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发表时间:2021-06-08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新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5 我的叔叔于勒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作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一首《七步诗》出来。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wwW.JAB88.coM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自幼酷爱文学,70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背景链接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表达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2.生难字词

(1)字音

拮据(jié jū) 栈桥(zhàn)

牡蛎(mǔ lì) 褴褛(lán lǚ)

撬开(qiào) 煞白(shà)

诧异(chà)

(2)词义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衣服)破烂。

【诧异】觉得奇怪。

【撬开】用刀或棍棒、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使东西移动或分开。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正音。

(2)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遇”“躲”于勒,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盼于勒。

第二部分(第5~19段):赞于勒。

第三部分(第20~47段):遇于勒。

第四部分(第48~49段):躲于勒。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明确:(1)称呼: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2.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纳出于勒的“简历”。

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作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做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新变得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3.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明确:听说于勒在国外发了财,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

4.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明确: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重新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5.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明确: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写法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明确: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的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使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6.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明确: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

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心,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人格的答案。

2.拓展延伸

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

明确:例如:老师读完后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的本课练习。

(3)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遇于勒

结局————躲于勒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设置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质疑和释疑,在参与讨论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相关阅读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5 我的叔叔于勒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作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一首《七步诗》出来。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自幼酷爱文学,70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背景链接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表达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2.生难字词

(1)字音

拮据(jiéjū) 栈桥(zhàn)

牡蛎(mǔlì)褴褛(lánlǚ)

撬开(qiào)煞白(shà)

诧异(chà)

(2)词义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衣服)破烂。

【诧异】觉得奇怪。

【撬开】用刀或棍棒、锥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使东西移动或分开。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读课文,注意正音。

(2)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分段提示:可以按照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按“盼”“赞”“遇”“躲”于勒,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盼于勒。

第二部分(第5~19段):赞于勒。

第三部分(第20~47段):遇于勒。

第四部分(第48~49段):躲于勒。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学生听读全文,明确人物关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及其态度的变化。

明确:(1)称呼:贫:坏蛋、流氓、无赖。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2.文中的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尝试从课文内容中归纳出于勒的“简历”。

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作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做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新变得潦倒落魄,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长带回来,在船上靠摆摊卖牡蛎过日子,他又重新成为哥嫂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

3.菲利普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明确:听说于勒在国外发了财,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定了婚。

4.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

明确: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重新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5.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明确: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在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写法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明确: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的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使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6.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明确: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心,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人格的答案。

