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5篇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

发表时间:2022-12-03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5篇。

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成功前提,有没有快速编写教案的技巧呢?下面的内容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篇1】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21页正比例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你认为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它。

二、导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拿出第一组表格,每个小组的同学试着把每个表格都填完整。并讨论每一个表格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表格1:骆驼的体温变化表

表格2: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4:长方形的长6厘米,那么面积和宽的变化表如下:

1、如果把两个互相依赖的量叫做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分别把上面4张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点做成4张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分别猜猜这4张图分别表示那一个表格相关联的量。

三、探索新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组的两张表格。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格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形式的路程和时间如下,把表格填写完整表表格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cax)

2、填完表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表格作对照,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

(3)、谁是定量?

(4)、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比较上面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再复述一下以上两个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2、回头看看第一组表格。找找在这一组表格中,那一个表格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为什么?如果让你用关系式表示的话,可以怎样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自来水每吨2元,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

()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的()相同,

所以()和()成正比例。

2、根据第1题的回答,说说下面的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东东和爸爸的年龄

(3)、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还没看的页数

4、从下面的公式中,把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公式找出来

C=2(a+b)(a一定)C=4aC=d

S=ab(b一定)S=a2S=ah(h一定)S=1/2ah(a一定)S=r2

V=sh(s一定)V=1/3sh

反思

教了两年的北师大教材,慢慢的我发现,这一套教材对我们每个老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它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的内容,它与原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原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新教材是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就开始教学正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是《变化的量》,这里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这样的两个量都叫做相关联的量。并且设计了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关系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正比例的意义》中,课本首先出现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这两组变量的关系。这两组变量的变化关系都是一个两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但它们的变化规律又有所不同。接着出现了课本第32页的两个情境。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购买同一种苹果时,应付的钱数和与购买的苹果质量的变化关系。从而导出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个人认为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是从:一个两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随着增加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这样的两个变量成正比例。知识的产生是动态生成的。它可以利用表格、图像、关系式来生成概念,也可以利用表格、图像、关系式来判断。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在:让学生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复习准备的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组相关联的量,能用语言叙述,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学生通过这一准备,可以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关联的量。

2、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现了四组相关联的量,让学生填表、讨论各组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表格、图像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探索并理解两个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情境。为下一环节的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做很好的铺垫。

3、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探索新知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前面大量的例子做铺垫,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填写第二组表格,并对照表格,讨论问题,从而自己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以上三个教学环节,我紧扣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正比例的概念。

概念的学习关键在梳理,于是在练习这一环节,我首先是再回到第一组表格中,让学生找出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并说一说理由。接着让学生判断一下自己准备的一组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说理由。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提高;最后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反思:

本节课,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味的在考虑新旧教材的不同点,特别是旧教材有出现公式y/x=k(一定),而新教材没有出现公式。在教参中出现了y=kx(k一定),这个公式是正比例函数的公式。于是我在板书的时候只出现y=kx(k一定),而又要让学生判断y与x的比值相同,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特别是第一课时。有一定的难度。在写教案的时候没有很好的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上到这一环节的时候,没有很顺畅。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112页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9一14题,练习二十一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比较熟练地解比例。

2.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比的知识后,这节课复习比例的知识和比例尺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复习比例知识

1.复习比例的意义。

(1)提问:上面的比能组成哪些比例为什么

什么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你能说出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各部分名称)

(2)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比和一个比例。指名一人口答所写的比和比例,老师板书。提问: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说明: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组成比和比例的项不同,比只有两项,比例有四项。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1)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请同学们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在课本第111页上根据O.4:3=2:15,写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式子。追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不同

(2)解比例。

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板书:解比例)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在练习本上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让学生说一说第一步的依据。提问:大家总结一下解比例的过程。指出:解比例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再求出等式里未知的因数x。

三、复习比例尺计算

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或者解比例的方法可以计算比例尺的有关问题。(板书:比例尺)

2.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112页上关于比例尺的内容,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形式。提问: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比例尺有哪几种形式谁来举一个数值比例尺的例子,并且说明它实际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出一个比例尺,让学生说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

3.学生讨论、操作。

如果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是l:1000,它表示什么意思图上l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你能画出线段比例尺来表示它吗(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然后交换检查)

4.做练一练第3题。

请同学们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可以先设未知数为x,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比例求出结果,也可以根据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倍数关系来求出结果。

四、综合练习

1.归纳复习内容。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复习的具体内容。

2.做练习二十一第9题。

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指名口答。

3.做练习二十一第ll题。

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说说应怎样想。

4.做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讨论第(2)、(3)题。

提问: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后,下面两题可以怎样解答

5.讨论练习二十一第14题。

让学生读题。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想一想,解答这两题应该有什么不同(强调要注意份数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如果照按比例分配问题思考,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现在已知的比的条件怎样你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个比改写成甲数、乙数、丙数三个数的比吗请大家课后先把这两个条件化成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再自己试一试,求出三个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1)、(3)、(5),第13题(2)、(3),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一第12题(2)、(4)、(6)。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和第103页下面的做做的题目,练习二十二的第10、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教学过程:

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谁能讲一讲正、反比例的意义(学生回答。)

教师: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或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k(一定)或xy=k(一定)

教师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天数和看书的总页数。

(因为=每天看书页数(一定),所以天数与看书的总页数成正比例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因为底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定),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成反比例关系。)

(3)分数的值大小一定,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因为

=分数值(一定)。所以分子与分母成正比例关系。)

(4)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因为被减数一减数=差(一定),所以被减数与减数不成比例。)

