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影子的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10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本单元一篇美丽富有人文性的的童话。有着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主人公是个寂寞的盲孩子,影子陪伴他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并带给他快乐温暖,让他重见光明。文学的人文性应该重视工具性,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赞美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人性美,学习在关爱別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的教学设计重点在指导朗读,读赏结合,设置情境,情感熏陶,探究主旨。

指导朗读的环节中,我选择了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影子帮助盲孩子重见光明的33-49节,无数只萤火虫组成明亮美丽的灯光唤回影子的61-64节,盲孩子重见光明的79-83节。在指导理解本段的感情基调后,采用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四种形式,配合音乐《雨的印记》渲染气氛进行朗读感悟。争取每一次的朗读都能让孩子与作者达到一次情感的共鸣。

读赏结合的环节中,师生合作探究赏析语言,体悟情感。重点赏析了叠词、拟声词、动词,品味美的语言和美的意境。

设置情境的环节中,我请孩子配合闭上眼睛,谈及感受,再描述多媒体上出现的绚烂花朵的画面,再请他们睁开眼睛,欣赏美丽的画面,让学生体会一下盲人对光明的渴望痛苦与无助,让孩子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

情感熏陶贯穿整节课,教师的深情的表述,语言简洁有感染力,音乐的渲染,无不带给孩子们以感动。

探究主旨的环节中,教师设问: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明确了形象的象征意义,主旨探究水到渠成。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配合,主动思考,因此达到了预设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指导朗读,声情并茂。

在指导朗读的环节,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指导比较到位,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特别是两段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的朗读中,因为音乐渲染,孩子情感得到升华。WWw.jAb88.coM

第二部分的朗读中,全班饰演好多好多萤火虫,使感动的气氛达到**。

2、思维灵动,亲和自然。

赏析语段时,孩子提到了影子常常牵着忙孩子的手中的牵,为了帮助孩子更准确的理解牵所包含的影子的爱,我走到一个孩子跟前温和的说:让我牵着你的手,请你不要拒绝我。孩子配合着伸出手来,瞬间大家就明白了牵包含主动之意。盲孩子和影子亲密无间的画面跃然纸上。

探究童话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环节,本以为孩子会在探究主题时需要探讨,但是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遇到了障碍,于是,我小心的问孩子们:需要讨论吗?他们同样的点头回应着我,那一刻,我喜欢上了这些真诚善良的孩子们。最终,在合作交流中,孩子们准确地把握了童话中重要形象的象征义。

3、文本解读,层层递进。

在文本解读中,设置问题时,我用三个问题引导孩子循序渐进理清思路领悟内容。为层层深入探究主题做铺垫。

三个问题是:盲孩子寂寞体现在哪里?谁帮助盲孩子走出了困境?盲孩子的生活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巧妙过渡,设置情境。

为了避免多数教师将设置情境用于导语的设计,我安排在了解童话开端的盲孩子生活状况时,让学生懂得弱者很需要別人的帮助。为下一个文本解读的问题谁帮助盲孩子走出困境做铺垫。

5、精心铺垫,探究主题。

本文的主题举例在研讨与练习中,为了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理解主题,设置了问题童话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的形象在生活中代表着哪一类人?

6、拓展延伸,情感交流。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多数孩子都做了短暂的表达。

7、教师示范,读写结合。

我愿意成为谁的影子活动中有教师的示范,帮助孩子明确思路并规范语言;接着引导孩子即兴抒写,最后配乐表达,我给予每一个表达的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拥有了被肯定的幸福感。

8、板书设计,简洁却不简单。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开课时,我用竖体字先写上了盲孩子,接着在盲孩子的左面影子的区域内写上了竖体影子,以字象形。盲孩子的右面横体写上了萤火虫,以表现萤火虫的数量之多。最后,以天使的简画,表达影子和萤火虫的爱包围了盲孩子,改变了他的命运。影子和萤火虫像盲孩子的翅膀带他走出黑暗。

虽然上课过程中,有不少的亮点,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因为进入情境有点慢,赏析盲孩子最初的生活状况 的1-6节时,没有请学生个读,弱化了深刻体会盲孩子所处困境的悲伤和寂寞之情。另外,在板书天使简画时,因为画工拙劣,没有表现出意象的特点,也没有解说。

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初一的孩子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学习2500多字的童话,我在时间安排上略紧,品味赏析诗一样的语言时间安排过少。

在精心准备这节课时,我得到了同事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说,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育之路漫漫修远,我自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我会把设计这节评优课的钻研探索的精神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继续享受人文的课堂,动感的课堂,智慧的课堂,慢慢成长。

扩展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学习欣赏文章优美语言,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

2、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会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感悟盲孩子心情变化,把握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美的语言和主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导入(背景音乐:《爱的协奏曲》)

当一个盲孩子静静地坐在角落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倾听鸟儿的飞鸣,甚至倾听微风拂过的声音时,你可曾知道他心里正想些什么,最需要些什么?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这样说过:

(学生诵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曙光全景,与此同时,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学生说听后的感想,顺势导入本课)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一个盲孩子的心情。

(多媒体展示课题:《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学习之前,先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扫清文字障碍)

(1)、学生读字词,个别字进行点评。

(2)、点出潺潺,叠音词,及特点。

下面请两位同学与我合作共同朗读课文(教师读前6段,学生分角色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其他同学听读,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1)、感悟本文盲孩子心情的变化?

