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发表时间:2023-04-19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

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昌吉市第一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

2+2+2+2=8(人)1+2+3=6(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

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教材第5页“试一试”的题目)

①独立列式;

②相互检查;

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

④全班汇报、反馈。

(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1.看图列式。(电脑出示)

○ ○ ○ ○

○ ○ ○ ○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这是()个()。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

5+5+5=15,这是()个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

乘法算式是()×()=()×()=()。

3.拓展练习。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4.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利用乘法的意义以及口诀中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谜语,绿衣小英雄,田时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动物:青蛙)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老师会把这些粘贴画是送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每一个同学都要加油哦!

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有多少粘贴画吗?让我们估一估,一共有多少粘贴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学生自由估计粘贴画的数量

2.说一说。

师:老师现在把这个粘贴画的照片展示给同学们,要很快的数出这些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

师:现在,我们共同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手势一排一排的表示)一排有几个?(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

教师引导,学生自编前3句口诀,并探究规律

师:我们刚编制了3句,同学们表现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出课题,板书:6的乘法口诀。

3.学生独自探索规律和方法编制剩下的口诀。

师:剩下的口诀你会编吗?请同学们打开书72頁,编制完成口诀表。(给最先编完的2个小朋友发奖票)

抽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这几句口诀熟悉吗?

师:我们刚刚用2、3、4、5的口诀计算了上面的算式,下面的,我们都没有学过,你能跟我们说说是怎样算6脳6等多少的吗?

抽生汇报

师:剩下的7个6,8个6,9个6等于多少呢?下面请4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有什么好办法。老师给讨论最好的小组,每人一张青蛙小奖票。

交流结束,教师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并发青蛙粘贴画,抽生汇报情况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6的乘法口诀终于编制完成。

4.记忆口诀。

(1)全班齐读,再女同学读算式,男同学读口诀.合作读一遍。

(2)认真观察,6的乘法口诀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找到了再告诉你的同桌后全班交流.

(从上往下看,积都多六;从下往上看,积都少六)

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轻声读一读、背一背口诀.看谁背得最快最流利。

生自由背诵。

(3)师:老师要来考察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快就会背诵了!

师生对口令。(师说上半句,生答下半句)。

同桌对口令。

(4)全班齐背诵。

5、基础练习。

(1)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填表格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能自己填一填吗?

好,动笔!

学生开火车汇报。.

(2)生独立完成第3题找朋友。

(投影)全班交流。你是运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应用

师:同学们很棒,这么快就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并记住了,那么我现在可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掌握6的乘法口诀中的秘密。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想一想:6脳8=6脳7+口=6脳9-口

生小组讨论完成。

师:原来我们找到规律,利用乘法的意义,可以提高我们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哈!

师:这里有些方块,你能快速的数出有多少个?

师:你怎么数的呢?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能把这些口诀用到生活中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呢?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3)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了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中,学生基本能熟练运用口诀,会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其中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包括:图中一共有几双小鸟的眼睛?一共有几个书包?一共有几只船桨?等等。

但在一些教学环节中,我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说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后,让学生写一写,并交流交流就好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完整,而且能够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另外,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还应该注意语句儿童化,多与学生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更爱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3-1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汇总,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老师。

正面、侧面、背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引题、板书:看一看(一)。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练一练。

1.出示主情景图,明确观察位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2.独立想象判断。

3.组织集体交流。

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站在()位置,能看到()个面。

问题二: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2.看一看。

(1)实物观察纸箱,发现:能看到四个面或者更多面的想象是错误的。

得出: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明确:通过想象、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2)学生在小组内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相应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

(3)说一说。

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问题三: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四名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小熊与谁面对面?

2.出示问题下的四幅图,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

3.集体交流,说说思考过程。

4.活动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想反的。

质疑:还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一练1-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猜想----验证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5)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

二、观察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谁是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妈妈)每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妈妈总会陪伴在我们身旁,妈妈那如花的笑脸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三八妇女节刚刚过,你们有没有送礼物给妈妈啊?(没有)让我们也去花店配一束美丽的鲜花送给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 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 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自经历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

记住并灵活、正确地运用8和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活跃氛围,激情导趣

师:小朋友们买过东西吗?谁来说一说买过什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体育用品商店,干什么呢?(播放课件)一起来看大屏幕。生:(齐读)买球。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算一算,填一填。

a.把课本76页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出示课件)商店里有些什么球呢?

(出示课件)你想买篮球还是足球?准备买几个?需要多少钱?

b.汇报。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我想买个球,需要元钱)

2、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

a.独立编口诀。

师:你能根据上面表的内容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把编好的口诀写在课本第76页。

b.同桌交换检查。

c.全班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编的口诀说一说?

d.读口诀。

师:看到自己编的口诀开心吗?(开心)一起来开心地读一读,好吗?(把新学的口诀多读几遍)

e.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编的是几的乘法口诀?

