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0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 的。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 目标】:

【知识目标】: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能力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去领略一下学校操场的风光,你们高兴吗?不过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生欢呼)(带领学生来到操场)

2、给学生讲述小淘气在公园迷路的小故事:小淘气和他的两个小朋友到公园里去玩,他们太高兴了,只顾低头在草地上自己玩,没有观察到周围的事物,太阳下山了,淘气和小朋友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草地挺大,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师: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智慧,帮助小淘气,说说怎样才不会迷路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在探索一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二)联系生活、玩中体验

1、说儿歌记方向

师:你知道早上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指一指东方,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

(引导生回答做动作)那你知道傍晚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吗?再指一指西方,和太阳公公说拜拜.

师:我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找到了东和西,那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师:怎么才能快速判断这些方向呢?

我教大家一首儿歌:“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引导生边说儿歌边指方向

2、引导个性自编儿歌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儿歌来记方向,那你们能面对不同的方向来编出你的方向儿歌吗?

(学生小组先互相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不仅方向判断得准,而且儿歌编得这么棒!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转身面向某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却始终不变。所以,只要我们认准一个方向,就能找到其余三个方向。

3、“背靠背”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玩三分钟“背靠北”游戏:找出四个同学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好,东西是相对的,是一对好朋友.南北也是一对好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要换不同的方向玩一次。每一次都要说出哪个位置同学的所在的方向。

(游戏结束,组内小朋友先交流刚才的方向。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三)深入研究自主交流

(带学生回到教室)

1、鼓励后谈话

师:刚才在操场上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做了记录,智慧老人要看一看你们的精彩作品,请大家拿出记录卡来。在小组之间画出刚才游戏的示意图,互相展示,并介绍你所记录的景物,要求用“东南西北”描述景物所在的位置。

生展示交流

2、引导观察

师:(取两组记录卡)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组的记录卡,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发现填写的内容都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3、启发思考;

师:这样会给我们彼此交流带来麻烦,那大家听智慧老人的话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师学着智慧老人的声音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统一方向。

师:请学生旋转手中的记录卡。让北面都在上面.分别说一说其他三个方向在哪?

指导生旋转手中的记录卡。

5、引导记忆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学生自主记忆:拍手歌、顺口溜…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体验,深化内容,辨别示意图的方向,自主交流,将直观的认知内化成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内化知识,提炼数学规律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扩展延伸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很准确的判断出我们周围的方向了。在生活中人们还积累了很多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吗?(同桌之间说)

看北斗星找北方,看树的年轮找南北看渠坡的小草看我们这个地区最常见的风向 …

(五)师生整理、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都非常好,不但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还能对其他同学给予正确地评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精选阅读

《东南西北》


《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洪上寄宿制中心小学郭进芳

教学目标:

1、经历在现实的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能正确地辨别这四个方向。

2、在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语描述所在的方位及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位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情境中确定和区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和描述其他三个方向。

教具准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齐唱儿歌《东西南北》。

全班齐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老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3.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演示:例题图《小明上学》。

提问: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知道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哪个方向是东?

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起立,面向太阳站好。你能说说自己的面前是什么方向吗?你的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自己先指一指、说一说,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师:我们前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后面是()

全体起立:面向(),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向右转,又面向(东面)

师:你发现了什么?(东西相对、南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不管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板书: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转过身来坐下,我们看屏幕:小明也像同学们一样,在一天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知道(课件出示:小明面向太阳站立图)小明的前面、后面、右面、左面各是什么方向吗?(根据学生回答,把课本上的四句话填完整)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教学“试一试”。

下面我们来做个指方向游戏好吗?