(2)、归纳文章情节发展步骤。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互评。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问题(1)心情变化的语句:(学生重在感悟盲孩子心情的变化,为归纳文章情节发展步骤,不必将句子都找出。)

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问题(2)情节发展步骤:

盲孩子寂寞影子陪伴使他很快乐,给他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光明,获得惊喜。

教师小结: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爱使得盲孩子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研读赏析

1、研读语言

师: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构成美的境界,爱的清泉就流淌在其中。让我们用心去品味这曲爱的赞歌,下面请大家分小组研读本文优美语言,进行合作探究。

注意读出语气、节奏、情感。

(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

本文借助美好的语言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绚丽的境界。请尝试分析本文美的语言。

学生分小组品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发言,

师:大家分析得非常好,请看大屏幕,以下几点,有的同学们分析到了,也有未分析到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内容)

可以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例如:

①句式短小,自然流畅,节奏感强,适合孩子阅读。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②运用叠音词舒缓语气,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如:轻轻、哞哞、潺潺、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③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2、研究主题

师:同学们,美的语言要表达的是美好的主题,对本文的主题我们该如何理解?

学生可讨论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①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②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③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

④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⑤执著的追求,终有结果。

一则材料,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观点,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适当加以引导。

体验反思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爱无处不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

请大家写下你对爱的理解

例:爱,就像温泉,滋润人们枯干的心灵。

(写在心形纸上交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表现爱的事例呢?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可能会举事例: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习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教师总结(视课堂情况,可鼓励学生总结)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纯真的爱,也感受到在我们身边的爱,这爱是山间清澈的小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

作业

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我们意犹未尽,那么,让我们把爱心延伸到课外。(多媒体出示作业)

1、爱诵读的你,可以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文学交流;

2、爱制作的你,可以把爱的祝愿制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3、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真情完成一篇小练笔。

板书

黑暗光明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1.同学们,静静地看……

张衡和他的地动仪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
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17张衡和他的地震仪
伟大的科学家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两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资源

1.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结合诵读,让学生想象高尔基的儿子给岛上人们留下的美好的东西。

2.高尔基的资料: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3.学生经验:学生对高尔基了解甚少,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师可给学生精选一些高尔基的作品片段来阅读,并建议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位文学巨匠。

预习

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准“镢头”“姹紫嫣红”。

2.给生字组词,画出生词,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完成《一课一练》第一题。

3.标出小节号,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4.搜集高尔基的资料。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认识高尔基,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课本插图,初步感知高尔基形象。

(1)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听老师介绍高尔基,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适时补充,更大程度地了解高尔基。

2.

(1)明确文章的两个主人公(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8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3.齐读词语。

4.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2分钟)

【学习单1】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发生了几件事情呢?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3.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①课文写了两件事情。

②第一段(1):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2—5):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

第三段(6—9):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

3.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从小教育儿子的思想。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

(1)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作之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2.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休养探望镢头栽种

姹紫嫣红蜜蜂欣赏脸庞

妻子愉快

2.导学

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

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一课一练》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在小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单】

1.导学:

(1)课文写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发生了几件事情呢?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一部分。

《一课一练》第二部分。

作业

设计

课内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一部分。

《练习与测试》一、二部分。

2、《习字册》生字部分。

课外作业:

1、《习字册》词语部分。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很熟练。

3、《补充习题》二、三部分。

教学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会“给”的丰富内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深刻领会“给”的丰富内涵,体会“愉快”,感悟“美好”。

3.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

资源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结合诵读,让学生想象高尔基的儿子给岛上人们留下的美好的东西。

预习

设计

1.收集高尔基的名言。

2.背诵课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2分钟)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的印象。

(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2.思考: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

(“给”永远比“拿”愉快……)

第二板块: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3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汇报交流找到的句子

抓住“只有10岁”“没有镢头那么高”“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等词语

(2)齐读第2自然段。

2.

