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小学全英教案

发表时间:2020-07-17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光荣革命
1、背景
①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
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
①革命爆发: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
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和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非常不满。
②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影响议会权力不断扩大,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有什么作用?
①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产阶级议会制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因为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领导,以防止专制独裁。
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2、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权力
②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过程:
内阁
光荣革命前其成员由国王挑选,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控制内阁,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1721年后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退出内阁
2、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首位首相
3、内阁的组成:首相(内阁首脑)和各部大臣(内阁成员)
①内阁:
由议会多数党成员组成,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②首相:
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并由国王任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还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首相掌握了国家大权。
△政党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它们为着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以获得议会多数议席,控制议会并上台组阁、执政,从而形成不同的政治联盟即政党,政党制度随之形成。
△英国的议会和内阁的关系如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国家权中心在议会)
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掌握国家实权)
保留君主,但“统而不治”WWw.jab88.com

△随堂练习——《全品》第7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7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七)

延伸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7.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光荣革命”

议会制由来;“光荣革命”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概括阐释

问题探究

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代议制度的确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2.“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2.责任制内阁

3.代议制度的发展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

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制内阁

在讲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提供的有关“内阁”和“责任内阁制”的有关材料,结合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的概念。指出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然后讲清楚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结合教材有关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现代英国宪政特点。让学生明确与历史上相比,下院在权力上有哪些变化?知道英国宪政的演变过程。

3.代议制度的发展

在讲解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一个方面指出他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是此过程中英国政治的主要特点。也由此明确这一特点给英国带来的是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民主化趋势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是什么哪?(君主保留,议会掌权)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我国当代文章大家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前些天在法国经常想起伏尔泰,记得他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赞扬英国的宽容、自由、和平、轻松,而当时在法国,宗教迫害太多。但是在我看来,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正是法国的不自由呼唤出了一个自由斗士的他,他赞美英国却很难长住英国,因为正是他所赞美的那些内容,决定了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像他这样峻厉的思想批判家。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

思路:余秋雨对于英国历史该跨的历史门槛他们都跨了,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的评价还欠全面。对英国的评价问题不单是个革命彻底不彻底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去看待君主立宪制度的问题。首先要看英国人为什么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得到了哪些历史的与现实的效益。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堂检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堂检测”,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堂检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而且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此后英国成为