生:8和9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请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寻找口诀中的规律。

a.小组讨论,探索规律。

师:张老师发现二(1)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我们研究研究上面的口诀,你发现它们的得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b.全班反馈。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说得很认真,谁能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生汇报时,师鼓励学生: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学生也可以说发现哪几句口诀是新学的)

4、应用规律记忆口诀。

5、小结。

三、分层练习,游戏巩固

师:老师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做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口诀,想不想做游戏?

对口令游戏

师:(课件出示螃蟹图)看!一只螃蟹几条腿?

生:8条腿。

师:请男同学说几只螃蟹,女生来对几条腿。拿起小手,我们一起拍手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7)

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2+2+2+2+2=4+4+4+4=7+7=

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3)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4)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生答师板书:1×5=52×5=103×5=154×5=20

5×5=256×5=307×5=358×5=409×5=45

(5)你知道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6)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

(7)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想,然后4人小组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

(8)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和学生对口令记口诀。

(2)任意两小组“开火车”背口诀。

(3)同桌一人说口诀,另一人口答相对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4)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

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篇8)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位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四大领域的两个整理与复习穿插在乘法与除法的学习后面,对知识的中段复习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而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统计中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4、钟表的运作规则,认识时刻是几时几分。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5、培养初步推理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习惯方面。90%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乘法表内的计算9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1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习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利用看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识了分一分与除法,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5、作业方面。在老师的要求下,95%的学生能够书写认真,习惯较好;5%的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也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提高质量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随堂进行小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精选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


学习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撰写一些文档,很多过来人都推荐我们有空多读读范文,领悟思考范文结构对写作很有效果,你知道优秀范文有哪些表现呢?相信你应该喜欢88教案网编辑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篇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了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中,学生基本能熟练运用口诀,会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其中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包括:图中一共有几双小鸟的眼睛?一共有几个书包?一共有几只船桨?等等。

但在一些教学环节中,我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说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后,让学生写一写,并交流交流就好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完整,而且能够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另外,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还应该注意语句儿童化,多与学生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更爱学习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自经历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熟练掌握。

教学难点:

记住并灵活、正确地运用8和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活跃氛围,激情导趣

师:小朋友们买过东西吗?谁来说一说买过什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体育用品商店,干什么呢?(播放课件)一起来看大屏幕。生:(齐读)买球。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算一算,填一填。

a.把课本76页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出示课件)商店里有些什么球呢?

(出示课件)你想买篮球还是足球?准备买几个?需要多少钱?

b.汇报。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我想买个球,需要元钱)

2、编制8和9的乘法口诀。

a.独立编口诀。

师:你能根据上面表的内容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把编好的口诀写在课本第76页。

b.同桌交换检查。

c.全班交流。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编的口诀说一说?

d.读口诀。

师:看到自己编的口诀开心吗?(开心)一起来开心地读一读,好吗?(把新学的口诀多读几遍)

e.引出课题。

师:我们刚才编的是几的乘法口诀?

生:8和9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请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寻找口诀中的规律。

a.小组讨论,探索规律。

师:张老师发现二(1)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我们研究研究上面的口诀,你发现它们的得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b.全班反馈。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说得很认真,谁能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生汇报时,师鼓励学生: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学生也可以说发现哪几句口诀是新学的)

4、应用规律记忆口诀。

5、小结。

三、分层练习,游戏巩固

师:老师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做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口诀,想不想做游戏?

对口令游戏

师:(课件出示螃蟹图)看!一只螃蟹几条腿?

生:8条腿。

师:请男同学说几只螃蟹,女生来对几条腿。拿起小手,我们一起拍手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掌握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做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1、钟表的运作规则,准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2、记时间中零几分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认识过40分以后的时刻。

课前准备:

复习一年级学过的整时、半点、过一些以及快几时了。

教具准备:

1、小钟面和作业单,一人一份。

2、三个大的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以神州六号升空及相关的一些时间引入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继续学习时、分的认识。

二、以故事情节开课进入学习,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观察钟面,重点认识大格、小格。

师:现在我们去钟表的世界里走走,(课件出示整个种面,但是没有时针和分针)

小朋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呀?

2、看时针在钟面上的意义

师:说得真好,看,时针哥哥忍不住要来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只要时针的种面)矮胖的时针哥哥走了一大格,他想问问小朋友这是多长时间?(板书一时)

3、分针在钟面上的意义

师:真聪明,看,这细长一些的是谁啊?是啊,分针也带着问题来了,它也走了一大格,这又是多长时间呢?(5分,15分,17分,33分、45分,52分,)(板书60分)

4、初步整体的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并指导认识的方法。

5、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完成练习

师:说得真好时针和分针觉得小朋友们真是一群小英雄,所以他们请求小朋友们去时间的王国里救救几个小闹钟,你们愿意吗?但是进门的密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对,分针弟弟走一圈时针哥哥正好走一大格,所以一时等于60分。(板书)完成课本64页,填一填的练习。

6、继续练习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主要做难点的指导

讨论第六个钟面上的时刻,解决准确认读钟面中几时50几分这样的难点。

三、做游戏巩固新知,轻松学习。

1、游戏。

所以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游戏规则是:在钟面上拨出一个时间,请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拨是几时几分。

好,现在谁来当小考官,考大家。(三个人在老师的钟面上拨时间请全班小朋友来猜)