出示:看着满院刚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在说:。

第三板块:品读“赏花”,指导朗读。(7分钟)

1.观察课本插图,欣赏花美。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想象,体会景色的美丽。

3.发挥想象,体会美景

(1)会陶醉。。。。。。

(2)疲惫会一下消除

(3)烦闷立刻烟消云散

4.齐读句子

5.读句子,找出“姹紫嫣红”的近义词。(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6.再次齐读。

7.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同桌合作表演。

第四板块:品读“写信”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

[学习单]

①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读7—9自然段。

②父亲的心意,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和小组内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学习时间:5分钟。

2.

①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的感受。

②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设计情境想象,帮助理解。

(1)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2)上次,我的一位同学流鼻血了,我赶紧从衣袋中掏出纸巾,为她擦去血迹,那位同学一个劲儿地谢我,那时侯——

(3)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地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4)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

△帮助、关爱、为别人奉献……

③再次品读。

1.学习名言: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

(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了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导: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

2.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

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第二板块:品读“栽花”,体会儿子也爱父亲。

1.爸爸爱儿子,那儿子爱不爱父亲呢?请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儿子也深爱着父亲?

1)儿子种这些花容易吗?你从哪里体会出来?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重点让学生体会。

2)齐读第2自然段。

2.“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大声地替他说出来吧!

师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第三板块:品读“赏花”,指导朗读。

1.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欣赏花美。

2.小黑板出示句子: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多美的情景呀,快来读读吧!

3.引导想象,体会景美。

(1)如果你是岛上的居民,当你早晨醒来时,你看到了高尔基院子里这些美丽的花,你会怎样?

(2)当你做完一天的工作累了时,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

(3)当你心情烦闷时,你看到这些花,你的心情怎样?

4.齐读句子。

5.看到“姹紫嫣红”这个词,你还能想到其他的词吗?

6.来,让我们和高尔基一起来到这片芳草地,欣赏那遍地的鲜花。

7、思考:高尔基此时看到儿子种的花,会怎么想呢?如果儿子在身旁,他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同桌合作表演。

指名表演。

第四板块:品读“写信”

1.高尔基是多么的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的教导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上说了些什么?

[出示学习单]

2.导学:

①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请联系实际具体说说“你的生活因为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而愉快”的感受。

②引读:“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设计情境想象,帮助理解。

(1)记得有一次,我的同桌忘记带文具了,我就把自己的文具借给他,看到他开心的笑脸,那时侯,——

(2)上次,我的一位同学流鼻血了,我赶紧从衣袋中掏出纸巾,为她擦去血迹,那位同学一个劲儿地谢我,那时侯——

(3)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没有座位,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她,她高兴地说:“真是一个乖孩子。”那时候——

(4)操场上,一个低年级的小朋友摔倒了,我连忙把他扶起,那时候——

△信的第二段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③再次品读。

3.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无私付出的地方,让我们的心中都装着“奉献”,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献给别人,让生活更美好!

老师再送你们一句名言,希望它能伴随你们长大!

出示名言,齐读。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四部分。

作业

设计

1.背诵课文

2.《练习与测试》余下部分,《补充习题》余下部分

3.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快乐的影子


汪汪狗和咪咪猫是好朋友。可是刚才为了一丁点儿小事,它俩吵了嘴,谁也不理谁了。

天黑了,天空里挂起弯弯的月亮、闪闪的星星,多美的夜晚呵!汪汪狗独个儿到外面玩,明亮的月光照在它的身上。它忽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没有了,很奇怪。因为它跟咪咪猫在月光下一起玩的时候,它俩的影子也跟着又蹦又跳,可快乐呢!汪汪狗没了影子,感到更孤独了,它跑来跑去,着急地找自己的影子。它跑累了,坐到一棵大树底下歇会儿。

呜呜!呜呜呜大树背后传来轻轻的哭声。

汪汪狗走到大树背后一瞧:啊!是咪咪猫在哭,哭得好伤心。它想:是我不理它,它才躲到这儿来哭的吧?

呜呜呜!咪咪猫越哭越伤心。汪汪狗很难过,差点儿也要哭了。它轻声问咪咪猫:你为什么要哭呢?

呜呜呜!我的影子不见了。咪咪猫哭着说。

啊,它的影子也没了?汪汪狗更加惊奇,拉住咪咪猫的手说:你别哭,我的影子也不见了,我们一起去找好吗?

咪咪猫点点头,跟着汪汪狗一起去找影子。找啊找,找到了大草坪上。它俩看见一只小黑狗和一只小黑猫在玩,又蹦又跳,玩得多快乐呀!仔细一看:咦,是我们的影子在一起玩呢。

影子,影子!快回到我的身边来!汪汪狗和咪咪猫一起大声喊。

两个影子听见喊声,撒腿就跑。汪汪狗和咪咪猫飞快地跑去,抓住了自己的影子,都问: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呢?

