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2梁思成的故事

给予的故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31

2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梁思成的故事”,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wWw.jab88.cOM/p>2梁思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含义。
2.应能体会本文情智交融的写法。
3.应能理解本文智性而有深度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深邃的精神境界。
2.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
⒈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⒉理解本文语言在有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数】
3课时。
【预习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悉内容。其中重要段落,值得反复读几遍,并用记号标出。
2.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查阅资料,了解梁思成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
4.将本文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作比较,认识什么叫夹叙夹议,结合课文语句体会叙和议怎样结合,才能产生相生相映的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测试
1.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重点字词提问、听写。
属于这个世纪很自然地想到想像历史第一人
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房子”与“建筑”民族的象征理性战胜了仇恨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3.学生交流预习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
(二)导入示例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慨地说:“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于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可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如甘肃某县为扩宽街道,“整顿”市容,本不需拆除无数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门楼,而负责者竟悉数加以摧毁。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习惯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现实中的梁思成是如何在主动保护古建筑的。
(三)学习课文
1.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油嘴厂子弟学校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的各自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学生概述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梁思成的事件。
明确:a.勘测山西应县辽代木塔。b.说服美军,使日本古都奈良免遭轰炸和破坏。c.保护北京城里故宫等名胜古迹。
(四)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全文的录音,让学生再一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参考〗
第一段(1-2)总领全文。
第二段(8-12)勘测山西辽代古塔。
第三段(13-21)劝说美军,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第四段(22-25)深化主题。
2.归纳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的精神境界。
〖教学参考〗富有胆识,拥有“建筑的灵魂”,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当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在梁思成心目中,“建筑”不是“房子”,而是建造它的人的灵魂和生命。
a.“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以往人们也观看这座木塔,但是并没有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没有看出其建筑史文化史上的价值,因而没有看到其意义。“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他们也兴奋,但是他们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的不同在于:他把这些建筑看成是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b.梁思成主动保护古城的事迹。文章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情的不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又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
c.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这正是梁思成的生命,梁思成的精神。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其精神境界,是十分深邃的。
(五)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参考〗
《钱》文:主要是叙事,极少描写,抒情,语言朴素。
《梁》文:议论、抒情、描写。语言华丽
2.本文作者没有机会接触过梁思成,那么,他是如何写梁思成的呢?
师生交流后,归纳:大胆展开合理的想像;当事人的回忆;引用梁先生原话。
3.结合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思考:怎样看待本文中的联想、想像、虚构?
〖教学参考〗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像;即使梁的言行有更多虚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会觉得应该是这样。
首先,文章对此已作出回答,即第20段里紧接“也许是一种文学虚构”之后两句话: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虚构,是符合梁思成思想逻辑的合理想像。
详细说明如下:勘察应县木塔,保护奈良古城,保护北京古建筑等,从文中的叙述(包括涉及的有名有姓的重要人物,引用的有关资料)看,读者会觉得,这是确凿的历史事实。其中重点讲述的奈良古城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出于保护那凝结了人类文化精神、创造精神、科技智慧的人类文化遗产,主人公是丝毫没有必要奋力去抢救那侵略者国土上的古建筑的。所以,主人公的思想特质也是确凿的事实。在这大的事实存在的前提下,细节末枝、具体话语(即使文章说明了它们是联想、想像乃至虚构),也符合大事实的逻辑、情理,读者一般不会去想这是虚假的,而会觉得就应该如此,相信它是真的。
其次,文中具体联想、想像的那些细节,如打着手电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塔顶上风呼呼刮着,会被刮飞的感觉等,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感。再次,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成分更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觉得主人公会讲那些话,会顾不上危险第一个往塔尖上攀援。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梁思成的资料,以加深对梁思成的了解。
