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大堰河——我的保姆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30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探究归纳法,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叙事的典型细节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时数:
课内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典押:典当,抵押。
*凌侮:欺凌侮辱。凌:侵犯,欺压。侮:欺负,轻慢。
*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作者简介:
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笔名谐音。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和同人组织“春地画会”,用画笔投入了战斗。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青年们“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正像他自己所说:“从那以后,我过的是囚徒生活。我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我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诗。只要有纸和笔就随时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思考得更多,回忆得更多,议论得更多。”《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诗节):怀念与痛悼。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
没有人生自由并列悲苦低微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第二节: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
冷落的故居
联想、想象──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思念哀悼之情
典押的田地
长青苔的石椅
引出第二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4─8诗节):眷恋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第四节: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
第五节:“我”离开大堰河。
用问句,间接表现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
极力铺写地主家庭富裕豪华生活
对比
反衬大堰河家庭的贫穷
“看着、摸着、坐着、吃着”表明“我”对这富丽豪华的一切的新奇,又“忸怩不安”,反衬大堰河家庭虽贫穷而充满欢乐。进一步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深沉的留恋。
第七节: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
第八节: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典型细节: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9─11诗节):同情与控诉。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第九节: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悲痛。
丈夫为她流泪,儿子为她哭得很悲伤,表现她勤劳无私。
死时呼乳儿名字,表现她广阔的胸襟。
乳儿不在她旁侧,表现作者的哀悼与歉疚。
第十节:大堰河的殡葬。
五个排比,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第十一节: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写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后一句反复强调“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同情。
第四部分(12─13诗节):讴歌与赞美。
第十二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
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用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结尾三个诗句,使“大堰河”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节: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
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叙述转为直接讴歌、赞美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
小结:
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氛酣畅。
反复: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作文:
《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大堰河》
要求:把握大堰河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格,通过大堰河形象的表达的主题,可改动人称、顺序,改成记叙文。

相关阅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即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生: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多以己为中心,他们对母爱熟视无睹,作为老师的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养成感恩的美德。

四、说学法:“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试读

1、范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名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喜欢的段落。

(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情感等加以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

(三)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脑子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影显示“你感觉大堰河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四)合作探究

1、搜索意象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

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手、笑、哭、梦、泪、灰)

(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

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教师巡视检查讨论情况。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可适当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教师总结并板书。

2、探究修辞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如果说本文重点是“内容上”的探究的话,这个设计就是在本诗“形式上”的探究。如果说重点的设计是“写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难点就是探讨“怎么写”及“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对于这个难点我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读中体会,在设想“不用”与“使用”的比较中突破。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四:美读

(饱含讴歌与赞美情感再一次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五)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五:比读

