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6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优秀的教师授课前,都会备好教案。写好教案,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好的教案一定要老师独立书写吗?栏目小编精雕细琢打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真正让您受益终身,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的中,应尝试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

首先,情境导人,激发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喜爱做画片的心理特点,课伊始,可创设三个小朋友做画片的'情境。先弄清分别做多少张,再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两个不同的减法计算问题,引导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分组合作,求异探索。本课教学中应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中,循序渐进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展求异思维,树立自信心。

在教学关键处注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让学生体验退位减的思考方法和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主动探索的精神。wWW.jAB88.COm

最后,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声音、文字的综合运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口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和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小黑板)

33-2=13-7=20+6=

指名算,表扬并问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得出不退位减的方法)

二、新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介绍小亮的一家人,是听说一(三)班在上公开课,他们全家来到了教室,参加大家一起学习,出示挂图:

①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小亮家中哪个人,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各是多少?

②揭开年龄,问你们猜得对吗?(让学生知晓他们一家人的年龄,7岁、30岁、33岁)

③小朋友动动脑筋想想看,你能不能根据老师告诉你的三条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板书:33-30=33-7=30-7=

2、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a、教学33—30:

这个算式大家学过吗?谁来说一说等于多少?

b、教学:33—7

鼓励小朋友位很聪明,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观察33-7=这个算式,并且与33-2=进行比较,得出3—7不够减,板书课题。

②老师在前面摆好后,学生看并思考3减7不够减怎么办?(自已想,同伴交流方法)学生回答中,先抓住重点,

③让学生摆好小棒并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摆:左边摆3捆,右边摆3根。

④学生说老师摆,边摆边问边整理思维过程,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位互摆,互说一遍。

⑤尝试练习:41-2=(引导做)36-8=(独立做)63-5=(升华做)

⑥还有没有其它的做法,并优化算法。

预计:

A、先拆开1捆10根,从10根中拿出7根,剩下3根和右边3根放在一起,合起来16根:

B、先拆开一捆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6根,最后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C、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2捆合起来是26根:

D、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拿掉7根还剩16根:

33—7=26

c、教学30—7

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自己解决。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看米老鼠急得只跳,同学们快帮帮它。

2、猜数字游戏

3、判断1、73-9=742、68-5=573、85-7=78(提醒同学们计算时要认真不能和他一样马虎)。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五、拓展练习

今天的学习中几位小朋友发现了退位减法中的秘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该怎样填呢?65—□=5□,把你的答案相互交流一下,看谁想得最全面。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文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3】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因此在课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得出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理解了算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使知识条理、系统化。

在教学新课时,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并在练习中强化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在算理与算法上的不同,从而突破本课学习的难点。

2、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空,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究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数学一题算法多样化。

当然在本课的学习中,个别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太好,因此,计算时出现错误和不熟练现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堂练习中应多重视,并于课后多辅导,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帮助他们,使其不断进步,不掉队。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4】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数目变大了,而且涉及退位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形成,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安排被减数是整十数的,再安排被减数不是整十数的减法;

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

三、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计算能力。在这四个环节中,理解算理和形成算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一道例题的教学,我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操作小棒,并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形象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初步建构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方法。第二道例题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学生估算33—8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再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也许是例1的教学比较扎实,算例2时部分学生就模仿例1的方法,不再借助学具的操作,也没有学生提出其它的算法。学生会知识迁移固然好,但对中差生来说,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这样的过程可能跨度太大,还是需要借助直观的学具来进一步理解算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另外虽然学生没有提出别的算法,但新课程的理念提倡算法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提一提,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5】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

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使学生对算法有了深层次感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6】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在说36-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出的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于是我指导摆小棒,边摆边讲解,然后就是练习。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摆一次,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加强理解,巩固算法会更好。另外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群孩子的身上,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争取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7】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在学习这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为学习本课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这一课内容时,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摆小棒的方式进行,在动手操作中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一方面为巩固了前面所学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生长点。本课基本完成了的教学任务,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1.学生在操作完后,请同学上台演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边说边操作,而不是单纯地操作,老师在旁边讲解。

2.在计算34-8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算法,一种是将34分成20和14,另外一种是将34分成24和10,我对提出的不同的方法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了,但是在学生提出这些算法后,没有及时的进行归纳和小结。有些小朋友因为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反而有些糊涂了,这在作业中有明显的体现,所以我在练习课中又进一步说明了这几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练习题内容稍显单一,没有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时间上也有限,练习的时间稍短,没有进行充分的练习。

当然在其他细节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8】

在教学P68例2中,让孩子们探索36-8=?我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算理,我让孩子们在各述已见之后,让他们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一个对比,从对比中让孩子们体会和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例:怎样算36-8=?

