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汇总7篇)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

发表时间:2023-04-29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汇总7篇)。

88教案网精选栏目推选:“平均数教案”。

经过收集并整理,88教案网编辑为你呈上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很多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优质的教案可以延续很多年不过时。一个优秀的教案,应该设计完整,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目的明确。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第47题,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学目的: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

答方法;掌握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应用题。

1.教师在黑板上并列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4题和第5题。

请两位学生读题后,分别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集体订正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第4题和第5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这两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计算

2.教师先出示题目:同学们抬水浇树。三年级浇45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浇lo棵,五年级浇的棵数等于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浇树多少棵?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接着,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6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并且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一题与上面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上面一

题是两步应用题,下面一题是三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这一册所学习的三步应用题都是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把两步应用题改编成三步应用题主要有2种方法:增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式、改变问题。第6题是从上面的两步题改变问题而变来的。现在,大家试一试用另外两种方法把上面的两步题改编成三步题。

鼓励学生改编题,集体订正所改编的题。

3.做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做完集体订正。

二、整理和复习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

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33页,默读第7题,理解题意。(教师也可用小黑板出示这一题。)然后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一个格代表多少千克

哪个年级采的最多?

五年级比三年级多采多少千克?

然后,让学生自己做第(3)、(4)小题。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这一题里,求平均数的算式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自己想根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填写之前,教师提问:

下面的统计表是统计什么的每个格里要填什么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八的第7*题。这道题先算出每种车的数量,然后才能填表,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是一道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2】

一、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的解题方法,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求平均数。

3.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运用所掌握的方法灵活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观察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媒体教学

运用微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存在,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再结合语言表述,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内化。

四、教学过程

1.复习较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出示复习题。

求平均数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平均数

把复习题稍微改动一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2.学习例题①

(1)指名读题。

(2)启发提问。

①例题①的已知和问题与复习题的有什么不同

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③怎样求全班共投中多少个

怎样求全班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平均数,

(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

3.学习例题②

(1)指名读题。

(2)启发提问。

①例题②与刚学过的例题①有什么异同

②要求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

③怎样求全班一共投中多少人

怎样求全班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求平均数

(3)列综合算式并解答问题。

(教师应告诉学生,求得的平均数有时不能恰好除尽,这时只要根据具体情况取近似值就可以了。这道题中已知数只有一位小数,因此得数取一位小数就可以了。)

(4)例题①与例题②有什么不同,解答时应注意什么

(再次强调例题①与例题②的区别,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死套公式。)

4.完成书后做一做

五、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1)平均数=()()

(2)()()=总数量

(3)总份数=()()

2.选择题。

(1)五年级两个班为希望工程捐款,一班42人共捐168元,二班45人共捐210元,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正确列式为()

A.(168+210)2B.(168+210)(42+45)

(2)一个工厂前3天烧煤4.8吨:后4天烧煤7.8吨,这个工厂一星期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吨()

A.(7.8+4.8)(43)B.(4.8+7.8)(4+3)

●综合练习

1.劳动实践。

(1)同学们在校办工厂里糊纸盒。第一小组10人,平均每人糊7个;第二小组8人,平均每人糊6个;第三小组5人,平均每人糊4个。三个小组平均每人糊多少个

(2)春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领来白杨树苗140棵,梧桐树苗60棵,桑树苗25棵,共分给5个班种,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2.下表是四年一班各组同学寒假阅读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全班平均每人看多少本课外读物(得数保留整数)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些问题,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猴子最喜欢吃桃了,一天,猴妈妈摘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分给它的3个孩子,老大2个,老二3个,老三4个。(贴图片)同学们,你对猴妈妈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呢

生:不公平,老大少了,老三多了。

师:那怎样就公平呢生把这些桃合起来再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人3个。

生:老大少了,老三多了,把老三的桃拿一个给老大。

师: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移动过程板书:

师:大家看,现在就(公平了),平均每个孩子(3个桃)。这个3,在数学上就叫2,3、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平均数,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探索研究平均数。