2、学习简便的记时方法

以闹钟的来信为由,让孩子自学记时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作业单(强调零几分的写法)

四、知识与生活联系,完成课本练习第一题

以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为主,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并初步认识是下午的几时几分,建立24小时的概念。

五、小结,揭示课题。

解决开课时留下的问题,揭示课题再一次体验祖国的繁荣富强并点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版【篇4】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位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四大领域的两个整理与复习穿插在乘法与除法的学习后面,对知识的中段复习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而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统计中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4、钟表的运作规则,认识时刻是几时几分。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5、培养初步推理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习惯方面。90%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乘法表内的计算9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1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习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利用看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识了分一分与除法,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5、作业方面。在老师的要求下,95%的学生能够书写认真,习惯较好;5%的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也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提高质量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随堂进行小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7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编写一些优秀的文档,动笔前先看一看有没有可参考的范文。阅读范文可以帮我们积累素材,提高专业能力,那大家了解的范文有哪些?有请驻留一会,阅读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

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或者会用相应的相同加数连加算式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都是学生是否理解乘法运算意义的标志。把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关键是确定两个乘数各是多少:一个乘数就是相同的加数,不会出错;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它隐含在连加算式中,要加以强调。这也是教材设计的一个亮点。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加深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昌吉市第一小学地处郊区,与农村相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生源多属于农村及外地打工子女,学生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都较差,学生接受外界信息资源条件较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有一个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有乘飞机的,划船的,还有坐火车的。

生:我发现了每架飞机上的人数同样多,每节车厢的人数同样多。

师:能根据这幅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有多少人坐小飞机?④休息的有几人?

2+2+2+2=8(人)1+2+3=6(人)

②划船的有几人?

3+3+3=9(人)

③小火车上坐有多少人?

4+4+4+4+4+4=24(人)

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右边的算式加数不同。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儿童乐园”这一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了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观察发现了所有的加法有一般加法和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两类,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加法有联系的乘法的知识。(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1.针对算式4+4+4+4+4+4=24(人),进行乘法教学。

师:在上面这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生:相同加数是4,有6个4。)

师:6个4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6×4=24或4×6=24。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它各部分的名称与读法。

2.请各小组把本组刚才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师追问:2+2+2+2=2×4时,4是从哪儿来的?引起学生关注和讨论。

(评析通过讨论“4”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计算相同加数的连加问题,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利用乘法知识试一试。(教材第5页“试一试”的题目)

①独立列式;

②相互检查;

③互相说一说:3×4或4×3中的4是从哪儿来的?7×2和2×7中的2是从哪儿来的?

④全班汇报、反馈。

(评析试一试,目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通过说一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1.看图列式。(电脑出示)

○ ○ ○ ○

○ ○ ○ ○ ○ ○ ○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这是()个()。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电脑出示)

5+5+5=15,这是()个5相加,

乘法算式是()×()=()×()=()。

4+4+4+4+4=20,这是()个4相加,

乘法算式是()×()=()×()=()。

3.拓展练习。

算式1+2+3=6和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谁能想办法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

4.延伸应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评析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生活趣味;突出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学生对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达到95%,但拓展练习中“1+2+3=6,3+3+3+6=15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有一半学生不会写,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灵活、不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钟表,掌握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做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

1、钟表的运作规则,准确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2、记时间中零几分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特别是准确的认识过40分以后的时刻。

课前准备:

复习一年级学过的整时、半点、过一些以及快几时了。

教具准备:

1、小钟面和作业单,一人一份。

2、三个大的钟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以神州六号升空及相关的一些时间引入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就是:继续学习时、分的认识。

二、以故事情节开课进入学习,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1、观察钟面,重点认识大格、小格。

师:现在我们去钟表的世界里走走,(课件出示整个种面,但是没有时针和分针)

小朋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呀?

2、看时针在钟面上的意义

师:说得真好,看,时针哥哥忍不住要来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只要时针的种面)矮胖的时针哥哥走了一大格,他想问问小朋友这是多长时间?(板书一时)

3、分针在钟面上的意义

师:真聪明,看,这细长一些的是谁啊?是啊,分针也带着问题来了,它也走了一大格,这又是多长时间呢?(5分,15分,17分,33分、45分,52分,)(板书60分)

4、初步整体的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并指导认识的方法。

5、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完成练习

师:说得真好时针和分针觉得小朋友们真是一群小英雄,所以他们请求小朋友们去时间的王国里救救几个小闹钟,你们愿意吗?但是进门的密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对,分针弟弟走一圈时针哥哥正好走一大格,所以一时等于60分。(板书)完成课本64页,填一填的练习。

6、继续练习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时刻主要做难点的指导

讨论第六个钟面上的时刻,解决准确认读钟面中几时50几分这样的难点。

三、做游戏巩固新知,轻松学习。

1、游戏。

所以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游戏规则是:在钟面上拨出一个时间,请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拨是几时几分。

好,现在谁来当小考官,考大家。(三个人在老师的钟面上拨时间请全班小朋友来猜)

