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2500字精选7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3-02-10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2500字精选7篇。

88教案网精选专题推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1)

【教具准备】

1 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废旧的硬纸盒/纸版、剪刀、胶水。

3 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键盘。

4 教师准备字母卡片和真正的键盘一个。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或进行日常口语活动。

(2)学生之间自编对话并表演。

(3)教师播放Unit 6 B Let's chant 的录音,让学生边拍手边说歌谣。

(4)游戏:Silent Speech

教师换一种方法说字母------唇说,说字母的时候不发出声音。学生看教师的口形,猜教师“说”的内容。说的字母为Aa----Zz 。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字母卡片,学生认读字母Aa----Zz。

(2)学生字母背诵Aa----Zz。

(3)教师播放歌曲 “A B C Song ”,告诉学生“试一试”“比一比”,看看谁能通过自己试唱学会歌曲。

(4)学生间相互练唱,再次让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5)教师出示一个真正的键盘,教师说字母,让学生在键盘上找到字母。可将此活动作为比赛的形式出现,Boys Group and Girls Group. 谁先找到谁获胜。

(6)教师出示自己已制作好键盘:This is a Keyboard. 重复 a Keyboard,学生跟读

a Keyboard This is a Keyboard.并贴在黑板上。

教师指着制作所需的工具建议:Let's make a Keyboard.

(7)教师按照课本上呈现的制作程序,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给学生做示范。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请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键盘。键盘上的字母教师可以事先复印好发给学生。告诉学生键盘上的字母排列顺序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排列组合。

(2)键盘游戏:

按照书中的程序,分三种游戏进行操练。

·找出字母的位置。

·在键盘上敲击出单词。请学生先跟着教师学习正确的指法,再玩游戏。

·一边敲,一边唱 “ABC Song”。

(3)展览学生的作品。评出秀的键盘。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做活动手册43页的练习。

(2)让学生自我评价本单元学习情况,可在第73页上做标记。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对抗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教师说英文,小组成员共同画出相应内容,又快又准的加一分。如教师说:Draw a blue eye. Draw an orange mouth. Draw the green ears. …

教师还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单词,说对的加分。

【板书设计】

Recycle 2

教师出示一个自己已制作好键盘贴在黑板上。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下学期 Recycle 2 第三课时》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2)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节教案篇1

My school bag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单词a tape, a pencil sharpener, a knife, a crayon

2.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What’s this/that in/on the…?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 Come here. 并获得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重点难点:能正确理解运用介词in 和on。

教 学 过 程

用时:20分钟

第一步:重难点突破

用时:5分钟

T: (PPT 1 显示课题)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T: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My name is May. 我的名字是May。今天由我来和你们一起学习三年级第一单元Unit 1 My school bag,现在我们就开始吧!

T: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子。请你看老师出示的图片,猜一猜它们都是些什么呢?(PPT 2)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What’s this?和What’s that? 你可以怎么回答呢?对了,你可以回答It’s a/an… 记住了吗?好,我们开始吧!(PPT 显示图片剪影×4,教师带领学生问答)

T: OK! Good! 你们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要把几样东西分别放到不同的地方,请你仔细看好回答老师的问题 (PPT 3显示图片,若干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椅子上盒子里面和上面。)

T: Look! What’s that on/in the …? (PPT 3点击显现物品)

Yes. It’s a/an … (教授单词tape)

T:同学们,刚才老师是怎么样用英语来问在某处的某样东西是什么的呢?你还记得吗?对了,老师是在原来我们学过的句子后面加上了物品所在的位置。例如What’s this on the desk?是想问在桌子上的这个是什么。请你也来读一读.(带读) 再例如What’s that on the …? 是想问… 请你也来读一读。

T:在这里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介词in 和on的区别,(PPT4显示帮助解释) in 表示在……里面,例如What’s this in the box? 盒子里面的是什么?而on 表示在……上面,例如What’s this on the box? 盒子上面的是什么?好,现在你都懂了吗?老师来考考你。(拿铅笔盒和一只铅笔,分别放在里面和上面,带领学生问和答,进一步解释说明)

(本步骤设计说明:教师首先通过游戏带领学生复习旧知并过渡到新句子的学习,这样的层次有助于学生自然接受新知识。同时通过讲解和教授,帮助学生理解,体会in 和on这两个介词的区别,突破重点难点。)

第二步:课文学习

用时:10分钟

1 T: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look at these boy and girl. Who are they?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他们是谁呢? (PPT5显示Yang Ling 和Wang Bing) Yes, they’re Yang Ling and Wang Bing. Yang Ling is in Wang Bing’s house today. 今天杨玲在王兵的家里,他们在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文动画)

2.T: 好,现在你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了吗?对了,他们在谈论王兵的文具呢!那么他们谈论了哪几样文具呢?请你听课文对话,把他们谈论到的文具选出来。(PPT 6显示待选文具和听力要求)(播放课文录音)

3.T: OK. 他们到底谈论了哪几样文具呢?请你和同学讨论讨论。

T: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答案。他们谈论了这四样文具,你会用英语说一说这些文具吗?首先我们来看What’s this in English? Yes, it’s a tape. And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sharpener. 很好。这个呢?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呢?Yes, it’s a knife. (教授带读knife) 最后What’s this in English? Yes, it’s a crayon. (教授带读crayon)

4. T: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怎样询问某样物品用英语怎么说了吗? 我们可以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n English是用英语表示的意思。(带读词组和句子) 现在就请你看着这几样文具用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an …来问答。首先请你来看看以下两位同学是怎样对话的吧!

(学生演示问答)

5. T: 好了,现在我们来跟随杨玲和王兵一起来说一说。请听课文动画跟读。

(播放课文动画,暂停跟读)

6. T: Very good! 现在你能来自己读一读课文吗?

7. T: 同学们,现在请你来当杨玲,跟电脑上的王兵来对对话。

8.T: 好,现在请和一位同学搭档表演课文。首先请你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吧!(学生演示表演课文)

(本步骤设计说明:本部分教师直接引出课文中的两个人物,让学生通过看初步感知课文,在通过听理解课文内容,从待选物品中选出他们所谈论到的文具并进行新单词和句型的教授,此部分的重点应转移到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这个问句上。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跟读学习课文,在充分的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文表演。)

第三步:巩固操练

用时: 5分钟

1. T: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提问方式,(PPT小结)一种是询问在某处的某样物品是什么,我们可以问:What’s this/that on/in…? 这里我们不但要注意物品的远近,还要注意物品的位置,如果物品离我们比较近,我们应该用代词this;如果比较远,应该用代词that;如果物品是在某样东西的上面,我们应该用介词on;如果物品是在某样东西的里面,我们应该用介词in。另一种提问的方式是询问某样物品用英语怎样表达,我们可以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而这两种提问方式都可以用It’s a/an …来回答。你都明白了吗?好,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内容来编对话进行表演。(提供四个场景,让学生4选1进行表演)

2. T: 首先请你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所编的对话吧,说不定会对你有所启发哦!(学生演示表演编对话)

(结束语)

T: 本节课中我们一起跟随杨玲和王兵学习了如何询问在某处的某些物品是什么,还学会了询问某样物品用英语怎样表达,希望你在课后认真复习课文,我们下节课再见。Bye!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节教案篇2

【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

【教学重点】单词:father (dad), mother (mom), 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 (grandma), man, woman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单词的认读

【教具准备】

1.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 2.单词卡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并指着其中的人物做介绍:He’s my father. She’s my mother.

2. 让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着,举起自己的家人照片做问答练习: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 Jie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is girl?让学生回答:She’s Chen Jie.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分别出示father, mother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at man (woman)?引导学生说出:He’s Chen Jie’s father(dad). She’s Chen Jie’s mother (mom).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father, dad, mother, mom, man, woman, 让学生把这些单词卡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

4.教师:There are 4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too. Do you know who are they?可先让学生猜,再出示图片教读单词:g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 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形成family tree.注:教师向学生说明grandpa, grandma多用于口语中。brother, sister不是本课内容,稍带即可。

5.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先试着把单词ga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贴到相应的图片下,再教读单词。

6.让学生看黑板。教师:This is a family tree. How many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Who are they?

7.播放Let’s learn A部分的视频,学生边观看边跟读。再让学生扮演Chen Jie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This is my family. He’s my… She’s my…

8.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当学生介绍到父母时,教师可问:Do you love your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What about you?

9.播放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视频文件,学生反复学唱。

10.鼓励学生把其他家庭成员也编成歌曲,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1.Listen and show教师说:Show me the picture of your mom.学生立刻高举Mom的照片说:She’s my mom.举错的退出游戏。

2.Listen and choose教师请一名学生读出黑板上的单词,另一个学生要根据所听到的从黑板上拿下该单词卡,直到黑板上只剩下图片为止。

3.Make a family tree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位置,用自己的单词卡在图画纸上粘贴family tree.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出示Let’s learn(A)部分的课件,向学生展示。请学生上台操作动画,问:Who’s this/that man/woman? 其余学生回答。最先答出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奖励。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节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四会”单词“cat, dog, duck, monkey, rabbit, cat, panda”。

(2)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2. 能力目标

(1)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表达熟悉和喜爱的动物。

(2)培养学生根据情景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积极、大胆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 四会”单词的正确发音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

有关教学课件,动物头饰,小火车图片,小红旗,大萝卜模型。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up

a. Sing a song: "Teddy Bear" 设计意图:课前唱英文歌曲,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并配上相应的动作,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准备学习的开始。

b.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c.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Look, here comes a train(教师手拿一列小火车介绍).

There are some numbers on it(手势指向各小组)。

Number 1 is for group 1; Number 2 is for group 2; Number 3 is for group 3; Number 4 is for group

4.(教师拿出一面小红旗)If you do very well, you can get a red flag for your group.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K?(教师以手势鼓动学生回答:OK.)

设计意图:小学生好胜心强,从开始就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堂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Step 2: Presentation (课件展示动物园情景图)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some animal friends. They are from England.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Ss: Yes. T: Remember. You should say English to them because they are from England. Look, they are coming.

(教师手指向门口,事先安排好的学生戴着兔子的头饰,一蹦一跳进教室)

S: Hello, I'm Rabbit.

T: Oh, this is Miss Rabbit(注意吐词清晰,重读强调)。

Let's welcome her.(鼓掌)

Ss: (鼓掌)Welcome, Rabbit.

T: Let's make a friend with Rabbit.

S1: Hello, Rabbit.

S2: Nice to meet you, Rabbit.

S3: Hi, Rabbit.

… T: Look, Mr. dog is coming.

(Teacher uses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 words.)

设计意图:首先以动物园情景图的展示使学生对此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了解。以“外国动物小朋友来访”的特殊情景来导入新课,呈现生词,形式新颖,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通过与他们交朋友,既复习了问候语,又让学生在与学生的问候中,自然地说出这些动物名称。

Step 3: Practise

1.(课件展示动物在开party的场面)

T: Boys and girls, our new friends are very happy, so they are having a party in our classroom. Let's see who will come to our party? Who will be the first one?

设计意图:以“外国动物小朋友”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课堂,使课堂设计显得很完整.同时又把学生的思路从遥远的英国动物园拉到现实的课堂中来,并和教材的部分相呼应,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 听音辩物:课件播发各种动物的声音,学生通过声音来判断,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各种动物的声音,给学生听觉感受,使学生全方位的感知与理解,并对所学新词进行了操练。

3.A game: What's missing?(火眼金睛)

出示单词卡片,安排学生说出哪种动物消失了。通过趣味操练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识记。

设计意图:运用游戏来复习单词可以避免单调,枯燥的朗读,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 A play: 小白兔,拔萝卜

(教师戴着rabbit的头饰示范)

T: “It's a nice day. The rabbit goes out .(看到萝卜模型)

Wow, what a big turnip!Oh, it's so big! I like it.”(并做拔萝卜状)

“one, two, three... Oh, no! Who can help me?”教师引导学生说:“Dog, dog, help me!”(戴小狗头饰的同学“汪汪”地上台,搭着兔子的肩说) “One, two, three... Oh, no!。。.”

所学动物全部上场,合力终于成功拔萝卜。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在操练巩固新知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从小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Step 4: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 Let's do.

a. Play the tape. Ss just listen, and point the sentence in the book.

b.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Ss repeat and do the action.

c. Teacher gives some commands and Ss do the actions.

T: Act like a monkey, act like...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暂。TPR全身运动反应法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听做做中巩固了新知。

2. Play a game: 幸运搭档

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一人猜动物名称。

设计意图:将幸运52栏目的形式搬到英语课堂上来,新颖而有趣。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Step 5: Assessment

T: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new words. We know names of many cute animals. We can make good friends with them. Now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Let's count the red flags together.

T, Ss: One two three...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小组的小红旗,并评出小组)

T: I think in this class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鼓掌)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

T: Let's say goodbye to our new friends. Ss: Goodbye, monkey. Goodbye, duck...

设计意图:小红旗的数量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最后让学生对动物朋友告别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外国动物小朋友”这一线索完美收场.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一节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并能根据情况用It is a...回答。

2. 能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语音语调正确。

3. 能听懂,会说duck, cow, pig, dog, cat的单数形式,发音准确。

重点难点:

1. 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并能根据情况用It is a...回答。

2. 能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语音语调正确。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Sing a song

(歌曲营造活跃轻松的气氛。)

2.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

3. Each group introduces aname of animal themselves.

(热身环节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单词,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为自己组取一个动物名字进行小组竞赛。有趣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并由此开始了一个过程性评价。)

二、Revision

1. Ask and answer.

T: 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is this?

Ss: It’s a dog.

T: Now we are on a farm. Theclass is a farm.

Ss: Ok.

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T: Now read after teacher:What’s this?

(学生跟读句型,师相机纠正学生读音。)

Ss: Read one by one.

T: What’s this? (师出示动物图片,提问。)

Ss: It’s acow/dog/pig/cat/duck.

2. A riddle: It’s an animal.It’s big. It has a big nose and big ears. It has small eyes.What is it?

3. Draw a pig on theblackboard.

(通过问答,复习所学的动物名词。)

三、Presentation

1. T: Today we’ll have acompetition: who’ll be the best of animals? The commentator should describe theanimals.

(提出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

2. T: Look at the cow! Bigor small?

Ss: It’s big.

T: Look, what’s this?

S: It’s a duck.

T: What’s this?

S: It’s a dog.

课后习题

四、homework

1、听读B. Look and learn各五遍,家长签名。

2、跟读C. Say a rhyme三遍。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3)

Unit 1 What’s he like?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语言,重点学习的句型是:Who’s your art teacher?What’s he like?Is she?Yes,she is /No,she isn’t、这单元主要描写的人物体貌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对所认识的老师进行描述。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如“What’s your maths teacher like?”,“Is he funny?”,“Yes,he is、”,“No,he isn’t、”

3、能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听力、对话、表演、写作、连线、填空等任务。

4、能读懂“Story time”部分的趣味故事。

5、能听懂、会唱歌曲“Who’s your teacher?”。

6、复习母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语感。

7、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8、培养学生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提高学生在与人相处是准确判断他人性格特征的意识和能力。

9、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努力学习的美好品德。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如“What’s your maths teacher like?”,“Is he funny?”,“Yes,he is、”,“No,he isn’t、”

3、能准确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他人的性格和体貌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1、单词“sometimes”的准确运用。

2、掌握描述他人性格特征的词汇和句型。

3、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A、 Ask and answer

第二课时:A、 Let’s try A、 Let’s talk

第三课时:B、 Let’s learn B、 Match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try B、 Let’s talk

第五课时:A、 Let’s spell B、 Let’s wrap it up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B、 Let’s check C、 Story time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重点

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 / Hi. Goodbye. / Bye-Bye. I’m .

二、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夸张示范并适时纠正,但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前准备

1、将教师用书后所附的本套教材主要人物的图片复印或剪下,涂色后制成头饰。

2、为班上学生准备出男女生常用的英文名字。

3、为Let’s play中的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四、教学时间:2课时

课型:新授课

五、备时:

8.15

六、授时:

x

七、教学步骤

【一】热身(Warm-up)

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词汇或日常用语。同时可利用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知的词汇如TV,CD,VCD,DVD,OK!Hi! Yeah! Bye! Cool! Wow! E-mail, cartoon等等来激发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二】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新课展示一: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1)通过教师的自我介绍自然引出Hello, I’m… /Hi, I’m…

(2)教师可戴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 I’m Sarah.并用同样方式介绍其他人物。

(3)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戴上Sarah,Chen Jie, Mike的头饰说:Hello! I’m…

(4)教师戴上Wu Yifan的头饰说Hi! I’m Wu Yifan.并与戴Sarah头饰的学生相互问好,并有意在分手时说Goodbye.

(5)听录音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三】趣味操练(Practice)趣味操练一:

(1)请戴着Wu Yifan, Chen Jie,Sarah,Mike头饰的学生站在讲台前,另选一同学用眼罩蒙住眼睛,让Sarah等四位同学中的一个说Hello,让蒙住眼睛的同学猜。如果猜中,要说Yes, I’m…如果猜错,要说No, I’m…猜对得一分。

(2)表演A部分对话,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

(3)玩Let’s 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新课展示二:教师播放Let’s sing两遍,学生边听边跟唱,让能力强的学生唱一遍,教师适当进行奖励或表扬。教师领唱,学生跟唱,全体同学一起唱。分小组唱,对于唱得好的小组进行表扬。趣味操练二:(1)请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找出在小村庄里出现的字母,对于找得又快又好的的学生要加以奖励,有能力的学生让他们读出这些字母。(2)教师和学生一起校对。(3)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学唱歌曲ABC song.

【四】课堂评价(Assessment)

要用Hello!/ Hi!打招呼并作自我介绍。

【五】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遇到老师、同学和家长时要用Hello!/ Hi!打招呼;分手时要用Goodbye./ Bye-bye.道别。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们能熟练掌握数字1~5。

2.学生们能听懂会用How many ?这个句型。

3.复习学过的单词:

red, yellow, blue, black, green,dog,cat,elephent.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数字1~5的掌握。

2.难点:five的发音。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铅笔、钢笔、书。

Step 1. Greetings.

S:Hello, Miss Du.

. T:Hello, boys and girls.

T: First let’s sing two English songs together. (师生共同随伴奏演唱,并做动作。)

Step 2. chant:

Desk,desk,desk,it’s a blue desk.Desk,desk,desk,it’s a blue desk.Chair,chair,chair,it’s a red chair.Chair,chair,chair,it’s a red chair.

Step 3.Free talk: T:Hello,boy.S:Hello,Ms DuT:What’s your name?S:My name is ……

T:How are you ?S:I’m fine,thank you.And how are you?T:I’m fine,too.What colour is it?

S:Red.T:What colour is it?S:Yellow.

(老师问几个同学之后就让学生自己起来问答)

Step 3. Let’s review the words.

Read the words together. (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集体复习单词:)panda, chameleon,red,yellow,blue,green,black.

好,下面谁想下来领同学们说和做,做什么动作都可以,只要是三下就行。

(全体同学都踊跃参与,气氛热烈)

4.T:Now let’s go on. four↘ four ↗four↘

S:four↗ four↘

T: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同学们的数学水平,看谁能又快又好地回答老师出的算术题。Listen carefully, 老师请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起来回答,答对了给小队加一面红旗,OK?

S:OK. T: One and three is ……?OK,you please. S1:four.( 全体学生齐说:Yes.) T:Ok.(在黑板上加一面红旗)

Two and two is ?Three and one is ? one and two is ? two and one is ? ……

.T:伸出五个手指问)How many? S:five. T:( 伸出三个手指)How many?

S:three. T:(伸出两个手指)How many?

S:two. T:Ok,now say after me:How many?(出示课件) S:How many?

Step 5. Practise.

T: 下面请同学们用你自己身边的物品来提问。

S4:(拿出四本书)How many?

S:four.

S5:(指着自己的两只耳朵问)How many?

S:two.

S6:(拿出三枝铅笔问)How many?

S:three.

……

Step 6: Learn the dialogue.

T: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Turn to page 14. 让我们一块儿来欣赏我们的魔术师盼盼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Listen and point.(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指)

T:Now please read after the recorder.

T:Now read after me.

T:Now please read it together.

七.教学反思

1. 注重为用而学,学了就要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数字1~5,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而在教学的时候我就从生活中的英语入手,例如教学“two”的时候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两枝笔、两本书,自己身上的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只手等;教学“three”的时候,领学生做各种有趣的动作,边做边说“one,two,three”,然后再让学生下来领同学们一块儿做,不管是什么动作,只要是三下就可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迎合了学生爱玩的心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one,two,three.在教学“four”的时候,就利用数学算式来练;教学“five”的时候利用人民币,让学生找出老师说的钱,既训练了学生英语数字的掌握,又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

2、巧设游戏巩固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把深受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引入课堂,游戏是小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在游戏中学生们参与面广,积极性异常高涨,巧设游戏既能让学生们心情放松,又能在玩中学到知识,巩固本课所学内容。本课,我设计了一个丢沙包的游戏:每队派一名队员参赛,丢一个学生们就数一个,不知不觉中就把one ,two ,three,four,five练了一遍又一遍,有效地巩固了教学内容,从而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故事,了解问物品是谁的及回答。

学习新单词:whose computer CD video radio television .

2.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功能句型的用法。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识词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功能句型Whose CDs?学习单词whose computer CD video radio television .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 flash song and the text

实践活动:听读故事。运用句型问答。

板书设计:

Unit 3 Whose CDs?

Whose computer is this? It’s Aunt Booky’s.

Whose CDs are these? They are Uncle Booky’s.

小结 在教学重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如问一个物品时 Whose CD is this?It’s Uncle Booky’s两个以上的物品时要问:What CDs are these? They’re Aunt booky’s.

教学过程:

1、Time5’5’10’10’ 1.Let’s sing

2、学习某人的某物:. 例如:用学生物品说:高安泰”s book

3.揭示课题: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Unit 3 Whose CDs?

4.learn the word: CD. Take out a CD ,say: This is a CD. This is Miss Wang抯 CD.

5.learn the word: whose.Write the meaning in Chinese under it on the board.

6.play the text flash one whole time,then ask:where are they? Learn the word, study use the flashcard.

7.play the text flash the second time to learn the other new words.T:What things can you see?Use the flashcard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8.play the third time to learn the pictures and the structures.T: whose things are they? let’s look at them.T: what happened in Uncle Booky’s study?( to learn picture8.9.and 10.)

9.play the fourth time text.10.sum up the Structure: write them on the board.

11.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practice structures.12.homework: listen and read the text with the tape.

学生根据物品和物主练习说。

Read the title after me. 学生读单词个别读---集体读

Read the title.

Watch and listen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learn the word.

Answer the question

Say with the flash and learn the structures.Say and think.

read the text after the flash while look at their own books.

Read them.Use the flashcard to say. Notes要求学生带上名字卡。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篇7)

Story time

Teaching contents教学内容

Story time

Teaching aim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说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me, family。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用语This is …。

3.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4.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用语介绍家庭成员。

Focus of the lesson and predicted area of difficulty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用语介绍家庭成员。

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 &Warm up

1. 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 Lisa.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2. Sing a song

T: Do you like songs? First let’s sing a song Do you know this man?

(播放歌曲一遍)

3. Show the picture in P2

4. T: Look at the picture. Do you know these boys and girls?

S: Yes.

T: Who are they?

S: She’s Yang Ling/ Su Hai. He’s Liu Tao/ Mike.

小编推荐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2500字精选


辛勤付出育栋梁,播撒知识做贡献,对于新手教师,提前编写教案是很重要的。编写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程序准备的过程,那么,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88教案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小虾)

师: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小虾长什么样?

生:它吃什么?

生:它生活在哪里?

师: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满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我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我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我知道了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我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想。

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的一段,最能吸引我。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又后退,直到学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它们东西很小心,样子很可爱。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师:小虾吃东西这么小心翼翼,连续做好几个动作才能吃到食物,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吗?用圆点标出来。

生: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

师: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中,就可以看出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虾吃食物时动作的词语呢,再来找找。

生:碰、后退、捧、游来游去。

师:小作者这样写就更能突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也能表现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师:小虾吃食物时是这么的有趣,你能试着读读吗(生读并评议)

师:确实它们小心翼翼的样子很招人喜欢,如果加上动作来读,那就更有趣了,愿意试试吗?

生:表演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小虾,可爱的小虾,能试着用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句话吗?先和同桌说说。

生:我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出发。

师:说得真不错,吃饱了的小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略。

师:是呀,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吃饱了又是另一个情形,所以小作者说小虾真有趣。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虾脾气不好。

师: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我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你能读读这吗

生:读这一段。

师: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搏斗。

生:略

师:是呀,这小东西还真厉害。既然小虾这么可爱,那么作者当然希望小虾们能够生活得快乐一些。为此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爱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喜欢小虾吗?喜欢它什么呢?

生:略。

师: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略

师: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爱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管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保护好学生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形容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声音

.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奇妙: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悟1.2自然段,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喜欢它吗谁能简单地说说你所了解的大海是怎么样的(交流,自由反馈信息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怎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这神秘的海底世界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着手让他们谈谈对大海的了解,既激发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对大海产生整体的了解,自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学生读书,老师巡回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这些字你们会认吗同桌互相考一考.谁来试一试(指名认读

学习过渡段

海底世界是怎样的请你快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概括的一句话

齐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文章的大体轮廓,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景色奇异

一)情景设计:现在我就来当当船长,你们是潜水员,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奇异景象,发现了情况立即向我报告

预设)1.生发现: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依然很平静

波涛汹涌是什么意思做一做

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依旧.仍然.仍旧.照样)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依旧很宁静,哪位潜水员知道为什么(因为海底是非常深的,而海面上的波涛只能影响大海几十米,所以海底是宁静的

好,我们继续往下潜,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四百米请报告

生:我发现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时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

报告:我们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发现点点星光

那点点光亮像什么许多光亮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海底,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四百米,五百米,这时候,光线越来越暗,再往下潜,,我们的眼前一片黑暗,,然而,令我们惊奇的是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却有许许多多的光点,他们好象天上闪烁的星星,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耀眼!那是什么呢哦,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呢

你们想象到了这种奇异的景象了吗海底暗中有光,真是奇异啊

二)导语:海面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宁静,海底一片黑暗却又有一些星光闪烁,真是奇妙无穷啊!那么,除此之外,海底还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请大家带上水中听音器再次潜入海底,待会儿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发现海底并不是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什么是窃窃私语人们在偷偷地说话,这里指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请你和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海底的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

动物发出的声音小,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把它读轻一些,也可以读出动物在一起说悄悄话,窃窃私语的情趣,听老师读一遍(范读)谁能模仿老师的样子练读一下(指读,齐读

海底动物的声音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可是为什么经作者一写,就感觉这么熟悉呢作者写得怎么样

同学们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像我们所熟悉动物发出的声音呢谁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动物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行进的时候发出---遇到危险还会发出----海底声音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海底简直在演奏一首奇妙的乐曲

这黑暗却有光点,宁静却有声音的海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神奇.奇异)你们喜欢吗向往吗那么我们要怎样处理这两段的朗读才能表现出你们喜爱.向往的感情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这两个段落,你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

指名学生读,并说说是如何处理这两段的朗读的,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深处进行实地考察向船长(老师)报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通过表演、语言描述、比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体验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四、激趣拓展

海底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底,我请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体现了语文课内外的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海底世界的知识,也增加了学生对海洋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海底景色奇异暗中有光静中有声世界物产丰富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案例反思]:

一、成功之举

.在教学中,我立足于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确立了朗读感受――品味体验――美读感悟的语言学习策略,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读,学会了思,学会了想,使教材变成了鲜活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通过自读、齐读、指读、互听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课上得较扎实,词语.朗读比较到位,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学到点东西

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如说说你对大海的了解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消除课堂伊始的紧张感,如波涛汹涌一词的教学,能联系《赶海》一文,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设计富有情趣,激发学生想象

设计了潜水员潜入海底汇报情况这一极富情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让学生展开想象,动物们可能在说些什么呢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激活学生思维

二、败笔之处

教学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来打算创设一种很好的氛围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的进入海底世界,但收到的效果并不尽人意,情境创设有始无终,在教学最后没有及时地进行总结。想要通过资料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但不合时宜。

三、心得体会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得到一些启示。课堂必须充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必须认真备好每个环节,做到精细化。

《海底世界》案例

《海底世界》是江苏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运用生动准确的文字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海底世界的神奇图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着奇妙景色、神秘声音、丰富物产的世界中。文章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像普通说明文那样枯燥乏味,它利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句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不同的活动方式、丰富多样的声音两方面介绍了海底的动物;从色彩万千、形态各异两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植物,之后又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海底丰富的矿产。文章最后,作者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一名由衷赞美的语言归纳全文,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那博大而厚重的美。

研读文本,我发现,本文虽语言简洁,描述生动,但其知识含量特别大,如不细细品读与揣摩,很难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例如:在描述各种动物不同活动方式的时候,大量用到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方式,若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训练,学生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而脑海里并没有一个形象的概念。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也逐显差异。因此,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品味感悟,再利用以演促读,比较诵读等多种方式强化理解,增强语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开始,我便有意创没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哪些同学见过,谁来说一说?现在,老师要带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通过课件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让同学们自己想想最喜欢课文哪个部分,就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哪些内容让自己印象最深,就抓住重点词句勾画出来,读给同桌听一听。这种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十分乐于接受,他们个个读得兴致盎然,并用笔划出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这种富有个性的初读感知,能使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课文的第2.3自然段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我决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并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来领会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感悟海底世界的神奇。

当同学们读到课文第三自然段,我便运用比较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海参与梭子鱼活动速度的差异之大。首先,我让学生模仿海参是怎样运动的,那么学生就必须扣住伸缩爬行这两个词。当一个同学上台模仿时,老师上前采访:海参海参,你的动作怎么怪怪的呀?学生说:我这叫伸缩爬行!师:其它同学说说他像海参吗?像。那我们就起来学着他做一做。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做了起来,接着老师便说爬得这么吃力,一小时能爬多远呀?四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于是,以讲台周围为例,告诉学生四米长度的概念,当大家知道海参一小时只能爬行这么一点距离的时候,嘲笑海参的笨拙,说它比乌龟还慢。这时,我再次点到刚才模仿海参的同学,说:我想,你刚才模仿得这么像,一定也能把海参那慢吞吞的感觉读出来。于是,便抓住只能四米这两个词把句子读好。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说说梭子鱼的活动速度,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回忆火车的速度,从而体会梭子鱼的速度之迅捷,并且扣住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这句话,与海参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作比较,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差异。再利用男女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方式,逐层提高朗读的效果,强化理解。课堂表演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说中演,在演中悟,在悟中获,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愉快地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当同学们说到喜欢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便问学生:当读到这个自然段时,你想说些什么?有的同学说:以前,我总认为只有陆地上的人和动物才会发出声音,没想到,海底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说:我觉得海底动物的声音还挺丰富呢?还有的说:海底动物的声音和我们陆地上动物的声音还有相似之处。我便固势利导,鼓励大家学学这些声音,我说一种动物,学生便模仿这种动物的声音,每个人都参与到了活动之中,兴致勃勃。接着,我便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声音是要利用一种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的,因为,这些动物们在海底是同学们陆续回答出了窃窃私语这个词。所以说,刚才我们模仿的声音太大了,再来试一试吧!这一次,同学们都小声地、轻轻地模仿着,有的同学还互相对着耳朵说悄悄话。从前后模仿的区别,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完全了解了窃窃私语的意思。当读到省略号的地方时,老师便相机引导:还有什么声音?只有动物的声音吗?学生变得更加踊跃了,有的说:有的像婴儿一样哇哇地哭有的说:有的像下小雨一样沙沙还有地说:有的像大风一样呼呼。然后,我便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段,有的同座合作读,有的一边模仿一边读,还有的同学找自己的好朋友读,整个教室充满了读书声,气氛十分活跃,由此看出,只有自由宽松,充满想像的课堂,才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只有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地弛骋纵横,才能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3

《菩萨兵》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感激。在还没有上这课前,我真有带内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已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课文吗?为了上好这课,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且课前也布置学生找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有了这些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对上好这一课有了信心。

在教学时,我竟然发现学生的上课情况与我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在可开始,我放弃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因为我想,孩子们已经预习了的,就会对课文有些了解,而针对课题提问,问题都较浅显。因此,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内容提问,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疑问。因此孩子们提出了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急?2、书上说的糟蹋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么?3.开花、结果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4、为什么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萨兵?