两个影子说:因为你们不理睬了,我们多没劲啊,只好跑出来一起玩了。

汪汪狗拉住咪咪猫的手,说:看,我们和好了!

咪咪猫也说:以后,我们再也不吵嘴了,你们别再离开我们好吗?

两个影子都点了点头。

月光下,汪汪狗和咪咪猫一起玩着,又蹦又跳;它俩的影子也跟着又蹦又跳,玩得多么快乐!

影子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

2、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仿照课文试编儿歌。

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4、能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

通过看、听、读、议、练、编,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儿歌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利用课文发展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

2、培养初步的专注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生字。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2、初步感知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六、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一组。

七、课前准备:

1、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2、在家长的指导下,温习自己念过的儿歌。

八、教学过程:

1、儿歌竞赛,激趣参与。(4分钟)

①(孩子们:在幼儿园、在学校、在家里、在婆婆**的怀抱里,你们一定听到了,学会了很多很多动听的、有趣的儿歌。现在咱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念的儿歌多,听谁念的儿歌有趣动听。)

2、利用拼音,自读儿歌。(8分钟)

①(孩子们: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板书:【影子】首先请孩子们利用音节自读课文,一边读儿歌,一边动笔对生字、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拼拼。)

②(请孩子们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帮、比比、记记,看谁的记字办法好。)

3、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孩子们: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火车没停的小组可得一颗小红星。)

4、朗读竞赛,评价交流。(4分30秒钟)

①(孩子们:下面我们来进行朗读竞赛。凡是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了轻声和停顿的,都可以得到一枚小五星。凡是能认真听,积极评,特别是能找出朗读同伴值得学习的地方的,也可以得到一枚小五星。)

5、利用课件,游戏中学。(4分钟)

①(孩子们: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跟着屏幕中的小矮人跳个舞:踩影子。【播放课件F1】)

②(孩子们:老师都跳得累了。你们看到了影子还真不好踩到,太顽皮了,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把小矮人也累坏了。孩子们:让我们认真看看图,影子怎么会这样呢?)

6、利用课件,形象总结。(5分钟)

①(【播放课件F2】孩子们:原来是光的作用。太阳在前,影子在?太阳在后,影子在?太阳在左,影子在?太阳在右,影子在?)

②(孩子们:让我们练一练我会说。)

7、利用课件,激疑诱悟。(5分钟)

①(【播放课件F3】孩子们:请想一想,第一段中的跟着我与第二段中的陪着我能互相换个位置吗?为什么?)

②(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首儿歌的叙述规律。前、后接什么?跟着的是什么?所以左、右接?陪着的是?)

③(孩子们:大家能不能利用这首儿歌的叙述规律背一背这首儿歌呢?)

8、利用课件,试编儿歌。(5分钟)

①(孩子们:下面大家仔细观察屏幕上的事物,用换词的方法来试编儿歌。孩子们认为谁编得好,老师就给谁奖励一枚小五星。【播放课件F4】)

9、指导书写、巩固笔画。(4分钟)

①(【播放课件F5】孩子们还认识屏幕上的两个笔画吗?知道它们的写法吗。请大家跟着屏幕书空。)

②(【播放课件F6】认读要写的字。根椐课件书空。在作业本上书写。)

10、总结学法,朗读全文。(30秒)

(孩子们:儿歌唱的就是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幻想,你们眼中的世界。学儿歌就要大胆地看看、听听、读读、议议、练练、编编。这样,儿歌中就有你,你就有了儿歌。)

课件策划方案

技术要求:

1、层次化非线性组织结构,采用树状结构,以体现知识的逻辑层次关系,

内部采用超文本链接技术集成相关知识信息。

2、采用Authorware6.0多媒体着作系统进行开发集成,用Flash制作动画。

【课件F1】踢踏舞音乐,节奏鲜明。动画依音乐节奏出现为儿童乐见的小矮人。太阳、电灯、月亮、探照灯依次从前、后、左、右照射他。色彩明快,太阳、电灯、月亮、探照灯亮度有层次,影子着色深浅有变化。他随音乐节奏及太阳、电灯、月亮、探照灯照射的变化角度追踩他自己的影子。

【课件F2】轻而节奏鲜明的音乐。色彩鲜明活泼。小矮人形象。动态。小矮人欢快地跑动。太阳做成老公公形态。太阳公公一会儿在小矮人前,太阳公公一会儿在小矮人后,太阳公公一会儿在小矮人左,太阳公公一会儿在小矮人右。光源夸张。影子夸张。影子形态:①小狗形。②小人形。

