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感悟词情,培养学生读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教学难点】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简单介绍苏轼,教师补充。并且请学生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词。
2.补充本词的创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朗读全文,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节奏、感情。并思考:本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出去打猎的?他的心境如何?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因此,此时作者的心境舒畅,充满豪迈之情。)
2.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上片内容?(狂)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狂?
(引导学生从着装、人数、气势方面分析。)
4.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鬓微霜,又何妨的含义。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找出下阕中两个典故,说说其含义。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上有何异同,下节课来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相关阅读
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他的出猎之旅!
一.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初读,读准字音。生读,订正字音。齐读初步感知。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再读,体会风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
苏轼作此词后,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zhí)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词都是通过意象(蕴含寄托了作者情感、情思的物象)来传递感情的,比如柳永的词大都选取轻风、细雨、泪眼、杨柳、晚风、残月等意象,大多是些柔弱的景物,具有阴柔之气。下面我们来看苏轼的这首《江城子》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物像有什么特点?
如黄、苍、平冈、虎、雕弓、天狼,充满了阳刚之气,字字铿锵有力,具有豪放之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此在词坛开辟了豪放一派。
齐读全词,再次体会这种豪放之感。
3三读,读出韵律。这首词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找出韵脚: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这些韵脚吐字发音的特点令我们口腔大开,气势雄浑,字字铿锵,读的时候要咬住字音。(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4四读,扺掌跺脚而歌之。作出之后,找来多名山东(关西)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拍手跺脚)而歌之,很是壮观,因此苏轼对这首词颇为得意。
让我们也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音韵之美,豪放之风。
过渡:所谓“诗庄词媚”,而苏轼首创了豪放风格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之先河,可以说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是令人敬佩!
二.品词入味,品析豪放之风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穿着打扮抢眼而张扬,牵黄擎苍炫耀装备,好一个行为之狂!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千骑卷平冈”。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能让百姓倾城相随,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啊?
资料链接:苏轼在密州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盗贼恒生,弃婴遍野;目睹此等惨状,苏轼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恤民救灾。他和百姓一道灭蝗虫,铲盗贼,养弃婴,甚至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贫,共度饥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这样的太守,百姓爱戴他,拥护他!所以倾城出动,一心相随,只为他们可敬可爱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个场面之狂!
④“亲射虎,看孙郎”。
问:孙郎谓谁?你了解孙郎的事迹吗?为什么要比做孙郎?
孙权简历:
19岁继承兄位,成为江东之主
26岁,赢得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
40岁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
42岁称帝。
自幼文武双全,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郎已然成为了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代名词。每一个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个孙郎情结。尤其是对于一些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经常会期盼能像孙郎一样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所以孙郎经常出现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笔下,豪放词人辛弃疾也多次运用孙权的典故。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确:孙权雄才大略,年轻有为令曹操都为之叹服。自己这个苏郎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化身为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孙郎啊,亲射虎,看孙郎,其实词人的期冀和追求是亲射虎,叹苏郎啊!让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词句,帮助词人呐喊出他的心声!
师生配合演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叹苏郎!亲射虎,叹苏郎,叹苏郎!(众生)
过渡:好一个比拟之狂!这种豪情明为狂,实为痴啊,痴心盼望,痴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痴情,一份痴痴地等待,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词的下阕中这份痴心和盼望更渐浓郁。
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何日,何日遣冯唐?(读出紧迫之感)
小结:这是词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呐喊:一腔报国之志,渴望建功立业忠心热胆!苏轼的这份期待之狂,进取之狂,愤激之狂,令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豪情。
(齐读词作,声音洪亮一些,读出这份期待、进取、激愤之狂。最后一句读出回环反复: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过渡:我们的观猎之旅进行到这儿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份痴痴地狂背后又藏着一份淡淡的忧呢?再次潜入词作的语言,哪个字中隐含着作者的忧伤之情呢?体会这淡淡的忧伤。
三.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
解忧:老夫聊发少年狂。
讨论:自称“老夫”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近四十岁而已,人生正当年,《礼记•曲礼上》
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然而他为什么自称“老夫”?
“聊”的含义。姑且、暂且。一个“聊”字横亘当中,又是何意?