2、学习简便的记时方法

以闹钟的来信为由,让孩子自学记时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作业单(强调零几分的写法)

四、知识与生活联系,完成课本练习第一题

以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为主,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并初步认识是下午的几时几分,建立24小时的概念。

五、小结,揭示课题。

解决开课时留下的问题,揭示课题再一次体验祖国的繁荣富强并点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3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九个单元: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位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四大领域的两个整理与复习穿插在乘法与除法的学习后面,对知识的中段复习起到了很好的总结作用。而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乘法、除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比较熟悉地掌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下来。在统计中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复习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

3、进一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4、钟表的运作规则,认识时刻是几时几分。掌握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5、培养初步推理能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习惯方面。90%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乘法表内的计算9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1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习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利用看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识了分一分与除法,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会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意义。

5、作业方面。在老师的要求下,95%的学生能够书写认真,习惯较好;5%的学生即使老师要求也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提高质量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二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随堂进行小测试,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3-1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汇总,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老师。

正面、侧面、背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引题、板书:看一看(一)。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练一练。

1.出示主情景图,明确观察位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2.独立想象判断。

3.组织集体交流。

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站在()位置,能看到()个面。

问题二: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2.看一看。

(1)实物观察纸箱,发现:能看到四个面或者更多面的想象是错误的。

得出: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明确:通过想象、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2)学生在小组内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相应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

(3)说一说。

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问题三: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四名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小熊与谁面对面?

2.出示问题下的四幅图,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

3.集体交流,说说思考过程。

4.活动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想反的。

质疑:还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一练1-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猜想----验证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8页-1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这些位置,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简单物体,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的方向辨认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

课件、动物储存罐、毛绒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18页情境图一,说一说,小霞和下宇,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活动1:从不同角度看准备好的兔子储存罐。

(1)四人小组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储存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观察时,要平视被观察物体)

(2)全班汇报:教师将储存罐的一个面面对全班学生,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教师依次出示储存罐的其他面,请学生描述看到的样子。

(4)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储存罐,同学们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5)再次出示课本18页情境图一,说一说,小霞和下宇,分别看到了储存罐的那一面。

活动二:观察储存罐,选出看到的那一面。

(1)出示课本18页情境图二,请你像小霞那样看一看。

(2)学生开始活动,并说一说看到的那个面有什么特征,是储存罐的那一面。

(3)选一选,选出看到的图案。

活动三:拿出自己的喜欢的玩具看一看,说一说。

(1)同桌两人,拿出准备好的玩具进行观察。

(2)同桌两人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是玩具的那一面。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在活动的过程中完成课本19页,练一练的1、2、3、4题。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利用乘法的意义以及口诀中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谜语,绿衣小英雄,田时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动物:青蛙)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老师会把这些粘贴画是送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每一个同学都要加油哦!

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有多少粘贴画吗?让我们估一估,一共有多少粘贴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学生自由估计粘贴画的数量

2.说一说。

师:老师现在把这个粘贴画的照片展示给同学们,要很快的数出这些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

师:现在,我们共同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手势一排一排的表示)一排有几个?(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

教师引导,学生自编前3句口诀,并探究规律

师:我们刚编制了3句,同学们表现真好,聪明的小朋友观察这些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出课题,板书:6的乘法口诀。

3.学生独自探索规律和方法编制剩下的口诀。

师:剩下的口诀你会编吗?请同学们打开书72頁,编制完成口诀表。(给最先编完的2个小朋友发奖票)

抽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这几句口诀熟悉吗?

师:我们刚刚用2、3、4、5的口诀计算了上面的算式,下面的,我们都没有学过,你能跟我们说说是怎样算6脳6等多少的吗?

抽生汇报

师:剩下的7个6,8个6,9个6等于多少呢?下面请4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有什么好办法。老师给讨论最好的小组,每人一张青蛙小奖票。

交流结束,教师评价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并发青蛙粘贴画,抽生汇报情况

师:经过同学们的努力,6的乘法口诀终于编制完成。

4.记忆口诀。

(1)全班齐读,再女同学读算式,男同学读口诀.合作读一遍。

(2)认真观察,6的乘法口诀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找到了再告诉你的同桌后全班交流.

(从上往下看,积都多六;从下往上看,积都少六)

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轻声读一读、背一背口诀.看谁背得最快最流利。

生自由背诵。

(3)师:老师要来考察一下你们是不是真的这么快就会背诵了!

师生对口令。(师说上半句,生答下半句)。

同桌对口令。

(4)全班齐背诵。

5、基础练习。

(1)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填表格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你能自己填一填吗?

好,动笔!

学生开火车汇报。.

(2)生独立完成第3题找朋友。

(投影)全班交流。你是运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应用

师:同学们很棒,这么快就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并记住了,那么我现在可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掌握6的乘法口诀中的秘密。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想一想:6脳8=6脳7+口=6脳9-口

生小组讨论完成。

师:原来我们找到规律,利用乘法的意义,可以提高我们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哈!

师:这里有些方块,你能快速的数出有多少个?

