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对称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8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学案(新版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课时5.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一、学习目标: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二、学习重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
三、学习难点: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28~129页
思考:如何作轴对称图形
(2)预习作业:
补全下列图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案
(二)学习过程:
轴对称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
(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2)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___。
1.下图中给出了图案的一半,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1)你能猜出整个图案的形状吗?(2)画出它的另一半,证实你的猜想.
2.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把下列各图补成以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拓展:
1.根据下列语句,用三角板、圆规或直尺作图,不要求写做法:
(1)过点C作直线MN∥AB;
(2)作△ABC的高CD
(3)以CD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与△ABC关于直线CD对称的△A′B′C′,并说明完成后的图形可能代表什么含义。
′
回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如何画出它的对应点,以及如何补全图形,并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知道如何设计轴对称图形。[小学作文网 zwB5.COM]
相关知识
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相关的性质: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
2.轴对称的三个重要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出问题:
二、探索练习:
1.提出问题:
如图: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吗?
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难点的想法.
2.分析问题:
分析图案:这个图案是由重要六个点构成的,要将这个图案的另一半画出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只要画出这个图案中六个点的对应点即可
问题转化成:已知对称轴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A,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学生掌握已知一个点画对应点的基础上,解决上述给出的问题,使学生有一条较明确的思路.
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1.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试画出与线段AB关于直线L的线段AB.
3.如图,已知△ABC直线MN,画出以MN为对称轴△ABC的轴对称图形△ABC.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如何画出它的对应点,以及如何补全图形,并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知道如何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比较好,但对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设计图形觉得难度比较大.因本节课内容较有趣,许多学生上课积极性较高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学案(新版北师大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课时5.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三、学习难点:运用对称轴的性质。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18~119页
思考: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2)预习作业:
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B.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C.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全等D.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一定不全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角的两边关于角平分线对称;
②两点关于连接它的线段的中垂线为对称;
③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或对应角也分别成轴对称.
④到直线L距离相等的点关于L对称
A.1个B.2个C.3个D.4个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B.轴对称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一侧;t
D.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二)学习过程: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
(2)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___。
(3)轴对称图形变换的特征是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和_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交点在_______上。
例1.已知Rt△ABC中,斜边AB=2BC,以直线AC为对称轴,点B的对称点是B′,
如图所示,则与线段BC相等的线段是______,]
与线段AB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和_______.
与∠B相等的角是_______和_______,
因此,∠B=________.
例2.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BD,且AC=BD,已知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m。
(1)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的路程最短?在图中作出该处并说出理由。
(2)最短路程是多少m?
变式练习如图,在金水河的同一侧居住两个村庄A、B,要从河边同一点修两条水渠到A、B两村浇灌蔬菜,问抽水站应修在金水河MN何处两条水渠最短?
例3.如图,矩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如果∠BAF=60°,那么∠DAE=_________.
变式练习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BE与AD交于点O,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不含AB=CD,AD=BC)。
拓展:
5.如图,∠AOB内一点P,分别画出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多少?
回顾小结: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课时5.3.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
一、学习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学习难点: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都是源于它们的轴对称
(一)预习准备
(1)预习书121~122页x
思考: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预习作业:
△ABC中,AB=AC。
(1)若∠A=50°,则∠B=______°,∠C=______°;
(2)若∠B=45°,则∠A=______°,∠C=______°;
(3)若∠C=60°,则∠A=______°,∠B=______°;
(4)若∠A=∠B,则∠A=______°,∠C=______°。
(二)学习过程:
1、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是_______图形。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底边上的_______重合(也称“_______”),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
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_。
4、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也叫做_______三角形。
5、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_______。
例1、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
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4cm,一边长是6cm,则其他两边的长分别是__________
变式练习.
(1)在△ABC中,若BC=AC,∠A=58°,则∠C=_____,∠B=________.
(2)等边三角形的两条中线相交所成的钝角度数是_______.
例2、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BAC和∠ADC的度数。
变式练习.如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则∠BAC=_______.
拓展:
12.如图,∠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
求证:BD+EC=DE.
13.如图,点D在AC上,点E在AB上,且AB=AC,BC=BD,AD=DE=BE,求∠A的度数.
回顾小结:
(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
(2)三线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