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课文长征选节教案

高中课文雷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7-05

课文长征选节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课文长征选节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助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助学重点难点]

1.重点: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2.难点: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借助电脑,播放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有关红军过草地的片段。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自助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四、重点问题探究

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

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学生讨论交流:

课文节选的四个场景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官兵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品味语言

思考: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2.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

3.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

4.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

六、小结

1.中心意思: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写作特点:①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②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

七、巩固练习:见练习

八、续助练习:《同步练习》语段练习

课题:《节选》 班级 姓名

[助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自助

1、生字词

猝然( ) 泥泞( ) 愕然( ) 哽咽( )( )

篝火( ) 牦牛( ) 怔住( )

2、熟读课文。

3、概括四个场景主要内容

4.四个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

5.思考探究练习一和三

课堂巩固

彭德怀在“掏出手枪,对准战马”之前有一段时间“久久不语”,你能不能揣摩一下彭德怀此时的心理活动,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相关知识

《长征》教案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长征》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征》教案设计
一、谈话导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语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七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36页,自由朗读,注意停顿。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这节课,我们就伴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吧。
二、细读全诗,入境入情读明白。
(一)出示1、2两句
1.谁愿意把前两句读给大家听?教师评价。
2.为什么称这次转移为“远征”呢?
3.“万水千山”是什么意思?请说出含有“万千”这样的、形容很多的四字词语:千奇百怪千辛万苦千姿百态千呼万唤万紫千红千变万化
过渡: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空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4.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战士要历尽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由此可见,红军长征——“远征难”(板书:难)
5.但红军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呢?诗中毛主席只用一个词就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这个词是(板书:等闲)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么?
7.导读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千难万险,把万水千山看做平平常常的事,所以它是全诗的总领句。我们再读一遍。
(二)出示3、4两句
1.齐读。
2.诗中说“五岭______。”“逶迤”是什么意思?3.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米。(粉笔画出高大磅蒙________。”“磅礴”礴、险峻陡峭的山峰,结合图理解词语。)诗中说“乌是指_________。
4.指点:这一对句子都是写山。通过两个词“逶迤”和“磅礴”写出了山的————。也就是说,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难)
5.但是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困难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
6.“腾”是什么意思?突出奔腾气势。“走”呢?
7.教师质疑:同学们,山高耸入云、蜿蜒盘旋、连绵起伏,人相比山而言,就如同蚂蚁一样大小。要想翻越它,简直就像登天。可是,诗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
9.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说给自己听,同桌说一说。
10.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出示5、6两句
1.过渡:翻越一座座高山,红军不怕;趟过一条条大河,红军也不怕。在红军趟过的24条江河中,毛主席也选了最有代表性的两条。
2.“金沙水拍云崖暖”,“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诗人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讲给你听。
3.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讲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4.你认为这一句应怎样读?这句话又怎么理解?
5.过渡:如果说金沙江是智取,那么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播放“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录相)请同学们认真看,用心
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战斗场面。
(四)出示7、8两句
1.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3.朗读全诗,体会情感。

《长征》节选教案1


《长征》节选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引导学生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
1、重点: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2、难点: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借助电脑,播放中央电视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有关红军过草地的片段。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泥泞的草地”)
由于断粮,许多战士饿死在过草地途中,尽管如此,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矢志不改;面临困难,彭德怀欲杀死自己的战马以救急。
第二部分(“草地水塘旁边”)
眼见两抬担架的战士因饥饿而生命垂危,为攻占娄山关而失去一条腿的周团长毅然将所剩不多的炒面让给战士,继而爬向水塘赴死。
第三部分(“泥泞的草地”)
刘少奇和彭德怀寻找掉队的周团长,含着极大的悲痛向殉难的指战员致哀;彭德怀忍痛杀死心爱的战马来挽救极度饥饿的战士们的生命。
第四部分(“草地之夜”)
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高唱《马赛曲》,举行篝火晚会,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战胜困难。随着先遣队送来粮食解危,红军指战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四、探究
课文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四个场景。你感到这些场景中哪些情节最使你感动?读了剧中下面两段文字,你是否觉得心头一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刘少奇俯身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自语地:“多好的同志,都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别人……”
2、蔡畅:“主席,你有办法驱散大家的疲劳和饥寒吗?”
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领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
学生讨论交流:
课文节选的四个场景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各言所感。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官兵的优秀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以及革命理想、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红军长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品味语言
思考: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彭德怀爱兵如子,把自己的炒面分给伤病员吃,忍饥为革命操劳过度,突然晕倒,当在情理之中。
2、警卫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眼见首长饿晕而身无半点炒面,认为自己没有尽责,因此突然哭起来,这并不出乎意料。
3、此前曾欲杀马,现在眼见更多的指战员因饿极而牺牲,为挽救战士的生命,为走出草地,彭德怀在凝视“无声战友”良久后拔枪扣动扳机诀别爱马,亦在情理之中。
4、被马蹄声惊醒的毛泽东眼见十多匹战马疾驰而来,预感到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有救了,因而兴奋激动得突然站起身来,这是十分自然的。
六、小结
1、中心意思: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2、写作特点:①精心选择和切换场景。②个性化的台词和动作。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红军长征教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红军长征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军长征教案

红军长征1课时

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识记与理解

①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

②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③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

④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

2、能力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把我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②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③体会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危机关头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感受伟大的人格力量。

④欣赏毛泽东诗词《长征》,体会一代伟人文韬武略的风采。

1、重点

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2、难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授课

多媒体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

导入:

活动:30秒的时间能击掌多少下呢?带着心中预估的数字,让我们试试吧!