(5)一批煤,如果每天烧5吨,可烧36天;如果每天烧1吨,可烧45天。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因为题目中没有明确说出哪个量是一定的。而536=l80(吨),445=180(吨),可见煤的总量是一定的。因此,有每天烧煤的吨数天数=煤的总吨数。所以天数和每天烧煤的吨数成反比例关系。)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师: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个量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1)当单价一定时,数量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2)当数量一定时,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关系

(3)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学生回答后,接着就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教师让学生回答,再归纳并板书:

三、做教科书第103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教师指名回答,要说明成什么比例的理由。

第2题,教帅先让学生填空,再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3题,让学生思考和填空、教师巡视。注意解答时有不同想法的学生。订正时,让有不问想法的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第4题,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提示:可以举一个实例先验证,再确定是不是成比例,成为什么比例。订正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l0、11题。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相等关系列等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进校门就能看到操场上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槐树。你知道这棵大树有多高吗?怎样才能知道?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1)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12.8梅8脳10(10梅8)脳12.8

(2)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出示思考题: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个量是一定的?另外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根据你判断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等式。

学生根据思考题独立思考。

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两次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都相等吗?

列式:

解:设李奶奶家的这个月的水费为x元。

8x=12.8脳10

x=16

答:李奶奶家的这个月的水费是16元。

(3)怎样检验?

2、教学例6

学校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1)如果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吗?试一试

(2)解:设如果每包30本,要捆x包。

20脳18=30脳x

360=30x

x=12

答:如果每包30本,要捆12包。

(3)()是一定的,()和()成()比例。两次的()和()的()是相等的。

3、对比练习:

刚才,我们分别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解答了两道题,你能不能说说,这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练习

1、怎样才能知道大树的高度呢?

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这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2、课本60页:做一做

3、巧夺智多星:

小芳家里闹钟敲5下,用去12秒。如果敲10下,用去多少秒?

(提示:敲5下,中间间隔的时间只有4段)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篇5】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0~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按自己确定的比例尺画示意图。

2、在设计名片、画镜框示意图等活动中,经历认识比例尺的过程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认识有些问题可以借助比例尺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能准确、熟练的应用好比例尺这个词语进行相关描述。

教学准备:画图纸、刻度尺、铅笔、橡皮、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明确比例尺的用途

师:课前我们拍了两张照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想!)(出示照片课件)这是我们全班的照片。看一看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缩小)再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扩大)在缩小与扩大的变化中,这张照片是从整体发生变化还是从局部发生了变化呢?在整体变化中,照片缩小和扩大的倍数相同吗?说得好极了!这张照片在整体上都发生了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的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或扩大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你知道这是把实际物体扩大还是缩小了?(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某个学校平面图)这是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画到图纸上的。(课件出示:手表图)像手表这样很小的机器零件,我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常常把它扩大若干倍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二、探究新知

(一)布置活动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把实际物体同时缩小或扩大相同倍数的想法付诸实践,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你们愿意吗?谁来读一读这次活动的要求呢?(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小小设计师

活动要求:

大头蛙为了发展业务,决定印制一盒名片,印制的要求是名片长4厘米,宽3厘米。

(1)、4人一小组,组长做好分工安排

(2)、学生拿出作图工具在练习本上开始设计

让学生将自己设计好的作品在组内在组内进行展示和交流。

请部分同学将自己的设计展示在黑板上。

请好奇心强的学生拿刻度尺检验黑板上的名片。

课件出示结论:像这样画出的尺寸与要求的尺寸一样,我们就说这样的图是按1:1画的。

学生尝试描述。

(二)初步认识比例尺

课件出示第2例题的要求:画一个长60厘米,宽45厘米的镜框示意图

1、请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本上画,并标上长和宽。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画图的情况。

2、交流

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展示一下学生的作品,说一说把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画出的示意图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画出了这些示意图,我们就来看第一幅图。把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10.

请学生议一议:把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将本组的想法向全班汇报。

生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结论:十分之一是指所画示意图是按1:10画的,也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

请学生想一想:比例尺1:10中,比的前项1代表什么?比的后项10又代表什么?(前项代表图上距离,后项代表实际距离)

提问:还有同学是按别的比例尺画的吗?

请学生汇报一下。

师:(指着第一幅图)我们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在画完图后,要把比例尺标在图下。在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先写1,再写表示的长度。

教师示范在图下标出比例尺1:10.

5、交流其他几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5,1:3,1:15)

6、让学生在自己画图的示意图上标出比例尺。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比例尺,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学生标出比例尺,互相检查。

7、还可以按怎样的比例尺来画?如果按1:1的比例尺来画会是什么样?说明什么?还有个比例尺,如果按2:1来画会是什么样?

8、比较一下,这三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2:1这样的比例尺叫放大比例尺;1:5,1:3,1:15,这样的比例尺叫缩小比例尺。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前项代表图上距离,后项代表实际距离;都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9、同样的镜框为什么所画的示意图的大小不一样?(比例尺不同)在三个比例尺中哪个更合适?

10、小结:在确定比例尺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大小和图纸的大小来确定(不要过大或过小)选择恰当的比例尺。

11、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学生说)比例尺是不是一把尺子?它有单位吗?为什么?

师:比例尺其实就是一个比。

三、实践应用

我们通过画镜框示意图认识了比例尺,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1)请同桌合作,选择课桌面,凳子面,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填写活动报告。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3页,看一看活动报告中要填哪些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2)交流学生画示意图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和活动报告。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示意图的机会。

师:谁愿意把你们画的示意图和活动报告展示一下。

给学生充分展示示意图和活动报告的机会,教师及时给与适当的点评。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5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比例教案课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