针对问题,学生读书,第一段中我又补充了相当的背景资料,也让学生开讲讲当时的一些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同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急来读,怎么急?为什么急?学生自读2-5段,明白急的两个原因,1、山上受不了。质疑:受不了什么?没有粮食;生病没有办法治;有野兽;山上寒冷学生在猜测中明白了朱德的当心,与人物进行了心灵的沟通。2、耕地没人种。我指导学生在读书,通过节气不饶人理解了春耕的重要。当学生联系自己看电视和看书了解的知识,知道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藏民的欺侮,有联系感激的流泪,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敢回来学生在阅读7、8段中了解了原由,最后感情自然提升到流泪说着菩萨一样的兵。

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在这样的对话中完成了,我真没想到效果很好,完全出乎我的预设。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对话。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4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海底的地形和矿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这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秘世界,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既好奇又向往。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那么中低年级的孩子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海面与海底的对比;动物们的声音;活动方式等)

2、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六、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2、教师推荐的网页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大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

2、那么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视频录象)欣赏海底世界。

3、看完录象,你想说些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字词你们会认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注意正音:烁、属是翘舌音;缩、私、贼、藻是平舌音;旅的声母是舌边音;官、峡、窃、甲都是三拼音。

3、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找一找能概括海底世界的特点的词语,把它画下来。(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精读课文

1、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呢?同学们,让我们快快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去仔细看看吧!(轻声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走)

(1)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A、依然还可以换什么词来理解。课件理解波涛汹涌。

B、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声音也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形容谈话的声音很小)跟你的同桌窃窃私语一下。

C、动物们在窃窃私语些什么呢?我们用水中听音器来听一听(播放课件)。

你们听到各种声音了吗?有的像蜜蜂一样那是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哪!

D、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窃窃私语的语气来。指名读,评价。

E、海底里静中有声,多么奇异啊!(轻音乐)听老师读这一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种奇异的景象。

(2)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请画出来。(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

B、它们是怎样活动的?同桌一起读一读再演一演。(课件演示)

C、海底的动物们多么有趣呀!还有哪些潜水员有更新的发现?

(3)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A、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植物的?请在相应的词下面画横线。(色彩、形态)

B、哪两个四字词语突出的表现了差异也是很大的?请在相应的词下面加上小圆点。(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差异也是很大的?(举例、对比)

C、学生朗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检查点拨。D、学生朗读体会。E、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海底有山峰,也有峡谷。这里富含稀有金属。

朗读体会海底地形的奇异、矿藏的丰富。3、小结

可见,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其实,海底世界并不止是这些,海底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海洋学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还可以通过上网去了解更多的海底知识,探索更多的海底奥秘。(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欣赏写法,练习仿写片段。

1、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有感情朗读。

2、四人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各种动物的活动特点,清晰的显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读了这段文字,既有总体印象,又仿佛来到了海底,看到了各种动物活动时的情形。

3、学生讨论交流,相互启发。4、指名学生谈体会。5、师生共同小结。

(1)先用一句话写下要说的主要意思。

(2)紧紧扣住第一句话,从不同的方面分别写。(3)可以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的说明或描写。

6、学生模仿这段话的写法练习写一个片段。7、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段,教师组织评价,以鼓励为主。8、学生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所写的片段。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网络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看到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看到了它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深刻的影响,然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怎样才能有机地整合呢?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雾里看花,而这一次执教了《海底世界》后,我顿时豁然开朗了一些。

一、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它以生动的笔法,从光和声两方面描述了海底的景象,从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介绍海底的物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篇课文具有一般阅读课文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海底,对于学生来说,是个神秘的领域,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而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从互联网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动、直观的视频录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利用视频的播放创设情境,再通过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学时我忽视了这一点,课始利用静态的海面创设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结束时播放视频,学生的兴趣才被激发。)

二、整合能有效突破知识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海底世界》一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就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内容,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亲耳听听奇妙的声音,亲眼看看丰富的物产,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1、化虚为实,启发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对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宁静不太理解,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汹涌一词,而且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后,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以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把课文中一行行独立的词句形象地连贯起来,生动再现,再通过朗读去体会窃窃私语一词,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

2、化静为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

学生对第四自然段中举例描写的几种动物: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的样子、特点和活动方式都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借助课件演示了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使它们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当然,这一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调控能力欠缺,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等,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在课程整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5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宁nng度du度d)

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量长短;度d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

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4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5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

6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6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

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如果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字词。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准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价)

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楚多了,也有条理多了。不过,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准备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很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师: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这些词语可不能轻易丢掉的。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

(学生练说)

[反思]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把阅读定位于吸收,与写作表达泾渭分明。于是乎,课堂教学中重视听读,而鲜见说写。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是各个单项能力的累加,而是综合地、整体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和推进,听读与说写分家,吸收与表达分离,弊多利少。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赞成把阅读视为写作的附庸,也坚决反对在听读与说写之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划一条天然的沟堑,而主张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的课堂,使这个课堂成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育场。当然,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并不意味着四者应平均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或教学时应平均着力;而是主张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吸收与表达融为一体,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从而获取语文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高效益。注重综合,追求合力与共振,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必须相机渗透思想教育、进行情感熏陶,尽可能与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彼此融合。《捞铁牛》这个教学片断,以说促读,读中学说,读中练笔。我们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说写决不仅仅是读的目的,它既是促进阅读深化、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对阅读结果的有效检测,因此取得吸收与表达互动的效益。这个片断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比如,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有序地说;特别注重自读、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阅读教学新理念的又一重要体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7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投影出示)慈爱抚摸商量

七嘴八舌入神放飞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

(1)指名读。

(2)集体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

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生自主阅读。

、组织交流。

(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2)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3)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投影出示)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1)指名回答。

(2)小结:描写蜻蜓眼睛和尾巴,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

、过渡:蜻蜓被称为除害飞行家,这和它有一对神奇的翅膀是分不开的。

(投影出示蜻蜓翅膀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翅膀的外形。

(1)观察图片,指名交流。

(2)师结合资料介绍蜻蜓翅膀的作用。

(3)迁移练习:(课堂小练笔)

学习课文的写法,介绍蜻蜓的翅膀。

(4)组织交流,进行评议。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过渡:在陶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

(相机板书:)保护动物

、再读课题,放飞蜻蜓,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让我们用心去呼唤: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五、课后实践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好朋友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课堂实录】

放飞蜻蜓

双语小学马玲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投影出示)

慈爱抚摸商量

七嘴八舌入神放飞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

(1)指名读,强调读音注意点。

(2)集体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

生:第一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陶行知先生。

生:第二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课文中的小朋友们。

生;第三行词语让我想到了蜻蜓

师: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

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提出读书要求。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710自然段,想一想,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生自主阅读课文,师深入指导。)

、师:把你的收获先和同桌进行交流。(生同桌交流)

、组织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生:我知道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蜻蜓的眼睛。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生:它的眼睛很大。师:是呀,大约占了头的一半。

生:眼睛里有很多小亮点。师:原来蜻蜓的一只眼睛里面就有许多只小眼睛,所以说它的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师:这么奇特的眼睛本领可大啦!它能生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老师发现,这句话的末尾用了一个省略号,这是让同学们来补充的。谁来为我们补充介绍蜻蜓眼睛的作用。

生:它的眼睛能看到九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

生:蜻蜓的眼睛能看到千米之外飞行的同类。

师:蜻蜓的眼睛这么奇特,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表现出蜻蜓眼睛的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师:继续交流,你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蜻蜓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师(出示图片)蜻蜓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师:谁能通过读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尾巴。

生:读(突出一节节又细又长)

师: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蜻蜓的尾巴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生: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师:蜻蜓的尾巴在飞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书上却说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掉一截,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生(议论纷纷,说法不一)

师: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呢?

生:因为这句话前面有一个据说。

师:据说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生:据说就是听别人说,在课文中不能去掉,去掉意思就不一样了。

生:陶先生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要加上据说。

师: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求真求实的人。看来,准确用词很重要。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老师查了资料,蜻蜓并没有吃尾巴,而是由于生殖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

师:继续交流。

生:我知道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师: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星星、钻石、金子

师:蜻蜓的眼睛在阳光下就像星星、钻石一样闪亮,多美丽呀!谁能通过读让老师看到这样美丽的眼睛。(指名练读)

师:一撅一撅用手做一做这个动作,瞧,小蜻蜓多可爱呀1你能把你对它的喜爱表现出来吗?(指名练读)

师:用上一闪一闪一撅一撅这样的词语,小蜻蜓显得格外可爱与活泼。同学们在说话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如小鸭走路一扭一扭的,青蛙的肚皮(生接说)一鼓一鼓的这样语句会更生动。

师:谁还有自己的收获?

生:蜻蜓的尾巴会点水。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蜻蜓真的是在点水吗?

生:蜻蜓点水其实是蜻蜓在产卵。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投影出示)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会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都是先写样子再写作用。

生:都写出了样子的奇特和作用大。

师:孩子们,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它不光有神奇的眼睛和翅膀,还有一对了不起的翅膀,。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蜻蜓的翅膀。

(出示图片)先观察翅膀的样子。

生:蜻蜓的翅膀是透明的。

生:蜻蜓的翅膀很薄很薄,

生:蜻蜓有两对翅膀,对称。

生:蜻蜓的翅膀上有一些黑色的点。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它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来谈一谈。

生;蜻蜓的翅膀能连续飞行一个小时。

生:翅膀上黑色的部分是翅痣,有了它蜻蜓在飞行时,翅膀不会被折断。

师: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写一写蜻蜓的翅膀。

(生动笔写话。)

师:谁愿意读一读你写的片段。

(组织交流,进行评议。)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投影出示)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师:口吻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口气。

师:谁来用商量的口气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评价。

师:孩子们纷纷说:

生接: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师: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生接: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师:(出示图片,音乐响起)在陶先生的启发下,孩子们放飞了手中的蜻蜓。重新获得自由的小蜻蜓在空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如果你就是这只蜻蜓,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投影出示)童心留言: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

生: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回到大自然。

生;我们是你们人类的好朋友,请不要再捕捉我们了。

生;希望你们能和我们友好相处。

生:保护我们,不要再伤害我们。

师;你们道出了所有动物的心声。(相机板书:)保护动物

师:(音乐响起)再读课题,放飞蜻蜓,孩子们,放飞的仅仅是蜻蜓吗?放飞的是真情,是爱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让我们用心去呼唤:保护动物珍爱生命(投影出示)

五、课后实践。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好朋友

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重复的经历,作为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拿到课题后,我反复思考: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又能获得什么?

《放飞蜻蜓》一文讲述了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凭借自主阅读完全能掌握关于蜻蜓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花费过多时间去分析、讲解。因此,在课堂上,如果仅仅围绕教材分析教材,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教学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反复研读文本,结合文本的特点,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围绕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淡化自己,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为主线,以读促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读为主线。课堂上,尽量减少教师的讲解,大量时间用来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个别读,集体读,比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文字的精妙。紧扣文本,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如: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让学生反复阅读,从一闪一闪一撅一撅一节节又细又长结构复杂等词语中感受到蜻蜓的活泼、可爱与神奇,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从内心喜欢上蜻蜓。在这种情感基础上,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自然会增强。

二、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语文课应摒弃追求表面热闹的课堂形式,去除泛语文非语文的教学内容,踏踏实实地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学习课文不仅应感知课文写什么,还应感悟怎么写,从而发挥教材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解读文本过程中,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起步,教材无疑是引导学生习作的最佳范文。因此,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反复读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感悟其遣词造句的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小练笔。由于有章可循,学生完成情况令人比较满意。由此看来,读写结合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应拒绝写。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于课堂各个环节的处理都没能做到尽善尽美,尤其对于课堂生成的东西不能及时把握,教学机智明显不足,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多磨练。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8

教材简说: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教材分析

本课打算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一至九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十至十自然段。本次开课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就说说对这一课时的想法。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会认俱、拄等五个生字,理解检阅、鸦雀无声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3、感受儿童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以直接的方式导入新课。由于对检阅一词较难理解,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放在学生的预习当中。这个学期我让学生借助词语手册进行预习,所以学生能说出检阅的大致意思。那么对检阅这个词语的意思我是这样想的,我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想应该让学生明白检阅是一件严肃的事,隆重的事。对下文儿童队员为什么感到为难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祭出自然段,同时大声地读一读词语。这篇课文的生字很少,而且三年级的生字大多数也是要求写的,所以对生字的教学放入词语,用红色标出。然后用各种形式计新词,如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指名读时基本上叫比较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正确感知新词的读法。

读完新词,我提示学生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学生能正确找出两部分,并让学生说说两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对这篇课文的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是学习一至九段

了解了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儿童队员们商量博莱克是否参加检阅的事,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怎么样的事是需要商量、讨论的?让学生知道商量的事都是比较重要或难办的事,为学生接下去体会儿童队员的心情作好准备。学习第一部分我又把它分成两部分,体会两部分的不同感受,形成一个对比。接着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儿童愉员的为难和矛盾。这一部分的学习是随机的,因为是随机的,所以让我感觉到很难。这四段翻来复去,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博莱克去,担心队伍不整齐,不去,担心博莱克伤心。第一次试教时,我设计了很多小问题,我觉得这些小问题还是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学生感悟得也比较好,但是老师的话显得太多。所以这次去了很多小问题,可是发现学生很难体会姪儿童队员们的复杂心情。

对七、八、九这三个自然段的讲解,我想要比三至六段要简单些,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的另一种心情,这种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激动的,与前面的为难、矛盾形成对比。但是由于对三至六段感悟的肤浅,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感悟也不深入。所以最后对这些小伙子真棒!中这个棒字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我上完课也在想把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放在这儿是否合适,因为这些小伙子真棒,包含了两点,一是整个队伍走得很整齐,二是对残疾人的关爱。

第一部分中儿童队员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虽然三至六每一段都是很简短的,但是内涵却是很丰富的。学生不能深刻感受儿童队员的内心感受,是因为学生还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而学生没有走进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的最关键原因是我的引导还不够。所以我需要学习得还有很多。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篇9

教学反思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具体体现在:

1、以演代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尝试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3、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在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把表演带入课堂,一改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展示学生的才华。在教学《菩萨兵》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收获。

具体体现在:

1、以演代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来演一演藏民当时的所想所言,深切地体会当时藏民们的心理、神态、语言,不知不觉化解了菩萨兵这一难点。特别你们是菩萨派来的吧这一句符合人物特点的话,虽见平常,却可见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之深。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像,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诠释,通过表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请学生演一演藏民见到红军会怎么做,怎么说,这就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在学生独具匠心的表演中,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尝试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体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可以发挥课堂教学的群体功效,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帮助。在让学生演一演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试着演,既发挥了集体的功效,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一部分不善表现自己,或胆怯的学生也得到训练。

3、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表演之后,让学生评一评演得怎么样,在评的过程中再一次引导学生感悟了课文,进一步探究学习,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次。在愉快的评议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感悟文本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00字精选7篇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00字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花钟》教学反思,希望能帮《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一样植物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趣味的花钟。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学会书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为什么不一样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并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周围景物的方法。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陶冶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资料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下意图基本得到体现:

一、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切入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

(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

(三)、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

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进行句子比较,学生经过听、读、辨,自我发现问题,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趣味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其间,学生对“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与感悟是那么独到又富有想象!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二、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

语文课姓“语”,有着自我的学科特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确,恰如其分的情境布置、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网络信息知识……构成了一个美仑美奂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都应从课堂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要让“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节课上几处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创设情境――“花的开放”;将学生在第一课时后查找到的各种花儿的图片用于本节课的“语言再现”;出示花钟图进行欣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生趣盎然,并且与教材情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另外,本课教学中学生不仅仅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更重要的是经过课堂反馈、评价、留作业等手段,意在增强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忙学习的本事,并使学生养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给学生供给“自由的学习空间”。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背一背”、“交流归纳”、“介绍资料并仿写”,能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能够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主角变成小喇叭;能够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美姿;还能够经过朗读的表现力来抒发自我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研究探讨中,体验了学的过程,实现了教材的开放,课堂的开放,获得了自由的学习空间。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个别词语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如“舒展”一词的理解还不到位。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

《群鸟学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学设计是本学期我在某实习生上课时所做的课堂摘录。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这堂课是她精心设计过的,其中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应该说是个不错的设计,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开篇的质疑问难,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个对比环节的设计也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语言训练也比较到位,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学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最后的分角色表演给孩子的语言表达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

这堂课的设计充满了童话的色彩,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教师在努力创设童话般的课堂情境时,却被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给破坏了。我们把第五个环节放大了来看一看:也许这个教师想尊重科学,在教育孩子们要做个勤劳、刻苦学习的人时还应多了解“真实”的科学,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鸟栖息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好像为孩子们精心编织的童话梦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惊醒了,如果我是听课的孩子,也许我会想,刚才还夸小燕子刻苦学习呢,现在老师说那些鸟本来就不需要搭窝,难道不可以懒惰吗?这简直就是自相矛盾嘛!这样的引导也和先前创设的课堂情境不相符。这位教师为了不误导学生,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其他没学会搭窝的鸟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机渗透科学知识,而事实上则起了反作用。我们是要尊重科学,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不要囿于文本知识,这样的出发点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上欠缺考虑,出现了导的方法问题。我想,在说明科学真理的同时,能不能不破坏这个童话的情趣呢?让它自然地出现并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课后,一位一同听课的老教师说的话简直一针见血:为什么要破坏这么好的童话情境呢?教师可来个顺水推舟嘛!因为小燕子刻苦学习,搭的窝又暖和又结实。而猫头鹰、麻雀、乌鸦他们因为懒惰,没有学会搭窝,至今还没有窝呢!你知道他们现在住在哪里吗?你见到他们会对他们说什么?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鸟的栖息地给说出来了吗。难道这不比一本正经地告诉孩子:其实这些鸟是用不着搭窝的,你知道他们住哪里吗?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吗?你看,话一转,稍做改变,照样能说明科学知识,照样能告诉孩子多看书能掌握更多知识的道理。听了老教师的点评,我暗暗叫绝!

新课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应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仍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3】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

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4】

这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这对我平时的教学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从低段的识字教学到高段的作文教学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课堂教学的实录,切实为我提供了范例。解决了不少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着很多不足,也欠缺很多语文科目上的教学经验,也一直在想办法弥补自身的不足。好在有了这次摆在眼前的机会,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如:三年级作文如何教学?课堂纪律如何有效控制?老师威信如何树立?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的实施。现在感觉自己教学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头绪了,感觉慢慢摸到窍门了。

通过学习和改进其他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我感觉在我的实践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起码现在学生作文有了很大提高,这个是值得高兴的。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现将这次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一、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学得新的宝贵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

三、不断反思、积累经验。

通过实地培训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培训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总之,这次国培,我收获多,感受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必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把在此次培训中所学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反思,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5】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每个小动物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种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是你,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课后细细品味课上那为学生与众不同的答案,给我这样一种启示:小猪、小牛、小猴三种小动物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有不同的态度。平时的我会因为“小猪把食物都吃了”而批评学生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因为“小牛保存麦子,最后剩下半袋”而教诲学生凡事要动脑筋,不要死脑筋;因为“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吃不上好东西,会苦一年”而告诉学生做事要踏实些,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做法。当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课文《三袋麦子》后,我发现对待学生的不应该是抱怨,更多应是赏识。赏识应成为我们对待孩子的心态,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信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6】

今天我执教了《群鸟学艺》这一课,反思一下自己上课的过程,这堂课还存在着不少得失之处。

一、教学亮点

因为本堂课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因而感觉上课时学生积极投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久,兴趣较高。我个人对这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

1、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设计中总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板书。课堂中,学生也进入了状态,尽管还是有点紧张,不过每个学生都超越了自我。

2、表演生动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表演这一环节,学生看着课件出示的句子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很轻松的、有序地表演课文内容了。

3、教学氛围宽松

因为我个人一直崇尚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因而在我的课堂中,学生是很自由的,他们有自己的权利,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在课堂中得到满足。只要是学生参与了学习,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

二、教学不足

1、分析不透彻。

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的是对于几种动物学习本领的结果分析不够清楚,学生虽然懂得了猫头鹰、老鹰、乌鸦和麻雀搭窝时没耐心、吃不了苦,半途而废,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一点未讲解透彻,导致后面小组讨论中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这点说明自己在处理教材上还有欠缺,对整节课的环节时间把握上还不是很好,准备得不够充分。

2、多媒体技术有待提高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感性的认识,我从网络下载了一个视频。可是在教学时,才发现这个视频不完美。倘若,我能够再加工一下这个视频,将整篇课文的内容转化成一个精彩的动画片,那么教学效果将更好。

不管如何,有了多媒体之后,课堂变得丰满、精彩了,学生也学得轻松、简单和有趣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提高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得恰到好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7】

今天用了两节课教学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新的教材,新的班级,新的年段,第一次接触总有很多不足。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把这样一篇儿童散文呈现在学生面前,它的学习价值表现在哪里?教师如何再从学习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文本?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

开学第一课,班里2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齐读五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这个班的孩子相对内敛,比较乖巧,读课文声音不响,课上课下都比较安静。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遗憾的是,我忘记了进行生字书写指导,在后续的字词抄写作业中,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在第一自然段中,学生找出“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2500字


我们精雕细琢打造“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真正让您受益终身。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关注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

【本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归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两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几枝?

口答算式:182=9

你是怎么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那边还有两组同学也在买铅笔,买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①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②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02

(2)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

(3)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

(5)小结:口算几十除以一个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十。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

②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除法算式:462

(2)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四人一组活动)

(3)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小棒,先怎么分,在怎么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述)

(4)谈话:如果每道题都用小棒分一分,那太麻烦了,我们一起用竖式来计算好,好吗?

各小组讨论竖式该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汇报本组想法。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先算被除数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对齐被除数的十位在商的位置上写2。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下面算2乘2的4,4减4得0,因为还要除个位上的数,这里不写0。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拉下来放在这里除,再往下会算了吗?谁来接着写下去?

(5)谈话:我们在回顾笔算过程,笔算462,要从哪一位除起,除得的商写在哪里?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过以后在怎么办?商写在哪里?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

(2)师生共同评价扮演情况。

(3)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说说在计算中注意些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2)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独立解答。

(4)在小组内交流校正。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

(2)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课堂作业:做想想做做第3题。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本课的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一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2)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是以第一单元为基础,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90%以上的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基本掌握了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基本达到独立完成探究简单问题的水平。

由于学生从二年级开始,非常熟悉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安排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五册的第一、四、六单元乘除法部分的知识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5、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6、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相关内容:

1、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运用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

3、混合运算(需要具体说明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除法的验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其应用

2、混合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问题情景中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正确运用估算,进行正确试商。

3、能用乘法验算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用。

5、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原计划课时数:10节,实际课时为1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实际课时

备注

一、分桃子

P56练习

1、在分桃子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个专项练习的课题,对除法竖式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淘气的猴子

练习七的部分练习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4、能经历与他人交流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2

2

课时没有变化

送温暖

P62~63练习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

2、逐步掌握估计商是几位数的试商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鼓励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算,逐步提高估算的能力。

1

2

增加1练习课时

买新书

P64~65练习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理清算理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在问题情景汇总探索、交流、推理等活动,激发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1

3

改变教学内容,增加应用题专题练习1课时,混合运算1课时。

练习八

1、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包括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

2、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

2

无增减课时

单元测试

1

1

测试情况

反馈

1

1

合计

10

14

增加4课时

(一)教学反思与回顾:

一、《分桃子》

1、《分桃子》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是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它不象乘法竖式那么可以从加法中类比得来,学生也容易在此出现错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首先就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竖式的写法。我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与例题相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在老师没有讲解前自己探索竖式的写法,允许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学生在本册教材之前已经接触了除法竖式,他们是有认知基础的,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竖式的法。虽然学生的方法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教师至少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探索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能力。

2、借助实际情境、实物操作、口算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竖式写法的道理。例如,P54每只猴子分多少个?的问题中,引导学生观察现实分东西的过程:4筐里每人2筐(每筐10个),另有8个每人4个。学生在形象观察的同时,可以运用口算得出结果,口算的方法实际上与竖式是一致的。将实际操作、口算与竖式加以比较,学生会容易体会到竖式每一步书写和计算的合理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竖式的理解。

3、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在作业中存在以下问题:

错误一:

错误二:

为此,我在这个内容之后增加了一节除法竖式的练习课。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作业中存在的错题,以4人小组的形式分析每种错题的出错原因并且提出改正意见,说清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和原理。只有充分的暴露错误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在对比分析中学习的效果是更明显的。在当天的作业中出现这种错误的学生明显减少了。有时,学生还会出现与常规不一样的写法,如果让他们放弃自己认为合理的写法,而学习大家已经共认的写法,需要老师花一点心思和时间。但强迫他们放弃自己的想法是不明智的,在后续的练习与复习中提供适当的情境使他们认识到竖式写法的优越性。

4、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估算、乘法验算等办法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教材在《送温暖》部分才介绍用乘法验算除法,这里可以提前介绍给学生。)

5、P56的2、3、4三道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在布置学生完成前做适当的引导。这三道练习题我原来是布置让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但是当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就有家长反馈这三到题目太难。临时决定将这三到道题作为一节练习课的内容进行讲解。

第2题计算需要黄气球和蓝气球的数目。

本道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计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探索几种颜色气球排列的规律,同时用适当的形式表示这一规律,这是课程标准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参介绍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各色气球的排列顺序是:1蓝、2黄、4红后,就能得到买黄气球的数量是:482=24(只),买蓝气球的数量是:484=12(只)。

学生的方法二:将教材通提供题图的14个气球看成一份,一份里面有8个红气球,需要购买的48个红气球里就有六个这样的一份,就能得到买黄气球的个数量是46=24(只),买蓝气球的数量是26=12(只)。

第3题引导学生理解实际上72元能够买多少瓶?

第4题

课前检查时,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题目理解得到式子:985=19......3。于是我利用这道题目,做了一个知识的拓展。首先让学生利用5的乘法口诀填空: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再让学生观察每个积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指向性很教强的引导下能够得出结论,进而引出一个数能够被5整除的特征。教师要适当的利用教材中的题目,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情况下给以可发展的空间。

二、《淘气的猴子》

1、这部分的内容按原来的计划用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重点解决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意义以及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0乘以任何数都得0的教学中,我已经将有关于0的除法问题进行了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理清竖式每一步书写和计算的合理性上。但在作业中,学生仍然出现了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除的时候,不会用0来占位的现象,商直接将中间的0省略不写(约有7个学生)。

2、练习七P60.9,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过渡到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的学习。

三、《送温暖》部分安排了2课时,比原计划增加一个课时。

1、本节主要内容是解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结合送温暖的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大约能够分到多少本书?再组织学生交流怎样求出准确商。将教材中的练习题分成3类(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除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除数及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先让学生计算出正确答案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否则商是两位数。

2、在练习P624、5两到题目强调了估算在实际中的运用。注意加强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

四、《买新书》

1、《买新书》的教学中,增加了一节应用题练习课和混合运算的专题练习课,比原计划增加2课时。

2、允许学生分步列式,并引导学生写小标题,写出每一步表示求什么。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角度的不同,计算方法多样化是必然的。借助写小标题,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能帮助学生优选方法,提升选择方法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3、P64第2题,理解来回的意思。

4、P65第3题的连一连,需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避免学生理解错误将题目当成普通的计算题完成。

5、第4题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同样引用了3的乘法口诀以及整除的概念引导学生,并借机小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大部分学生能接受)。同时引入用英文字母X来表示不知道的这个数:X3=(?)。

(二)教学建议及存在问题

1、合理的整合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

2、将整个单元的练习进行整理分类,安排专题性的练习课,合理安排练习时间,让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容易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3、要求学生坚持做课堂笔记,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整理知识点、抓住重点,掌握学习的方法。

4、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难点是掌握用竖式正确的计算,乘法口诀及口算的准确率就成为正确笔算的保证。建议可以将书本上的口算题让学生制作成口算卡片,每天坚持做1分钟口算练习。抓好了计算,至少能够保证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计算题上拿到相应的分数,基本上能保证及格率。

5、教学中存在学生经常抄错数字的确问题,经过我反思和专门辅导教育,还是有部分学生没办法纠正。希望各位同行能提供帮助!

总结语:如果教师在上课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备课,考虑周到点、细致点,学生肯定能够学有所成。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各位有经验的老师能多多指教!谢谢!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3)

20xx秋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

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4)

片段一,互动交流,认识1/2:

师:怎么读?

生:二分之一。

师:没错!从下往上读!谁还愿意读!(指名学生读)一起来读!(齐读)

师:那这1/2表示什么呢?有自己的理解吗?先别急着说出来,可以举举例子(出示苹果),也可以画画图来帮助自己说明,同桌先商量一下。

生①:把苹果分成两份,一半就是1/2。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生②:两块橡皮,其中一块就是1/2。

生:这两块橡皮要一样大的。

师:同意他对你的补充吗?

生②:同意。

生③(在纸上画了一条线段):象这样分成两段,其中一段就是1/2。

生④:一条裤子的一个裤脚就是1/2。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1/2表示什么,心里都有数了吗?

生:有。

师:好!看到信封了吗?里面有很多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图形,待会儿请每位同学从信封里,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并用彩笔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1/2,然后拿上来贴在这里(在黑板上贴出展示板),行吗?那就马上开始吧!

