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26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五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制作优秀的教学课件有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介绍“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的文章,读完这篇文章您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1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修饰表格》教学案例

学生已经学习了制作简单表格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表格文字的输入与修饰、表格边框的修饰、使用表格自动套用功能制作表格。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只学会了计算机的操作,而对信息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协作配合的精神,以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笔者在教学时将本课中原来讲解制作文摘卡的例子改为制作课程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一、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表格文字的修饰、设置表格边框的样式以及设置表格底纹的操作。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简单的对表格进行修饰的方法。 2.技能目标:(1)掌握表格修饰的几种操作方法;(2)能够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制作表格;(3)能够灵活地对几种操作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3.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协作和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这为学生进一步对表格的修饰作好了充分准备,在此之前学生也学会如何在Word文档中输入及修饰文字的方法,同样也为修饰表格中的文字做好了准备。学生学习过如何在Word中给文字加边框的操作,这些都为今天的表格修饰做好了准备。 基于以上学生情况的分析,笔者对教学过程大胆采用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思路进行设计。 四、媒体的选择 本课中笔者利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课程表,同时也用简单的幻灯片制作一些简单的页面,以此来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习任务,以便学生有目标的去学习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讨论──导出教学目标 师:(利用视频展示台)请同学们将你们带来的课程表送给老师,说说谁的课程表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有的说某个同学课程表中的文字好看,也有的说某个同学的表格边框线漂亮,还有的说某个同学的表格底色好看,若是换成图片就更好看了等等。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出某个表格的某一点好看,没有完全是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一个,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用计算机做出一个自己认为最漂亮一个表格好吗? 生:好! 师: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想让表格最漂亮到底要对表格做那些修饰呢? (学生讨论)有的说要对文字,也有的说要对边框线,还有的说要对表格的底纹加以修饰。 师:(小结)利用幻灯片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怎样给表格中输入文字;(2)如何修饰表格内的文字;(3)如何修饰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 (解析:通过学生讨论各自带来的课程表,进而加深对表格的认识,也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采用讨论这一形式也能更好地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旧知──完成文字修饰 师:出示学习任务:首先输入标题“课程表”,然后将标题设为黑体一号;表格内的文字先输入然后修饰为加粗、四号楷体、绿色。 生:学生自主探究练习。(学生在以前Word文字修饰时已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 师:进行个别学生指导。 生:请个别学生示范操作。 (解析:在文字修饰这部分,学生由于已掌握了基本的文字输入修饰的方法,所以,让学生带着任务直接去学习,这样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体现,也有利于教师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3.前后知识联系──完成表格边框和底纹设置 师:刚才同学们对表格中的文字修饰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WORD中如何对文字设置底纹和边框的? 生:(口答)可以利用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 师:对,今天的'表格也要设置边框和底纹,又该怎么办呢? 师:请同学们分成四大组进行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并完成如下任务:(1)表格的边框线的样式为:内框线为单实线、0.5磅、蓝色,外框线为三维效果、1.5磅黑色;(2)表格的底纹为浅青绿色。 生: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然后操作。 师: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示范小结。(其中也有采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进行操作) (解析:本部分教学应是本节教学重难点,教师并没有完全示范操作,而是稍加提醒,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主探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4.知识拓展──尽显学生风采 师:刚才都是我们手工对表格的修饰,有没有一种更快捷的办法让电脑自动对表格修饰呢? 生:(学生陷入深思之中)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表格菜单中还有什么命令?(教师适时的加以提醒) 生:(此时多数都积极动手操作实践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各显神通吧!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生:(此时学生都积极参与操作,都想拿到第一名) 师:(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及个别指导) 师:(过一段时间,当发现有第一位学生运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做好时)好,我班焦斯汉同学已经做好了,就请他为我们示范讲解一下吧。 师:(结合学生操作和讲解情况加以总结) (解析:利用知识拓展形式来补充课堂知识,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现得更出色,同时,也更加激励全班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5.放开手脚──充分彰显学生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都掌握了对表格的基本修饰方法了,现在老师这还有一个很粗糙的表格想请同学们把它修饰的更漂亮些,好吗? 生:好! 师:那就请各位同学大显身手吧,看看谁的表格最漂亮! 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师: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指导。 (解析:通过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的形式,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同时也采用竞赛的形式,比一比谁的最漂亮,这就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现个性,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6.作品分析──填写报告 师:现在同学们都已经修饰好了表格,请同学们填写一份表格。 生: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内容。 (解析:通过分析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脑海里充分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加深对操作过程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作品分析表(略) 7.本课总结 师:(结合某个同学的作品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表格的一些简单修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能将此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解析:对全课的总结,首先是进一步理顺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也充分肯定了学生学习成果,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评析 首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协作进取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其次,在教学评价上,也让学生进行了自评、互评,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教师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2

10月10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为期5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学习所得。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习更主动,去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教师首先在教学技术上武装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与所教学科有效整合,优化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微课、MOOC、翻转课堂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

翻转课堂就是在正式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室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材料等自主的学习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解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

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以及情感激励工具并全面整合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

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既是教师整合学科教学的殿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园地。整合过程中教与学的核心问题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事实告诉我们,学习化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从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开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模式,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编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4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习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5

信息技术实验课一例-《小型局域网共享接入因特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型局域网共享接入因特网>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著的高中((选修)第三章中的第四节((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在整个网络技术应用知识模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校、家中基本都是单机上网,对于多机共享上网,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本课是在、、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既有经验和实际需求,让学生体验组建小型局域网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为什么”、“怎样做”、“故障如何排除”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作 者:蔡国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 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7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