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8篇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5-08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8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学生的课堂表现会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本文的重心在于与“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紧密相关的讨论,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1】

一、游戏导入,创造规律。

每次看到同学们,章老师就特别高兴。大家这么活泼机灵,总是让我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章老师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一起来玩一个,怎么样?

出示:我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圆片,你愿意上来选一些将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吗?

指名上来摆一摆,可能出现:红红红红黄黄黄黄或红黄红黄红黄红黄还有其他的,请上台摆的同学说说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摆的。

指出,同学们真棒,确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着类似这样的规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找规律(板书)。

二、动手动脑,发现规律。

选择四个圆片(红、黄、红、黄……),你能说说下面是怎么摆的吗?

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刚才的另外几种是一一间隔排列吗?……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章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8个圆片,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摆完好吗?看一下,在这样的摆法里面,红黄圆片的个数怎么样。

你还能再能按照章老师的要求再来摆一摆吗?

出示要求:按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能让每两个红色圆片的中间都有黄色圆片吗?

提出问题:这样排是一一间隔排列吗?有没有符合刚才老师的要求?

要符合章老师的要求,在允许你适当增减圆片个数的情况下,你可以想到几个方案。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一起试试看。

像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中,我们把红色圆片叫做两端的物体,把黄色圆片叫做中间的物体。分别数一数两种方案中的.这两种物体的个数,列表板书。

看着这样的结论,你有什么发现吗?能说说你这样想的道理吗?

学生思考,互相轻声交流。

比较:为什么两种排列物体的个数不一样,初步得出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两种情况。

看来啊,这样的排列里面还真是有一定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去小兔乐园看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规律呢?

三、回归书本,熟悉规律。

1、翻开数学书本到第48页,从图上,你找到几组按规律排列的物体,和刚才的排列一样吗?分别是什么,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在这里,可以把什么看作两端物体,什么看作中间物体?能对应着表格填一下吗?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说。

3、引导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

4、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感受规律的无处不在。

5、刚才,我们发现了3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小兔子和蘑菇这一组,

小兔最喜欢吃蘑菇了,怎么样能小兔子每人都吃到一个蘑菇呢?(增加一个蘑菇。)刚才是小兔和蘑菇排成一排,现在老师把它们这样围一围,看一下,这样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小兔和蘑菇的数目怎么样?

6、小结:看来,要研究这类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光记住多1少1是不行的,还得看排列的形状呢。

四、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这题主要是让学生从图中看清楚,头尾是电线杆,明白电线杆是多1的。)

2、我们回到学校看有什么可以帮忙,出示操场跑道: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为我们设计8条跑道,需要画几条白线?(分清怎么排列的,谁在两端,谁多1)

3、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这个问题在三年级时就有接触,学生应该不难解决。可以把锯成的木料看成两端物体,锯的次数看成中间物体。)

4、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问什么结果是不一样的?

五、课堂小结,升华规律。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觉得什么地方印象最深刻?

课后,你愿意去找找生活中更多的数学规律吗,如果找到了,和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吧,说不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呢!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2】

《蟋蟀的住宅》教学随笔

我一开始就提问:围绕住宅课文主要写了那几部分?

有的学生回答:主要写了两部分,一是住宅的特点,二是怎样建造住宅的。然后我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注有关内容加以体会。让学生读和思有依据有方向。然后让学生围绕每一个问题去读书,通过读自己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书上的话回答。待同学们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后,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说外部特点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为了让大家都能领悟蟋蟀住宅的特点,为下文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以及建造住宅用的是柔弱的爪子,让每一位学生对蟋蟀产生敬慕之情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也为了让学生把书面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分小组用自述的方法介绍住宅的特点,学生充满着激情。本堂课注重学生的主体体现,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学课文时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我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大家都了解了蟋蟀的外形和他住宅的特点,现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那只可爱的小蟋蟀,你会向大家作自我介绍吗?住宅的样子能说得清吗?听了我的引导,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到讲台前结合学生自己总结的板书绘声绘色的介绍、讲解,把蟋蟀的样子和洞穴的特点都能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神情仿佛自己真的就是蟋蟀,完全入情入境进入角色。听的同学也是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3】