每位学生把自己对1/2的理解表示在图形上,并贴出来。

师:好漂亮!先为自己的作品鼓鼓掌。(热烈鼓掌)

学生非常开心得欣赏全班同学一起完成的作品。

师:那你们所表示的1/2在哪儿呢?

生:涂上颜色的部分。

师:那空白部分呢?

生:也是1/2。

师:为什么?

生①:它们都是一半一半。

生②:因为我们是对折的。

师:对折是什么意思?

生:分的每一份一样大。

师:这里所分的每一份都一样大了吗?

生:都一样大了。

师:像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表示1/2一定要平均分是吗?

生:是的。

师:不平均分,行吗?

生:不行。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用这个图形(出示一个图形)表示一下,怎样算是不平均分!

学生代表用图形表示不平均分。

师:这样分成的两份,其中的一份能用1/2表示吗?

生:不能。

师:所以,表示1/2一定要平均分。

师:好!1/2表示什么,确信自己已经明白了吗?小组互相说说看。

每位学生都试着把1/2表示的意义叙述给同桌听;

生①: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涂上颜色的一份就是它的1/2,空白的一份也是它的1/2。

生②:不一定是图形,也可以是苹果什么的。

师:有道理吗?

生:有。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叙述呢?

生②:1/2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师:这两位同学都注意到了,把任何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所以要说清楚是谁的1/2。

片段二: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分数

每位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分数创造。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创造的分数举起来。

每位学生都很高兴得把自己创造的分数举起来,一部分学生还创造了两个不同的分数。

师:谁愿意先来介绍自己创造的分数呢?

生①(一个长方形的1/4):我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涂上颜色的1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师:其他同学都听清楚了吗?他是怎么说的,谁能来重复一下?

生②:他说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涂上颜色的1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师:那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生②:不对,得说平均分才行。

师:同意吗?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②: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颜色的1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①: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颜色的1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师:象他一样,涂色部分也是图形1/4的还有谁?

这部分学生展示各种图形各种折法表示出的1/4。

师:好好看看,都是各自图形的1/4了吗?

生:圆形的不是,它没有平均分。(有位学生用一个圆形竖着折出4份)

师:还有折错的吗?

生:没有了。

师:好像折得都不太一样,为什么都说它们是各自图形的1/4了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颜色1份。

......

教学反思:

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的,怎样体现这种过程,并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去体现,我努力尝试提供这样一个途径,让每个学生自由去展示自己想象--图像--抽像的探究过程。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我对这节课的这种想法和设计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我的导师曾经这样对我说过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已有储备情况及他们的差异,才能在教学中找到每个学生,更好地把每个学生都带向获取知识的目标。正是在课前做了相关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情况,我才能在课始便找到了每个学生所在的位置,有效率地把每个学生凝聚到一块,各尽所能,互相补充,成功完成了这次学习活动。

2、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相竞争等。这样,课堂上不只教师一个人跟学生发生关系,而是几十个人形成师生间、同学间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以至个性特点等方面都会得到长足发展。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促进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的形成,我主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看法,可以不跟老师的意见一致;(2)我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形式,如同桌商量,全体学生交流、讨论等,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机会交流学习的体会。(3)改变教师的引导语,我采用有道理吗?谁有补充谁有不同意见对不对呀好不好呀这样的提问。(4)不随意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倾听、互相尊重的习惯,例如认识1/2的教学,安排同桌间互相倾听、互相评议,然后再是全班倾听、全班评议,目的就在于此。

3、成功以情有层次地带动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兴趣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能欣赏到自己和全班同学共同完成的1/2图形的展示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积极的情绪得到提升;让学生一起来大声读出自己和全班同学共同创造的由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分数,再次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成就感油然而生,积极地情绪再次得到提升;课堂总结时候,同时目视展示板和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回想自己这节课的学习经历,情绪更是提到最高点。

正是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生。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6)

片断一、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1:铅笔尖是1毫米。

生2:公交IC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3: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生4:我的数学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1:太短了!

生2:太小了。

生3:跟我们头发丝差不多小,很短很短

生4:毫米啊,你是4个兄弟里面最小的。

生5:毫米虽然那么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师:对啊,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

片断二、

......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拿出米尺,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汇报:

生1:我发现1分米跟我的铅笔差不多长。

生2:我发现1分米就是1个大格,1个大格里面有10个小格。

生3:我知道1分米=10毫米

师:为什么你这么认为?

生3:因为1个小格你刚才说了是1毫米,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1分米有10个小格,所以1分米就等于10毫米。

师:说得对极了!是个伟大的发现。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我发现这条直尺上共有10个大格。

师:那是多长?

生4:10分米。

生5急切地:我知道,1米就是10分米。因为这条是米尺,就是1米长的,上面是10大格,是10分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师:真不错。这个发现也很重要。

......

六、教学反思

这节在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矛盾冲突中激发起探索新知的欲望。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剧情得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同样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推动力。这种矛盾冲突能激发思想上的变革,能够引起头脑风暴,矛盾的最终解决也预示着自主构建知识过程的完成。本节课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抓住了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一矛盾,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愿望,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2、创造大量实践操作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在本节课中,我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学生学的有兴趣,测量的也比较认真,一些需要学生观察判断的题目,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分析、交流。由于这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的多,因此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探索学习的恐惧心理,有一定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3、注重实践运用

课堂中注重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陌生。

4、估测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与估测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的培养目标之一,本课中有两个环节安排了估测:一是在课始,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二是在练习环节,在学习了毫米分米后,在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这样的编排设计给了学生多次尝试、修正的机会,使学生的估测能力在这节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7)

[片段一]组织讨论,总结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2506的估算方法,巡视中发现所有学生都能估算。汇报中只出现了教学设计中的1、2、4三种方法。)

师: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1:第一种,因为它很好算。

师:这是聪明人的选择。

生2:第二种,因为它不仅好算,而且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

师:他用了不仅...而且,什么意思?

生3:第一种方法只是好算,与实际结果相差较远,第二种方法既好算,又接近实际结果。

生4:第一种方法只具备估算的第一个条件,而第二种方法具备了估算的2个条件。

(这时我又请了5、6个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有的喜欢第一种,有的第二种。)

师:为什么没有人喜欢第三种,他可是最接近实际结果的?

生:因为他不好算。

师:看来每个同学都是聪明人。好现在就请大家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28920)。

(学生独立思考后板演出现了28020=1430020=1526020=1320xx0=10四种方法。)

师: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第四种方法离准确值太远了!

生2:估算应该不但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师:三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生:因为第2种方法把289看作300,估大了;第1种和第3种方法都估小了。

师: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只要符合估算的两条原则,都是好方法。

师:因为下半年我校要扩大招生,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生:15个,14、13估小不行。

师:刚刚说估大、估小都是好方法,现在为什么不能估小?

生:如果估小就有一些人没地方住。

师小结: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

......

[片段二]结合情境,灵活估算。

巩固练习二出示信息①讨论如下:

生1:把9元4角看成9元,1109=990元,所以应该付10张百元币。

生2:把9元4角看成10元,11010=1100元,所以应该付11张百元币

生3:我觉得这两种都可以。因为他们具备估算的2个条件。

生4:我认为把9元4角与9元比较接近,所以应该付10张百元币。

生5:付10张不够,这种情况估大比较合适,所以应该付11张。

生6:王老师如果跟老板讨价还价,付10张就够了。

生7:都已经是批发价了,恕不还价,所以应该估大,付11张。

生8:如果王老师还有零钱,可以先付10张百元币,再付零钱。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购物的实际情景,对王老师付钱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如果王老师没有零钱,应该估大更合理,付11张百元币。下面这种情景又该怎样分析呢?(出示信息②)

生1:7张百元币,70011=7700,7700与7533接近。

生2:只有7533元怎么可以看作7700元,这样钱会不够分的。所以应该把7533看作6600,,660011=600(元),每个红包放6张百元币。

生3:我同意生2的说法,这种情况估小更合适。

师:真好!与王老师当时的想法一样。2月30日,带着礼物和红包,我们就出发了。(出示信息③)

......

六、教学反思。

十来岁的孩子精算长于估算,不愿意也不习惯估算,在再三提示的前提下,仍然会出现精确计算的情形,更不知道怎样才合理。而上述案例,学生不但愿意估算,还会估算,而且会合理估算,究其因,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1、精彩的生活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整堂课,我始终把握住生活中学数学这一新理念,撷取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的画面,提炼出学校安排餐厅、寝室,小手拉小手活动,购物等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数学问题,组成走进校园情境串,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和价值,从而杜绝了为估算而估算现象的发生,把发展估算意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熟悉的生活画面,亲历过的实际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估大、估小两个策略的理解和选择,培养了应用意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简单的数学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估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估算的本质已有所了解。或许除法的估算与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教学中,我以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问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引领他们先看看估算这片森林,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这片森林中寻找除法的估算这棵树木。实践证明,学生在把握估算原则的前提下,探索、学习除法的估算变得更自主,更轻松,这种先见森林再见树木的做法,起到简约数学知识的作用。是的,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原则而非细则,还学生一个简单的数学。

值得注意的是,估算决不能仅仅出现在估算课上,我们要把它落实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之中,真正实现三算结合,以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8)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曾做过3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上设计曾在20xx年杭州西博会和温州市新课程教学展示会上作教学展示,从教学实践看,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总体感觉比较成功。从学生实践活动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对提供的材料(长度或周长为几厘米、几分米的小棒、丝带、橡皮、长方形等)或自主选择的材料(教师、同学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估计得比较准,能真正借用脑里的尺子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能较清晰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达到预期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

(1)从转化中清晰概念。让学生估计指定长度,先用手比划,再把估计的长度画出来,这样就将脑里抽象的表象转化成直观的东西,可见可测,经历一个从表象到物化的过程;再反过来,让学生观察实物、动脑想一想、估一估、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经历从具体物体到抽象长度表象的过程。如此相互转化,使学生头脑中的长度单位概念不断清晰深刻,达到内化。

(2)在比较中明晰概念。对比是思维的基础,是区分差异、纠正偏差的基本方法。在清晰概念、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对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先让每个学生不用尺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调整纠偏,再次请学生自己定线段的长度,先画再量、比,不断调整、纠偏,接着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如小棒、丝带、学具盒、课本封面的周长等进行估量。这样,让学生在从估--量--比--纠偏的活动中,获得一定长度线段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计的结果从很不精确到不很精确,甚至精确,不断巩固清晰学生1厘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试图达到把单位长度装在脑子里的效果。在清晰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长度单位的外延进行拓展,如由1厘米为一个长度单位拓展到把几厘米看作一个单位,或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表象作标准,来对比估计,进一步清晰丰富长度空间观念。

(3)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除了清晰长度单位概念外,本节课还有效地创设了由近及远(如估手中的小棒--估台上的队伍长度)、由直到曲(线段--圈)、由横看到竖看(横放的丝带--人的身高)、由静到动(静止的物体--学生站一排、围成圈、拉成线)的情境,能见短想象长,见小圈想象大圈的长度等等,从而逐步发展长度空间观念。

当然,学生估计意识的养成、估计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对估计系统性教学我个人认为:从教学时间上考虑,至少应安排三个课时。从教学目标上划分:第一课时,重点是:清晰概念,以厘米为重点,即人教版第五册安排的内容。第二课时,重点是:明确参照,以方法策略选择为重点,如借助身上一柞、一庹、一步等作为尺子,讨论感悟估长用庹,估短用柞、估路长用步,估竖长用身高作参照等策略,即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估计的方法。第三课时,重点是实践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以上三节课,第一节清晰概念是估计的基础,第二节选择策略是估计的关键,第三节实践应用,增强能力是估计的目的。当然,这三课时并非完全割裂开来、先后之分,更多的是相互相成,相互渗透,交互发展,只是课时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待于我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恳请同行、专家们指正。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9)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校图书室新进200本书,需要摆放到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大家帮帮忙好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7662465

801(33)96064

2、按要求连一连。

482325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

16022405的第一个数!

963803

3、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

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0)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7篇


88教案网为您搜罗了“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的相关资讯下面是详细介绍。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不过教案课件里知识点要设计好。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完美。请将这个网站收藏以备日后需要!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1)

2、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plus /minus…? It’s…That’s right/Sorry , you are wrong.

教学重点: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plus /minus…? It’s… That’s right/Sorry , you are wrong.

教学难点: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What’s …plus /minus…? It’s… That’s right/Sorry , you are wrong.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 数字卡片,加减法的符号 “+ -”

2、磁带及录音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Step1. Free talk:

3、花样数数:如隔5就说:It’s me ! / 接龙数/ E Funhouse : 说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可适当增加难度,如前二个等)

正点:

What’s the time now ?

It’s … o’clock.

Is it time to …?

Yes, let’s / No , it’s time to …

半小时以内:

What’s the time ?

Work in pairs :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 What’s the time now ?

T: 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 .

T: By bike . I’d like some …. Look , how much is it ?

It’s __x yuan .

T: I’d like two hambergers. How much ?

T: I’d like two cakes. How much ?

T: What’s ten plus ten ?

What’s five plus five ?

板书:What’s ____ plus _____ ? It’s ______. √ That’s right.

T: Good morning . What do you want ?

S: I’d like ….How much ?

T: (板书 12+12= 24 ) Twenty-four yuan.

T: Good morning. I’d like two T-shirts.

S: 40+40=80 Eighty yuan.

T: Sorry . Here you are .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change( 请找钱)。

S:100-80=20 Here you are,. Twenty yuan.

板书:What’s ____ minus ____ ? It’s ______.

T: What’s _____ plus / minus _____?

T: That’s / You’re right.

1、出示本课1、2两幅挂图。生看图听课文录音并跟读。

1、复习数字: Can you count from … to … ?

2、看图回答(几样物品放在一起,算价格) How much are they ?

听本课录音A和B部分,跟读单词和课文。

What’s the time now ? It’s ____ ______ .

What’s ____ plus _____ ? It’s ______. √ That’s right.

10+10=?

5+5= ?

What’s ____ minus ____ ? It’s ______. ╳ Sorry , you are wrong.

100-80=?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运用运用四年级学过的there be 句型描述事物的数量,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There are enough.和 There aren’t enough. 来描述事物的数量是否与实际所需相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there be 句型已经有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能选择正确的单复数形式进行描述。因此,在复习环节上,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室里或者学生自己或家中的物品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这类句型的记忆。对于there be 句型,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交流,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新知识的掌握。因此,在新课教学的环节中,应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避免学生因对句型熟悉而感觉枯燥。

三、教学准备

全班学生新作业本、单词卡、录音机。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单词:enough, every,everyone ,give, them,careful。

2、能听懂、会说并认读句子:There are ten pencils in the blue box. There are enough pencils. There aren’t enough pencils.

(二)能力目标

1、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There are…There are enough… There aren’t enough… 向他人表达物品数量及是否充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能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知识的的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善于运用知识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获得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成功体验。

2、能够运用所学表达对他人的'关爱。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听、说并认读单词:enough, every,everyone ,give, them,careful。

2、听、说并认读句子:There are ten pencils in the blue box. There are enough pencils. There aren’t enough pencils.

3、在情景中运用There are…There are enough… There aren’t enough… 向他人表达物品数量及是否充足。

(二)教学难点:

1、careful、them等单词的发音

2、在实际情景中运用There are…There are enough… There aren’t enough… 向他人表达物品数量及是否充足。

六、教学过程

(一)热身启动:

1、Sing a song《How many do you want ?》

2、Free talk

T:Our classroom is beautiful.There are twenty desks . There are two windows in the wall . There are twenty chairs .学生也举例子。

(二)单词呈现:

1、(1)师手拿4本书,问: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my hand? 学生回答: There are four.

(2)师再问:How many children are there in this group?学生回答:There are four.

2、师给这4个学生分书,并说:I give one book to every child. 分完后说:There are enough books.让学生猜什么意思。

3、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学习There aren’t enough books.

4、让学生练习读句子There are enough.... 和There aren’t enough....并给读得好的学生发铅笔:give a pencil to you.或give you a pencil.让学生猜give的意思。

5、学习单词“give”。

小游戏:让学生传递卡片,体会“give”的意思。

6、学习词组“give out”。

(1)师说:I have gotmany work book. I want to give out these work books.

并告诉学生“give out”是分发的意思。并说:Who can help me?

(2)找4个学生帮忙分卡片。

(3)分完后,问发卡片的学生:Are there enough work books?

(4)学习肯定回答和否定回答。Yes, there are. / No, there aren’t.

(5)练习句型Are there enough works books?  Yes, there are. / No, there aren’t.

(三)学习课文:

Yesterday Ms Smart bought some pencils to her children.

1、听第一遍录音。回答问题:What did Ms Smart buy yesterday?

2、学生回答。

3、听第二遍录音。并解决How many pencils did Ms Smart buy?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这两个问题。

4、学生回答。

5、听录音跟读课文,解决背景单词。并问How many pencils did John have?

(四)巩固练习

1、分组练习对话

2、Activity 3:point and say 练习There are enough... 及There aren’t enough...

(五)Homework:

读课文,小组表演。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3)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4人,上学期语文期考平均分84。23分,及格率98。44%,优秀率59。38%。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的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是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语文的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字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创造多种方式,加强以人事汉字的复习巩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优的读物,提高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3、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再现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时代的脚步。

2、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弥补不足之处。

3、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限魅力。

(二)提优补差工作措施:

1、建立“学优生”、“学困生”档案,档案目标齐全,记录内容详细。

2、做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重点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后进学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3、找准学困生的学困点,因人制宜。

给他们配定“小老师”,多多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做到因人而异。

4、“学优生”、“学困生”作业要坚持面批、面改、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5、要关注“三生”的平时考核,给学困生多创造机会,如课堂提问、小测验、平时检查等,让他们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6、单元测试质量监测,对“学优生”、“学困生”的答卷和成绩要进行仔细分析,查不足之处,判定改进措施。

7、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多和他们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双方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把成绩搞上去。

8、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诲人不倦,时刻让自己有耐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有学生55人,男生25人,女生30人。大部分的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是较强的,但是小部分的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要学的氛围,使大家有所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

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

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学科组的工作安排,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重视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语言文字的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4人,上学期语文期考平均分84。23分,及格率98。44%,优秀率59。38%。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的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是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语文的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字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

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创造多种方式,加强以人事汉字的复习巩固。

2、重视朗读的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优的读物,提高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3、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再现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认真研读新课标,体会新课标的精神,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时代的脚步。

2、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弥补不足之处。

3、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限魅力。

(二)提优补差工作措施:

1、建立“学优生”、“学困生”档案,档案目标齐全,记录内容详细。

2、做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重点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多与后进学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3、找准学困生的学困点,因人制宜。

给他们配定“小老师”,多多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做到因人而异。

4、“学优生”、“学困生”作业要坚持面批、面改、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5、要关注“三生”的平时考核,给学困生多创造机会,如课堂提问、小测验、平时检查等,让他们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6、单元测试质量监测,对“学优生”、“学困生”的答卷和成绩要进行仔细分析,查不足之处,判定改进措施。

7、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多和他们交流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双方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把成绩搞上去。

8、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诲人不倦,时刻让自己有耐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学情分析

本班一共有学生55人,男生25人,女生30人。大部分的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是较强的,但是小部分的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要学的氛围,使大家有所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

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

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表

1、色彩9-10课时

2、声音9-10课时

3、祖国在我心中10-11课时

4、塞北江南9-11课时

5、我们和我8课时

6、鸟儿9-10课时

7、集市和超市5课时

8、成长的经历9-10课时

9、幻想和想象9-10课时

10、奇妙的海底世界9-10课时

11、通讯10-11课时

12、过年9-11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

一、本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每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难易程度和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一半已安排在第五册。余下的一半安排在本册教学。本册教材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这些训练点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

他们分别是:迷人的大自然;留心和保护周围的环境;如何看问题、思考问题;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人间真情;神奇的科技世界;感受国际友好情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时代的特点。每个语文园地仍有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别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本册教材要求识字200个,会写字300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另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相同。

二、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继续练习习作。

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

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加强写字教学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4、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2、多渠道多角度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钢笔书写的习惯。

四、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三上学期的学习,班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一部分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学习踏实、认真、稳定,且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发展全面。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活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但由于基础较差、书写马虎导致成绩不够理想还有待提高。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马虎。班里的学生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识字、写字方面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以及他们自己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识字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用熟字代生字的现象日趋严重。

2、阅读方面

有一小部学生已形成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

3、口语交际教学

这学期要努力提高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口语交际情境。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

4、习作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深刻体会到,想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就得先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发现学生当中喜欢阅读课外书的,他们的写作能力比那些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明显好一些。本学期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

五、具体措施: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好钢笔,写好钢笔字。

3、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4、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5、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6、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7、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如查字典确定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

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9、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4)

a部分

第 1 课时 / 共 6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教师先示范说单词,如pencil ,教师说show me your pencils. 学生出示铅笔,又快又正确的同学为小组赢得一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学生说其它文具单词的口令,继续游戏。(注意:教师应参加学生的游戏,与学生一起展示文具。)

播放教学录音,学生模仿录音说对话。注意模仿语音正确、语调自然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一部分的练习

板书

设计

unit 3 we love animals

act like a … 动物图片

作业布置

或设计

教后整体

反思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听录音,跟读p41的learn 和chant5遍;

2.边演边说let’s do 5遍;

补充题:

你能把句子与表示动作的图片对应起来吗?

1.act like a rabbit.

2.act like a cat.

3.act like a panda.

4.act like a duck.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5)

模块分析:

Unit1为学生展示了学校生活中学生打招呼,告别及自我介绍的情景。教师应充分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让学生看、听、说故事,使学生理解语言意义和语言情境。在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大量的模仿,为熟练运用打基础。Unit2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如的说和运用语言来打招呼、问好、自我介绍和告别。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说边演,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

生上学、放学时用英语和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及告别的真实任务来提高

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歌曲的学习和游戏可以巩固本模块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学会唱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动起来唱。做游戏时则要考虑让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任务的真实性或相对真实性,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Unit1I’mSam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Hello,Hi与同学打招呼。

2、能够简单的介绍自己的姓名

3、能够利用今天学习的内容与同学再见。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英语与别人打招呼并介绍自己。

教学难点:介绍自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录音机,人物头饰,单词卡

教学步骤:

准备导入:

1.教师在走进教室时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说:“Hello.”或Hi.与近处的同学握手,向远处的同学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师打招呼的同学说:“Verygood!Welldone!”或“Cleverboy/girl!”

2.用英语告诉学生本人名字,说:I’mMsJia.并将名字写在黑板上。

活动1:听音指图

1.打开并举起书,让学生看到练习。指着各幅图用中文问学生图中的情景(校园中Sam,Daming,Amy和Lingling在介绍他们自己;在离开学校时,他们互相道别)。

2.放录音或读对话。学生看书听录音。放录音时教师要举起书指着图上说相应话语的人物。再放录音,要求学生们指着相应的说话的人物。

活动2:听音说话

1.读出前两幅图的对话,要求学生跟读。

2.向学生解释老师将以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来介绍自己。每次老师说:“Hello,I’m(人物的姓名)他们要回答:“Hel1o,(同一人物的姓名)。”

举例:

老师:Hello,I’mLingling.

学生:Hello,Lingling.

3.用Sam和Amy做更多的例子。每个名字练习多次。

4.向学生说明Hi和Hel1o是一样的。重复这一活动,用Hi代替Hello,读出剩下的对话,每句都要停顿,让学生跟读。向学生说明Goodbye和Bye,bye是一样的。

活动3:向同学问候及道别

1.让学生们看书。告诉他们老师是A,他们是B。老师将会说:“Hel1o,class.”他们必须说:“Hi,(老师的姓名)”。用Goodbye做同样的练习。和学生单独做练习。

2.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说“Hello。”和“Goodbye”。”让他们参照书中的例子。一个学生做A另一个做B。当他们说“Hel1o”时,必须握手,当他们说“Goodbye”时,必须互相挥手。和学生做一些例子。要求他们介绍自己,至少向班上四个同学说“Goodbye•”

作业:1、听录音两遍并背诵课文。

2、利用学习的内容与同伴进行对话。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6)

Lesson19: Family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下列词汇:

family, father, mother, brother,sister.(2)学生能理解并口头应答下列句子:This is my_______.(3)学生能唱歌曲:The Family in Our House

2、情感与态度: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运用句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热爱家人,学会关心家人。

3、过程与方法:

采用合作式、体验式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重难点: 掌握下列词汇:

father, mother, brother,sister,family.能够理解并口头应答下列句子:This is my_______.教具学具:图片、卡片、录音机、学生自己动手画的图片。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Greeting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How are you today? Are you okay?

(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问答练习:(2)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 2.学习生词:

family, brother,sister,mother, father.(1)出示家庭关系,演示生词。(2)认读新单词。

(3)利用图片介绍家庭成员。(4)跟读课文。

3.Let’s sing!

一起学唱

The Family in Our House

4.Let’s do it!

看书上的

Danny 的家庭,介绍 Danny的家人。

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图片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家庭成员。板书设计:

Lesson 19: Family

family

father

mother

课后习题:

连线

Mr.Smith

Mrs.Smith

Jenny

Tom

Lynn

课后反思:

brother

me

daughter

mother

son

father sister 2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7)

【课题】unit 1 b

【教学目标】

▲★1 听懂会说 let's say,学习字母ddee以及以这些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 2 let's do

【教材分析】

本部分继续学习字母的书写,主要学习字母dd,ee以及相关单词,并通过let's do的说说动动,熟悉并掌握5个字母,在讲解时,可利用对比法让学生掌握好英语字母的书写。可加入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进行区分。主要采取师生、生生互相合作,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和学得。

【学生分析】

总结前面学习字母的经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练习字母,设计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热情比较高,情绪比较高昂。可通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营造学习氛围,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将书写好的进行评比。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头饰 学生:课本、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unit 1 b

dd, ee

duck, dog,

egg, elephant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教师用手势等肢体语言,表示出aabbcc三个字母,

让学生猜出字母,并大声读出.

2.出示字母卡,学生认读,并提问学生是否记得学过那些以它开头的单词.

3.放a部分let's chant的录音.学生有节奏的跟唱歌谣.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的复习,即巩固了所学.又起到热身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将学生引入英语情景。

二、presentation

1.出示字母卡学习字母,在单独呈现大写与小写,反复教读,用同样方法教学ee.

2.出示以这两个字母为首字母的单词卡片,问学生:what's this ?

学生回答: it's a duck.教读duck, dog, egg, elephant.

让学生注意an elephant而不是a elelephant

3.教读完后,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找出本节课所学字母 ,在其下面画线,或将其描红.

4.播放let's play录音,学生跟读.

【设计意图】 :达到师生互动教学,并将学生引入英语情景.。

三、practice

1.呈现大写或小写字母的趣味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这些字母像什么

3.教师安笔顺书写字母,让学生观察后将活动手册中的字母描红.

【设计意图】 :达到生生互动教学,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游戏

1.看谁站的快

学生手执字母卡,教师发令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字母的顺序站成一排.全班边检查边读。

2.看谁敲的快

将字母卡贴在黑板上.以学生任意念其中一字母,另外两人比赛抢先敲出那一字母。

3.let's do,边听边做

五,课堂评价

本单元b, let's say 部分

五home work

读字母给家长听.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效果比较好,学生能正确书写dd,ee,小写d写的不太漂亮.认读的比较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精选7篇


以下内容是编辑为您准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教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都应该提前准备好课程教案。教师借助教案能通晓教材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1

《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节课,我的感受是:

成功之处: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块奶酪教学反思3

《一块奶酪》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一块奶酪》主要讲述了一只蚂蚁队长在指挥一群小蚂蚁搬运奶酪的途中,面对掉下来的一块奶酪渣是吃还是不吃引发的风波,告诉孩子们要像蚂蚁队长一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同时也要学小蚂蚁遵守团队纪律,听从指挥。整篇课文,语言表达浅显易懂,贴近儿童,故事内容生动曲折,在蚂蚁队长一次次的内心挣扎矛盾中,吸引着读者一步步往下读,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影响。

细细品析这篇文章,从课文的导读可以看出学习本课主要有两个任务,即了解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和你喜不喜欢蚂蚁队长,理由是什么?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是难题,但如何把这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却是要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不断挑战来获取的一项技巧。为了帮助孩子们能够在归纳主要内容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除了引导孩子们运用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及以前所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前的自我尝试概括,还需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分享,整合提升概括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概括做到简练、清楚表达又不啰嗦。对于这样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些要素找好了,便可以对孩子们的概括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这时孩子们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来概括,就轻松多了。

课文中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可谓是这一个童话故事之所以能吸引读者最重要的地方,引导孩子们在评价蚂蚁队长的时候,需结合文本谈自己评价的理由,这也是编者要让孩子们沉入文本,细细品悟的意图,为此,课堂上不在内容上做过多的解释,更多的时间要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作者如何抓住这些细节刻画来表现蚂蚁队长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学会迁移运用,将自己化身其中的一只小蚂蚁,来创编自己的经历,学会编写童话,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语文老师可能都是贪心的,慈悲的,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孩子,恨不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表现的机会,这也就造成了在时间的把握上出了问题,因此,对于略读课的取舍问题仍需继续思考,继续摸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2

《花钟》一文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仅用3个自然段将鲜花之美、花钟之奇描述的生动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个字来概括:美。花儿美、花钟美、插图美、语言更美。尤其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不一样的说法描述了一天之内不一样时间不一样种类的鲜花开放的完美姿态,词句表达丰富多样,有序趣味,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今日,主要是讲第一课时,在不一样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资料,感悟鲜花开放的不一样表达方式。感受文本语言的优美,感悟作者写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

1.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围绕“花钟”这个题目,以学生质疑引入文章,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题意,寻找答案。

3.检查学生词语认识情景,经过多种多种读法(自由读、单个领读、齐读)解决字词问题。

4.对课文朗读进行指导,经过多种读书指导(自由读练习、个别读检查、默读、齐读巩固、男女生轮读),到达读通读熟读出感悟。

5由题目花钟,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不一样的花在不一样的时间开放。让学生自由谈谈,自我对哪种写花开的写法更喜爱,边讨论边以动作理解,在读中感受花的美。

6.师生欣赏图片,接读句子。

7.最终,让学生尝试写写自我喜爱的花朵,以及它的开放方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3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每个小动物所以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种的人物,把文章读得有滋有味。如学生在阅读小猪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和烙饼啦!”这句话时,我说,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的默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课堂上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小动物的处理方法,相机思考发言:假如是你,面对这样一份礼物,你会怎么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带领学生去肯定土地爷爷的多元评价,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课堂上,学生没有简单地效法小猴,也没有一味地排斥小猪。答案五花八门:“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我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食品送给好多好多人吃”;“我会把麦子送给贫穷的人”。通过这一讨论来引导学生多元认同,自觉地去调整认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课后细细品味课上那为学生与众不同的答案,给我这样一种启示:小猪、小牛、小猴三种小动物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有不同的态度。平时的我会因为“小猪把食物都吃了”而批评学生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因为“小牛保存麦子,最后剩下半袋”而教诲学生凡事要动脑筋,不要死脑筋;因为“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一年吃不上好东西,会苦一年”而告诉学生做事要踏实些,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做法。当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课文《三袋麦子》后,我发现对待学生的不应该是抱怨,更多应是赏识。赏识应成为我们对待孩子的心态,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信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4

一、准确、具体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之魂。

在教学中设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需要清晰定位、细化目标,以利于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课堂上,尽可能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本,读写并举。

这一节课,我采用“朗读比较,读写并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有集体读、自由读、男女生分组读、两人小组对话读、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展开想象,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切实体会凤凰的亲切耐心、猫头鹰的骄傲、老鹰与乌鸦的不耐烦,在读中培养语感。“读写并举”首先是创造朗读条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让学生去写,此时才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表达技能的具体反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语言能力上的提高。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流利、有感情。达到要求,朗读者自然会觉得朗读不再是任务,而是美的享受。对于听障生来说,手语是朗读时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的轻重、缓急、流畅与否,直接影响着“情”的表达和获得。教师往后应加强手语朗读的训练。每一次情境创设,都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落实与文本的结合,并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体现了听障生“依文学语”的特殊性。每一次的朗读,都是有目的的读,都能落实一个知识点,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情境创设,读写并举”的功能,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

本文中二、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首先我根据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结构大体相同,教学时采用先扶再放的`方式,通过问题导读,圈画对话,突出重点,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后填写表格,通过表格,让学生清楚了解猫头鹰的学习态度。接着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阅读过程,通过填写表格,清楚地了解到老鹰、乌鸦的学习态度,并从比较中掌握重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扶到放,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体现了听障生“依文学语”的特殊性。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保证了每个聋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进行了概括与提炼能力的训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5

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对空气的探究有着极大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关空气的知识将不断出现,因此学好本课,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引导的好,就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打下极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空气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是借助水的帮助,通过空气在水中形成气泡来间接看到空气。第二部分是我们周围存在着空气。在学生懂得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空气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别的实验去发现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这部分是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运用所学本领的积极性。第三部分是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看、听、说、玩中认识空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这些性质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在本节课第一环节“找空气”中,我充分放手给学生,使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了许多办法来验证了空气的存在;在第二环节“称空气”中,用的是气球,效果不太明显,只有三个小组的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如果以后再次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把实验指导严格到位,如果操作中不够严密,导致实验不够明显,将收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第三环节“空气会跑吗?”这一实验中,如果能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再明确集气瓶的正确使用方法,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细心点拨,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力求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主要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感受空气存在,并占据一定空间。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观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五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6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而又亮点不断闪现!

x x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x x整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

x x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

x x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2、在阅读中感悟。

x x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7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

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由举手发言。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

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3500字通用11篇


88教案网内容专辑推荐:“三年级上册教案”,敬请浏览。

疾学在于尊师,备好教案是优秀的老师要掌握的必备技能。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组织教材,突出重点,一篇好的教案有哪些特点?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特意整理了“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1

【教具准备】

1 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废旧的硬纸盒/纸版、剪刀、胶水。

3 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键盘。

4 教师准备字母卡片和真正的键盘一个。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或进行日常口语活动。

(2)学生之间自编对话并表演。

(3)教师播放Unit 6 B Let's chant 的录音,让学生边拍手边说歌谣。

(4)游戏:Silent Speech

教师换一种方法说字母------唇说,说字母的时候不发出声音。学生看教师的口形,猜教师“说”的内容。说的字母为Aa----Zz 。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字母卡片,学生认读字母Aa----Zz。

(2)学生字母背诵Aa----Zz。

(3)教师播放歌曲 “A B C Song ”,告诉学生“试一试”“比一比”,看看谁能通过自己试唱学会歌曲。

(4)学生间相互练唱,再次让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5)教师出示一个真正的键盘,教师说字母,让学生在键盘上找到字母。可将此活动作为比赛的形式出现,Boys Group and Girls Group. 谁先找到谁获胜。

(6)教师出示自己已制作好键盘:This is a Keyboard. 重复 a Keyboard,学生跟读

a Keyboard This is a Keyboard.并贴在黑板上。

教师指着制作所需的工具建议:Let's make a Keyboard.

