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9-10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认识面积

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

1、认识面

师:在我们的教室后面,有许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些老师的到来。(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真热情。刚才我们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伸出你们的手,用手掌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学生摸一摸)

教师巡视后示范摸数学书封面的全部,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摸一摸。

师: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桌子的面。

2、认识面积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教室看看你能找到那些物体的面。(ppt出示,指名交流)

提问:黑板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有什么不一样?流动红旗的面和五星红旗的面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提问:什么是面积呢?谁能说一说。(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PPT出示)

例: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

照这样子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和面积交上了朋友,接下来请同学们选两件身边的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交流)

提问:这两位同学说的物体的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3、出示教材第58页下部的两个图形,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上红色,长方形涂上蓝色。

学生操作后,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红色的部分),长方形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的大小?(涂有蓝色的部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为什么?

启发:你能想办法验证上面所作的判断吗?(PPT验证)

4、师:刚刚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那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指什么?正方形?圆呢?

师:长方形的面积是指(长方形的大小),正方形的面积是指(正方形的大小)……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所以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指(平面图形的大小 )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在纸上画一个平面图形,再于同桌比一比,谁画的图形面积大一些。

6、你能比较出下面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吗?叫学生先估一估,

说明:运用观察法已经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你能想一想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信封,借助老师提供练习纸上同样大小的方格子,你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请学生上展台演示,数出红色长方形有16个格子

适时提问:你是怎么数的?

绿色长方形有15个格子,大家一起数一数。所以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办法——数格子,(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请你在练习纸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同桌比一比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为什么?点名学生上台展示,并且比较大小(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我画的长方形有()个格子,所以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大,谁的长方形的面积小。)

7、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由于梯形图形的特殊性,鼓励孩子用割补的方法数出格子个数。再交流反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中国地图,老师介绍: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在这张地图上老师描下四个省,分别是江苏省、青海省、山西省、湖南省。你能用观察法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大,哪个省的面积小吗?

生:青海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老师告诉你们江苏省约10万平方千米、青海省约72万平方千米、陕西省约15万平方千米、湖南省约21万平方千米。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火眼金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可以找一张中国地图,比一比有关省份面积的大小。

2、想想做做第5题

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比较面积大小。试着让学生说一说。遇到图形大小的面积有争议的时候,引导学生只要说出面积大小差不多就可以了。

3、生活中的数学

看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过年的时候绣了一副十字绣,量得它的长 40厘米,宽30厘米,老师想帮十字绣装上相框,相框至少长多少厘米?如果老师还想帮十字绣配上一块玻璃,玻璃得有多大呢?

从题中,你知道什么?要求相框长多少就是求什么?口答

要求配的玻璃有多大就是求什么呢?(玻璃的面积)

可是玻璃不小心碎了……

数学可真奇妙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去一探究竟。

4、小小设计师

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是6个格子的图形,并用水彩笔涂上颜色。请你用你的画笔再借助你的数学思考,看看哪位小朋友画的图形既美观又新颖?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跟全班同学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都有面,这些物体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学会了比较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有观察法,数方格的方法。

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认识》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关键: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子是多少?

3、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0页例6,71页例7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独立思考:1平方分米的图形和100平方厘米的图形面积大小一样吗?

2、小组合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3、怎么将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怎么将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

三、自我挑战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___

张是4平方分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5 _______合

平方厘米

3、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我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分析

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

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你们想了解老师吗?(姓梁,汉滨小学,涵涵、彬彬)

2.让生猜师身高,师生交流,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分米。(板书:米、厘米、分米)

3.激活关于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观念:谁比划一下这些单位有多长。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游戏:在下面三个图形中任选一个均匀涂色,谁先涂完谁就赢。

2.你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

(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书:物体 面 大小)

3.为什么不选三号?(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只有平面封闭才有面的大小。(板书:封闭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游戏比一比:

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板书: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板书:摸一摸)

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概括面积的意义。

(3)课本61页“做一做”,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体会立体图形的不同面的面积。

2.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1)出示两个图形比较大小,利用重叠的方法。(重叠)

(2)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

(3)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学具摆一摆,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看哪个小组秩序好!速度快!

