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1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

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口算

38×10 20×14 22×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思考:通过对以上的计算,你能总结出在进行乘法口算以及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自学自导:

例: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个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并思考讨论:

1、从题目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2、试着自己列出算式。

3、列出算式后首先试着去估算看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

4、根据列出的算式试着计算出实际值。(用的什么方法)

5、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小组交流探讨)

根据题意列出算:37×48=1776

讲解怎样用竖式去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www.jAb88.COM

35×17= 27×33=

46×54= 63×15

小组讨论:两位数乘两位的进位乘法怎样笔算?

小结:

1、列竖式时数位对齐;

2、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顺序相同;

3、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第50页练习十一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六)、板书设计: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扩展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一)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一)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磁性按钮、随堂练习测试、点子图

五、教学过程

1.王老师听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她就到书店去买书。如果我们能帮助王老师解决她提出的问题,这些书就是给你们的奖励。

问题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学生列式计算,复习口算乘法)

王老师看到小朋友这么棒,决定再买一些书奖励给你们。

问题2.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0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学生列式计算,复习一个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问题3.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教师发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进行计算,鼓励计算的多样化。)

2.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3.教师带领学生比较不同的算法,找到计算书写简便的方法:竖式计算。

4.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讲评时用磁性按钮把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盖住。

提问: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表示2套书的本书。)

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乘数十位“1”的纸。

提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

(第二步算的是10套书有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表示10套书的本书。)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提问:第三步算的是什么?

(把10套书的本数和2套书的本数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6.课堂练习(见随堂练习测试)

7、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乘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乘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6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九)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46笔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3、通过比较方法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为了奖励我们三年级爱读书的学生,王老师准备为大家购买《童话故事》书,这一套书有14本(出示课件2),老师想买2套,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本?

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书:14×2=28)为什么用乘法?求2个14是多少?

认真观察算式中的两个乘数这是我们学过的几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买10套呢?(出示课件3)14×10=140(本)(板书:14×10=140)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那么如果王老师要买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4)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从题中我们知道:每套书有14本,(课件出示5)这是14本《童话故事》书,这也就是1套书,2套书,3套书……12套书。如果我们把每一本书看做一个圆点的话,就出现了眼前这样一幅点子图。(课件出示6)这是1个14,、2个14、3个14……12个14.12套书一共多少本?

12个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呢?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点子图。我们一起来看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7:温馨提示)

(1)先独立思考,你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转化成14乘一位数或14乘整十数来计算?

(2)用彩笔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并圈画出来,再把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如果有困难,可以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分的。

2、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算一算。

3、老师选择几位同学,讲讲他们分的过程。(张贴学生作品)

①把12套书分成3个4套,1个4套有14×4=56本,3个4套有56×3=168本;

②把12套书分成2个6套,1个6套有14×6=84本,2个6套有84×2=168本;

③把12套书分成1个2套和1个10套,2套有14×2=28本,10套有14×10=140本,一共有28+140=168本;

④把12套书分成3套和9套,3套有14×3=42本,9套有14×9=126本,一共有42+126=168本;

⑤把12套书分成4套和8套,4套有14×4=56本,8套有14×8=112本,一共有56+116=168本;

⑥把12套书分成5套和7套,5套有14×5=70本,7套有14×7=98本,一共有70+98=168本;

4、这些作品在分一分,算一算的过程中都计算出了14×12=168(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大家的分法虽然不同,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都是把这些点子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合起来)也就是先分再合。(板书:先分再合)

师:为什么要分呢?

生汇报

师:分了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的过程中就已经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将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这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

5、通过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我们知道14×12=168,如果没有点子图,你能根据右边的提示试着列竖式计算吗?(出示课件9) 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出示课件10)

请演板的同学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师重点强调、点拨:

①结合竖式,这里是14还是140,为什么?(出示课件11)14个10是140.

②140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表示几个十,所以末尾要和十位对齐。(出示课件12)

(6)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4×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是分三步进行计算的,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14得28,28表示几个几?第一次相乘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140表示几个几? 第二次相乘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28和几加起来?

