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生物教案(汇集六篇)

生物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14

生物教案(汇集六篇)。

每一位教师在授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地规划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教案是教学技巧的重要总结,那么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和课件呢?本文将通过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全面探讨“生物教案”。请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以备将来阅读!

生物教案【篇1】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

←++++→

←++++→

+++++++---+++++++

→←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外正内负);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注: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6、体液免疫的过程: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a、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a、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b、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六、生长素的发现: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八、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

九、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x促进细胞x分布在根尖);

3、脱落酸抑制细胞x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优点: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如:2、4-D奈乙酸。

生物选择题在理综试卷的最前面。刚刚开始答题,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所以,建议学弟学妹拿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题,划出关键词,例如:“一定”、“都”、“降低”、“细菌”、“蓝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再划出教材上没有的新信息,进一步读取题图中的有用信息。

根据生物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为它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因此,答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推理,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牧草的产量,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的判断,”这就属于一个逻辑推理的判断问题,需要学生仔细思考,挖掘题干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而正确的说法是,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会导致其他种类草的数量会减少或消失,生态系统结构变的简单,故其抵抗力稳定性反而会下降。

高考生物相对于物理化学来说,就是鸡肋中的鸡肋,理科中的文科,动脑的部分几乎没有,多背背就能考到接近满分。难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当然了将来专业选择的时候,物理化学的优势肯定也是优于生物的。特别是物理,难学但是学好了专业选择上优势很大。

学习难度跟文科中的地理半斤八两,但是专业选择上,肯定优于地理。

比历史政治要难学一点,但是它优点在于,学好了,成绩比较稳定,拉总分比较给力。而且专业选择上远远优于历史政治。

生物教案【篇2】


第1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说课稿

给你一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说课稿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块展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本模块主要揭示生物在种族繁衍、生命延续过程中,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节以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为基础,从宏现上对生物界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学习,并且为第六章中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设下伏笔,是为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提供了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表述及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学生进行进化、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同时渗透生命物质不断变化发展,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3、说重点

①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初中仅接触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界完整的进化进程欠缺系统性的理解,再加上学说本身理论性强,要求学生理解并用理论解释现象存在一定的难度。

②种群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库的基础上从数学的范畴角度对基因作分析和归纳,从而使生物界的进化具体内容(表现)上升到理论实质的高度。即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说,能否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实质性理解。

4、说难点

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人们对基因库中的基因所做的一种统计和分析。由于基因库本身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增加了对基因频率学习的难度。

5、说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比较法,列举典型事例法,边讲边练法。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学情

经过前面遗传学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进化论的观点,知道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同时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本节课将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与探究、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将进一步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如: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获取信息素养。

2、说教法

根据教材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地加以讲授,并与学生归纳、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3、说学法

为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同时,着重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在学法指导上我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内容以问题探讨的方式导入教学2、具体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巩固与练习。

本节课的引入,可以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揭示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之间引发的问题冲突开始,通过问题探讨,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生物个体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该种生物的某一群体中才能传递、扩散,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问题1: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呢?

通过举例如"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所有的蒲公英是一个种群",试着让学生去总结出构成种群的几个要素(①一定区域,②全部③同种),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种群和物种的概念。

问题2: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是处以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初步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并认识到提出新的概念在研究中的意义。

问题3: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的传递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从基因的角度思考: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即传种接代中→师生共同归纳①基因传递具稳定性→引出种群基因库的概念及稳定性。②基因传递存在变异性→基因库的可发展性。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提出并研究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使学生初步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通过具体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从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结果中,使学生发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

问题4: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能世代不变吗?为什么?

使学生能够领会到自然界的种群发生变化是必然的。

问题5:影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学生了解自然选择作用,归纳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桦尺蠖种群变化和抗青霉素细菌的资料,依据这些事实明确提出问题,要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相联系,而不仅仅停留在适者生存的层面上。

2、做出假设。针对事实和问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提出假设。在这里,假设可以是:黑褐色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对黑色花尺蠖生存有利,这种环境的选择作用使该种群的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即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进行简单数学计算,加深理解。完成课本活动"用数学计算证明遗传平衡中的种群基因频率计基因型频率不发生变化"、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组,各组设定的比例不同,但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即完成总结归纳。