(1)游戏示范:请一个学生上来,先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发出口令,学生指出方向

(2)学生活动:同桌学生先由一个人说口令,另一个人做,再进行交换。

(3)谈话: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豆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面向北面战立,一边指方向,一边回答。

三、应用与拓展。

1、说一说,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交流辨别方向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中相应的图,并讲述运用北极星、树的年轮和指南针辨认方向的方法。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看一看教室里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3、看一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现在让我们到学校的操场上去,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指名说操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家住在学校的面。”让爸爸妈妈判断你说的对不对。

《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教学设计

金丽萍2009年11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59页。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分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并简单绘制出操场四个方向的景物,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结合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和创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悉太阳升起的地方,确立起东方的概念。

2、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南、西、北方位。

3、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4、知道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5、通过启发,使学生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时,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重点:

1、确立“东”的方位。

2、经历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的实践活动。

3、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教学难点:

实景中方位感与纸面上方位感的相互转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猪妈妈和猪宝宝在草原上的图片引出迷路现象,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开始学习方向与位置,并示题:方向与位置。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认识到方向的重要性。使学生迫切想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二)校园观察,体验方位

带上数学书、铅笔、橡皮,和老师一起去操场认一认方向。

1、做预备运动:

2、学习四个方向:

从太阳升起的方向引出。

(可以通过一年级语文已学的方向歌介绍四个方向)。

边说边做: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引导生分别说出操场四个方向及景物。

3、游戏(比赛)

学生转身,手指方向,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直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隐藏四个方向

说一个方向,学生转向相反的方向。

让转身较快的同学说说他的记法。

引出:东西、南北是相对的两个方向。

4、绘制简单操场地图

自己选一个位置坐下,把学校四周的景物写在附录P105。回教室。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空间观念较差,辨认方位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把学生组织在教室外,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儿歌、指一指、转身比赛等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记住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并能辨认。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室内辨认,实现迁移

1、快速回教室,师出示校园的照片,一起回忆,及时巩固。

2、把“东南西北”贴在教室

3、展示学生记录,发现不统一的问题。

4、观察地图,介绍并熟悉约定方向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这个约定。

根据中国地图说一说,北京在中国的(北方),海南岛在中国的(南方),西藏在中国的(西方),东海在中国的(东方)。

5、重新绘制地图

生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约定重新绘制地图到P58。

师展示学生重新绘制的地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实践活动辨认了方向,体验到了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关系,再通过学生绘制地图中的方向不统一,引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制图约定,并按约定重新绘制。】

(四)巩固练习,扩展运用

1、以自己为中心说一说

面向不同方向,说说以你为中心的四个方向上分别是哪位同学。

2、根据局部地图说一说

3、借助局部图展开空间想像

4、(机动)观察地图发现:“街”一般是南北朝向的,“路”一般是东西朝向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四个方向,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一旦自己的位置定下来,自己的东南西北面景物是不变的。能以某物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并能说说在某物的哪面。】

5、扩展知识

介绍指南针、天然指南针等辨别方向的物品与方法。

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结束本课。

师:辨别方向的办法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后问家长或查资料,比一比谁搜集的辨别方向的办法多。

【设计意图:回归课始的迷路怎么办?使整个教学活动完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得到成长。】

(五)小结课堂,疏理知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六)机动

看书并完成书P58和P59相关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东南西北》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东南西北》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东南西北》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东南西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2.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生特征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在学生 会用上、下、左、右描述 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三、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中的三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

3、在互动、探究的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能力。

4、在实践操作及趣味游戏中,学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东、南、西、北;能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难点:能在现实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

五、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 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体现了从生活入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在认识方向的实践活动中有效的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合作精神和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投影、气球、相关课件若干。

学具准备:图片、胶棒、

全班若干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若干人。

七、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发需要

师生介绍交流:

师:刚才我把自己介绍给你们了,现在我特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交朋友,看谁想第一个把自己介绍给你的新朋友呢?

生举手回答。

师:这样介绍是不是太慢了,那怎么介绍呢?在介绍自己时,也可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其实不管你如何转,都还有更直接的方法能说出你身边的同学的方向 ,你想知道吗?

{ 设计意图: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活动一:生活中辨认方向。

1、学生用生活中的知识辨别方向。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前后左右这些表示方向的词,那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板书:东南西北)

生:早上太阳升起的一面是东,下午太阳落下去的一面是西……

生:和东方对着的那一方是西方。

师:咱们用小手指一指东方、西方。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辨认一下教室的东面和西面有什么?

指生把“东”“西”两个字贴到墙上。

2、课件演示继续辨方向。

师:东方和西方可以根据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地方去找,怎样才能找到南方和北方呢?

生:看北极星,指南针,树的年轮,积雪,儿歌……(教师课件演 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介绍)

师:这里还有两个字宝宝“南、北 “迷路了,谁能帮助他们找到家?