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也是把12分成10和2用,他们分别乘14,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其实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口算的算理是一样的都是先分再合,只不过书写形式不一样。

(7)优化方法

我们已经通过竖式计算出结果,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其实刚才的这些分法当中有一种分法,正好和竖式计算的过程完全一样,你找到了吗?把12套书分成2套和10 套。

竖式中的28对应的是图中什么颜色圆点?是几套书的本数?140对应的是图中什么颜色圆点?是几套书的本数?

(口算、竖式、点子图三者对照比较,找相对应的部分。)

对照点子图我们理解了算理,结合竖式同桌两人再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4、揭示课题:这道题在计算中每次相乘的积满十进位了吗?也就是不需要进位,谁能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说出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板书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课件5)

(1)结合点子图,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

(2)能正确书写竖式,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对照目标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转化)今后我们再遇到新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办?(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自己来解决)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完成课本46页的做一做)指名板书讲解汇报计算过程

2、啄木鸟治病。(课本47页第3题)

3、解决问题我能行

小结: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用这节课学到知识去解决数学王国里更多的新问题。

课后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然后进位和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12套童话故事书,每套14本,一共有多少本?学生很快分析并解答了出来:12个14是多少? 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板演不同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题意观察、比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对错。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多了,能够理解1个十乘4得到4个十,故4应照齐十位,其它依此类推。效果良好。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如:对学生估计过低,学生已经表达清楚地内容,总要自己再重述一遍。 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七)

教学内容:P46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头聪明且爱动脑筋的兔小妹住在森林深处的城堡里,一天,它正准备出门拔萝卜,可它家门前被几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是搬也搬不动,推也推不开。于是它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石头上面有一些数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石头才会消失。但兔小妹也被这些问题难倒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 24×10 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 123×3

师:同学们,你们帮兔小妹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真棒!那你们有信心接受接下来的考验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 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 14×3=42(本) 42×4=168(本)

生4:……

师:你们把这个问题回答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为了计算更简便,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知识运用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十)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十),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并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笔算:12×4 180×3 105×7 832×9

3、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购物的经历吧。在购物的时候,你帮助爸爸、妈妈算过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吗?请同学们看这里的购书情境。(课件出示例1购书的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口算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引出新知;通过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互学(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看图画内容。让学生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为:24×12。

2、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提出要求:

①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时,要把计算过程说清楚。

②要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想一想他这样算有没有道理。

③把正确的方法确定下来。

三、展示。

(1)口算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明白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和方法。

(2)同学们会口算了,会用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师巡视辅导。

(3)学生展示汇报,据生答完成板书。再现竖式,理清笔算过程及算理:先用个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设问:这个24表示……接着,边叙述边书写:它表示24个十,是240,是24乘10的积。个位的0不写,4要对着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算出两个因数相乘的积。

边叙述、对话,边书写成:

方法二:

(4)、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老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写算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研讨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法,再现笔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做到数位对齐,数位应该如何对齐。

四、小结,笔算乘法的方法。先请多个学生说一说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口算,使学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再进行笔算,使学生掌握算法,重点说数位如何对齐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笔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五、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重点辅导后进生。

3、我会解决: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去植树,一共种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请问同学们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检测,综合测试自己,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地方,有利于及时改正错误,有层次的练习,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算法,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沟通。

2、老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当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精确处置进位问题。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六)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六)”,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六)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人教2011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46--4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多角度地探索14×12的积的方法。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简化、模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经历“现实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构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性,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情分析:

课前测试结果显示:60%的学生通过预习并不能达到对预习的知识完全理解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不明就里。站在竖式计算教学的角度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属于一个规定的七部规范动作,属于方法模型范畴。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探究算理、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列式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这真是个好习惯,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关于书的问题.你看到了多少套书?同学们接着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14 × 12究竟该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估一估,说一说。

你估计一下14 × 12的结果大约是是多少?

预设:①10×12=120。

②14×10=140。

③10×10=100。

同学们估的方法都很好,到底它的精确值是多少?你们会算吗?看来同学们都会算了,会算还不够,你能把你的想法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来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

3、准确值探究。

如果我们用一个点来表示一本书,14本也就是一套。这是几套?…..孩子们接着看,现在几套了?还差几套?好,利用这幅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算出一共多少本?

