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4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只有写好教案课件,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精选11篇)”,感谢您的参阅。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1)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我们的责任。《最苦与最乐》一文讲的就是责任的问题。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学生学习此文,不但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学。杜郎口教学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种教学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本课我主要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开始共同学习。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__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吗?多少婴儿的生命就是毁于三鹿奶粉中,这怎能不让人心痛。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最主要的是责任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责任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我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安排学生找。设计了四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问题二: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理由是:因为那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问题三:未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情没有办②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④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另一生答:①承诺未办②欠钱未还③恩惠未报④得罪人未赔礼。

问题四: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情最乐?负责任与尽责任感觉有何不同?生答: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的感觉:有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不过了。尽责任的感觉: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安排学生议。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结论如何?生答: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另一生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苦不堪言。还有一学生回答: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问题二: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这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说:我身为一班之长,我要敢于管理班级,把班级管好是我最大的责任。另外一位同学说,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任。我对这位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此时教室掌声不断。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尽责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稳定的发展,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祖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问题三:谈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责任?一生答:遵守学校纪律。另一生答: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最后我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人。当前我们应该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议这一步,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述出来。无形中学生已经懂得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谈。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学生把有关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选取了两个比较经典的进行评析。第一个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高尔基《人》,第二个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观,即使他优美出众,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没有爱的天才是种怪物。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论》。第二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生答: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乐。再一生答:我知道乐是苦中来。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谈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敢想、敢说。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步骤分为练、讲、找、议、谈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通过议,把责任上升到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渗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的公民。不足之处有两点:

一是学生讨论不够热烈。也许是刚推行杜郎口模式,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的原因。

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对于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只是两句话带过。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2)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1

《最苦与最乐》这一篇课文放在八年级很结合实际。首先是选在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的学生,对学校已经很熟悉了,学习任务也不是很重,总想做点什么事证明自己长大,证明自己比七年级刚进校园的学弟学妹们能干,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这时候出现这样的一篇课文,正好可以指引八年级的学生,让他们有责任,敢担当。

我上这一课,就是本着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这样的目的来上的。上课前,我们班有几个女同学因为头发不合标准,被批评了,正在教室里大叫,学校就像是地狱、监牢,一点自由都没有。我进到教室没有一开始就训话,我就是按照正常程序来上课,只是在拓展时,我出示这样一个问题:“读罢此文,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己目前应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完成”?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我就开始讲了,学生不是说,学校是地狱,是监牢吗,那么我说你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愉快的感觉,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做到自己的责任。你们不快乐,你觉得是学校限定了你的自由,但是一个学校一点规矩都没有的话,行不行呢?今天你想干嘛就干嘛,明天他想干嘛就干嘛,学校还是学校吗?学生也都说,没错,规矩是要要的。那有规矩,学生为什么会有不愉快的感觉呢,梁启超就告诉了我们,尽责任乐,未尽责任苦。你觉得苦,不正是因为你们没有尽到一个学生的责任嘛。

这一节课我最成功的地方就在这里,在结合课文内容做思想教育,做的很自然,没有刻意而为的痕迹,学生就不会很反感。所以我觉得在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时,也还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常常会回想起当年我自己读初中时的一些想法,这些学生们的反感那时我们也有,理解一下学生,在以我们的经验来告诉学生,有些弯路是可以少走的,甚至是不必要走的。什么是最苦的?什么是最乐的?问问老师们,其实我们也是尽责任教育好了学生最乐,教育不成功,甚至教出了“废品”,那就是最苦的事了。最喜欢上这一课的感觉。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2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3

很多人都知道责任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国轰动。这些企业家明知道生产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婴儿。网吧老板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但是为了赚钱,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进入网吧,正是他们对社会的不负责,结果不知毁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们的生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我们的责任。《最苦与最乐》一文讲的就是责任的问题。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学生学习此文,不但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学。杜郎口教学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种教学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本课我主要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开始共同学习。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8年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吗?多少婴儿的生命就是毁于三鹿奶粉中,这怎能不让人心痛。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最主要的是责任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责任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我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安排学生找。设计了四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问题二: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理由是:因为那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问题三:未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情没有办②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④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另一生答:①承诺未办②欠钱未还③恩惠未报④得罪人未赔礼。