(投影出示孟郊《游子吟》比较两诗的异同,并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灰↑笑

↖↓↗

↘↙

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

泪↓哭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使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整体把握
1.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点读 全诗总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写“我”和大堰河的特殊关系,并且反复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3~10节):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11~13节):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就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二、细部探微
2.“诗言志”,情为诗的第一要著,这首诗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点拨 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和悲苦命运,诗歌到最后直接抒发对大堰河最真挚、深沉的爱和热情的赞美。明晰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是把握诗歌的关键所在。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变化,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
3.诗人说“大堰河”的名字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诗人只是根据谐音写了这三个字。但与这三个字同音的字还有很多,为什么诗人就选了这三个字呢?是否还有其他意思呢?
点拨 诗人是特意选用“河”作为大堰河的名字的。第一,诗人的家乡在浙江,那一带是江南水乡,河是随处可见的。河多,也就是说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由“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可见,诗人歌颂大堰河,也是歌颂像大堰河一样的许许多多的劳动妇女。第二,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初,河流孕育了人类,诗人特意称大堰河为“河”,是要表明是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哺育了自己。
4.从构思看,全诗前三个诗节,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重点读第3节,作者选取了哪些景象?诗中哪些词语应该重读?按照重音边读边想象,让每处景象变成画面出现在自己面前,合起来看这一组镜头组成的画面,应是什么样的色彩、基调、氛围?
点拨 景象:坟墓、故居、瓦菲、园地、石椅。应重读的修饰语:雪压、草盖、关闭、枯死、典押、一丈平方、长了青苔。
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雪花飘飘,落在一小块土地中的坟头上,坟上干枯的荒草盖上了白雪,直立的草茎在寒风中颤抖……”,由孤寂荒凉的坟头、破败的旧屋、易主的园地、冷落寂寞的石椅,组成一幅阴冷惨淡的画面,写出了大堰河身世的凄凉,从而表达了诗人的悼念哀伤之情。
5.本文中的用词有非常深的意义,试分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内涵。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点拨 这些诗句是写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到“我”家来帮佣的情景,这些加点的词语有的表现了她劳动环境的恶劣,有的表现了她劳动条件的恶劣,这些环境和条件既形象地描写出她不分寒暑任劳任怨、质朴宽厚的性格,又与“她含着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令人唏嘘的善良和对乳儿深深的爱。
6.诗的第12节中说,写一首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用“紫色”来修饰灵魂?
点拨 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诗人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完全是感激与赞美的感情使然。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7.有的同学认为,与其说诗中的大堰河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旧中国农村妇女,不如说她是一个逆来顺受甚至有些愚昧的旧中国农村妇女。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点拨 (1)她是一个反抗性不强的、逆来顺受的、有些愚昧的旧中国农村妇女。首先,她在家庭里逆来顺受,丈夫平时总是打骂她,但她还是靠出卖乳汁养活这个家。其次,她是地主压迫、剥削的对象,但她对这种压迫和剥削并没有丝毫的不满,甚至总是“含着笑”,去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事。甚至想吃乳儿的婚酒,想娇美的儿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真有点痴人说梦。
(2)她是一个安天乐命、质朴乐观、慈爱博大的旧中国农村妇女。“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表现出她的安天乐命,质朴乐观;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表现出慈爱的性格;她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深爱着自己的乳儿,表现出她的博大。
一、中心主旨
作者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二、写作特色
1.叙事、抒情完美结合。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如第4节中,诗人叙述了大堰河繁重的家务劳动,回忆了和大堰河共同度过的贫苦但温暖的生活,抒发了他对大堰河的挚爱。
2.借助细节描写抒发感情。
诗人捕捉和表现细节的能力是超群的。这首诗几乎处处有着准确而生动的细节。如第4节,诗人一连用了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她关心、照料、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又如第8节,诗人通过下面四个细节——年节切冬米的糖、贴乳儿的画、逢人夸乳儿、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地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
诗中多处用了对比手法,如第4节中对大堰河家中贫困生活的描写和“我”亲生父母家中富贵、优裕生活的描写形成对比。但“我”在大堰河家中却生活得温暖,在自己家中却感到陌生,对比中写出“我”对大堰河的爱和深沉的留恋。后文又把大堰河生前的勤劳与付出和死后的凄苦形成对比,批判了黑暗社会的不公。
(2)反复、排比手法。
这两个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如第4节的一组排比句,一方面具体地叙述了大堰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歌颂了她任劳任怨的品格,另一方面又表明她在劳动的同时,无微
不至地关爱着乳儿,歌颂了她美好的心灵。这样,虽然用墨很省,但内涵丰富,形象丰满。
(3)呼告手法。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在诗歌的结尾,运用呼告手法,这是诗人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的标志,不如此直露地表白,便不能表达他的深情。诗中还有多处用到了这个手法。