探究之后,教师应强调,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第一课时可到此结束)关于"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引言,引出物种的概念。指出人们是如何定义物种,至于为什么如此定义物种可以不深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依据物种定义,举例说明并区分物种。学生理解物种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在提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基因频率发生很大的定向变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的原因,并通过师生套路得出,只要物种的种群之间和种群内部个体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基因交流就不会停止,遗传组成的差异就不会拉大,新物种就难以形成。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呢?由此可引出隔离的概念。

学生初步理解隔离的概念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隔离的各种可能的方式,教师归纳出隔离的类型。然后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组织讨论"资料分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强调,一般情况下,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就成了两个物种。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第2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说课稿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节一一《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说说本 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人体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依靠人体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体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两部分。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其中心脏是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的动力结构,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节内容的学习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知识基础。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

2、理解人体心脏的活动规律。

3、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二)能力目标:

(1)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心脏,观看课件的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思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教学重点分析: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分析: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 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比较抽象和复杂, 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二、下面我来说说教法

1、自学导思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 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新鲜的猪心脏,媒体动画演示,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引导 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说说学法

1、指导观察新鲜的猪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程序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学生观察课件内容,老师举例说明汽车开动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人体内血液流动也需要动力,这就是心脏。设问:那么心脏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使它能起到动力作用呢?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其次,新知识传授(约35分钟)

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到左胸,感受自己的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胸腔透视图,心脏的位置。展示人体心脏外形图,观察心脏的形态,识别人体心脏的`各个方位。

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猪心脏的挂图结合课件,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讲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

然后结合人体心脏解剖的课件,分部观察人体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最后用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要求学生写出心脏四腔及连通的大血管,加以 巩固。这样,由分解到综合最后形成整体概念,重点突出,使学生掌握人体心脏的结构。

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血管知识的基础上,讲授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准备利用多媒体手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68页,通过指导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然后,课件展示人体心脏瓣膜纵剖放大图,指导学生观察人体心脏瓣膜的位置与开关方向;紧接着课件展示人体心脏瓣膜横剖面放大图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瓣膜的分布及组成。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课件展示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动画图,显示血液在心脏内流动的方向与心脏瓣膜开闭的关系,同时设问:"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血液在心脏中是如何流动的?心脏瓣膜在血液流动中起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从而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即心脏瓣膜能控制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 能倒流。这样,通过多层次,多方向的反复观察和教学,难点被逐一突破。

4、通过以上的学习,教师接着可提问:"人体心脏的功能是什么?"从而归纳出人体心脏的功能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然后又问:"体育锻炼和适宜体力劳动对心脏有何好处?"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的教育。

最后是课堂小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放大图,结合板书设计,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见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附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左心房一一连通肺静脉

左心室一一连通主动脉

右心房一一连通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一一连通肺动脉

2、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房室瓣一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

动脉瓣一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简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实物、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生物教案【篇3】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声音洪亮,充满激情)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你发现生活中的美了吗?

[投影图2-7] 同学们!图片中孔雀的羽毛漂亮吗?

生:漂亮!

师:在你发现美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孔雀的羽毛为什么会如此漂亮?你发现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了吗?

生活中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发现知识的眼睛。

(展示课件)正如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肉、蛋、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样,头发的主要成分也是蛋白质。或许同学们会问,头发中的蛋白质与光滑柔亮的发质之间有什么关系?蛋白质起什么重要作用呢?(设下悬念)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蛋白质展开讨论,首先我们来一起探讨蛋白质的结构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种洗发水的说明书。(展示课件)找出这种洗发水中添加的物质是什么?

生:维他命、氨基酸等。

师:说明书中提及了添加活性氨基酸能渗入头发内层,重组内部结构。氨基酸与头发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我们应该怎样描述?

生:氨基酸能形成蛋白质。

师: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呢?

让我们先对氨基酸的结构有了具体的认识后,再去探讨这一过程!

请同学们观察甘氨酸的结构简式,(展示课件)甘氨酸由几种原子组成?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由四种原子组成,它们分别是C、H、O、N。

师:(表扬,进一步发问)这四种原子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生:小的横线

师:(趁机进一步表述,使其更准确)这些小的横线实际上是连接两个原子的共价键。

(发问)与碳原子相连的是哪些结构呢?

生:-NH2,-COOH,-H (预测,只能说出各原子组合,而不能正确说出基团的名称)

师:(加以补充,同时展示课件标明名称)

氨基(-NH,氢基(-H) (展示丙氨酸结构简式)

谁来告诉我此结构式中哪个是氨基?那个是羧基?它与甘氨酸的不同之处在哪?