(7)教师按照课本上呈现的制作程序,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给学生做示范。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请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键盘。键盘上的字母教师可以事先复印好发给学生。告诉学生键盘上的字母排列顺序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排列组合。

(2)键盘游戏:

按照书中的程序,分三种游戏进行操练。

·找出字母的位置。

·在键盘上敲击出单词。请学生先跟着教师学习正确的指法,再玩游戏。

·一边敲,一边唱 “ABC Song”。

(3)展览学生的作品。评出秀的键盘。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做活动手册43页的练习。

(2)让学生自我评价本单元学习情况,可在第73页上做标记。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对抗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教师说英文,小组成员共同画出相应内容,又快又准的加一分。如教师说:Draw a blue eye. Draw an orange mouth. Draw the green ears. …

教师还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单词,说对的加分。

【板书设计】

Recycle 2

教师出示一个自己已制作好键盘贴在黑板上。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下学期 Recycle 2 第三课时》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Pupils are able to learn the new words:eyes、ears、nose、mouth

2、Pupils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parts of the body:Point to...

3、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 and her

教学重点:

The parts of the body.

教学难点: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s and her.

教学准备:

Card .Pictures .tapes . radio

板书设计:

Module10 Unit2 Point to her nose.

Point to his/her/my_______

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Step2 Warm-up

歌曲《Hello!Hello!》

Step3 Lead-in

出示一男一女两张图片(脸部暂时不贴五官)

看嘴型,猜单词,猜对的身体部位词贴在黑板上,最后成“一男孩”人型,出示女孩图,让学生明白her 和 his 的意思并进行教学。

Step4 Prensentation

(一)脸部五官

1.贴五官进行教学(eye, nose, mouth, ear)

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

要注意mouth一词中th的发音以及eye和ear的复数形式。

2.单词操练

幻灯出示:游戏What’s missing?

3.单词游戏:贴五官

句型This is her/his…的操练。

幻灯出示灰太狼和喜羊羊的脸部,让学生进行句型This is her/his…的操练。

(三) 句型教学(在本册第三模块学生已经学过)

生唱歌曲《Please stand up.》,导出point to…句型。(唱首歌放松)

播放CD-ROM,学习课文。

播放CD-ROM,学生听课文对话并回答问题:你听到了几个脸部器官?分别是什么?

师播放CD-ROM,学生跟读

Step5 Consolidation

1.游戏:Listen and do

同桌(一男一女)为单位,听老师的指令“Point to her/his eye/nose/mouth…,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改编歌曲《Please stand up.》

Step6 Homework

1.听录音熟读课文。

2.模仿机器人分别给父母介绍自己及其他人的身体部位。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3

三年级上册外研旧版英语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Let’s learn本部分主要学习4个有关文具的单词crayon, pencil, eraser, ruler。单词是学生身边常用的物品,比较贴近生活,学习起来易产生学习兴趣。Let’s chant部分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词汇。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 能用英语表达自己有的文具:I have a/an….

(2)能吟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2.知识目标:

(1)听、说、认读pencil, ruler, eraser 和crayon。

(2)理解Let’s chant的内容。

(3)能听、说句子I have a/an….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教育学生要爱惜文具。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听、说、认读单词pencil, ruler,eraser,crayon.

2.难点:crayon,eraser的发音,了解a/an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Step 1 Preparation

1. Sing a song: “Hello”.教师播放歌曲,师生拍手、挥手同唱。

2.Free talk: Hello!/Hi! 师生、生生打招呼。

3.分组自我介绍。Hello!/Hi!I’m….

Step 2 Presentation

(一)创设情境 Zip,Zoom and a bag 猜一猜他们的书包里有什么。再切换到本节课的主情境图,添加同学们猜到的文具盒,一起认识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

(二)单词导呈

拿出文具盒,看文具盒里有什么,观看对话整体感知单词。再在下一个PPT中展示pencil, ruler, crayon, eraser四个单词。词形---词音---词义相结合学习单词

1.教学单词 pencil

(1)教师拿出一个文具盒,在学生面前晃一晃,Guess!What's in it? 让学生猜测里面的文具。师从盒子里拿出实物铅笔说:“Look!A pencil”.师询问“根据老师手中的物品和读出的发音,请从pencil, ruler, crayon, eraser中选出所读单词。”(可慢读2遍)

待到学生从形音义三方初步感受pencil后,师教读pencil,分两个个音素示范发音(注意cil的发音不能咬舌)、领读---生跟读---贴图片或画简笔画或是多媒体课件呈现图---板书----整体读---出示词卡认读---男女生读---小组读,或高低音读---开火车读,检查个读。

(2)师拿着实物铅笔并做动作演示、说:A pencil.I have a pencil.引导学生展示铅笔,学说I have a pencil.

2.教学单词 ruler

(1)师出示尺子,问:What's this? 生可用汉语回答,对用英语回答的学生要鼓励。师说A ruler.师询问“根据老师手中的物品和读出的发音,请从pencil, ruler, crayon, eraser中选出所读单词。”(可慢读2遍)

待到学生从形音义三方初步感受pencil后,师教读ruler,分两个音素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贴图片或画简笔画或是多媒体课件呈现图---板书----整体读---出示词卡认读---男女生读---小组读,或高低音读---开火车读,检查个读。

(2)师拿着实物尺子并做动作演示、说:I have a ruler.板书,引导学生展示尺子,学说I have a ruler.师回答:Me too!渗透Me too!

3.教学单词crayon

(1)师拿出文具盒,让学生继续猜盒子里面有什么?What's in it?师说It's a crayon.师询问“根据老师手中的物品和读出的发音,请从pencil, ruler, crayon, eraser中选出所读单词。”(可慢读2遍)

待到学生从形音义三方初步感受crayon后,师教读crayon、分两个音素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贴图片或画简笔画或是多媒体课件呈现图---板书----整体读---出示词卡认读---男女生读,---小组读。高低音读或做冷暖活动突破难点,卡片离的越近声音越大,卡片离的越远声音越小---开火车读,检查个读。注意纠正crayon 的发音。

(3) 师出示蜡笔并做动作演示,说I have a crayon.引导学生展示蜡笔,并说:I have a crayon.Me too!

4.教学单词eraser

(1)师直接展示橡皮,师说An eraser.师询问“根据老师手中的物品和读出的发音,请从pencil, ruler, crayon, eraser中选出所读单词。”(可慢读2遍)

待到学生从形音义三方初步感受eraser后,师教读、分三个音节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贴图片或画简笔画或是多媒体课件呈现图---板书----整体读---出示词卡认读---男女生读,---小组读,或高低音读---开火车读,检查个读。注意纠正eraser的发音。

(2)师拿着实物橡皮说:I have an eraser.板书句子,用红色粉笔标出an eraser引导学生展示橡皮,并说:I have an eraser. Me too!

5.指板书整体认读单词。

让学生观察板书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T:What can you find?并进行总结:表达“我有一…。”用I have a….但是,我有一块橡皮,用I have an eraser.

(三)听音正音

放两遍音频,第一遍学生看,听音,用手指,注意语音;第二遍听音跟读。纠正语音语调。

(三)合作学习

师做出明确要求:小组内依次,一人说,一人指词,一人指图,互相纠音,看谁做得。

Step 3 Practice

1.看口型猜单词。师说一单词但不出声,让学生猜是什么单词。

2.快看快说游戏。师快速出示单词卡片或图片,学生快速说出英文。

3.找朋友: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师拿着词片,抽取一张,让台下学生认读出抽取的单词,台前两位同学听到后,把打乱顺序的单词卡和图片迅速找到一起,给又对又快的一组加一分。

4.让学生听音,做Let's chant部分的活动。

Step 4 Production

1.介绍文具

(1).师先示范,拿出自己的文具盒,介绍自己的文具:Hello!/Hi!I’m Miss/Mr….I have a/an….

(2).生上前展示。

(3).小组内仿照示范进行练习,然后表演展示。

2.玩Me too 游戏。

(1).师先示范,拿出文具盒的某一件文具并介绍I have a/an….拿相同文具的学生站起来说 Me too.最快的同学得到一个赞。

(2).小组内仿照示范进行练习,然后表演展示。

3.Yes or no(情感教育).

教师图片展示一些同学在平时生活或学习中对文具的管理方法,学生用手势×或√来表明立场,教师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Step 5 Progress

1.Summary:T: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生总结。

2. Homework.:(1)听录音,仿读单词。(2)向家人用英语介绍文具。

三年级上册外研旧版英语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Let’s talk部分通过Mike和John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出回答以及表达道别的方法:Goodbye! Bye,…. Let’s play部分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在卡片上写人名来进一步巩固Let’s talk 中的会话。Let’s check部分中的Listen and number这道题通过听力练习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对话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出回答以及表达道别的说法。

(2)能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检测。

2.知识目标

听懂、会说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Goodbye!Bye.

3.情感、策略、文化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渗透尊重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询问对方的姓名What’s your name?及回答 My name’s…. 以及道别的表达法:Goodbye! Bye,…

2.难点:(1)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2)name’s 的发音。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Step 1 Preparation

1. Sing a song"Hello".课本P10歌曲。师播放录音,师生拍手、挥手齐唱。

2. 师生相互问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做自我介绍, Hello, I'm … My name’s...(注意放慢语速,可重复)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学My name’s….

(1)课件展示情境图并通过:What are their names ?引出本节课的人物。T:Mike is talking with John .Listen and answer :What does John say ?引出第一个知识点:My name’s...

(2)师带着自己的姓名卡片,走到学生中间和其中一名学生打招呼:T: Hello, I'm Mr….My name's….重复两遍并同时指着自己的姓名卡片,再指着学生的姓名卡片问What's your name?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My name's….用类似的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板书句子My name’s….师教读、示范发音(强调name’s的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4)指生做自我介绍Hello!/Hi! My name’s….小组内练习。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介绍自己的姓名有两种表达法:I'm..../My name's....

2.教学What’s your name?

(1)Listen and choose:What does Mike say ?

A.What’s your name ? B.My name’s Mike.通过听音选择引出第二个知识点:What’s your name ?

(2)教师带着自己的姓名卡片说My name's….问2---3名学生What’s your name?

(3)师板书句子What’s your name?师教读、示范发音(多次示范what’s的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4)让一生站起,其余生齐问:What’s your name?此生回答:My name’s …

(5)Pair work 小组内问答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3.教学Goodbye! Bye,...

(1)Listen,watch and answer.播放视频并出示问题:What does Miss White say ?引出Goodbye并教学。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与自己对话。例如:

Hello, I'm….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分别时说) Goodbye!/ Goodbye或Bye!

教师板书Goodbye! Bye.师教读、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2)师生示范,小组内进行问答练习。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道别的几种表达法:Goodbye.Bye.Bye-bye.告诉学生Goodbye.是道别的正式用语,Bye! Bye-bye.是非正式用语。

Step 3 Practice巩固练习

1. T: Listen and point. 生看课本,听录音,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

T: Listen and repeat. 生跟读录音,模仿正确的语言、语调。

2.师生、生生、同桌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3.Let's play. 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收集在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 your name?同学回答My name's….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名卡戴在胸前。教师与一组学生进行示范,分小组练习。

Step 4 Production输出运用

1.角色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展示Let's talk 的对话。

2.Let’s act.让学生用自己的英文名,师先与一生示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如:

Hello!/ Hi!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bye!/ Bye!

Step 5 Progress检测提高

1. 做当堂达标题。

做基础训练第3页第一、二题。

2.Let's check 听录音,完成听力练习,核对答案。教师及时表扬。

3. Summary: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引导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3.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用对话中所学的内容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三年级上册外研旧版英语教案篇3

一、教学分析:

Let’s talk部分主要是会话学习。通过Miss White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情景,提供学生要学习的核心句型Hello/Hi, I’m … 要求学生能理解对话大意,能正确理解对话大意,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在语境中运用Hello/Hi跟别人打招呼并用I’m …介绍自己。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在儿童英语有相关的学习单元,学生对打招呼和简单的自我介绍有初步的了解。本课为接下来的询问对方姓名对话学习打下基础。这是正式学习英语的第一节课,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英语学习热情尤为重要。Let’s play部分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练习所学问候语及自我介绍用语。Let’s sing部分通过学唱歌曲“Hello!”,让学生感知英语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听懂、会说 Hello./Hi.I'm….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真实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会使用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的日常用语。

(2)能够按照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意群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能够听懂、会唱歌曲“Hello”。

(3)能够在情境中运用Hello!Hi!与别人打招呼;能够在情境中运用举行I’m...自我介绍。

3.情感、文化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2)文化目标:了解中西方名字的不同形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主要是见面打招呼和自我介绍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听懂、会说 Hello./Hi.I'm….

2.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 …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Step 1 Preparation

1. Free talk

T: Hello, boys and girls.I’m….I’m your English teacher.(PPT教师作简单自我介绍)Welcome to my English class!

2. Introduce English

教师用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让学生知道虽然还没学习英语,但是我们已经会说一部分英语了!引导学生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会说或比较熟知的词汇,如TV,CD,VCD,DVD,OK!Yeah!Hi!Bye!Cool!Wow!E-mail,cartoon等等来激发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对回答较好的学生进行评价,鼓励。

3. Enjoy the song “ Hello ”.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提问你在歌曲中听到那些单词,试着说一说。

Step 2 Presentation

1.Look and guess.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观看文本视频,猜一猜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讨论什么?A 打招呼 B 数数字)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教学Hello!

T: Hello, boys and girls.教师与学生见面打招呼,呈现hello,引导学生跟老师打招呼用Hello!师与生用Hello!打招呼,板书。师教读、示范发音,注意重音、领读,板书,生跟读,生齐读,开火车读。

3.教学Hi!

以同样的方式呈现练习Hi!

告诉学生Hello!一般可作为熟人、亲朋好友之间的打招呼用语,语气比较随便,还可以用Hi!替换,Hi!语气更随便一些。展示一些场合的图片师生间用Hello!/Hi!打招呼。

师与一生用Hello!/Hi!打招呼,然后师与全体学生打招呼,生生练习打招呼。

4.教学I’m….

(1)展示情境图,教师先介绍自己,Hello, I’m….You can call me Miss/Mr....师板书Miss/Mr,教读,并解释学生对老师的称呼用Miss/Mr…Miss/Mr表示某老师。

(2) T: Hello, I’m….鼓励并引导学生学说Hello, I’m….名字直接用汉语拼音,教师戴上Sarah等人的头饰分别介绍并配以体态语,说:

Hello!/Hi!I’m Sarah/Wu Yifan/John/Mike/Miss White/Liu Xin/Zoom/Zip.板书(中西方姓名分开板书,初步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看口型强调I’m的发音。师教读、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3)学生观察板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的区别,以及学生对男女教师的英文称呼。

(4)学生戴上Sarah等人的头饰说Hello!/Hi!I’m….学生用真实姓名简单介绍:Hello! /Hi! I’m….

Step 3 Practice

1.T:Listen and point. 观看视频,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

T:Listen and repeat. 生跟读,模仿正确的语言、语调。

2.Read in roles.先师生示范,再小组内生生角色朗读课文。

3.Let’s play.将对话中的名字换成自己的真实姓名,进行练习,小组内练习。

4. 游戏“击鼓传花”。教师有节奏的敲击小鼓,学生传花。当教师的鼓声停止时,拿到花的同学站起来说:Hello/Hi! I’m….如果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在此处进行练习,如果没有,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

Step 4 Production

1.教师为每小组准备若干名字的头饰或卡片。一人佩戴自己喜欢的名字头饰,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抽卡片进行打招呼练习。先师生示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2.自我介绍,互换自制名片

由于师生第一次见面,先师与一生用Hello/Hi! I’m…进行正式自我介绍互换自制名片。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交流。

Step 5 Progress

1.Summary: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教师指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如: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用语等等。

2.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会话。

(2)给自己选择一个英文名字,并制成英文名卡。师可提供部分男孩女孩的英文名字,也可附上名字含义供学生选择。

三年级上册外研旧版英语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四会”单词“cat, dog, duck, monkey, rabbit, cat, panda”。

(2)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2. 能力目标

(1)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表达熟悉和喜爱的动物。

(2)培养学生根据情景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积极、大胆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 四会”单词的正确发音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

有关教学课件,动物头饰,小火车图片,小红旗,大萝卜模型。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up

a. Sing a song: "Teddy Bear" 设计意图:课前唱英文歌曲,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并配上相应的动作,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准备学习的开始。

b.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c.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Look, here comes a train(教师手拿一列小火车介绍).

There are some numbers on it(手势指向各小组)。

Number 1 is for group 1; Number 2 is for group 2; Number 3 is for group 3; Number 4 is for group

4.(教师拿出一面小红旗)If you do very well, you can get a red flag for your group.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K?(教师以手势鼓动学生回答:OK.)

设计意图:小学生好胜心强,从开始就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堂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Step 2: Presentation (课件展示动物园情景图)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some animal friends. They are from England.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Ss: Yes. T: Remember. You should say English to them because they are from England. Look, they are coming.

(教师手指向门口,事先安排好的学生戴着兔子的头饰,一蹦一跳进教室)

S: Hello, I'm Rabbit.

T: Oh, this is Miss Rabbit(注意吐词清晰,重读强调)。

Let's welcome her.(鼓掌)

Ss: (鼓掌)Welcome, Rabbit.

T: Let's make a friend with Rabbit.

S1: Hello, Rabbit.

S2: Nice to meet you, Rabbit.

S3: Hi, Rabbit.

… T: Look, Mr. dog is coming.

(Teacher uses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 words.)

设计意图:首先以动物园情景图的展示使学生对此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了解。以“外国动物小朋友来访”的特殊情景来导入新课,呈现生词,形式新颖,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通过与他们交朋友,既复习了问候语,又让学生在与学生的问候中,自然地说出这些动物名称。

Step 3: Practise

1.(课件展示动物在开party的场面)

T: Boys and girls, our new friends are very happy, so they are having a party in our classroom. Let's see who will come to our party? Who will be the first one?

设计意图:以“外国动物小朋友”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课堂,使课堂设计显得很完整.同时又把学生的思路从遥远的英国动物园拉到现实的课堂中来,并和教材的部分相呼应,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 听音辩物:课件播发各种动物的声音,学生通过声音来判断,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各种动物的声音,给学生听觉感受,使学生全方位的感知与理解,并对所学新词进行了操练。

3.A game: What's missing?(火眼金睛)

出示单词卡片,安排学生说出哪种动物消失了。通过趣味操练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识记。

设计意图:运用游戏来复习单词可以避免单调,枯燥的朗读,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 A play: 小白兔,拔萝卜

(教师戴着rabbit的头饰示范)

T: “It's a nice day. The rabbit goes out .(看到萝卜模型)

Wow, what a big turnip!Oh, it's so big! I like it.”(并做拔萝卜状)

“one, two, three... Oh, no! Who can help me?”教师引导学生说:“Dog, dog, help me!”(戴小狗头饰的同学“汪汪”地上台,搭着兔子的肩说) “One, two, three... Oh, no!。。.”

所学动物全部上场,合力终于成功拔萝卜。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在操练巩固新知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从小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Step 4: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 Let's do.

a. Play the tape. Ss just listen, and point the sentence in the book.

b.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Ss repeat and do the action.

c. Teacher gives some commands and Ss do the actions.

T: Act like a monkey, act like...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暂。TPR全身运动反应法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听做做中巩固了新知。

2. Play a game: 幸运搭档

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一人猜动物名称。

设计意图:将幸运52栏目的形式搬到英语课堂上来,新颖而有趣。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Step 5: Assessment

T: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new words. We know names of many cute animals. We can make good friends with them. Now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Let's count the red flags together.

T, Ss: One two three...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小组的小红旗,并评出小组)

T: I think in this class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鼓掌)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

T: Let's say goodbye to our new friends. Ss: Goodbye, monkey. Goodbye, duck...

设计意图:小红旗的数量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最后让学生对动物朋友告别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外国动物小朋友”这一线索完美收场.

三年级上册外研旧版英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并能根据情况用It is a...回答。

2. 能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语音语调正确。

3. 能听懂,会说duck, cow, pig, dog, cat的单数形式,发音准确。

重点难点:

1. 能听懂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并能根据情况用It is a...回答。

2. 能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 is this?向他人询问和确认某件物品,语音语调正确。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Sing a song

(歌曲营造活跃轻松的气氛。)

2. Read the words one by one.

3. Each group introduces aname of animal themselves.

(热身环节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单词,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为自己组取一个动物名字进行小组竞赛。有趣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并由此开始了一个过程性评价。)

二、Revision

1. Ask and answer.

T: 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is this?

Ss: It’s a dog.

T: Now we are on a farm. Theclass is a farm.

Ss: Ok.

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T: Now read after teacher:What’s this?

(学生跟读句型,师相机纠正学生读音。)

Ss: Read one by one.

T: What’s this? (师出示动物图片,提问。)

Ss: It’s acow/dog/pig/cat/duck.

2. A riddle: It’s an animal.It’s big. It has a big nose and big ears. It has small eyes.What is it?

3. Draw a pig on theblackboard.

(通过问答,复习所学的动物名词。)

三、Presentation

1. T: Today we’ll have acompetition: who’ll be the best of animals? The commentator should describe theanimals.

(提出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

2. T: Look at the cow! Bigor small?

Ss: It’s big.

T: Look, what’s this?

S: It’s a duck.

T: What’s this?

S: It’s a dog.

课后习题

四、homework

1、听读B. Look and learn各五遍,家长签名。

2、跟读C. Say a rhyme三遍。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很自然的将知识过渡到新课,通过多种的操练方法得到巩固,在拓展部分自由的发挥。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将发音潜移默化的得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favorite subject together yours room food

2)学习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3)字母组合m,n,ing在单词中的发音。

2.技能目标

1).通过模仿课文录音,培养英语语感。

2).能运用What’s your favorite…?来问其他同学最喜欢的东西

3.情感目标

在小组活动中能互相帮助,并能更深的体会朋友的意义

4.学习策略

1)采用谈话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言谈中锻炼口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

2)情景教学,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运用句型,拓展句型.

[教学流程]

一、热身活动

1. Greetings.

二、复习导入

1.埋地雷的游戏

复习已学的科目的单词和星期的单词

2.导出subject

3.揭示课题School Subjects教新单词subject。

三、教授新课

1.通过like,导出favorite

问学生喜欢什么科目,有学生回答很多答案时便用favorite

在教授这个单词时出现评价

2.教授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3.操练。贯穿What’s yours?并教授yours

4.你来描述,我来猜

请一名学生上来,其他学生问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名学生描述I like swimming.

四、课文教学:

Let’s listen and look what are Li Hong and Wang Tao’s favorite subject.

1.观看VCD

2.回答问题

What’s Li Hong’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Wang Tao’s favorite subject?

3.读课文

五、拓展延趣

1.让学生应用What’s your favorite…?的句型造句

2.根据课后的练习,给三个组不同的任务,调查全班同学的favorite …

3.心有灵犀

请上一位同学,和他的好朋友。看看他们是否相互了解。

六、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抄写单词三遍,中文一遍

2.听录音,模仿录音读课文

3.用What’s your favorite…?造句

注明:评价是将学生分为三个组分别是subject color season

课后的练习一就是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5

准备导入:

1.教师在走进教室时热情地向同学们打招呼说:Hell或Hi.与近处的同学握手,向远处的同学挥手。表扬那些用英语向师打招呼的同学说:Ver gd!Well dne!或Clever b/girl!

2.用英语告诉学生本人名字,说:I’ Mr Gu.并将名字写在黑板上。

活动1:听音指图

1.打开并举起书,让学生看到练习。指着各幅图用中文问学生图中的情景(校园中Sa,Daing,A和Lingling在介绍他们自己;在离开学校时,他们互相道别)。问他们认为图片上的孩子来自哪里?他们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每幅图上的孩子在说什么?

2.放录音或读对话。学生看书听录音。放录音时教师要举起书指着图上说相应话语的人物。再放录音,要求学生们指着相应的说话的人物。

活动2:听音说话

1. 读出前两幅图的对话,要求学生跟读。

2. 向学生解释老师将以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来介绍自己。每次老师说:Hell,I’(人物的姓名),他们要回答:Hell,(同一人物的姓名)。

举例:

老师: Hell,I’ Lingling.

学生: Hell, Lingling.

3.用Sa和A做更多的例子。每个名字练习多次。

4.告诉学生老师要点名让一些学生做自我介绍。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句型结构。

老师:指向一个学生

学生: Hell,I’ Mr Gu。

全班: Hell,Mr Gu。

5.向学生说明Hi和Hell是一样的。重复这一活动,用Hi代替Hell,读出剩下的对话,每句都要停顿,让学生跟读。向学生说明Gdbe和Be-be是一样的。

活动3:向同学问候及道别

1.让学生们看书。告诉他们老师是A,他们是B。老师将会说:“Hell,class.”他们必须说:“Hi,Mr Gu”。用Gdbe做同样的练习。和学生单独做练习。

举例:

老师: Hi, Sa。

学生: Hell, Mr Gu。

老师: Bebe, i。

学生:Gdbe,Mr Gu。

2.要求学生向身边的人说“Hell”和“Gdbe”。让他们参照书中的例子。一个学生做A另一个做B。当他门说“Hell”时,必须握手,当他们说“Gdbe”时,必须互相挥手。和学生做一些例子。要求他们介绍自己,至少向班上四个同学说“Gd-be·”

补充活动1:

1.把四个生词写在黑板上: Hell,Hi,Gdbe,Be-be。

2.读出这些词,要求学生跟读。

3.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一个单词,记住它。

4.点名,让他们说出选的.词。其他学生要说出相同意思的另一个词。

举例:

S1: Hi。

全班: Hell。

补充活动2:

1.在纸上分别写出Hell,Hi,Gdbe, Be-be.

2.将这些纸片放在教室的不同地方。告诉学生老师要读出单词,学生要指着并大声读出相应的单词。

举例:

老师:Hi。

学生:(指着写有“Hi”的纸片)Hi.

3.告诉学生老师读出单词,他们要说出相同意思的另一个词。

举例:

老师: Hi。

学生: Hell。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6

First Period

一、Teaching contents

1. Let’s talk

Good afternoon! Nice to meet you, too.

2. Let’s play

二、Preparation

1. Headgears of Wu Yifan, Mike, Wu Yifan’t mother, chen Jie and Sarah.

2. a handbag

3. a clock

三、Teaching steps

1、Warm-up / Revision

a. Sing the song "Teddy Bear".

b. Perform the dialogue of Part A.

2、Presentation

a. 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 (shake hands)

b. Learn to say "afternoon and Good afternoon."

c.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imitate.

3、Practice

a.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

b. Perform the dialogue.

c. Arrange the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or sentence cards.

d. Let's play.

A: Good afternoon, B. This is C.

B: Hello, C! Nice to meet you.

C: Nice to meet you, too.