共和国。但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的妥协。

3、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工业革命后,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保障了资本主义发展。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内阁首脑是首相,由国王任命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的关系是共进退。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此后,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5、作用: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它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5)实行分权原则。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议会制由来;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2、了解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代议制度的确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背景
①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
②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过程
①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并建立共和国;
②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
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以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2)作用: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代议制:教师分析: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师分析: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3.1832年议会改革
教师分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重难突破:全面认识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学生分析讨论,小组展示,教师总结点评。要点如下:
1.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3)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5)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6)实行分权原则。
2.作用:
(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
(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
(1)国王:
①产生:世袭、终身;
②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2)议会:
①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②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首相:
①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②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4)内阁:
①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
②地位: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课后反思
在构思本节课的教学时,我觉得需要拓展的内容很多,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世界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对此史实的透彻理解有助于整个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未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目的是聚焦知识核心,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课后练习及谈话收集的反馈信息看,基本上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提醒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至关重要,滥用不如不用,有效、高效才是运用它的目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些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他们铲除专制主义、实现政治民主化成果,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特点。尽管上述国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岁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立法来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政治模式的建立,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本单元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和德意志帝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做了剖析,指出这些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斗争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其中英国的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政治模式表明了近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开端,其意义极为重大,所以在本单元中首先来考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但是由于学生对世界历史不很熟悉,特别是不大了解世界近代以前的历史,建立学生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先花一点时间了解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深入地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另外,还建立同学们带着问题,在比较中进行学习,以便在接下来的单元里更好地掌握各国政治制度的共性和各自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提高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合作、探究学习。横向纵向的比较比较必不可少,有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英国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过程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2、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搜集丰富的图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方面:提前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境设置:教师提高课堂设计:老师这个月生活比较拮据,我以老师的权力命令你们每人赞助我20块钱。(顿一顿)老师是否有没有这个权力?(没有)那你们愿意赞助吗?(不愿意)伤心哪!
的确,老师是没有这样的权力的。但是关于权力,自希腊罗马人们就一直探求如何行使权力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合乎人们的要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结果本国的实际情况,美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而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控讨两个问题。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和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讲解:
1、问题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1)请大家观看视频,注意从视频中抓捕信息。
(2)欣赏了视频,结合我们课本上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
开始确立:1689《权利法案》
(3)1701年,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至此,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但是这个时候的英国国家体制和行政管理方面是极不完善的,而内阁的出现和1832年议会改革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4)、责任内阁制形成后,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至1982年工业革命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工业资产阶级拥有较多财富,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要求改革以保护和增强他们的权力。
2、问题探究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1)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既然称为“君主立宪制”可以猜到这个国家拥有―――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封号全称是:。。。。。。
(2)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还要保留一个君主呢。而且这个王室每年要花费政府大量钱财,偶尔还闹出点绯闻。
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英国国王扮演了以上角色,但是她有没有实权呢?真正的权力掌握在谁的手中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的新闻报道。”
2007年6月27日新闻报道:布莱尔当天正式辞去首相职务,工党领袖布朗顺利接任英国第52任首相。
当天中午,54岁的布莱尔前往议会下院,最后一次回答议员的质询。之后他离开唐宁街,驱车前往白金汉宫,向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几分钟后,女王召见布朗,授权于他组建新内阁…作为新任首相,他的第一项工作是组建新内阁。56岁的布朗日前刚刚从布莱尔手中接过帅印,出任工党领袖。由于工党在英国议会占据多数议席,因此在布莱尔辞职后,布朗不必经过选举,便顺利接任英国第52任首相。
(4)、引出各个机构的形成过程及权力分配。
例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①,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③,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例二:2001年布朗就任英国第52任首相,他能够上台组阁必须先具备哪些条件?
(四)、本课总结:
从横向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从纵向来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移到议会、由议会移到人民。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从此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

(五)巩固练习(选择题)
(六)、课堂延伸
请比较明内阁和英国内阁的权力。(小品表演)
从小品表演中和课本所学得出答案。

教学反思
教者在教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一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中,打破了常规课程内容设计步骤,探讨的上课方式和倒叙手法,将三个标题的内容彻底打乱后重新安排了秩序,目的是使全课内容全部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中心来铺开。本课在导入时采用了一段视频,具有良好的先声夺人的效果。
本课开门见山地抛出本课的探究主题,比较简洁明了,也为接下来的教学节约了时间。其实在设计本课之前,教者也曾尝试其他的方法,也采用了传统的方法,但效果不佳。而本课的全新设计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把布朗的材料换回了布莱尔的材料,排除了学生对英国大选及各机构权力产生过程模糊不清的影响。
中间设计的一个环节效果比较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如下: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课堂的设计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把自主还给学生,把民主还给课堂。个人认为:
本课的主要亮点在于:
第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入的新颖,二是打破了教材原有结构对教材作了合理而有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新的整合,教师的主导性得到较好的体现。三是各环节过渡的流畅,一气呵成。
第二,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高度参与,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在一些重要环节和重要概念的落实上,均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探讨和质疑,课堂民主气氛浓厚。
第三,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该节诸多内容得以在一课时中得到有效解决,材料运用,背景分析,合作探究均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第三,问题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整课以探究两个问题为核心,即: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形成的和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第一、本人声音不够响亮,不能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效果。一些细节还须给学生指出,着重强调。
第二、时间把握上还需紧凑,最后一个拓展的问题的讨论应更加深入,让学生自主总结出答案。
第三、个人理论知识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