生:(踊跃回答)C原子左边的结构为氨基,右边的结构为羧基,不同在于C原子下侧连接的基团不同。

师:(连续再出示缬氨酸、亮氨酸的结构式)

根据对以上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的观察,你能用同一个结构简式来表示出这四种氨基酸么?

请写在练习本上。(学生书写过程中,教师到讲台下巡视书写内容,找出有代表性的写法。如右图。

这位同学写的式子能表示这四种氨基酸吗?

生:可以。

师:(展示天冬氨酸)能表示吗?

生:可以。

师:(展示赖氨酸)能表示吗?

生:可以。

师:我们把这个能表示所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表达式称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继续讲述)依据这位同学写的结构通式与课本上的结构通式作对比,你能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吗?

(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代表发言)

生:①氨基、羧基写法不同;②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用A表示;③A与H原子位置互换。

师:(进一步总结强调)(展示教材中的结构通式)

同学们能否尝试用语言准确描述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①与碳原子相连的有氨基和羧基,并有一个氢原子与其相连。

师:(补充)R基上能否有-NH2、-COOH?如果有,应该如何描述?

生: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NH。

师:(展示) 是否符合通式?有没有同学对这一描述加以补充。

生:(进一步总结)并且都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师:下面我们动一动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氨基酸结构通式模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介绍小球代表的原子,至于铁棍、弹簧棍不必提)

生:(举手)最快一组

师:(等待其他小组)。请最快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最快的原因?

为什么用弹簧棍代表 —C=O 的两个共价键?

生: ①小组合作:一人做R基、一人做-H与第5个人的C相连。

②已介绍过 —C=O 的共价键与其他的共价键不同。

师:评价学生 ①团队合作精神(像F;②听课认真,能把握住问题的中心。

我们进一步观察:所有的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生:不是

师:强调这一特点

(二)师:我们已经讲过氨基酸的R基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种类的不同,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有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学实录

生:蛋白质是由一个一个的氨基酸连接而成的。

师:我们先来学习两个氨基酸分子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吧?出示课件,提醒学生仔细的观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2分钟后,任选8个小组中的2个代表到讲台前演示这一过程。

生:(两人演示)1号小组代表手持模型,折下羧基上的-OH,2号小组代表手持模型折下氨基上的一个H,将两个模型连接在一起。

师:(趁机提问)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怎样的?

生:(主动回答)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H2O(同时两小组代表演示出H2O分子的形成过程)

师:(总结)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我们称之为脱水缩合(课件演示,让两代表回原位,老师将连接而成的模型拿在手中,举高)。

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建是什么呢?(提示学生思考)。

生:肽键

师:在模型上找出它的位置,并写在纸上。

生:学生积极回答,并展示书写内容( )

师:(手持模型)由这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为什么?

生:二肽

师:课件标出,展示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第一步,趁机进一步表述。如果再让5号小组的代表将其模型与我手中的二肽连接形成的化合物称它什么?

生:三肽(展示第二步)

师:以此类推,由许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我们称它为什么?

生:多肽(展示第三步)

师:多肽通常呈这样一条很长很长的链状结构,我们称它为什么?

生:肽链(课件标出)

师:(手势演示肽链的盘曲折叠)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展示第四步)

生:(加以认同)

师:有些蛋白质是由一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如肌红蛋白(课件

展示)。有些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如牛胰岛素(课件展示)。有些蛋白质是由四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如血红蛋白(课件展示)。两条或两条以上肽链形成蛋白质时还需要一定的化学键互相连接。

总结:氨基酸分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历尽千辛万苦”形成了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

学习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也来合成一种蛋白质,合成什么样的蛋白质对人类更有用呢?(启发语气)

早在羊等动物体内含量很少,很难通过提取来大量制备,因此,人们梦想着有一天能用人工方法来合成胰岛素。可喜的是,邹承鲁、纽经义等经过艰苦的工作,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为此还荣幸成为诺贝尔奖提名成果,遗憾的是因为提报的研究小组超过了3人而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同学们,我国在生命科学的若干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只要你们努力学习生物学知识,潜心研究蛋白质的奥秘,也许会成为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

下面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关结晶牛胰岛素的知识。根据我们课前搜集的有关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材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谈谈你对牛胰岛素及其合成过程了解的情况。

师:展示课件讨论内容:体验科技之路。

1.如果你是科研小组的成员之一,在承接这一科研项目之前你需要具备有关牛胰岛素的那些知识?

