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教案参考]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高一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2-12-16

[教案参考]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教案参考]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反思,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这学期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学期,我带了一个提高班,一个普通班,作为一名刚工作的年轻教师,领导的信任、学生的希望、家长的期盼,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因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深入地研究教材,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认真地备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既获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以下是我关于本学期教学情况的总结。wWW.jab88.cOm

一、备课情况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教材。如果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研究教材和教法,不断地修改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是事实证明,这辛苦是值得的。刚开学的时候,由于自己是第一年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忽视了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研究教材,认为只要把教材研究透了,让课堂变得生动,学生就会接受。但事实上却并不如此,课堂效率很低。渐渐地我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因而也留意地观察学生。

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高一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课堂上采用较深的经过术语,学生很难理解,不容易接受;另外,两个不同的班型,学生也各有特色。二班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课堂教学时需降低起点,但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也很塌实;九班的学生反应快,课堂很活跃,但是有些浮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充分了解和分析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而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上课情况

备课充分,就能收获好的课堂效果。但同时也要有驾御课堂的能力,学生的课堂反应是无法事先完全备好的,具有不确定性,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上课一定得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了。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这也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拓宽了视眼,有了写作素材。

2、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教学技能。上课尽量做到使内容丰富,实际。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

3、以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语言,就需要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每节语文课抽出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读,来提高他们的语感。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的朗读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由于经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养了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回头看看自己的教学,我也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驾驭课堂。当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其中困难。

三、课后辅导情况。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我把这些同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不肯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类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而导致成绩较差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并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就有希望提高;第三类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重新建立这些同学的学科基础知识,以后上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如发现学生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制背诵等方式,以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基本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考试就是一种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我教的两个班的成绩在同等班级中都有了不错的成绩,努力有了回报。我明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学期以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获得更大进步。

相关推荐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金属工具

1、人类早期历史的划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两河流域约于公元前4000年代初期最先使用青铜器。

3、赫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它约于公元前1300年进入铁器时代。4、从石制工具过渡到金属工具,是人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一大标志。第2课:文字

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

2、早期的象形文字有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印度的印章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和中美洲的玛雅文。象形文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如埃及圣书字:碑铭体——祭司体——人民体)。

3、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受埃及圣书字影响)↓斯拉夫字母第3课:国家

1、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2、军事民主制:(1)、产生背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2)、管理机构:军事首领、联盟议事会、民众大会(3)、特征:既保留氏族民主制的某些因素,又产生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3、国家产生的途径:a、部落联盟(中国夏朝);b、城邦联合(西方雅典、罗马)4、国家的主要职能:a、阶级压迫职能;b、社会管理职能第4课:大河文明1、东方村社的特征:(1)、小农的聚居地;(2)、有较多原始公有制的遗风;(3)、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4)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2、中央集权:

(1)产生原因:a、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组织实施巨大的农业灌溉等水利工程;b、弱小分散的村社组织也无力抗衡外族的进攻;c、大河流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2)特点:全国听命于国君,中央政府设有庞大的官僚结构,各地官员由中央政府或国君直接委派。

3、大河文明的特点:小农经济、东方村社、中央集权制度第5课:海洋文明

1、海外殖民: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

2、城邦政治的三种形式:僭主政治、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伯里克利时代(鼎盛阶段)4、雅典民主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P235、海洋文明的特点:开放、多元、进取第6课:草原文明

1、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2、北匈奴的西迁引发亚欧民族大迁徙

3、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4、蒙古对外征服战争的影响:a、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b、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5、草原文明的特点:畜牧经济、迁徙性、侵略性(尚武)、军政合一政权但不稳定第7课:婚姻与家族

1、婚姻制度的演变线索:

群婚——辈分婚(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族外婚的出现使人类进入氏族生活2、姓氏:(1)、姓:根据母亲所在的族姓而取。(2)、氏:a、以所在地方的地名命氏;b、以封邑命氏(3)、秦汉以后,姓氏逐渐合一。

