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导航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

小学数学教案大全集

发表时间:2021-07-03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排序,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

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教师向

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 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WWw.jab88.COM

1、 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

2、 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 a 、abcabc…………

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教师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除了上面这些排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吗?谁想到了?除了横着排,还可以怎样排?

2、 幼儿自己选择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 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排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

4、 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会运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动作编排、昼夜的更替、服装的装饰……)

五、延伸活动:装饰服装。

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等分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一般来说,提升学生的效率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等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活动名称:有趣的等分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通过游戏操作把图形等分。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一个图形能够分成相同的几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每小组若干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剪刀,黑色水彩笔。每组一个空的小篮子。

2.教具 :自编故事《小熊过生日》,讲述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蛋糕,随着来访朋友的人数多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平分蛋糕。自制正方形、长方形蛋糕图片,小熊、小猪、小马、小牛图片。教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白纸若干张。水彩笔。黑板。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见教材,去掉分割长方形的不等梯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拼图,感知回顾图形的分合关系。

1.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找到一样的朋友拼成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参与观察了解幼儿的拼法,了解现有经验。

二、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分蛋糕。

1.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正方形的蛋糕,来了一只小猪好朋友,两个人怎么分吃蛋糕?

教师鼓励幼儿设想分蛋糕的方法,说明要把蛋糕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部分,倾听幼儿表达想法,询问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蛋糕分好的两块是一样的,肯定幼儿的设想并请幼儿前来尝试用纸尝试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出印痕、画线条,详细讲解过程,使幼儿看见正方形蛋糕被画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两个长方形,将图形留在黑板上,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2.教师小结:先把正方形对角和对边折纸、再画线的方法可以把正方形蛋糕分成两块一样的。

二、初步尝试操作。

1.给小熊分蛋糕。幼儿用刚才看见的方法用剪刀把正方形彩纸折、画、剪成二等分图形,把分好的图形放在小组桌子中间的小篮子里。

2.幼儿分割的时候,教师观察、互动,和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好的两块蛋糕是不是一样大的,给幼儿分好的图形拍照。

3.看照片小结幼儿的成功尝试,说明一块蛋糕分成了两块一样大的,幼儿会发现在正方形里,对边折的时候竖线和横线分割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4.故事继续,图形引申。

教师 :小熊和小猪都喜欢吃蛋糕,小熊的蛋糕很快吃完了,其实小猪也带了蛋糕:长方形蛋糕!这该怎么分呢?

鼓励幼儿思考用刚才折纸的经验进行对角折、对边折、画线条。

发现长方形折后和正方形蛋糕的形状不同,也发现横对边折和竖对边折折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把折好、画好线条的图形和正方形的一起陈列,观察它们的不一样。

幼儿把长方形图形剪成二等分图形,放在小篮子里。

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给剪好的图形拍照。

5.观看照片小结。长方形也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分享交流大家是怎样分的。

三、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四等分,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

1.教师 :又来了两个好朋友,小马和小牛,他们也带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蛋糕来祝贺。4个人怎么分蛋糕?

2.根据幼儿意愿例如先分正方形。师生讨论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一样的。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了一次。现在要分成4份,还是用这个方法吗?怎么折?折几次?

请幼儿示范,如对角折纸、画出线条。

还可以怎么折?另取一张纸,对边折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3.长方形的蛋糕怎样分成4份呢?

请幼儿示范折纸、画出线条。

还能怎么折?另取一张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大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把折好、画出线条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4.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变化出来的,它们和刚才只折一次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5.幼儿操作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帮助个别幼儿进一步梳理折纸分割的方法,对幼儿的细心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并为幼儿的操作结果拍照。

在长方形四等分中,幼儿可能会有竖着等分的现象,使得长方形被分成了4个长细条,这也是一种分法,教师应予以说明和肯定。

6.观看照片小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分成4份,要用到和分成2份一样的方法,但需要多折、多画、多剪,分好的几个图形就是一样的。

四、回顾、总结。

1.在黑板上竖排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各一张,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2.随着幼儿的回顾、表达,教师在每个图片的的右侧贴上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如对应正方形图片的是一张画着一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一条中间分割线的正方形,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中心十字线的正方形,画着竖线分割成四块的正方形。长方形同理出示。

3.师生共同观看,用归纳、表述的方式整理思考,巩固习得经验。

延伸活动:

1、把幼儿操作剪好的小图形分类、压膜,放在科学区域,供幼儿练习拼图和分割,巩固对图形分合的经验认识。

2、在数学活动中继续开展图形认知活动。

3.鼓励幼儿在家里找一找由几个小图形拼成一样家具等的物品将数学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又使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迁移到后续数学活动中,不断增长新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数字真有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2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大班数学

活动目的】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 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 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 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 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扑克牌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扑克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动目标

1、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扑克牌没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导入活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2)老师给你们每组发了一副扑克牌(除J、Q、K)

请你们观察一下,看看扑克牌上都有什么?它们有什么规律?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3)教师可适时引导:扑克牌上有什么?(数字)

都是些几啊?那除了数字,还有什么颜色呢?(红色、黑色)

相同的颜色,图案一样吗?(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4)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按数字1-10排列,

同样的数字上有四种图案: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2、分类游戏

(1)教师:原来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

那我们今天就来玩分一分的游戏,好吗?

(2)请每位幼儿拿10张扑克牌,找到特征,进行分类

(3)幼儿操作

(4)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二、扑克牌接龙(小组合作游戏)

1、每位幼儿10张扑克牌,小组共同商量,进行扑克接龙

2、建议:

(1)按两种颜色

(2)按四种图案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按单双数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代表介绍接龙规律

三、扑克猜数(两人合作游戏)

1、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扑克猜数的游戏,需要两个好朋友共同合作,你们想玩吗?

2、介绍游戏规则:

一名幼儿手拿"1-10"同一花色的扑克牌,把扑克牌洗好,另一名幼儿任意抽去一张,藏起来,

第一名幼儿猜猜藏起来的是哪一张牌

3、教师示范,幼儿共同寻找方法

4、幼儿操作,轮流游戏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填空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环 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说活动特色

首先,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以布置新家引题,让孩子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为孩子都有参与装修自己的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长短、宽窄、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并视之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幼儿在排序操作中,从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体现了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

最后,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数量的递增递减规律的排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

中班数学教案:按形状排序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班数学教案:按形状排序》,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

3、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

活动准备

1、课件-排序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复习按颜色排序。

教师:我收到了图形王国发来的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

教师:在图片中除了有红、蓝颜色之外,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三角形、圆形等)

三、游戏-我说你做,启发幼儿自己操作。

教师:刚才的问题,小朋友都答对,我们再接着玩游戏吧!

请你们根据我给的图形排队,并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四、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你们通过游戏,学会了按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给图形朋友排对,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一种本领,我们要谢谢图形朋友们,跟图形朋友再见!

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旅游


活动目标:

1、能进行1---6的数数,尝试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

2、能大胆地表达对春游中各种趣事的感受。

活动预备:

1、课件 2、教师的操作题板 3、幼儿春游活动的录像 4、三类不同难度的车子卡片 5、小动物图片 6、音乐

活动流程:

说说动动--做做玩玩--唱唱跳跳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把握对应、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

活动过程:

一、说说动动

1、教师和幼儿共同交流在前几天的春游中玩了些什么?

2、幼儿跟着录像片断边念儿歌,边做模拟动作。

二、做做玩玩

1、手指点数:数小动物(第一张幻灯片)

2、在游戏中理解尝试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第二张幻灯片)

3、集体共同思考,请个别幼儿操作(在题板上操作)

4、教师演示

5、幼儿操作:

(1)按照车号,选择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2)按照小动物的数量,选择相应的车号

(3)按照车上标好的座位数量,选择相应的动物和车号

6、交流、分享、检验

三、唱唱跳跳 :师生共同表演《郊游》。

四、反思

二期课改力求突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它表现在形式与方法的整合上。除了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整合外,更要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整合。

1、注重活动过程的活动性和体验性

二期课改强调课程实施时应注重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生动有趣的儿歌配合简单可爱的模拟动作,让孩子们重温了春游时的出色瞬间,在动动念念中,再次体验了春游的乐趣。

2、注重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做小司机,邀请小动物坐上自己开的车去春游”的游戏,其实是让孩子们把先前理解的数概念知识通过对应、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等反映到实际操作中去。充分尊重了幼儿游戏的权利,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反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注重个体差异

活动形式与方法的整合,需要首先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再次根据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小班的孩子,一般只要求把握5以内数的概念。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我了解到,我班的大部分孩子发展水平比较高。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实际情况我及时地作了调整,有意识地将幼儿数概念的学习范围扩大到了6。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将幼儿的操作材料设计成三种不同难度的车子卡片:第一种:按数取物。第二种:按物取数。第三种:对应和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相结合。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的探索、充分的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适应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提高。