生1:先拿走6根,再从一捆中拿走2根,即36—6=30 10—2=8 20+8=28

生2:从一捆中拿走8根,即10—8=2 20+6+2=28

生3:珠心算口诀:去十加补。个位6-8不够,借十来算,8的补数是2,26+2=28

生4:打开一捆是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拿走8根,即10+6=16 16—8=8 20+8=28

教学中班上很多孩子都能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但是方法多了会让一些还不能理解这些算法的孩子们晕了头,所以在这时,我们不能对这些算法只是单纯罗列,而是引导对比,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算理。在对比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解释自己的算理,并突出地让他们说一说怎样借10来减。在孩子们的解释后,班上的孩子们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当被凑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上借十来减。班上虽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使班上不同层的孩子都能兼顾到。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9】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过去的计算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计算方法在堂上讲通讲透,然后通过机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班上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故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把提出的多种计算的方法进行优化,学生在操作,交流,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是,是否学生提出的算法越多越好?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优化优化?什么时候引导优化最好?等等,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进行了尝试。

情境一:

电脑演示:一部小桥车15元,一部无线遥控车36元。小明说:“我只有8元钱,想买一部无线遥控车,还要再攒多少元?

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

学生列式:36-8

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

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

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

(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老师把学生的算法用算式的形式板书出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了的个性发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出民主氛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三:

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得数都是28。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讨论概括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4)也就是: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这一情境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可是,有一些方法是对学生的后缀学习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从而掌握基本算法,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境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练习十二的第四、五题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算法的多样化激起了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使学生对算法有了深层次感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0】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

1、学情了解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情了解,学生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存在困难的,为突破这一难点,直观理解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书上即采用摆小棒的方式来理解算法)。同时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发现学生在“圈一圈、再计算”的题目上错误率较高,原因并非学生不会计算,而是无法将其算法与小棒圈法(直观形象图)一一对应,这就成为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的一个难点。

2、反思活动要求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们很顺畅地列出了36-8这个算式。随后给予小朋友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利用小棒探究算法、计算结果,通过摆一摆其实不难算出36-8=28,但是如何将这个计算过程表述清楚这就有点难度了。发送“摆小棒探究计算方法”的指令是这样的:

1.摆一摆,得出结果

2.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指令还存在缺陷。1.一年级的小朋友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完善,有不少小朋友摆的是36-4(上一个算式),因此指令一定要完整,同时要让小朋友复述加深指令印象。2.因为没有明确的要求,小朋友们往往只运用一种方法得出结果便结束操作,大多数都是36先减6,再减2,局限了思考范围和多样化方法,因此再加一条要求“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是否会更好,促使学生方法多样化。

3、突破难点

结合之前学生在这样的练习中有较高的错误率,因此我思考能否将“圈一圈”这样的活动与我们的“摆小棒”操作联系起来?怎么联系?“圈一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方法,因此放在小棒操作的反馈汇报中能更好的理解摆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先让学生到展示台上摆一摆他的方法,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这一种摆法到黑板上圈一圈,仪式验证学生是否有听明白,二是加深该种算法。摆一种,圈一种,实现方法和算法一一对应,同时三种方法统一展现于黑板,能很好的进行方法间的比较。

4、反思提问方式

然而我在该环节的反馈教学却不是很顺,主要原因是提问的方式。例如:

教学中的提问:在这里36分成了哪两部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我执着于让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但是忽视了他们还是刚接触数学没多久的一年级孩子。其实在课堂中当我发现孩子们开始保持沉默时我便意识到这样的提问存在问题,但是我却想不到另一种提问方式,师父在课后也指出了这个问题,指导我这样提问:6-8不够怎么办?(把一捆打开)现在有几根?(10+6=16根)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师父的一点拨马上豁然开朗,我只关注表面的计算步骤,而师父她从数学知识的最本质出发(打开一捆即退位),却用最口语化易明白的语言来向一年级的孩子提问。这样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我并没有和孩子们站在同一角度,因此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

若将提问改成“从哪里去掉8根?”学生自然而然的能回答“从10根中减去8根”,而后由教师跟上上图板书。

今天学习到这样一句话: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而善于引导的关键是提一个好问题,但是如何提问是门艺术,还要好好学习!

以上就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一位数减法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