指生贴字

师:用你的小手指一指南和北,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室的南面和北面分别有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 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教室中辨方向。

1、玩一玩,辨一辨,看谁反应快。

A:面向东方跺跺脚--面向西方跺跺脚,你发现了什么?

生:东西相对

B:面向南方拍拍手,面向北方拍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南北相对

C:老师说方向,同学面向相反的方向,也可生说方向学生做动作,也可小组间同桌间互动。

D:面向东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南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西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北方,点点东南西北。

2、说一说,解决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肯定牢记了东南西北方向,课前我们用前后左右介绍了你周围同学,现在就请你用刚才学的方向词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

小结:我们知道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不管我们如何转,东南西北的方向是永远不变的。

律动:说一说,动一动

师:前面的表现很精彩,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放松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课件演示)

向着()方说一说,太阳公公,起床了!

向着()方说一说,太阳公公,晚安!

向着()方说一说,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向着()方说一说,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所有的活动既为学生获取有关方向的知识提供了可靠的源泉,又为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三)回归生活,玩中强化。

面图中辨认方向。

1、填写教室平面图。

师: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有很多的方法可以找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教室然后在记录纸上标明物品所在的方向。(题卡)

指生板贴

师:观察比较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把什么方向贴在了上面),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时,这样行吗?那你能想个办法吗?

师讲故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由来)--我国古代皇帝的宝座都是坐北朝南的,所以那时地图的上部表示南方。而当时美国致力于西部开发,早期的地图都是以西为上,后来各国加强了交往,发现同样世界的人民做出来的地图根本不一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人们为了方便统一,以北极星来定方向,规定以北位上,故有了现代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判定方法,从而解决了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地图上的方向位置。让学生在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 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明确地图上的方向。

(课件演示)

3、根据天安门广场平面图,说一句有关方向的话。(课件演示)

4、我是小小设计师:学生自由设计校园平面图,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把设计推荐给校长。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

(四)体验收获、拓展延伸。

1、学生谈收获。

2、实践作业 :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把你家到学校的路线绘制成一幅平面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谈收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通过多 种形式的实践运用、发展延伸。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又运用指导于生活,以期 使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效果。}

八、学习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辩认方向,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感知方向的相对性。

2、认识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并应用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

1、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 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

以小动物迷路为线,教会学生辩认方向方法,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动物回家。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建立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

难点:应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学生分析】

我校虽处于深圳的西北较偏之处,但各班课室的媒体设备齐全,全班共有学生48人,班额较大。但多数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有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大胆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

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一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我一开始利用媒体来创设一个动物迷路的情境,并设计“学会方向的辩认方法帮小动物们回家”的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读儿歌、辩认课室及自己位置、找地图中的城市位置、帮小动物回家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建立东、南、西、经的方位观念,体验东、南、西、北的位置关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用所学知识帮助小动物找家,培养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教材把本课分成操场辩认和认识地图上的方位,由于本班课室位于教学楼的四楼,学生上下楼梯费太多时间。我把操场的生活辩认改为课室辩认,把操场的辩认作为课后练习,让学生下课后通过观察独立完成。

【教具】电脑课件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认识面积

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

1、认识面

师:在我们的教室后面,有许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些老师的到来。(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真热情。刚才我们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伸出你们的手,用手掌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学生摸一摸)

教师巡视后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全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摸一摸。

师: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桌子的面。

2、认识面积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教室看看你能找到那些物体的面。(ppt出示,指名交流)

提问:黑板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有什么不一样?流动红旗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提问:什么是面积呢?谁能说一说。(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PPT出示)

例: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

照这样子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和面积交上了朋友,接下来请同学们选两件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交流)

提问:这两位同学说的物体的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3、出示教材第58页下部的两个图形,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蓝色。

学生操作后,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红色的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蓝色的部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为什么?