背景链接: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
想有为却不得为,欲有为却不能为,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啊,你能听出苏轼在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前的那声深沉的叹息吗?如果用一个叹词来表达苏轼的心境,你认为那个叹词更合适?“唉!”所以,他是那样的羡慕古人,有所作为。带着这种忧伤和落寞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聊”低沉一些缓慢一些。
宦海沉浮的苏轼初到密州时由于思念亡妻,心事淤积就曾经写过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自己的忧伤之情。
尘满面,鬓如霜
而这首词中却一扫忧伤,却一反常态这样写道“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此时的苏轼怎样的心境?豪迈(发挥想象,嵌词填空,体会苏轼的豪迈!)
鬓微霜,又何妨!,又何妨!,又何妨!
然而苏轼的可敬就在于他并没有被失意落寞所打到,身处逆境却进取不已,始终以一种乐观、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境遇,奋发有为。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每至一处,都勤政爱民,颇有政绩,在杭州和密州期间,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所拥戴。
有白发又何妨?年老又何妨?被贬谪又何妨?充满豪情和斗志。身处逆境而进取不已,这就是苏轼。忧伤失意难掩豪情之志实在是可敬可叹!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齐读)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一次比一次偏远,一地比一地艰苦,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屡遭贬谪的苦难,并没有将苏轼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颗超脱的豁达之心。
《自题金山小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然而苏轼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始终以超脱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结束语:苏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他的词作,也不是他的画轴,而是他自己那美丽、丰富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希望课下同学们去阅读苏轼的诗文,走进他不寻常的人生!
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这首词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一个“狂”字。通过这个“狂”字,带动词的上下阕的学习和讨论。在此设置了两个问题,一是“狂在哪里?”;二是“因何而狂?”这两个问题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又快有准的把握本词的上阕描写和下阕抒情的内容。
另外,我把作者、背景简介以及本词中用典寓意等知识能力点都穿插在文本的教授过程之中,在学生学习感到困难时,及时拿出相关的资料介绍,对于难点加以点拨,对于重点加以深化。
【策略说明】
本词的教学以读与悟为主。在“读”的环节,我分了三步骤:一是读准字音,读顺词句;二是读熟句读,读出重音;三是读出情感,读出生命。在“悟”的环节,要求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到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逐步形成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
【过程设想】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2、了解词中用典的意义,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3、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深刻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反复朗读感受苏词豪放大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苏轼的经历和形象,体会诗人虽身处逆境仍渴望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读入境
1.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听老师范读。请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
豪迈昂扬
2.请学生读。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及重音。
3.自主学习,根据注释,理解本词大意。
整体感知:上阕: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
下阕:显示了一颗赤胆忠诚的报国心。
三、再读品味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集中地体现了本词的豪放风格?“狂”
2.积极讨论,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
①狂在装备齐全。(威武)
②狂在阵容庞大。(雄壮)
③狂在场面热烈。(感人)
④狂在自比孙郎。(豪气)
3.作者简介:
苏轼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每到一处皆是勤政爱民,为百姓拥护爱戴。
四、三读悟情
苏轼意气风发地在这次出猎中勇做一回少年英雄,那么,他产生这种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1.“因何而狂?”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①因老当益壮而狂!
②因渴望建功而狂!
③因雄心壮志而狂!
2.背景简介:
苏轼写这首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情。
课堂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态)(因)
装备齐全老当益壮
阵容场面狂雄心壮志
自比孙郎(用典)渴望建功
六、学以致用
请用“读了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的句式表达你对本词作者的理解。
示例: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雄健豪放的苏轼。
读了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拓展阅读
听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比较两首词情感的不同,了解词的两种流派各自的特点。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二.教材分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难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
2.学案反馈:
(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
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
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
一、理解诗意
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多角度鉴赏词情。
品读鉴赏本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感情?
温馨提示:
1.分析题目,理解词情。
2..抓关键词语,理解词情。
3.从词中的景物或者典故,理解词情。
4.知人论世,理解词情。
5.通过想象画面,更加深入理解词情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词人往往卒章显志。
训练案
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整理、汇总本组所提问题。
结语:苏轼的狂,是一种霸气!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狂热的期待!是一种永不放弃的报国豪情!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5.总结点评:
(1)合作探究后动后,小组展示,学生点评,进行知识、方法总结.
(2)课堂小结:小组之间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课堂优秀小结:评选优秀小组、优秀个人.
6.布置作业:
1、赏析陆游《诉衷情》所蕴含的感情;
2、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和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7.预习新课:
《破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