A,B: Goodbye1

C: Bye!

4、Assessment Workbook page 10

5、Add-activities

a.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peat.

b. Make a dialogue according to "Let's talk".

Second Period

一、Teaching contents

1. Let’s learn

Words: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foot.

1. Let’s do

二、Preparation

1、a puppet

2、Cards of 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and foot.

3、headgear of a captain

三、Teaching steps

1、Warm-up/ Revision

a. Captain says to review "let's do" of Part A.

b. Perform the students their own dialogues.

2、Presentation

a. Learn to say "body, leg, arm, hand, finger and foot."

b.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repeat.

c. Let's do. Clap your hands. Snap your fingers. Wave your arms. Cross your

legs. Shake your body. Stamp your foot.

3、Practice

a. Let's draw a person.

b. Let's do. Point out which picture.

c. Let's do. Who responses faster.

4、Assessment

Workbook page 11

5、Add-activities

a.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repeat and act out.

b. Say all the names of the body to your parents.

Third Period

一、Teaching contents

1. Let’s check

2. Let’s chant

二、Preparation

1、stationeries

1、pictures of parts of Zoom

三、Teaching steps

1、Warm-up /Revision

a. Let's do. Clap your hands.....

b. Stick the cards to make Zoom.

2、Presentation

a. Where is my pencil? Here it is!

b. T:Where is your pencil? Ss:Here it is. ----Where is your mouth / hand/

ear/ nose?

3、Practice

a. Let’s chant

b.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One asks "Where is your nose?" The

other answers "Here it is. "

c. Work in pairs.

d. Let’s check

Listen and choose A or B

4、Assessment

Workbook page 12

5、Add-activities

Listen and say Part A and B.

频道小编推荐: |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故事,了解问物品是谁的及回答。

学习新单词:whose computer CD video radio television .

2.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功能句型的用法。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识词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功能句型Whose CDs?学习单词whose computer CD video radio television .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 flash song and the text

实践活动:听读故事。运用句型问答。

板书设计:

Unit 3 Whose CDs?

Whose computer is this? It’s Aunt Booky’s.

Whose CDs are these? They are Uncle Booky’s.

小结 在教学重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单数和复数的变化。如问一个物品时 Whose CD is this?It’s Uncle Booky’s两个以上的物品时要问:What CDs are these? They’re Aunt booky’s.

教学过程:

1、Time5’5’10’10’ 1.Let’s sing

2、学习某人的某物:. 例如:用学生物品说:高安泰”s book

3.揭示课题: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Unit 3 Whose CDs?

4.learn the word: CD. Take out a CD ,say: This is a CD. This is Miss Wang抯 CD.

5.learn the word: whose.Write the meaning in Chinese under it on the board.

6.play the text flash one whole time,then ask:where are they? Learn the word, study use the flashcard.

7.play the text flash the second time to learn the other new words.T:What things can you see?Use the flashcard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8.play the third time to learn the pictures and the structures.T: whose things are they? let’s look at them.T: what happened in Uncle Booky’s study?( to learn picture8.9.and 10.)

9.play the fourth time text.10.sum up the Structure: write them on the board.

11.review the new words and practice structures.12.homework: listen and read the text with the tape.

学生根据物品和物主练习说。

Read the title after me. 学生读单词个别读---集体读

Read the title.

Watch and listen

Answer the question and learn the word.

Answer the question

Say with the flash and learn the structures.Say and think.

read the text after the flash while look at their own books.

Read them.Use the flashcard to say. Notes要求学生带上名字卡。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8

湖南少儿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四会”单词“cat, dog, duck, monkey, rabbit, cat, panda”。

(2)能听懂指令,并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2. 能力目标

(1)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表达熟悉和喜爱的动物。

(2)培养学生根据情景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积极、大胆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 四会”单词的正确发音与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

有关教学课件,动物头饰,小火车图片,小红旗,大萝卜模型。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up

a. Sing a song: "Teddy Bear" 设计意图:课前唱英文歌曲,教师和学生一起演唱并配上相应的动作,用表情、动作、眼神和学生交流,使学生情绪兴奋,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准备学习的开始。

b.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c.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 new words. Look, here comes a train(教师手拿一列小火车介绍).

There are some numbers on it(手势指向各小组)。

Number 1 is for group 1; Number 2 is for group 2; Number 3 is for group 3; Number 4 is for group

4.(教师拿出一面小红旗)If you do very well, you can get a red flag for your group.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OK?(教师以手势鼓动学生回答:OK.)

设计意图:小学生好胜心强,从开始就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并贯穿于整堂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完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Step 2: Presentation (课件展示动物园情景图)

T: Boys and girls, today we have some animal friends. They are from England. Do you want to know them?

Ss: Yes. T: Remember. You should say English to them because they are from England. Look, they are coming.

(教师手指向门口,事先安排好的学生戴着兔子的头饰,一蹦一跳进教室)

S: Hello, I'm Rabbit.

T: Oh, this is Miss Rabbit(注意吐词清晰,重读强调)。

Let's welcome her.(鼓掌)

Ss: (鼓掌)Welcome, Rabbit.

T: Let's make a friend with Rabbit.

S1: Hello, Rabbit.

S2: Nice to meet you, Rabbit.

S3: Hi, Rabbit.

… T: Look, Mr. dog is coming.

(Teacher uses the same way to teach other words.)

设计意图:首先以动物园情景图的展示使学生对此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了解。以“外国动物小朋友来访”的特殊情景来导入新课,呈现生词,形式新颖,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通过与他们交朋友,既复习了问候语,又让学生在与学生的问候中,自然地说出这些动物名称。

Step 3: Practise

1.(课件展示动物在开party的场面)

T: Boys and girls, our new friends are very happy, so they are having a party in our classroom. Let's see who will come to our party? Who will be the first one?

设计意图:以“外国动物小朋友”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课堂,使课堂设计显得很完整.同时又把学生的思路从遥远的英国动物园拉到现实的课堂中来,并和教材的部分相呼应,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 听音辩物:课件播发各种动物的声音,学生通过声音来判断,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设计意图:此部分通过各种动物的声音,给学生听觉感受,使学生全方位的感知与理解,并对所学新词进行了操练。

3.A game: What's missing?(火眼金睛)

出示单词卡片,安排学生说出哪种动物消失了。通过趣味操练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识记。

设计意图:运用游戏来复习单词可以避免单调,枯燥的朗读,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 A play: 小白兔,拔萝卜

(教师戴着rabbit的头饰示范)

T: “It's a nice day. The rabbit goes out .(看到萝卜模型)

Wow, what a big turnip!Oh, it's so big! I like it.”(并做拔萝卜状)

“one, two, three... Oh, no! Who can help me?”教师引导学生说:“Dog, dog, help me!”(戴小狗头饰的同学“汪汪”地上台,搭着兔子的肩说) “One, two, three... Oh, no!。。.”

所学动物全部上场,合力终于成功拔萝卜。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在操练巩固新知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思想从小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Step 4: Extension/Consolidation

1. Let's do.

a. Play the tape. Ss just listen, and point the sentence in the book.

b. Play the tape again and Ss repeat and do the action.

c. Teacher gives some commands and Ss do the actions.

T: Act like a monkey, act like...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短暂。TPR全身运动反应法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听做做中巩固了新知。

2. Play a game: 幸运搭档

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一人猜动物名称。

设计意图:将幸运52栏目的形式搬到英语课堂上来,新颖而有趣。小组合作,小组竞赛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Step 5: Assessment

T: Today we have learned some new words. We know names of many cute animals. We can make good friends with them. Now let's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Let's count the red flags together.

T, Ss: One two three...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小组的小红旗,并评出小组)

T: I think in this class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鼓掌)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

T: Let's say goodbye to our new friends. Ss: Goodbye, monkey. Goodbye, duck...

设计意图:小红旗的数量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最后让学生对动物朋友告别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外国动物小朋友”这一线索完美收场.

湖南少儿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篇2

【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

【教学重点】单词:father (dad), mother (mom), 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 (grandma), man, woman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单词的认读

【教具准备】

1.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 2.单词卡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并指着其中的人物做介绍:He’s my father. She’s my mother.

2. 让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着,举起自己的家人照片做问答练习: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 Jie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is girl?让学生回答:She’s Chen Jie.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分别出示father, mother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at man (woman)?引导学生说出:He’s Chen Jie’s father(dad). She’s Chen Jie’s mother (mom).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father, dad, mother, mom, man, woman, 让学生把这些单词卡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

4.教师:There are 4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too. Do you know who are they?可先让学生猜,再出示图片教读单词:g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 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形成family tree.注:教师向学生说明grandpa, grandma多用于口语中。brother, sister不是本课内容,稍带即可。

5.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先试着把单词garandfather (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贴到相应的图片下,再教读单词。

6.让学生看黑板。教师:This is a family tree. How many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Who are they?

7.播放Let’s learn A部分的视频,学生边观看边跟读。再让学生扮演Chen Jie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This is my family. He’s my… She’s my…

8.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当学生介绍到父母时,教师可问:Do you love your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What about you?

9.播放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视频文件,学生反复学唱。

10.鼓励学生把其他家庭成员也编成歌曲,并表演给大家看。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1.Listen and show教师说:Show me the picture of your mom.学生立刻高举Mom的照片说:She’s my mom.举错的退出游戏。

2.Listen and choose教师请一名学生读出黑板上的单词,另一个学生要根据所听到的从黑板上拿下该单词卡,直到黑板上只剩下图片为止。

3.Make a family tree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位置,用自己的单词卡在图画纸上粘贴family tree.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出示Let’s learn(A)部分的课件,向学生展示。请学生上台操作动画,问:Who’s this/that man/woman? 其余学生回答。最先答出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奖励。

湖南少儿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篇3

My school bag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单词a tape, a pencil sharpener, a knife, a crayon

2. 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What’s this/that in/on the…?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 Come here. 并获得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重点难点:能正确理解运用介词in 和on。

教 学 过 程

用时:20分钟

第一步:重难点突破

用时:5分钟

T: (PPT 1 显示课题)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T: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My name is May. 我的名字是May。今天由我来和你们一起学习三年级第一单元Unit 1 My school bag,现在我们就开始吧!

T: 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子。请你看老师出示的图片,猜一猜它们都是些什么呢?(PPT 2)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What’s this?和What’s that? 你可以怎么回答呢?对了,你可以回答It’s a/an… 记住了吗?好,我们开始吧!(PPT 显示图片剪影×4,教师带领学生问答)

T: OK! Good! 你们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要把几样东西分别放到不同的地方,请你仔细看好回答老师的问题 (PPT 3显示图片,若干物品分别放在桌子上椅子上盒子里面和上面。)

T: Look! What’s that on/in the …? (PPT 3点击显现物品)

Yes. It’s a/an … (教授单词tape)

T:同学们,刚才老师是怎么样用英语来问在某处的某样东西是什么的呢?你还记得吗?对了,老师是在原来我们学过的句子后面加上了物品所在的位置。例如What’s this on the desk?是想问在桌子上的这个是什么。请你也来读一读.(带读) 再例如What’s that on the …? 是想问… 请你也来读一读。

T:在这里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介词in 和on的区别,(PPT4显示帮助解释) in 表示在……里面,例如What’s this in the box? 盒子里面的是什么?而on 表示在……上面,例如What’s this on the box? 盒子上面的是什么?好,现在你都懂了吗?老师来考考你。(拿铅笔盒和一只铅笔,分别放在里面和上面,带领学生问和答,进一步解释说明)

(本步骤设计说明:教师首先通过游戏带领学生复习旧知并过渡到新句子的学习,这样的层次有助于学生自然接受新知识。同时通过讲解和教授,帮助学生理解,体会in 和on这两个介词的区别,突破重点难点。)

第二步:课文学习

用时:10分钟

1 T: Now boys and girls, let’s look at these boy and girl. Who are they?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他们是谁呢? (PPT5显示Yang Ling 和Wang Bing) Yes, they’re Yang Ling and Wang Bing. Yang Ling is in Wang Bing’s house today. 今天杨玲在王兵的家里,他们在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课文动画)

2.T: 好,现在你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了吗?对了,他们在谈论王兵的文具呢!那么他们谈论了哪几样文具呢?请你听课文对话,把他们谈论到的文具选出来。(PPT 6显示待选文具和听力要求)(播放课文录音)

3.T: OK. 他们到底谈论了哪几样文具呢?请你和同学讨论讨论。

T: 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答案。他们谈论了这四样文具,你会用英语说一说这些文具吗?首先我们来看What’s this in English? Yes, it’s a tape. And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sharpener. 很好。这个呢?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呢?Yes, it’s a knife. (教授带读knife) 最后What’s this in English? Yes, it’s a crayon. (教授带读crayon)

4. T: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怎样询问某样物品用英语怎么说了吗? 我们可以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n English是用英语表示的意思。(带读词组和句子) 现在就请你看着这几样文具用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a/an …来问答。首先请你来看看以下两位同学是怎样对话的吧!

(学生演示问答)

5. T: 好了,现在我们来跟随杨玲和王兵一起来说一说。请听课文动画跟读。

(播放课文动画,暂停跟读)

6. T: Very good! 现在你能来自己读一读课文吗?

7. T: 同学们,现在请你来当杨玲,跟电脑上的王兵来对对话。

8.T: 好,现在请和一位同学搭档表演课文。首先请你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吧!(学生演示表演课文)

(本步骤设计说明:本部分教师直接引出课文中的两个人物,让学生通过看初步感知课文,在通过听理解课文内容,从待选物品中选出他们所谈论到的文具并进行新单词和句型的教授,此部分的重点应转移到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这个问句上。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跟读学习课文,在充分的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文表演。)

第三步:巩固操练

用时: 5分钟

1. T: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提问方式,(PPT小结)一种是询问在某处的某样物品是什么,我们可以问:What’s this/that on/in…? 这里我们不但要注意物品的远近,还要注意物品的位置,如果物品离我们比较近,我们应该用代词this;如果比较远,应该用代词that;如果物品是在某样东西的上面,我们应该用介词on;如果物品是在某样东西的里面,我们应该用介词in。另一种提问的方式是询问某样物品用英语怎样表达,我们可以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而这两种提问方式都可以用It’s a/an …来回答。你都明白了吗?好,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内容来编对话进行表演。(提供四个场景,让学生4选1进行表演)

2. T: 首先请你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所编的对话吧,说不定会对你有所启发哦!(学生演示表演编对话)

(结束语)

T: 本节课中我们一起跟随杨玲和王兵学习了如何询问在某处的某些物品是什么,还学会了询问某样物品用英语怎样表达,希望你在课后认真复习课文,我们下节课再见。Bye!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A Let's learn Let’s chant

教材分析:

Let’s learn部分以Sarah 和Chen jie 在公园里玩捉迷藏游戏的情景呈现要学习的五个数字单词。由于在第一课时已解决数字单词的音和义,本节课应在巩固单词音义的基础上强化单词形的认读和记忆。Let’s chant 通过跳绳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操练one to five.由于歌谣里基本每一行最后一词押韵,应帮助学生在唱熟歌谣的基础上初步感知音韵。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能听辨、会说生活中one to five 。

2.知识目标

听说、认读单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文化态度、学习策略

(1)了解不同国家的幸运数字。

(2) 注意单词音、义、形之间的联系,整体学习单词。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单词: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教学难点:

强化单词形的认读和记忆。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Enjoy a song

2. Let’s do

师发指令,生做动作。如:T: Show me one and two. 一生指令,一生做动作,1-2组同学展示。

Step2 Presentation

1.自设情景,单词导呈

教师呈现出Sam生日聚会的场景,学生猜测Sam收到的礼物和数量,依次教学单词 one-five。

T:Today is Sam’s birthday. He gets so many gifts from his friends. Look,wow,so many gifts. PPT出示五个礼品箱子。 Now let’s do the guessing game . Can you guess what gifts are there in the boxes? You can choose one box。 Which one? 生选择一礼品盒,What’s in the box? Guess.生猜测。师打开箱子,Oh, some pencils. How many pencils? 引出对应的数字one, 出示图片,领读(升降调)--生跟读--师板书—领读--学生认读练习(分组、男女、开火车、个别读…)。师伸出一根手指,问生How many fingers? 然后进行意义练习,T: Look, one pencil→I have one pencil.PPT出示文具,生生相互询问数量How many bags/...? I have one bag/...练习展示。

2.同样依次猜测各个礼物盒,引出教学数字。

注意教学数字five 时,分音节教学领读,强调i-e的发音,及v 的发音,同时注意区分four 和 five。

3.听音正音,整体感知。

师呈现课本图片,T:Who are they? Sarah and Chen jie.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playing the game -Hide and seek.What does Chen jie say? 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Listen and point

(2) Listen and repeat

4. .小组合作,整体认读

(1)T:Group Work. One speak, one point the picture, one point the word. 互相纠音,看谁做得。

(2)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Step3 Practice

1.音义训练活动

说说生活中的数字:教师将一些房间号如212、411等,电话号13542251252等,紧急呼救号码如120、110、114.等图片粘在黑板上,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准备,试读这些数字,然后分组抢答。

2.音形义训练活动

音形义配对活动:教师出示五张单词卡,学生快速大声朗读出数字。并让学生小组讨论配对单词卡和数字卡,请学生在黑板上完成配对。

T: Look at the word cards. Can you read them ?Can you put the cards under the right numbers? Discuss in your group. Who wants to try ?

3.玩游戏:Lucky number 教师将数字one to five写在黑板上,学生读一读,请一位学生上台把他的幸运数字告诉老师,让其他同学猜。

T: Boys and girls, let’s say the numbers together. (转向一个学生)Tell me your lucky number. Now guess. What’s her/his lucky number ?

4.Let’s chant 活动:a. 打开课本第59页,看图引出跳绳活动,教师配合动作教单词jump. b. 听歌谣写数字。c. 听录音,师生边做动作边唱歌谣。d. 学生四人小组操练和表演。

5. 小组活动:小调查

师展示自己的各种文具,师与一生示范:。

A: I have many pencils/....

B: How many books/pencils…?

A: Three/Five…。

生生相互询问,1-2组展示

Step4 Production

1.Go shopping! 四人一小组进行购物活动。组长在桌子上放好文具,动物等卡片,其余三人购买礼物。教师可与几个学生先示范。

T: Sam has a birthday party today. Do you want to go ? Let’s go shopping for some gifts.

A: Hello!

B: Hi! I’d like some pencils, please.

A: Sure. How many ?

B: Four.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A: Hello!

C: Hi! This bag, please.

A: Here you are.

C: Thank you. …

2.小组合作,1-2组展示。

Step5 Progress

1. 做当堂达标题。基础训练43页第二题。

2. 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3. Homework.

a. 听录音,仿读对话。

b.根据对话创编新对话。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早上问候语Good morning.及介绍人物用语This is…。

教学难点:介绍人物用语This is …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Hello,师生共唱。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

2、呈现新课、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

A(1)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It's me .I'm MR Ma .

Now I show another photo to you .Look who is he? Yeah he is Ma Yun , he is MR Ma too .We are all man . Man引出MR 。

Who can read it? Rise your hands please !

(2)Teacher:I have a beautiful girl's photo,look,she is Yang Mi. Your can call her Miss Yang .

Look ,who is she ? Yeach she is FanBingbing . Miss Fan .

They are all girls .引出Miss .

Who can read it? Rise your hands please !

Can you inteoduce yourself with MR or Miss ?

I'm …

B(1) T:What's this?

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This is a pencil ./This is aruler …

展示Miss Green的照片

引出:This is Miss Green .

This is Miss White .

This is Mr Jones .

(2)Practice:

练习

用图片展现进一步练习this is。介绍某人

(同时练习使用MR MISS)

(3)用所学知识this is Mr/Miss介绍同桌。

C:morning

(1)、出示一个时钟,从6点到十二点都伴随着morning这个词,帮助学生理解morning这个词的时间段。

(2)、教读操练morning.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引出Good morning.

学生操练Good morning.

D:FLASH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对话时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

学生展示练习情况。

3、活动、操练(Activities/ Practice)

介绍好朋友给你的同桌: Good morning, this is….

Draw and Say:画一画,说一说。画画你认识的人介绍给大家。

4、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广文博见。熟人见面问候语:Hello!你好!

上午见面问候语:Good morning!早上好!

下午见面问候语:Good 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见面问候语:Good evening!晚上好!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篇11

Unit 1 What’s he like?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语言,重点学习的句型是:Who’s your art teacher?What’s he like?Is she?Yes,she is /No,she isn’t、这单元主要描写的人物体貌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对所认识的老师进行描述。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如“What’s your maths teacher like?”,“Is he funny?”,“Yes,he is、”,“No,he isn’t、”

3、能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听力、对话、表演、写作、连线、填空等任务。

4、能读懂“Story time”部分的趣味故事。

5、能听懂、会唱歌曲“Who’s your teacher?”。

6、复习母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语感。

7、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欲望。

8、培养学生尊敬、热爱老师的情感,提高学生在与人相处是准确判断他人性格特征的意识和能力。

9、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努力学习的美好品德。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能正确地询问和回答各科老师的性格特征,如“What’s your maths teacher like?”,“Is he funny?”,“Yes,he is、”,“No,he isn’t、”

3、能准确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他人的性格和体貌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1、单词“sometimes”的准确运用。

2、掌握描述他人性格特征的词汇和句型。

3、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A、 Ask and answer

第二课时:A、 Let’s try A、 Let’s talk

第三课时:B、 Let’s learn B、 Match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try B、 Let’s talk

第五课时:A、 Let’s spell B、 Let’s wrap it up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B、 Let’s check C、 Story time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1500字精选


您的教诲催我风雨兼程,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我才没有迷失方向。准备教案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案可以更快捷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怎样设计教案才能让课堂生动有趣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听说读写字母Ll、Mm、Nn、Oo、Pp

2.听说读单词light、milk、nose、orange、plane

过程方法

Listening 、reading、speaking and acting .

情感态度

通过游戏教学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教学重点

1.字母、单词的正确发音。

2.能熟练掌握字母和单词。

教学难点

小写字母l和p 的手写与印刷体区别。

教学、教具(课件准备)

CAI, ppt, cassette recorder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Sing the song. Hello, what’s your name?

3.Say the letters“A—K” with the pupils.

Step 2 procedure

1. (ppt shows light)

T: What’s this?

It’s a light. What colour?.

2. Teach “Ll” (强调小写l 的手写与印刷体的区别.

3. Teach “milk 、 nose 、 orange 、 plane”and the letters“Mm、Nn、Oo、Pp” (在教授Pp的时注意区分手写体和印刷体。)

Then read more.

Step 3.Activities:

1. PPT shows the letters“A—L” in order.

2. Change the order.

3. Show the words and the correct pictures. Match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4. Ss write the letters, give some guide.

Homework:

1.Listen and read the letters and words.

2.Write these letters five times.

3. Preview the letters.

预设学生活动

Greetings

Sing together

Read and write the letters:“A—K”

Repeat the letters and words.

Read in groups.

Read in pairs.

Read one by one.

Write

Say the letters.

Read in the right order.

Read and match the .

Read and write.

板书设计

Ll Mm Nn Oo Pp

light milk nose orange plane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字母教学运用新颖的呈现方式,注意读音和书写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更多词汇,既巩固了字母,也扩展了词汇量,练习方式也极具趣味性,学生乐于参与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基本能听懂、说出并读出How old are you?语言结构,并能运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同时,能用“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表示对相同年龄的附和。

熟练掌握词汇look。

学唱歌曲I’m ten.

教学重点:

“How old are you? I’m…。”的语言结构。

“I’m…,too.”的语言结构。

任务设计:

A、学习任务

学习How old are you? “I’m+数词。”的语言结构。

学习“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

B、运用任务

运用任务1 小小调查员

运用任务2 小记者

运用任务3 好歌对唱

教学用品:

录音带、录音机、1——10英文数字卡片、皮球、单词卡片(cat \dog\dragon\bird\kite)、自制年龄牌、调查表、教师自备幸运盒、贴有双面胶的动画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启动(5分钟)

(1) 师生同唱第5模块歌曲Stand up!

(2) 教师任意给4个大组依次出示不同数字的英文词卡,各组学生根据看到的词汇迅速喊出该数字,并站起与所说出的数词相同人数的学生。教师为4组学生进行记分,并对优胜组予以奖励。(如果站起来的学生人数与数词不符,或者英文数词表述错误,则不得分。)

(3) 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卡片运用What’s this ?的语言结构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运用It’s a …。来进行回答。答对者可将该单词卡片放入教师准备好的幸运盒中。当问完所有问题后,教师庆最后一个回答对问题的学生从幸运盒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并将图片的背面面朝其他学生,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运用Is it a …?对图片内容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在学生猜测之前运用Is it a …?来进行猜测,给学生做出示范。

二、操练指导(5分钟)

(1) 教师出示句型“How old are you?”询问学生对该语言结构的理解,并对该语言结构进行教授。

(2) 教师可以为该语言结构加入相应的动作,如:how old——拍手两下,are you——拍膝盖两下。

(3) 教师请学生边作动作边练习该语言结构。

(4) 教师请男、女生完成互问互答。

教师教学用语:Now,boys,please stand up!Ask and do the actions. Girls,please answer.

Boys: “How old are you?”

Girls: “I’m…。”

(5)Chain-games

教师向学生扔出皮球并询问 “How old are you?”。 接到皮球的同__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

三、课文呈现(6分钟)

(1) 教师请学生们猜测一下书中4位小主角的年龄。

(2) 在学生完成猜测之后,教师揭秘——播放第2单元课文录音,并请学生打开课本,听音看图。

(3) 教师请学生们将听到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4) 跟读课文。

(5) 教师请学生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

(6) 全班齐读课文。

四、巩固训练(3分钟)

(1) 做活动用书第2单元活动1。教师对学生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2) 做活动用书第3单元活动2。(4人小组或同座位活动。)

五、完成运用任务1(7分钟)

(1)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调查表,然后向几位学生的年龄进行调查,填调查表。

(2) 教师利用自己的调查表,向学生们汇报自己调查表的内容。

(3) 教师请学生们自制调查表,找到自己的朋友,对朋友的年龄进行调查,并填表,汇报。

(4) 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评选出调查员。教师对其表现予以奖励——将任意一动

六、复习总结(1分钟)

教师请学生总结所学各语言点。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英语三年级起点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学习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Hello Hi.Goodbye.Bye-bye.I’m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语常用用语以及使用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听懂日常用语外,还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学情分析

本节课关键是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境,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卡通片,我抓住孩子们这一心理特征,我设计了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在巩固操练时我采用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聊天,让英语和他们打招呼、自我介绍,并告知Hello Hi是英语中常用的打招呼用语,甚至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语言都运用在那些情境中。我还用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游戏来练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创作生活情境,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只要孩子们敢张口说,大胆说,我想教学的基本目的就达到了。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Hello Hi.Goodbye.Bye-bye.I’m …。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境,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

3、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听懂、会说。

2)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及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热身。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 Hi.边看卡通边说英语。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英语单词 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外,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事物如:CD,VCD,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CD,VCD,DVD,OK!Hi,Yeah!Wow!Bye!E-mail, 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2、呈现新课

(1)、在学生初步了解打招呼用语后,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 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的打招呼。

T: Hello,boy andgirls. S: Hello.

(1)、游戏。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I’m… Hi,I’m…

(3)、教师还可带上 Sarah的头饰Hello,I’m sarah.Hi,I’m sarah.(教师在示范时,应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带上Sarah,ChenJie,Wu yi fan 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I’m…)

(5)听录音,放投影展示 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学内容

(1)游戏。玩Let’s talk中的游戏“击鼓传花”。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境。

为学生出示情境图,让贫僧自己说说,在此情境中该说些什么?

(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学生自由结合,再次练习Hello,I’m…. Hi,I’m….Goodbye.Bye-bye.。

4、课堂评价。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

5、扩展性活动。

(1)、将制作面具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学生如何给面具涂色,将面具剪下并粘在小木棍上。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4】

教学内容:Part B Let’s talk Look and say

教学目标:1、读课文,能听说认读单词:Australia, Canada,USA, China.主要通过情景对话学习如何询问别人的国籍以及回答,并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

2、能理解人称代词he she的不同用法,并能灵活运用。

3、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名字)”

教学重点:学习元音字母a在单词中的发音以及认读书写含有这个字母的单词。

教学难点:借助手势教学字母发音,归类识记单词。

教学过程:

(一)、自读对话,理解对话内容;

Where is Amy from ?(Amy 来自哪里?)

T:This is my friend,Amy. S:Nice to meet you.

A: Nice to meetyou, too. T: I’m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语速放慢,并重复几遍)

A: I’m from America. 老师再用同样的方法介绍Mike.

(2) 老师教读新句子,并让学生全班读,小组读多种方法练习。

(3)让学生听录音,看图,跟读对话。

(二)、认真观察P7,look and say的图片,你认识几个国家的国旗,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I’m 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

板书: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B Let’s talk

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This is my friend,…

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5】

课题:Module 5 Unit3 Life in the future

Reading: First impressions

单元/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未来生活,本节课时本单元的第一节阅读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是由一个故事来呈现,通过讲述LiQiang 因为中奖来到3008年亲身经历了在未来生活中交通,环境,住房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一印象和感受。

文章是一封以email的方式写给父母的家信,语言简洁明了,理解相对容易,但是文章信息量较大,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学生通过快速阅读首先归纳文章的主旨和段意。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未来生活,找到未来世界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跨时空旅行,交通,住房,城镇环境和空气质量。

然后通过回答问题和列表,匹配等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获取关于对未来各方面具体描述的信息。同时,由于文章涉及的内容是科学幻想的,学生生活实践中未能尝试和经历的,因此可以借助图片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flash动画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使学生对未来世界有一定的感观认识。

此外,学生通过获取关于对LiQing心理的描写判断其对未来的态度,并找出支持观点的论据或例子。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文中描述的未来生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对人类的活动进行反思,提倡环保的生活意识,

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行发挥想象,对未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进行猜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学生基本情况简介

高二学生能够运用基本词汇描述用英语简单描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表达个人情感和个人观点,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如概括文意,猜测词义,获取实事细节等。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及方法,如略读,找读,跳读等。

但是学生缺乏对文字传达的信息的准确理解。因此学生在人物对未来生活的态度进行判断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主观臆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nd each paragraph.

2. make inference about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 life and to identify the evidence used to infer them.

3. describe the future life by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the text and talk about their imaginations of the future life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的阅读技巧,图片和flash等方式的资源,理解未来生活进行描述的细节信息。

2)人物对未来生活个方面的不同态度的推理和判断。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并巩固身体部位的词汇:head, arm,hand,leg,foot 等,以及运用此句型:This is +人称物主代词(his)+名词。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的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人体各部位的词汇

教学难点:

运用简单的句型This is his ……进行描述。区别head和hand.的读音。

教学准备:

Card .Pictures .tapes . radio

板书设计:

Module10 Unit 1 This is his head.

This is his head.

leg.

arm.

foot.

