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实用课件] 作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之三

生物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2-10-02

[实用课件] 作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之三。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学生才能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课件] 作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之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也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

首先是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量不大,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对说明对象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其次是教师评讲过程中,不能抓住关键环节,特别是涉及到答案的细节积累。如某种考点的提示语,相同的句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题后的分数的暗示作用,学生在答题技巧上积累不多,得到的答案就不够精确了。

另外,学生对说明文的名词术语理解不透,胡乱写答案。如问说明方法的,学生就不去辨别,不从说明方法的定义上去理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无底。

还有是说明文的练习量不够,以为简单就可以少训练,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常常会与“议论文”相混淆。

基于以上情况,以后说明文阅读训练可作如下调整:

其他人在看

实用范文:《麦哨》教案之三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范文:《麦哨》教案之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实用课件: 《0》的教学设计其三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三位乘两位数的乘法。课文第52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908×4=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 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实用课件: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其三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实用课件: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其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教学目标

品味言语情味;发掘作家情思;反观现实生活;滋养学生心灵。

二、整体思路

以“意思”为主线,以“生命”为重心,以“活”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三、教学流程

1、发现“意思”:

⑴ 整体感知全文。

⑵ 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

2、没“意思”:

⑶ 从文简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会》相当没意思,因为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建议将其拿掉!

你的忠实读者。

3、作家的“意思”: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此为选入教材时被删掉的文字)

4、我们该如何而活。

四、步骤解说

笔者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云南的歌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点,那就是“意思”一词。在《云南的歌会》中,沈从文先生两处提到“意思”一词。一处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写的也是有意思的);还有一处是第五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写的更有意思)。其实,本文在节选时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显然,这里的“意思”应是统领全文的)。由此看来,“意思”俨然就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我以为,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发现,那么,为什么不以“意思”为主线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

1、发现“意思”: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要求学生静静地默读,用横线划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回答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进入字里行间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没“意思”:

在学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时候,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想让学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点”“面”结合的教学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让课堂的线性推进出现转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层感知进入深层探析。通过讨论,让他们明白沈从文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之所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是因为作家认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适当的对象和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引出这段文字,其意在要学生明白沈从文认为“意思”在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然后抓住这个“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义性,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然后从文中去发现作家是如何描述这些“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的。

4、我们该如何而活:

设计此问题是想让“语文”贴近生活,走进心灵,关照灵魂,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言语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

五、课后反思

此课例获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最新课件: 《快乐》教案之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我们需要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准备,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优质的教案课件是在哪些地方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课件: 《快乐》教案之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材分析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教案频道 /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

(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

(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教案频道 /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

(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

(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

(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

(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

(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

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

(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作品的修改思路。

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

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

(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

(3)教师小结。

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教案频道 /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投稿。

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

札记:

学生往往把捉弄人当作幽默画了出来,所以教师在作业前要提醒学生:幽默和讽刺都要注意内容的健康,主题要有特定的含义;作品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课件系列] 《统计》教案之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系列] 《统计》教案之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3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编制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统计表意义的认识。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现在我们来复习下。

先让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总结边板书。

①先根据数据内容确定统计表需要分为几项,画好表头,确定横行、竖行的格数。

②填写表头中各项的名称,有单位的注明单位名称。

③写出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④把数据一一填入表内,计算出并填好总计、合计、百分数等:

⑤核对表中所有数据。

二、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制这个统计表?

先想一想这个统计表的表头需要分为几项?是哪几项?(分为四项:班级、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

横行、竖行各分几格?(横行分四格,竖行分五格。)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表格,同时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好表头、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画的表格与教师画的表格是不是一样。(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导画的不对的同学改正过来。)

教师让学生独立将数据填在自己画的表格中,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 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先集体订正表中所填写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所编制的统计表(如下)提问。

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

情况统计表 年月制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学校四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达标学生的人数,还可以知道达标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哪个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大。从表中我们看到:四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大,达到94%。

三、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统计表。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翻开书自己读题,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五、教师提示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请学生翻开教科书,先自己读题思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中的总数是指什么数?(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各班植树棵数占三个班植树总数的百分之几)

那么填写这张统计表时,先要算什么,填什么?(先要算出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然后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求出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

在计算百分数这一栏的数据时,与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

怎样计算平均每人植树棵数这一栏的数据?(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各班的人数,用合计植树的棵数除以合计的人数。)

六、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

最新课件: 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之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按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最新课件: 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之三”,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研究函数的方法都是按照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图象----性质的方法进行的,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作用是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函数来进一步学习研究函数的更一般的方法,即: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它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与性质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站在新的高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法。

二、目标分析

按照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理解和掌握从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方研究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积极探索的氛围中,掌握从函数解析式、性质出发去认识函数图象的高度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等。

三、教法学法分析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从教师的角色突出体现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经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师生互动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这方面,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方法等一系列活动为主线,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体现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探究,巩固方法

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环节1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形状,在学生回答后,以有必要再重复吗?编者的失误?还是另有用意呢?的设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感觉很疑惑的时候马上进入环节2:试作出二次函数

的图象。目的是充分暴露学生在作图时不能很好的结合函数的性质而出现的错误或偏差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要性。在学生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本节课的目标:如何利用函数性质的研究来推断出较为准确的函数图象,进而引导学生进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引用课本所给的例题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并作出总结发言。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目标或暴露出在尝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分析障碍,即不能很好的把握函数的性质对图象的影响,不能把抽象的性质与直观的图象融会贯通,这样便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难点,各个击破,最终形成知识的迁移。在学生探讨后,教师选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其他小组作出补充,教师引导从逐步完善函数性质的分析。其中,学生对于对称轴的确定、单调区间及单调性的分析阐述等可能存在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对解析式的分析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得到分析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把函数的性质完善。之后进入环节3:再次让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强化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图象的关键。进而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新的认知体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图象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等问题,为了消除学生的疑惑,进入第4个环节:教师要简单说明这是研究函数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函数的凹凸性,后面我们将要给大家介绍,同学们可以阅读课本第110页的探索与研究。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以上环节完成后,进入第5个环节:让学生对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然后推断函数图象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并加以提炼、抽象、概括,得出研究函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使问题得以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最终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化与发展,由此让引导学生进入独立探究,巩固方法的阶段。例2在题目的设置上变换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目的是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将会目标明确地进行函数性质的研究,然后推断出比较准确的函数图象,使新知得到有效巩固.