中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


中班数学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游戏:说相反。

2.区别宽窄:老师启发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别宽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4.幼儿练习按宽窄排序。(老师重点指导幼儿用重叠比较的方法区分纸条的宽窄。)幼儿操作,老师检查。(幼儿边操作边讲述:从怎样排到怎样。)

5.教师在幼儿摸索按宽窄排序的基础上概括按宽窄排序的方法。

6.区别厚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7.小结。

8、游戏活动 :彩纸排序。

最新大班数学排序教案模板(1270字)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幼儿园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幼儿园教案课件,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知道适合幼儿园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大班数学排序教案模板(1270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一】

设计思路:

中班小朋友特别喜欢帮雪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结合中班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排序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整节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用彩旗装饰活动室、“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动作和声音”、“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上花纹排列的规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式表现排序。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规律排列的美。

活动重点:

发现排列规律。

活动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排序。

活动准备:

PPT,各种幼儿常见的彩色插塑、进餐用的小碗,勺子等;绳子,红黄蓝三色彩旗。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请小朋友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播放太阳的图片:你们看这是谁呀?(太阳公公)今天的天气很好,太阳公公也出来了,太阳公公的光芒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一根长,一根短有规律的排列)

播放栅栏图片:这是什么?(栅栏)栅栏的排列有没有规律?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一根红色,一根白色)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按2个一组,1个1个间隔排列的。

播放项链的图片:请你们看看这条项链上的珠子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一颗大珠子,两颗小珠子的规律排列的)

播放小花的图片:小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们都是按3个一组,1个2个间隔排列的。

二、幼儿用生活中的活材料开展排序。

教师出示孩子们平时玩的积塑和进餐用的餐具,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排序。

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玩的玩具或餐具,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进行排序,看谁排的种类多还有规律。

老师提出要求:

第一次:无论选什么材料,都必须按2个一组1个1个(ABAB式)间隔排列的规律。

第二次:无论选什么材料,都必须3个一组,1个2(ABB式)个间隔排列的规律。

第三次:增加难度,只用一种材料,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这次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来进行排序,看看你们怎样来排序。

老师检查孩子们排的是否对,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三、利用身体开展排序,能不能不用材料,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排序呢?现在我们什么材料也不用,就用我们的身体,来进行排序,你们准备怎样排呢?

幼儿尝试,现场互动。(有的幼儿是用动作:站立、蹲下、站立、蹲下;前边拍手,后边拍手;举手、放下;还有幼儿是用拍手的声音大小来排序、、、、、、)

四、快要到元旦节了,我们准备把我们的教室打扮漂亮点,今天老师制作了三条彩链,请小朋友们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我们接着排下去,元旦节时把这些彩链挂在我们的教室里。

五,幼儿有序排列队伍,出活动室到户外找一找幼儿园里哪些是有序排列的,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让幼儿尝试按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装饰后的裙子一条、字卡(图形、物体、大小、颜色)、固体胶、粘贴小图片若干、各种玩具若干、串珠珠若干、排序图样4种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裙子,让幼儿观察,找到裙子上的秘密。

——红红小朋友的生日马上到了, 赵 老师为她做了一条漂亮的裙子,这条裙子上面藏着很多秘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幼儿说说自己找到的秘密。引导幼儿找到裙子中的四处秘密。(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师将准备好的图案依次出示)

——:原来领子和袖口、腰带、裙摆都有秘密的,领子是按照物体的不同排队的,(出示字卡:物体);袖口是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图形);腰带是按大小的变化规律排队的(大小);下摆上的图案则是按颜色的变化规律排队的(颜色),这样的排队就叫做按规律排序!

二、展示已排好序的图样,让幼儿观察,分析出各种图样属于以哪种变化为规律排序的。

——我们来看看这些图样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序的呢?