启发:你能想办法验证上面所作的判断吗?(PPT验证)

4、师:刚刚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那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指什么?正方形?圆呢?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指(长方形的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是指(正方形的大小)……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所以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平面图形的大小 )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在纸上画一个平面图形,再于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图形面积大一些。

6、你能比较出下面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吗?叫学生先估一估,

说明:运用观察法已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你能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借助老师提供练习纸上同样大小的方格子,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请学生上展台演示,数出红色长方形有16个格子

适时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绿色长方形有15个格子,大家一起数一数。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办法——数格子,(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请你在练习纸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同桌比一比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为什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并且比较大小(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所以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大,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小。)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由于梯形图形的特殊性,鼓励孩子用割补的方法数出格子个数。再交流反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中国地图,老师介绍: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张地图上老师描下四个省,分别是江苏省、青海省、山西省、湖南省。你能用观察法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生:青海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老师告诉你们江苏省约10万平方千米、青海省约72万平方千米、陕西省约15万平方千米、湖南省约21万平方千米。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火眼金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找一张中国地图,比一比有关省份面积的大小。

2、想想做做第5题

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比较面积大小。试着让学生说一说。遇到图形大小的面积有争议的时候,引导学生只要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就可以了。

3、生活中的数学

看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过年的时候绣了一副十字绣,量得它的长 40厘米,宽30厘米,老师想帮十字绣装上相框,相框至少长多少厘米?如果老师还想帮十字绣配上一块玻璃,玻璃得有多大呢?

从题中,你知道什么?要求相框长多少就是求什么?口答

要求配的玻璃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呢?(玻璃的面积)

可是玻璃不小心碎了……

数学可真奇妙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去一探究竟。

4、小小设计师

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是6个格子的图形,并用水彩笔涂上颜色。请你用你的画笔再借助你的数学思考,看看哪位小朋友画的图形既美观又新颖?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都有面,这些物体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学会了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数方格的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教案

【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或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两个部分 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小数,把小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稍有困难。三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学生的认知只是建立在几何直观的层面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的是边学边练,提问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小数的描述性概念,并且能够准确的掌握一位、两位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几何直观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所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认识具体量中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写小数,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直观,初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感知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单、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红包,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试读小数。

同学们,老师春节的时候接到了许多的祝福红包。

妈妈的红包1.66元,希望我,一切顺利。

儿子的红包5.20元,告诉我,我爱你!

爱人的红包99.99元,希望我们幸福的日子天长地久。

朋友的红包,0.01元,得到的……一分幸运。

板书:1.66、5.20、99.99、0.01

2.对比整数、小数明确小数的描述概念,揭示课题。

许多的祝福红包累积在一起,不知不觉,我的微信钱包里竟然已经存了166元钱。大家看看黑板上这些数和投影上的这个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像1.66、99.99、5.20、0.01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拆红包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红包中发现小数,在不自觉中初步认读小数。在与整数的对比中,发现小数的特点,初步感知小数。】

二、认读小数,明确小数读法,感知小数用途。

1.谁愿意带我们读一读这几个小数?能说说,小数该怎么读吗?

2.用你们总结的方法来读读这个小数。

3.45读作:三点四五

3.开火车读小数,巩固小数读法

4.生活中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设计意图:在读数的语境中,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读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的读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描述的能力。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感知生活与小数的密切联系,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

三、提出问题,探究小数含义,明确小数写法,感知小数意义。

1.投影出示:索菲亚教堂,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免票。

儿子身高1米3分米,他用买票吗?

2.提出问题:1米3分米是1.3米吗(或1米4分米是1.4米)?我们是不是得验证一下吧?

(板书1米3分米 1.3米)

3.借助线段图,探究解决问题。

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

(1)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这一份的长度是?(1分米)

引导学习:1分米是1米的1/10,是1/10米。1/10米也就是0.1米。

(2)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三份的长度是?(3分米)

引导学习:3分米=3/10米=0.3米。

小结:看来同一个长度,既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

(3)学生独立学习:那这段的长度怎么表示呢?(7分米)

生:0.7米 7/10米。

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成这样的一位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借助几何直观,师生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十进制分数的可以用小数表示。】

(4)延伸线段图,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师继续补充两段:现在,线段全长?

生:1.3米。(板书:1.3米)

(5)师指着板书:这里的1表示?3表示?