3、大家族:由父系祖先繁衍而成的聚居血缘团体。

4、大家庭:由多个家庭构成的,共同生活的血缘团体。

5、现代家庭演变趋势:以爱情为基础的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第8课:种族与人口1、三大人种及其分布:黄种(蒙古人种)、白种(高加索人种)、黑种(尼格罗人种)各主要分布:亚洲、欧亚、非洲

2、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世界人口已增长到50亿。3、人群迁移的类型:(1)、古代游牧民族的迁移(2)、近代殖民活动(3)、20世纪战争中的难民潮(4)、现代(二战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出现的个体移民第9课:等级与阶级

1、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贵族和平民成为最初的基本社会等级。而广大的妇女、被征服者以及奴隶列于等级之外,没有公民权。2、不同历史时期中产阶级的构成:(1)、中世纪:市民阶层(包括商人、作坊主及教师、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在内)(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3)、20世纪70年代以后:知识型人才(依靠知识和科技发明而致富)第10课服饰

1、服饰的基本构成:头衣、体衣、足衣、佩饰2、服饰的功能:(1)实用功能:护体、御寒(2)装饰功能

(3)标识功能:等级标识、职业标识(以辛亥革命为界)3、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的影响。(2)不同经济生活的影响。(3)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11课饮食

火的使用

①陶器的发明并被用作炊具(第一次飞跃)

1、人类饮食经历三个阶段:生食熟食烹饪②调味品的发现和使用

2、人类的饮食结构是由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农耕地区以粮食作物为主;从事畜牧

业的民族以肉食和乳制品为主。

3、饮食方式不仅能反映各地的文化传统,还能折射出不同的民族心理。饮食方式和器具:中国:聚餐制,使用筷子西方:分餐制,使用刀叉

4、东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西方比较“理性”,重营养;东方比较“感性”,重口味。第12课:居住

1、居室类型:帐篷型、干栏型、洞穴型、上栋下宇型2、居室格局和人们的家庭制度联系在一起。3、人们对居室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与舒适4、影响居住形式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第13课:交通

1、交通设施:陆路(道路)、水路(桥梁)

2、交通工具:⑴车:人力、畜力机械动力(火车、汽车)⑵舟:人力、自然力机械动力(轮船)⑶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第14课:节日

1、岁时农事节日:插秧节、玫瑰节

2、宗教祭祀节日:端午节、浴佛节(佛教)、圣诞节(基督教)、开斋节(伊斯兰教)祭敖包

3、纪念庆贺节日:(1)纪念节日:西迁节、登城节、劳动节、妇女节(2)庆贺节日;各国的年节第15课:人生仪礼

1、诞生礼:未孕时的祈子、怀孕后的禁忌、临产期的惯制、报喜、新生儿沐浴、剃发、取名、抓周、过生日2、成年礼:(1)、共同目的:让青年人获取生活知识,明确社会责任,以更好地融入社会。(2)、基本内容:接受生活知识、生产技能的传授,经受体质、勇气、毅力的考验。3、结婚礼:基本程序:择偶(封闭式择偶和开放式择偶)、定亲、娶亲4、丧葬礼: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复合葬第16课:社会交往

1、见面礼:跪拜礼、鞠躬礼、亲吻礼、拥抱礼、握手礼2、名片:名刺名帖名片3、称谓:(1)、基本类别:姓名称谓、职事称谓(2)、基本原则:谦己以敬人4、聚会:(1)功能:切磋学问、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广交朋友、启迪心智、增长见识(2)、场所:家庭客厅、公共俱乐部、小酒馆、咖啡厅、茶馆(3)、形式:沙龙、曲水流觞、文人结社第17课:法律的起源

1、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常用神明裁决的方法来解决纠纷。2、国家诞生以后,习惯→法律。

3、早期成文法典:古埃及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的《汉穆拉比法典》、印度的《摩奴法典》、中国的《法经》。

4、早期成文法典的特征:(1)、由统治者以神的名义颁布;(2)、实行严格的等级制;

(3)、严刑峻法第18课:法系1、中华法系:(1)、发展历程:战国、秦汉(形成)→隋唐(成熟标志:《唐律》、《唐律疏议》)(2)、特点:以礼入法、礼刑结合2、罗马法系:(1)、重要法典:《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基本诉讼原则: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3)特点:私法