2.拓展延伸

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

明确:例如:老师读完后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的本课练习。

(3)请同学们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遇于勒

结局————躲于勒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设置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质疑和释疑,在参与讨论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一、教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都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性的假恶丑,彰显人性的真善美。它对人物内心活动揭示之深刻,对人物性格刻画之细腻,是其实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学生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在享受审美愉悦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同时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本单元上承第一册的小说单元,下启第六册的小说单元,对于养成阅读小说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中小说的教学,要以培养兴趣为主,让学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知识与能力: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法,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锻炼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主题的分析。
三、学情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由此,依据教材要求,重点研讨有关课文内容、写法、主题等几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自主讨论
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入手,探讨作品主题等。
(2)诵读法
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情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普通法国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看看菲利普一家人有什么喜怒哀乐。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流传久远,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腐朽。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深入研读
讨论:①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
②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①主要人物有菲利普夫妇、于勒、我。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菲利普夫妇言行的变化有:于勒贫:坏蛋、流氓、无赖。于勒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于勒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恐怖——希望——恐怖、仇恨。②不可以。本文的标题能够体现出从“我”的视角看待社会,并且能够表明我和于勒的关系。其他几个标题不具备这个特点。关于主人公,允许有不同的见解。观点一、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因为本文重点要表现的是他们的虚荣、势利、贪婪、残酷;对他们的描写刻画用的笔墨较多。观点二、主人公是于勒。本文的情节主要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展开,虽然对他多用侧面描写,但正是由于有于勒,菲利普夫妇才有了表现自己本性的舞台。
(四)小结作业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富有个性化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点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请大家课后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位你熟悉的人。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人教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人教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学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语: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个年轻的汽车商,他的名字叫查理。一天,他忽然得知了父亲去世的噩耗,于是他赶回家,参加了父亲的葬礼。葬礼结束后,律师宣布了遗嘱,他得知自己只获得了一部老式轿车,自己从未见面的哥哥雷蒙却得到了300万美元的遗产,愤愤不平的汽车商立刻前去寻找哥哥。他的哥哥长期住在一所疗养院里。自幼患严重的自闭症,终日沉浸在自我幻想世界之中,行为异常,被视为白痴。汽车商拐走了他的哥哥,想要重新更改遗嘱。第二天,兄弟俩来到机场,但哥哥怎么也不肯坐飞机,还历数近年来的各起空难事故。年轻的汽车商只好开着那辆老式轿车带哥哥走高速公路。然而夜里的一场车祸又刺激了哥哥。他起身下车,执拗地离开了这不安全的高速公路。弟弟无可奈何,只好开车在乡村小路上慢慢行驶。哥哥每到一个固定时间就要看一个固定的电视节目,到了那时,他就再也不肯赶路。此外,哥哥还有许多不能改变的习惯,比如吃饭的顺序,在哪里买衣服,等等,都令汽车商查理哭笑不得。查理不把他当哥哥,经常对它的哥哥喊“闭嘴”“滚出去”。有一次,查理听见哥哥在刷牙时说着:“好玩的牙,好玩的雨人。”这句话打开了他儿时的记忆,他终于明白了以前哄他入睡、逗他开心的人,以及他心中爱和温暖象征的雨人原来并不是幻想中的朋友,而是这个叫雷蒙的哥哥,是他儿时吐字不清,叫成了“RAINMAN”。查理失神地打开热水,热水冒出水气,哥哥雷蒙一下子害怕得发了狂,不住地喊“热水烫着小宝宝!”事情过去了,他还一遍遍地说:“决不能伤害小查理。”汽车商看出了哥哥雷蒙当时是多么爱护他自己。当查理一遍遍地说“我没事”,“我没有被烫着”之后,雷蒙才平静下来。查理终于明白了,哥哥被父亲送到精神病院正是因为不小心烫着了他。查理被震撼了,几十年前险些犯下的无知的过失成了哥哥心头挥之不去的沉重。在他狭小的世界中充满了歉疚、不安、想念,还有爱。故事的最后,汽车商查理失去了所有的生意,也放弃了索要遗产的想法。因为他懂得了人生中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手足之情。这就是电影《雨人》讲述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天平,可以用它来衡量事物的轻重。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分量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你心的天平上,一端放上金钱,一端放上亲情,你的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呢?(学生)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也是一个有关金钱利益和亲情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P78,看看这篇文章中的人们在利益与情感之间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作者介绍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重要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是《羊脂球》。这篇课文就是选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3、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

请大家看到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菲利普一家住在哈佛尔,他在外工作,收入不多,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菲利普有个弟弟叫于勒,是个败家子,不仅挥霍掉了自己应得的遗产,还大大占用了他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受尽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希望赔偿菲利普的损失,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回来。于是每到星期日,他们一家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只要一看到大船开来,菲利普总说那句永远不变得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他们家的二女儿还因为于勒的信促成了婚事。为了二女儿的婚事,他们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却在船上巧遇了已经沦为了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十多年老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希望变成失望,最后变成了咒骂和怨恨,于是他们远远地躲开了原本热切盼望着的于勒。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菲利普夫妇要避开于勒呢?毕竟于勒曾是他们热切盼望着的人,毕竟于勒是菲利普的亲弟弟啊?(学生)我们回忆前面我们讲的“雨人”的故事,弟弟终于放弃了对金钱的索取,被那份浓浓的亲情感化了。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菲利普夫妇,他们的心在金钱利益和亲情之间,到底倾向了哪一边呢?(学生)

(2)小说情节分析

对,金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泰门就有这么一段独白,“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作者借泰门之口,发出了对金钱社会的愤怒控诉。在金钱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金钱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占有怎样的作用呢?前面我们谈到菲利普夫妇在金钱与亲情中,选择了金钱。在这篇《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像一条“变色龙”一样,变化不定,都是因为金钱利益的关系。

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

P795自然段“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P796自然段“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P798自然段“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P8012自然段“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P8331自然段“这个小子”

P8332自然段“这个家伙”

P8333自然段“他是个法国老流氓”

P8438自然段“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P8442自然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德弟弟,我的亲叔叔”

P8646自然段“这个流氓”

注意:“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他家比较穷,这不是对他的称呼。

“坏蛋、流氓、无赖”是就一般情况说的,其实也暗指于勒。

②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评价分分类,看看哪些话是在大致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分别是哪些情况,菲利普一家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

Ⅰ、评价:“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分文不值的于勒”、“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同一种情况: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的“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态度:把他赶走了。(提示课文当中有“打发”一词)