三、幼儿尝试按规律排序。

——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有规律的排一排吧。

——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教师:原来同一种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规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有规律排序除了排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呢。

——我们用小猫小狗的叫声来有规律地表示出来。(分成两组喵汪汪,喵汪汪、喵汪汪)

——我们用动作来试试看(如:小鸡小狗小猫的动作,重复三次)

五、幼儿分组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装饰衣服、铺地砖、串彩链、围围墙),进行按规律排序。

——红红准备在她生日那天开个“生日PATY”,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去帮忙,你们愿意吗?四个小朋友一组,在工作之前,每一组要商量好用什么规律来进行排序。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帮助。

——展示作品,师幼一起评析。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请小朋友找找看,教室里有没有有规律排序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运用到有规律的排序呢?(观看电脑)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里有那些地方也是有规律排序的呢?请你把它画来来,明天带到幼儿园来一起交流,好吗?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观察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3、轻松愉悦地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难点:能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蝴蝶、小狗各一张、苹果、草莓图片若干;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三个);磁带(欢快音乐);照片若干;火车胸饰一个。

学具:幼儿每人一份操作卡材料;

分组操作材料:A、卡片手套、泥娃娃若干;B、小圆卡片、雪花片(红、黄、蓝、三种颜色);C、几何图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D、小花片(大小不同若干)。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 ,感知规律。

师幼听音乐,做拍手、转手腕动作,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请你听音乐跟随陈老师来做拍手动作好吗?提醒幼儿记住自己做过的动作。

提问:刚才咱们做了什么动作?拍了几次手?手腕转动了几次?我们做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拍两次手,转两次手腕,如果记住了规律,就容易记住动作。再次放音乐,让幼儿根据规律记动手,体验规律对记忆的帮助。

二、情景导入 ,发现规律、表现规律。

1、出示苹果、草莓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师:我们用苹果和草莓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两次拍手我们用2个苹果来记录,两次转腕用2个草莓来记录。

提问:

你发现了苹果和草莓排在一起有什么规律?(2个苹果2个草莓)

接下来排什么?(还是2个苹果2个草莓);

第一组排列和第二组排列一样吗?

小结:不同物体排在一起,可以按一定的规律来排,设计出第一组规律后,第二组与第一组完全一样,第三组与第二组完全一样,依次这样排下去就叫按规律排序。

2、出示小狗图片和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师:有一只小狗要回家,陈老师用几何图形为小狗铺了一条回家的路,我们来看有什么规律?(角圆方;角圆方)老师用笔将第一组划出,请幼儿来划出第二组和第三组,请幼儿读出规律。

3、出示蝴蝶卡片,引导幼儿补充规律。

师:有一只蝴蝶飞到花丛里,小花排序有什么规律?(红红、黄黄、蓝蓝)

请幼儿将第二组空缺的小花补充完整。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三种排序方法:第一种按不同的物体排序,第二种按不同的图形排序,第三种按不同的颜色排序。想一想还能按什么来排序?

4、游戏“开火车”。

师:“走我们一起来坐火车吧,按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上车”,老师戴上火车胸饰扮演司机,幼儿按规律有秩序上车,将火车开一圈。

5、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其实按规律排序还能美化、装饰、点缀我们的生活。

想一想,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按规律排序的物品?(婚礼上气球装饰等)。

6、出示各种生活中规律装扮生活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组图片,请小朋友观赏。

7、分组操作练习,鼓励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创造一定的规律排序。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明确操作要求。

分四组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A、按实物排序:手套、 泥娃娃卡片若干;

B、按颜色排序:小圆卡片、雪花片(红、黄、蓝、三种颜色);

C、按形状排序:几何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D、按大小排序:小花片(大小不同若干)。

5、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将个别作品展示出来,先提问排序规律再评价、展览。

三、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家中与爸爸、妈妈一起找家中和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把操作材料投放在区域中,继续进行按规律排序。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展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创编新规律。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abcd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用替代物排列出aabc的规律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熊开了一家超市,他批发了好多好多的蔬菜水果。有一些已经摆在了货架上,还有一些还没来得及摆。

(一)出示货架1,让幼儿明白一定的规律。

1、提问:货架上有哪些水果?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2、你为什么这样摆?

3、这样摆的货架整齐吗?为什么?

(二)出示货架2,让幼儿明白整齐是因为有一定的规律。

提问: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剩下的水果谁愿意帮小熊来摆一摆。

3、为什么这样摆?

4、他们整齐吗?为什么?

二、学习aabc的排序方式。

师:昨天,小熊家的超市生意特别好,很多水果都被顾客买走了。所以货架需要重新补货。

(一)出示有规律的相同种类的水果货架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提问:

1、这个货架上有哪些水果?

2、顾客有没有从这个货架上买水果呢?

3、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第一层:顾客有没有从第一层买水果?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货架第二、三层,这一层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买了什么?为什么?

提问:1、这个货架的摆放规律和刚刚的货架一样吗?

2、那么这个货架是什么规律呢?