出示活动要求:

(1)借助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老师刚才发现有几份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学生讲解)。

预案1:我把12拆成了10和2,先算14 ×10=140(本),在算14 ×2=28(本),140 +28 =168(本)

预案2:把14拆成10和4.先算每一部分:10 × 12=120(本),4× 12=48(本),再合起来:120+48=168(本)

预设3:14×6×2=168(本)

观察这几种方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如果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每一步计算起来都比较怎么样?(简单,好算)刚才同学们把一道难算的题目想办法转化成了比较好算的题目,这在数学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汇报,在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把研究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问题转化成了“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二、探究竖式,构建模型

同学们,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们来研究这种方法。(出示课件)

其实他还可以用一种更为简洁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就是竖式。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该怎样书写?每一步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作业纸大胆的尝试一下。

1.学生板演竖式。

我们让这位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他是怎么想的?

他讲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想考考他的?

预设1:140个位上的0为什么不写?

预设2:28是谁和谁的积?

预设3:140是谁和谁的积?

预设4:28和140为什么要加起来而不用乘法呢?

2.竖式中运用的4句乘法口诀的数字的意义,并在点子图找到相应的位置,结合点子图深化理解竖式的由来。

你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了吗?请你把自己刚才的竖式改正一下,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同学们大家已经会计算14×12的积了,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列乘12×14。

请用竖式在作业纸上用竖式计算它的结果!

这两个算式都能解这个问题,都等于168。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根据这个特点,在今后我们可以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数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乘法的验算,这也是我们不久将要到中年级学习的一种乘法运率,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试着完成下面2道题(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

23 ×13 = 43 ×12=

2.改错。

3.猜猜苹果下面藏得是几?

师总结:我们通过王老师买书情境图,提出问题,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接着我们做什么了?对,借助点子图,将其中的一个数拆分进行计算解决了14×12这个问题。把一道难算的题目转化成了一道比较好算的题目,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接着我们做什么了?对,我们一起探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点子图上找到了各部分的位置。之后我们又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最后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本课重点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拓展延伸:其实我们古时候的数学家也非常聪明,早在我国明朝《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他是用格子进行计算的。比如在计算14 x 12的时候,把14和12写到格子的上边和右边,分别计算他们的结果,比如说这个区域就是用来计算2乘4的结果,等于8,就在这个区域写0,8;而这个区域就是来计算2乘1的结果,等于2,就在这个区域写0,2;在这个区域用来计算1乘4的结果,等于4,就在这个区域写0,4。那它该怎样计算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竖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奥秘呢?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可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孩子的好奇心。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二)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0= 11×30= 14×10=

11×4= 12×3= 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第一步:先算2套书的本数,就是求2个14。先算(2×4=8)那么8代表的是什么呢?应该写在哪一位?(抽查学生上台写)再算2个10,写在哪一位?求出2套书是28本。

第二步:再算10套书,就是求10个14,我们先怎么乘?按照前面乘的方法,我们是先用十位上的1与个位的4相乘,得到4个十(课件演示10×4=40),40该怎么写?(请一位同学上台写)还有哪一位没算?再算十位上的1与十位的1相乘,得到1个百(课件演示10×10=100)该怎么写?算出10套书是140本。

第三步:最后要算12套书,该怎么做?(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8+140=168)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讨论: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写不写?

(因为4在十位就代表40,不影响计算的结果,可以省略不写)

4、回顾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5、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2、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九)》,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选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较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才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较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顾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五)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五)”,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借助点子图,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计算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口算

14×2 14×10 30×20 15×3

重点分析:15×3

你是怎么口算的?

15×3除了可以口算出结果,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谁愿意介绍一下?

2. 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学生读取信息: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买了多少本?

3.列式解决问题:14×12

这道算式与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师:估一估,14×12的结果是多少?

2. 14×12到底等于多少呢?你想不想自己探究一下?