【课件F3】①音乐:滑稽。色彩明快随音乐变化产生对比度。动画:影子、小狗在太阳照射下一会儿前一会儿后;②音乐:找呀找呀找朋友。动画:影子朋友在太阳照射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课件F4】实景抓取。轻快欢乐音乐。①男孩踢球:足球在他脚下一会儿前一会儿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②虚拟场景。轻快欢乐音乐。小树上山:前、后、左、右出现他的影子。③实景抓取。轻快欢乐音乐。女孩上学:奶奶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同学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课件F5】出现红色横析弯勾与竖折折勾。出现两种笔画的黑色慢速依笔画顺序填充。

【课件F6】出现红色飞、马、鸟在田字格上的笔顺笔画依顺序填充。

评价量规

1、能通过拼读音节自读课文,感受自主读书的乐趣的。(2分)

2、能主动对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拼拼的。(2分)

3、能把自己画出的字、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让组员一起想办法帮帮、比比、记记,看谁的记字办法好。(2分)

4、能积极参与朗读竞赛及参与试编儿歌有较强的参与冲动的。(2分)

5、能认真听,积极评,特别是能找出同伴值得学习的地方的。(2分)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案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7个“基、妻、姹、嫣、晃、阵、霞”;积累词语若干个;能正确地在田字格内书写“基、妻、晃、阵、霞”5个汉字,并能在写的过程中有意记忆这些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4、5两节。

3、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知道在生活中能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两段话的含义。

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两段话的含义。

教学媒体高尔基的画像、小黑板、田字格黑板、生字卡片

课前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备注

一、名言引入,揭示课题:

1、名言交流:在学习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指名几人)

2、出示文中的句子:老师也有一句子要和大家交流,自己轻声念念。

(出示)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

3、出示高尔基像:这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在写给儿子信中的一句话。读了之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4、总结:

(1)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揭示课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块儿来学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生字:基。(变形的其加土)

二、整体感知,读文识字:

1、那么高尔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

2、逐段检查,尤其注意指导学生读好:矍头、栽花等词语。

3、学习生字:妻、晃、阵、霞(妻:正确书写上半部分。霞:正确书写下半部分,并组词。)

4、把生字送回文中,自己再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高尔基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5、师小结:儿子种花,将美好的鲜花留给高尔基。高尔基写信,将深刻的道理告诉儿子,让他知道留给别人美好的东西,会使自己感到快乐。

三、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仔细读读课文,想想儿子是怎样留下这美好的鲜花的?(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矍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2、从这段话里我们读出儿子留下这美好的鲜花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呢?

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

只有……还: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

3、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

4、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一心想把美好的东西留给他,我们称这种行为为给予。(板:儿子、种花、给予)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我们说有给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得到”。2、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

3、高尔基得到了什么?(鲜花)美吗?从哪儿看出?

(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

理解:“姹紫嫣红”一词。教学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义上都有美丽娇艳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红”就是指各种各样美丽的花。)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也可出示相关的图片)。(指名说)学生读课文。(引背)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都会有哪些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

【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

6、师小结:(板书:高尔基、赏花、得到)

四、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信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

【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读了信后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指名)信中“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这句话你们都理解了吗?“给予”了之后,儿子的生活会获得哪些快乐呢?(学生自由回答)(板:、写信、明理)

4、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五、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1、小练笔,两个话题,自选一个:

(1)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快乐,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快乐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2)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得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2、指导写字:基、妻、晃、阵、霞。

教学反思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巨大的资源宝库,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在教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课第四节时,我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孩子在舒缓音乐声中,配上优美的美景图,范读这一小节,带领着孩子一起去看看这块芳草地,然后再让孩子自己读读这一小节,想象: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同学们顿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跃跃欲试,“我闻到了花儿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花香。”“我听到了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着歌。”“我看到了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句句优美的语言从孩子们口里冒出来。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让美丽常驻心间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行文流畅、内容简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从小教育儿子的思想。文章结构清晰,两件小事很自然地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且两件小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把两个主人公的情感巧妙地串联了起来。

教学时,围绕关键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展开。“栽花赏花”是情感河流的源头,10岁的儿子就像刚播种的花草苗儿嫩嫩的、纯洁可爱,他顾不上休息,在小岛上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不仅给小岛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更是他深爱父亲的体现,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美好的鲜花留给别人,这种情感很值得学生细细品味。为了体会儿子的这种爱父情结,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训练:看着满院种下去的各种各样的花草,儿子的心里在说:。学生能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儿子爱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语言中。美丽的鲜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迎面扑来,不仅高尔基欣赏到了,同学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也似乎欣赏到了清香溢满园的鲜花。“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高尔基,看着满院的鲜花,你想对自己的儿子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话匣子打开了,父子亲情自然流淌。但是,没有儿子的加入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于是,我让同桌合作表演父子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兴致异常浓厚。此时此刻,我觉得对“写信教子”的环节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对“美好的东西”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执教者:岚谷中心小学刘丽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方法:本文教学时我采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朗读”和“感悟”的方法意在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快乐”。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2、课文讲了哪两个人物?