师:你怎么数的呢?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你能把这些口诀用到生活中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四、课堂总结。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呢?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篇7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顺利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了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中,学生基本能熟练运用口诀,会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其中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包括:图中一共有几双小鸟的眼睛?一共有几个书包?一共有几只船桨?等等。

但在一些教学环节中,我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说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后,让学生写一写,并交流交流就好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完整,而且能够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问题。另外,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还应该注意语句儿童化,多与学生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更融洽,学生更爱学习数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秋游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秋游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共有多少人?
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
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90-25=65(个),65-4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
9
0
-
4
5
4
5
-
2
5
2
0

9
0
-
2
5
6
5
-
4
5
2
0
【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减的意义,及时巩固连减算式的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教学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秋游
90-45-25=20(个)90-25-45=20(个)
9
0
-
4
5
4
5
-
2
5
2
0
9
0
-
2
5
6
5
-
4
5
2
0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动物》教案

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六节内容,“倍”是小学数学教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是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同时,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决倍数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把初步解决倍数问题列入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但“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主动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学具、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瞧!小动物们多开心,多快乐啊!这节课让我们和快乐的动物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探索新的数学奥妙!

2.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搜集整理数学信息。

1.孩子们,赶快走近可爱的小动物们,看看它们带给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独立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2.快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找到的数学信息,其余同学手势判断。

3.谁能把我们刚刚找到的数学信息记录下来?指名白板上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寻找、整理数学信息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画一画、圈一圈,初步认识“倍”。

1.小猴和小鸭来向大家打招呼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请到你的练习本上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它们?独立思考。

2.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老师。

3.快行动吧!注意,让它们各站一排。一名学生独立在白板上画,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一周,寻找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4.展示交流学生作品,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我用什么来表示什么”。

5.仔细观察学生作品,比一比小松鼠和小鸭的数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独立思考。

6.指名汇报自己的发现。

预设:小鸭比小松鼠多或小松鼠比小鸭少。

小鸭子比小松鼠多4只或小松鼠比小鸭子少4只。

6能分成3个2。

7.你能圈一圈,分一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6能分成3个2吗?学生独立尝试,圈一圈,分一分,指名白板上圈一圈,分一分。

8.说说你是怎么想到把小鸭子2只2只分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9.孩子们,你们真像一个个小小数学家,这么快就发现了6只

里面有3个2只,因为6里面有3个2,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就说6是2的3倍,也就是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的认识。板书知识课题。

10.你能用算式表示6只小鸭和3只小猴之间的这种倍数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出算式。

11.指名汇报算式。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12.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13.温馨提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商后面不写“倍”。赶快把这个小知识再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这些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三)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1.体会一倍数相同,倍数不同,结果不同。

孩子们,其它小动物已经等不急了,瞧!谁来啦。出示小鸡。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研究小鸭只数和小松鼠只数的倍数关系的?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先画一画,再圈一圈,并列算式表示。

你能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看看小鸡只数和小松鼠只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倍数关系?

学生独立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指名白板上完成。

学生完成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孩子们,都是和小松鼠比,可是,为什么刚刚我们说小鸭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现在小鸡只数又是小松鼠只数的4倍呢?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汇报自己的想法。

小结:原来比的对象不同,倍数就不同。

2.体会一倍数不同,几倍数就不同。

孩子们,紧张了半天,我们来放松放松,一起做个小游戏吧!

学生明确游戏要求。

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摆的积木是孔雀摆的3倍吗?学生圈一圈。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接着玩下去,你敢吗?如果要求你摆的块数是孔雀的8倍,该摆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们,刚刚小鸭只数也是小松鼠的3倍,为什么都是3倍,鸭的只数是6只,孔雀摆的积木却是3块呢?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内交流想法。指名汇报。

小结:一份不同,3份就不同,比较的时候不能只看倍数,还要看一份是多少,一份不同,几份就不同。看来一份真的很重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活动经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方法迁移,同时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

过渡:让我们用数学家的眼光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小鸟的意见你同意吗?(判断)蜻蜓只数是蝴蝶的2倍

明确题目要求。

你同意吗?说说自己的想法。

修改小鸟的说法。蜻蜓只数是蝴蝶的3倍。

2.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教材71页第2题)

寻找数学信息。

独立画一画,并列式计算。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3.画一画,填一填。(教材第72页第3题)

明确题目要求。

独立画一画,填一填。

指名汇报。

4.动动脑,想一想。(教材72页第5题)

找数学信息。

填一填,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提出问题,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倍”的认识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观察物体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前面所讲的内容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一些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或图形的不同形状,从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单元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难点是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课题

看一看看一看(一)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重点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教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实践

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

小结

1.认真思考问题,无法确定答案。

2.认真观察讲台。

3.讲述自己看到的讲台形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观察书本上的图画,结合自己的体验,正确完成习题,初步建立自己的空间观念。

1.分组实践观察,兴趣大增。

2.积极讨论、交流,代表发言: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桌子的不同几个面。

3.观察、思考,回答老师提问。

4.认真听老师讲解,结合观察,体会结论。

1.仔细观察,认真听讲,正确理解人为规定:一般朝上的那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2.将实物与平面图形相结合,体会对面的理解,正确完成练习。1.引导提问: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2.请学生坐在位置上观察讲台。

3.请坐在教室不同方位的同学描述所看到的讲台形状。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连一连”的内容。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在不同位置观察桌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3.引导提问:从不同位置分别看到桌子的几个面呢?