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14×12的结果。

(2)分一分:把你的方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

(3)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

(4)说一说: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指名读要求,学生进行活动。

3.展示学生作品,对比评讲。

观察:这些作品是怎样划分点子图的?把哪个数分开了?每一部分又是怎么计算的?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他们都借助点子图来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求出了14×12的结果,这在数学上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尽管这些作品看上去各不相同,仔细品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结果都是168,表示14×12=168。

都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两部分进行计算,先分后合。

分成什么样的两部分?为什么要分开算?

这些同学都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旧知识。转化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再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你认为哪种转化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比较简单?

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简便的分法。(课件出示)

三、探究竖式,构建模型。

1. 同学们,刚才咱们的解决方案都是一种口算过程,你能不能尝试用竖式把口算的全部过程表现出来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对比教学。突出:哪一种竖式既能展示口算过程,又很简单?

2.这样规范而简单的竖式是我们大家共同探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梳理整个笔算的过程。指名回答:14×12你是怎样笔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先用12个位上的2乘14,等于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等于140或等于14(这里的4要写在十位上)。最后将两次相乘的积28和140相加等于168。

指名2-3名学生说算法,追问:28表示什么?14呢?1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你听懂了吗?改正刚才写的竖式并和同桌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回顾14×12的笔算过程。(播放微课)

四、数形结合,抽象模型。

1.算一算:教材第46页“做一做”

2.改一改(课本第47页练习十第3题)

五、回顾整理,巩固建模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回顾整理。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三)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十三)

【教学内容】:2015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习惯与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算理。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师:前面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么?咱们一起来进行口算比赛,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课件出示口算题)

15×30 12 ×20 16 ×10 32×20

21×40 18 ×20 14×20 10×30

学生开火车回答,其中有选择的要求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2、笔算

14×2 231 ×3

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笔算方法

3、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情景,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教师让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提出问题并出示:一共买了多少本?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吗?为什么这么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4 ×12或12 ×14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教师导出课题并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4、探索和交流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小组,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求出这个算式的结果。

(1)先让学生独立探索

(教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计算方法,教师巡视课堂并适时进行个别辅导。)

(2)汇报结果

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

14×10=140

14×2=28

140+28=168

第二种方法:

14×12

=14×3×4

=42×4

=168

第三种方法:

12×10=120

12×4=48

120+48=168

第四种方法:

14×3=42

14×9=126

42+126=168

学生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刚才我们是用口算的方法,那么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并结合教材中的点子图,试一试,做一做。

学生试算后,展示学生的做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如何进行笔算的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对于竖式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学生提出疑惑,教师请其他学生解答。

之后,教师多请几名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教师适时指导。

(4)同桌互相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做一做”,学生在练习本中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竖式计算的方法。

22×13= 33×31= 43×12= 11×22=

2、找位置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

3、判断正误。

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在练习本中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回答。

(四)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和大家共同的学习过程很高兴,你有什么收获吗?

指名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答:一共买了168本。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七)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七)”,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家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因此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触摸旧知,引入新课。

1老师要买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提问:怎样列式?

2、老师要买10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怎样列式?

提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如果老师要买12套书,一共有多少本?

生列式并说意义。

提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块来解决的新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探究14×12的笔算。

(1)、回忆2×14的计算过程,并说出意义

(2)、小组探究10套书在竖式中怎样表示

(3)、汇报展示。

2、错例辨析,突出重点。

师把在巡查过程中错的竖式板书到黑板上。

着重讲解竖式,学习笔算的算理。

当生指出错误的竖式出错点后,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复述乘的顺序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对位知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分别去乘14,8写了对着个位,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分别去乘14,10乘4得4个十,所以应把4写了对着十位,10乘1个十得1个百,所以1写在百位上。第二次乘其实是算10个14是140,140末尾的“0”在和8相加时写不写都不会影响个位上相加的结果,所以这里的“0”可不写。

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3、同学们自由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寻找位置(把相乘的结果放在正确的位置里)

2、火眼金睛

3、 列竖式计算

23×13 33×31 43×12 11×22 12×44 32×13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5、6题)

六、板书设计。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六)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六)”,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参与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20×30= 30×40= 50×20= 160×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123×3

[设计意图]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是进行笔算乘法的前提。同时对笔算乘法的复习可以巩固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法的笔算的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好知识迁移准备。

活动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老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在里面看书、买书的同学真不少!有一套《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特别受少儿朋友的喜爱。

出示图片及有关数据:每套书14本。

师:买2套一共多少本?