2.背诵第10-11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检查第10~11段的背诵情况。
2.检查资料搜集情况,请几位同学简介梁思成。
教师补充介绍梁思成生平。
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省新会人,毕业于清华学校。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归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这些理论观点,直到今天依然对中国建筑界有很大影响。梁思成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
(二)学习课文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和语言特征。
〖教学参考〗本文是文学散文,“情智交融”是本文的特点。语言充满诗意、凝练而生动。
2.研读第一部分(1~2)段,讨论:为什么说“梁思成只属于这个世纪”?梁的思想精神不属于过去或未来的世纪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学参考〗
“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一方面这是抒情的、诗意的语言,是充满激情的强调,是富有诗意的渲染,另一方面也是对历史的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智交融的笔法。紧接的第2段对此作了阐述、发挥,是理解这句话的线索,也可说对理解这句话作出了基本回答。但还不够,还要根据全文的内容来理解。其中要求背诵的第10、11段以及关于“建筑的灵魂”的第13段、梁对美国军官说的那段话(第19段)是关键,应县木塔、奈良古城、北京古都、河北古庙的故事是理解的基础。总的就是上述括号内黑体字的几句话。(学生的一般回答抓住黑体字几句话或以第2段为主大体回答即可。)
深入的理解宜从对历史的思考说起。具体如下:
a.第2段说,也许以后的世纪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人们去惊奇发现,细心勘察。这一方面是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许多古建筑的价值没有被发现,二十世纪是科技、文化、经济巨大发展的世纪,富含人类文化精神的现代建筑学已颇为强大,并产生了像梁思成这样极富文化、人文精神的现代建筑学家(以上两句话参见各关键段),也具备了相应的科技、经济条件来完成这些考察。因此,就有了应县木塔的故事,就有了文中说的,把它当做文化遗产,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是历史第一人。另一方面是说,二十世纪差不多把这些事都做完了,以后的世纪怕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古建筑让人们去细心发现它的价值了。第三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必须和后文关于“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几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二十世纪又是世界政治、军事以及各种矛盾、观念激烈冲突的世纪,直到临近新世纪的最近几十年世界才更加趋于理性、文明,和平、发展才成为当今的主题。但是二十世纪的大部分岁月,各种战火、动乱以及错综复杂的情况使许多有价值的建筑消失了,前头那句话里说的再也没有那么多古塔等待未来的人们去发现就包括这种“古都(应广义理解为古建筑)业已消失”这一情况。在这动荡的年代,梁思成们以及理解这些建筑学家的人们出现了,他们的共同努力使许多“人类文化精神、创造精神结晶”的古建筑,如奈良古城,如北京城里故宫等名胜古迹得以保存;也有一些虽经努力而未获留存,如河北古庙。于是,就有了文中叙述的动人的故事、令人感叹的故事。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更多的意义就是从这第三方面说的。
b.以上三方面综合起来就是第2段开头几句话:“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这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梁思成的故事只能是二十世纪的故事。这就是对历史的富有智慧的思考。
c.本文是文学散文,“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是文学的笔法,是抒情的诗意的语言,是充满激情的强调,强调对梁思成的赞赏,强调二十世纪对梁的特殊意义,也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因为是诗的激情的语言,所以不能机械地以为,梁的思想精神不属于未来的世纪,以为二十世纪以前和以后就没有这样的建筑思想,没有这样思考的人们,这都是欠妥的。
〖重点语句〗
“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也许以后的世纪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人们去惊奇发现,细心勘察。”
“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
2.学习第3-8段。请学生交流本部分内容所抒发的情感和学习体会。
〖重点语句〗
“我想像着当年。想像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像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3.学习第9-13段。请学生交流本部分内容所抒发的情感和学习体会。
〖重点语句〗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4.学习第14-21段。请学生交流本部分内容所抒发的情感和学习体会。
〖重点语句〗
“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
5.学习第22-25段。请学生交流本部分内容所抒发的情感和学习体会。
〖重点语句〗
“听说自己曾经勘察过的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他有过这样一句无奈的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6.总结:“情智交融”是本文的特点。文章的第一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就表现了这个特点,这些抒情的、诗意的语言。是一种激情,是感情强调到极点是有智性思考的基础的。可以说是有情有理的,而且带着自己的想像、感受、理解、评论,从感性和智性两个方面来展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三)小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参考〗赞赏拥有“建筑的灵魂”、富有胆识、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在保护文化遗产上仍存的遗憾。
(四)布置作业
1.仔细体味全文富有诗意的句子。
2.你认为最富有感情程度和智慧深度的是哪些句子?如何理解?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请几个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富有诗意的句子朗读出来。
2.全班分组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二)让学生回顾文章写了梁思成哪些所作所为,作者夹在叙述的评说,起了什么作用。如果省去这些评说,只剩下梁思成的“故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本文在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
(三)师生合作研讨
1.文章强调了“建筑”与“房子”是有区别的,建筑包容了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思考:“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教学参考〗
“建筑的灵魂就是建筑中所包容的人类精神,所凝结的建造者的精神和生命。”