通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对二次函数中系数a、b、c的对二次函数的影响还有待提高,为此我把课本中的例3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进入强化训练,加深理解阶段。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对奇偶性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

第五个阶段:小结归纳,拓展深化。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二次函数和掌握函数的一般研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总结。在你对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方面教师要引导、拓展,明确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研究函数性质图象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较为复杂的函数只要借助于适当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出函数的图象,从而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定格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函数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作业的设置是分层落实.巩固题让学生复习解题思路,准确应用,以便举一反三.探究题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改编,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六个阶段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得以迁移内化。而最终的探究作业又将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对二次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总之,这节课是本着“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的理念来设计的。

最新课件: 《夜色》教案之三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做足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课件: 《夜色》教案之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课文分两节,第一节讲“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第二节讲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才发现夜晚原来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本课浯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妈妈在给我讲关于勇敢的故事。妈妈拿着一本故事书,耐心地给我讲着书中的故事。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这两幅插图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2个字,会写“再、色、看、晚、爸、笑、外”7个字。学习1个新的部首:“夕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7个字的正确读音、字形,做到字迹清晰,字体端正。

2.让学生观察7字的写法、笔顺后,再作以重点指导“再”的笔顺。(横、竖、横折勾、竖、横、横)通过音乐、图像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夜晚的美丽,在朗读中体会亲身体验与实践很重要的道理。指导学生朗读和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 勇敢 原来 从此 睡觉 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师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3.理解 :

(1)我胆子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以后决定怎么办?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设置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含义。

【热门课件】 《画》教案之三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写好了完备的教案课件,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热门课件】 《画》教案之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教材简析】

《我们的画》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

【设计理念】

1、教学情境生活化,走进交际。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生活实践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源泉,因为“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在教学设计时,我不拘泥与教材,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建立“画廊”、卖图画、 创办个人画展,再现生活化的交际情境,使他们感受到和谐的交际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拓展语言实践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活动形式多样化,深入交际。

创设多层面的活动形式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能促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吸收。活动中,有个人面向全体的、有同学间相互交流的、有学生对老师的。在每一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到推销组内同学的画,再介绍大家的画,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不同,层次在不断提高。

3、评价方式多元化,激励交际

口语交际课不仅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而且是实施口语交际评价的主要空间和舞台。可以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评出“优秀解说员”、“最出色画廊“,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评价氛围,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气氛里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所作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能针对别人的画,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初步养成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人一幅画,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展示作品,激起兴趣

1、小朋友,你们今天带什么作品来上课了?

2、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3、这节课就让小朋友来展示自己的画,让大家欣赏你的画,好吗?揭示课题:《我们的画》

二、介绍作品,引导参与

1、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漂亮而美丽的画,如何让别人读懂你的画呢?那就让小朋友来当一当解说员,说一说自己的画。

2、活动过程:

⑴ 明确评选规则

我们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听,谁介绍得清楚,将获得“优秀解说员”的光荣称号。小朋友要仔细听解说员的解说,是不是优秀解说员,就由你们来当裁判。同时,你也可以对别人的画做出修改的建议。

⑵ 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欢迎吗?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先说一说?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如果我说得好,大家就给我热烈的掌声;如果你对老师的画有更好的建议,那你就大胆地提出来。

⑶ 让学生自由提出意见。

⑷ 学生在小组内解说自己的画,并进行交流.。

⑸ 提供展示的台舞,让学生上讲台来对自己的画进行解说,并相互评价。

三、创立“画廊”,激励交际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有那么多优秀的解说员,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画推销给大家呢?

1、创立“画廊”。

⑴ 那么多美丽的画,挂在教室里,真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我们来办几家画廊,好不好啊?

⑵ 我们先给作品分类,有利于小朋友办画廊,说说可以分那几类呢?(如可以按分类动物、植物、风景、综合)

⑶ 小朋友们拿着画就可以到相应的四大组中建立画廊。

建立画廊要求:

选出画廊的经理;给自己家的画廊取名字;各家画廊应该有自己的创办特色,选出最佳画廊。

2、学生在组内推选好经理,并把画廊名称介绍给大家知道(龙腾虎跃画廊、百草园画廊、无限风光画廊、应有尽有画廊等)。

3、各家画廊经理推选好两名推销员,并佩带标志。

4、各家自由推销画,看谁家的生意最红火,画卖出去多。

5、评选最佳画廊、最佳顾客和最佳推销员。

四、举行画展,陶冶情操

1、现在请各家经理带着你们的员工,挑选出你们认为是最优秀的作品,我们来办一个画展。

2、学生在优美音乐的声中欣赏大家的画。

3、站在如此美丽的画前,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回家收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类,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在家里创办个人画展。

2、邀请同学参观画展。

3、看谁的画展办得最成功。

以上就是《[实用课件] 作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之三》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生物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