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加、减计算的综合练习

高中素质练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4

加、减计算的综合练习。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计算的综合练习”,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三第9~15题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知道和的变化规律与差的变化规律,能说出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以及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时两道算式结果的大小,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简便计算的方法,逐步做到计算的合理、灵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加法的运算定律,以及这些知识的应用。这节课,我们主要进行加、减法计算的一些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并且进行一些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

二、计算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指名学生口算。

2.练习十三第10题。

(1)计算a+b的和。

小黑板出示,说明上一格的数是a,下一格的数是b,要求a+b是多少。

提问:这里求的是两个数的什么?a表示的数叫什么数?b表示的数叫什么数?a+b表示什么? ’

请同学们把a和b表示的两个数相加,求出a+b的和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

提问:这里哪个加数不变,哪个加数变化了?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从左往右看,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一个加数不变,另二个加数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和会怎样变化?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也随着增加或减少多少。

(3)判断下面每组中哪个得数大,大多少,并说明理由。

126+97 135+198 178+299 254+96

126+100 135+200 178+300 254+100

(评析:这里初步认识和的变化规律,是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些简便计算作准备的。通过这里的判断,有利于在学习教科书第70页的简便算法时理解算理。本节课下面认识差的变化规律的安排也有同样的作用。)

(4)计算a一b的差。

小黑板出示。

提问:a表示什么数?b表示什么数?a一b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表里每格中a和b对应的数,求出a一b的差填在书上的空格里。

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2)初步认识差的变化规律。

提问:在表里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

从左往右看,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又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呢?

现在我们看出,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时,差怎样变化?减数减少时呢?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反而减少多少;减数减少多少,差反而增加多少。

(3)下面每组中第二个算式与第一个比较,差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小多少?为什么?

151—96= 342—298= 246—199= 245—97=

151—100= 342—300= 246—200= 245—200=

4.练习十三第11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回答每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并要求说明为什么这样算比较简便。

小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十分简便,很快算出结果。这种简便方法主要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然后接着计算。

5.练习十三第12题。

读题后提问:表里是哪几户人家?“合计”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用简便方法算出每户的合计数?

让学生口算合计数填在表里。

指名口答结果,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练习

练习十三第14、15题。

1.读题后,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题

1.填一填,想一想是怎样变化的。

(1) 10+20=

15+20=

(2) 10+20=

5+20= 。

提问:和与加数是怎样变化的?

指出:当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一个加数减少,和也减少

2.用这样的方法去想一想思考题,说一说要怎样做。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提问:是怎样想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1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13题。

编辑推荐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自己从实际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学:
谈话: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来客人,猴妈妈带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园里采桃子招待客人。瞧,一番忙碌后,他俩收获可真不少。(出示教学例图)
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
1、例题探究: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2)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能即时口答的解决,再有选择地板书下面的两个问题:A、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B、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A、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2×3=36(个)
36+6=42(个)
(4)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两种想法:
A、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是猴妈妈采的个数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因此必须先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先算出来;
B、知道了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先算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5)集体口答。
2、学习“试一试”:
(1)要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12×3=36(个)
36-6=30(个)
(3)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反思:
(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讲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出发确定先算什么。
(3)这两道题各是用什么算法接问题的?(揭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1:口算给同桌听,每人口算两组题,一个回答,另一个判断正误。
2、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解答。
3、想想做做4:
(1)理解题意;“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6: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体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自己的问题?
(3)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提问并可以指名某个同学解答自己的提问,由大家判断对错。
四、总结评价,点拨方法: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今天接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如果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要把它先算出来。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教学板书:
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2)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2×3=36(个)12×3=36(个)
36+6=42(个)36-6=30(个)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教熟练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学卡片(口算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数学乐园又向那么开放啦,你们想去游玩吗?去数学乐园得闯过三关,你有这个信心吗?
二、知识梳理:
(巧过第一关)
1、练习六第1题:
(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集体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我比电脑算得快”:
补充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口算,让学生快速抢答。
(争过第二关)
3、练习六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4位学生板演。
(2)集体交流,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3)思考:笔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三、实际应用:
(勇过第三关)
1、练习六第3题:
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啦!你们瞧:
(1)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汇报,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怎样想的?
2、练习六第4题:
谈话:南极的企鹅也到我们这儿来做客了,它正在和老母鸡在比一比呢!
(1)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4)教师说明:孵小企鹅的天数是在和“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在比,所以要先求出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是多少。
3、练习六第5题;
(1)谈话:星期天,小朋友们到花园里去做义务劳动。瞧,花园里有些什么花??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的?动脑筋求出月季花有多少盆?指名板演,并说说怎样想的?
(3)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少5盆”你会列式计算吗?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4)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的2倍多3盆”你还会算吗?计算交流。
(5)课外拓展;要求学生改变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变成不同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且列式解答,在小组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乐园”,你有什么收获?

