源的地区很适合建核电站。
3.建立核电站投资大,建设的周期长,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特别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密封设备,又需要处理好核废料,以确保安全。
4.核电站建成投产后,运转费用低,经济效益大。
5.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核电站正常运转时对环境的影响远比燃煤电站为好,核电站附近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通常低于大气中的天然含量。
核能的利用前景在国际上核能已获得了广泛的利用和发展,并将成为世界未来能源的支柱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建有核电站。到1985年止,全世界已建成并投入运转的核电站达371座,发电能力2亿多千瓦。大力发展核电站,是许多国家在全面研究能源现状和前景后所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不仅工业发达国家是这样,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南朝鲜、罗马尼亚等也在发展核电站。据1977年世界能源会议对世界经济和能源发展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有49个国家拥有核电近9亿千瓦。核能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一大支柱。
我国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应用核燃料发电,是开发新能源的途径之一。例如,我国正在浙江省海盐县兴建自行设计的秦山核电站,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在广东深圳东面的大亚湾畔兴建广东核电站,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
三、沼气
沼气是由生物能源转换得来。沼气的能量系来自太阳的光和热,是生物质经厌氧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其组成主要是甲烷、CO2、N2等,详见表5-3所示。
沼气组成成分表5-3
组成CH4CO2N2H2O2H2S
%55~6535~450~30~10~10~1
用生物质能生产沼气,既可提高热能利用率,又充分利用了不能直接用于燃烧的有机物(如人畜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因此,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城市也可利用有机废物、生活污水生产沼气。许多国家很早就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制取沼气,并作为动力能源使用。同时,发展沼气有利于环境保护;其一,沼气是比较干净的再生资源,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水,不污染空气;其二,垃圾、粪便等有机废物及作物秸杆是产生沼气的原料,投入沼气池后,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使蚊蝇失去了孳生的条件,病菌、虫卵经沼气发酵后即被杀死,减少疾病的传播;其三,生产沼气后的废液是很好的肥料,既有较高的肥力,又不危害农作物和人体健康,还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降低土壤污染,起间接保护环境的作用。
四、风能
风能利用就是把自然界风的能量经过一定的转换器,转换成有用的能量,这种转换器即风力机,它以风作能源,将风力转换为机械能、电能、热能等。我国的风能利用主要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和风帆助航等几种形式。
五、潮汐能
海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运动。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一次在白天,称潮,一次在晚上,称汐,合起来即称潮汐。
(1)潮汐磨在港、湾筑坝,利用潮汐涨落水位差作原动力,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石磨进行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加工。
(2)潮汐水轮泵在潮流界以上的潮区界河段,有潮水顶托的江河淡水,江湖潮差可达2~3m,江边还有一定容量的河网港浦作淡水蓄能水库,因此可利用这些条件建泵站,来解决灌溉问题。
(3)潮汐发电在海湾或潮汐河口建筑闸坝,形成水库,并在其旁侧安装水电机组。涨潮时海水由海洋流入水库,落潮时,水库水位比海洋水位高,从而形成库内潮位差。利用潮汐涨落潮差的能量,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完全可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等需要的重要补充能源,潮汐电站不需要淹没大量农田构成水库,也不需要筑高水坝,所以没有修建水库带来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但潮汐电站建在港湾海口,通常水坝长,施工、地基处理及防淤等较困难。故土建和机电投资大,造价较高。
六、地热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下的热能。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由于放射性分解以及地球内部物质分异时产生的能。在地壳中,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均衡地增长,在100km深处约为1000~1500℃。作为热源的岩浆,浸入地壳某处并加热不透水的结晶岩浆,使其上面的地下水升温到500℃左右。但由于顶岩封盖压力很高,所以水蒸气仍处于液体状态,需要打井才能喷出地面。
通常,把地热资源以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不同形式分为蒸汽型、地压型、干热岩型、热水型和岩浆型等五类、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两大类。其中干蒸汽利用最好,地热能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方面。如温度超过150℃以上的干蒸汽,属于高温地热田,可直接用于发电,但其数量也最少;湿蒸汽田的储量大约是干蒸汽田的20倍,温度在90~150℃之间,属中温地热田。湿蒸汽使用前必须预先除去其中的热水,在发电技术上较困难;热水储量最大,温度一般在90’’C以下,属低温地热田,可直接用于取暖或洪热。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低,所需设备也较简单,因此已广泛用于工业加工、洗涤、医疗等各方面;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原理一样,都是利用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七、氢能
氢能又叫氢燃料,是一种清洁能源,氢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水,水又可分解产生H2和O2,循环往复,对环境无污染,便于运输和贮藏。但制取氢的方法目前主要是电解水法,效率低且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氢又是一种易爆物质,且无臭无味,燃烧时几乎不见火苗,这些不安全特性使氢的使用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