(学生活动)

看来大家实际做到的数字远远超过自己的预估,相当的有潜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一支军队的潜力。

(播放革命歌曲《过雪山草地》)

(师)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曾经有一支军队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师)大家知道这支创造奇迹的军队叫什么名字吗?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生)红军长征。

(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在长征过程中战胜了怎样的艰难险阻呢?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和气概呢?下面让我们走进长征。

中共苏区反“围剿”敌我力量对照表

项目

次数国民党

军队中央

红军人数

比例红军

指挥者战略战术

第一次10万4万约2.5:1毛泽东制定和执行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打敌虚弱

第二次20万3万约7:1

第三次30万3万约10:1

第四次40万7万约4:1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50万8万约6:1李德、

博古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战略战术,如“全面出击”

(师)请大家结合图表和教材第一个指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②根据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结果,说说你认为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③请用一句话概括红军长征的原因?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第一个问题: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结果是失败。

学生:第二个问题: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

学生:第三个问题: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使得红军被迫开始了25000里长征。下面请大家看书第二个指目和第三个指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请根据红军长征过程,制作一张红军长征路线的简图(每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②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出发点在哪里?

③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⑤请大家讲讲长征路上让你感动的故事吧!

(师):下面让我们跟随红军的脚步一起去重温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时间和出发点在哪里?

(生):1934、10江西瑞金

(师):接下来的是?

(生):突破四道封锁线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突破四道封锁线

红军开始长征后,敌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派重兵设下了四道封锁线,被称为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王明、博古等左倾错误的领导人指挥红军拼命突围,红军损失惨重,付出惨重代价,由8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此时蒋介石在红军通往湘西的路上,布置新的防线。如果红军此时决定去和红2、6军团会合,等于户口偷食。在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接着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城,并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师)谢谢这位同学。那么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1935、1;内容是①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②肯定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师)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生):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师)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足迹到了哪里呢?

(生):四渡赤水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

(师):在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之后,红军接下来去了哪里?

(生):巧渡金沙江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兵锋直指贵阳。蒋介石调滇军主力来贵阳支援,红军迅速行军到昆明,虚晃一枪之后,飞奔到金沙江最近的三个渡口——龙街、皎平和洪门,势必抢在追兵来到之前拿下渡口,缴获船只,以保证全军渡江。当时由汉、彝、纳西等各族船工摆渡,在红军物质和精神鼓励下,他们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夜以继日来回摆渡,7条船7天渡完2万人。红五军团竭尽全力阻击蜂拥而至的追兵,掩护主力,自己时刻面临与主力失去联系,甚至全军覆没的危险。第五军团参谋长陈伯钧因善于殿后,被戏称为“铁屁股”。渡金沙江时,红五军团奉命在石板河阻击追兵、掩护皎平渡的主力渡江。在险山恶林中,全军团顽强阻击三昼夜,把追来的国民党中央军牢牢挡在仅有的一条道路上。大部队渡过江后,五军团交替掩护脱离敌人,也安全渡过金沙江。他们完成摆渡后凿沉了7条木船,对尾随而来的敌人关上了追击的大门,使国民党军只能看着红军丢弃的一双双破草鞋而望江兴叹。通过广阔战场上的机动战,调动和打击敌人,并最终实现渡江北上,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是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师):巧渡金沙江之后的红军下一站会师哪里呢?

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飞夺泸定桥

23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师)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会在遭遇怎样的险阻呢?

(生)爬雪山、过草地。

(师)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这个阶段的故事呢?请上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爬雪山

夹金山海拔4500多米,山上终年积雪,寒冷还缺氧。朱德总司令通报全军: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干姜、辣椒,在攀越峰顶体力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还要求:每人都要将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脚上,以免冻伤脚。穿着单衣的红军翻越雪山时,越走越冷,指战员们只好把背包中的被子打开披在身上,嚼着辣椒,在有力的政治动员下爬山。面对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指战员们要靠自身运动产生的热量驱走寒冷,此时红红的辣椒也成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救命之果。靠着顽强的毅力,穿着夏装的红军终于战胜了雪山。

《金色的鱼钩》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师)过草地之后,红军继续北上,在哪里与陕北红军会师呢?

(生)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师)那红军三大主力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会师的呢?

(生)936年10月,红四军、红二军、红一军,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师)会师之后的毛泽东欣喜若狂,写下了著名的《七律.长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感受红军的喜悦。

学生活动——全班齐声朗读《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长征胜利了之后,毛泽东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为何会如此高度的赞扬红军长征呢?请大家看书最后一个指目回答。

(生)①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关荣的革命传统。②极大地鼓励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95年,凤凰网报道有位英国人李爱德重走长征路,也有中国人李建设夫妇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在采访他们为什么要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他们只说为了回顾艰难历程,弘扬长征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师)红军长征固然雄壮而热血沸腾,留下的长征精神也值得我们细细回味,下面让我们进入到实战演练阶段,看看大家能否像红军一样克服一个个的难题。

1、红军长征的时间是()

A.1935.1B.1934.10C.1930.10

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A.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

B.革命根据地力量强大C.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严重

3、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一大

4、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三军B.红一、二、四方面军C.红一方面军

5、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会宁会师④四渡赤水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6、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

①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③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A.①B.①②C.①②③

7、标志着长征结束的事情是()

A.吴起镇会师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C.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会师

小结:(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下面让我们在当下最著名的沙画表演中去细细品味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

(播放视频——沙画《十送红军》)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