《几百几十的加、减综合练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


2.7.5几百几十的加、减综合练习

课型练习使用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练习二十的第3、4、5、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先估一估,再笔算下面各题(小黑板出示)。
530+280=940-370=450+160=720-250=
(1)指名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把这些数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比较简便。
(2)找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交流,订正时强调计算方法。如:
530940相同数位对齐
+280-370十位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十位数相减
810570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
师生小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満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以开火车的方式汇报评价。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2.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①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②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上台板演。
②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3.提高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00页练习二十的第5题
①先让学生算出每一道题的结果,然后根据结果把比500大的归一类,比400小的归一类。
②再让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算式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归类。(采用估算的方法)
③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验算一下刚才分的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①让学生独立估算。
②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一些。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整
1.看谁算得对(用竖式计算)
360+180=630-270=510+370=280-160=
2.估一估,连一连

比600大比500小

3.火眼金睛辩对错
170420760
+560-280+120
63026088
()()()
4.想一想,算一算新

小红240元小明
小红有多少钱?□○□=□()
小明有多少钱?□○□=□()
小红和小明谁的钱多?多多少元?□○□=□()
(2)评价完善
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校正对错。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是不是感觉计算比以前熟练了,互相说说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的加、减综合练习

530940相同数位对齐
+280-370十位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1;十位数相减
810570不够减,就从百位退1。

作业设计
基础:
1.课本P101的11题。
2.填空。

加数720340
加数180290
和600720

被减数960810680
减数340320490
差170490
综合:
3.奶牛厂第一天产奶1603千克,第二天产奶2014千克,两天大约共产奶多少千克?
4.一本书有480页,小敏第一天看了150页,第二天看了180页,第三天应该从哪一页看起?
拓展提升:
5.一桶油连桶重810克,倒出油的一半还重430克,桶重多少克?

6.小朋友,你知道每朵下面遮住的数是几吗?
5090
+30-80
513

教学反思: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二、学习新课

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

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

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

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 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

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

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

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

-乘加 乘减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加 乘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桃子图例6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3×3+2=11


乘加乘减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例5桃子图例64×3-2=

一共有多少个桃?

3+3+3+2=113×3+2=11


乘加乘减

乘加 乘减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加 乘减”,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 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 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复习小数加、减法计算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习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习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板书等号)第二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3题后两题。

简便计算的练习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简便计算的练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练习十八第8~15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比较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规律,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运算定律和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这节课,就根据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八第8题。

小黑板出示。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提问102x8是怎样算的。

2.练习十八第9题。

小黑板出示。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然后口答练习情况,老师在小黑板板

书。结合提问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规律)填的。注意强调乘法分配律里的运算符号。

说明:利用这些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练习十八第10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一组一地做,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算。

集体订正。

(2)比较第一组题。

提问:第一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第1题用简便方法是怎样算的?第2题用简便方法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算法不一样?

追问:像这里的两道题,当括号里是乘号时,用简便算法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当括号里是加号时,用简便算法要应用什么运算定律?

强调:用简便算法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每一步的运算符号,确定用哪个运算定律来算。

(3)比较第二组题。

提问:第二组第1题表示什么意思?第2题与第l题有什么不同?用简便算法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45x 59+45表示59个45加1个45,可以反过来用乘法分配律来算(59+1)个45是多少,也就是60个45是多少,这样算比较简便。

提问:把第2题与第1题比一比,45x 59比60个45少几个

457可以把59看做60减几的差?你能用简便方法来计算吗?

(4)口算。

25x 9= 4x 99

4.练习十八第11题。

小黑板出示。

提问:这两题的计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让学生在课本上改正。

指出:用简便方法计算时,一定要按照运算定律或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

5.练习十八第1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八第13题。

(1)小黑板出示。

提问:第一组题左边是怎样的算式?右边是怎样的算式?第二组题呢?

请大家计算每组里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得数,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学生口答练习情况,老师板书。

(2)提问:两组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两组题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追问:这里的规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指出: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次积相减。

(3)你能用简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题吗?

25x(40—4)= 5x(30—4)=

口算时要求说出是怎样算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八第1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口答列式,老师板书。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出:两个算式之间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2.思考题。

读题。把横式列成竖式让学生观察。

提问:积的个位是几?乘数个位可以是哪两个数相乘,就能得个位上的27

请大家课后试一试,i i里各之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14题。

家庭作业:思考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详细介绍:

课题: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编应用题大赛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其解法.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小组间的协作精神.

3.增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编制若干张式题卡片,包括若干个条件和若干个问题,最好为同一题材.

2.学生分为2人小组若干.

活动步骤

1.教师出示式题卡片.

2.各小组从中选择合适的条件和试题,组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口述解题过程.

活动规则

1.卡片可重复使用.

2.小组分工:一人组题,一人口述解题过程.

3.编的应用题个数最多且解题均正确的小组取胜,颁发“编题小能手”的小红旗.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一)加减、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除加(减)混合运算


除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112—113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第思考问题。

3、建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真棒,差几条船呢,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名同学的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师:当算式里有除法和减法时,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②45÷5=9(条),实际上只有8条,所以不够。

学生独立探索,全班交流。

学生边展示宾讲解,可能有一下方法:

①45÷5=9(条)9-8=1(条)

②45÷5-8=1(条)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明确运算顺序。

活动三

师: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寻找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清自己的思路。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活动四

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

师:当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都是先算除法。

能否完整清晰第1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

活动五

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第113页自主联系题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能否掌握除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活动六

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是否公正客观。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作业练习题


1.6.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

课型新授学校使用教师: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材第56、57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的算理。

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图片或教学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知道吗?