(4)学生汇报,并比一比那种标准比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课本62页“做一做”数格子。

(6)出示两个格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别进行比较。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较格子的多少,还要统一格子的大小,这就需要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

(1)自学课本63页内容。到底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国际上又是怎样规定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的呢?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通过自学你知道这些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形状的?

(2)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怎样检验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咱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钟,闭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脑海里?睁开眼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一平方分米。(撕开对比面积大小的变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

带来1平方米的纸让孩子们站上去感受。

(5)课本65页练习十四第5题。

三、知识运用,形成技能

1.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2.课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3.课本6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

1.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学习的伙伴值得感谢?

2.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3.推荐两名学生,当学习之星。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案

学习目标:

1、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0厘米=( )分米 7分米=( )厘米

2、正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

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公式=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2页例8,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有什么想法?你的思路是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2、我的做法是:

3、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哪种方法好?

三、自我挑战

1.一张黑板长18分米,宽12分米,黑板报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在黑板的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 分米。

2、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砖?

3、在一条长90米,宽6米的人行道上铺边长是是3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共需要多少块砖?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我的表现 。我学到了是: 。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

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

师:是指面积。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

【新课讲授】

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

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

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出示多媒体)

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

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

(2)猜猜看。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

(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

(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学会反思)

【课后作业】

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板书:

第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1)

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教学反思:

1、初建概念过程不够完美。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再现概念时方式单一,欠缺多元化。

再现概念时,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学生体验了面积的意义,单形式还是有一些单一。

3、内化概念时,临时起意。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操场平面图,谈话: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

2、谈话:刚才我们实际是用体育器材室的地面做单位估计了一下操场有多大,篮球场有多大,下面,请你们利用桌上的材料(书本、文具盒、练习本、正方形纸等)估计或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

分小组活动,交流操作结果。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它们的边长。

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徒手):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估一估:一张普通的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大?橡皮上面的面积有多大?

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

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谈话:请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做单位去测量怎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呢?怎样规定它的大小呢?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纸,初步感知大小。

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在1平方米的范围里能站多少个同学?验证,实地站一站。

三、巩固应用

1、学生独立填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案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面积的含义,了解面积的概念。

(2)用多种方法探究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感知面积。

(2)通过学生观察、图形重叠、数方格等办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课件演示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动手操作能力。

(2)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

通过观察、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什么是面积,分辨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1、正方形和长方形若干个。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一 些平面图形和物体,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谁能举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再举一些物体呢?

生: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物体如冰箱、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鞋盒、火柴盒等。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学生小组活动摸物体的表面。(教师走下座位了解学生对物体表面认识情况。)

师:请大家看看xx同学是怎样摸这个文具盒的?

生:我认为盒子的表面应该是裸露在外所有的面,而他没有找完整,只找了其中一部分。(讨论)

2、教师摸数学课本的表面。并告诉学生所摸到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注:重读强调大小二字 )

3、学生摸课本、铅笔盒、课桌的表面说说它们的面积。

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再说说课本表面的面积?

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生1:我摸的是文具盒的表面,我是这样摸的。(边说边展示)文具盒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2:我摸的是桌面,我是这样摸的。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探讨面积的定义。

师:同学们讨论讨论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 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注:大小用着重号

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物体有面积,那么图形有面积吗?

生:有。

1、出示图形

师:请大家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生:长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

图(2)(3)学生出现争议,讨论并得出结论这个图形没有面积。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它们都是图形,象(1)(4)这样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象(2)(3)这样的图形叫开放图形。而封闭图形可以计算面积。

(补充板书:或封闭图形几个字)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你的发现。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生:绿色的长方形的面积大,蓝色图形的面积小。

2、小组活动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师:你有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拿出你的学具在小组内先试试看。(课本附页中同上图形)