三、结构图解
大堰河 我的保姆—身世悲苦、低微—怀念与痛悼
—勤劳、善良、无私—眷恋与感激
—命运悲惨—同情与控诉—灵魂高尚—讴歌与赞美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讴歌愤懑忸怩不安神彩飞扬
B.绯红土匪敞开心扉妄自菲薄
C.飘泊剽悍剑拔驽张咄咄逼人
D.隽永荆棘肺脯之言娓娓动听
答案 B
解析 A项神采飞扬;C项剑拔弩张;D项肺腑。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教师苟晓超,一如往常地________在三楼教室里。突然,整栋教学楼开始晃动、颤抖。他几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学们,赶快跑!”
②中国是举世皆知的诗歌王国,从国风、楚韵到唐诗、宋词,它们所开创的伟大传统________着、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民族气质。
③北京时间9时11分,北京奥运圣火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女队员吉吉成为珠峰首棒火炬手,女队员次仁旺姆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在珠峰________奥运圣火。
A.值守 浸润展示 
B.值勤浸润展露
C.值守浸染展露
D.值勤浸染展示
答案 A
解析 “值守”,值班,坚守岗位,比“执勤”恰当。“浸润”,渐渐渗入;“浸染”与“中国人民”不搭配。“展露”,展现,显露,多与“才华”等搭配;“展示”,清楚地摆出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石油涨价直接带动生物能源涨价,只要今天的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居高不下,只要石油的价格一直上涨,世界粮价就将进入一条上升的快车道。
B.这次汶川地震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C.厚重的大雾悄然闷声不响地将阳光裹挟而来时,我们这里已被冰雪肆虐了半个多月,家里的那株茶花早已在严寒的胁迫下失去了生气,吸引不了任何人的眼睛。
D.在A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的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来挽救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答案 A
解析 A项“快车道”指机动车分道行驶时,专供快速行驶的车道,这里是比喻义;B项“毁家纾难”指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C项“闷声不响”与前面的“悄然”在意思上重复;D项“甚嚣尘上”指反动言论十分嚣张,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艾青倾吐了对大堰河无比真挚的爱,这种爱是与黑暗社会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B.3月24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还相当陌生的女明星玛利亚,在古奥林匹亚遗址为北京奥运会采集圣火。由此,她不仅和中国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还注定被写入北京奥运的历史。
C.众所周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菜单实现数字化。凡是承办50人以上宴会的贵宾楼,不少会对每一道菜品进行食品留样,以确保万一需要化验认证时取证。
D.《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作者戴望舒也因此成名,被人们称之为“雨巷诗人”。
答案 B
解析 A项“与”字后加介词“对”,改为“这种爱是与对黑暗社会的恨”;C项不合逻辑,“凡是”与“不少”自相矛盾;D项成分赘余,删去“之”。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诗,回答5~8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5.从选文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大堰河的人生是凄苦的?(4分)
答案 大堰河生前丈夫酗酒,并且她还经常挨打受骂;死后埋葬她的是四块钱的棺材,丈夫和儿子的结局也不太好。
解析 从正、侧面的描写加以总结。
6.本诗是写给大堰河的,其中为什么还写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们?(4分)
答案 这也是大堰河的可悲之处,她的悲剧命运在她的丈夫和儿子们身上重演,写她的夫儿也是为了写她的命运悲惨。
解析 围绕写她的夫儿对表现她的悲惨命运有何作用来答。
7.诗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哪些地方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去世的悲痛和怀念?(6分)
答案 ①“第三,第四,第五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②“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8.这是一首抒情诗,但诗中也有叙事,在选文中找出一句,并简析其作用。(6分)
答案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诗中叙事比较简洁,其作用是为抒情蓄势,也在叙事中表现诗人情感。
解析 叙事和抒情的关系一般有两种:一是蓄势,一是借事抒情。
三、课堂延伸(20分)
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9~12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
9.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表达观念、抒发感情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
答案 《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表达观念、抒发感情。
解析 两首诗歌中的意象不同。《礁石》中塑造的形象是“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形象是“大堰河”。
10.试简要分析“礁石”这一形象。(6分)
答案 “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而且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解析 分析形象,首先要分析形象的外在形态,其次要分析形象的内在含义,分析形象的象征意义。
1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诗中,作者对于礁石这一坚强形象和其具有的精神给予了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解析 结合诗题、背景,分析在形象的描述中蕴涵的作者的情感。
12.现代诗歌中,有的诗体很自由,既不讲求格律,也不追求押韵,但有的则有较强的韵律感,如《礁石》。试说明《礁石》的押韵规律。(4分)
答案 第一节,二、四句押韵(来、开);第二节,一、二、四句押韵(上、样、洋)。两节都是传统的押韵法。
解析 找出押韵的字,分析其规律。
四、语言运用(8分)
13.仿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式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理想背后,是毅力和洒脱,谈到毅力,很大程度上是要战胜自己。当我们需要勇气时,先要战胜自己的懦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需要公正时,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战胜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
答案 示例:当我们需要勤奋时 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 当我们需要宽容时 先要战胜自己的狭隘 
解析 给定句子的形式是“当……时,先……”,其内容包含一组反义词,如“勇气”与“懦弱”,所填句子仿此即可。
14.下面的文字是一位在外的学子写的“母亲节祝福”,请你根据它的内容编一条凝练而生动的手机短信。(不能抄录原文句子进行简单组合,不得超过30个字)(4分)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这是属于您的日子,妈妈,节日快乐!
虽然在这里,我说什么您也不会听见,但我还是要说,妈妈,我爱您。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让我明白这人世间的道理,是您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深切的关怀,也是您在平日琐碎的生活中照顾我的一切。如果我对您的爱是一滴水,那么您给予我的就是整个海洋;如果我对您的爱是春日里的一片新绿,那么您给予我的就是朗朗春天里所有温暖的阳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您无私的爱。
亲爱的妈妈,在您放飞我的时候,也请您保存我的爱,相信在离别之后不久,就会有永远的相聚。不论何时何地,您始终是我最牵挂的人,始终是我心中最圣洁最温暖的守护神,相信我始终需要您,需要您的拥抱、爱抚和关心!
等到那一天,我学成归来,我能独立撑起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妈妈,到时我会让您为我骄傲,并且为此而快乐!
答案 示例:妈妈为我操劳无限,恩重如山;我愿妈妈骄傲快乐,一生平安。
解析 压缩以后的短信应该包含母亲对我和我对母亲两个方面的内容。
五、随堂练笔(3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懂得了陶潜躬耕田园的静谧;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懂得了李煜抒发的亡国之愁;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懂得了李太白洒脱豪放的心境。其实,人与人难得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懂得苦难,懂得笑颜,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幸福。
请以“懂你”为话题,自主确定立意、文体和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略。