生:春天。

师:对,随着天气越来越暖,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鲜花都竞相开放了(出示课本56页的插图),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而且在这美丽的背后,还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呢,你们想不想一起来解答?

生:想。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比比看,看谁听得最认真,学得最踏实,老师就把这些美丽的花送给他,好吗?(出示作为奖励用的自制花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中这些花,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察、交流、反馈。如:红花10盆,黄花20盆,紫花30盆。

师:你是怎样很快的数出来的?

生:我是10个10个地数的或一行是10盆,两行就是20盆,三行就是30盆。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容易数错。那现在,你们能根据刚才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问。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红花多几盆?黄花比紫花少几盆?……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积极开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真为你们骄傲。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个问题吧。(边说边板书: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谁来说说该怎样列式?

生汇报:10+20或者20+10。

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

(因为求一共是多少,就是把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

师:那么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的?请组内的几个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这样想:

生:我是利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10、20、30。

生: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2=3,所以10+20=30。

生:我想到数的组成,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也就是30。

教师对说话完整、有条理的同学及时奖励花片。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学生汇报)

生:我是这样摆的,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合起来是3捆就是30根。

师:谁愿意上台摆一摆?(生到黑板上摆)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你们是不是也是这样摆的。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么红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你们能解决吗?请小朋友进行计算。

学生写完后,找同学说一说。

2.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师:小朋友们,“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工人叔叔要把这里最漂亮的10盆紫花送到广场去展览。那么搬走10盆紫花后,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

师: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式?

生列式:30-10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因为一共是30盆紫花,搬走了10盆,就是从总数里去掉了10盆,所以用减法。

师:那么30-10怎样计算呢?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可能会这样回答:

生:我是这样算的,3个十减去1个十,剩下2个十,2个十就是20。

生:我是用看减想加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生:因为3-1=2,所以30-10=20。

师:小朋友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大家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们,摆好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三捆减去一捆还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3.小结。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请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想想算式中的每个数都是什么数?

学生很快发现每个数都是整十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口算时要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仿照10以内的加、减法算出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就行了。(结合例1的两道题说明)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现在咱们应用这些知识来完成下面的练习吧!小朋友们有没有信心?

1.摆一摆,算一算。出示第57页的“做一做”。

先出示30+40和70-30这两道题,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投影出示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3.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出示练习十第2题。

3+2=4+5=6-4=

30+20=40+50=60-40=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

3个一加上2个一是5个一,3加2等于5。30加20表示3个十加上2个十是5个十,30加20等于50。

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从题目本身比较,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下面每道题是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

从计算方法上看,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相减,下面每道题是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相减。

4.改错。(把正确的结果在括号里写出来)

40+1=50()

30+20=5()

80-20=6()

7+50=37()

5.接力赛。

学生竖行排列,第一名小朋友得出结果,告诉第二名小朋友继续计算。

20+60()-30()+50()-40

()+10……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10+20=30

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30-10=20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1)练习十第3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0+50=20+30=70-50=30+60=

90-30=80-70=10+30=90-20=

(3)改错。(把正确的结果在括号里写出来)

40+1=50()

30+20=5()

80-20=6()

7+50=37()

2.思维训练:

(1)20+60()-30()+50()-40

()+10……

(2)下面()里填什么数合适?

20+10﹥()60-()﹤30

30+()﹤50()-20=40

60+()﹤8080-30﹥()

(3)★+20-20=35,这道数学题中的★=()。

教学反思:

(一上)十二、加和减9加几和十几减9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上)十二、加和减9加几和十几减9”,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十二、加和减(二)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从实际情景中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难点: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一】9加几和十几减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78例题,试一试,P78~79“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9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小猴子的水果店开张了,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好不好?你看,小猴子把香甜的桃子摆出来了。(课件出示)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9+4=□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圆片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启发:怎样能清楚看出一共是十几?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9+4=13

13

10

边演示边讲述:盒子里有9个桃,放进1个是10个。先把盒外的4个桃分成1和3,然后把1个桃放进盒子里装满了10个,9个和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中方法就是“凑十法”。

5、试一试。

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9+4,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

书上P78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你能根据提示来计算吗?

提示:先用小棒摆摆再填得数。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伴交流。

(2)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抢答: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式子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按上面的连加式子来计算。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闯关”:同桌间合作口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说三句话。

(2)应该怎样列式。

(3)小组互相说想法。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加几)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0例题,试一试,P80~81“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课件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不同的算法。

5、怎样算最快?(想加算减)

6、试一试。

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

书上P80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提示:先用小棒摆摆再填得数。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闯关”:同桌间合作口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根据图意在()里填数

(2)看图说图意。

(3)怎样列式计算?

(4)小组互相说想法。

(5)全班交流。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五、教学后记:

《加、减计算的综合练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素质练习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