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24

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9课离骚(节选)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主要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评价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二)人物轶事
屈原隐居花园洞
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常德,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山,寻访隐居在羞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
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
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传说和遗迹。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在杨家仑的山腰处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
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离骚》中很多诗句直接描述了桃花江一带的风物。如“黄荣可以盈室兮”,“荣”音“绿”,就是桃花江山中到处都有的淡竹叶;还有“荪”,溪荪,就是溪边长的石菖蒲;“摘琮枝以为羞兮”,羞,通“修”,即腊肉;“户服艾以盈要兮”,则是典型的益阳、桃江风俗。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益阳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去往汨罗投江明志之前,为自己写了《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一)背景链接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至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被放逐约九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这时的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楚 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
楚辞是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跌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创新和解放。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Ⅱ.文化常识
朕皇考曰伯庸
朕:本义为舟缝。引申为迹象、征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朕”成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
2.了解楚辞的特点。
3.理解关键词语,感悟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诵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帝高阳之苗裔兮 之:结构助词“的”
裔:名词,后代
(2)朕皇考曰伯庸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3)摄提贞于孟陬兮贞:副词,正,当
(4)惟庚寅吾以降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5)皇览揆余初度兮揆:动词,思量
度:名词,时节
(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纷:形容词,众,很多,指美盛的样子
(7)又重之以修能重:再,加上
修:形容词,美好的
(8)纫秋兰以为佩纫:动词,联缀
佩: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9)夕揽洲之宿莽揽:动词,采
(10)日月忽其不淹兮忽:形容词,迅速的样子
淹:动词,久留
(11)惟草木之零落兮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不抚壮而弃秽兮抚:动词,循,握持
(13)何不改此度度:名词,法度
(14)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名词,骏马,比喻贤智之臣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肇锡余以嘉名 锡同赐,赐给
(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
(3)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2)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递相更替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3)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喻指君主;一说,美人是自喻
今义:美丽的女子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作动词,给……起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词作动词,给……表字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4)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5)夕揽洲之宿莽夕:名词作状语,在黄昏
(6)不抚壮而弃秽兮秽:形容词作名词,秽恶之行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一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嘉名”置于谓语“锡余”之后。)
(2)纫秋兰以为佩。
译文: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省略句,“以”后省略了代词“之”。)
(3)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心忧岁月不等待我。(宾语前置句,宾语“吾”置于动词“与”之前。)
(4)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省略句,“夫”后省略介词“于”。)
环节二:把握文意
6.下列各句不属于表现屈原“内美”的一项是()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解析:选D D项,表现屈原的“修能”。
7.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述说自己的出身高贵,又降生在一个美好吉祥的时刻,表现出诗人高度的庄重自爱。
B.“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表现了诗人的焦虑和迷惘。
C.诗末诗人想象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D.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B B项,这四句诗是说诗人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而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表达的是诗人的焦虑之情,“迷惘”看不出来。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尊严
1.从教材中积累
诗中屈原反复渲染自己身份的高贵,强调自己的“内美”,暗喻他与楚国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担当振兴家国的重大责任,体现了一种自我价值的发现。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他深恐努力向前仍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抓紧时间修养自己。这“精勤修能”体现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表明了他的人格追求。他高唱“来吾道夫先路”,当仁不让,愿为君主做引路人,这表现了诗人虽遭厄运仍坚守高尚的品格、坚持真理的精神。屈原保持高洁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如明灯,照亮了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夜。
2.从历史中积累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却还是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不肯吃,最终饿死于路旁。
3.从名言中积累
(1)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3)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4)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5)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思卡尔
(6)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4.从佳作中积累
有尊严的人,不奴颜媚骨;有尊严的人,不摇尾乞怜;有尊严的人,不妄自菲薄。有尊严的人,能够勇敢地说“不”,他为了心灵而活,绝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心;有尊严的人,在困境中不堕落,他永远看见希望,奋进不辍;有尊严的人,有血性,他能为人格的不污,而奋勇斗争;有尊严的人,有信仰,他可以为理想死去,而无怨无悔。