上述话语出现在第13段。其他如第2.7.10、11.12.15.19、22.24等段中都有类似话语表述这一“灵魂”,如:它能诱发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像;它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它是有生命的物体,是活生生的存在,是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为自豪的体现;仅仅是“房子”的房子还不行,它比单纯的需要已更进一步;建筑是一种艺术,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是全人类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体现。具体如“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
(以上哪一、二处都可作为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的表述。文中几次出现的“人类精神”应包括人类的文化、科技、文明、情感、思想、智慧、意志等等,因此可称人类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也可用自己的话表述,但不要脱离文本。)
2.与上篇课文比,本文写法有何独特之处?
〖教学参考〗
本文虽是文学散文,但与上篇课文一样都是以事实为依据。本文写法上的不同主要有三点:
a.情智交融,即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比上篇明显得多;上篇主要是叙述,有时适当穿插些描写,发些议论。而本篇,比如应县木搭的故事,在叙述中不时穿插抒情性的描写,最后又来几段抒情性的议论。又如奈良古城的故事,一开始段和“理性战胜仇恨”段都是以抒情性的语言开头带出事实的叙述,“想得更远,更深”段基本上是以抒情的语言来叙述梁的思想,第19段梁说的话,既是事实的陈述又是借此发议论。再如,几种表达方式难解难分时就出现了第10段(即词句品味第1组句)这样的诗一样的语言,开头两段也是这样的诗一样语言的议论。
b.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像,乃至合理的虚构,应县木塔的故事表现得尤为明显。
c.不时用一些不确定的、限制性的语言,如“也许可以这么说”“恐怕再也难以”“是否还是”“我无法得知”“我不清楚”“我相信”等等。其好处是,既增强了客观性,又使一些尚无十分把握的但又确需表述的说法、事实能写进文章。
(四)布置作业
1.记诵课文倒数四个段落,即从“我开始明白”到“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
2.课后完成“阅读练习探究”第三、四题。
3.预习《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附〕《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和《梁思成的故事》的比较
[教学参考]:
(一)两文共同之处:
1.都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境界;
2.都以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3.都有引用主人公原话加以表现。
(二)两文不同之处:
1.写法上:
《钱》文几乎都是叙述,很少有肖像、行动的描写,没有多少议论和抒情。哪怕是很突出的事情,也只是叙述,最多是加上一点画龙点睛式的议论。
《梁》文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记述描写,而是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2.在文字上:
《钱》文比较朴素,很少以华丽的形容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语言朴实无华。
《梁》文要精彩得多。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
3.材料选择:
(1)《钱》文选取五件事突出人物精神风采。由材料本身来说话,感性素材丰富。
(2)《梁》文选取两件事突出人物精神风采。感性素材较少,但加入大量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从感性和智性两个方面来展示。同时又引用了当事人的回忆,把自己丰富的感觉和深邃的智慧调动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精选阅读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第9课《猫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通过分析关键词,把握关键情节,提高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三)品味文章运用大量的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一)对“动物”母爱的赞美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之情。
(二)对叙事性作品的复述能力。
教学难点:
文言色彩浓重的词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媒体准备:
投影的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预习要求:
(一)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二)朗读全文,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三)在自己感悟较深的地方,写上评注。
(四)“阅读练习探究”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不管是人的生命,还是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祖籍河北沙河,寄籍浙江杭县,后落籍北京。1915年秋,入清华学校,开始清华八年的学习生活。1923年赴美,插入科罗拉多大学英文系四年级,1924年秋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主修欧美文学。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49年6月,抵达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
梁实秋从1927年开始以“秋郎”的笔名在上海《时事新报青光》副刊写作杂感小品,直至1987年病逝绝笔,前后六十年,出版有散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小品》、《雅舍散文》等20余种。他的散文以理节情,化俗为雅,趣味醇正,蕴涵淡远,熔性情、经验、学识于一炉,集雅人、达士、学者散文为一体,卓然独立,成为继周作人之后闲适派散文大家。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饽饽(bōbo)值更(gēng)梆(bāng)子万籁(lài)俱寂
嗥(háo)如诟(gòu)如詈(lì)跳踉(liáng)窗棂(líng)
鼐(nài)殚(dān)智竭力赫(hè)然缓颊(jiá)
膺(yīng)惩猱(náo)升夤(yín)夜
2.词语解释。
【如怨如诉】形容乐器声、风声等好象在埋怨或诉说。课文中用来形容猫的叫声。
【一之已甚岂可再乎】(错误、干扰等)有一次就已经很过分了,怎么还可以有第二次呢?
【凌乱不堪】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不堪,用在消极意义的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贯通】(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
【势必】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奄(yǎn)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息。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开释】释放(被拘禁的人)。
【高枕而眠】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形容麻痹大意,盲目乐观。也比喻思想上解除武装,放松警惕。也作“高枕无忧”。