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1. Sing a song: Stand up.

2. Greeting: How are you?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师生交流、手偶与学生互动,不但让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而且给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而师生间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Step 2: Presentation

Activity 1: Introduce Father Christmas, then lead in new words.

T: Today is Christmas, and Father Christmas is here. He will give you a Christmas presents, guess what it is?(屏幕逐个出示福娃的身体部位,教师引导学生猜)

Activity 2: Learning new words. (head/leg/foot/arm/hand)

T: /e/:ea, ea; hea, hea,hea; head, head, head, head.

Ss: (point to head and say after the teacher.) head.

T: My head. (T and Ss do the action together.)

Ss: My head.

T: His head.

Ss: His head.

同样的方法教arm,hand, leg, foot.

Activity 3:Guess the right words.

1. 教师出示本课生词卡,引导全班读一遍。

2. 猜词游戏: What’s missing?

Activity 4:Chant.

Two little hands go, clap, clap, clap;

one little foot goes, tap, tap, tap;

Two little arms go, up and down;

Two little head goes, from side to side.

[设计意图]:利用听听、说说、猜猜的任务形式进行生词的导入,不但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好动的心理特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生词时,教师让会说的学生先读,当小老师带读,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单词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带学生的机械跟读,而是设计真实的语境,使学生指认、复述的活动中,体验、感知、运用并习得语言;而chant又能让学生在有韵律的说唱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单词。

Step 3: Practice

Activity 1: Listen and act. (在小组间进行听音做动作比赛。)

(1)教师发指令 ,学生做动作,如:head/leg/foot/arm/hand.

(2)指名学生发指令其余同学做动作。

(3) 指名学生发指令,其余同学做动作并说句子,

S1:Point to your head/etc..

Ss: This is my head/etc

Activity 2: Learning new sentences.

请学生介绍手偶和机器人奥特曼。用句型:This is his ____.

[设计意图]:运用listen and act 的游戏来巩固单词,能避免反复跟读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得持续久的特点,设计listen,say and point和介绍奥特曼的方式来操练句型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 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Task 2: Read the dialogue in text book.

[设计意图]:听录音、跟读给学生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进一步感受句型。

Step 5: Production

1. 请学生介绍两个人物刘翔和樱桃小丸子。

2. 学生在小组中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玩具或朋友。

3. 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玩具。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熟悉的人物,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就在生活中,体验到语言的实用性。而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英语、展示所学知识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后的愉悦,知道学英语就能用,并且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Step 6: summery and assessment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2.生生间互评及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小结本课所学习知识,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评价设计能让学生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学习信心。

七、家庭作业(三选一)

1.熟读课文。

2.画一画你喜欢的人物或动物,并用英语介绍其身体各个部位给家长或朋友听

3.用硬纸制作一个人或喜欢的动物,并用英语介绍其身体各个部位给家长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有更多练习的空间,学有所用,给学生予学习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而作业布置的三选一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和能力的不同,更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7】

一、教材分析:

Let’s talk部分通过Mike和John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出回答以及表达道别的方法:Goodbye! Bye,…. Let’s play部分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在卡片上写人名来进一步巩固Let’s talk 中的会话。Let’s check部分中的Listen and number这道题通过听力练习检测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对话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询问对方的姓名并作出回答以及表达道别的说法。

(2)能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听力检测。

2.知识目标

听懂、会说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Goodbye!Bye.

3.情感、策略、文化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交流的习惯,渗透尊重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询问对方的姓名What’s your name?及回答 My name’s…. 以及道别的表达法:Goodbye! Bye,…

2.难点:(1)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2)name’s 的发音。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参考 个性化备课

Step 1 Preparation

1. Sing a song"Hello".课本P10歌曲。师播放录音,师生拍手、挥手齐唱。

2. 师生相互问侯。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做自我介绍, Hello, I'm … My name’s...(注意放慢语速,可重复)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学My name’s….

(1)课件展示情境图并通过:What are their names ?引出本节课的人物。T:Mike is talking with John .Listen and answer :What does John say ?引出第一个知识点:My name’s...

(2)师带着自己的姓名卡片,走到学生中间和其中一名学生打招呼:T: Hello, I'm Mr….My name's….重复两遍并同时指着自己的姓名卡片,再指着学生的姓名卡片问What's your name?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My name's….用类似的方法与其他学生进行问答练习。

板书句子My name’s….师教读、示范发音(强调name’s的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4)指生做自我介绍Hello!/Hi! My name’s….小组内练习。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介绍自己的姓名有两种表达法:I'm..../My name's....

2.教学What’s your name?

(1)Listen and choose:What does Mike say ?

A.What’s your name ? B.My name’s Mike.通过听音选择引出第二个知识点:What’s your name ?

(2)教师带着自己的姓名卡片说My name's….问2---3名学生What’s your name?

(3)师板书句子What’s your name?师教读、示范发音(多次示范what’s的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4)让一生站起,其余生齐问:What’s your name?此生回答:My name’s …

(5)Pair work 小组内问答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3.教学Goodbye! Bye,...

(1)Listen,watch and answer.播放视频并出示问题:What does Miss White say ?引出Goodbye并教学。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与自己对话。例如:

Hello, I'm….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分别时说) Goodbye!/ Goodbye或Bye!

教师板书Goodbye! Bye.师教读、示范发音、领读,生跟读,个读。

(2)师生示范,小组内进行问答练习。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道别的几种表达法:Goodbye.Bye.Bye-bye.告诉学生Goodbye.是道别的正式用语,Bye! Bye-bye.是非正式用语。

Step 3 Practice巩固练习

1. T: Listen and point. 生看课本,听录音,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

T: Listen and repeat. 生跟读录音,模仿正确的语言、语调。

2.师生、生生、同桌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3.Let's play. 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收集在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 your name?同学回答My name's….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名卡戴在胸前。教师与一组学生进行示范,分小组练习。

Step 4 Production输出运用

1.角色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展示Let's talk 的对话。

2.Let’s act.让学生用自己的英文名,师先与一生示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如:

Hello!/ Hi!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bye!/ Bye!

Step 5 Progress检测提高

1. 做当堂达标题。

做基础训练第3页第一、二题。

2.Let's check 听录音,完成听力练习,核对答案。教师及时表扬。

3. Summary: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引导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

3.Homework

(1)听录音跟读课文。

(2)用对话中所学的内容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 water bottle , thank,welcome;

2、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

3、能运用“Are you„„?”询问辩人;用“Thank you.”表示感谢;并作出回应“You are welcome!”

4、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询问辩人,表示感谢,并作出回应。

难点:创设情境,在情景中寻找物品的失主。

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好。

2.唱英语歌曲“The more we’re together.” And “Hello” 询问学生姓名。

T: What’s your name?/Who are you?

S: I’m…..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随意走到学生的面前。

T: Are you Xiao Qing?

引导学生回答:Yes, I am./ No, I’mnot. T: Thank you.

引导学生回答:You’re welcome.

2.游戏——接龙游戏。

S1:(回头对后面的一位同学说) Thank you.

S2:You’re welcome. (回头对后面的一位同学说) Thank you.

S3:You’re welcome.

2、出示书中人物头饰,引导学生提问并回答。

S1: Are you Peter?

S2: Yes I am.

S3: Are you Ling ling?

S4: No, I’m not.

让学生练习并表演。

3、教学词组:water bottle /my waterbottle

学习课文A部分内容。

听课文A部分录音,复述所听内容。

听课文A部分录音,跟读。

Step 3 Practice

分组练习课文A部分。

分角色表演。

Step 4 Consolidation

创设情境,自由会话。

评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

练习。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2.掌握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发音规则。

3.在情景会话中,熟练掌握how many及名词复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并在对话中运用句型。

教学难点

1.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其正确的发音。

many的用法。

3.进一步巩固助动词do在词句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1—15的数字单词卡、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及录音。

学生:课本、文具。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或学生的学习用品来展示数词,同学跟教师朗读句子: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然后教师用汉语边数边说英语:I have six.让学生在轻松的会话情景中学习。

2.游戏教学法

同学们利用书本中的图片,进行对话练习:How many birds do you see? How many cats do you see?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five./I see nine…在用英语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数词。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s(复习数字1—10)

教师举起右手做出各种表示数字的手势,让学生看好后,教师立即把手放到身后,让学生说出来(速度由慢到快)。也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正确率高,在黑板上记分。

2.主情景图

(1)教师使用挂图或课件展示主情景图,引出本单元询问数量的话题。

(2)教师板书:数字、水果、 动物、 家庭单词。

(3)学生选择与本单元内容匹配的主题词。

(4)播放录音,让学生基本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呈现对话情景图,但遮住风筝部分,只呈现两个小孩抬头看天空的情景。让学生猜两个小孩在看什么,引出单词kites和句子Look at the kites!

2.呈现完整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谈论图片,同时用上表示数字和颜色的单词,引出数字eleven和twelve并领读,注意twelve的发音。

3.播放对话录音,回答问题: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4.让学生回答:I see 12!教师接着说:Wow, so beautiful!引出单词beautiful。

5.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

6.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

Step 3: Practice

1.游戏:魔术火柴盒

教师放一些火柴棒在盒子里,摇动盒子,并快速让学生看一眼。然后问其他同学:How many matches do you see?学生轮流猜,如果猜中,就可以获得一根火柴,最后看哪组获得的火柴棒多,就是胜方。

and count

(1)教师讲清规则,学生A询问How many…do you see?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2)两人进行小组对话活动。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二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两人一组用实物或图片进行对话:How many…do you see? I see…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句型:Look at the kites! How many… do you see?

Step 6: Homework

1.同学之间用所学句型问答文具、课桌等的数量。

2.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三题。

板书设计

Unit 6 How many?

—Look at the kites! —Wow, so beautiful!

—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I see 12.

与本课相关的语法点及可选用的习题

many 的用法

how many用于引导特殊疑问句,意为“多少,几个”,后接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如:How many girls do you see?

你看见多少个女孩?

2.英汉互译。

(1)how many

(2)so beautiful

(3)look at

(4)five pencils

(5)six boxes

(6)多少只鸟

(7)一只黑色的猫

(8)八只漂亮的风筝

3.选用全品学练考里相关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听、说、认读单词 eleven, twelve和使用句子 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来交流看到的物品数量。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引出新单词,并通过图片教授句型。然后通过小问答呈现对话,让学生模仿跟读对话,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对所学句型进行巩固。 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学习者变成积极的探索者,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兴趣更浓了。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英文数词11—15 ,并能正确认读这些数词。

2.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这些英文数词。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11—15的英文拼写及发音。

教学难点

认读数字eleven—fifteen。

教学准备

教师: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 课件、蜡烛图片、单词卡片。

学生:课本。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展示:11个梨,12个苹果,13个橙子,14本书,15个书包,同学跟读并记住这些数词。然后教师问:How many pears do you see? 学生做回答:I see eleven. 教师接着问:How many apples do you see?等等。学生根据实物进行回答:I see…使同学牢固掌握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的应用。

2.儿歌说唱教学法

教师播放Let's chant 部分的音乐,和同学一起说唱,让同学在音乐中体会英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教师播放上册Unit 6 A部分Let's si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的录音,让学生跟唱。教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用蜡烛图片或实物做演示。教师把同学分成每15人一小组,从one一直按顺序数到fifteen,在数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同学纠正发音,让学生初步理解eleven到fifteen。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手中有多少蜡烛的图片: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学生猜完后,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边贴边让学生大声数出来,教读单词eleven。

2.教师依次增加黑板上蜡烛的数量,并询问学生: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同时教师教学生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这几个单词。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写有11—15英文单词的气球,让学生认读单词。

4.教师出示数字1—15的单词卡,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5.找15名学生到讲台前面各选择一个单词卡,然后按顺序排列。

6.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Step 3: Practice

1.游戏:报数

请小组学生上台,先要求学生排好队,然后要求他们大声报数1—15。依次请各小组上台,比一比看哪一组排队快、静、齐,报数响亮、准确。

's chant

(1)教师播放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学生再次听录音并操练。

(3)让学生根据Let's chant编出另外四种物品的歌谣。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4页第一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游戏:拍皮球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闭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4下,然后突然停下,问一名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Four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答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教师在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或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1.单词: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 chant部分内容。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标准英语》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第5册第4模块In class的Unit 1 It’s mine。本课通过一些图片,对话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课的重要句型和单词。

学情分析

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从中获得美感。

本堂课采用学生合作学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操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环。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及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读,写本课单词:mine , yours, argue, matter ,hers ,his, line ,wet, whose;

②能用名词所有格说明物品的所属关系,并熟练掌握和运用It’s mine、(yours,his,hers,Lingling’s)

2、情感态度目标:

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并从中获得美感。

3、学习策略目标:

本堂课采用学生合作学习,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操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It’s mine、(yours,his,hers,Lingling’s),理解说明物品所属关系。

最新小学英语三年级教案【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极具生活性的对话,掌握一些表示称呼和问候的单词和句型:Mum、Dad,How are you?及其答语。词汇、短语、日常用语及课文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课教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节课课文内容较丰富,是强化技能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综合材料;但同时难度也大,要结合前边的Hi、Hello来学习。

学情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英语和与自己的母语迥异的语言的陌生感逐渐消失,对英语教学的方法已经适应,并已初步形成英语学习的习惯。从年龄来看,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不持久。兴趣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力,但意志动力则嫌不够。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机械识记对他们来说不大适宜,难度较大,而生动活泼的情景则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单词mum和dad,掌握与熟人打招呼的How are you?以及回答句型。

2、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唱英语歌,做游戏,敢于开口,乐于模仿。

2、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自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与人问好的问候语,了解在英语国家中熟人见面相互打招呼的方式。

2、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见面问好的句型:How are you?和各种回答方法。How are you?与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等问候语的用法区别。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三年级英语上册Module7教案分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Module7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英语上册Module7教案分析

Module7
Unit1Happybirthday.
教学准备与分析
1、教学内容
学生用书:第七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3、第三单元活动3
活动用书:第七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3、4、
2、教学目标
2.1技能与知识目标
A.基本要求
基本能听懂、会说词汇happy,birthday,cake
基本能听懂、会读并灵活运用Here’syour….Thankyou.的语言结构。
B.初步要求
初步感知词汇present和I’mnine.的句式。
C.巩固复习
复习词汇pencil,pen,book,bag等词汇以及英文数字1—12。
能够熟练运用What’sthis?It’sa….的语言结构。
复习自编歌曲“What’sthis?”以及韵句“Penandpencil”
3、教学重点
词汇happy,birthday,cake以及Here’syour….Thankyou.的语言结构。
4、教学难点
词汇的“present”的发音。
一、教学课堂程序
启动
活动1:Greetings
活动2:复习韵句“Penandpencil”及自编歌曲“What’sthis?It’sapen/pencil/book….”
导入(传话游戏)
把歌曲“What’sthis?”再以韵句的形式朗读出来,这时,教师手持学过单词卡片(如:pen,book,pencil,dog,cat…等越多越好)让学生通过传递玩具进行传话游戏。全班问:“What’sthis?What’sthis?”,持玩具的学生按节奏说出教师手中的卡片,如:“It’sapen….”,回答对的同学可以成为这张卡片的拥有者,教师奖励卡片时说“Here’syour….”并引导学生说“Thankyou.”
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看挂图或书中图片。
操练与指导
(1)第一遍看挂图听音讨论自己听到的信息,如:他们吃什么,干了什么?西方人庆祝生日和中国的生日聚会有什么不同?教师再对西方人的生日聚会特点进行简单介绍。(注:此处可将Happybirthday,cake进行简单的教读)
(2)再次打开书听录音,请学生们核实刚才讨论的内容是否正确,并由学生猜测文中“I’mnine.”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年龄。
(3)听音跟读模仿,教师不断发现和表扬读的好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4)教师对比较难掌握的词汇以及语言结构进行强调。
(5)教师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帮助朗读课文。
(6)全班齐读课文。
(7)教师将全班分成不同的组,分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
(8)鼓励学生的表现,请个体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朗读课文给大家听,并评出最佳配音奖。
完成运用任务1
问一问学生,最近有谁过生日,并且请他们到讲台前来,大家一起为他们唱生日歌,由于仓促没能给他们准备礼物,建议大家用手中的获奖卡片当作礼物送给他们,在进行此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运用今天新学的语言结构---“Happybirthday…,here’yourpresent.Thankyou”.
复习巩固
完成活动用书的活动1、2、4。教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7、完成运用任务2
请学生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平时是怎么过生日的,学生可以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通过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不时地帮助每个小组。然后再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出来各自的“BirthdayParty”,并评选今天的最佳表演奖。
8、复习总结
(1)再次复习本课词汇和句式。
(2)听音跟读,发现和纠正自己或伙伴的发音错误。
9、家庭作业
(1)请学生学做生日礼物生日帽(为下节课做准备)。
(2)给爸爸妈妈讲讲西方国家过生日的方式。让自己的家人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的风俗习惯。
(3)请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以办小简报的以及其他形式向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学会与自己的同学相互交流信息。
Unit1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与分析
1、教学内容
学生用书:第7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
第7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
课堂活动用书:第7模块第二单元活动1、2、3
第7模块第三单元活动1、2
2、教学目标
2.1、技能与知识技巧
A、基本要求
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Where’smypresent?
Itisinthehat.Itisonthehat.Itsunderthehat.的语言结构。
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on、in、under、hat。
B、初步要求
初步感知hat与cap之间的区别以及in的两种含义。
C、复习巩固
复习HappyBirthday!What’sthis?Here’syour….Thankyou!等语言结构。
2.2运用能力目的
能够熟练地用Wheres…?的语言结构,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提问,并学会并能运用Itsin/on/underthe….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
2.3素质教育目的(文化、情感态度、策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善于观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歌曲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美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交流英语的自信与能力。
3、教学重点
词汇:on,in,under,hat
Whereis…?It’son/in/under….的语言结构。
4、教学难点
词汇under的发音。
5、任务设计
A、学习任务
学习句型Whereis…?Itson/in/under/the….的语言结构。
学习词汇hat、on、in、under。
学习韵律诗。
B、运用任务
运用任务一:“寻宝大行动”
运用任务二:“神秘的宝物”
6、教学用具
录音机、图片、帽子、磁带、钢笔,八个不同颜色的礼物袋
二、课堂教学程序
1、启动
A、Greetings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然后,展开同学之间的相互问候。
B、Singasong
请同学齐唱“HappyBirthday”,以此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导入
教师事先将钢笔、书等物品放在讲台上、讲台里及讲台下,然后假装在寻找东西,边找边说:“Whereinmypen?”、“Whereismybook?”。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汉语帮助自己找东西。当找到东西时教师可以说:“Oh,itison/in/underthedesk.”
4、操练与指导
1)教师请学生来说说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将hat词汇引出,通过实物或图片对改词汇进行教授。
2)教师通过将钢笔放于帽子的不同位置,对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on,in,under进行教授。并通过手游戏,加强学生对这几个介词的认识。
3)在学生对词汇比较熟练之后,教师对第二单元的语言结构Whereis…?Itson/in/under/the….进行再次呈现和教授。
4)教师请学生再次听录音,并跟读课文。(2——3遍)
5)教师请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
6)教师将全班分成两个部分朗读课文。
6、完成运用任务1寻宝大行动
1)教师事先将准备好八个不同颜色的礼物袋藏在教室的各个不同角落。并告诉学生自己在教室里藏了一个宝物。
2)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请八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来抽签。随后根据问题按组依次找礼物袋。问题:“Whereismyblackbag?”、“Whereismyredbag?”、“Whereismywhitebag?”、“Whereismybluebag?”、“Whereismypinkbag?”、“Whereismygreenbag?”、“Whereismyyellowbag?”、“Whereismypurplebag?”。
3)各组学生代表从教师手中领取寻宝行动的命令。
7、完成运用任务2神秘的宝物
1)教师按照纸条要求打开录音机,将宝物——第三单元的韵句呈现出来。
2)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再次听韵句。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相应的动作,增加学生学习韵句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韵句。
4)加入动作对韵句进行表演。
8、复习总结
教师请学生对所学语言点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制帽子,给家长更生动地呈现韵句内容。
Unit2Howoldareyou?
一、教学准备与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基本要求
基本能听懂、说出并读出Howoldareyou?语言结构,并能运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同时,能用“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表示对相同年龄的附和。
熟练掌握词汇look。
学唱歌曲I’mten.
教学重点
“Howoldareyou?I’m….”的语言结构。
“I’m…,too.”的语言结构。
任务设计
A、学习任务
学习Howoldareyou?“I’m+数词.”的语言结构。
学习“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
B、运用任务
运用任务1小小调查员
运用任务2最佳小记者
运用任务3好歌对唱
教学用品
英语软件、1——10英文数字卡片、皮球、单词卡片(catdogdragonbirdkite)、自制年龄牌、调查表、教师自备幸运盒、贴有双面胶的动画人物图片
二、课堂教学程序
1、启动(5分钟)
(1)师生同唱第5模块歌曲Standup!
(2)教师任意给4个大组依次出示不同数字的英文词卡,各组学生根据看到的词汇迅速喊出该数字,并站起与所说出的数词相同人数的学生。教师为4组学生进行记分,并对优胜组予以奖励。(如果站起来的学生人数与数词不符,或者英文数词表述错误,则不得分。)
(3)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卡片运用What’sthis?的语言结构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运用It’sa….来进行回答。答对者可将该单词卡片放入教师准备好的幸运盒中。当问完所有问题后,教师庆最后一个回答对问题的学生从幸运盒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并将图片的背面面朝其他学生,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运用Isita…?对图片内容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在学生猜测之前运用Isita…?来进行猜测,给学生做出示范。
操练指导(5分钟)
(1)教师出示句型“Howoldareyou?”询问学生对该语言结构的理解,并对该语言结构进行教授。
(2)教师可以为该语言结构加入相应的动作,如:howold——拍手两下,areyou——拍膝盖两下。
(3)教师请学生边作动作边练习该语言结构。
(4)教师请男、女生完成互问互答。
教师教学用语:Now,boys,pleasestandup!Askanddotheactions.Girls,pleaseanswer.
Boys:“Howoldareyou?”
Girls:“I’m….”
(5)Chain-games
教师向学生扔出皮球并询问“Howoldareyou?”。接到皮球的同学运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
5、课文呈现(6分钟)
(1)教师请学生们猜测一下书中4位小主角的年龄。
(2)在学生完成猜测之后,教师揭秘——播放第2单元课文录音,并请学生打开课本,听音看图。
(3)教师请学生们将听到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4)跟读课文。
(5)教师请学生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
(6)全班齐读课文。
6、巩固训练(3分钟)
(1)做活动用书第2单元活动1。教师对学生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2)做活动用书第3单元活动2。(4人小组或同座位活动。)
7、完成运用任务1(7分钟)
(1)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调查表,然后向几位学生的年龄进行调查,填调查表。
(2)教师利用自己的调查表,向学生们汇报自己调查表的内容。
(3)教师请学生们自制调查表,找到自己的朋友,对朋友的年龄进行调查,并填表,汇报。
(1)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调查员。教师对其表现予以奖励——将任意一动
10、复习总结(1分钟)
教师请学生总结所学各语言点。x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00字(精选5篇)


一个好老师会在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详细的编写教案,是有利于教学水平提高的必备条件。写教案有利于教师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如何去编写优秀的教案呢?88教案网的编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真诚的爱。

2、能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真诚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真正的施主》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字词,看你能读正确吗?

体质、提倡、讨价、决心、扶贫工程、坚决、盼望、身体单薄(薄,多音字)、施主

师:请你根据这些词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答:(板书:我、钱、老太太、4角5分、5角、5角5分、6角)

过渡:我去买鸡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单方面提高价钱,每次提高了5分钱,从金钱上帮助老太太,我是真正的施主吗?

二、新授

1、第五自然段

(1)生答: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2)师:请你轻声读一遍课文,找出从哪儿感受到老太太是真正的施主。

2、第四自然段

生答: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过渡:平时卖东西时卖家都希望东西卖的钱越多越好,可是这位老人却不肯,老人的家里是特别富裕吗?这是个怎样的老太太?

3、第二自然段

(1)生答: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

(2)师:(课件出示这句)

①身体单薄。

为什么身体单薄?平时吃的好吗?

②没儿没女。

A、身体不好,岁数很大了,家里又没有人照顾她。

B、指名读。

③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

A、边远的山村条件本来就很差了,老太太身体既不好,年纪又很老了,家里也没有人照顾她,只有靠卖鸡蛋的钱来买米买菜,维持生活。鸡蛋对于她来说就意味着什么?

B、生答:生命。(板书:维持生活)

C、师:请你再读读这句。

(3)师:鸡蛋卖的价钱越高,她的生活就可能越好。可是开始老太太却让我说价钱,当我说出价钱后,她又是怎样做的?(板书:既不讨价,也不还价。)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做,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回到第四自然段老太太说的话)

(4)生答: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①师:这是个怎样的山村?

生答:偏僻的山村。

②师:这是一座偏僻的山村,想象这座山村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③(出图:山村人家图)师:老人靠几只鸡换来的钱来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但她却低价将鸡蛋卖给我,我瘦不瘦和她有关系吗?

师:她是希望让我教她的孩子读书吗?

④(回到第二自然段)生读,你有什么感受?

⑤老人没儿没女,但却要我自己说价格,自己既不讨价,也不还价,是因为她想(回到第四自然段)

过渡:当我将价格涨到5角5分一个时,老人是怎样做的?

4、第三自然段

(1)生答:这回老人说话了,坚决不同意,但我决心已定,双方僵持了很久,老人终于接受了。(板书:坚决不同意)

(2)对比句子

这回老人说话了,坚决不同意,但我决心已定,双方僵持了很久,老人终于接受了。

这回老人说话了,她不同意,但我决心已定,结果老人接受了。

(3)想象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老人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和你同桌练练。

过渡:开始我要买鸡蛋,但老太太并不说价格,只是让我出价,所以将鸡蛋的价格由4角5分涨到了5角,又由5角涨到了5角5分,而山里的鸡蛋到底应该卖多少钱呢?

5、第四自然段

(1)、生答:有一天,我照旧去老人那里买鸡蛋,正碰上一个收鸡蛋的小贩在跟老人讲价钱。他愿出6角一个的价钱把鸡蛋全部买走。老人不肯,小贩说:“这个价钱够高了,山里都是这个价。”(板书:不肯)

(2)、师:平时老太太卖别人价格可能都是6角钱一个,但她卖给我开始是5角,后来经过我一再坚持才肯5角5分一个卖我。

(3)、师:(手指板书)对于老人来说鸡蛋就是生命,她为什么不6角一个把鸡蛋全部卖给收鸡蛋的小贩呢?

(4)、生答: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①师:通过这段话,你又体会到什么?

A、老人关心我,看出我身体瘦,盼望我胖起来。

B、老人为了村里的孩子们,希望用自己赖以生存的鸡蛋留住我,让我长期待在村子里教这些孩子。

②师:试想当初如果我定4角5分一个鸡蛋甚至更低的价格,老人会把鸡蛋卖给我吗?为什么?

③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过渡:所以说当我听了老人的话后(出示第五自然段)

6、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老人是真正的施主,那么我是不是施主呢?我到这边远的山村干什么去了?

7、第1自然段

(1)、生答: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

(2)、比较句子

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

我在一个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

①师:山村学校的条件就已经很不好了,而这里还是边远的山村学校,条件就可能非常不好。

②想象边远的山村学校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③(出课件图)这就是一所边远的山村学校,你都看到什么了?有可能这位老师去的地方还不如这所边远的山村学校富裕呢!

④师:山村这么穷,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教书呢?

⑤请你再读读这句: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由于体质比较差,必须增加营养。

(3)、我为什么要买鸡蛋?

生答:我的体质比较差,要吃鸡蛋增加营养。(板书:增加营养)

(4)、请你想象这边远山村学校的样子,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中的老师在边远的山村学校教书,那里的环境那么差,你觉得这位老师能挣很多钱吗?我们买东西都希望价格能便宜一些,这样我们就能少花钱了。当老人让我说个价钱时,我是怎么想的?

8、第2自然段

(1)、生答: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随便挑。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板书:提价5分)

(2)、师:通过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A、老师心地很善良。

B、老师挣的也不多,因为如果他很富裕的话,就不会只提高5分钱了,正是因为5分钱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过渡:后来鸡蛋的价格又由5角涨到了5角5分,这是为什么呢?

9、回到第3自然段

(1)生答: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板书:再次提价)

(2)师:因为我觉得老太太很可怜,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价,我以为自己在做一项“扶贫工程”,谁知道,当我听了小贩与老人的对话后

10、回到第5自然段

(1)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2)师:为什么说“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板书:恍然大悟)我悟到了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3)师:谁愿意为家读读这句话,其他人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4)师:请你展开想象,给这个故事编一个结尾。

总结: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我们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互相的关爱,只有懂得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师: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课文。

板书:

真正的施主

我(增加营养)←钱→老人(维持生活)

4角5分

提价5分5角既不讨价也不还价

再次提价5角5分坚决不同意

恍然大悟6角不肯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读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现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教学目标:能了解童话故事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并且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多媒体:(上课开始,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白雪公主的画面。)

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饱含深情的述说:同学们,画面上是老师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给学生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2.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

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

3.小结并板书课题: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真精彩,让我们今天也一起走进童

话世界。板书:走进童话世界。

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1.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白雪公主》的故事加以点拨,明白什么是童话。

2.教师讲解:童话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动物、植物等物体人的感情。同时童话故事总是把恶和善极端化,通俗地说,就是坏人非常坏,好人非常好。并出示多媒体:童话特点:⑴大胆的想象⑵有趣的内容⑶生动的语言

三、自主审题,明确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读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四、观察动物,展开联想

1.出示投影:有关动物活动的片断内容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3.指导写作⑴故事的人物不宜选得过多,可以是书上提供的,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⑵想象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⑶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可以直接写出来,也可以蕴含在故事里面。

4.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⑴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⑵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写法,明确要求

1.回顾童话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2.出示评价标准。(出示多媒体)

小组评价要求:⑴同学的故事有趣吗?⑵画出错别字,勾出好词好句。⑶如果有不准确的词,请你帮他改一改。

集体评价要求:⑴认真听,仔细评⑵他的想象最丰富之处在哪?⑶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二、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1.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在组内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2.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三、激发兴趣,编辑成册

把学生的作文编辑成一本童话故事集。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创新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去理解体会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模仿声音等手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你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2.学生自由阅读,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片段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同学们,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来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美妙 演奏 手风琴 感受 激动 乐器 虫鸣 翻动 歌曲

拂过 温柔 狂风 合奏 雄伟 乐曲

威力 打击 热闹 窗户 雨滴 汇聚 小溪 轻快 散步

轻轻柔柔 敲敲打打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哗啦啦 唧哩哩 淙淙 潺潺

(1)指名读,齐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2)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奏”读“zòu”,不要读成“zhòu”;“喳”读“zhā”,不要读成“zā”。

4.引导学生积累拟声词。

(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语。

(2)交流体会: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

(3)在平时的阅读和交流中你都积累了哪些拟声词?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水声:叮咚 淙淙 滴沥 淅沥 哗啦 滴答 咕嘟 扑哧 扑通

鸟声:布谷 喳喳 啾啾 啁啾 叽叽 嘎嘎咕 刷啦 扑棱

动物:唧唧 喔喔 咕咕 嘎嘎 呱呱 喵喵 咩咩 哞哞 汪汪 吱吱

人物:扑哧 喃喃 哈哈 呵呵 嘿嘿

树声:喀嚓 嘎巴 簌簌 唰唰

(5)学生阅读积累。

5.指导写字。

(1)师强调并范写“滴、敲、演”等字。“滴”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敲”的右半部分不要写成“支。”

(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优秀写字作业。

三、读通课文,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4.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指导朗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指名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全班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

②教师评议小结:你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③指名读,教师作适当评价和指导。

(3)谈话过渡:微风是轻柔的,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

(4)指导朗读: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你们都听过狂风吹起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生模仿狂风吹起的声音:“呜呜呜!”)