3、请用一个字形容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

(1)、哪些词最能表现儿子爱父亲?

(2)、比较哪一个句子更好: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3)有感情朗读。

2、感受“父爱子”,学习第4、5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春景图,师讲解。

②高尔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他心里想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读出惊喜和赞美)

三、品读“写信教学”感悟信的内涵

1、自主学习,自读自悟,

2、汇报交流。

质疑:第七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第八自然段中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给”指什么?“拿”又是指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3、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的回信会说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渗透爱心教育

1、交流爱心名言。

2、出示课件——西部贫困儿童的画面。

3、出示课件——献爱心的画面。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谈感受。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教学难点: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师: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课。齐读课题。

2.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指名回答(师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3.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和他儿子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美丽故事。

二.品读栽花片段,感受子爱父

1.

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也非常懂事,对爸爸很孝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儿子对爸爸那种深深的爱?

(1)学生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实物投影出示第二、三自然段内容)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学生中可能会回答:高尔基身体不好,妻子和儿子非常担心他的健康状况。当时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离苏联相距遥远,他的儿子不怕路途遥远来看望他,可见儿子对他的关心、孝顺。)

2.师:从这一段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高尔基儿子对他的那份爱。他的儿子真是很了不起,他的到来给高尔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请大家再读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儿子为爸爸栽花的这一感动人的画面。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多请几个同学读)用文中的话来介绍一下高尔基的儿子?指名学生说句子。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看出高尔基的儿子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

(2)师:因为他只有10岁,比我们在坐的每一个同学年龄都小。别看他年纪小,当他一到父亲那里时又忙着栽花,(课件出示句子)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3)儿子为什么会想到给爸爸栽种花草?(学生回答:儿子心中时刻希望爸爸的身体能早日康复,种花草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4)师:同学说的很好,这件事就能充分体现出儿子对爸爸的爱,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这份感情?(学生回答: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儿子爱爸爸这种感情,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5)小结:是啊,儿子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里,却不知道自己要休息一下,一直没有闲着,为父亲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对于一个10岁儿童来说真是难能可贵啊!他非常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希望自己能多为爸爸做些事。

(6)把子爱父这两个自然段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三.品读赏花片段,感受父爱子

1.师:假期结束了,儿子告别了爸爸,但他精心栽种的花草却留了下来,他多么希望春天早日到来,多么希望爸爸能早点看到鲜花啊!因为他知道,爸爸看到鲜花就会?指名说(学生可能回答:就会忘记烦恼,赶走疾病;就会心情舒畅;看到鲜花就会想到栽花的儿子;看见鲜花,好象看见了儿子一样。)

2.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谁来朗读这一句话?指名学生读。怎样朗读才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儿子种的这几个字,应该重读,写出了高尔基的兴奋)

4.还有哪两个字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儿子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令人惊喜的收获?(全都)

5.师:说的好,高尔基儿子种的鲜花美吗?(很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鲜花的美丽动人,我们能感受到儿子的收获。真为他感到自豪。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喜和赞美之情。

6.高尔基置身于这美丽而带有感情的鲜花丛中,对儿子是一种什么情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份情感?

(抓住欣赏、儿子种的、说不出、多像、红扑扑这些词语看出)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用你的朗读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

7.有感情地朗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四.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师:高尔基的儿子对他那么孝顺,这与他的良好教育分不开的。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不,他将这种爱推而广之,使它更博大更宽泛。请大家读读这位大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

2.投影出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这些信的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弄懂它,好不好?

(1)学生自由读信的内容,认真思考,仔细圈画。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看看谁读懂的多。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中可能会说到以下几种情况)

A.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

B.

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人们给下美好的东西。

(3)师:两个自然段中都出现了美好的东西,都是指鲜花吗?指名回答(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真诚的关心别人,热情的帮助,也可以指美好的环境等)

(4)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老师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班上有位同学生病好几天没有来上学,我特地到医院看望他,当时望着学生那激动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5)在生活中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指名学生说说。

(6)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师读第八、九自然段。

3.引出给,永远比拿愉快。

(1)自由读这句话,齐读。

(2)这里的给指什么?指名说(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就是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就是真诚的奉献!

(3)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这个拿又是指什么呢?指名说(享受、接受、向别人索取、收下的意思)

(4)高尔基的这句话是想告诉儿子什么?(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别人,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4.师: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真是语重心长、育人育心啊,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信的内容。

4.