评析:从故事情境中引入学习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规律,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悟到平均数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不仅激活了学生想学平均数的欲望,焕发了学习情智,而且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师:三年级第一小组的4个男生和5个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把套中的个数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屏幕显示例题图)看一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既然是比赛,老师就想问: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猜猜看。

生:女生。

师:都说是女生,可是猜想毕竟是猜想,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验证,请你们开动脑筋,有了想法后相互交流。(交流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意见l算出女生共套中多少个和男生一共套中多少个,进行比较。

意见2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然后再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引发了争论)

师:在刚才的争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样多,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才能一比胜负。

评析:以学生喜欢的有着活动经验的比赛情境作为背景,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争论、辩论,最终得出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体验了自主学习过程的快乐。

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生:把张明的9个移1个给李小钢,1+6=7,张明还有8个,再移1个给程晓杰,1+6=7,最后大家都是7个。

师:想到这种方法或在他的启发下明白了这种方法的请举手。(都举起了手)都很了不起|这是一种好方法,老师把它写下来:

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平均每个人都一样多。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让我们记住这种方法

生:移多补少。

师:多形象啊!还有不样的方法吗

生;6+9+7+6=28(个),28+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求出什么,再怎样的

生:先求出总数,再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求和再平均分。(齐读)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圈,反映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那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请你们独立解决。

生:1+4+7+5+4=30(个),30+5=6(个)。

师:刚才男生中用总数除以4,到了女生中,怎么就除以57呢

生:因为女生是5个人。

师;一语中的,解释得真好1因为女生是5个人套中的个数相加,所以要除以5。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呢

生:不好移。

师:是啊|刚才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开始想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是移来移去不好移,后来又选择了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确实,数学的思考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这个6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吗

(生摇头)

师:都摇头,认为不是,那你怎么理解这个6的意思呢

生:6是平均数。

师:6确实不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圈,是1、4、7、5、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反映了女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吧|

生:男生。

师:什么理由

生:因为76。

师:同学们,回想这道题,由于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等,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后来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啊

生:平均数。

师:现在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

生:平均数真公平。

生:人数不等时,可以用平均数比较。

生:平均数的作用很大。

评析: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鼓励多渠道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抓住本质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理解记忆。通过疑问、解释的过程,既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方法求平均数,又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学得朴实有效。

师:是啊,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些平均数的信息,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师:三年级女生平均身高130厘米,男生平均身高12厘米。(追问三年级所有女生身高都是130厘米,所有男生身高都是132厘米吗)

生:不是。

师:那你怎么理解【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生:这是平均数,实际上可能有一个女生身高是128厘米呢!

生:还有可能有一个男生身高135厘米呢!

师:理解得真透彻!再请看(多媒体出示画面),我们通过调查、统计、测算,发现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而我们这儿的小明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85千克。同学们,两者相比,相差多大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生:小明家太浪费水了。

生:我发现两地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相差很大,有的地方严重缺水。

生:我们要节约用水。

师:说得真好|希望你们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其实,我们国家正在搞南7北调的工程,南边水资源丰富,北边严重缺水,南水北调,目的是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喝上用上好的水。

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说说你在哪儿遇到过或用过平均数

生:我家平均每月用水8吨。

生:我们班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93.5分,数学平均成绩是93分。

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生活,发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评析:通过举例,让学生在实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向学生有机渗透节约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关注生活。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93页第1题和94页第2题)

2.判断。投篮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

红队5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2、15、18、20,平均每人投中1个。()

蓝队4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5、20、22,平均每人投中22个。()

(判断并说理后,请学生估计平均数的值,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平均数比一组数中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而旦最接近中间大小的那个数。)

师: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请带着你的智慧走进生活。

(1)95页第1题。(运用平均数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问题)

(2)下面是王老板卖出苹果和椅子的数量。

师:王老板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桶子各多少箱请你们独立解决。

生:王老板平均每天卖出苹果16箱,卖出桶子12箱。

师:根据这两个数据,你对王老板有什么建议

生:建议王老板多进一些苹果,因为每天卖出的苹果多。

师:是啊!通过算平均数,知道平均每天卖出的苹果多,就建议王老板多进一些苹果。说明平均数对我们做决策或预测未来事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析:有层次地设计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注重练习的新颖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简单的重复练习中,而是通过判断、说理、估算、解释、推测等思维活动,让学生对平均数加深理解,丰富内涵,从中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提升,质疑拓展