一、复习。

1、口算:

320÷40   12×5   32÷2   36÷12   450÷90   14×7

96÷8   64÷16   560÷70   4×24   85÷5   70÷35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二、新课。

1、出示一个角,请学生自己想办法量一量角的大小。

提问:用自己手里的三角板中的角去量,你发现了什么?用不同的角去量,有不同的结果。

同桌讨论,汇报结果。

得到:为了准确测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2、认识量角器。

同桌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说明: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作:1°,领学生读“1度”。

(2)请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指中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板书:中心)

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同桌互相说说。

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同桌互相说说,教师巡视。

3、角的量法。

书第19页,你能照样子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数。想办法量量已知角是多少度。

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三、想想做做。

1)第19页第1题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2)第19页第2题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熟记。

3)第19页第3题先估计这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再用量角器量出得数进行比较。

得到:角的大小是由边张开的程度决定的,与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请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生字。

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5、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

(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汇报要求认识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

(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五)、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

3、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课程资源开发

1、将旧中国东北“外国租界地”图片、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及名人名言。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5】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指导-作文教学设计

本设计,是针对另外一幅“学生给老师送花”的图画做的设计。本单元习作,教师可以参照这个设计的思路。

我喜欢的图画故事

高启山

“背好书包,妞妞走在了上学的路上。初秋时节,路旁有好多好多的黄色的野菊花,向着早晨的阳光,顶着露珠,开得好高兴呀!妞妞忍不住了。对下来,采一朵,闻一闻,好香呀!妞妞看看四外的野花,突然想起了什么,弯下腰,采呀,采呀,采了满满地一大把。这下,妞妞笑了。她撒腿向学校跑去……”

故事完了?下文呢?呵呵,同学们,下文在书上的图画里。这是一位同学根据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图画想出的故事开头部分。

本单元要求我们看书上的图画写一篇习作。书上要求“仔细观察图,注意图上画了些什么。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图上的小女孩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写一篇作文,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的题目自己定。”

书上给出的图画画了什么呢?

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观察一下。注意:我问,你答。

“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一个小姑娘,拿着一把鲜花,正在把其中的一束插在笔筒里”。

“这是哪里?小姑娘是谁?把鲜花送给谁?为什么要送鲜花?”——“这里好像是老师的办公室,因为办公桌上有个地球仪,还有一个台历、笔筒、墨水瓶,像我们老师的办公桌。”“小姑年背着书包,好像是个小学生。她要把鲜花送给老师吧,对,一定,台历上面的日期是九月10号。那时教师节呀!一定是教师节,学生把鲜花送给了老师。”“老师的年龄一定很大了,桌上有花镜呢。”“老师,你说的时间好像不对,应该是中午吧?一般窗子是朝南的,光线从南方射进来的,要是早晨,光线应该从东南方向射进来,从小姑娘的位置来看,光线在南方,那么,应该是中午上学的时候,小姑年来的很早”……..

好了。先讨论到这里。刚才,我们重点观察了图画,从图画上了解了一个故事:谁、在做什么。这是从画面人物和他的行为上看出来的。这叫先看懂图画的主体内容。接下来,我们又仔细观察了“办公桌上的摆设、窗子、光线,小姑娘身上背的书包”,这叫细致观察画面的背景。结合这些背景的东西,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出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与这件事情相关的其他人物。看图写故事,首先应该看懂图画。是吧?

好,好有什么问题?大家提出来。

“画面上看,他为什么笑?”“她在看着谁?”“从她插花的姿势来看,还向没站很稳,为什么这样?”“画面上看,老师没在桌前,老师这时候干什么呢?”“小姑娘笑着,她在想什么呢?”…….