说说高尔基信中的这句深刻的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一个有益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小结:高尔基的这封信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上了一堂爱的教育课,真正感受到伟人的教子方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

五.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小练笔: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

赏花

写信

24阿廖沙和他的伙伴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新词,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阿廖沙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阿廖沙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的品质,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2.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主要部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
1.谈话: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都干些什么?
同学们在下雪的日子里,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尽情地嬉戏,可你们知道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雪还成为了苏联儿童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好帮手呢!
2.预习了课文的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谁能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简要回答。板书课题:24.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些小英雄真不简单,他们虽然年纪小,志气可不小,他们玩雪还立了大功呢!这个故事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
4.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列宁格勒保卫战。
二、整体通读,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一人读一自然段。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注意文中多音字“转zhun”“着zhu”“中zhnɡ”的读音。读准“蒺藜”“震耳欲聋”等词。)
3.说说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先自己想办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词语:隐蔽——隐藏表彰——表扬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阿廖沙能受到列宁格勒司令员的表彰?
5.读后交流。学生如果不能完整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留到学习课文以后再解决这个问题。
三、朗读一、二自然段,随文识字。
1.过渡: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这两段,你了解了些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自然段介绍阿廖沙家附近,隐蔽着苏军的一个高炮连;第二自然段,讲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非常希望亲眼看见高炮连打下敌机,因为冒险受到连长的呵斥。)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主要人物。
3.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当高射炮不吭声的时候,谁也无法从空中或地面发现它。可是树林里发生的一切,却瞒不过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板书:瞒,指名认读,理解意思。
这说明了什么?(阿廖沙机警、聪明,关心高炮连。)
4.你对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有什么认识?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他们顽皮、冒失,但机灵勇敢,充满正义感,充满对敌人的愤恨。
(从“瞒不过”“忍不住”“穿过铁蒺藜”“高声呼喊”“偷偷地摸回来”“拔腿就跑”等词去体会人物的特点。)
5.这两段中,你觉得最有特色的词句是什么。
“当高射炮不吭声的时候,谁也无法从空中或地面发现它。”
这里的“不吭声”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苏军的高射炮,以儿童的眼光来看事物,显得很有童趣。
6.再次朗读这两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自学课文生字新词,用“隐蔽”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阿廖沙轰炸侦察垒起瞒不过震耳欲聋哭腔全神贯注诱饵授予表彰
2.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引入新课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
1.过渡:不能亲眼看到高炮连击落敌机,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不甘心,他们想了个什么办法来过一过击落敌机的瘾呢?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至第九自然段,了解主要内容。
3.指名说说通过朗读,了解了什么。
4.上校为什么要交给阿廖沙任务?阿廖沙和他的伙伴们接受了什么任务?他们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指名回答,讨论完善。
5.小结:阿廖沙和伙伴们用雪垒的“炮台”被德军当成真炮台击中了,这种无意的行为启发了高炮连的上校。阿廖沙接受了用雪修建“军事设施”引诱敌人上当的任务,并且一次又一次获得了成功。
6.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再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小组学习,朗读课文,交流感受。
7.品读课文主要部分。
(1)画出课文中阿廖沙和伙伴们的语言,读一读。
伙伴们在“炮台”前转动着辕木,一齐高声呼喊:“各就各位,向法西斯开炮!咚!咚!咚!”
孩子们兴奋地欢呼:“打跑了!打跑了!”
齐读句子,体会孩子们对敌人的愤恨。虽然是个假的炮台,但孩子们灌注在里面的感情是真实的,我们读时,是否带上了自己的感情呢?指名读,评价指导,再齐读。
阿廖沙带着哭腔承认了:“我们……是我带头干的,可我们是闹着玩儿的……”
阿廖沙全神贯注地听着,问:“用什么材料建造呢?”
从这两句话里,你读到了阿廖沙什么样的心情变化?可以看出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这里体现了阿廖沙由闯了祸的羞愧害怕,到全神贯注地认真对待任务。即使害怕因为闯了祸而受到惩罚,他还是勇敢地承认了是自己带头干的,这说明阿廖沙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后面的这句话,说明他勇敢地接受了任务,没有丝毫地犹豫,而且完成任务的态度非常认真。)
理解“震耳欲聋”“全神贯注”两个词语。指名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
分角色朗读阿廖沙和上校的话,体会阿廖沙的心情变化,体会上校的语气。
8.“阿廖沙他们不断转移阵地,德军的飞机咬住不放,就像鱼儿咬住了诱饵。”是什么意思?
(阿廖沙他们的假炮台就像诱饵,牵制了德军的飞机,德军不知道这些炮台是孩子们用雪和木头修建的假炮台,一次又一次的上了当,就像一群咬钩的鱼儿,被孩子们戏耍。这里也嘲讽了德军的愚蠢。)
9.指挥部的官兵称他“总工程师”包含着怎样的感情?为什么列宁格勒司令员授予阿廖沙勋章?
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一起来读读第七、八、九自然段吧!
三、回顾课文。
1.回顾板书,梳理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想象拓展:阿廖沙完成任务后,他和他的伙伴们会说些什么?
3.加入自己的想象,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
四、写字。
1.出示会写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塘蔽瞒击施授予殊
2.自学观察本课会写字的结构特点,小组内说说应注意什么。
3.“瞒”可与“满”比较记忆,“予”要与“矛”区分。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将这个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夜莺之歌》等故事。
板书设计:
24.阿廖沙和他的伙伴
冒险受呵斥
假炮台中弹
胜利完成任务
受到表彰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说课稿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感谢大家给我提供这次说课的机会,今天我的说课的内容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识字、阅读的要求,又根据以上教材的分析。
我认为本课的认知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②体会“艰苦、燃眉之急”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及用法。
技能目标为: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在品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验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并阅读有关于彭德怀及其他伟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三、教法与学法
本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采用下列方法:
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③朗读感悟法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教会学生学习本科生词,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会用“燃眉之急、艰苦”说话。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
具体环节:
第一教时(分四个环节:)
(一)、运用多媒体引出课题多媒体出事大黑骡子,画面转换出示彭德怀英雄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大黑骡子,明白彭德怀的丰功伟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读懂了哪些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适当作上记号,读完讨论、交流、质疑。老师适当点拨。(这一环节分三步:一是让学生自学课文,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三是在班级里交流的同时遇有疑问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让学生在下节课再读课文解决。)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只在课文的重点除给予必要知道,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和激励,为下一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教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评价
1、教师范读课文2-20小节,学生听、体会,然后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好的表扬,不足的指出。2、学生评:重点评议老师是否把彭德怀十分爱大黑骡子的感情读出来,是否感受到彭德怀不忍杀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3、根据学生的评议,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成这样两条要求:⑴读出彭德怀既爱又不忍心杀大黑骡子使得痛苦的心情。⑵读出战士不忍杀大黑骡子的感情。
二、学生反复练读,体验、评改
1、学生模仿老师练读可以分小组、可以分角色读,教师住个小组进行视察,不足的帮助学生纠正。
2、指明分角色读(课文比较长,分2-7小节、8-20小节两个小组读,其中每个小组四人个分别读彭德怀、老饲养员、战士、旁白的话)其他同学仔细听、体会,然后评议他们那些地方读的好,为什么?不够的我们来帮助他。3、大家分角色有感情齐读课文。(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交流。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到升华,领悟把握了语感,从而从整体上对科文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及形象等形成了内化和积累。)三、学习第三段。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含义。四、总结延伸激发学生看有关于红军长征途中伟人的故事。(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设计的)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有感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有感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有感