3、回报探究成果

生1: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块,比较剩余部分的面积大小。

生2:利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

生3:用小方块摆一摆。

生4:画格子在数一数的方法。

4、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数格子比较面积的方法。

四、拓展应用: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五、小结

你今天有那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那么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大呢?下节课我们就会知道了。

板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⑵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⑶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⑷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⑸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教学例2

⑴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⑵分小组讨论。

⑶集体交流。

⑷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3、教学“试一试”

⑴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书中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⑵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⑶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谈话: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一比。

2、想想做做3

出示书中的图,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问: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

3、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学生在书中描一描、涂一涂。

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想想做做5

出示题中的学校平面图。

谈话:这是美丽的校园的平面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

谈话:刚开始上课时,大家讨论了狐狸抢先挑选菜地占没占到便宜的问题,当时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提供1平方分米的纸片2张,让两个学生分别到黑板上量一量,比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和疑问?

五、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做思考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教科书第60、61页及相关内容。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有大小。

2.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会正确判断给出的概念是属于周长还是面积。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4.渗透数学建模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演示法、猜测验证法、比较法、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

直尺、黑板上画小正方形、大长方形、菱形、心形各一个,4张白纸和磁铁覆盖;每组苹果、橘子各一个;彩色粉笔、课件、切换笔,教案。(手提电脑、连接线、充电器、照相机)点赞心形50个。

学具准备:学习纸60张,彩笔每人一盒,橘子、苹果每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受面积(5分钟)

1.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它是一首儿歌,想不想听?(想)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学唱好吗?(播放《我是一个粉刷匠》)

师:儿歌欣赏完了,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就会有回报,你们瞧,粉刷后的墙面多漂亮!那么,我们能不能学着粉刷匠的样子,用粉笔将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呢?

2.涂色比赛

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涂色,女生涂正方形,男生涂长方形。比一比谁涂得快?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不公平,正方形小涂色快;长方形大涂色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正方形小、长方形大,其实它的大与小就与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面积的含义有关。(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和涂色比赛让学生初步感受面积的含义以及不同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

二、探究新知 认识面积(18分钟)

1.认识物体的面积(7分钟)

(1)摸数学书封面的面、桌子面。(平平的面)

师:下面,我们拿起数学书,用手摸一摸它的封面,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课桌面,有什么感觉?(平平的面)

课件出示: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2)摸橘子的表面、苹果的表面。(弯弯的面)

课件出示:

橘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苹果表面的大小,就是苹果表面的面积。

(3)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师:生活中的每个物体都有它的面,有的是平平的面,有的是弯弯的面。你能找到一些物体,摸一摸它们的面并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能)学生找并摸,教师巡视指导摸。

师:你摸的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 生 1:我摸的是数学书的封面。 师:摸给大家看看好吗? 生摸。 师 :谁还想说一说? 生 2:我摸的是文具盒盖的面。 生 3:我摸的是课桌的面。 生 4:……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体会物体有面,为后面学习“面积”建立感性认识。)

师:由此可见,物体的表面无论是像桌子面那样平平的,还是像橘子表面那样弯弯的,都是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板书: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4)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

( )的面积比( )的面积小。

( )的面积比( )的面积大。

(5)摆一摆 想一想:

同一本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8分钟)

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用红色的线条画出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然后将数学书封面平移到右边,左边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请比较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我们用红色的线条再画出树叶的周长,树叶消失后,留下一个什么图形?(不规则图形)看完这段视频,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树叶的面积是不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是)

师:那么,请你们再猜一猜: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呢?

课件出示:(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演示)

给一个圆形和有缺口的三角形涂成红色,结果圆形可以涂成红色,有缺口的三角形涂不成颜色,补上缺口改成三角形以后才可以涂色。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没有封闭的图形,它其实只是一条线,只有封闭图形才能确定面积。)

出示封闭图形,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

3.总结面积的含义(3分钟)

师:同学们,究竟什么是面积呢?请用自己的语言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

或 }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三、巩固应用,对比理解(8分钟)

1.说一说(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出示中国地图)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有这样四个省份,你能说出它们那个面积最大?那个面积最小?