【光临寒舍】谦敬之辞,用于称他人到自己家里时。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寒舍,谦辞,称自己的住所。
(四)学生交流评注,教师作出评价和示范。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所写的评价要求不能过高。)
教师示范:
(1)故事的结局是“一夜功夫”瘦猫把四只小猫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破窗入户是母爱力量的驱使,“叼离书房”同样是母爱力量的推动。母爱的天性使这只瘦猫表现出一种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精神。
(2)瘦猫给“出生不久”、“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四只小猫喂奶,使作者联想到“妇人生产”,视之为“喜事临门”,顿时“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进而对这只瘦猫予以了由衷而高度的赞颂——“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赞颂中点明了题旨。作品这种由“抑”到“扬”的情感描写。
(五)阅读全篇,整体感知,集中注意力,在3分钟内默读完全文,然后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保留的重要词语最多。
(复述能力的培养是七年级四大能力培养目标之一。它的形成在于平常学习过程中的点滴积累,反复实践。默读形式是完成此能力的保证。此项活动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原文复述的能力,为了使复述变得小型多样,机动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可指导学生选取片段,或有重点的复述。如教师可要求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条理的复述。这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突出了说的训练,促进学生把消极的词汇变成自己的积极词汇。)
学生复述,明确:(投影或板书。复述时应找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
——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
——接着“有些不耐烦”;
——终于“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过后“准备高枕而眠”,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赞扬)
——为猫的离去而忏悔。
关键情节:“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
——为猫的离去而忏悔。
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表现了作者对于动物生命珍视。
(五)布置作业
1.熟读三、四、五自然段。
2.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第二课时
(一)细读最后两段
1.文章后面的变化使读者触动。触动读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我”对此事的态度、感叹?请具体谈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
在第一层面上,读者和文中的“我”一样,是被猫的母性所触动的。
在第二层面上,“我”对此事的感悟是既深刻又动人的,这应当是更重要的触动读者之处。“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也就是说,人世间的大功德、大恩大德就是对创造生命的敬重,对生命的珍惜、爱护、尊重,而且应该普及到一切有生命的人和动物、植物的身上。
最后,对不顾一切危险的伟大的母爱给予了礼赞。而母爱最感人、最重要、最实质的就是对弱小生命的保护,不顾一切的无私的守护。这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在母爱!所以,“我”被触动了,我们读者也被触动了;而无论“我”和读者,这个触动都不仅仅在猫的母性,还应在那个关于生命的深刻感悟。
2.以前后桌5~6人为一组,交流所写的结尾。与原文比较,说说哪一种写法更好。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对于全文来说,原文结尾其价值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人对于动物的侵害,已经成习惯,即使觉悟了以后,往往永远无法弥补已然的过失;第二,全文的风格是幽默的、轻松的,但是到了最后,却不幽默了,不轻松了,而是来一笔沉重的忏悔。
从文章的情绪来看,这里是一笔抒情,和前面的幽默形成一种对比。有了这一笔,文章的情绪显得更加深邃,结构显得更加丰富。对于生命的珍惜是无声的,情感的伤害是隐性的,有了错误是不可弥补的。缺乏文明修养的人对这样的事情可能是没有感觉的,只有高度文明、感觉十分细腻的人,对于生活真谛才有这样精致的体验。
(二)细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说明。
(学情预测:学生对各类文章都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像本文这样的文章,则需要他们进一步去感知和品味,去读出其中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本文在接近口语的白话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
教师示范:看厨师惩罚猫的恶作剧。
(1)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按:指猫被吊着),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原来的铁丝上系一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啦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的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划线的词语都是很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并具有司法意味,把这些词语用在一只猫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但是,一方面,通过这些词语可以显示出厨师在惩罚猫的过程中的姿态和神情。另一方面,这些词语在适用对象上,语义上出现了错位。使其用语上构成诙谐有趣(大词小用),以此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于厨师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和神情的调侃。
(2)“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狼狈像,同时也写出了猫逃跑的速度之快。新婚夫妇度蜜月与猫为了逃命而仓皇奔跑,本是完全矛盾的两者,意境完全不同。但作者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更显示了文章语言的幽默与诙谐。就为了猫给人带来一点不便,号称文明人的知识分子居然容忍这样的事在眼前发生。从这一点来说,可以说是对人类的一种批判,然而又不是一般的严厉的批判,而是一种快乐的批判,是在会心而笑的过程完成的批判。这是幽默的特殊功能:即使是对你的批判,也能让你笑着、舒舒服服地接受。这样的幽默是一种文明的熏陶。
一般都可用适当的口语去代替,但这种洗炼和谐趣的表达效果就消失了。比如,改为“厨师对于捉到的猫,一向按他自己定的老规矩作出处理,一点余地都不留。”“终于半夜又摸到我家里”等等。
(三)当堂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小结
梁实秋的《猫的故事》,以”猫的故事”和”我”感情变化为线索,叙述了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生命危险回来喂奶,表达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颂和对动物生命的珍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猫的故事→作者感情变化→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由憎恨到赞扬)(珍惜)