(4)影响:欧洲大陆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法律大多由它演变而来3、英国法系的特征:(1)、注重法典的历史延续性(2)、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第19课:审判制度

1、近代西方国家法院的设置:(1)、大陆法系:初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2)、英美法系:a、英国:郡法院、治安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b、美国:联邦法院、州法院2、刑罚:(1)、早期阶段:同态复仇原则

(2)古代阶级社会:发展为生命刑、身体刑、财产刑、自由刑等一整套刑罚,成为维护统治秩序、镇压人民反抗的手段。(3)、资本主义兴起时代:罪刑法定主义(4)、二战后:注重刑罚的教育和感化功能

3、陪审团制度的历史作用:它通过把裁决权全部或部分地交给陪审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司法公正和公民权利的作用。第20课: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家——屈原:《离骚》(楚辞)2、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英)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第21课:史学

1、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希罗多德《历史》2、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传记体(纪传体):司马迁《史记》3、以年代为中心的历史编年体:孔子《春秋》、司马光《资治通鉴》4、年鉴学派:布罗代尔“历史时段论”(长、中、短三时段)第22课:哲学

1、柏拉图《理想国》:核心思想——理念论

2、孟子的“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阿奎那(基督教哲学家)的神学思想4、朱熹的“理学”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第23课:艺术

1、秦俑的艺术特点:现实主义的雕塑手法和宏伟场景融为一体。2、敦煌艺术受到印度佛教及其雕塑艺术的影响,充分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祈求。3、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成为人性在艺术造型中觉醒的代表作之一。

4、罗丹往往能在那些有缺陷的体格或性格造型中,注入生命的力量和鲜明的人性,使艺术真正由神殿走向了世俗。代表作:《思想者》

第24课:宗教起源

1、原始宗教:三种形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2、古代宗教:维护国家统治,祭司集团的社会地位一般高于世俗贵族。

3、世界性宗教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信仰唯一主神的世界性宗教——基督教(上帝)和伊斯兰教(安拉)第25课:宗教传播1、宗教分布:(1)、佛教:东亚、南亚、东南亚(2)基督教:全世界(3)、伊斯兰教(回教):亚洲、非洲、东南欧2、教派纷争:(1)、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禅宗、净土宗、藏传佛教)(2)基督教:第一次分裂为东正教、天主教,第二次分裂出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3)、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第26课:宗教特征1、宗教典籍:(1)、佛教:《大藏经》(经、律、论三藏)(2)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3)、伊斯兰教:《古兰经》2、宗教组织:(1)、核心人物——神职人员(2)组织制度:佛教——僧团制度、基督教——教阶制(天主教的教皇制最典型)、伊斯兰教——穆斯林公社、兄弟制度3、宗教礼仪:(1)、佛教:五戒、十善

(2)基督教:七件圣事和主日礼拜(3)、伊斯兰教:五功

高一语文教案:《离骚》教学设计(一)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一语文教案:《离骚》教学设计(一),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语文教案:《离骚》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流程:

课前自学:

一、了解文学常识

1 、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2、楚辞体

特点:楚辞体又称骚体,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二、古汉语知识积累(解释加点词语)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古今异义词(解释)

⑴朕: ⑵考: ⑶以为: ⑷代序:

2、活用词(找出活用词并指出活用情况和解释)

⑴名余曰正则兮 ⑵字余曰灵均

⑶纫秋兰以为佩 ⑷朝搴阰之木兰兮

⑸夕揽洲之宿莽 ⑹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⑺不抚壮而弃秽兮

3、句式(指出特殊句式)

①恐年岁之不吾与

②肇锡余以嘉名

③纫秋兰以为佩

课堂学习

1、 齐读课文,读出感情。(小组竞赛,教师指导)

2、 学生展示译文,有感情地诵读。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我伟大的父亲名叫伯庸。正在寅年寅月呀,又是寅日的那一天我降生了。我的先父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节,一开始父亲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取字叫灵均。