《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学习方法】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学习流程】
知人论世
1、作者:艾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
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课前热身
1、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
fēichìlíngwǔqībōniǔníxī
瓦菲叱骂凌侮凄苦火钵忸怩悉索
jīngjíhuīhuánglúnshīdiǎnyā
荆棘辉煌天伦虱子典押
2、词语解释: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叱骂:责骂。
整体感知
1、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的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第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第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赏析诗歌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诗句“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舍弃了大堰河许多的遭遇,而写她的名字,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
2、第一节最后一句重复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明确: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4—8节):
1、诗人是怎样来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的?
明确: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里诗人用鲜明的画面,用大堰河一天的劳动,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我”的保姆的辛苦和劳累。
2、我回到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从诗中找出)
明确:“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呆望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忸怩不安”,这些都表明“我”与这个家的格格不入,也暗含着“我”对乳母的怀念。
3、为什么反复强调父母是“生我的父母”,我是“新客”?
明确:表明作者对亲生父母的不满,对乳母的眷恋、热爱和赞美。
4、第8节是如何写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在年节里把最好的食品“冬米的糖”留给自己的乳儿;②还深情地“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③而且做着不能对人说的美好的梦。这些都表现了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三)学习第三、四部分
1、诗人反复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而大堰河却“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这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既加重了悲剧气氛,也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的心情。
2、作者是如何写大堰河的悲惨结局的?
明确:诗中连用了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遭遇:“四块钱的棺材”,几尺长的土地和“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3、诗的结尾是如何表达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的?
明确:诗中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的礼赞。诗的最后,直抒胸臆,感情达到了高潮。
4、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明确: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艺术特色
1、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和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2、反复的运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回肠荡气、意远韵长的旋律美,从而渲染了诗情画意,突出了各节之要旨。
3、叙述、抒情、描写的综合运用。
4、爱憎分明的情感。
形象主旨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也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过关斩将
(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讪笑()不懈()赐予()
shù()缚bǐ()视奴yì()
2.将下列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文质()()若木鸡()不休
()无为()目伤怀贪()枉法
3.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典押diǎnyā忸怩niǔniè凌侮língwǔ
B.叱骂chì醉酒zuì咒语zhòu
C.拥抱yōngbào娇美jiāo漂泊piāo
D.荆棘jīngjí辉煌huīhuáng悄然qiǎo
4.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虱子漂泊闪烁B.雕花蝉翼窒息
C.檐头歌谣唏嘘D.匾额今霄愚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6.根据语意,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句子,使它们构成一组排比句。
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不要,不要,不要。
7.填空: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原名。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和,本诗属于;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和,本诗属于。
二、阅读理解
读下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
2.这两节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你对诗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理解的?
5.诗人把一首至诚的赞美诗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请你也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所敬爱的人。
三、拓展延伸:
一颗豆粒
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里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总是那么清苦。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呢?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烂,放一点酱油。”
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
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妈妈,今晚上您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泪水从母亲的眼眶夺眶而出。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擦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十二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的顺序?
2.第②段中写道:“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请问事故的“微妙”表现在哪里?
3.第⑧段中的“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这句话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4.第⑥段中写道:“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请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她们就这样生活了10个月”?
5.第⑧段中写道:“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请说说“她”为什么产生这种“打算”。
6.“—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是第13段中的一句话,请问是什么原因使母亲产生了“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
7.第13段写道:“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请你揣摩一下当时母亲心里是怎样想的。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shànxiè cì束鄙役
2.彬彬呆喋喋碌碌触赃
3.A
4.D
5.D
6.略
7.(1)诗 艾青 蒋海澄 
(2)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抒情诗;古诗(古体诗);新诗;新诗。
二、阅读理解
1.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2.虽然都运用了排比,但句式不相同。第一节的排比是短语式的,类似于8个并列状语,第二节中的排比是由六个短句构成,这种同中显异、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的节奏显出多变的旋律美。
3.相同之处,都含有对乳儿的爱和乳儿对保姆的真挚之爱。
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于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4.言之有理即可。
5.合乎要求即可。
三、拓展延伸:
1.倒叙。
2.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
3.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4.这样写显得时间很长,从而突出他们生活的不易。
5.她很辛苦,她也不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
6.她看到了孩子给她的信。
7.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心,鼓励自己坚强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