也就是1米3分米等于1.3米。

小结评价:孩子们,数学中就应该这样学习,大胆猜测,细心求证。

4.明确含义,巩固写法。

(1)老师身高1米6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1.6米)

(2)那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用小数表示呢?试着写在卡纸上。

(3)指导写法:小数点是个圆圆的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4)你能再写出几个小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线段图,让学生在几何直观中验证1米3分米=1.3米,同时明确在具体情境中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同时在补充练习中通过教师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小数写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迁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探讨身高的问题。你们不仅会读小数,还会写小数了。你们真是一群有能力、会学习的孩子。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一瓶水要怎么付钱?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选择展示。巡视是否有错例,对比贴出来。同桌相互检查。)

1.摆硬币

2.做92页做一做

3.看价格写小数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人们总是希望事物朝着简洁、简单的方向发展,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通过写价签的活动,把学生在身高方面得到的知识迁移到价格方面。再次巩固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学文化,总结延伸课堂。

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天我们能这么简洁地表示小数,可要归功于古人。(ppt 小数的历史)古时候是这样表示的。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后,是这样表示的。直到小数点的出现,让小数的记法更加简洁。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小数,让学生感知小数无处不在,与生活密切联系。引入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认识》教案

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教学难点:

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

(2) 板书课题。(年、月、日)

2. 出示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一定不陌生。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请看:(播放课件)

看了刚才的演示,同学们都知道了吧,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有关,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二、分层探索,研究年历

1.认识年历。

(1)猜谜,引出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奥秘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年月日的奥秘,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好朋友来帮忙,是什么呢?快来猜猜看——“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是什么?

你们见过年历吗?哪里有年历?

(2)指导学生认识年历。

师:年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小小的年历中隐藏着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醒目的大字,表示的是这张年历的年份;年份下面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每个月中,记载着这个月的每一天。

(3)年历活动。

教师指其中的一日问:这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这一天是星期几呢?它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后一天呢?

6月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在哪里呢?它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7月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它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这一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呢?它的前一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呢?它的后一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4)找出重大节日。(学生交流后汇报,老师用课件展示。)

一年中,有许多特殊的日子,有特别的意义,你知道有哪些重大的有意义的日子?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小结:好了,这些重大的节日大家都应该记住。你们看,年月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年月日之间到底有些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用你们手中的年历卡学习有关的知识。

2.观察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1)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和同桌互相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看你能从年历卡中发现什么,和同桌说一说。(看看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交流汇报研究成果,及时总结。

快来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1: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8天。(师板书。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

还有吗?

生2:我发现了二月份的天数最少。(师:有多少天呢?同学们听到了吗?这个“最”字啊,说明他在观察二月份的天数的同时,和其它月份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比较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生3:我还发现一年有12个月。(师:怎么发现的? 生:年历上有12个红心字。师:行啊,同学们,数数多简单啊,我们都会,但是能够通过年历来体会到这些数的含义,这就不简单了)

好,同学们,老师知道了,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能从年历上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

一年有12个月。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准备了2003年的年历。大家看一看,2003年有多少个月呢?(12个月)你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还有吗?

同学们,你们的年历上都是12个月吗?

看来,同学们一下就从年历中发现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一年有12个月。(板书)来,读一遍。

认识大月。

好,谁能在屏幕上找一找,在12个月当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老师点课件出示)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是按照从1月到12月依次观察的,这样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来。我们也象他一样把这几个月说一遍。(生说,师:它们都有31天)。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看看你们人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大月是哪几个月?(指名说)其他小朋友,你们的年历上大月都是这几个月吗?

对,不管是哪一年,大月总是1、3、5、7、8、10、12月(板书),大月总是31天。

认识小月。

再接着找,30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师课件展示)对吗,孩子们?这几个月都是30天,我们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看看在你们的年历上,小月也是这几个月吗?

12个月中,小月总是4、6、9、11月(板书),小月都有30天。

哎,还剩一个很特殊的月份呢!几月?(二月)二月有多少天?(28天或29天)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都是二月,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却是29天。你们真仔细。

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呢?你们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数学博士的介绍吧!(播放课件)

出示二月月历,说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我们通过看二月份的天数,就知道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小知识:播放课件,介绍平年、闰年的形成过程。

全年天数。

没想到吧,一张小小的年历上还藏着这样多的科学奥秘呢!听了数学博士的介绍,你们又知道了什么?(平年全年有365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小结: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嘛。正因为刚才小朋友的提问,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新成果。所以,我们应该谢谢他。