Ⅱ、评价:“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同一种情况:他们接到于勒的两封信以后。(问)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样说于勒呢?(“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态度:一家人到海边的栈桥上散步,盼于勒回来。(可能有学生会回答“等”,教师提示“等”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文章中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德希望却与日俱增。”

“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海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Ⅲ、评价:“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同一种情况: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

态度:大骂于勒是贼是流氓。为了避开于勒,改乘另外一条船。

教师对小说情节总结:当于勒花了他们的钱时,他们把于勒看成是恐怖,怕他,所以才有那么多咬牙切齿的称呼,可以说对他是又怨又恨,骂他是坏蛋、流氓、无赖,于是把他赶到美洲。当于勒到美洲赚了钱,来信说愿意还他们钱,还可以多给他们钱时,他们又说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竭尽所能地赞美他,望眼欲穿地盼着他,每周去海边散步迎接他,当他们去哲尔赛岛游玩时,在轮船上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已经破产,沦为卖牡蛎的穷水手的于勒时,他们是那样地震惊、恐惧、慌乱、恼怒,怕他认出他们,骂他是“贼”、“流氓”,甚至临返时改乘另一条船,躲开了他。

板书:(圆形方孔钱)

其实,在这枚小小的圆形方孔钱中也蕴含了于勒的一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也是由于于勒人生境遇的变化的。怕他、骂他、赶他是于勒一无所有的时候,盼他、迎他、赞他是得知他赚了钱后,怕他、骂他、躲他,这个时候的于勒已经沦为了一个穷水手了。我们可以看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有一点是始终没有变的,那就是要钱!他们对于勒是亲近还是疏远,他们的喜和怒,最终都是由什么来决定的?是钱!使他们丧失感情,变得六亲不认的是什么?还是钱!金钱使原本势不两立的人变得亲密起来,也使得亲密起来的他们变得如同陌路。在菲利普夫妇的心中,于勒和金钱哪个更重要啊?金钱。老师用一幅对联概括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将文章划分为两大部分。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作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拟定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钱字。那么大家一起来为这幅对联想以各横批。(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3)小说主题揭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这篇小说虽然揭示的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但由家庭的细胞可以看出社会整体的情况,以小见大。那么大家说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深刻还是肤浅啊?(学生)那么莫泊桑到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呢?

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句话来总结:(提示:莫泊桑1850-1893生活的年代是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我们注意到二姐夫下决心求婚的原因是什么?亲情、爱情,世界上最神圣最纯洁的感情,连它们都被金钱玷污了,那么可想而知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什么样子了?

(4)小说结构分析

前面我们根据对联把文章分成了两部分,前面我们学习了《故乡》,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环境、人物),文章的情节其实就是老师刚刚讲到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整个过程,而一篇小说的情节又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大家根据老师在黑板上的图示,选择其中的几个字来作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1-4)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

发展:(5-19)菲利普夫妇赞美于勒。

高潮:(20-47)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后的表现。

结局:(48-49)菲利普一家躲开于勒。

①在情节的开端和发展之间作者用插叙的手法交待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回来的原因是什么?

②情节发展部分作者也写到了菲利普一家盼于勒,但与开端又有不同,是什么不同?

——增加了母亲的于勒的赞美,他们一家人好像看见于勒,于勒明明远在天边,他们却觉得他近在眼前,这家人对于勒的盼望是不是更加热切了,由盼望变成了渴望。

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和下文有什么联系吗?

——由希望变渴望,由盼望到热切盼望,作者不断升温的目的在于为下文的降温做准备,使之形成强烈的反差,由希望的天堂坠入失望的深渊。

④谈到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前面我们讲到的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⑤同学们注意到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菲利普一家刚出游的时候作者说“我们上了……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可以看到当时他们的心情是快活的。可是到了后来却成了“一片紫色的阴影”,阴郁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是不是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呢?

(菲利普夫妇心情变化曲线图)首先是盼望于勒,为什么呢?作者在故事的开端留了个悬念。在故事的发展中,我们知道了这一家子人盼望于勒的原因,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可以等着于勒回来,然后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是,小说在这里将笔锋一转,写到菲利普一家子人竟在出游的轮船上发现了一贫如洗的于勒,于是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这样的结构安排,这样的心情的变化,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曲折起伏,既是在意料之中又是在情理之外。这里啊,老师想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和儿子。一天父亲看到儿子手里拿着一张通知书,便一把夺了过来,翻开一看,上面有老师的批语:“该生在课堂上弹弹公,往同学口袋里装毛毛虫,请家长来谈谈。”父亲看罢,火冒三丈,操起棍子就要打。同学们,你们说打好还是不打好?(学生)如果打了,故事就没什么新奇的了,没有变化。只听儿子说:“爸爸,你可别打我,该打的是你,这张通知单刚刚是从你的箱子里翻出来的,上面说的是你的表现。”所以说啊,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小说是很讲究情节布局的。

(5)小说人物分析

情节布局固然重要,但是小说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介绍情节,而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大家看到课文,说说文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我”——纯真、善良

于勒——

菲利普夫妇——自私、势力、虚伪、冷酷无情、唯利是图

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于勒的评价分别是哪些人说的?

