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教案范本] 《从现在开端》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草原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2-11-18

[教案范本] 《从现在开端》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本] 《从现在开端》教学设计最新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难点】

弄清猴子当选第三天、第四天,有些小动物开始叫苦了,你听:

示范:我是小松鼠,白天我在树林里跳来跳去,摘松果吃,多快活呀!夜里黑乎乎的,我怎么能摘到松果呢?摘不到松果我会饿肚子的。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所有的小动物都开始叫苦了。现在你们也是林中的一只动物,谁愿意来说说?

学生仿照老师的说法说句子。

刚才动物们你一言,我一言,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议论归议论,猫头鹰现在是大王,它的命令动物们不得不服从,只好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个星期下来,你们觉得怎么样?哪个小动物愿意接受我的采访?

学生想象动物们的感受。

是啊,这样的日子真难过,难怪动物们叫苦连天。

4、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难熬的一星期终于过去了,第二个上任的是袋鼠,他会怎样领导大家呢?

请同学们4人一个小组合作读第3自然段,在小组内演一演袋鼠是怎样说的,小动物的表现又是怎样。

学生分组学习,汇报结果。

5、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前两个代理大王让动物们吃尽了苦头,第三个星期轮到小猴子了,动物们紧张得不得了。他们担心什么呀?

读课文第4自然段,谁替猴子宣布命令: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日子。

动物听到后怎样?还用再轮下去吗?齐读第5自然段

三、升华提高www.JaB88.coM

引导学生利用猫头鹰和袋鼠在一起议论,体会无论是什么人,做任何事都不能只想到自己,要更多地为别人考虑,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

自我评价

《从现在开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们苦不堪言,而小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深得动物的喜爱。课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旨在教给人们友好相处的方法。

一、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以及读的指导与点拨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做了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赛读等不同的形式读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在朗读中加深体验,在体验中提高朗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质量,使阅读层层推进。

二、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在教师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获取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引导学生自学、理解、感悟、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时,我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方式。即教给学法引路,指导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三、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我设计了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它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纽带。这篇文章有许多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立刻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一个星期下来,大家又都叫苦不迭,他们会怎样叫呢?小猴子话音刚落,动物们就欢呼起来,是怎样的情景呢?于是我就抓住这些机会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发展语言的训练。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四、不足之处,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应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通过活动让学生去表达、感受、体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中缺少演一演的活动形式,自主汇报交流时,学生缺乏真正拥有尝试、合作、享受成功的能力。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也做了一定启发、评价,但是还不能真正成为小学生的学习伙伴,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相关推荐

[课件范本]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最新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范本]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最新模板”,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随即提出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有近十位同学举起了手,(这在平时已经是比较多的了),但我并没有立即请学生回答,因为这是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认识的一个重点内容,于是,我说:“别忙着作答,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亮出你的观点,摆出你的理由,然后以“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的人”为开场白,进行一个简短的演讲。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室里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分钟后,我示意停止讨论,指名让学生来演讲,此时,班上举手的人已上升到一半左右。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平时理解能力平平的余明亮等人也把手举着,我赶紧有请。余明亮说“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创造了伟大的业绩,生活上却一点也不讲究,还有一颗童心,我认为他很了不起!”平时不善言语的他虽回答简短但能把我课上讲的内容回答出来,说明他对课文内容已有一定理解,我赶紧肯定一番。再请其他同学回答。学生们看到余明亮都被赞扬,举手的人更多了,我又请了好几个同学进一步补充,完善,大家都认定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这是不容置疑的。此时,我把话题一转,大家都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陷入了思考。

存在的问题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热门教案: 《狼》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教案: 《狼》教学设计最新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2、课时:1课时

3、学情分析:

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4、教材分析:

《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所以我认为,

5、教学环境分析:

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创设情境,链接相关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4、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

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与学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

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欣赏有关狼的图片。

2、今天同学们就跟我一来走进蒲松龄的《狼》。

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故事、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出示课件)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1、课文内容的研讨。

(1)、简单回忆作者的有关情况。(出示蒲松龄画像)

先出示画像,后学生简单作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3)、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出示远教资源视频)

(4)、小组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停顿)

(5)、自主口译课文。

(6)、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可略作归纳。(教师完成指导)

(7)、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8)、评评说说

补全对话

从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9)、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①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又可看出当时屠户是怎样的心态呢?

②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后来狼“眈眈相向”又可看出狼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呢?

③如果此时两狼有一番对话,它们会说些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④如果你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你会怎么办呢?