3.识记大小月。

探究方法。

师:刚才我们又了解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年的12个月中,(指着板书)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

那要想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看。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看看能不能用双手和大脑,创造出方便又好记的法宝。

自学课本

我们的课本上就介绍了一些记住各月天数的方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好方法。

有什么好方法呢?谁来说说?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方法二:歌诀法。

师:这些方法好不好?下面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记各月的天数。(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大小月的)

游戏:大月来了拍拍手,小月来了拍拍肩。

同学们记住各月的天数了吗?(记住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敢)

好,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老师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你们就拍拍手,要是小月你们就拍拍肩。明白了吗?好,准备。

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老师不用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是哪一年,我就能告诉你,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师根据学生提的年份回答。

教师指出像1996年、2000年、2004年、等,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的规律。(课件)

教师讲解: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课件)了解四年一闰的来源。

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为什么说是“一般”呢?下面大家自己试着判断一下,1900年是不是闰年?

学生自主计算:再通过日历发现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课件验证)

教师强调: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课件)

三、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2.第78页做一做

填出自己生日的月份和日子,然后标出此月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3.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同学们学得快乐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确实不小,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每日都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小进步,每年都有大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目标:

1、知道以元为单位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白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写小数会读、。

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用具: 米尺、标价牌、磁铁、小黑板(书中表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出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 圆珠笔3.50元 日记本3元 铅笔0.20元 文具盒15元 橡皮0.15元 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 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二、认识小数:

1、 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 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3、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能把它们转化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么? (指名学生回答,是在小黑板上写) 3.50元=3元5角 0.20元=2角 0.15元=1角5分 1.5元=1元5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等号的左右两边,发现了什么? 生1: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生2:3.50元和1.5元同样可以转化为几元几角,为什么一个小数部分第二位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呢? 师:你真会想啊,这个0可以去掉,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但是小数的意义和数位是不同的。现在明白了么? 生:明白了。

4、 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5、 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6、 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大家瞧,这是多少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师: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分,每分就是1分米。 师:恩,对极了。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呀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师:6分米呢?8分米呢? (2) 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问:这又是多少长呢? 生:1厘米长。 师: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 师: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1/100米。 师: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生:0.01米。 师:真是聪明,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 师:那么18厘米你会转化么? 生:18/100米,0.18米。 师:打开课本89页,完成其中的填空。(完成后校对) (3) 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师: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 杨昆1米40厘米 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 完成后校对。

三、 巩固联系。

填单位名称。

8.64元=8( )6( )4( )

2.83米=2( )8( )3( )

填适当的数。

3.19米=( )米( )厘米=( )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中的第一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关键: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子是多少?

3、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0页例6,71页例7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独立思考:1平方分米的图形和100平方厘米的图形面积大小一样吗?

2、小组合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3、怎么将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怎么将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

