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18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俗话说,不预习不上课,教案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言说。编写教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产生导向作用,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栏目小编为您选出的“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让您不容错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之后,进入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学例题,自学后将例题在练习本上再做一次并与书上例题比较,之后做做一做的练习题。自学环节结束之后,同桌互相交流,并指名板书,之后进行全班汇报环节,由学生讲解,理清计算顺序、方法后,通过改错题明确易出错的地方,巩固计算方法,这节课改算环节还没有结束就下课了,本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反思一节课的教学,问题主要出在教学设计上,在备课时考虑到由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学习的问题应该不大,但在自学中发现,学生自学时并没有认真看例题,拿起题来就算,出现的问题就很多。

我想如果在设计自学指导时,把问题写得更细:1、自学例题145乘12,思考先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再算()乘(),积的末尾和()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2、在练习本上列竖式做例题,再和书上的例题订正。3、笔算136乘28(做一做的第一题)。如果这样做,学生就能在认真学完例题后再做,就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再做一道与例题相类似的测试题,加以巩固,让学生进行讲解后归纳计算方法。最后做改错题和做一做的练习题,这样的设计应该会更合理一些。改错题针对积的书写位置、计算时是否进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我觉得这个设计很有必要,同时提醒学生在抄写数时一定要准确,并在做完后认真检查。

教学设计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才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更顺畅更有实效。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2

教学过程:

在一次小课题的研修活动中,我被安排上一节展示课,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是在自己学校上,天时地利地选择了一个基础最好的班,而且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因此上课的过程异常地顺利。从开始的复习铺垫,到途中的新课互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照着我的思路走,时间过的很快,在进行完热闹非凡、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后,就听到了下课的铃声。心里一阵庆幸,庆幸终于上完了,庆幸过程的顺利,庆幸学生的聪慧,庆幸自认为的完美。课后是汤老师的点评,大家都在期待着,在顺利地解决了课堂计算的重点、难点,学生计算正确率出乎意料地高的情况下,汤老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

因为下一节开课的班级是我所任教的班,所以在完成了自己的课后,我就离开会场,去带自己班的孩子来进行下一节的教学活动。因此,汤老师的点评我错过了许多,只是在重新回到会场门口的时候,听到汤老师正在说:“不知道是今天这班学生实在是基础太好,还是今天的教学设计实在是无可挑剔,学生的正确率出奇的高,几乎没有发现什么错误。但是作为老师,是不是可以这么轻易地放过它们?是不是课堂教学就真的这么完美,没有可以发现的错误了?”只一语,便惊醒了梦中人,将我从沾沾自喜的梦境拉回了现实。

教学反思:

作为战斗在新课程教学一线的老师,总是要在课堂上面临一个又一个难题,有时只一个小小的结便要花费预计教学时间的几倍甚至更多时间去解。因此,有时难得遇上一节还算完满的课,便难免有点欣喜若狂,忘了去总结,去发现,去寻找“完美”中的错误。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计算课,因为要接受100多名专家、一线教师的检验,肯定会花费比平时上课更多的精力去准备、去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肯定会特别注意将学生引入正轨,避免整个教学重点偏离航道,使每一步呈现的结果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教学的成功。殊不知,这样亦步亦趋的做法,有时恰恰让那些可能呈现的错误隐藏于完美之中,或许不会在课堂上成为一颗地雷,但却随时可能成为学生今后学习中的绊脚石,给下一步的学习带来隐患。回顾我的这一节课,在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时候,我巡视了,也通过实物投影等各种教学手段去检验了结果的正确与否。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却只是用了我的眼睛去看,而且看到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没有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做对的同学请举手”的这个办法去验证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是否能顺利完成练习与作业。面对着几乎全班都高举着的小手,我可能真的有点陶醉了。其实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有着许多次的机会可以与学生们唱一出对台戏,比如在巡视过程中,不单纯地注重运算结果,而是去更多地关注运算过程,在运算过程中发现学生们计算中遇到的困难,在检验全班计算成果时,从高举的小手中去寻找那一两只被遗忘的角落,在课前预设时准备几种典型地错题类型,让学生们来当当小医生,做做小啄木鸟。可是我放过了这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沉醉于这一次次的计算正确铸就的所谓的“完美”之中,殊不知,我现在所见到的所谓的“完美”也是用一次次日积月累的错误铸就的。只因汤老师那一针见血的点评,让我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去重新审视我刚刚完成的这节计算课。真正在课后才去用心寻找与发现这看似“完美”的教学过程中隐藏着的许多错误。在接下来的听课过程中,我不断地在寻找其余老师那些课堂上的“完美”,试着用心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背后的美丽的缺陷与错误。

我相信,经历过这样一次寻找的过程,会让我的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或许会出现更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至少让我学会了用心去发现,而不仅是用眼。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时角色就相当于一名医生,要学会追根究底地寻找病根和隐藏的病源,而不是满足于表面上的亚健康状态,要用心去发现看似“完美”背后所存在着的错误。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3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本小节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建议:

(1)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应说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就是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它使学生懂得应如何有序的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对独立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作如下引导:先复习计算“45×12=?”或“145×2=?”,然后再计算“145×12”。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应用本学期学习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4

本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 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关于整数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位数与三位数的乘法及应用,能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算,认识及应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是整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前面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发展,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5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 篇6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材内容共分为四部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共编排2个例题。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例2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通过这两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一般方法,并能将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2.“速度”概念和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先介绍“速度”概念,再安排含两个小题的例3,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自主概括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积的变化规律。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小节根据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节单列一个例题──例5教学估算,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的手段解决具体问题。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应依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使估算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所以,例5中围绕“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的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方案,引导学生对比:“谁的估算比较合适?为什么?”这是教学估算最精要之处。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如教学例1、例2、例5时,应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想一想列竖式后,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方便合理;想一想如何根据具体情境取因数的近似值,才可能使计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灵活方便。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法笔算、估算的计算技能,提高用乘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笔算乘法的良好认知结构。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本小节教学的重点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本小节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精心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题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知道应先算145×2,再算145×10,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相加便得结果,这样列竖式算比较方便。

(3)多项计算技能交互使用。对于如何计算145×12,教材展示了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多项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的算法。

教学建议:

(1)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45×12”的计算过程。说过程时,应说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学生梳理计算步骤的过程,就是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它使学生懂得应如何有序的进行操作和思考,如何有条理地去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

对独立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作如下引导:先复习计算“45×12=?”或“145×2=?”,然后再计算“145×12”。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其中之一是应用本学期学习过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3)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最基本的练习,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练习时,应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两位数教学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上册三位数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