师:今天学习了平均数,请你们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老师想问一个问题目在我校五节歌咏比赛时,各位评委为参加比赛的选手打分,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出选手的平均得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茫然)

师: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延伸到课后,请你们和家长一起研讨,可以举出些数据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你们像平均数样,堂堂正正做人,公平公正做事。

评析:在总结回想中,提升认识。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再者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做人,促进学生情智并进,和谐发展。

[总评]

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只有动情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入目、入耳、入脑。为此,教者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和谐的环境,启发他们或静静思考、或神情飞扬、或切磋商讨、或争论不休促进他们的情感、知识、智慧交互生成,多元智力并进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者以故事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题型新颖,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讲究艺术,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互动交流的方式

教者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如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设计了丰实有效的练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教者把平均数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了对平均数内涵的深刻理解,既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又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绩图。

学具:每四位学生一副男女生套圈成绩学具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学生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绩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绩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会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资料收集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

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出示相关数据。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分别说。(三个)

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板书关系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平均数

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板书)

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

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

(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3分钟)

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13、8、13、13、8、8、14、8、11、5、14、14、8、8、13、8、5、2114、13、5、8、5、8、14、8、13、8、13、8、8、14、8、8、14、14、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但是数据不统一。

2.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小结:看来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其实这正是它为什么能广泛应用的原因,那就是用平均数描述问题更全面。

三、在应用中巩固概念。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9分钟)

学校要给五年级四个班数学竞赛颁奖,奖给谁?比较什么?1班34人平均分87.7分;2班33人平均分89.9分;3班人90.5分;4班35人85.5分如果要给教这两个班的两位教师颁奖呢?颁给那位教师?

预设

生1:颁给平均分最多的那个班。

生2:不公平,要算一算两个班的平均分,再比较。

问:哪个更科学公平呢?

2.学生应用计算器计算两个班的平均数再比较。

四、回顾总结(5分钟)

在统计中应用平均数分析数据,说明问题是很重要的手段,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中的平均数和以往的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猫

老鼠

大象

乌龟

寿命/年

6

2

51

152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

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

【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数据。

多媒体依次演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

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

【说明:运用多媒体对教材例题进行动态处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摆小方块制作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作准备。】

3.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

提问:看了这里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比较哪一队套得准,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去比较?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

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

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可以怎么办呢?

想法三:先要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队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板书:平均)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理解平均数。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提问: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合后分。

反馈时,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操作,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课件动态演示:将统计图中的涂色方块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导列式:6+9+7+6=28(个),284=7(个)。

【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谈话:请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用红色线条标出平均数,并不断闪烁),图中闪烁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前面板书的平均后面添上数。

观察: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多媒体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交流求女生队平均数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列式计算时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一说平均数表示的意义吗?

【说明: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2.出示题目。

下面是小华记录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况。你能求出小华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吗?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用水量/千克

112

88

104

96

先估计一下小华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围,再求出前4天用水量的平均数。

提问:根据表中信息,你能预测小华家第五天可能会用水多少千克,为什么?

3.出示课始的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东家最近领养了一只小猫,你能预测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这些动物的寿命你是怎样理解的?(都是平均数)

举例:我们小朋友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平均数,你能举几个平均数的例子吗?