三、自我挑战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___

张是4平方分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5 _______合

平方厘米

3、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翠鸟》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翠鸟》教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知识梳理
1、词语积累:
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泡泡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
2、优美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设计理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学习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
朗读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快乐导入(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投影仪出示翠鸟图片)
介绍: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
2.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读课题。
2.思考:
(1)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2)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3)翠鸟的家在哪里?
二、自学字词,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1.教师总结学生所写内容,引出:课文是怎样来描写翠鸟的呢?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字词。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寻求帮助。重点指导读音:“赤”“衬”“衫”是翘舌音。
3.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并进行自主评价。
(1)学生交流“腹”和“泛”的写法。
(2)临摹“翠”与“翁”,“秆”与“透”。
4.小组内展示生字、评价哪个字写得规范或者哪部分写得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与自己所写内容进行对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
2.小组合作依次汇报讨论怎样识记生字。
3.学生交流、总结生字的写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写。
根据同桌的建议分别再写一写。
4.小组长组织评价,谁的字写得既准确又美观。
三、熟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10分钟)
1.教师指名读文。
(1)点名读文。
(2)汇报:你对翠鸟有了哪些理解?
(3)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启发归纳概括:作者写了翠鸟的哪几个方面?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的感情。
1.(1)几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识记内容。
(2)学生集体交流获得的内容。(如:它的颜色鲜艳,能快速地捕获到小鱼)
(3)学生自主概括文章内容。(如:全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以及要保护翠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四、品读课文,探究发现(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点名读第1自然段,在头脑中勾勒翠鸟的外形,都介绍了它哪几部分?
(2)再自由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有什么发现?
(3)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发现所得。教师相机指导: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对比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第2~5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教师总结总分式写法。指出我们的习作中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
2.(1)相机指导朗读。翠鸟美丽的外形惹人喜爱,读出喜爱之情,心情要高兴。
(2)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1.学生合作、交流。
(1)一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勾勒形象。(汇报内容:爪子——羽毛——眼睛——嘴。)
(2)自由读文,自主发现。
(3)师生互动预设。(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其中描写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比喻句的写法:比如“头巾”“外表”等,使语言生动形象,使翠鸟人性化。抓住“颜色鲜艳”的中心句。)
(4)学生感受这种写法,并尝试写一段话。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写法,读出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观察法、情境法、读中感悟
学习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用时:8分钟)
1.复习字词。(出示习题)
2.回顾第1自然段。
1.完成习题。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
二、乐中探究,乐中交流(用时:22分钟)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从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突出翠鸟是捕鱼能手。边读边画。
(2)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不懂的问题。并深入思考:翠鸟的外貌特点和动作特点之间的关系,结合语句来说。
3.读第4、5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所包含的人物情感的变化。
4.启发思考渔翁的话蕴含什么道理?
5.指导朗读,读出喜爱及不舍的感情。
1.(1)学生画词和句子。
(2)结合语句汇报。(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2.小组内交流,汇报。3.联系上下文,汇报人物情感的变化。
(从“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我们的脸有些发红”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我们的情感变化:喜爱翠鸟——想占为己有——让翠鸟回归自然。)
4.思考老渔翁的话。(真心喜爱翠鸟,就是给它自由。)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三、乐中提升(用时:10分钟)
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认识》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认识》教案设计

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教学难点:

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

(2) 板书课题。(年、月、日)

2. 出示有关年、月、日的小知识。

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相信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一定不陌生。那么,你们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请看:(播放课件)

看了刚才的演示,同学们都知道了吧,年月日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有关,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就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日。

二、分层探索,研究年历

1.认识年历。

(1)猜谜,引出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奥秘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要想知道年月日的奥秘,我们需要借助一个好朋友来帮忙,是什么呢?快来猜猜看——“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是什么?

你们见过年历吗?哪里有年历?

(2)指导学生认识年历。

师:年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小小的年历中隐藏着许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醒目的大字,表示的是这张年历的年份;年份下面的每一小块,表示的是这一年中的每一个月;每个月中,记载着这个月的每一天。

(3)年历活动。

教师指其中的一日问:这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这一天是星期几呢?它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后一天呢?

6月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在哪里呢?它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7月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它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这一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日呢?它的前一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呢?它的后一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

(4)找出重大节日。(学生交流后汇报,老师用课件展示。)

一年中,有许多特殊的日子,有特别的意义,你知道有哪些重大的有意义的日子?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小结:好了,这些重大的节日大家都应该记住。你们看,年月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年月日之间到底有些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用你们手中的年历卡学习有关的知识。

2.观察探究,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1)学生仔细观察年历卡,和同桌互相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看你能从年历卡中发现什么,和同桌说一说。(看看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交流汇报研究成果,及时总结。

快来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生1: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8天。(师板书。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相同)

还有吗?

生2:我发现了二月份的天数最少。(师:有多少天呢?同学们听到了吗?这个“最”字啊,说明他在观察二月份的天数的同时,和其它月份进行了比较。观察和比较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生3:我还发现一年有12个月。(师:怎么发现的? 生:年历上有12个红心字。师:行啊,同学们,数数多简单啊,我们都会,但是能够通过年历来体会到这些数的含义,这就不简单了)

好,同学们,老师知道了,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能从年历上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

一年有12个月。

下面,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准备了2003年的年历。大家看一看,2003年有多少个月呢?(12个月)你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还有吗?

同学们,你们的年历上都是12个月吗?

看来,同学们一下就从年历中发现了年和月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一年有12个月。(板书)来,读一遍。

认识大月。

好,谁能在屏幕上找一找,在12个月当中,有31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老师点课件出示)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是按照从1月到12月依次观察的,这样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来。我们也象他一样把这几个月说一遍。(生说,师:它们都有31天)。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看看你们人拿的是哪一年的年历,大月是哪几个月?(指名说)其他小朋友,你们的年历上大月都是这几个月吗?