4.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借助实物讲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含义。

2.板书,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亲自实践体验数学的乐趣

培养合作精神,相互探讨,自行摸索求知

运用到实践,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一.观察物体二.认识物体的面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看一看(二)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能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并能识别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物体。教学难点辨认描述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具)准备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积木或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实践应用

小结

1.拿出准备的正方体,按照老师讲台上的模型进行拼、摆物体。

1.观察自己摆的物体,得出: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能够都是长方形,侧面是正方形。

2.根据结论,很快完成练习题。

3.动手实践,相互交流,小组代表总结

正确地完成练习,学有所获。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看个图形

2.按照教材中“看一看”中的图形,引导学生拼、摆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拼摆的物体,并说说观察的结果。

2.请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3.以小组为单位,用三个正方体搭图形,然后进行观察与交流。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困难时拼摆实物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动手能力

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加学习的兴趣

反馈信息适当指导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一.看一看

二.观察物体课后反思教学课题

节日广场

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从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

问题探究

小结

学生看图并回答

积极讲述自己看到的节日广场见闻

生:有多少花盆?

有多少小朋友在跳舞?

有多少人在照相?

。。。。。。

认真思考、计算

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完成连线题

故事导入: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哪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

出示情境图。

提问:在节日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讲述自己在节日广场中的所见所闻

看这幅情境图,完成智慧老人的要求。

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让学生想象图中小鸟、小狗、淘气所看到的“烈士纪念碑”的形状,完成连线题。

总结本课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观察能力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及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一、节日广场1.四组气球的个数2.表演节目的人数

二.纪念碑前1.小鸟的个数2.碑前小朋友的人数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文具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买文具。(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商店买文具。你们高兴吗?(高兴)
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要用到人民币,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崇拜金钱,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
【设计意图:教学之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并能正确看待金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商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或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1:1把尺子8角,1元等于10角,减去买尺子的8角,还剩2角,所以就应该找回2角。
生2:算应找回的钱数,就是计算剩下的钱数,应该用减法计算,所以1元-8角=2角。
师:是啊,就是这样用减法计算应找回的钱数,或者说找回的钱数与买东西用去的钱数和正好是付出的钱数。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师:如果你有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可以买1把尺子和1个练习本。
·我可以买2块橡皮和1把尺子。
·我可以买2支铅笔。
·我可以买1支铅笔,2个练习本和1块橡皮。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只要你们所用的钱正好是1元,不能多不能少,就说明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实际购买文具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购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不同的付钱方式,同样多的钱也可以买到不同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记忆1元=10角。】
三、教学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1角=10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案:买文具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买衣服。(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去哪转转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买衣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出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为下一环节探究不同的付钱方式奠定基础。】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票样讨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拿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我拿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我拿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
只要学生说的符合生活实际、是正确的,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现实性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北师大版
师: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说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

90-45-25=20(人)45+25=70(人)

90-70=20(人)

90454590

-45-25+25-70

-----------------------------------------

45207020

4、70人乘车返回学校,第一辆车上有38人,第二辆车上有24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38+24=62(人)70-62=8(人)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85-49+27=57+42-69=

64+25-39=82-45+38=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8+42-36=52-43+77=

91-38-25=97-36+43=

46+26+34=73-49+35=

四、总结:

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新北师大版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1、教科书呈现了小面额的各种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进行换算的十进制关系。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问题主要目的是在解决如何付钱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根据“1元=10角”这一关系,体会1元可以用不同的角币来组合,进而体会购物时付钱方法的多样化。

3、用1元买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探究买尺子的活动研究如何找钱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进一步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同时,体会“1元=10角”也是找钱的根据,并体会减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巩固“1元=10角”,使学生体会1元的使用价值。上面这些活动都仅仅围绕“认识人民币”而展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认一认,填一填

教学时,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教师可以利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模型或提供一些真实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请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然后认真观察人民币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别这些人民币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材料,大小,颜色,图案及文字,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各种小面额人民币。

学生对小面额的人民币比较熟悉,说出币值并不难,但是对上面的一些字和图案可能不认识,如贰、国徽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适当讲解。教师可以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小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2)认识元、角、分

在学生认识了小面额人民币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对人民币进行分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照材质分为硬币和纸币,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5元、2元、和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5分、2分和1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兑换活动,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再利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兑换,教师拿出1元,学生拿出10张1角。也可以同桌的两个人开展这样的兑换活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元=10角,1角=10分。

6、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买东西找钱是日常购物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基本的思路是:付出的钱-物品的价钱=找回的钱。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独立思考,寻找结局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经验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导学案(新北师大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导学案(新北师大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练习二

【学习内容】教材P24—25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加强对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

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

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

【学习过程】

回顾要点:

(1)“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简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义就表示“几个几相加”

(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想加法算式。

自主学习:

1、数一数,填一填

方法一:横着数,是()个()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方法二:竖着数,是()个()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2读作()

3×2=6

....