②你看,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吗?(学生自愿举手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好吗?(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6)教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得真美,作者在这里先写了微风的温柔,再写了狂风的雄壮,用这种对比的方法,写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7)谈话过渡: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水的同学们,你们都勾画了哪些句子呢?把你的感受和我们说一说吧!

2.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这声音多好听,这声音多美妙。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我们叫作拟声词。谁能把小雨滴落在这些不同地方发出的美妙声音,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自愿举手朗读)

②指导朗读:在同学们的阅读声中,我仿佛感觉到这些小雨滴落到树叶上了,声音那么清脆好听。这些小雨滴落到房子上了,多么深沉有力。这些小雨滴落到窗户上了,像风铃一样清脆悦耳。

③自由朗读。

(2)课件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朗读。

②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谁来读一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③个别读,齐读。

(3)教师小结过渡: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水真是大自然里的音乐家。快来看啊,大自然的动物歌手们也来了,生活在这充满音乐的自然里,他们多么快乐啊!谁想读读这一段?

3.生自主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句子分角色读。

①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②走在公园里, ;

③坐在一棵树下, ;

④在水塘边散步, 。

⑤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

四、诵读课文,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3.小组代表,展示背诵。

五、拓展延伸:

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春天,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公园里,去倾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它的美妙,或许你还会有新的发现。

请把你的发现和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风 呢喃细语

美妙 水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动物 唧唧喳喳 唧哩哩

…… ……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用“坚决”、“盼望”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4、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的意思

查阅资料:教参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时数:2

板书设计:

真正的施主

我买鸡蛋扶贫

老太太低价卖鸡蛋发展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课题19、真正的施主),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正确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检查预习情况

音:单薄

形:薄倡既

义:坚决(结合课文句子理解)

盼望试造句

3.自己练习读课文注意读准音,断好句

4.小组互读---集体测读

5.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6.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听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真正的施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

1真正的施主指谁?

“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我怎么当施主?

为什么要当施主?

为什么说老人是真正的施主?

老人为什么要当施主?

解疑:

3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汇报

4.集体汇报

(1)我怎么当施主?为什么当施主[Y1]?

出示:

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钱。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

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

体会老太太可怜---读出感受

为什么又单方面提高价钱?

谈体会----从哪体会到了---读出感受

(2)老太太怎么成了真正的施主?

读小贩和老太太的对话体会老太太对“我”的关爱

“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呆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老太太这么可怜需要钱,却不把鸡蛋卖给小贩,低价把鸡蛋卖给我,为什么?你感受到什么?----把感受读出来

四、结尾

读结尾谈感受。

续写:我恍然大悟后,事情会怎么发展?

五、小结: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体会我对老太太的关爱

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体会“我”和老人互相关爱之心,懂得对人要有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老人的关爱之心和老人的博爱之心。

教学难点:联系语境体会结尾句“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施主”,直奔重点进行质疑。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板书:施主)什么是施主?昨天我们已经查字典了,谁来说说?(出示:字典中的解释是:和尚或道士称施舍财物给佛寺或道观的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中施主是什么意思?(出示:本文中指施舍财物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人称为施主。)课文中都谁是施主?(我老人)

2、(板书:真正的施主)大家读课题。我们已经读课文了,文中真正的施主是谁?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知道的?打开书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3、(出示课件)

“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1)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2)生质疑,整理问题:

恍然大悟?原以为?

想不到?

二.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解疑,体会“我”对老人的关爱和老人的博爱之心。

过渡:我们真会读书,根据这段话提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老是读这段话行不行?对,提出问题后,我们应到全文中去找答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把你找到的答案在书上用曲线画一画,画完了再读一读。

(一)深入理解2和3自然段。(体会我是施主)

师:为什么说自己是施主?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1、(出示课件):

我想,在我们家乡,一个鸡蛋卖4角5分钱。我看到她很可怜,便定了5角钱一个,暗中提高了5分钱。国家不正在提倡“扶贫”吗?我暗下决心,作为一项“扶贫”工程坚持下去,做一个小施主吧!

(1)看这段话作者用引号给我们重点强调了一个词语“扶贫”,你理解这个词吗?(生说)

(2)小结:“贫”是什么意思?(贫穷)“扶”呢?(扶助,帮助)我们解释词语的时候,把这两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说说吧“扶贫”什么意思?

2、(出示课件):

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老人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决定每个鸡蛋再加5分钱,一个鸡蛋5角5分。

(1)面对我的再次提价,老人是什么表现?(指名读)

“僵持”是什么意思?好,现在谁跟我合作,也像文中我和老太太那样“僵持”一下?(师生对话)引导:我是老太太,你怎么做?……我们都不肯退一步,这就叫?(“僵持”)我们互不相让这就叫?(“僵持”)

(2)轻声读读这两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单方面两次提高价钱?(1、老人可怜2、扶贫)

3、你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

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

(1)是这句吗?孩子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这是个怎样的老太太?

(2)读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课件):

卖鸡蛋的是个身体单薄、没儿没女的老太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

卖鸡蛋的是个老太太,靠自己养的鸡生活。

引导学生:(出示红字:身体单薄、没儿没女)你体会到什么?把你感受到地读出来。(指名读)关于这两句话的理解,谁还有补充?(出示红字:就几只)“就靠自己养的几只鸡生活”你体会到什么?读出来。(指名读)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就为这样一个可怜贫穷的老人,我愿意多花一些钱去买鸡蛋。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说自己是施主吗?

5、现在然我们轻声地读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一下我是怎么当施主的。

(二)深入理解4自然段。(体会老人是施主。)

过渡:可是为什么又说老人是真正的施主呢?她是怎么当施主的?谁找到了?(指名读)

1、(出示课件):

老人说:“我不是因为这个价低。这些鸡蛋是要卖给学校的那位老师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里教书,又那么瘦。我盼望他胖起来,在这个小学里长期待下去。孩子们需要他。”

(1)小贩那么高的价,老太太为什么不肯买,非要低价卖给我呢?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2)(出示:盼望)换成“希望”行不行?

引导:“盼望”和“希望”都有希望的意思,但是“盼望”是身后而急切的希望。

(3)老人盼望的是什么?(指名说给你7分)老人盼望我胖起来,还有更深的意思?(指名说)老太太为的是?

(4)引申理解:村里这么多孩子,有没有老太太的?现在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

(5)谁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6)带着我们的感受自由读读这段话。

(三)深入理解重点段5自然段。

1、听到老人和小贩的这一番谈话,我恍然大悟,读,

(出示课件)

“我恍然大悟,原以为自己是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她老人家……”

2、其实,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都在帮助老人,向老人施舍。直到听到老人和小贩的谈话,才知道从一开始,老人就在帮助我。就在向我施舍。而且她不仅施舍给我一个人,他还施舍给村里的孩子们,比起我来,她是那么了不起,所以说,她老人家,才是真正的施主呀!大家读这段话。

3、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明白了吗?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通过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结尾。

1、孩子们,知道吗?后来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这件事了,猜猜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

2、出示提示:

3、学生写(5分)

4、展示评价(3人)

五、板书设计

19、真正的施主

老人

我孩子

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7教案(广州新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7教案(广州新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Unit7Howmanystarsdoeseachgrouphave?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单词:star,group,winner,does,each
句型:Howmanystarsdoeseachgrouphave?
Group1haseightystars.
Group1isthewinner.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1.掌握新单词的读音和意思。
2.掌握句型的变化规律,初步感知does的用法
语言技能:1.能在情境中熟练运用所学新单词和进行句型交际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的情感
学习策略:课前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先学单词并试读课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情景,媒体游戏和活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了解并掌握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本单元的新单词和句型。
难点是理解does的用法,并且在正确的人称中熟练运用。
教学媒体:图片、多媒体平台、金太阳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Askandanswer
I.Warmingup
1.Greeting
2.Song“Themorewegettogether”
II.Presentation
1.Separatetheclassintoninegroups,tellingthemtheruleforrewardinginthisclass,thegroupgetsthemoststarswouldbethewinner,topresentthenewwords—group,star.
2.Toplayagametoseewhichgroupwouldgetthemoststars,answeraquestioncorrectlywouldgetfivestars,toseehowmanystarsdoeseachgrouphaveattheendofthegame.
T:Howmanystarsdoeseachgrouphave?
S:Group1has…stars.Group2has…stars.Group3has…stars…..
3.Toplayanothergame,toborrowasmanypencilsorotherkindsofstationeryaspossible,withinacertainperiodoftimetoseewhowouldbethewinner.UsethefollowingEnglishsentences.
Sa:Excuseme.MayIuseyourpencil?
Sb:Ok.Hereyouare./Sorry.
Sa:Thankyou.
T:Let’scount.HowmanypencilsdoesXXhave?
S:XXhas5pencils.XXhas……
T:Whoisthewinner?
S:XXisthewinner.
4.Toplayaguessinggameinyourgroup.
Sa:HowmanypencilsdoesSchave?
Sb:Schaspencils.
Sc:Wrong./Right.
5.Tolearnthedialogue.
a.watchthevideo
b.readthedialoguetogether
c.readingroups.
III.Development
Task1.Toreadapassageandthenanswerthequestions

Hello.I’mLiYangyang.Istudyataverybigschool.ThereareseventeenEnglishteachersinmyschool.Thereareverynice.Ilikethemverymuch.Myclassroomisbigandbright.Therearethirty-ninepupilsinourclass.Ihavemanyfriendsinmyclass.Weoftenplaytogether.WuWeihuahasaball.Weoftenplayballafterschool.YaoZikanghastwenty-onetoybears.Theyarebeautiful.Ilikethemverymuch.WangYixinhasfifty-twostory-books.Isometimesreadbooksathishome.Ilovemyteachersandfriends.Iamhappyeveryday.
1.IsLiYangyang’sschoolsm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owmanyEnglishteachersarethereinLiYangyang’sschool?

3.HowmanyballsdoesWuWeihuahave?

4.Howmanystory-booksdoesWangYixinhave?

IV.Homework
1.Readthedialogueathome.
2.HaveadictationforthenewwordsinUnit7afterschool.

板书:Unit7Howmanystarsdoeseachgrouphave?
Howmanystarsdoeseachgrouphave?group
Group1has……star
Howmany____does______have?does
______has________.winner
each

三年级集合教案1000字(精选10篇)


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集合教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要过于单调,早早的预备好教案,是优秀教师的工作内容。教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1

(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兰的阿麦斯特一个教会学校校长家庭,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使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颜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和来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的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型,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力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6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红,黄,蓝的构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见方,现归纽约私人MnandMrs,ArmandP,Bartos收藏。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③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⑤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⑥小组讨论。

⑦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⑧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实践活动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课后反思:

本文学习中理清思路是一个重点,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能自己明确文章的叙述顺序,互相讲道理,是一大进步。本文的写作方法详细进行了讲述,学生能举例说明,模仿课文的写法口述如何用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对今后的写作是有帮助的。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④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3

一、对教材的处理,从不合理中逐步走向合理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安排了几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因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别人的长处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其中,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重点的突破,让学生掌握思维的一般过程,学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这个道理的理解体会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发明家由比赛这一普通的事情想到矛和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由此发明坦克的过程。这是文本的主体,学生只有经过对文本的充分接触、感悟,才能明白文章解释的道理,才能延伸到生活,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学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在上课之前,我准备在一课时内完成,既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又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并且通过小练笔,模仿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也是集合了各自的长处,发挥了新的作用。既做到读写结合,运用语言,更加深对结尾揭示的道理的理解体会。

因为容量太大,所以在教学前我还预设了每一环节的大致时间,便于及时调控,争取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很多时候,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在字词教学上所花的时间比较多,因为三年级学生概括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还有课堂内随时有新的生成,结果预设的最后一环节理解结尾和练笔则无法完成。顺着铃声点到为止。

现在想来,也许是歪打正着。我们在上公开课时,往往追求的是设计的完美,教学过程的完美,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忽视了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果按照原先的设计,容量很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要学会归纳文章内容,要从故事的讲述中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体会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还要学生理解文本揭示的含义,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则更大。全部放在一课时,只能是草草走过场。而现在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更科学,即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又能真正解决教学的难点。而安排的练笔也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语文是自我感悟的过程,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是需要我们的指点,需要扎扎实实地落实的。

这时这节课给我的第一个启示是提醒我,我们的教学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围着学生的发展服务。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的。

二、对词语的教学,从随意走向有意识的训练

过去一直来教高段语文,总以为词语教学是低段的事。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很多识字记字的方法,在高年级没必要浪费时间了。近两年来,在与万里学校罗树庚老师、陆青春老师的接触中,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改变了这种错误的意识。其实,学习词语很重要,学习词语不仅仅是要认读此语,更要理解运用词语,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纵观近几年的特级教师的展示课,我们都能发现特级教师的匠心独运的设计。比如罗树庚老师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时,选择的是表情词。在课前谈话时,他选择了一些表情词,让学生通过做表情来理解词语,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而这些表情词来源于文本,又恰当好处地为文本的学习作好铺垫。在词语学习环节里,认读的是13个表情词,因为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因为神态反映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而通过这些神态词的认读,很自然地带出笑嘻嘻。然后,罗老师让学生找出有笑嘻嘻一词的语句,通过四句话分别讲的是谁与谁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而借助笑嘻嘻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还记得在十月份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宁波江北区的一名老师说,现在的阅读教学高段与低段没有明显的差别,低段的教学重点到底在那里?这句话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也是一直在考虑的。

因此,在设计本文时,我觉得应该在字词上花功夫。但是,如果字词是毫无规律地出现去认读,那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因此,考虑按一定的规律出示词语。可是,睁大眼睛,也只发现有特色的词语是左抵右挡,它是由一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组成的。如果当堂课积累,怎么引出这个词?要在短时间内马上例举这类的词也是有难度的。

我望着这些词语,怎么也感受不到它的灵动。可是对于我这样的年龄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总不能轻易放弃。于是,我一个一个词语读下来,想一想,再读再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些规律:坦克、炮口、履带、庞然大物是描写坦克外形的,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是写矛的威力的,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是来表现坦克的威力的,战场、首次、长处、乌龟是名词,自卫、进攻、集合、戳不到是动词,紧张、固然、善于是形容词。当然,这些特点并不要求学生都知道,能发现一处,就能说明他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要培养的学生的情感目标。我想,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落实在每一个环节中,正像陆青春老师告诫我们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要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它最极致的效度。

当然,在教学的方法上还有不少可以思索的。比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划喜欢的词语和难读难写的词语,并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识记。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词语,去发现词语,同时,通过大家的读词去发现哪些词是大家都喜欢的,意图是引出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为课文下一环节的学习自然过渡。但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的是否合适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对教材的突破,从习惯走向完善

我是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在设计教案的整个过程中,也阅读过网上的不少教案,大多数从传统的课文开头入手,顺次学习。并不是这种方法不好,但能不能有点特色,加强学生的记忆呢?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怎样让学生明白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这个设计是我挺满意的,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四、对方法的渗透,从无心到有意

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在学中学习如何表达。我将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安排练笔。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以后,延伸到现实生活。先让学生做几道做趣味数学题,如矛+盾=坦克,鞋子+轮子=溜冰鞋,电视+电话+摄像头=可视电话,再组织我的奇思异想思维训练活动,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发明创造?后来,又想到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也可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个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培养参与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在此基础上,安排练笔:用以上算式模仿第四、五自然段写一段话,写它新的作用怎样。这样做的目的,既通过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加深对结尾含义的理解感悟,同时在范本中学会表达。因为三年级的写作从段过渡到篇,写作的方法就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逐步掌握。

学会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虽然课程标准对三上年级还没有这样的要求,但我以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不能被课程标准所约束的,适当地拔高点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高段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在这堂课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这也是对故事内容的提炼。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我设计了填空题,帮助学生如何找到思维的着眼点。只是,这个填空题设计的还不够精致,如果能用一定的句式套用,方法的体现就更为明显。

五、对课堂的生成,从被动走向主动

作为一名老师,要随时发现新的生成,并化被动于主动。在今天的词语教学中,有几处生成。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环节中的处理是比较妥当也比较人文的。比如男女生分开读,男生读得很起劲,有点声嘶力竭,于是抓住他们朗读的最后一个词语乱作一团,引导他们读词语不要喊。学生把戳字念成平舌音,及时纠正,并告诉学生可以从部首去理解词义,同时渗透行为教育不能拿东西去戳。从我对本班学生半个学期的接触来看,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比较弱,表现在作业本上是题目给了意思,在课文中找相应的词语,错误率却不低。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理解词语。比如今天的现场造句。学生读到长处,引出引出前面学过的词语长进,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在这堂课里都有长进,既复习了多音字,也给了学生充分的鼓励。学生把大显神威误读成大显身手,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堂课里大显身手,我们三(1)班大显神威,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对板书的设计,从粗糙到精致

在本次教研组活动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师比较满意的。我从课件展示的两件古代兵器入手,引出矛和盾,因为这两个是生字,要会书写,所以在板书的时候,结合进行字音的教学和字形的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并分别在矛和盾的下面板书进攻和自卫。在学习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一句时,引出并板书合而为一和大显神威。在理清坦克的发明过程后,认识坦克的各个部件,以及与矛和盾的相同点,引出枪炮口和铁屋子(有点不好意思,这两个词语后来不上的,不过漏洞不是很明显),结合板书小结:盾能自卫,改变成铁房子,防卫的本领更大;矛能进攻,改成枪炮,攻击的能力更强;再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会动了,坦克的作战就更灵活了。坦克的发明就是把矛和盾的优点?板书:集合。

最后形成的完整的板书是: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

枪炮铁屋子坦克

这个板书很好地立清了文章的脉络,也体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给自己说了这么多地赞美词,也该找找不足点:

一、激励的语言太过贫乏单调

听青年教师上课,最大的感触是他们的评价语很丰富,很切合,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听课的老师来讲,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而这恰恰是我所缺少的。想一想,也许是自己平常太吝啬,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想表扬表扬,却囊中羞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学语言琐碎啰嗦

因为很少有机会上公开课,平常上课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在缺乏监控的机制下,慢慢地养成了说话的随意性,很多时候,要么说话不够严谨,要么重复的语句很多。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自己拿了个MP3录了音,然后听一听,发现短短的一截录音居然有12个那么。

三、朗读的训练不够扎实

朗读一直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字词教学中所花的时间超出了自己的预设时间,导致心里有些紧张,于是忽略了对重点句的朗读训练,尤其是递进式的分层训练,这是很不应该的。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4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点)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点)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点)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108页及练习二十四1、2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集合的思想。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脑筋急转弯:看电影: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

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板书:外婆、妈妈、女儿】

2:是呀同学们都有许多兴趣爱好,有的同学喜欢看书特别是脑筋急转弯;有的同

学喜欢画画;谁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干什么?早读课老师做了一个小调查,以我们第一

小组为代表看看我们三(2)班对唱歌、画画的喜爱程度。

出示统计表:

唱歌

画画

(1)你能从统计表上读到哪些数学信息?(喜欢唱歌人数、喜欢画画人数、两者相差的人数、总人数)

(2)总人数:质疑:噢,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同学们同意吗?老师不同意这些都是第一小组的同学我知道他们是13人而不是17?一起数一数,问题出在哪儿呢?(有些人好像算了两次)是不是这样哪。学了今天的数学广角,希望大家能找到答案。板书:数学广角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刚才大家的意见有了分歧,那么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啊?同桌之间商量商量。(分类再数一数;可把两种都喜欢的分出来。画圈)

2:那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老师这里有两个椭圆形的圈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蓝色的,请第一组中喜欢唱歌的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到红色的圈内,喜欢画画的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卡片贴到蓝色的圈内。(学生活动,请其它同学认真观察)

3:现在我们把喜欢唱歌和喜欢画画的同学分开了,谁来说说红色圈内表示什么?蓝色的圈内表示的是什么?那么两样都喜欢的同学我们分出来了吗?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商量。

4:汇报:教师完成板书交集图

5:师:红色圈内表示什么?蓝色圈内表示什么?月亮状的红色圈表示什么?月亮状蓝色圈内表示什么?红色和蓝色圈相交的地方表示什么?

6:让我们来数一数每一部分都有几个人?(只喜欢唱歌的人数、只喜欢画画的人数、两样都喜欢的人数)那现在你会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人了没有啊?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列式计算,师巡视。

7: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9-4、4+4+5、9+4、8-4+9、9-4+8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

8:总结:大家画圈很清楚的发现了我们有4个同学两个都是喜欢的,大家最后的方法也特别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我们以后做题目可要多思考一下,不能像我们之前那样简单的认为就只要8+9就好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动物运动会

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自己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五一节就要到了,动物王国准备举行运动会,看哪些动物来参加呢?认识它们吗?

学生说说动物名称。老师表扬: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老师都很佩服你们。

比赛项目:游泳、飞行

师:小动物们可以参加什么项目呢?学生讨论、反馈。

师:原来这些动物有这么多本领,那就请你们来帮小动物报名吧。(把动物序号填在课本上)

说说哪些动物会飞,能参加飞翔比赛,哪些动物会游泳,能参加游泳比赛。

点到天鹅、海鸥时,说说它们应参加什么项目,为什么?要放在哪儿?这说明两个圆圈交叉的中间部分表示什么?

出示:既会飞又会游泳的

2:龙田龙兴文具店

同学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运动会报名的问题,再接受一次挑战好吗?

①龙兴文具店昨天、今天批发文具的情况

②观察图,发现了什么?(两天都批发了钢笔、尺、练习本)

③两天共批发多少种货?

学生列式:5+5-3=752-3=75-3+2=7

说说怎么想的?

3:去年六一儿童节,龙田中心小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玲从前数起,黄旗是第9面;从后数起,黄旗是第6面。这行彩旗共有多少面?

4:一次数学考试,我们全班50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7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29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多少人?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谁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

我是新手,这是我下周比武课的教案,请各位高手多多指教!小弟感激不敬!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6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作业

①摘抄课文里的好词好句。

②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8

蚂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9

一、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具学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做试验(原色调出间色)

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

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二、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示的那个间色。

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

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三、收拾与整理

四、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三年级第一课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Mondrian.Piet:

三年级集合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精选12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说起教案,教师们肯定会很熟悉。教案凝结着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和充分吸收各方信息资料的全部心血,如何在教案中体现板书和画图的内容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第一册)Module7 Unit2的教学内容How old are you?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语句:How old are you ?I’m… …, You’re… … 单词:old,look,how old

2、能口头运用How old are you?I’m… …这类语句询问对方的年龄并回答。

3、能在图片提示下识别单词old,look.

4、学习本课的歌曲,这项内容不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与掌握。

重点难点:

能用How old are you来询问对方的年龄,并能用I’m… …作回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

1、带领学生唱学过的英文歌《Please stand up》,《Ten little fingers》。

2、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数字,复习1——12的数字。 (齐唱旧歌,开火车说数字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为后面学习表述年龄作铺垫)

二、课文导入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表扬,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How old is Sam?”引导学生给出答案:“Sam is nine.”

(这样的导入既简明也对启发学生理解How old的意思起到一定作用)

师对学生说:“大家知道Daming的年龄吗?今天的手工课上,大家都在制作年龄牌,Daming闹了一个小笑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去学习课文,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How old are you?(让学生跟读几次,明白中文意思。)

三、 课文教学

1、播放录音前,请学生仔细看书上的图,并试着猜测故事的情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请学生带着疑问听录音。

2、老师可以在听录音前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请学生在听的同时找出问题答案,例如:“How old is Sam?How old is Daming?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Why are the children laughing at Daming?”老师再使用中文重复这些问题。

3、(播放录音)听过第一遍录音后,老师可以请几个较好的学生试着回答刚才的问题,老师先不要公布正确答案。请学生看着书听第二遍录音,请刚才没有找到问题答案的学生再次回答问题。

4、其后,老师可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Sam is nine.Daming is nine,too.They are making age badges,He wears his age badge upside down)。

学生可以使用中文回答后两个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由老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5、再听几遍录音,请学生跟读。

6、老师教读并讲解全文。再让生齐读全文,在自由朗读,最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请几个小组到教室前面展示。

四、 完成任务

完成运用任务1(Act it out): 把学生分为多人小组,仿照书上的事例使用“How old are you?I’m… …”进行关于年龄的问答。作重强调相同的岁数最后要使用Too.(可多请几个小组) 完成运用任务2(Sing the song)

1、先让学生读歌曲,理解大意,作重理解How old are you and How are you。

2、播放歌曲,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再轻声跟唱,反复几次后,齐唱歌曲。

完成运用任务3(Game): 仿照书上的事例开展游戏,复习数字1——12,老师也可以使用“Simon says”的形式开展这个游戏。首先请全班学生逐个报数(可以重复)。

当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数字后,老师开始发出口令,例如:“Simon says‘2,4,6and10,stand up,please.’”数字为2,4,6,10的学生要站起来。

如果老师的口令中没有“Simon says”,而学生错误地执行了口令,他们就要被罚出局。老师可以请被罚出局的学生发出口令。坚持到最后的学生获胜,由老师给予奖励。

五、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2】

教学内容:Unit 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Learn the names.

2、Learn to say “I am from America/Canada/China.”

3、Learn to introduce yourself.

教学重点:Learn to say “I am from America/Canada/China.”

教学难点:Learn to introduce yourself.

教学用具:word cards/pictures。

教学过程:

Step1:

1、Look at the picture: WELCOME BACK TO SCHOOL

2、Say out the English in the pictures

Step2: Learn the names.

1、Look at the people.

2、Learn the names:Amy

3、Look and say.

Step3: Learn to say :

WELCOME BACK TO SCHOOL

I am from America/Canada/China.

Step4: Introduce yourself

Step5: Summary

Step6: homework

板书设计: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I am from America/Canada/China.

作业布置:

1、Revise the names ;

2、 Say “I am from America/Canada/China.”

教学后记: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很浓。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3】

【教具准备】

1 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废旧的硬纸盒/纸版、剪刀、胶水。

3 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键盘。

4 教师准备字母卡片和真正的键盘一个。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或进行日常口语活动。

(2)学生之间自编对话并表演。

(3)教师播放Unit 6 B Let's chant 的录音,让学生边拍手边说歌谣。

(4)游戏:Silent Speech

教师换一种方法说字母------唇说,说字母的时候不发出声音。学生看教师的口形,猜教师“说”的内容。说的字母为Aa----Zz 。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字母卡片,学生认读字母Aa----Zz。

(2)学生字母背诵Aa----Zz。

(3)教师播放歌曲 “A B C Song ”,告诉学生“试一试”“比一比”,看看谁能通过自己试唱学会歌曲。

(4)学生间相互练唱,再次让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5)教师出示一个真正的键盘,教师说字母,让学生在键盘上找到字母。可将此活动作为比赛的形式出现,Boys Group and Girls Group. 谁先找到谁获胜。

(6)教师出示自己已制作好键盘:This is a Keyboard. 重复 a Keyboard,学生跟读

a Keyboard This is a Keyboard.并贴在黑板上。

教师指着制作所需的工具建议:Let's make a Keyboard.

(7)教师按照课本上呈现的制作程序,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给学生做示范。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请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键盘。键盘上的字母教师可以事先复印好发给学生。告诉学生键盘上的字母排列顺序是固定的,不能任意排列组合。

(2)键盘游戏:

按照书中的程序,分三种游戏进行操练。

·找出字母的位置。

·在键盘上敲击出单词。请学生先跟着教师学习正确的指法,再玩游戏。

·一边敲,一边唱 “ABC Song”。

(3)展览学生的作品。评出秀的键盘。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做活动手册43页的练习。

(2)让学生自我评价本单元学习情况,可在第73页上做标记。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对抗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教师说英文,小组成员共同画出相应内容,又快又准的加一分。如教师说:Draw a blue eye. Draw an orange mouth. Draw the green ears. …

教师还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单词,说对的加分。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4】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听懂、会说:do you like… ?yes , i like …no ,i don’t like ….let’s have some … certainly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够听、说、认读一些常见的水果单词pear , peach , grapes ,orange ,而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英语的第一课,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展示英语的魄力,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呵护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主动去学习英语。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hello,hi,goodbey,bye-bye,i’m=i am;

2,认知目标:通过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模仿、学习、表演,已达到在真实的环境中能运用自如;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英语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以活动为途径,渗透到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雪中玩,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把所学的内容主动联系实际,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2、通过小组竞争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本部份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是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听懂会说,hello,hi,i’m=i am,goodbye=bye-bye;

2、教学难点:元音字母“i”的发音,以及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在现实中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

1、卡通人物

2、导入时的英文歌曲,游戏中的英文歌曲及水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问同学们在上这节课之前知不知道一些英文单词,写出同学们所说的并带读,适时作出鼓励性评价,之后放一首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hello”,直接导入新课;(5分钟)

2、教授新课:

①、给同学们大概介绍一下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之后让同学们先看书,同时拿出之前准备的图片,以图片中人物的身份向学们打招呼,介绍自己,要求同学们跟着我读(9分钟)

②、接下来进行本节课第二部分,goodbye,bye-bye的教学,用话语引导,创设一个放学之后的`情景,引导同学们放学后应向同学或老师告别,并把单词写到黑板上;

③、模仿两个场景,上学打招呼,放学相互告别,模仿前先让同学们联系下,教师进行指导。之后让同学们上台表演,表演过后,掌声鼓励;(13分钟)

④、教学游戏:放音乐传递水果,音乐停止,水果在那位手上,那位同学就得站起来,向大家打招呼,介绍自己,并说再见用语,教师要及时纠正错误,并鼓励。

六、总结,带着同学们吧书上内容读一遍,做到加深、巩固;

七、家庭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四篇:三年级下学期recycle1第三课时

1.1-3单元课文中的某一幅图片

2.单词卡片和单词图片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制作好的做活动手册42页的练习。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游戏:猜单词

教师展示动物、水果、玩具等单词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背面让学生猜单词。目的在于进一步复习4—6单元的单词。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Did you …?