4.播放电视短片:如东县版图及洋口港位置。

主要内容:洋口港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提问:刚才的短片介绍的是如东县正在筹建中的洋口港。谁来说一说洋口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些数据?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分别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再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答。

6.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然后用多媒体显示相关河床截面图,加深对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说明:练习设计既重视平均数的求法,更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估计、预测、判断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略)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篇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些问题,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猴子最喜欢吃桃了,一天,猴妈妈摘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分给它的3个孩子,老大2个,老二3个,老三4个。(贴图片)同学们,你对猴妈妈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呢

生:不公平,老大少了,老三多了。

师:那怎样就公平呢生把这些桃合起来再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人3个。

生:老大少了,老三多了,把老三的桃拿一个给老大。

师: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移动过程板书:

师:大家看,现在就(公平了),平均每个孩子(3个桃)。这个3,在数学上就叫2,3、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平均数,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探索研究平均数。

评析:从故事情境中引入学习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规律,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悟到平均数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不仅激活了学生想学平均数的欲望,焕发了学习情智,而且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师:三年级第一小组的4个男生和5个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把套中的个数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屏幕显示例题图)看一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既然是比赛,老师就想问: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猜猜看。

生:女生。

师:都说是女生,可是猜想毕竟是猜想,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验证,请你们开动脑筋,有了想法后相互交流。(交流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意见l算出女生共套中多少个和男生一共套中多少个,进行比较。

意见2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然后再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引发了争论)

师:在刚才的争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样多,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才能一比胜负。

评析:以学生喜欢的有着活动经验的比赛情境作为背景,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争论、辩论,最终得出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体验了自主学习过程的快乐。

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生:把张明的9个移1个给李小钢,1+6=7,张明还有8个,再移1个给程晓杰,1+6=7,最后大家都是7个。

师:想到这种方法或在他的启发下明白了这种方法的请举手。(都举起了手)都很了不起|这是一种好方法,老师把它写下来:

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平均每个人都一样多。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让我们记住这种方法

生:移多补少。

师:多形象啊!还有不样的方法吗

生;6+9+7+6=28(个),28+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求出什么,再怎样的

生:先求出总数,再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求和再平均分。(齐读)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圈,反映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那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请你们独立解决。

生:1+4+7+5+4=30(个),30+5=6(个)。

师:刚才男生中用总数除以4,到了女生中,怎么就除以57呢

生:因为女生是5个人。

师;一语中的,解释得真好1因为女生是5个人套中的个数相加,所以要除以5。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呢

生:不好移。

师:是啊|刚才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开始想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是移来移去不好移,后来又选择了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确实,数学的思考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这个6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吗

(生摇头)

师:都摇头,认为不是,那你怎么理解这个6的意思呢

生:6是平均数。

师:6确实不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圈,是1、4、7、5、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反映了女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吧|

生:男生。

师:什么理由

生:因为76。

师:同学们,回想这道题,由于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等,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后来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啊

生:平均数。

师:现在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

生:平均数真公平。

生:人数不等时,可以用平均数比较。

生:平均数的作用很大。

评析: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鼓励多渠道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抓住本质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理解记忆。通过疑问、解释的过程,既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方法求平均数,又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学得朴实有效。

师:是啊,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些平均数的信息,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师:三年级女生平均身高130厘米,男生平均身高12厘米。(追问三年级所有女生身高都是130厘米,所有男生身高都是132厘米吗)

生:不是。

师:那你怎么理解

生:这是平均数,实际上可能有一个女生身高是128厘米呢!

生:还有可能有一个男生身高135厘米呢!

师:理解得真透彻!再请看(多媒体出示画面),我们通过调查、统计、测算,发现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而我们这儿的小明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85千克。同学们,两者相比,相差多大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生:小明家太浪费水了。

生:我发现两地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相差很大,有的地方严重缺水。

生:我们要节约用水。

师:说得真好|希望你们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其实,我们国家正在搞南7北调的工程,南边水资源丰富,北边严重缺水,南水北调,目的是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喝上用上好的水。

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说说你在哪儿遇到过或用过平均数

生:我家平均每月用水8吨。

生:我们班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93.5分,数学平均成绩是93分。

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生活,发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评析:通过举例,让学生在实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向学生有机渗透节约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关注生活。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93页第1题和94页第2题)

2.判断。投篮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

红队5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2、15、18、20,平均每人投中1个。()

蓝队4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5、20、22,平均每人投中22个。()

(判断并说理后,请学生估计平均数的值,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平均数比一组数中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而旦最接近中间大小的那个数。)

师: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请带着你的智慧走进生活。

《最新小学平均数教案(汇总7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平均数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