三、出示不同种类水果的货架,引导幼儿发现其规律。

那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个货架是不是也是这个规律呢?在发现规律之前,我们首先要将顾客买走的水果补到货架上,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可以查出来缺了那些水果。

1、出示水果货架,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第一层。

师:小熊在货架的第一层都摆了哪些水果?顾客有没有从这一层买水果呢?买了什么水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观察货架的第二层。

提问:小熊在第二层摆了哪些水果?

顾客有没有买这一层的水果?

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货架第三层,你觉得第三层货架的水果有没有人买?为什么?

4、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规律和上面的水果一样吗?

小结:原来他们都是按照2个一样的和两个不一样的规律排列的。

四、用替代物替代aabc格式。

师:摆完了水果,现在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小熊的要求是:必须按照刚刚摆水果的方法来摆,谁来试一试?

五、尝试创编新规律。

(一)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新的不同的规律。

师: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图形宝宝,请你们按自己的想法给这些图形宝宝排一排规律,记住是跟我不一样的规律哦。

(二)分享:

挑出规律:例如aabb,aaac,aabcd等不同的规律进行分享。

活动延伸

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请你们在平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活动总结

活动以故事的形式为串联,巧妙地融合和数学认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符合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同时活动过程层层递进,充分的让孩子在循序渐进的自我建构和经验提升中获得认知帮助,在活动中重难点把握适宜,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篇五】

一、说活动教材

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

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幼儿学习排序,可以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也可以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或者规律排列顺序。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排序的数学经验,可以更进一步地学习按照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的关系。新《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并结合《纲要》精神,我为幼儿选择的教学活动为“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并设定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3、难点: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分析:目标(1)为认知目标,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其中发现和学习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是本次活动的新知识点,也是难点部分。

目标(2)是能力和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新家蓝图,幼儿分组操作材料:铺地砖(蓝白泡沫毯)、串彩链(长短宽窄颜色不同的长条手工纸)、围围墙(四种颜色的炮弹玩具)、种树(高矮品种不同的树)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卡片三张、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黑白方块若干。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环节一:教师出示新家的蓝图,提出今天活动的要求。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此环节起到引题并激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

环节二:教师介绍装修的材料,提出装修的要求。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进行分组操作。

铺地砖:按照蓝白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围围墙:按照炮弹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

做彩链:根据纸条长短、宽窄、颜色的不同有规律串彩链。

种树: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不同层次的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在幼儿的自主操作、同伴间的探索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小结的活动中,重点目标的第一层次得以解决。)

环节三:出示三张递增、递减规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卡片3: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然后幼儿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操作等方法解决了重难点目标,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环节四: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励幼儿设计运用已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和设计表述等方法,使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说活动特色

首先,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以布置新家引题,让孩子作为幼儿园的小主人布置新家,因为孩子都有参与装修自己的家的经验,所以孩子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才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其次,教师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长短、宽窄、高矮等特征进行排序,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寻找操作材料的过程,并视之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幼儿在排序操作中,从众多复杂多样的材料中筛选出可供排序的材料,正是体现了数学知识自身的严密性和关系变化的复杂性,并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与变通性。

最后,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长短规律、宽窄规律、高矮规律、数量的递增递减规律的排序,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看动作做的门帘和幻灯,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物体进行按一种特征进行排序,教会幼儿分析特征并掌握其中的规律。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使幼儿能正确区别,理解排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有趣的“0”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有趣的“0”》,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了解0在自然数列中的排列位置及不同的实际意义。

3、充分认识到数字和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8个小瓶,分别放入数量为7、6、5、4、3、2、1的糖果,第8个小瓶内不放糖果。

2、有关0的实物和图片若干(温度计、尺、门牌号、比分牌、信封等)。

3、0--9的数字卡片。

4、数字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胶水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糖果,初步认识数字0。

1、出示小瓶(共8个),请幼儿依次揭开瓶盖,数一数瓶里有几颗糖果?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最后一个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没有)

3、出示0的数字卡片,说说0像什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写0。

二、探究0表示的不同意义。

1、启发幼儿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没有了,要用0来表示?(幼儿举例)

2、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3、出示相应实物及图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尺上的0表示起点。

(2)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界限。

(3)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得分,0:0表示平局。

(4)门牌号、车牌号、邮政编码上的0是一种编号。

三、数字排队。

1、请幼儿将数字1--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出示0,0该排在什么地方?

提问:

①0为什么应该排在1的前面?

