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1.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云南元谋人
2.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的年代是距今170万年前
3.已知掌握管理和控制天然火技术的是北京人
4.最早凿井,开始饮用井水的远古人类是河姆渡居民
5.北京人使用的火属于天然火
6.原始人类为防止猛兽袭击,适应恶劣环境,采取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生活
7.火的使用,其积极作用是取暖御寒、抵御猛兽、照明、熟食
8.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
9.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10.要了解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情况,主要通过考古发掘
1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旧石器时代
12.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新石器时代
13.最早培育水稻、开始吃米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
14.最早种植粟、开始吃蔬菜的原始居民是半坡人
15.最早出现贫富分化的原始居民是大汶口人
16.原始人类开始定居的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
17.生产彩陶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居民
18.河姆渡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是在长江流域
19.河姆渡人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房屋
20.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房屋
21.河姆渡居民吃的粮食主要是水稻
22.生产黑陶和制作骨器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23.半坡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是在黄河流域
24.大汶口居民出现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25.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称之为氏族
26.半坡居民吃的粮食主要是粟
27.原始人类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分配方式是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28.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有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
29.氏族社会按照男人女人的地位不同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30.组成氏族社会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3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32.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证实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家以及他的著作是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3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先后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3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35.以民主的方式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称之为禅让制
36.通过禅让制取得部落首领地位的首领有尧、舜、禹
37.尧舜禹时期我国正处于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38.大禹治水治的“水”是黄河
39.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炎帝和黄帝的部落联盟
40.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或者是堵疏结合
41.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当过国王的人是禹
42.炎黄二帝为争夺中原地区而进行的战争被称为阪泉之野
43.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有元谋人、北京人
44.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时期是尧舜禹时期
4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时间是大禹统治时期
46.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和医药学的始祖是炎帝
47.传说中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的是嫘祖
48.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这表明华夏族由多个民族联合而成
49.“轩辕氏”或“有熊氏”指的是黄帝
50.炎帝和黄帝联手打败的大魔头是蚩尤
51.处于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居民有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
52.炎帝被后世尊称为神农氏
53.我们了解炎黄二帝的故事,主要是通过传说
54.新石器时期,我国最重大的经济革命是原始农业的出现
55.黄帝在与蚩尤的战斗中发明了一种辨别方向的工具是指南车
56.原始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57.一个部落的标志或者图徽被称为是图腾
58.开辟了集市,让人们互通有无的人是炎帝
59.大汶口居民处于我国氏族社会的时期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60.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Jab88.com