明确:*要冷静、镇定,利用周围有利地形摆脱对方。

*要大声喊救命,向周围人求救。

*万一对方有利器,要智取,先保住性命,再寻找有利时机摆脱,并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2、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

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启示:△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要善于识破他们的假象,并且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除恶务尽,要像屠夫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

(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布置作业

1、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版狼故事。

2、收集有关狼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写一篇短文,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并在班上开展交流活动。

(六)、板书设计

30、狼

开端:遇狼(1)两狼跟踪

发展:惧狼(2)两狼穷追

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御狼(3)两狼逼人

高潮和结局:毙狼(4)两狼被杀

发表议论:议狼(5)

屠户:机智、勇敢

形象

狼:狡猾、凶残、贪婪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到每一节课,实在需要静心反思。

最新课件: 《词》教学设计模板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作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课件: 《词》教学设计模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情感目标: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柳永创作慢词独多,有《乐章集》传世。

四、写作背景: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五、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明确:①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②:“东南形胜”三句从地理条件、悠久历史来说的,“烟柳画桥”六句是从风景美丽和人口众多来说,“市列珠玑”三句是从人们生活的城市的商业发展来看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③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2、课文分析。

(1)先看词的题目。

明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阕”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结合文本分析词的上阕。

明确:“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杭州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自“烟柳”一句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人烟稠密。“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怒涛”两句,写钱塘江潮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用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况,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市民家家户户罗绮盈箱。只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的一面。

(3)上阕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那么,下阕围绕西湖,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请结合本文来说说。

明确:“重湖”三句写了西湖与众不同的美丽景色,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如此美丽,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词人笔锋一转,从自然写到人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4)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结尾处词人描写达官贵人到此游乐的场景,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气势。诗人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而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因为本身这首词就是作者路经杭州时,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奉承。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对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5)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望海潮》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另外,这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阕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6)总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第二课时《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

听了课件中的音乐,下面大家请看以下名句,请问它们共同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由此可见,离愁别绪,已经成为文学永恒的话题。刚刚我们已经点出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雨霖铃》,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体会诗人是如何将“离愁别绪”融进诗词当中的。

二、点题: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课文注释)取自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

三、课文诵读: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本词的理解,带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请学生闭眼,认真听朗诵,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朗诵者的停顿及音调上的变化,从中感悟本词的感情,体会词的音韵、节奏之美。

3。学生跟着朗诵一起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风格及作品的意境。

四、课文赏析:

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主要写离别后的情景。

上阕分析: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话,一眼看去,就是一句写景的文字。就好比是一篇日记的开头,仅仅是为了交代时间、地点、天气状况,所以我们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叙述语气来读这句话(师用“叙述语气”范读),这样来诵读好不好?说明理由。

明确:这句话虽然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但是句中的每一处景色无不透露出“悲”“凉”的感觉,凄凉的寒蝉叫声,傍晚时的雨后长亭,这些凄凉的环境,触动作者的离情别绪,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的感觉,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所以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学生自行体会这句词的感情,现场模拟情景)

明确: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明确: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下阕分析: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明确: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2、接下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在于它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词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却不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醒之后越发空茫茫愁绪更浓,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呢?)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你要出门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我来为你送别,我不送你金银,也不送你珠宝,我就折一条青青杨柳枝送给你,表示我希望你能留下来。所以唐代李白在《劳劳亭》中说“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北宋贺铸在《更漏子》中说:“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而元代无名氏的《水仙子》中则说:“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把杨柳枝都给折光了,可见留恋之情是多么深厚。这些都是借杨柳抒离情的例子。正因为有这种习俗的存在,所以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别绪。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3、现在我们来看最后几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明确: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五、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词人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4、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①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②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5、本词的写作特色

明确:

(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阕重点在记别,下阕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阕想象部分与上阕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

(3)白描的艺术手法: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六、总结:

我们学完了柳永的两首词,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由此我们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建议大家多去品味词的意境美,增强自身对美的感悟。

[教案参考] 《短文》教学设计最新模板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短文》教学设计最新模板,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两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2、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

堕落(duò)点缀(zhuì)苦熬(áo)贪婪(lán)姊妹(zǐ)

冉冉(rǎn)牙龈(yín)雏形(chú)丰硕(shuò)稀疏(shū)

累累(lěi)沉甸甸(diàn)玲珑剔透(tī)

堕落:沦落;流落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贪婪:渴求而不知满足.

