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五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五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4-01-04

五年级数学教案集合。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精心编制的教学教案能够让教师更好地展示知识点,怎样的教案才算好的课件?编辑为您搜集了“五年级数学教案”的详细信息以便满足您的需求,我们在此提供这些信息希望能成为您的参考之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3.50.20xx.02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二、引入尝试: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3.5元扩大1035×3×310.5元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3)示范:扩大100倍72×5×5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引导性提问: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7×425×70.7×42.5×7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运用1、填空。4.5()0.74()×3×3×2×2()135()1482、判断13.5×22.703、P2做一做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四、作业:P7练习一第1、2、3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2)

(一)、实践操作

1、组织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谁还记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媒体演示

(出示课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

师:小山羊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问题: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和以前的长方形谁的面积大呢?)

生:一样大。

生:我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面积一样大,个别同学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到底谁说得对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师:怎样算呢?

生: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

生:我是家长告诉的。

师:那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合作,4人一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二)交流汇报

师: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谁能大胆的上来说一说。

生:是长方形,我是沿着高剪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剪,不沿着高剪开行不行?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形四边形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媒体演示转化的过程:找出底,画高,剪开,平移,拼补,转化成了长方形)。

师::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遍。

师: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书本上的一样。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会自己发现数学知识了。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公式是s=ah

师:通过刚才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下面一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发展

1.口算下列各题。

生: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练习:

师: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下图,单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为……

师:为什么说面积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认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为6厘米这条高不是9厘米这条底上。如果沿6厘米这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6厘米这条高,长方形的宽却不是9厘米这条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师:谁再来说说。

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你能计算了吗?(课件出示)

生:2×9=18;3×6=18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3)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加减法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2)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3)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用竖式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自觉地进行加减法的能力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2. 难点:加减式中借、进位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10分钟)

1. 教师使用实物道具展示一些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口算求解。

2.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活动二:讲解新知(15分钟)

1. 要点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2. 要点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活动三:数学游戏(20分钟)

1. 分成四人一组进行竞赛活动,每个小组配备一套计算卡片。

2. 每一轮小组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题目进行计算,首先回答正确的小组获得积分。

3. 游戏结束后,计算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活动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用竖式记录下他们的解题过程。

活动五:拓展练习(20分钟)

1. 学生个人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指导,对出现错误较多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六:课堂小结(10分钟)

1. 请几个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并对他们的竖式计算方法进行点评。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强调加减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游戏和小组合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借、进位概念理解不够深入,下一次教学要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4)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主题范文

第一课: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整数的概念。

2.学会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了解整数的应用场景。

【教学重点】

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难点】

整数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整数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负数和正数的集合。”

教师确认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是的,整数包括负整数、零和正整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展示】

学生观看教师播放的动画视频,了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讲解】

教师呈现整数计算的实例,解释计算过程,并教授整数的运算规则。

【练习】

学生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分组合作完成。

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并强调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拓展】

教师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应用场景,例如负数的海拔表示、温度计的读数等。

【作业布置】

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作业2:观察身边的应用场景,写下相关的整数运算例子。

第二课: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学会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

3.能够应用图形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图形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出示几幅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并叫出图形的名称。

【展示】

教师用PPT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讲解】

教师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并教授计算其面积的公式。

【练习】

学生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分组合作完成。

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实践】

教师给学生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图形计算解决问题。

【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强调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拓展】

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圆形等,并提供相关的练习题。

【作业布置】

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作业2:观察身边的几何图形,计算其面积。

以上是教学大纲,具体的教案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5)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2)7。67(3)20。582(4)0。5707(5)36。936(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6)

五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案:

主题:整数概念的引入和运算

范文: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整数,并能够正确理解整数的概念。

2. 学会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整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整数的概念引入。

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实际问题的整数运算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第一单元)。

2. 教学课件和视频素材。

3. 预先准备的实际问题练习题。

教学过程:

引入整数概念(15分钟):

1. 展示带有正负数线段和数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轴上代表了哪些数。

2. 引导学生想象有没有负号的数存在,例如:如果0表示一条河流的中心,那么河水上方的高度可用正数表示,河水下方的深度可用负数表示。

3. 引导学生发现正数和负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数轴上负数的表示方法。

整数运算(25分钟):