相关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1.我们把太监掌控朝政和皇帝的母系亲属掌控朝政的局面称作是外戚宦官专权
2.导致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的农民起义是黄巾军起义
3.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屯田制
4.导致东汉末年,土地大多集中在豪强地主手里的原因是土地兼并严重
5.在军阀混战中,使曹操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政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6.曹操生活的年代是东汉末年
7.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他的国号是汉
8.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是在北方
9.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
10.西晋后期,北方移民南下到达的地点是长江中下游及岭南一带
11.统一了三国的朝代是西晋
12.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诞生于淝水之战
13.东汉的建立者是汉光武帝刘秀
14.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争是官渡之战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是曹魏、前秦、北魏
16.南朝的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是宋、齐、梁、陈
17.北方人口南迁开始的时间是东汉末年
18.为了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主动迁都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迁都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是促进了民族交融
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
21.北朝包括的五个朝代是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22.“五胡”内迁后,对我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23.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
2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
25.三国鼎立中的三国的国号分别是魏、汉、吴
26.东汉以前,全国的大多数人口分布的区域是黄河流域
27.东晋南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瓷器用具是青瓷
28.台湾在三国时期被称作是夷洲
2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30.北魏孝文帝迁都,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河南洛阳
31.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3.北魏孝文帝迁都前的都城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
34.对三国鼎立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3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
36.东晋南朝时期,在冶铁铸钢业中取得的最大技术进步是灌钢法的发明
37.东晋南朝时期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建康城
38.三国时期,纺织技术最发达的是蜀汉
3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40.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南方经济发展的战役是淝水之战
41.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前秦不得人心
4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43.西晋后期,王室之间因争夺权力而发生的斗争被称作是八王之乱
44.塞北的几个少数民族趁西晋国力衰落之际进攻中原,被称作是五胡乱华
45.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是洛阳
46.经过刘秀的苦心经营,东汉前期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作是光武中兴
47.设立了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的政权是东晋
48.五胡乱华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49.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民族交融的潮流
50.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氐族
51.赤壁之战的地点,大概在今天的湖北
52.东晋南朝时,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是五岭以南
5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中“天子”指的是汉献帝
54.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民族是鲜卑族
55.孝文帝拓跋宏改汉姓后的名字是元宏
56.东晋时期,南方商品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具体体现是城市的繁荣
57.淝水之战的地点,大概在今天的安徽
58.官渡之战的地点,大概在今天的河南
59.“南京”在东晋时叫做“建康”,在三国时叫做是建业
60.三国时期,建立魏国的皇帝是曹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1.秦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2.万里长城的起讫地点是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4.刘邦项羽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四年战争是楚汉战争
5.首次采用“皇帝”称谓的是秦始皇
6.秦朝统一后采用的统一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7.秦始皇修建长城的目的是防御匈奴进攻
8.焚书坑儒没有被烧掉的书有秦国史书、医药、种树类书籍
9.秦始皇时期,负责替皇帝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10.秦始皇时期,负责替皇帝掌管军事的是太尉
11.首次连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是灵渠
12.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是项羽
13.秦始皇时期,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是丞相
14.秦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二级行政机构是郡县
15.秦朝统一后采用的统一文字是小篆
16.秦朝后期,取代小篆的字体是隶书
17.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是张楚政权
18.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最根本的原因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19.西汉的建立者是汉高祖刘邦
20.秦朝被推翻的原因是暴政
21.陆上“丝绸之路”的起讫地点,从东到西包括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
22.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专制统治
23.秦始皇时期取代西周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24.秦朝的各级官员获得官位的途径是皇帝直接任免
25.陈胜吴广起义又叫做大泽乡起义
26.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秦朝
27.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陕西咸阳
28.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为后来的王朝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29.六国被秦国灭掉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30.秦朝“车同轨”的首要目的是出于军事目的,便于对地方的统治
31.“昭君出塞”时,担任匈奴单于并向汉朝提亲的是呼韩邪
3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格局,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3.秦国活埋赵国40多万将士的战争是长平之战
34.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管辖各新封的诸侯国的行政机构是郡
35.秦朝时管理今天广东地区的行政机构是南海郡
36.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
37.最早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38.西汉初期,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按照道家“无为”思想而实行的政策是休养生息
3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该思想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40.我们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盛世称作是文景之治
4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董仲舒
42.将儒家学说确定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统治时期
4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王封国势力的政策是推恩令
44.西汉时期,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人是刺史
45.西汉时期,负责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的官员是司隶校尉
46.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以达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人是主父偃
47.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作是西域
48.张骞出使西域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
49.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50.吴王刘濞的叛乱,其直接诱因是晁错削藩
51.汉初通过嫁公主给单于以达到和平的政策是和亲政策
52.秦朝酷刑中,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做是连坐
53.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张楚政权,其中“张楚”指的是张大楚国
54.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它的基础是燕赵秦的长城
5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56.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
57.结束西汉统治,建立新朝的是王莽
58.吴王刘濞的叛乱被称作是七国之乱
59.西汉时期开始,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桥梁的是丝绸之路
60.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子是王昭君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高速发展,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隋文帝注重军事发展,军队实力大幅提高,为统一准备了实力。

3、陈朝政府腐化,军队战斗力低下。

4、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长时间的分裂和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隋文帝的统一事业符合历史发展。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暴政表现: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暴政结果:农民背井离乡,大量田地荒芜,人民忍无可忍,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机纷纷起兵,导致隋朝灭亡。

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巩固统治的措施:

1、重用酷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概念: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标准:它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原则

科目:明经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进士: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形成: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五、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六、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概念、作用)

遣唐使是日本派往唐朝学习制度、文化、技术的使团。

遣唐使的到来密切了中日人民间的友谊,为日本社会带去了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俗。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宗教、医学。

七、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知识点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读: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雕版版印刷术。唐朱,雕版印刷业已经很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一“印纸”。成都、济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中心,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雕版印刷术最后传入亚、非、欧,为当时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封建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思想文化,交流,传播起了巨大作用。

八、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杜甫和李白。文学家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指的是李白,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指的是杜甫,他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

3、唐朝时期的乐舞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创作《霓裳羽衣舞》。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