我既然有了这么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这美好的才能。我把江离和白芷披在身上啊,又联缀起秋兰把它作为自己的佩巾。我感念光阴像流水一样迅疾,赶不上啊,惟恐年岁不等待我。清晨我攀折山上上的木兰啊,傍晚我采摘江洲边的宿莽(来润德润身)。太阳与月亮快速运转,未尝稍停啊,新春与金秋依次更替。感念树上黄叶纷纷飘零啊,我害怕美人年华老去。为什么不乘着正茂的年华废弃污秽的行径啊,为什么不改变已经过时的法度?驾着快马飞快地向前猛奔啊,请跟我,我为你先行给你充当向导

3、每个学习小组对文章进行质疑,确定一个研究问题,并试作分析。上课展示。(从内容\形式\音律上\对屈原形象的把握等,教师分类梳理)

小组研究的问题:

如:为什么屈原花那么多的精力强调自己的优秀?

为什么屈原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女性?

自我研究的答案:

4、在全班范围内研究探讨:

1、谈谈你对《离骚》语言表达特色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1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文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3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

4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

5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6、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5、比较文天祥之选择生与屈原之选择壮烈投江,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谈。

(言之有理即可,小组竞赛)

课堂小结: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教案参考] 高一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高一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育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同学们要树立正确、崇高的人生理想,能够理智地分析现阶段在人生轨道上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懂得实现理想,要有艰辛的付出,要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细小的事情做起,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终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教育过程:

一.开场:展示动画

二:心灵感悟: 您尝试过失败吗?

月考结束了,成绩出来了,这次我又彻底失败了。都怪我平时不努力学习,语言上巨人,行动上矮子。如果当父母看到一科科不合格的成绩,多为我担忧啊!父母为了供我读书,已经够辛苦了,现在因为我这么差劲的成绩,使他们多一点忧虑,这太不应该了。这次,我又成了一个不孝子了。为什么在失败后才来后悔,而不好好准备,等待失败降临在自己头上呢?这一次是高中以来受到的最大挫折。

--这是某同学月考后的感言

欣赏完,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不能在经历的时候就好好地珍惜?为什么非要在结束的时候才深深地叹息?为什么总在考试后才问这么多的为什么?

三.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成功,是世界上任何人都羡慕的;失败,是世界上任何人都害怕和讨厌的。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有倒掉鞋子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欢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境。

成功似乎并不仅仅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需要经历很多的磨难,能坚持住的就成功了,不能坚持的就继续平庸下去。我们往往把成功想象的太简单,太理所当然,以为只要自己去做就一定会成功,而忽略这个过程中的各种苦与痛。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面对困难,你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躺在成功的半山腰上去欣赏别人的成功,懊悔自己。

成功的过程如同爬山,看着山顶离你不远,可是山路盘旋,有上有下。为了达到那个地方你需要攀越一道道山梁,有上升的喜悦,以为越来越近;也有下降和远离的苦闷,不过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不能只是看到上升而喜悦,只是看到下降而苦闷,因为你的目标是山顶,它们只是实现目标所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对于成功不可沾沾自喜的,那只是阶段性的胜利,不能忘记自己的最终目标。对于困难更是需要勇于面对,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努力,只要去努力了办法终究会有的。困难貌似很可怕,实际上却不一定如此,而且困难更能锻炼个人的意志,提高个人的能力,坚持下去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每个人都在人生路上跋涉着,忙碌而艰辛。即便是运气再好也不可能事事顺利,只有胜利没有困难,所以困难是无法回避的。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学会享受困难这道人生的大餐,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成熟和升华自我。人生总是起起伏伏,不必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自己的理想,这都是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前行,成功自然会在你身边。

四.请同学们看看《哈佛的理念》一文——哈佛的理念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了当地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发展成了现在的哈佛大学。

关于这250本书,有这样一个故事:哈佛学院一直把哈佛牧师的这批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第二天他得知大火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图书馆携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惟一存世的一本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找到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

不开除这名学生行吗?也可以,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他使哈佛牧师的书总算留下了一本——这可能是我们的行事态度。但霍里厄克校长没有这么做。他感谢那位同学,是因为那位同学诚实(把违反校规带出馆外的书又送了回来);开除他,是因为有校规。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便是他们的行事态度:法理第一。

五.请同学们欣赏《成功的秘诀》一文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六.扪心自问

柏拉图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出人头地?他其实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没有什么过人的智慧,他只不过是坚持下去了,比一般的人做得好一点。

请大家记住:只要你比一般人做得好一点——仅仅是好一点——你就一定能出人头地!