问题四: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情最乐?负责任与尽责任感觉有何不同?生答: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的感觉:有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不过了。尽责任的感觉: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安排学生议。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结论如何?生答: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另一生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苦不堪言。还有一学生回答: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问题二: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这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说:“我身为一班之长,我要敢于管理班级,把班级管好是我最大的责任。”另外一位同学说,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任。我对这位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此时教室掌声不断。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尽责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稳定的发展,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祖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问题三:谈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责任?一生答:遵守学校纪律。另一生答: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最后我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人。当前我们应该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议”这一步,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述出来。无形中学生已经懂得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谈”。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学生把有关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选取了两个比较经典的进行评析。第一个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高尔基《人》”,第二个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观,即使他优美出众,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没有爱的天才是种怪物。——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论》”。 第二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生答: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乐。再一生答:我知道乐是苦中来。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谈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敢想、敢说。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步骤分为练、讲、找、议、谈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通过议,把责任上升到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渗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的公民。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学生讨论不够热烈。也许是刚推行杜郎口模式,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的原因。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对于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只是两句话带过。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3)

《最苦与最乐》的文化品位首先表现在文章的价值取向。作者提出的快乐和幸福是“尽责任”,这一立意不同凡响,高尚、深刻、朴实、永恒,具有极强的普适性。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尽自己的责任——对亲人、对朋友、对别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一个世纪过去了,在当今的时代,作者的思想,他所倡导的责任感,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反而愈益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请同学们齐声诵读:(ppt显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朗诵,激发起学生昂扬少年情怀,增添一份神圣的责任感。)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对论题和论点的探究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及深刻主题,现在我们就从论据和论证方法出发,来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

出示任务:在议论文中,论据是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作者确立观点的理由,是议论的基础。那么论据可分为那几类?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呢?

反馈指导:意在使学生能分辨文中不同的论据类型,明晰常见的论证方法。

⑵第三组学生展示:

譬如我们论英雄的时候会举到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例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的实例就叫事实论据。除了事例外,很多议论文中往往会插入很多名人名言,科学理论等,一方面使文章显得有内涵,而另一方面也能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类引用的理论在议论文中就叫理论论据。

一顿佳肴需要有好的烹饪技术,一件漂亮衣服需要有精湛的缝纫工艺,同样,一篇好的议论文需要恰当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

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联系理论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联系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

学生反馈: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论证。(论据类型为事实论据)

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论据类型为道理论据)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精心选择的论据和流转自如又充满书卷气的论述,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二)返观全文,把握文脉:

⑴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再次梳理全文的论述思维,讨论明确。(ppt显示)

“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反馈总结:

文章的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这里“最苦与最乐”的所指“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或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论点包含了两个分论点,作者先论证“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再来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对于负责任的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所见的,这里主要渗透大量举例论证,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然后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归纳出“负责任是人生的痛苦”。课文后半部分论证“尽责任是人生的快乐”时,则主要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只增加“从苦中的来的乐才算真乐”这一论据,便水到渠成。

至此,两个分论点已经证明,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作者知道,一些读者的思想上还有一个结没有解开:既然负责任是痛苦的,那么不负责任不就没有痛苦了吗?于是作者设立了第三个分论点:“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其正面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其反面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梁启超先生此文严密的论证之美令人叹服!

(一)再次研读三分钟,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出示任务: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反馈指导: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引用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第四组学生展示:

⑶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感叹句

⑹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排比

学生讨论明确: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的变化,修辞方法的多样,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流畅之感。

(二)再次品读精彩语段,进一步体会“语言平易亲切,如话家常”的特点。

出示任务:

⑴“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⑵“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反馈总结:本文的语言庄重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反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小结:庄重之心,恳切之意,亲切之态跃然纸上。梁启超先生用浅显流畅的文字阐述深刻道理,常带情感,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令人叹服!