方翔

“同学们,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就是——”正当我伴着深沉的音乐边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边板书课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丁老师,您把课题写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而您把‘他的’两字漏掉了!”教室一阵哗然,许多学生也都“是呀”、“对呀”地附和着。

我仔细一看,真的!由于我一时疏忽,竟犯了一个教师不该犯的小错误。面对评判他人的意识不断增强的六年级学生,我是不露声色地迅速添上漏掉的两个字,还是维护师道尊严,自我辩白呢?我略一思索,突然灵机一动,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和勇气!谢谢你给我指出错误,更要感谢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添上这两个字后,与先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呢?”说着,我便用红笔在“大黑骡子”前,郑重其事地添上两个大大的字——“他的”。

短暂的沉默后,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加上这两个字后,我觉得这头大黑骡子不是别人的,而是彭德怀同志的。”

“第一个题目讲的是彭德怀与普通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而我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个题目中体会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大黑骡子一定是他的心爱之物。”一学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说道。

“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一定非常感人,我想马上阅读这篇文章!”

“你们的审题能力真强!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两个问题去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呢?”我顺势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了。学生立即专注地阅读起文本来……

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我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已被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道:“读到这儿,你有问题要提吗?”

“既然彭德怀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呢?”

又是一番深入地阅读……从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中,我感觉彭总的精神已融进了他们的血脉之中!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定什么题呢?”

“《痛苦的抉择》。”

“《爱兵如子的彭德怀》。”

“《大黑骡子,委屈你了!》。”

“《别样的爱》。”

……

一个个绝妙的题目,从学生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

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疏忽,竟促使我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课堂教学,审视我的学生,使新课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喜人场面。真的,这次疏忽完全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由它生成出的许多新问题却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不禁想到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融的对话场。”在这里,师生平等对话,生本自由“交谈”,预设和生成并存。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次小小的疏忽,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文本,使他们在与同学、老师、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从而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彭总的心灵世界。此时,阅读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课堂反馈来看,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而我也与学生一样,时常感到智慧的闪现,生命活力的涌动。

我真的要好好感谢这次美丽的“疏忽”,感谢学生带给我灵动的智慧,带给我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影子的幼儿园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