请同学们扪心自问:我和班上和年级里品学兼优的同学相比,我输在哪里?我还会重蹈以往失败之覆辙吗?

七.成败在于人品的优劣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多年的研究成果,事业的成败在于人品优劣。

成功有九大要素:①为人有幽默感;②待人处事温文尔雅;③注重友情、热心;④与人真诚合作;⑤仪表大方;⑥人格平衡发展;⑦富于想象力;⑧有克服任何困难的勇气;⑨有必胜的坚强毅力。

失败也有九大因素:①言行孤僻,不善与人合作;②言而无信;③脾气古怪无常;④处事敷衍,工作丢三落四;⑤自负,目空一切;⑥惹是生非,胆大妄为;⑦看不起别人,自诩天下无双;⑧不求进取,懒惰;⑨不尊重别人建议,亦不接受别人意见。

赫华斯教授指出:“成功人物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身心,事业上的失意者大都是由于品格低劣及不能自我调节。”

八.龟兔赛跑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场:

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自己跑得比对方快。于是它们决定通过比赛来一决雌雄。确定了路线之后它们就开始跑了起来。

兔子一个箭步冲到了前面,并且一路领先。看到乌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兔子觉得,自己应该先在树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比赛。

于是,它在树下坐了下来,并且很快睡着了。乌龟慢慢地超过了它,并且完成了整个赛程,无可争辩地当上了冠军。兔子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输

启示一:稳步前进者往往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勤奋、持之以恒。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能象兔子那样干事稍微有点起色,就骄傲自满。你的强项很可能被你变成自己的绊脚石。

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兔子和乌龟设计第二场甚至第三第四场比赛……

第二场:

兔子因为输掉了比赛而感到失望,它做了一些失利原因的分析。兔子发现,自己失败只是因为过于自信而导致粗心大意、疏于防范。

如果它不那么自以为是,乌龟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于是兔子向乌龟提出挑战:再比一次。乌龟同意了。

于是在这一次比赛中,兔子全力以赴,毫不停歇地从起点跑到了终点。它把乌龟甩在几公里之后

启示二:

迅速并且坚持下去一定能打败又稳又慢的对手。改变刻板的思维方式,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场:

到这里故事还没有结束。这一次,乌龟又动了动脑筋,它意识到,以当前的比赛形式,它是不可能在比赛中胜过兔子的。

它想了一阵子,然后向兔子发出了新的挑战,它要跟兔子再比一次,但是比赛路线会有所不同。

兔子同意了。它们出发后,兔子遵循了原先的策略,坚持以最快的速度飞跑,直到面前出现了一条大河。终点位于河对岸两公里处。

兔子坐了下来,思忖着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时,乌龟赶了上来,它跳进了河里,游到了对岸,并继续向前迈进,最终达到了终点。

启示三:

首先应该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选择适合展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比赛场地。

在学习中发掘自己优势,把握先机,想法、行动快人一步。

学习心得:

1,心态 2,认真对待作业3,善于提出问题,解决疑难4,掌握解题方法,懂得利用,做到举一反三

第四场:

故事还有更新的版本。兔子和乌龟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决定再比试一次,但是这次,它们两个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出现。

它们出发了,这一次兔子扛着乌龟跑到了岸边,然后,相互对调了一下,乌龟驮着兔子游到了对岸。到了对岸之后,兔子又把乌龟扛了起来,最后,两人一齐冲过了终点线。两人都感到了莫大的满足感,比独自获胜还高兴。

启示四:

某个人工作出色、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是件好事,但是除非你能够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并运用好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你常常会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有些时候你的弱项正好是别人的强项。

发扬合作精神,共同促进。在这个集体里,我们互相之间不仅仅是对手,我们更是同学、战友。

九.馒头理论:

吃了第一个馒头,没饱;吃了第二个馒头,还没有饱;吃了第三个馒头,饱了。由此下结论,只要吃第三个馒头就可以了。

其实,没有第一、第二两个馒头的基础,哪有第三个馒头的效果?