Yes,I did./No,I didn’t.

2、语言技能

能运用Did you …?句型询问对方是否做过某事,对方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应答Yes,I did./No,I didn’t.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运用该语言的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用英语做事情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4、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主动学习,积极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与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运用Did you …?句型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

Ⅰ.Warm-up

1.Came: ①教师快速出示动词或动词词组,让学生快速做出该动作。

②让学生从另一组动词过去式中找出与图片配对的单词,学习和巩固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如:go-went, meet-met, run-ran, buy-bought, eat-ate, see-saw.

2.Free talk用“旅游日记”或“假期影集”与组员谈论假日生活。

如: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What did you do?

Did you……?

When did you come back?

Ⅱ.Pre-task【任务呈现——最快乐的一天】

1、教师出示提前收集的名胜风景区明信片,提问:“Did you go to ……?” Did you see……? Did you buy……?

2、教师出示英国伦敦的名胜风景区明信片,提问:“Where did lingling go?”学生回答:“London”.教师问:“Where did she go?What did she see/meet/buy?”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文活动5的歌曲:“Listen to a song from Amy”,学唱歌曲。

3、[任务呈现]——寄一张风景明信片给你的朋友

教师展示伦敦明信片,并介绍:“This is from Amy to Daming.What did she say? Let’s go and see.Then please write about your yesterday to Amy or your friends.”让我们一起瞧一瞧怎样写明信片呢?

Ⅲ.While-task【任务实施】

1、播放课文录音,并让学生回答课文活动的问题。

2、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并勾出dear, love, went to the park, met John, bought ice creams, went home, ran to the bus, dropped,并请学生跟读。

3、[活动]——Talk课堂活动用书out your yesterday

师:“Can you write about your yesterday to Amy? What did you do?”学生答:“I watched TV ./I played computer games./…”师问:“Did you go to school? Did you walk to school?/…”

4、小记者采访

同桌两人一组,用活动3的问题采访同桌,了解对方的生活。

5、完成活动6的游戏

6、完成活动用书

练习1,了解小明上周的生活。

Ⅳ.Post-task【任务展示——最快乐的一天】

①学生四人一组展开活动,轮流讲述自己快乐的昨天,用过去时描述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进行信息交换,评选出最快乐的一天向全班汇报。

②教师介绍Daming’s letter ——写给Amy的回信。

“I met our Chinese teacher by the river yesterday.She walked with her cat.Then we saw a rabbit and a hen .They played with an apple.”

板书Chinese, teacher, river, rabbit, letter, hen, cat, apple,让学生读出单词、听录音思考并回答划线处的发音;然后完成课堂活动用书练习3,请学生边听边划出每组单词中有着特定发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V.Homework【作业超市】

1、朗读课文,表演对话。

2、完成课堂活动用书练习4和练习5。

选做:

1、给Lingling回信,介绍自己最快乐的一天。

Module 2 Shopping Unit 1 How many do you want?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听懂、会说:Let's go to school. OK. Let's go.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能听说读classroom 和school。

3. 学唱英文歌曲Nice to see you again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听懂,会说:Let's ….句型和单词classroom school。

难点:能听懂,会说:将对话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头饰、面具等实物,VCD、录音机、电脑。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学生听录音表演以前所学的chant和英文歌曲,用实物复习以前所学和对话。

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口语会话练习。

2.新授(Presentation)

1).全班学生看本课VCD教学片。

2).通过观看两遍教学片,让学生试着跟读Just speak部分的内容。

3).学生跟读,教师纠正部分单词的发音。

4).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做到最快、最清晰、最大声。

5).请部分学生配带头饰或面具到前面表演对话。

6).去掉VCD的声音,让学生为教学片配音。

7).用图片展示生词classroom和school,通过抢答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听、说、读这两个单词,具体步骤如下:教师把图片快速从学生眼前闪过,然后学生举手抢答。答对者奖励一个小贴纸。

8).让学生通过classroom这个词对Just speak部分的对话进行改编。

9).用录音机欣赏英文歌曲Nice to see you again(只作欣赏,不必全班学会)。

五、巩固与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使用第一册Lesson 29挂图让学生结合Just speak 内容组织新的对话,例如:

A: Hello! …. Nice to see you again.

B: Hello! …. Glad to see you again.

A: Let's draw a panda.

B: OK. Let's go.

2.打开质量监测完成对应的练习(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

3.家庭作业:跟读课文,欣赏英文歌曲。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7】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早上问候语Good morning.及介绍人物用语This is…。

教学难点:介绍人物用语This is …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Hello,师生共唱。

(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

2、呈现新课、操练(Presentation/ Practice)

A(1)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It's me .I'm MR Ma .

Now I show another photo to you .Look who is he? Yeah he is Ma Yun , he is MR Ma too .We are all man . Man引出MR 。

Who can read it? Rise your hands please !

(2)Teacher:I have a beautiful girl's photo,look,she is Yang Mi. Your can call her Miss Yang .

Look ,who is she ? Yeach she is FanBingbing . Miss Fan .

They are all girls .引出Miss .

Who can read it? Rise your hands please !

Can you inteoduce yourself with MR or Miss ?

I'm …

B(1) T:What's this?

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This is a pencil ./This is aruler …

展示Miss Green的照片

引出:This is Miss Green .

This is Miss White .

This is Mr Jones .

(2)Practice:

练习

用图片展现进一步练习this is。介绍某人

(同时练习使用MR MISS)

(3)用所学知识this is Mr/Miss介绍同桌。

C:morning

(1)、出示一个时钟,从6点到十二点都伴随着morning这个词,帮助学生理解morning这个词的时间段。

(2)、教读操练morning.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引出Good morning.

学生操练Good morning.

D:FLASH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对话时

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部分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

学生展示练习情况。

3、活动、操练(Activities/ Practice)

介绍好朋友给你的同桌: Good morning, this is….

Draw and Say:画一画,说一说。画画你认识的人介绍给大家。

4、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广文博见。熟人见面问候语:Hello!你好!

上午见面问候语:Good morning!早上好!

下午见面问候语:Good afternoon!下午好!

晚上见面问候语:Good evening!晚上好!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8】

(1)歌曲演唱

在进入课堂的节奏前,先让学生singasong:“ilikeapples”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本有的压力感与紧张的心理。这一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上述歌曲中的apple,老师可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的句型ilike...出示banana等几种常见的水果,ilikebanana.同是利用水果的颜色不相同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颜色名称.老师手中拿着一个苹果,一个香蕉,分别说isayellowbanana.这样反复的说几遍,让学生领会其中的red、yellow的意思。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学生了解到是在学习有关颜色的知识,因为教师在重复强调着red、yellow。就在这时候,我会采用课件展示七色彩虹来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与兴趣。情景是这样的-----“雨过天晴,天空中慢慢出现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很多小朋友都在观望这奇特的一目,接着在不同的色彩上出现了英文单词red,yellow,blue„”

二、新授过程

learnthenewwords:red、yellow、blue、green、orange、purple„学习单词在某种状态下,会觉得没有意思,在课件的带动下进而学习单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想此时学生的心情也是美好的,心情愉快学习起来就会有乐趣,有积极性,因些我会抓住学生的这种特点来教学的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当彩虹中特别强调一种颜色时,我会立即拿出相应颜色的彩笔,在黑板上画下一种同学们所熟悉的事物,然后让学生明白,我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例如:学习单词red时,我会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边画边说:“red,red,it’sred.反复教授几个之后,可以把画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法说一说,画一画,这样做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够体现英语课堂中的快乐、活跃气氛。这一开放式教学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反应能力。游戏过程中多鼓励、表扬,这种形成性评价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找一找教室中带有颜色的物品并说出来,老师可以先作一下示范,用上句型:its进而变成ilikered yellow使用日常用品对词句进行操练,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learnthenewsen thences:what colourisit?itsmy is orange green。

在这里我会利用上面所练习的it’s„让学生了解到whatcolourisit?就是关于颜色的提问。老师把提前准备的图片(上面画有一辆漂亮的自行车),边展示边说:

ihaveanewbike.”示意bike自行车,然后接着说:“it’sblue.”反复示意几次让学生心中明白老师在表达的是什么用意。老师在做或者说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一下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的表现中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以及理解情况。colourisyourbike?学生出示他们自己准备的图片。在这样的提示下可以让学生同桌俩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老师巡视指导一下,在一定程度下,老师可以把一些知识的练习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他们会行的。

三、巩固练习在这一环节我的主要设计意图是既要能运用上颜色,又能训练所学新句型,达到巩固的目的,所以我就这样做的:

a、教师说几种事物的名称如水果类、文具类等学生所熟悉的,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9】

教学重点:Let’s make:制作有趣脸谱;

Let’s sing:学唱英文歌曲 《How Are You?》。

教学难点:复习过程中的英语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提高。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课件。

2 教师将 Let’s make 部分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和空白脸谱复印给每个学生一份。

3 教师准备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可笑的脸谱。

4 学生准备胶水。

5 教师准备身体部位的名称图片。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师生之间进行英语对话。

(2)学生之间自编对话并表演。

(3)教师播放第2 课时的两首歌谣,让学生边拍手边说歌谣。

(4)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出示身体部位的名称图片,教师将图片很快的在学生面前晃过,问:What is it?

(2)教师出示课件说:This is a funny face. 重复 a funny face ,学生跟读 a funny face、This is a funny face.

(3)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并说:Let’s make a funny face.

在制作脸谱之前,师生说:Let’s make a funny face. 当脸谱制成后,师生共同说 This is a funny face.

(4)教师播放歌曲《How Are You?》动画 ,告诉学生“试一试”“比一比”,看看谁能通过自己试唱学会歌曲。

(5)学生间相互练唱,再次让学生掌握歌词和节奏。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让学生跟着动画一起唱歌曲How Are You? ,边唱边做相应的手势,如唱 Hello 时挥挥手,唱 I’m fine. 时指着自己。还可以男、女声队唱,或将全班分为两大组,对唱。一部分学生唱前两行歌词,另一部分学生唱后两行歌词。还可在班上进行卡拉OK大赛,评出前三名,给予适当奖励。

(2)教师将 Let’s make 部分的眼睛、嘴、鼻子、耳朵和空白脸谱复印好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涂色并贴在空白的脸谱上。

(3)展览学生的作品。评出最可笑的脸。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1)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3、4、5 部分的练习。

练习3是检测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两人组进行看词快说的比赛,说对一个词涂一朵小花,比谁的花多。

练习4是让学生看词涂色,说说两种颜色的结合会变成什么颜色,并将第3种颜色涂在圈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此练习是机动性练习, 教师可根据时间分配情况灵活安排。

练习5 是让学生将句子和相对应的图连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图,猜图上人说的话,然后再连线。此练习是检测学生对句子的整体认读能力,不需要学生认识句子中的每个单词。

练习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简单小结。给学生适当的奖励。

(2)让学生自我评价半学期的英语学习情况,可在第37页上做标记,看看自己能达到什么程度。对于评价结果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教育学生不能灰心放弃,针对这部分学生具体的情况在课后进行进一步交流。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小组对抗赛

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组,教师说英文,小组成员共同画出相应内容,又快又准的加一分。如教师说:Draw a blue eye. Draw an orange mouth. Draw the green ears. …

教师还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单词,说对的加分。

板书设计:

Recycle 1

教师出示一个自己已制作好的可笑的脸谱贴在黑板上。

教案点评:

本课时主要学习Lets make 和Lets sing 两部分,即制作有趣脸谱和学唱英文歌曲《How Are You?》。通过课件和动画辅助教学,有助于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比赛竞争的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课时还对学生半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在对话,单词,听力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对于今后的英语学习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A Let's talk Count and say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包括两部分Let’s talk 和Count and say 。Let’s talk部分通过Sam和妈妈在蛋糕店买蛋糕的场景让学生感知核心句型How many…?的语意及语用情境。Count and say部分呈现了准备生日派对的物品,其作用是通过一个生日派对的情境图进行数数活动来操练How many…? Five/Two…。的句型。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理解对话大意,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能在图片和老师的帮助下,在语境中运用How many…?等询问物品的数量。

2、知识目标

(1)听懂、会说句型:How many…? Five.

(2)听懂、会说one, two, three, four,five.

(3)在语境中理解句子This one ,please. Sure.

3、情感目标

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开口说英语。

教学重点:

听懂、会说句型:How many…?

教学难点:

在语境中正确运用How many…?等询问物品的数量。

教学过程:

Step1 Preparation.

1、利用主情境图导入本单元话题,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T:(师呈现本单元主情境图课件或使用教学挂图或让学生看书)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arah, Chen Jie, John,Mike. Who is this boy?生回答,引出新的人物T:Yes, he is Sarah’s brother. Sam. 出示头饰领读。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Whose birthday party? Yes, today is Sam’s birthday. Let’s say:Happy birthday to Sam.生齐说,引出本节的话题。

2、 吟唱歌曲 《Happy birthday》

T: Boys and girls, let’s sing birthday song to Sam.

Step2 Presentation.

1、看图预测,整体感知。教学句子This one ,please. Sure.

T: Look at the picture 。 Who are they? Sam and Sam’s mother. Where is Sam now ? At the baker’s. This is the shop keeper. What do Sam and his mother buy ? A cake. T: Look, so many cakes. PPT出示好多蛋糕的图片,师接着问:Guess. Which one does Sam want to buy?学生猜测。Now, Listen and choose. Which one? 听音选图片。校对答案,引出句子This one ,please.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板书句子,领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师戴Mum头饰, 指着蛋糕说:This one please. How does the shop keeper say? 播放录音,引出句子Sure. 板书领读,小组读,个别读。师PPT出示购物图片,师指一西瓜,问生,This one , please.引导生用Sure回答。生生操练,小组展示。

2、 听音答题,教学句子How many plates? Five.

T: Sam and Mun buy a cake. What else do they buy? 除了蛋糕还买了什么?生回答Plate。出示图片,领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个别读 板书,粘贴图片。出示一盘子,教学one plate, 接着出示第二个盘子,教学two plates,领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逐一增加盘子,three/ four/ five plates.板书plates, 描红强调复数S及发音/s/。 (此处数字1-5,只要求生会认读,不出现形)T: They buy some plates. Listen and answer:How many plates do they buy?出示问题,播放录音,教学领读句子How many plates? 小组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听音答题,引出数字five, 板书教学领读。

Step 3 Practice

1、听音正音 T: Listen and repeat. 生跟读录音,模仿正确的语言、语调。

2、师生、生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角色表演: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展示Let's talk 的对话。

4.Count an say

利用课本第58页Count and say图,教学数字 1-4

T:Today is Sam’s birthday. Sam got so many gifts. Look,so many gifts. What gifts?生看图回答,books/pencils/bears/。.。 师接着问生How many books?引导生回答three, 教学数字three, 领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开火车读。接着问生How many pencils? 引出数字four,出示图片,教学领读,小组读,个别读。同样教学其他数字one, two。两人一组,看图谈论,操练句子How many.。.? One/。.。

Step 4 Production

语用活动:Go shopping! 四人一小组进行购物活动。组长在桌子上放好文具,动物等卡片,其余三人购买礼物。教师可与几个学生先示范。

T: Sam has a birthday party today. Do you want to go ? Let’s go shopping for some gifts.

A: Hello!

B: Hi! I’d like some pencils, please.

A: Sure. How many ?

B: Four.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A: Hello!

C: Hi! This bag, please.

A: Here you are.

C: Thank you. …

2、小组合作,1-2组展示。

Step5 Progress

1、做当堂达标题。基训45页3、4题。

2、 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3.Homework:听录音仿读。将所学的数字说给家长听。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2.掌握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发音规则。

3.在情景会话中,熟练掌握how many及名词复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Wow, so beautiful! 并在对话中运用句型。

教学难点

1.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其正确的发音。

many的用法。

3.进一步巩固助动词do在词句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1—15的数字单词卡、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及录音。

学生:课本、文具。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或学生的学习用品来展示数词,同学跟教师朗读句子: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然后教师用汉语边数边说英语:I have six.让学生在轻松的会话情景中学习。

2.游戏教学法

同学们利用书本中的图片,进行对话练习:How many birds do you see? How many cats do you see?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five./I see nine…在用英语数数的过程中体会英语的数词。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s(复习数字1—10)

教师举起右手做出各种表示数字的手势,让学生看好后,教师立即把手放到身后,让学生说出来(速度由慢到快)。也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正确率高,在黑板上记分。

2.主情景图

(1)教师使用挂图或课件展示主情景图,引出本单元询问数量的话题。

(2)教师板书:数字、水果、 动物、 家庭单词。

(3)学生选择与本单元内容匹配的主题词。

(4)播放录音,让学生基本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呈现对话情景图,但遮住风筝部分,只呈现两个小孩抬头看天空的情景。让学生猜两个小孩在看什么,引出单词kites和句子Look at the kites!

2.呈现完整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谈论图片,同时用上表示数字和颜色的单词,引出数字eleven和twelve并领读,注意twelve的发音。

3.播放对话录音,回答问题: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4.让学生回答:I see 12!教师接着说:Wow, so beautiful!引出单词beautiful。

5.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内容。

6.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

Step 3: Practice

1.游戏:魔术火柴盒

教师放一些火柴棒在盒子里,摇动盒子,并快速让学生看一眼。然后问其他同学:How many matches do you see?学生轮流猜,如果猜中,就可以获得一根火柴,最后看哪组获得的火柴棒多,就是胜方。

and count

(1)教师讲清规则,学生A询问How many…do you see?学生根据图片回答I see…

(2)两人进行小组对话活动。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二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两人一组用实物或图片进行对话:How many…do you see? I see…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句型:Look at the kites! How many… do you see?

Step 6: Homework

1.同学之间用所学句型问答文具、课桌等的数量。

2.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3页第三题。

板书设计

Unit 6 How many?

—Look at the kites! —Wow, so beautiful!

—How many kites do you see? —I see 12.

与本课相关的语法点及可选用的习题

many 的用法

how many用于引导特殊疑问句,意为“多少,几个”,后接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如:How many girls do you see?

你看见多少个女孩?

2.英汉互译。

(1)how many

(2)so beautiful

(3)look at

(4)five pencils

(5)six boxes

(6)多少只鸟

(7)一只黑色的猫

(8)八只漂亮的风筝

3.选用全品学练考里相关的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听、说、认读单词 eleven, twelve和使用句子 How many… do you see? I see… 来交流看到的物品数量。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引出新单词,并通过图片教授句型。然后通过小问答呈现对话,让学生模仿跟读对话,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对所学句型进行巩固。 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真实、有意义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学习者变成积极的探索者,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习兴趣更浓了。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英文数词11—15 ,并能正确认读这些数词。

2.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这些英文数词。

教学重点

掌握数字11—15的英文拼写及发音。

教学难点

认读数字eleven—fifteen。

教学准备

教师: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 课件、蜡烛图片、单词卡片。

学生:课本。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教师利用图片展示:11个梨,12个苹果,13个橙子,14本书,15个书包,同学跟读并记住这些数词。然后教师问:How many pears do you see? 学生做回答:I see eleven. 教师接着问:How many apples do you see?等等。学生根据实物进行回答:I see…使同学牢固掌握how many +可数名词复数的应用。

2.儿歌说唱教学法

教师播放Let's chant 部分的音乐,和同学一起说唱,让同学在音乐中体会英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教师播放上册Unit 6 A部分Let's si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的录音,让学生跟唱。教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用蜡烛图片或实物做演示。教师把同学分成每15人一小组,从one一直按顺序数到fifteen,在数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同学纠正发音,让学生初步理解eleven到fifteen。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手中有多少蜡烛的图片: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学生猜完后,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边贴边让学生大声数出来,教读单词eleven。

2.教师依次增加黑板上蜡烛的数量,并询问学生:How many candles do you see?同时教师教学生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这几个单词。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写有11—15英文单词的气球,让学生认读单词。

4.教师出示数字1—15的单词卡,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5.找15名学生到讲台前面各选择一个单词卡,然后按顺序排列。

6.教师播放本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Step 3: Practice

1.游戏:报数

请小组学生上台,先要求学生排好队,然后要求他们大声报数1—15。依次请各小组上台,比一比看哪一组排队快、静、齐,报数响亮、准确。

's chant

(1)教师播放 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学生再次听录音并操练。

(3)让学生根据Let's chant编出另外四种物品的歌谣。

3.完成全品学练考—课后练54页第一题。

Step 4: Consolidation

游戏:拍皮球

学生分两组坐在原位,闭上眼,教师为两组打分。教师拍皮球,学生默数教师拍了几下。假设教师拍了14下,然后突然停下,问一名学生:What's the number?该学生应该答:Fourteen.如果他答对了,该组得分,并由该学生接替教师拍球,游戏继续进行,如果他答错了,就让别的学生纠正。哪组学生得分多,就为胜者。教师在拍球时可以在中间来个停顿。如先拍4下,停一停,再拍3下,接着问:What's the number?学生应答:Seven.或Four plus three is seven.

Step 5: Sum-up

师生一起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

1.单词:eleven, 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s chant部分内容。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听、说、拼读7个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 red , yellow ,

orange, blue, green, black, white

b.学会运用句型: What colour is it ?

It’s…

Is it …? Yes/No.

2. 情感目标

对本课话题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乐于与他人交流。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生熟练掌握颜色单词,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谈论生活中的颜色。

教具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自制单词卡片

3、一些实物

教学过程:

Step One: Warming up(热身活动)

1. Play a game.

2. 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Step Two :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呈现新语言知识和练习)

1. Present a picture of the sun and ask pupils: What is it? What colour is it?

2. Help students to practise the word: red.

3. Present a pear and ask pupils: What is it? Is it red?

4. Learn the word: yellow.

5. Teach the rhyme: The pear is yellow.

6. Mix red with yellow paints and help pupils recognize

“ orange ”。

7. Present a blue ball and learn the word “blue”。

8. Let’s play a game .

T: What colour?

S: Yellow/orange/red/blue

T: How many?

S: Six.

9. Present a big tree and learn the word “ green”。

10. Point at the blackboard and ask pupils: What colour is it?

11. Ask pupils : What is the opposite to black? Which object is white?

12. Ask pupils to look at teachers’s mouth and guess the words.

13. Let’s say the chant.

Step Three: Teaching sentence pattern (教学句型)

1. Point at some objects and ask pupils :What colour is the pencil/wall/jacket?

2. Watch the screen and learn to say the sentences.

3. Ask pupils to practise in pairs.

4. Play a guessing game : Is it red?

T: I have a book. Guess, what colour is it?

Ss: Is it red/yellow?

T: You are right.

Step Four: Homework(家庭作业)

Copy the words and spell them correctly.

编辑精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用版7篇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编辑精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实用版7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

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数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

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

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

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三年级第一学期P54—5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

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观察、思考、和动手折的过程中,认识和找出对称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4、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数学审美情趣,领会数学美。

5、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活动,提高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按对称轴将轴对称图形画完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经验,引入新知:

1、出示图片

2、问:这些图形美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反馈:它们都是对称图形。

追问:什么叫做对称?

预设:1)左右相等。2)左右图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3、判断:上面的图形是不是从下面剪出的,为什么?

反馈:第一组是,第二组不是,因为第二组图形左右不对称。

总:生活中也有不少对称现象。

4、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也是对称的?

生:反馈。

找一找:打开袋子,找一找对称图形。

学生反馈。

预设1:1、3、5、6、7、8

预设2:1、3、5、7、8

2)问: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吗?

反馈:对折。

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总:像这样对折后,左右两边图形能完全重合的叫做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巩固新知,认识对称轴:

1、拼一拼:用两个平行四边形平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反馈:

2、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用方格纸判断)

反馈:小火车并不是轴对称图形。松树和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

问:你是如何用方格纸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

生:对准图形的顶点判断。然后数方格。

总结: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它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

【策略说明:通过“观察、分类、验证(折)、”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三、数对称轴,拓展思维

1、找一找,数一数

交流反馈。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反馈:图形的边越多,对称轴就越多。……

2、做一做: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比一比谁剪的对称轴最多?

【策略说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和谐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到轴对称就在我们身边,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总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体会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八、作业布置:《练习册》P71—72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2条4条0条无数条1条

画轴对称图形要点:先找对称轴,然后找对称点,再连线。

【策略说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剪一个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和谐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到轴对称就在我们身边,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

七、总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体会了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八、作业布置:《练习册》P71—72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2条4条0 无数条1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解读】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积

⑴情境导入

老师手中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涂色比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⑵、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钟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钟表表面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交流方法)

像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或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纸,它们相比较,谁的面积大?(生交流)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察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办法?

2、请学具帮忙: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人,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

(1)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覆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B: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根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

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根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D: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

生展示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交流,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

3、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较出了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到底使用哪种标准比较方便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

3、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交流)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如果让你用它去量你的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适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老师这儿还准备了更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做课本76页第1题,做完后交流。

2、做课本76页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老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天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交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六)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四册新增内容《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比赛中凸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验证、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在判断、验证、比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交流、合作中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找并且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科素养:

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比赛引入,聚焦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师:今天上课我们先做个游戏,比一比女同学和男同学谁的眼力最好,老师分别给你们看图形的一部分,你们马上猜出这个图形是什么?准备好了么?

(出示多媒体):

女生::蝴蝶。

师:女生,你们都同意么?(出示)

反馈:很好(竖起大拇指)。

出示:

男生1:木棍。男生2:铲子。男生:……

出示:

反馈(淡淡地宣布):第一局男生输了。

出示第二轮题:

女生异口同声:飞机。

随即媒体出示:

反馈:真厉害。

问:现在轮到男同学了,媒体出示——

男生3:盆子。男生4:帽子。男生:……

媒体出示:

反馈:第二轮男生又输了,再看最后一轮。

出示:

女生兴奋地叫起来:剪刀!

随即出示并赞扬道:女生的眼力真厉害,男生看你们的了。

出示:

男生5:书。

男生6:乒乓板。

男生:……

出示:并同情地说道:哎!可惜,又错了。

生:老师,这不公平,女生猜得简单。

教师回头一看银幕:你们猜得也很容易的呀!

生:不是的,女生猜的图形两边一模一样的。

(分别指着不同图形让同学们用语言说一下上下还是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评价:你不仅会观察图形中的特征,还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一句话就让大家都听明白了,真厉害!

师:老师画一条直线(教师在媒体的蝴蝶上画了一条对称轴,)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条直线的两边一模一样。

追问:那么飞机和剪刀的这条直线在哪里?(学生用手比划)男生猜的图形有没有这条直线?

【设计说明: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比赛结果的不公平,从而激发每个学生在为不公平比赛申诉中发现图形的特征,即直线的两边完全重合,直接突出知识点】

二、缓和矛盾,揭示概念

问:这样看来不是我们男同学的眼力差,而是女同学猜的图形很特殊。那么男同学,如果老师也给你们这样的图形,你们能一下子猜出来吗?

银幕出示:半个兔子头

男生:兔子

追问:老师把图打印了出来,你们刚刚说女生的团都有一条直线,兔子的直线在哪里?(指一指)

追问:你们刚刚又说直线两边的图案是?

操作:那么我想请一个同学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直线两边的图形完全一样?(停顿,给同学们思考后)不过我提个要求,要求边验证边说出验证过程。

生:边操作边说,把“兔子头”对折,直线两边一模一样。

(在学生折前:你是不是随便折,那你怎么折?在学生折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对折”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一模一样”数学中叫“完全重合”,引导“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板书)

师:像这样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并标注拼音zhóu)

全班朗读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比赛,直接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动手操作验证中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自然流畅。】

三、在判断、辨析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现在如果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出示图1:

生:手势判断(是轴对称图形),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证明(先指一指直线,再折,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叙述概念)

出示图2:

生:手势判断(一小部分学生认为是的)

师:请认为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上来验证给大家看。

反馈:生活中有一些图形看看是的,很有迷惑性,但实际上却不是的。

出示图3:飞机和

生:手势判断(是轴对称图形),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证明,下面的学生一起说:沿

着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在正与反的判断辨析中进一步明确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

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图4:

生:手势判断(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的)

师:这一次请大家在脑中“折一折”验证一下,验证后可以改变注意。

一会儿,仅剩下少数学生坚持说“是的”,教师请其中的一位学生动手验证,结果发

现不完全重合。

反馈:最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但是后面老师说了句什么话,脑中折一下,很多人改变了主意是怎么回事?

生:老师,如果这双鞋背靠背,或者头对头就是轴对称图形了。(准备实物再对折)

师出示图5:

生:手势判断(大部分学生认为不是的)

生1:如果两条鱼嘴对嘴或尾对尾就是了,并上台演示对折,不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是的,这样折不行,这样折就行了,生演示

评价:对呀,说的真好,很会动脑筋,思维非常灵活,当发现这样折不行,可以换个角度折,只要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在判断完图3时,部分学生有可能还停留在直线两边“一模一样”,而对对折后完全重合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图4的判断,让学生在脑中“折”(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到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在辨析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图5由于图4的负迁移,会产生争议,组织学生辨析,明确只要找到一条直线,直线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四、认识对称轴

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轴对称图形都能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的,直线两边完全重合。(教师用手指出并画对称轴,如图像这样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对称轴”)

(上台画爱心,如果画的不一样)

反馈:观察生1画的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

师:一般在数学上,画对称轴用直线,两边都要出头。

追问:还有同学想画么,老师最后请一位同学上来画(画一个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溜冰鞋)

反馈:你看看,同学们有不同意见了。让你画对称轴,只有轴对称图形才有,不是轴对称图形没有对称轴,老师和你开个玩笑的。

全体学生练习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反馈略(书P:54/3)

五、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到对称轴。

师:接下去,同桌合作在信封内的几何图形中挑出轴对称图形。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

生1:图3、图4、图6是轴对称图形。

生2:图2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我折过的,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样子,其他图形没意见,分歧在图2。请生3演示证明给大家看为什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3:演示证明

生2:这样折不行的,应该这样折,生2迫不及待上前演示证明:

师:对呀!只要找到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接下去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看谁找得最多!

反馈:图2有一条对称轴。图4有两条对称轴。图3有4条对称轴。

讨论圆的对称轴。

生1:圆有四条对称轴。并用自己的学具指给大家看他所折的折痕。

生2:还有也,这位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又折出两条。

生3:有很多很多条,这位学生也用自己的学具演示给大家看。

师:由于学具比较小大家看不清楚,老师请电脑演示给大家看。(多媒体演示)

数也数不清的条数,数学上叫无数条。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轴对称图形吗?

生1:黑板是轴对称图形。

生2:窗子是轴对称图形。

生3:红领巾是轴对称图形。

生4:大众出租车的牌子。

生……(教师规范成平面图形)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脸谱、剪纸……,渗透民族文化教育)

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师:今天的回家作业就是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向大家介绍你的巧方法。

【设计说明: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让课堂教学得于在课外有趣的延伸,剪一个轴对称图形,既体现了对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又有动手的乐趣,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案2500字精选7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上册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