渔夫的故事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渔夫的故事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人的智慧一定能战胜魔鬼的诡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不仅jǐn拉拢lǒng铺鱼bǔ塞满sāi

B.应付yìng解救jiě压制yā挪近ná

C.庞大páng啰嗦luō堡垒lěi锡封xī

D.弥漫mí一缕lǚ诡计guǐ撬去qiào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笑逐______喜出_________头___发

______不作______富贵___将___报 

下流______摇身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

弥漫:充满、布满。

B.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作对:作对头,跟人为难。

C.他是个魔鬼,我是堂堂的人。

堂堂: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D.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5.选词填空。

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的面前。魔鬼头像___,手像___,腿像___,口像___,牙齿像___,鼻孔像___,眼睛像___,样子非常凶恶。

(桅杆铁叉喇叭山洞灯笼白石块堡垒)

语言表达训练

6.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分别是怎样的?

7.课文题目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8.请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9.《渔夫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10.“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4题。

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魔鬼!”渔夫说道,“所罗门已经死了1800年了。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魔鬼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我犯了什么罪?”渔夫问道,“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

魔鬼答道:“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说吧,”渔夫说,“简单些。”

“你要知道,”魔鬼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我在海里呆着,在第一个世纪里,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可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三个世纪开始的时候,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种愿望。’可是整整过了400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渔夫叫道:“好倒霉啊,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别罗唆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我吗?”

“不错。”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可以,”魔鬼说,“问吧,要简短些。”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可是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胆瓶里吗?”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然后学着魔鬼的口吻大声说:“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海里去。”

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渔夫一边把胆瓶挪近岸边,准备扔到海里去,一边说,“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住过1800年,这一回我非叫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我知道你是坏透了的。我不仅要把你投到海里,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大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

11.魔鬼从瓶中出来时的形态是怎样的?