“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家的看法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流氓”、“这个贼”、“那个讨饭的”——母亲克拉利丝说的

“这个家伙”——父亲菲利普说的

这么归纳以后,大家有什么发现呢?

①同一个人前后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开始极力夸赞于勒,后面又恶意咒骂于勒,由此可以看出她的什么性格呢?——冷酷无情、满脑子金钱、自私、势力

②菲利普夫妇有些不同。克拉丽丝骂于勒是流氓,是贼,是讨饭的,菲利普只说这个家伙,这是同情吗?——不是,因为他最终没认他的弟弟,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由此看出他也是无情的。也是以金钱为重,跟克拉丽丝只是由程度的不同罢了。

谈到这对菲利普夫妇,他们除了上面说的以外还有虚荣的一面。说到虚伪,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穿插《项链的故事》说明人的爱慕虚荣。有一个女人,她的丈夫是教育部的一个小小的科员,她没有像样的服装,没有珠宝首饰。有一天教育部长邀请他们夫妇俩去参加舞会,可是这个女人却很不高兴,因为她觉得她没有可以穿去参加舞会的漂亮的裙子。于是他的丈夫把自己原本想买猎枪的钱拿给她买了一条裙子。可是裙子买了,她又嫌没有漂亮的珠宝首饰,就这样去参加舞会很寒酸。于是她的丈夫就建议她去找她有钱的女友借。就这样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戴着漂亮的项链参加了舞会。舞会上她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可是舞会结束后她却再也找不到那条项链了。她不好告诉自己的女友弄丢了那条项链,于是她到处借债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项链送还给女友。为了还债,她辞退了女佣,搬到了某处一个屋顶的阁楼,她开始做粗硬的工作,穿得像一个平民妇人一样走到蔬菜店里、杂货店里和肉店里去讲价钱,去挨骂,极力一个铜元一个铜元地去积攒她那点儿可怜的零钱。十年,她终于还清了所有的钱,可是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年轻漂亮的太太了。变成了一个苍老的妇人。当她有一天恰巧碰到她当初的女友时,她告诉了发生的这一切。没想到她的女友竟告诉她,她原以为要三万六千金法郎的项链是条假项链,实际只要五百金法郎。于是这个女人为了一时的虚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一面。

“可是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区散步。”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号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坏人,但是已被他们生活的那个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观点腐蚀了,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若瑟夫跟他的父母不一样(齐读“我看了看他的手”——“我的亲叔叔”),他的目光里饱含了对穷困潦倒的于勒的怜悯和同情。注意“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反映了他对父母不认兄弟的不满和困惑,“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他的内心充满了叔侄亲情。与他的父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双方的性格。

教师总结:孩子是纯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诚实的,大人是虚伪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势力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这就是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的原因,它表明了作者美好的希望,希望人们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小说以于勒为线索,组织材料,结构故事,以“我”充当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对立面,突出了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于勒是虚写,作为暗线,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一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上,刻画了他们贪婪、自私、势力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6)课文升华

大家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呢?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前啊,还有这么个人,他的名字叫高利尤,他很爱自己的女儿,她让她们穿金戴银,把大女儿嫁给了一个伯爵,把二女儿嫁给了一个银行家,还给了她们80万的陪嫁。为了支付大女儿情妇的账单,为了给二女儿做舞会上华丽的袍子,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屋,卖掉了自己的银器,卖掉了自己的终身年积金,最后变得一无所有。当他病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爱的女儿们竟没有一个来看他,最终他只有孤孤单单地死去。这就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讲述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头的女儿们在金钱和亲情中,她们心得天平偏向了哪一边啊?

(7)结语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我们无法嘲笑于勒,无法嘲笑菲利普夫妇,无法嘲笑高老头的女儿们,是社会的金钱关系扭曲了他们的灵魂和感情。我们应该学会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并且在这种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真诚的爱心和同情。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