(2)出示平面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辨一辨(2分钟)

下图生活中的小事,想想它与周长有关还是与面积有关。

(1)体育课上,同学们围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

(2)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

(3)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

(4)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坚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

(5)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擦黑板。

(6)农民伯伯给菜地围上了篱笆。

3. 画一画(4分钟)

在学习纸上用红色表示图形的周长,用蓝色表示它们的面积。(两名学生上黑板涂色)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5分钟)

1.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并质疑

2.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自评 互评 生评师 师评生)

师:同学们,你们课堂上,善于观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敢于创新。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给咱们全班同学点个赞!

五、抛出问题 课后延伸(4分钟)

课件出示:女生问 男生答(男生转后)

小丽家

小华家

女生读题:“小华家的厨房地面用了30块砖,小丽家厨房只用了25块砖,男生请回答,谁家的厨房地面面积大?”(男生回答:小华家的厨房地面面积大;转身看图后又回答:小丽家厨房地面面积大。)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引发思考,格的大小一定要统一才能比较大小。)

师总结:看来,我们必须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问题。用数格的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格的大小一定要统一。这个统一的规定是怎样的呢?它在计算面积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下一节课将继续研究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

最后,送大家一句学习名言: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陶行知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教材分析:

《面积的含义》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 的。学好本节课为学生后续认识面积单位,探究面积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们具备的一些生活经验,他们了解面的存在,能找到相关物体的面,但对面积的表达不够清晰,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系统化。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体会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理解封闭图形也有面积。

教学准备:

苹果实物、卡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面积”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面”并提问: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时候认识的?看到“面”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很早就认识,并说出与“面”相关的一些词语或句子。

二、结合实物,理解“面积”

活动一:看看面,感知面有大有小

大家刚才提到了桌面、墙面等物体的面,你能通过观察比较这些面地大小吗?

预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 )的面大,( )的面小。

活动二:摸摸面,感知平面与曲面

1.们在自己的身边看到了很多面,请大家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桌面和长方体盒子的每个面,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些面都是平平的,光滑的。(平面)

2.教师出示一个苹果,请同学们再摸摸苹果的表面。

预设:苹果的面是弯曲的。(曲面)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无论是平面还是曲面都有面积。

3.出示PPT,引导学生判断数学课本封面面积的大小能否随着摆放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预设:不会变化。因为是同一本书的同一个面,所以无论怎样摆放它的面积的大小都不会变。

活动三:画画面,感知平面图形的面

教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找到了很多物体的面,知道了它们的面积有大有小,你能选择一、两个你看到的面并尝试画下来并给这个面填充上颜色吗?

预设:学生会选择桌面、课本封面、钟面等教室里能看的物体的表面画下来并在面上涂上颜色。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活动四:辨析面,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师: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如果是不封闭图形呢?

出示PPT 【马文辉专栏】《面积的含义》教案 这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确定吗?

预设:这个图形没有面积,因为它不封闭,它的面地大小不能确定。

小结:像这种不封闭的图形的面积大小无法确定,我们就可以说它没有面积。

三、巩固练习,深化“面积”

1.结合生活中的小事,辨析它们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

2.通过观察地图,比较省市面积的大小。

3.出示两张卡纸,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四、回顾全课,交流所得

教师从课堂表现、课堂收获、知识获得的过程等方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板书设计

面 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教案

【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或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两个部分 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小数,把小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稍有困难。三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学生的认知只是建立在几何直观的层面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的是边学边练,提问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小数的描述性概念,并且能够准确的掌握一位、两位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几何直观初步感知小数的含义所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认识具体量中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写小数,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直观,初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感知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单、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红包,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试读小数。

同学们,老师春节的时候接到了许多的祝福红包。

妈妈的红包1.66元,希望我,一切顺利。

儿子的红包5.20元,告诉我,我爱你!

爱人的红包99.99元,希望我们幸福的日子天长地久。

朋友的红包,0.01元,得到的……一分幸运。

板书:1.66、5.20、99.99、0.01

2.对比整数、小数明确小数的描述概念,揭示课题。

许多的祝福红包累积在一起,不知不觉,我的微信钱包里竟然已经存了166元钱。大家看看黑板上这些数和投影上的这个数有什么不一样的?