2.确定你的合成方案?

3.合成之后,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4.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生:根据资料回答

师:展示课件,分析实验结果。

做任何一项科研项目,成功之后要总结经验,失败之后我们也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假设我们在合成两条多肽链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课件展示)。

① 未严格按照组成牛胰岛素的17种氨基酸合成。

② 未严格按照组成牛胰岛素的51个氨基酸合成

③ 未严格正确的排列顺序进行合成 。

这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不能合成牛胰岛素。

师:合成肽链之后如果没有按照严格的连接方式﹑折叠方式进行,同样也不能合成牛胰岛素。

根据以上讨论,请同学总结出决定蛋白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有哪些?

生:(举手回答)

师:好了,蛋白质的种类多种多样,就为蛋白质执行多种多样的功能奠定了基础,蛋白质有哪些主要功能呢?请同学们交流后回答。

生:回答(依据课本知识)

师:(展示课件)总结出蛋白质的五大主要功能。除了这五大功能,蛋白质的功能还有许多许多,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搜集有关的资料。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这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这也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还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胰岛素起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这又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抗原的侵害,这都是生命活动的具体体现。

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结课)

生物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2.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三、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六、拓展活动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板书设计:

生物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是以学生玩葱叶的典型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构建模型,搜集有关仿升学的信息资料,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样进行仿生;知道人们能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本课的教学活动就是按照“让学生经历仿生过程——了解人们的仿生成果——观察生物的性能,进行仿生设计、发明创造”的思路设计的。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活动准备:

葱叶(新鲜、较硬的)、钩码,剪刀,细绳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师:鲁班是在一个叶片的启示下发明了锯。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生物都有着超群的本领,带给人类很多启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生物的启示”一课。

板书课题:生物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到底给了人类的发明创造哪些启示,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葱叶的启示。

(一)研究葱叶的.性能

1、师:这节课,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生物:大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葱叶,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生交流。提示学生,可以剪开看一看。

4、学生进一步观察探究。

5、搭建葱桥小实验:课件出示要求:

1、比一比筒形葱叶和条形葱叶谁的承重能力强。

2、葱叶两端的“小桥墩”距离保持不变,建议在10厘米左右。

3、由于筒形葱叶易滚动,可以在下面挂钩码。

4、建议使用葱叶的根部。

简单讲述实验器材的使用及实验过程。(用三角支架当作小桥墩,葱叶为桥面)

6、学生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筒形的葱叶比剪开的条形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这就是葱叶筒形结构的性能。

(二)做葱叶模型,并检测性能

1、师:葱叶的筒形结构具有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的性能,那其他材料这种结构的物品,是否也具有这种性能呢?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来检测一下。

2、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葱叶模型呢?

学生交流。(用纸)

4、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

1、纸筒只卷一圈,用双面胶粘贴。

2、另一张纸不折叠。

3、两端“小桥墩”距离保持不变。

4、检测纸筒的性能。

5、学生制作葱叶模型,并且检测。

6、汇报,得出结论:筒形的物品确实比条形的物品承受压力大,承重能力强。

(三)设计产品

1、我们如果把葱叶筒形的这种性能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当中,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产品呢?

2、学生交流。

3、师:其实,根据葱叶的性能研制的产品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应用。

路灯杆和建筑用的脚手架。

(四)了解仿生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所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际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同时课件出示):发现生物结构(葱叶筒形)性能——根据生物结构特点建立生物模型——检测模型性能——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

人们根据生物的性能,研制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仿生。

三、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仿生发明创造。

1、师:正是由于仿生学的发展,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仿生发明创造,已经惠及人类,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你知道有哪些产品是受的生物的启示而发明的?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结合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雷达,飞机,薄壳建筑,筒形叶桥,电子蛙眼雷达,蝇眼照相机等。

3、师:我们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已经发明了很多物品,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发明不断出现。因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我们已经从生物身上学到很多知识,然而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四、尝试仿生设计

1、师:接下来,我们从各种各样的树叶上面,看能受到哪些启示呢?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看看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有什么样的性能?并做好记录。

我们组的发现记录单

各种树叶的共同点:

这些共性有哪些作用:

我们的猜想和感受:

记录人:

小组成员:

2、学生分组观察,并且做好记录。

3、学生交流汇报。

(共同特点:都有叶脉,作用:运输和支撑)

1、请你根据树叶的这些特点,开动你的脑筋大胆设想,进行仿生设计。

2、学生活动,交流汇报。

五、拓展作业(课件出示)

大自然中的生物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请同学们课后仔细观察,能受到什么启示?根据观察所得,进行仿生设计,完成自己的发明创造。

生物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的一课。本课是一节以实验和交流为主的探究课。本课以学生观察葱叶的探究活动为切入点发现生物的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验——开发产品,使学生经历和感受仿生产品的研制过程,了解什么是仿生,怎样进行仿生,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激发向生物寻求启示的兴趣;通过互动交流有关仿生学的信息资料,知道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了解人们仿生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仿生设计、发明创造,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愿意交流与合作。

3、通过本课的探究,了解仿生过程,使学生认识什么是仿生,尝试仿生设计,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活动准备:

葱叶(新鲜、较硬的)、钩码、A,剪刀,细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2、师:为了把它带来我在盒子里塞上了棉花,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到底谁说得对呢?谁想来试一试。

4、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生物中得到的启示。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玩葱叶,找发现

1、引导

师: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

师:这可是吹不弯的葱叶?你们信不信,谁想来吹一吹试试?

师:虽然我给大家的这两件东西很常见,但是它们却蕴含着许多的奥秘。所以我把它们送给大家,就是要让大家从中获得更多的科学道理。

2、分组探究

师:下面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来领物品,小组合作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葱叶吹不弯呢?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鸡蛋,那葱叶有什么特点?

师:我们可以叫它筒形,你认为葱叶是筒形的,所以不容易弯曲。

师:如果破坏了它这种筒形结构葱叶会不会弯曲呢?你来试一试。

师:我们把葱叶剪开,就破坏了这样一种筒形的结构,所以葱叶就弯曲了。

活动二:建立模型、检验模

1、设计方案: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蛋壳和葱叶发现了,拱形的材料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筒形的材料它不容易弯曲。

师:是不是同一种材料制成拱形就能承受很大的力量,制成筒形就不容易弯曲呢,你们想研究吗?

师:在每个组的桌子上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利用这些材料你们想怎样研究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3、汇报:

师:讨论好了吗,在讨论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呢?

师:我在和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同学们都是设计了对比实验,那我想问问你们在做对比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我还想提醒同学们在做对比实验的时候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要相同,下面各小组开始实验,在实验的同时填好实验记录表。

4、学生实验

5、汇报板书:

师:同学们实验到这,哪个组先来汇报。同学们可要认真听如果你有其他的意见可以补充,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

小结:通过实验同学们都发现了与平面材料相比,筒形材料不容易弯曲。

活动三:开发产品:

师:在日常生中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性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学们看这是一张白纸,谁能运用我们今天的研究结果,想办法让它竖起来?(你是怎么想的?)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产品也是利用这种特性开发出来的,你都知道有什么?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师: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筒形的?(电线杆、钢管、笔杆)

师:电线杆和钢管做成筒形的有什么好处?(不易弯曲,节省材料,便于运输)

师:(课件出示一组筒形物体图片)同学们看,这种建筑是一种“薄壳建筑”,它的表面虽然很薄,但是却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看这些产品的发明都是受到了生物的启示,那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都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师:我们先是通过观察发现了生物的一些特性,然后又建立了模型对这些特性进行验证,并且根据验证的结果开发了一些产品,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仿生。

课件出示:发现特性——建立模型——模型检验——开发产品。

三、深化认识

活动一:集体交流

师:其实仿生的例子有很多,如果你知道人们在这种生物种的启示下发明了什么就赶快举手。(交流)

相机出示:鸟与飞机、草与锯子的发明,引出仿生学。

总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刚才的实例中,有的是模仿生物的形状发明的,像飞机、船;有的是模仿生物的性能发明的像雷达。

活动二:学生交流

除了这些例子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到了生物的启示发明的?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四、创新活动

1、师:我这有一些资料,同学们看看你对哪个感兴趣,根据他们的特性进行一次仿生创新设计大赛,大家说好吗?

把自己的设想写或者画在表格里。

2、评比展示。

五、课后拓展

出示两个问题供学生课下选择调查或分组设计小新产品。

以上就是《生物教案(汇集六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生物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