②0在什么情况下比这些数字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大,即1和0组合,就是10,比9大,依此类推。

③如果1后面的0越来越多,这个数会越来越怎么样?

四、操作0(数字1、2、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变魔术:最大和最小。

现在,我们找一找,在0 的帮助下,怎么样才能变出最大的数?怎么样才能变出最小的数呢?(幼儿操作)

总结:刚才的游戏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五、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大和小


【设计意图】“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活动过程】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游戏四:吹气球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游戏五:食物变变变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活动延伸】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设计评析】这是个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游戏之中。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到了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双向排序


来源:蓬莱市教委幼儿园 由春萍 【活动目标】

1、复习1—5的序数,能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加深理解序数的含义。

2、能够根据方向卡的提示,沿不同方向给物体排序。【活动准备】

情境挂图、动物磁性卡、1—5数字磁性卡两套,方向指示卡,红、黄、蓝三色火车头卡片和配套数字卡。【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观感知。

(一)、师: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那里有小火车、摩天轮、过山车……猜猜看是什么地方?(儿童游乐场)来,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喽!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二)(出示情境挂图)

师:游乐场到了,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幼儿说一说。1、提问:

①火车头是什么颜色?(变换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多方位思考问题)

②从火车头的方向数第一节车厢是什么颜色?谁坐在里面?

③蓝色车厢是第几节?

④第五节车厢是什么颜色?

⑤第三节车厢里没有人,它去哪儿了?(胖胖猪在过山车上),从而引出下一个环节。2、提问:

①从下往上数胖胖猪坐在第几个座位上?

②贝贝羊的座位排第几?

③如果从上往下数,第几个座位是空的?

④胖胖猪排在第几?3、师:我的一个好朋友叫“小美丽”,她穿着一件漂亮的黄裙子,手里拿着红色的汽球,她也在游乐场里玩,可是我现在找不到她了,小朋友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提问:

①从售票亭的方向数,“小美丽”排在第几?

②排在第一的是谁?二、利用教具操作演示。

1、师:还有几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呢?(教师一一出示胖胖猪、宝宝兔、嘟嘟牛、贝贝羊、乐乐龟,散乱地摆放在磁板上,请小朋友给它们排排队。)

2、出示“→”标志卡,把“→”卡放到小动物的左侧

提问:现在我们从箭头的方向数,谁排在第1?(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放在该小动物的下面)依次给其它小动物排序,送上数字卡。

3、变换箭头方向和小动物的位置,练习双向排序。三、幼儿体验,巩固加深双向排序1、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站成一排,其他小朋友的手里拿有一张数字卡片。

师:老师要变魔术了(手拿“→”卡片站在小朋友的左侧)提问:从箭头的方向数,XX小朋友排在第几(第2),请下面手拿数字2的小朋友把数字宝宝送给他。请其他幼儿将手里的数字卡片送出去。

2、将“→”换成“←”,另选一组幼儿练习双向排序。四、游戏: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是怎么来的?(坐火车来的)现在我们要坐火车回家了,谁愿意来当火车头?(请3名幼儿到前面扮演火车头,分挂上别红、黄、蓝色火车标志卡)。

发给其他幼儿每人一张火车票,请幼儿根据颜色和数字按顺序上车,请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出发喽!”随音乐开车离开。

中班数学教案:复习1-7的数字排序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中班数学教案:复习1-7的数字排序》,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复习1-7的数字排序。

2、正确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1、数量1-7的实物;

2、分别写有1-7的动物头饰7种;

3、1-7的数字卡每人一套;

4、地上画有各种写上数字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数1-7和1-7的排序。

1、教师:今天圣诞老人带来了七位客人,我们请他出来。

2、7位幼儿带着动物头饰出场,其他幼儿数出场的顺序,按头饰上的数字说出1-7的排序,

复习认识1-7。

3、“圣诞老人”带来了一袋的礼物,“圣诞老人”拿出一种礼物,幼儿说出有多少。请个别幼儿点数看。

二、运用多种感官7感知以内的数量。

1、教师敲铃几下,幼儿说出相应的数字,并伸出相应的手指。

2、教师举起一个数卡,幼儿轻轻拍手几下。

3、游戏:站图形音乐响起,幼儿按图形里数字的数量多少站进图形里。

音乐停止,幼儿一起说出三角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个人;正方形里的是数字几,有几人……。

三、幼儿操作,复习点数1-7的物体。

请幼儿数一数,每行数量是多少,再按数字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