对,不管是哪一年,大月总是1、3、5、7、8、10、12月(板书),大月总是31天。

认识小月。

再接着找,30天的是哪几个月?(生说,师课件展示)对吗,孩子们?这几个月都是30天,我们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看看在你们的年历上,小月也是这几个月吗?

12个月中,小月总是4、6、9、11月(板书),小月都有30天。

哎,还剩一个很特殊的月份呢!几月?(二月)二月有多少天?(28天或29天)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都是二月,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却是29天。你们真仔细。

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不一样呢?你们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数学博士的介绍吧!(播放课件)

出示二月月历,说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我们通过看二月份的天数,就知道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小知识:播放课件,介绍平年、闰年的形成过程。

全年天数。

没想到吧,一张小小的年历上还藏着这样多的科学奥秘呢!听了数学博士的介绍,你们又知道了什么?(平年全年有365年,闰年全年有366天)

小结: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嘛。正因为刚才小朋友的提问,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新成果。所以,我们应该谢谢他。

3.识记大小月。

探究方法。

师:刚才我们又了解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年的12个月中,(指着板书)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

那要想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看。

俗话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看看能不能用双手和大脑,创造出方便又好记的法宝。

自学课本

我们的课本上就介绍了一些记住各月天数的方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好方法。

有什么好方法呢?谁来说说?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方法二:歌诀法。

师:这些方法好不好?下面给你们一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记各月的天数。(同桌互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大小月的)

游戏:大月来了拍拍手,小月来了拍拍肩。

同学们记住各月的天数了吗?(记住了)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检查?(敢)

好,我们一起做个游戏!老师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你们就拍拍手,要是小月你们就拍拍肩。明白了吗?好,准备。

4.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老师不用看年历卡,只要你说出是哪一年,我就能告诉你,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师根据学生提的年份回答。

教师指出像1996年、2000年、2004年、等,都是闰年,引导学生观察闰年的规律。(课件)

教师讲解: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课件)了解四年一闰的来源。

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为什么说是“一般”呢?下面大家自己试着判断一下,1900年是不是闰年?

学生自主计算:再通过日历发现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课件验证)

教师强调:公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课件)

三、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2.第78页做一做

填出自己生日的月份和日子,然后标出此月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3.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同学们学得快乐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确实不小,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每日都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小进步,每年都有大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案

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

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

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 1 :

坐旋转木马每人 2 元,9 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出示“10 人要多少钱?”

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

坐碰碰车每人 3 元,2 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

出示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 3 元,20 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出示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 3 元,200 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3×20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指名学生 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 3 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观察这3 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边回答, 教师一边加以引导: 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乘完后在哪里添 “0” ? 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

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 数的末尾有几个“0” ,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二、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20×7= 200 ×7= 2000 ×7=

20 ×4= 40 ×6= 60 ×8=

600 ×5= 500 ×4= 500 ×8=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 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 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 “0” ?

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

生: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添上去的“0” 。

2.提高练习

40×( )=120 30 ×( )=210

80 ×( )=240 50 ×( )=250

700 ×( )=4900 600 ×( )=3000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出示神州六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然后出示题目: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大约 每秒8千米,1分钟它大约飞行有多远? 请班里的男同学作答。

出示嫦娥一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之后出示题目:它的飞行速度大约是每秒 9 千米,半分钟大约飞行多远呢? 请班里的女同学作答。

4.游戏

以刚才做完的两个题目为男生命名神州队,为女生命名嫦娥队。

指名选取队长各一名。各队代表从袋子里先抽一张数字卡片(1~9 的数字卡片各有两张) ,任意放在其中的一个因数上;再抽一张放在另一个因数上。所得的积较大的队获胜。

游戏一共进行两到三次。

三、课堂总结

教师问学生: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时你会 注意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教案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6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 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开火车小游戏

由李欣逸同学主持课前游戏练习乘法口诀。

1、竖式计算:24×13= 78×8= 124×5= 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

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2、口算比赛:

3、生独立完成P47页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你有哪些提醒?

2、师总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