预设 生:14×2=28(本)。

师:如果买10套呢?

预设 生:14×10=140(本)

师:请交流一下算法

预设 生: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的情境图)一套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预设 生:14×12

师: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预设 生: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已经学会的旧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设计意图] 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乘整十数开始入手,主要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基础。学生本身从三年级上册已学习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

(1)探究算法。

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利用点子图,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后小组交流。

师:在计算14×12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算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师:这种方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预设 生: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

师:用竖式计算的,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预设 生:2乘4得8,2乘1得2,1乘4得4,1乘1得1。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方法好不好?

预设 生:好。

师:老师想把这位同学的算法写到黑板上,谁的方法和他的一样?可以再站起来说一下吗?

预设 生:用竖式来计算14×12。

师:首先应该相同数位对齐。

师:先算什么?

预设 生:2乘14。

师:把1捂上,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先用2去乘14个位上的4,二四得八,8写在个位上,再用2去乘14十位上的1,一二得二,2写在十位上。

师:28求的是什么?

预设 生:2套书的本数。

师:也就是14×2的积。

然后用箭头把竖式的第一步计算的28和用横式求出的2套书的本数连接起来。

师:再算什么?

师:接下来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14?

预设 生:十位上的1。

师:你用十位上的1先去乘4还是先去乘1。

预设 生:先和14的4乘。

师:乘得的数是多少?

预设 生:4。

师:一四得四。这个4写在哪儿?(师指着算式)

预设 生:十位上。

师:为什么这个4要写在十位上?

预设 生:因为这个1是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和14个位上的4相乘结果是4个十,所以4写在十位上。

师:你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

预设 生:有道理。

师:接下来你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 生:再用1去乘1。

师:得多少?

预设 生:1。

师:一一得一,这个1写在哪儿?(师指着算式)

预设 生:写在百位上。

师:为什么这个1要写在百位上?

预设 生:因为1和1分别表示的是一个十和1个十,10×10等于100,所以1要写在百位上。

师:这一步求的是什么?(师指着算式14×10)

预设 生:10套书的本数。

师用箭头把竖式的第二步计算的140和用横式求出的10套书的本数连接起来。

师:最后算什么?

预设 生:把积相加。

师:168求的是什么?

预设 生:12套书的本数。

师:这道题完成之后,应该把结果写在横式的后面。学数学一定要认真,细心。

师小结:我们在用竖式计算14×12的时候,是先用个位上的2乘14得28,再用十位上的1乘14得140,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大家再来观察这个算式,为了使竖式更加简便,140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把0擦去),但是4一定要写在十位上,那为什么用十位上的1去乘4得到的4要写在十位上?

预设 生:因为这个1是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和14个位上的4相乘结果是4个十,所以4写在十位上。

师:再来回顾一下14×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是分3步进行计算的,先将个位上的2去同14相乘得28,然后再用十位上的1去同14相乘,得140,注意用十位上的1去乘4得到的4应该写在十位上,因为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一个十乘4得4个十,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学生对两种算法的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结合具体情境,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

(2)比较方法。

师:第一种方法分3步计算。第二种用1个竖式计算就可以完成。这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预设 生1:第二种,因为比较简便。

生2:第一种,因为比较简单。

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比较简便,用竖式计算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乘两位数,到那时候你们会发现用竖式计算会更加的简便。所以大家要学会用竖式计算,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新知识。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练习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到底掌握了没有。

(3)列竖式计算。

33×33=21×33=

11×14=12×12=

(4)小结

师:通过计算,请你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个乘积加起来。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我会填。

(1)计算32×12时,可以这样想:32×10=(),32×2=(),()+()=()

(2)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从()位乘起,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就和哪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 )起来。

2.(易错题)我会选。

(1)用竖式计算21×23时,因数23十位上的2乘21得()。

A.42 B.420 C.63

(2) 3×32的积是三位数,方框中可填的数有()个。

A.1 B.3 C.2

3.(重点题)列竖式计算。

31×22=24×21=

23×32=34×22=

4.改错题

5.(重点题)英才小学有21个班,平均每班有学生43人,全校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活动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