基础与发展息息相关。就像盖楼房一样,只打三层楼房的地基,是不能盖出四层楼的,要想盖四层,必须打下四层的地基。

学习也是如此,基础扎实,终身受益;基础不牢,终生先天性不足。

积累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每天做12个或更多45分钟的积累运动,为的是换取终生的受用不尽。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在我们的日记或作文里,不少同学在那里大叫: 痛苦什么叫痛苦? 什么叫幸福?

不经历残酷的高考,你又如何去体会!

我们现在的痛苦比起高考失败后的痛苦,那算得了什么?!

我们现在的欢乐比起高考成功带来的后的幸福,那又算得了什么?!

我相信这样的一个现实: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十.欣赏歌曲:《相信自己》

十一.结束语:

努力了成功了,是骄傲;努力了失败了,是无悔!

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教学设计(一)


高一语文教案:《雨巷》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

1、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

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诗歌意象

1、好,时间到。我们已经完整地读完这首诗,大家找找看,这首诗里边,总共描写了多少位人物?(两位)分别是谁呢?(“我”和“姑娘”)没错了,那我们在讲前边的诗歌时,用了一个专门的术语,我们说这个术语是用来形容诗词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这个术语是什么呢?(意象)(板书),所以,这首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从人物方面来讲,就有“我”和“姑娘”(板书),那在诗歌中,“我”和“姑娘”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在悠长的雨巷中彷徨,是为了什么呢?是希望逢着姑娘。说明“我”是想要追寻这个姑娘。请大家找找看,诗歌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这个姑娘?待会我请同学来回答。一节一节地找。

2、好,请一个同学来找出诗歌中描写姑娘的语句。

第一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第三节: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第四节: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飘过(“太息”什么意思啊?叹息的意思);第五节:静默/走尽这雨巷;第六节: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第七节: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3、我们从刚刚同学的回答可以看出,诗人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描写姑娘的动作,描写姑娘的情绪,他还用了许多别的意象来衬托这个姑娘,首先他写到,姑娘是出现在一个什么地方?(雨巷)好,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雨朦胧中,你走在这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巷子里,这里远离尘嚣,远离热闹,你的脚下,踩着幽暗的、湿漉漉的青石板,透着寒气,透着冷清。在这样的一条雨巷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朦胧的、阴沉的)所以,雨巷这个意象,首先给我们规定了这个姑娘出现时候的大环境,是朦胧的、阴沉的。

4、我们也知道,这首诗歌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姑娘,但是,我们从这些描写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样子,她是大眼睛呢还是丹凤眼,她是圆脸呢还是瓜子脸,我们看得到吗?(看不到)。不仅我们看不到,诗人也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她撑着一把油纸伞。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见到过油纸伞。(电视中),对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们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因此呢,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在特点(单独提问),这样一把伞出现在姑娘的肩上,更加给这个姑娘增添了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5、而在首诗歌里边,诗人还多次用了同样一个比喻来形容姑娘,他将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所以丁香也是我们这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板书:丁香)。丁香是一种?(花),没错了,丁香花。那假如这样,我换成别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啊?(不行)为什么不行啊?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丁香这个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开在暮春时节,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所以,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一般象征着美丽、高洁。另外一方面啊,我们刚刚讲了,丁香是开在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加上它虽然娇美,但是非常容易凋谢,所以古人对着丁香,容易伤春,因此,丁香又可以用来象征愁怨。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就有不少有关诗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说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还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些诗句啊,都是将丁香和愁怨联系在一起。

回到我们这首诗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仅仅指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愁怨,还说明了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地美丽,丁香一样的高洁,丁香容易凋谢,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