....

()()()()

3、照样子画一画。

表示4个2相加:

4×2

表示2个4相加:

表示()个()相加:

3×5

表示()个()相加:

4、动脑筋想一想。

一个文具盒6元钱,如果买8个这样的文具盒需要多少钱?你会列乘法算式吗?你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吗?

【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

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错题改正及整理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2017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解读(北师大版)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并培养估算的意识。
2、第二单元购物(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学生能充分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五单元“乘法口诀(一)”,第八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从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性打好基础。
2、第六单元“测量”(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三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七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30页,通过数松果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个地数。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口诀编排设计上注意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以便于学生来记忆口诀。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例如,第3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第78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圈一圈”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9=6×□+6×□,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对口令”“找朋友”“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整理与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本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你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与态度的总结与反思。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举措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举措。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本册教材的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适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乘法口诀(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3、4、5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第二册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也是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单元之一,乘法口诀会伴着我们的生活一辈子,因此,在学习上我们肯定要加强。但是对于刚从一年级上来的二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理解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可能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只是能机械地进行记忆,不能很好地理解。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真实有趣的情境进行引导,我想这个单元的学习还是会很顺利的。单元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5的乘法口诀。难点:(1)理解2~5的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2)利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1、加强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多采用实物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2、对于他们的作业和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速度。3、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模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单元课时计划:10课时。
教学课题数松果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正确应用口诀,较熟练地口算5的乘法算式。教学(具)准备数松果的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学生看图并回答。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松果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探究生:一共有几只松鼠?一共有多少棵松树?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可以数一数,算一算。(1)1,2,3,4,5…1个1个地数;(2)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3)5,10,15,20…5个5个地数;……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1×5=5,2×5=10,3×5=15,4×5=20,5×5=25,5×6=30,5×7=35,5×8=40,5×9=45学生说出这些算式表示的意义,算法。每个算式中都有一个乘数是5,积一个比一个大5。学生通过思才得出要用简便的方法来记忆。生:我的铅笔盒上的乘法口诀表中就有。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口诀都是四五个字。1、提出问题看着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寻找解题思路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老师先出示5个松果,再出示5个松果,又出示5个松果,……每次出示5个松果,共9次,摆成9行。师:1行、2行、3行……各有几个松果?你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根据图意来试编口诀,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有谁能从口诀中找到规律呢?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通过直观地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将现实问题与乘法进行连接。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遇到问题,请老师帮助解决。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小结学生进行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摘桃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3、学会看图列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认真倾听谈话: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激发兴趣,调动学习兴趣体验感悟学生独立做,发奖品学生反馈,说出每一个算式所用的乘法口诀。出示教材12页图画,谈话:男生帮乐乐,女生帮毛毛做的又对又快的老师也奖励一个大桃子,男生女生交换,前五名奖励体验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实践应用3×5=15(人)3+5=8独立填写,集体订正小组交流,集体订正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练一练”第1题:出示题目指导分析第2题:在括号里填适当的符号第3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画说图意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信息适当指导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做家务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教学重点利用经验规律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编出2的乘法口诀。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观察回答谈话:小名是一年二班的学生,非常热爱劳动,看,今年他正在做家务板书课题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问题探究1.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认真观察操作后,小组交流,完成填表格2.1×2=22×2=43.独立列算式,小组交流汇报4.编制乘法口诀5.对口令游戏1.谈话:小名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名,同学们摆的很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4页的表格?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摆一双筷子怎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3.组织小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4.根据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5.整理2的乘法口诀6.怎样记住这些口诀7.对口令游戏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展示自我实践应用2×99×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做2×4=8(只)做练习1题:计算哪乘法时用二九十八这个口诀?2题: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3题:口算练习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天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们的收获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做家务

填一填:

几双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几根筷子

2

4

6

8

10

12

14

16

18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需要几个轮子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掌握3的乘法口诀。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有一个小朋友在给三轮车安装轮子。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9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今天,我们要帮助小熊一起解决“需要几个轮子”这一数学问题,大家打开课本16页,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大家发现图中的数学问题了吗?问题探究学生自己数一数,然后填表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为三的乘法口诀做铺垫体验感悟1.摆一个三角形2.1×3=33.一三得三4.独立摆三角形,编制口诀,组内交流1.拿小棒摆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3.板书:1×3=3一三得三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实践应用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练一练”1题:找朋友2题:找规律填数3题:动物运动会数学故事反馈信息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的乘法口诀:

1×3=3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3×4=12三四十二

3×5=15三五十五

3×6=18三六十八

3×7=21三七二十一

3×8=24三八二十四

3×9=27三九二十七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可爱的小青蛙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以的口算。2、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口诀。教学难点用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复习同桌用卡片互相提问。1、对口令。三六()四()二十三四()二四()五八()()九十八2、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复习前面的口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连一连2、比一比3、算一算(1)学生独立作答,同桌交流。(2)集体交流反馈。生:小蝌蚪2×3和3+3生:小蝌蚪9×2,6+6+6,3×6,9+9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6+6+6就是三个6相加,所以可以用3×6的口诀来计算。学生口算完,全班核对。并说出每个算式所用的口诀。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生:1个9生:3个9(出示挂图)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丁丁是个爱护动物的好孩子,他把小朋友们捉到的小蝌蚪放回到河里。小蝌蚪到了水里就到处找妈妈,你知道谁是它们的妈妈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吧。师:6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师:18号青蛙妈妈的孩子有哪些?师:6+6+6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呢?(重点关注:相同加数的算法,以及他们与乘法的联系,巩固乘法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将剩下的汇报完。师:小青蛙也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喜欢比比谁的本领大。快看,两只小青蛙在岸边等待小裁判的枪声,准备比赛过河。我们也加入它们的比赛吧。(引导学生观察2×3和3×2所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二三得六”,再进行拓展,让学生说出2,3,5的每句口诀可以写出哪些算式。)老师帮助加深理解。师:1只青蛙吃了9只害虫,也可以说有几个9?那3只青蛙吃了几个9呢?3个9我们可以怎样列式呢?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加深相同加数和乘法的联系。熟练运用2,3,5的口诀。运用乘法的意义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第2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生根据第四题的要求,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1、让学生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看懂第2题的图意,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除了完成书上的问题,还可以进行拓展,问“大楼正面有多少个窗户?大楼侧面有多少个窗户?”这里要提醒孩子们看清图画,大楼的底楼有一个门,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门也当成了窗户,还有就是侧面并不是只有看得到的那个,侧面应该有两个。3、引导学生独立弄清第三题的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交流。在巩固练习时,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青蛙过河比赛:2×63×32×74×38×39×25×23×27×36×33×68×22×34×23×53×9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小熊请客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并初步记忆4的口诀。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生:一串有4个。生: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今天,小熊想邀请小伙伴们到自己家做客。它准备了一篮子红果,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老师边说边出示书上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师:小熊串好的红果每串有多少个?师:小熊在串红果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二、新课1、数一数学生数完汇报结果,共九串。学生独立思考,数一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从1数到36。生:我用的是加法。一串红果是4个,2串就是4加4是8个,3串就是8加4是12个……出示红果的串数。师:请热心的小朋友来帮助数一下,这里共有几串红果?师:九串里共有多少个红果?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师:九串一共有多少个红果?你们刚才是怎么数的呢?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师:这个办法真好,谁用这个方法接着算?算完之后让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让学生观察图自己去寻找方法,这样会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2、填一填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4、说一说生:表示1串红果。生:分别表示红果有2串、3串……9串。生:它表示一串红果4个。生:填在2下面的空格里。1×4=4或4×1=42个4是2×4=8或4×2=8……学生独立编写。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并进行总结,归纳。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学生说一说。“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师:刚才孩子们算的真不错,现在你们能填一填这个表吗?(出示书上的统计表。)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师:那后面的2、3……9呢?师:1下面的4表示什么呢?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填空。并指导孩子们认识一串红果有四个表示1个4,二串红果有8个表示2个4等。1、写乘法算式师:1个4可以写成哪个乘法算式?师: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吗?(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3、引导演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忆口诀。要求全班都会背诵。(顺着背,倒着背,对口令。)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为后面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准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帮助学生熟记4的乘法口诀。三、巩固练习与小结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第三小题具有数形结合的特点,当学生完成这道题后,老师应该对他们进行强化,让他们结合图形说一说算式的意义。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

1

2

3

4

5

6

7

8

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课后反思教学课题回家路上课时进度1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条理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挂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观察图画数学游戏练一练小结学生认真听老师的导入。学生积极地描述图画的中事物,开始的时候是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又同桌说,再进行全班交流。生:有16只猫在划船。每只船上有4只猫,有4只船,所以列式是:4×4=16(只)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提问,回答问题。交流提问结果。生:我们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小鸟?生:一共有15只小鸟。生: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草地上有2个5只小鸟,树上也有5只小鸟,一共就有3个5只小鸟,5乘3等于15只鸟。生:谁知道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呢?生:我知道3乘除等于9。生:为什么?生:因为它们是三个一起走的,这里有3个3,所以算式是3×3=9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第三小题,然后进行全班订正。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重点关注:注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和积极踊跃地发言。)师: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根据画面来提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如:一共有几只猫在划船?(师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追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这时,老师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老师也参与到其中,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追问。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算式:5×3=15(只)在做这种解决问题的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醒写单位。师:刚才小朋友们问得非常好,答得也很妙。第一个问题问完了,那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老师将问题和算式进行板书,并表扬孩子们这种追问的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后面的问题,并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先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再请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追问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他们会主动地思考,问个为什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3=15(只)背书包的小动物有几只?3×3=9(只)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课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新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挂图、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
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3题师问:
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
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平均分
1.8个桃子分给2个猴子,每个猴子分(4)个桃子
2.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
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苹果
平均每个盘子放3个
每个盘子里放2个,可以放6个盘子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一、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
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板书设计
分糖果
第一组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姓名
1次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
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