“为什么要给老师送花?”“鲜花哪里来的?”“她手里的另外一束鲜花送给谁?”“老师知道了吗?”“既然是教师节,其他同学会做什么?”……

哈哈,问题太多了。好了,这些问题,老师都不回答——你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自己想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答案来,对吧?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一步细致观察图画,针对图画的细节提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我们搞清楚事情的详细经过,想想出当时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是关于事情的起因、结果和相关的其他内容的,把这些问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清楚了,能够帮我们搞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结果,同时还能帮助我们丰富故事情节。这么多的问题,每个人会有自己的不同答案,也提倡每个人想想出新奇的答案,只要合乎情理就行。

把问题都想清楚了,故事的大意也基本完成了。这时候,自己再完整地想想这个故事,就像自己在脑子中演一部电影——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故事一共有哪几个情节?情节怎样一步步发展?人物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想想得细致一些,就好像自己再看一部精彩的故事片。

按照上面的样子去做,估计你能够写出一个符合图画的意思、很具体生动的故事来。如果,自己怕写不好,那就先讲给要好的伙伴听,让他们给你提意见,你在修改。

当然,书上的图画你可能不很喜欢,或者觉得,大家都写一幅图,太没意思,愿意写出与别人不同的、让别的同学感到新鲜的故事来,那太好了。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图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卡通的,都可以。把从那张图画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把你喜欢的图画故事介绍给大家。

对了,写完了,班上开一个“我喜欢的图画故事”故事会,或者,干脆班上编一本《我喜欢的图画故事集》。愿意的话,还可以与远方的小伙伴搞交流。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6】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

教师:通过量,我们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我们接着看第2类。

(拿出学生画出的直线放在视频展示台上)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直线画在黑板上)

教师: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两端延长后得到的。

教师:这条线段的两端还能延长吗?

学生:能。

教师:对,还能延长。(课件再无限延长两端)这样无限延长后,就成了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

教师:教师刚才我们量出了线段的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吗?

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无限长的。

教师:同学们开动脑筋一画,就画出了线段和直线。我们接着看第3类。看还画出了什么?

(拿出学生画出的两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像这样画的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把射线画到黑板上)

教师:你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教师: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射线”。

(板书:射线)

教师: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认识了线段、直线和射线,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点评:从学生探究出的表象出发分类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从一般到特殊,结构明显、层次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学生成为参与研究的主体,更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基本技能:能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思想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孔子的高大形象,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

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

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词语,检查读音情况。

3、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

4、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

5、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

6、小组交流对孔子的印象。

三、学生谈对孔子的初步印象。

1、通过读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教师随机板书:(可能有以下的认识)

有爱心谦虚伟大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

善于教育大教育家

四、教师因势利导,深化对孔子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第一段的学习依据学生对孔子的初步印象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1、你从哪部分读出孔子有爱心的?请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看,你怎么觉得他有爱心?

3、谁有和他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句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小结:看来孔子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再来读读书,书中有一个词和大家说的意思差不多。(板写:有教无类)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他的确是位令人敬重的好老师!

(二)、第二、三段的学习

1、刚才同学们还谈到了谦虚,你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⑵、谁来说说孔子什么地方让你感到谦虚?

小结: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师敢于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孔子的谦虚真让人敬佩啊!

⑶、朗读孔子的话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件出示四句话)⑷、指名分角色朗读孔子与子夏的对话。

2、刚才有同学谈到孔子非常了解他的学生,你们又是从哪部分读出来的?(第三自然段)

⑴、在阅读这部分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引导学生弄懂“变通”、“和颜悦色”、“谦厚”等词语的意思。

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这么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

⑶、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⑴、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⑵、指名分角色朗读。

⑶、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

4、(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

5、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全班齐读。

3、推荐学生阅读漫画版的《论语》和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孔子胜迹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资择谨慎

浴姿泽勤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四、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五、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七、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语文天地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摘录笔记的写法。

2、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3、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4、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练习阅读复述短文

2、通过对《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四年级上册作文教学教案8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年级上册作文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