1. 教师出示加法和减法的符号,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其含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解释正数和负数相加减的规律。

3. 通过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实际问题解决(3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正数和负数的运用场景,并解释对应的运算方法。

3.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方案。

课堂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鼓励学生将所学整数运算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整数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能够对整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学会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较好。但是在引入整数概念上,有些学生还存在困惑,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图示进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J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J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 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u合作讨论:

u当堂作业:

1、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2、完成其他练习题:练习三的第1、2题

u全课总结:板书总结

u 板书设计: u课后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今天老师给出一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谁能最先发现这组算式的秘密。(拿出课堂作业本帮助你)

7/9×9/77×1/7(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对分数的格式加以指导)

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

师:现在老师有点疑问,2不是分数,它的分子和分母是什么呢?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数取个名字呀?

师:再看这几个算式,2×1/2=1,我们说:2是1/2的倒数,1/2是2的倒数

师:再举一个例子:2/3×3/2=1,我们说:2/3是3/2的倒数,3/2是2/3的倒数,2/3和3/2互为倒数(师板书:互为倒数)

师:“互为”是对两个数而说的,不能孤立地说谁是倒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倒数。

师:除了这几个例子,能写出其他乘积是1的算式吗?

生:

师:大家表现真好,老师也来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倒数,现在我们就帮这些数找一下他们的倒数朋友吧!(师读生写)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第6页《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

1、出示书上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2×6=12,在这里,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教师板书因数,倍数)

2、出示书中主题图,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3×4=12,能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学生口答,巩固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3、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是因数和倍数关系?能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因数和倍数必须是成对出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3是因数,12是倍数。

4、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

5.小结引出课题。

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教师板书)

6.例题学习

出示例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独立试做,集体订正

(1)想谁和谁相乘是18?

18=1×1818=2×918=3×6

所以18的因数是1,2,3,6,9,18。

(2)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

18÷1=1818÷2=918÷3=6

18÷6=318÷9=218÷18=1

分析:18最小的因数是哪一个?1还是哪些数的因数?18最大的因数是那一个

7.出示做一做:

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学生独立练习,并口述方法,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8.小结: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M÷N=PM、N、P都是非0的自然数,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的自然数,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二、巩固练习

1.(出示主题图)下面的四组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和2426和1375和2581和9

2.课本练习

三、总结反思:

由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设定未知数,列出简单方程并求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一、课题讲解

1.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

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出示场景图,问:杯子的重量是多少?你知道水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我们把水的重量用x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来求一求水的重量。

师写出算式:

杯子的重量=100g

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100+x

师:根据这个图,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100+x>200

100+x

问: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

问: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比较一下:100+x=250与30+50=80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

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思考: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15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150。)师在100+x=250的右边板书:x=150。

(7)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

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9)练习巩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简易方程

(1)再次强调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出示例题:

①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9-3,x=6。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

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4)解方程3x=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5)完成例题

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演整个解题过程。着重强调思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学生自学例题4。

二、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方”并解决土石方计算问题的过程。

2、了解“方”的具体含义,能够灵活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3、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演变成“横截面的面积乘长”。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有关内容,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体积?体积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是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问题。

二、自主互动,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题1:让学生读题,讨论:挖出的土与地窖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师介绍“方”,让学生用方描述挖出的土。

课件出示例题及拦河坝的和示意图。

怎样计算拦河坝的体积?为什么这样计算? 使学生知道:拦河坝的体积=底面积×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三、应用拓展,反思交流。

1、应用:

(1)试一试 帮助学生弄清图意,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解决。

(2)练一练 第1、2题,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事物和信息,再独立完成。

第3、4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要解决问题,先要求出什么?

简单的土石方计算 2×1.6×1.5=4.8(立方米) 拦河坝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答:要挖出4.8立方米的土。

横截面的面积:(8+3)×4÷2=22(平方米) 土石体积:22×50=1100(立方米) 答:修这个拦河坝一共需要土石1100立方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2)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2)7。44÷8

(3)102÷24(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年级数学教案集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