12.魔鬼刚出来时害怕什么?

13.魔鬼的逻辑是什么?

14.渔夫的教训是什么?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15.东郭先生为什么救狼?

16.当狼脱险后是如何对待东郭先生的?

17.东郭先生是怎样和忘恩负义的狼周旋的?

18.读完了本文和《渔夫的故事》,你有何感想?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D

解析:“挪”应读作“nuó”。

3.颜开望外披散无恶荣华恩仇无耻一变

4.C

解析:“堂堂”这里形容有志气,有气魄。

5.堡垒铁叉桅杆山洞白石块喇叭灯笼

语言表达训练

6.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7.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8.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第二部分(从“隔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9.寓意: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10.略

课内同步阅读

11.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

12.所罗门杀他。

13.因为救他太晚了,所以要把救他的人杀掉。

14.对待像魔鬼一样的恶人,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课外拓展阅读

15.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他见死不救。

16.“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

17.“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

18.略

《制作故事封面》


第5课制作故事封面

教材分析:

前面学习了PowerPoint的一些基本操作,这节课要让学生动手制作故事封面以完善作品的整体性。根据第四课的规划设计,空白幻灯片制作完成以后,从本课开始向幻灯片中添加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制作封面,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设置。艺术字与文本框是构成故事封面的两个重要元素,它是一部作品的“脸面”,从中可以看出成语故事的名称与出处等信息。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软件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封面在一个电子作品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并通过“艺术字”工具栏和“艺术字”对话框设置艺术字的相关格式;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并通过“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设置文本框的边框和填充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WPS文字”软件中相应知识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比较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插入艺术字。

(2)调整和修饰艺术字。

(3)插入文本框。

(4)调整和修饰文本框。

[教学难点]

(1)调整和修饰艺术字。

(2)调整和修饰文本框。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展示一本没有封面的教课书

提问: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这本书,它美吗?(很美)但并不完美,似乎缺少了什么?

展示有封面的教科书,两本一起拿在手中,进行比较。

师:看,这本美多了,为什么呢?(有封面更完美)。

2、演示没有故事封面和有故事封面的“卖火柴的小女孩.ppt”文件

提问:哪个电子作品更好看些呢?

引出故事封面的重要性。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精心制作故事封面呢?(学生回答)

师总结:对于一个完美的电子作品,其封面是很重要的,它就象这部作品的“脸”。通过它可以表现故事的主题和出处,使读者一目了然。

今天,我们就一起精心地制作一张故事封面。为我们的作品打造一张漂亮的脸蛋吧!

出示课题:制作故事封面

二、新课学习

[学生探究活动]

1、打开上节课已制作完成的“刻舟求剑.ppt”文件。

2、根据课本“跟着做”中的内容,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利用以前在“WPS文字”软件中所学过的知识制作一张“刻舟求剑”的故事封面。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小结演示]

师:首先在幻灯片的正中插入成语故事的名字——刻舟求剑。

1、插入艺术字

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字”样式。

2、设置艺术字

1)通过“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设置艺术字格式。

2)调整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艺术字的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

[师:然后在幻灯片中通过插入文本框,输入成语故事的出处等信息]

3、插入文本框

1)在幻灯片左上角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成语故事”。

2)在艺术字“刻舟求剑”的下方插入文本框,输入成语故事的出处。

4、设置文本框

双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填充效果。

5、保存。

[学生完成作品]

1、根据老师的讲解、演示和自己的喜爱,对故事封面做进一步修改,知道自己满意为止。

2、保存作品。

三、新课练习

根据自己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课本“试一试”中的2个练习,保存作品。

四、作品展示

1、组织学生演示自己的作品。

2、组织学生评价这些作品的优缺点。

3、教师对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与不足进行点评。

4、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

五、完善作品

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制作封面要运用到哪些操作?

(插入、设置艺术字和文本框。)

师:今天我们已经为作品打造好一张漂亮的脸蛋了,下节课我们要继续为它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