雏形: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雏,幼小.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不可磨灭(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长时间都不会消失。

三、整体感知

1、自读,发现问题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2、讨论,筛选、整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3、课堂讨论,确定思考题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2)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3)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四、研讨与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4、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5、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教师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五、拓展与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1、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2、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3、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七、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预习《第一次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第一次真好》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出示思考题,课堂集中讨论、解答,引导学生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明确:“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明确: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明确: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明确: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以上问题学生谈不透,教师要予以引导、点拨。)

三、研读与赏析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

出示思考题:

1、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2、“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3、“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4、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

四、体验与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

1、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2、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3、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六、作业

1、完成“状元成才路”。

2、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情感储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们自主、合作和探究,学生们通过听、说、讲、练几环节,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用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最新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实用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最新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教学重点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教学难点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质量差、价格贵、售货员或顾客出现差错……)能及时应付。

课前准备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板书课题)(出现挂图)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扮演图中的售货员和顾客。板书:售货员顾客看看他们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他们表演得过且过怎样?谁愿意来说一说。他们都很讲礼貌,顾客表达也很清楚。师:说得真好。)(板书:文明礼貌,表达清楚)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请同桌的同学把各自的文具盒打开,放在桌子中间,然后一人当售货员,一人当顾客,练习一下怎样买学习用具。开始吧。)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你们说他们表演得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得真棒。)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1)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2)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3)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小黑板出示:买学习用具,发现质量有问题,应该怎么办?),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如:退换圆珠笔;还可以怎么办?打投诉电话。你还懂得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得真棒。)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附板书设计 :

买文具

售货员 顾客

文明礼貌 表情达意

教案范本: 《观潮》教案模板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充分实现教学意图。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案范本: 《观潮》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

(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

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

1。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3。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

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组汇报。

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最新模板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最新模板”,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三、教学难点

磁铁矿,方解石光泽的鉴别。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磁铁矿,石煤),铜钥匙、小钢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磁铁、稀盐酸、滴管、集气瓶、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视频资料(科学家是怎样鉴定矿物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生说,教师板书如下: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

2.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

3.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磁铁吸、滴上稀盐酸等方法。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二、观察记录1号方解石,2号磁铁矿矿物的特征。

1.请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先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学生可能会猜石英,磁铁矿,方铅矿等)

2.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指名同学说。

教师小结: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 (板书)

3.那你们说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特别强调学生使用稀盐酸特别要注意:

手拿滴灌的胶头处,垂直往下滴;

一滴就够;

滴在矿物的靠近边缘处,方便清洗;

这块矿物一头有小纸片的,不要滴这一头,滴另一头;

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就马上用流水冲洗;

同学先说,教师再强调如下(课件出示)。

(1)使用小刀、瓷砖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2)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这个工作交给老师来做,你们只要把它放在盒盖上就可以了

(3)需要稀盐酸的小组,请告诉老师,由老师在你们观察完其它特征后再给你们提供,用完后摆放在桌上。

(4)认真观察和记录矿物的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你发现了矿物的多少特点?

汇报一:首先我们来汇报矿物1的特征。请1个小组带着记录表上来汇报。

不知名矿物1特征

形 状块 状颜 色乳 白 色(无 色)条 痕白 色光 泽玻 璃 光 泽透 明 度透明或者半透明软 硬较 软触 摸光 滑 滴稀盐酸冒 泡

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吗?

汇报二: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2的特征。

不知名矿物2特征

形 状块状颜 色铁灰色(铅灰色)条 痕黑色光 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透 明 度不透明软 硬较硬,小刀划不动轻 重较重 脆 强磁性滴稀盐酸会冒泡

有不同意见的吗?

三、对照82页,83页矿物特征卡鉴别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2)同时思考:

1号,2号分别是什么矿物?

你们是根据矿物的哪些相关特征进行判断的?

在你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哪些性质对鉴别这块矿物最有价值? 哪些性质作用不大?

(3)汇报。

四、抓住主要特征找矿物。

(1)在2号同学的抽屉了,有五块我们曾经认过的矿物。现在,你们先根据老师大屏幕上提出的特征,猜一猜我指的是哪一块矿物?

块状

较硬

不透明

金属光泽

条痕樱红色。

(2)为什么现在能猜出?(主要特征容易识别)

(3)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如石墨有染指现象,磁铁矿具有强磁性,能吸引大头针等。

五、认识家乡主要岩石——石煤

引:刚才的挑战完全成功,能不能接受新的挑战?我这里有一块资料卡中没有的,以前课堂上也没有出现过的,含多种矿物的岩石,你们敢不敢试着判断一下,这是什么?请3号同学拿出报纸包着的矿物。仔细鉴别。

1.学生观察,描述主要特征。

综合上诉特征,你初步判断是什么?

2.请专家鉴别。

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富阳国土资源局的李工程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工程师。

3.专家介绍起源,开采情况,以及用途。并送出礼物——石煤给大家。

六、结课

是的,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

透明度,软硬……)

2、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

以上就是《[教案范本] 《从现在开端》教学设计最新模板》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草原教学设计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