14×12=168(本)

答:一共买了168本。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五)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五)”,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五)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过程,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

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道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进入数学乐园--探究新知。

谈话:读书节即将到来,王老师准备给班级图书角充实图书。

(课件出示购书场景)

① 发现数学信息;

②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③ 怎样列式? 14×12=

(出示点子图)

师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让我们具体来看,这是一本书,一套有14本。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们用一个点来表示一本书,这样的一行就表示一套,王老师买了这样的12套;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读书节老师购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要,从而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1.合理估算,培养数感

⑴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呢?

生1:14×10=140。

生2:10×12=120。

生3:10×10=100。

⑵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中一一找出估算的部分

(请一名学生上台展示)你是怎么估的?

师:同学们,这三种估算方法都是合理的,结果都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设计意图:①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其实估算孩子们已经有估成整十数的意识了,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4看成10,估算出的得数140,是10个14的和;还有把12看成10,估算出的得数120,是12个10的和;还有一种就是把14和12都看成10,估算出的得数100。为下面口算渗透一些方法,实际上这也是新知识的一个生长点。②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在学生明确了估算结果都估小时,自然的就理解了实际本数需要将估算的部分与剩下的那部分合起来,为本节课后续的探究做好铺垫。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所以本课的切入点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探究性学习。】

2.借图说理,形成算理

师:看着点子图,想一想,到底有多少本呢?怎么计算14×12等于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横线上,也可以用竖式算一算。(请一名学生上台汇报,师同步板书):

14×2=28

14×10=140

28+140=168

师:请同学们思考:14×2=28表示什么?

14×10=140表示什么?

140+28=168这个式子又表示什么?

师:也就是你们刚才把12套书分成(手势)…

生:10套和2套

师:也就是将14×12转化为14×2和14×10(手指课件的对应算式)也就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你们真聪明,懂得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太了不起了。

3.对比内化,掌握算法

师:可是,难道以后咱们遇到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得这么列3个竖式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板贴课题)

请同学们试着将这三个竖式综合成一个竖式(手势配合)

生独立尝试笔算,教师巡视并收集典型错例。(先投影再课件呈现学生3种写法)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出示竖式三合一的综合过程,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28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140怎么来的?表示什么?168又是怎么来的?0为什么可以不写?演示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明白算理。)

师:那刚刚的这几位孩子写的不同,他们写对了吗?错在哪里?(让生通过辨析清晰算理,明确算法。)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你学会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来当小老师,说一遍完整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点子图是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算理,从而将笔算格式规范抽象出来的载体。借助点子图引导学生经历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将几个竖式合并,再将竖式进一步简化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更容易的理解算理。清晰再现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4.提炼算理,概括算法

小试身手:笔算22×13= (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两位数乘两位数,刚才我们都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

师生小结:先算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再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求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最后…”这样的语言进行梳理回顾,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笔算的方法。】

二、畅游智慧岛--巩固提升。

1.计算小能手:书P46 做一做

2.聪明小判官。

师: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3.思维训练(竖式迷)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解题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的灵活性。同时利用练习,及时的巩固笔算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归纳梳理,总结收获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真不错,回顾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找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呢?

生:借助点子图经历估算-口算-笔算(也就是先分再合 ,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回顾本节课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通过反思,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答:一共要付168本。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学习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敢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勇气。

4、在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笔算下面各题

49×2= 34×21=

上面两道笔算乘法的题目计算时,你们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49页

例2: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2、师:读一读题目,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3、学生回答,列式:48×37

4、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二)、探究笔算

1、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1)教师先列竖式:

(2)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不进位乘法,说说笔算的过程。

第一步先算什么?怎么算?

第二步算什么?怎么算?

第三步算什么?怎么算?

板书结果:

探讨笔算算理。

师: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笔算?

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

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三)、观察比较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四)、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应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一本《童话故事》24元,买19本,500元够吗?

4、帮帮小蜜蜂

5460 756 322

23×14 65×84 12×63

四、全课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 第2、4、7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

例2.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提醒: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