三、能力迁移:

(一)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ppt显示)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⑷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在人生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厌弃痛苦,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学习知识亦是如此,为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因那令人头痛的作文煞费苦心。这些表面上看确实辛苦,然而在你超越自我之后,尽到责任之时,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积累:

a、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教师就发表内容,予以相关的教育。

b、教师准备好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组讨论其字面意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字义:任务繁重,而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父母终身为子女付出的那份“无私的爱”……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义: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的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

字义:在天下人都尚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觉得快乐之后,才觉快乐。

③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张潮却随笔写下:“人莫乐于闲”。“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

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b、漫谈人生: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谈谈对人生的看法。

1)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

做一事,专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2)对自己信心,对别人尽心。

对事情用心,对朋友诚心。

对亲情关心,对生命真心。

3)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可以改变心情。

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可以展现笑容。

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可以勇敢面对。

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可以事事尽力。

(6)结语:

播放《说句心里话》一歌,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我们看了抗“非典”的专访,知道了白衣战士的责任;我们听着《说句心里话》,了解了军人的天职;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也都应有他的责任。只要我们尽职尽责,我们就会快乐,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①结合课堂所学知识,用“如释重负、悲天悯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这四个词语连词组段,词序不拘,字数在100字以上。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这是一对姊妹命题,请你也试着去定三个这样的作文题目。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立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

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有: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摆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正面论点)。

(2)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很多人都知道责任的重要性。然而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危害人民,危害社会。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引起全国轰动。这些企业家明知道生产的奶粉含有有毒成分,但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知害死了多少婴儿。网吧老板也知道未成年人不允许进入网吧。但是为了赚钱,任何未成年人都可以进入网吧,正是他们对社会的不负责,结果不知毁了多少孩子的前途,甚至是他们的生命。

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我们的责任。《最苦与最乐》一文讲的就是责任的问题。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超凡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学生学习此文,不但有较大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杜郎口教学。杜郎口教学主要是三三六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展示模块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种教学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本课我主要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根据预先设计的学案预习,第二课时开始共同学习。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三鹿奶粉中毒事件吗?多少婴儿的生命就是毁于三鹿奶粉中,这怎能不让人心痛。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悲剧,最主要的是责任问题。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关于责任的文章——《最苦与最乐》。

第一步,安排学生练。练的内容有两个:一是字音,二是字义。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安排学生讲。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认为最苦的事情是什么?学生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是贫困,有的说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有的说是骨肉分离……说着,有的学生眼睛开始湿润了。我接着又问,那你们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露出了笑脸,美滋滋地想着自己快乐的事情。有点说是和父母一起过年;有的说是和朋友一起郊游;有点说是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有的说是比赛获奖。我安排这一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安排学生找。设计了四个问题。

问题一:作者认为: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苦的事情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不是。理由是: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问题二: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理由是什么?生答: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理由是:因为那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问题三:未尽的责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生答:①答应人做一件事情没有办②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③受到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④得罪了人没有赔礼。另一生答:①承诺未办②欠钱未还③恩惠未报④得罪人未赔礼。

问题四: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情最乐?负责任与尽责任感觉有何不同?生答: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负责任的感觉:有如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不过了。尽责任的感觉: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轻松愉快。

设计这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找,从而理解、熟悉课文,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

第四步,安排学生议。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的关系?结论如何?生答: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另一生答: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苦不堪言。还有一学生回答: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问题二: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这个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说:“我身为一班之长,我要敢于管理班级,把班级管好是我最大的责任。”另外一位同学说,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尽责任。我对这位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此时教室掌声不断。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我们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尽责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稳定的发展,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祖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问题三:谈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责任?一生答:遵守学校纪律。另一生答: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最后我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的人。当前我们应该把知识学好,将来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议”这一步,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述出来。无形中学生已经懂得怎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第五步“谈”。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学生把有关的名言名句板演到黑板。我选取了两个比较经典的进行评析。第一个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高尔基《人》”,第二个是“天才如果袖手旁观,即使他优美出众,也仍是畸形的天才。没有爱的天才是种怪物。——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论》”。 第二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收获?生答: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另一生答:我知道如何方能得到快乐。再一生答:我知道乐是苦中来。又一生回答: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谈的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敢想、敢说。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步骤分为练、讲、找、议、谈五步,每一步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通过议,把责任上升到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渗透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的公民。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学生讨论不够热烈。也许是刚推行杜郎口模式,学生基础又比较薄弱的原因。二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对于社会责任这个问题只是两句话带过。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重点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走上了犯罪道路。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5)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1)导入课题: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②展示有关报道: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非典”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则报道,使学生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查找有关梁启超的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课文注释,明确有关要点:

(3)课文朗读: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明确一些较难的字词的音义: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6)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谈话)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练。著有《饮冰室》。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2)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2.解题: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生什么事最苦?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人生什么事最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4.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1.默读课文,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如何阐述“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

作者引用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怎样阐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才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作者观点。

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未尽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3.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4.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1.论证思路严谨。

这是一篇议论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是通过论点把握、语言分析、拓展练习几步来完成教学的。首先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梁启超提出的“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标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有“最苦”与“最乐”,并从中指导学生对论点的归纳。之后从议论文的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提炼论点,分析材料。然后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分析,找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体会梁启超语言的流畅、严密、简洁、亲切等特点。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7)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仿写句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含拓展)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根据一些大师的经验: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道索然,注意分散,令人昏昏欲睡。课堂调控,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相同,深浅适度,快慢得当。课堂调控,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要调控情感节奏,或热烈,或冷静,或愉悦,或悲愤,或悠闲,或紧张。在感情倾注上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其它部分,感情倾注则可谈一点。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整堂课得讲究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课堂调控,就教学语言而言,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心理和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调控,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效益。其次,我在要求学生朗读时,没注意倾听,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纠正。再次,在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个活动中,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也应给更多学生一点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再次,字迹潦草,板书显得杂乱无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8)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9)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同学们同学们,冰心老人说过“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那么,生活中你遇到最苦的事情是什么?你遇到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如释(shì)重负       契(qì)约      悲天悯(mǐn)人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释,放下。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悯,怜悯,同情。

(1)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3)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点拨: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

点拨: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总结: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点拨:未尽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1、第三自然段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不仅增加了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第五自然段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结合上下文思考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这些话要说明尽责任方能苦中真乐。

3、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解除”责任与“卸却”责任有什么不同?

点拨:解除责任是指尽了责任,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卸却责任是指逃避责任,

其实责任还在自己的身上。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来的责任。

赏析:文章开头以三个设问句构成排比,引出作者的观点“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使人思考。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赏析: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3、“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赏析: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点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责任有大有小,我们不能躲避、卸却责任,只能尽责任,完成自己的责任,在完成责任中获得快乐。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完成自己的责任,那么个人、他人、家庭、社会、国家都会越来越好。

3、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任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点拨: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主要责任是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有其他的责任,如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如,我在值日中体会到快乐,当我努力完成值日时,看到教室非常卫生,感到很高兴。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希望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要勇担责任、认真完成自己的责任,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10)

我在教学《绝招》一文前,胶尽脑汁地想了好几种导入方法,但总觉得不尽人意,因为我想用我所拥有的绝招吸引孩子的眼睛。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计上心头。就用“转眼珠子”这个绝招吧!说起转眼珠子,还有一段小故事,由于我的眼睛近视,医生让我闲暇时间里多转动转动眼球,让眼睛得到适当的休息,刚开始的时候,我总也不会转,说是转眼珠子,倒不如说是转动脑袋瓜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练得比医生还要好,现在就更别说了,我一转眼珠子总会引来一阵笑声,因为转得实在太快了。用这个“绝招”的目的有二:一是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嘛;二是这个“绝招”与书中的绝招有不谋而和之意,能告诉孩子绝招是练出来的,并且是对自己有用的。

这时让孩子们停下来,让他们看我转眼珠子,刚开始转,就赢得了孩子们一阵阵的唏嘘声,有的外向性的孩子索性大声地称赞起我来了。此时我抓住契机,说:“其实老师刚开始转眼珠子时也和大家一样,转的是小脑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拥有这项绝招吗?又是怎样练成的吗?要想揭开这个谜底,或许你会从今天学习的《绝招》一文中得到启示……”(用相似的情境激发兴趣,此乃一举两得也)

就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我的导入,他们一定会知晓绝招一定是对自己有用的,一定是练出来的。我相信课下孩子们一定也会积极地去练一项属于自己的绝招!

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篇11)

争吵教师课后反思是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我在学习课文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是谁的功劳?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长期教育的结果。

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以上就是《最苦最乐教学反思(精选11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最苦最乐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