像1.66、99.99、5.20、0.01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拆红包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红包中发现小数,在不自觉中初步认读小数。在与整数的对比中,发现小数的特点,初步感知小数。】

二、认读小数,明确小数读法,感知小数用途。

1.谁愿意带我们读一读这几个小数?能说说,小数该怎么读吗?

2.用你们总结的方法来读读这个小数。

3.45读作:三点四五

3.开火车读小数,巩固小数读法

4.生活中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小数?

【设计意图:在读数的语境中,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读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数的读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描述的能力。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感知生活与小数的密切联系,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

三、提出问题,探究小数含义,明确小数写法,感知小数意义。

1.投影出示:索菲亚教堂,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免票。

儿子身高1米3分米,他用买票吗?

2.提出问题:1米3分米是1.3米吗(或1米4分米是1.4米)?我们是不是得验证一下吧?

(板书1米3分米 1.3米)

3.借助线段图,探究解决问题。

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

(1)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这一份的长度是?(1分米)

引导学习:1分米是1米的1/10,是1/10米。1/10米也就是0.1米。

(2)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三份的长度是?(3分米)

引导学习:3分米=3/10米=0.3米。

小结:看来同一个长度,既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表示。

(3)学生独立学习:那这段的长度怎么表示呢?(7分米)

生:0.7米 7/10米。

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用成这样的一位小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借助几何直观,师生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十进制分数的可以用小数表示。】

(4)延伸线段图,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师继续补充两段:现在,线段全长?

生:1.3米。(板书:1.3米)

(5)师指着板书:这里的1表示?3表示?

也就是1米3分米等于1.3米。

小结评价:孩子们,数学中就应该这样学习,大胆猜测,细心求证。

4.明确含义,巩固写法。

(1)老师身高1米6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1.6米)

(2)那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用小数表示呢?试着写在卡纸上。

(3)指导写法:小数点是个圆圆的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4)你能再写出几个小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线段图,让学生在几何直观中验证1米3分米=1.3米,同时明确在具体情境中小数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同时在补充练习中通过教师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小数写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迁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探讨身高的问题。你们不仅会读小数,还会写小数了。你们真是一群有能力、会学习的孩子。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一瓶水要怎么付钱?用你的学具摆一摆。

(选择展示。巡视是否有错例,对比贴出来。同桌相互检查。)

1.摆硬币

2.做92页做一做

3.看价格写小数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人们总是希望事物朝着简洁、简单的方向发展,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设计意图:通过写价签的活动,把学生在身高方面得到的知识迁移到价格方面。再次巩固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小数的初步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学文化,总结延伸课堂。

同学们,你知道吗?今天我们能这么简洁地表示小数,可要归功于古人。(ppt 小数的历史)古时候是这样表示的。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后,是这样表示的。直到小数点的出现,让小数的记法更加简洁。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呢,今后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结合身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小数,让学生感知小数无处不在,与生活密切联系。引入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书上第82-8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4、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5、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两人准备一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0多个。

教学过程:

一、猜测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

师小结: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反馈、汇报实验的结果。

(学生可能会用摆、量、换再算的方法)

师小结:刚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

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知识迁移

(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题的要求提问两个问题

(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4)反馈练习

①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②83页做一做题目。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想法。

③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0页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操作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前面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分别是怎么规定的?用手比划一下。

2、你想用什么单位度量你的课桌?为什么?为什么不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呢?

3、咱们学校的大操场用什么度量呢?还能用摆正方形的方法吗?看来摆正方形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有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那就方便多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节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了旧知,让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谈话,让学生明了学习这节课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任务。)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如果你有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他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呢?

(1)生独立思考,用拼、画等方式完成。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讨论:你们拼出形状各异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

(4)汇报结果: A 因为都是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所以是12平方厘米。

B 数出来的。

C 用长乘宽的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图形,创设探索情景,然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合作意思,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2、 探究长乘宽的方法。

(1)先让第三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2)先观察你们拼的长方形中,长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长是几厘米,宽的方向上有几块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再说说长方形中所含平方厘米数是多少。把结果填写在课本77页。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每行的块数乘行数等于总块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每行的块数等于(长),行数等于(宽)所以得到:长乘宽等于面积

设计意图::集体观察、对比、思考、验证并总结出结论。培养学生猜测——操作——验证的学习数学的探究过程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验证与应用

再画一画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怎样求面积?口述如何摆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 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练习二十九 第2题

2、做一做。测量时取整数。

四、 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计算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运用今天的知识,你能解决身边一些物体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教学要求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时,也是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案

【教材分析】:

辨认东南西北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进行 的。这节教材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到操场上,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体验“前北、后南、左西、右东”,培养方向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后一部分回到教室,认识地图上的四个方向。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 目标】:

【知识目标】: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

【能力目标】:在熟悉的环境中辨认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会判断其余方向,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到操场上去领略一下学校操场的风光,你们高兴吗?不过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生欢呼)(带领学生来到操场)

2、给学生讲述小淘气在公园迷路的小故事:小淘气和他的两个小朋友到公园里去玩,他们太高兴了,只顾低头在草地上自己玩,没有观察到周围的事物,太阳下山了,淘气和小朋友商量着该回家了。可他们草地挺大,他们东找西找,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天越来越暗了,他们急得哭了起来。

师: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智慧,帮助小淘气,说说怎样才不会迷路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畅所欲言)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在探索一下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板书:认识东南西北

(二)联系生活、玩中体验

1、说儿歌记方向

师:你知道早上太阳是从哪个方向升起的吗?指一指东方,和太阳公公打个招呼!

(引导生回答做动作)那你知道傍晚太阳又是从哪个方向落下的吗?再指一指西方,和太阳公公说拜拜.

师:我们通过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找到了东和西,那你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师:怎么才能快速判断这些方向呢?

我教大家一首儿歌:“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引导生边说儿歌边指方向

2、引导个性自编儿歌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儿歌来记方向,那你们能面对不同的方向来编出你的方向儿歌吗?

(学生小组先互相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不仅方向判断得准,而且儿歌编得这么棒!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转身面向某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的前后左右的位置变了,但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却始终不变。所以,只要我们认准一个方向,就能找到其余三个方向。

3、“背靠背”游戏。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玩三分钟“背靠北”游戏:找出四个同学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好,东西是相对的,是一对好朋友.南北也是一对好朋友,每个小朋友都要换不同的方向玩一次。每一次都要说出哪个位置同学的所在的方向。

(游戏结束,组内小朋友先交流刚才的方向。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三)深入研究自主交流

(带学生回到教室)

1、鼓励后谈话

师:刚才在操场上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做了记录,智慧老人要看一看你们的精彩作品,请大家拿出记录卡来。在小组之间画出刚才游戏的示意图,互相展示,并介绍你所记录的景物,要求用“东南西北”描述景物所在的位置。

生展示交流

2、引导观察

师:(取两组记录卡)同学们看看这两个组的记录卡,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发现填写的内容都相同,只是位置不同。

3、启发思考;

师:这样会给我们彼此交流带来麻烦,那大家听智慧老人的话对我们有没有帮助?

师学着智慧老人的声音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统一方向。

师:请学生旋转手中的记录卡。让北面都在上面.分别说一说其他三个方向在哪?

指导生旋转手中的记录卡。

5、引导记忆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忆地图上的方向。

学生自主记忆:拍手歌、顺口溜…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体验,深化内容,辨别示意图的方向,自主交流,将直观的认知内化成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内化知识,提炼数学规律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扩展延伸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很准确的判断出我们周围的方向了。在生活中人们还积累了很多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你知道有哪些吗?(同桌之间说)

看北斗星找北方,看树的年轮找南北看渠坡的小草看我们这个地区最常见的风向 …

(五)师生整理、分享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都非常好,不但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还能对其他同学给予正确地评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