尊严是一种正气,它压倒一切妖风;尊严是一把神剑,它斩去所有虚荣。
尊严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有了它,无论走上什么样的旅程,你都可以用自信的臂膀,满怀热情地拥抱人生。
(二)这样运用素材
[精彩片段]
尊严是什么?尊严是做人的高贵,尊严是生命的价值。从不食嗟来之食者身上,我们曾仰慕“贫贱不能移”的高风;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我们赞颂过“威武不能屈”的亮节;从伟大的人民总理身上,我们景仰着“富贵不能淫”的贞操。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做人的尊严。尊严是不容玷污的白璧,尊严是不可尘蔽的珠光。尊严植根于绵亘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它只属于大写的“人”。它是人类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
[领悟] 文段的论点是“尊严是做人的高贵,尊严是生命的价值”,为了证明此论点,作者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者、文天祥、人民总理的例子。这些事例切合论点,内容丰富,很有说服力。
[精彩范文]
①又是一年端午节,自然让我想起汨罗江畔的玉笥山,想到三闾大夫投江的河伯潭。其实,我没有到过汨罗江,也从未泛舟于洞庭湖,虽然神往已久。可我在断断续续的残梦中,曾无数次梦到过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
②屈原是一座丰碑,他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并不单纯是因为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发自内心的那些咏叹汇聚成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在《诗经》之后闪烁着五彩光华,照耀着华夏的天空。凝聚着无数心血的《离骚》字字含泪,句句泣血,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③屈原是一种精神。在战国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他想在楚国施展开自己经天纬地的才华和济世救国的理想抱负。他以为,只要忠君,只要爱国,他就永远可以立于楚国的朝堂,站在楚王的身边,实现自己的雄才大略。然而听惯了甜言蜜语的楚王哪里真正会听逆耳忠言。
④流放的屈原对楚王仍然抱着幻想,幻想楚国能在危难之际转危为安,幻想着楚王能在沉沉的酣梦中想到志虑忠存的自己,幻想自己能站在伤痕累累的楚国朝堂再次力挽狂澜……然而,这只是黎明前的残梦,浓重的黑暗后还是黑暗,佞臣当道的楚国没有曙光,没有一丝希望。
⑤风景秀丽的玉笥山,碧水荡漾的洞庭湖,悠悠的岁月,焦虑的心境,此时的屈原正在痛苦和忧虑中挣扎。伴随着震天动地的呐喊,摇摇欲坠的楚国已是风烛残年。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流着眼泪,投入那片澄澈莹碧的水面。
⑥屈原选择了以身殉国,那是怎样的一种悲苦和无奈!生在楚国,他注定要遭受前所未有的磨难。行吟中的屈子容颜憔悴,心如死灰。在江畔,他无数次地思索着国家的命运。经受不住绝望的折磨,选择死是唯一的出路。与其行尸走肉般地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死。生,要伟大;死,也要得其所。这就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这种精神可与天地并存,可与日月争辉。
⑦屈原的死没有任何的诗意,不像醉意的李白失足于水中,怀抱明月而终;不像才华横溢的王勃,一不留神沉入江中,惊悸而死;也不像忧心忡忡的贾谊,因梁王坠马,抑郁而终。屈原本可以有另外的选择,沿着老子和庄子的路,消失在茫茫苍苍的丛林间,与奔跑于山间的麋鹿为伍,与诗意的清风明月相伴,饮甘露,食松果,泛舟洞庭。他还可以转身而回,在上官大夫、令尹子兰面前极尽吹捧谄媚之能事。可屈原,铮铮铁骨立于天地间,他不媚俗,不从众,宁愿一朝离世,也绝不向权贵低头。
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不会跳江,他宁愿在失意无奈中饮酒赋诗;那个“臣心一片磁针石”的文天祥不会刎颈,他要留有青山以图东山再起。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有时却无比高贵。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朝代的更替之时,经受不住时代的狂风摇撼,自沉昆明湖,他殉的是一种精神。现代作家老舍,经受不住文化的侵袭和肉体的折磨,跳入太平湖,他殉的是一种品格。屈原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他向世人奉献了最震撼人心的灵魂。
⑨我没有到过翠竹掩映着的玉笥山,也没有到过碧波荡漾、千帆竞发的洞庭湖,但我断断续续的梦中时时浮现出披发行吟、憔悴幽思的屈子……
(有删改)?佳作赏析
文章以“汨罗江边寻残梦”为线索,叙写了屈原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虽遭奸佞谗害,流放汨罗,但仍心系故国,不忘存君兴国,忠贞不渝的一生。行文中作者还写到屈原的品格对后人的影响,从屈原到王国维到老舍,中国知识分子以死殉道,追求人格的独立,捍卫生命的尊严。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屈原高贵品质的赞美之情。
?写作借鉴
1.学拟题
“汨罗江边寻残梦”这个题目既富有诗意,又点明了写作的线索。文章是在想象中去追寻屈原的一生,去触摸屈原那高贵的灵魂。
2.学用词
第②段,写读《离骚》的感受时,作者用了成语“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肝肠寸断”,四字词语“字字含泪”“句句泣血”等,突出了屈原作品感人的力量。大量成语的使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
3.学比较
第⑦段,作者把屈原的死和李白、王勃、贾谊的死进行了比较,他们都是才华横溢而又壮志难酬的人,屈原却选择了轰轰烈烈地死,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4.学联想
第⑧段,写到屈原品格时,联想到王国维、老舍,他们都以死明志,以死殉道,捍卫了人格和尊严,这就突出了屈原投江的文化意义,他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追求。
5.学结尾
文章以在残梦中梦到屈原开头,又以“断断续续的梦中时时浮现出披发行吟、憔悴幽思的屈子”结尾,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注释:①社稷:土神和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古时君主都祭祀的神主,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翻译] 百姓最为宝贵,国家次要,君主为轻。
[明理知义] 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的重要思想——以民为本。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主放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②欲降③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⑤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注] ①白:告诉。②益:更加。③降:使……投降。④羝:公羊。⑤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译文:
参考答案: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参考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更加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躺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收藏野果子来吃。他拄着汉廷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20世纪80年代,她是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赢得“铁榔头”绰号。上世纪末,她和队友创下五连冠的佳绩,女排精神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更被强烈地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2002年郎平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第一人。2010年7月,郎平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郎平退役后,赴国外进修、打球,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国女排帅印,2014年带队获得了女排世锦赛亚军。2015年8月22日-9月6日,郎平带领困境中的中国队以10胜1负积30分的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2016年率领中国女排征战里约奥运会,指挥若定,调度有方,使中国女排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奥运冠军。
[人生教益] 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朕皇考曰伯庸(皇帝的自称)
②皇览揆余初度兮(思量)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忽然)
④惟草木之零落兮(思)
⑤不抚壮而弃秽兮(握持)
⑥又重之以修能(美好的)
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解析:选B ①朕:我。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③忽:迅速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B.扈江离与辟芷兮
C.朝搴阰之木兰兮D.来吾道夫先路
解析:选C A项,锡,同“赐”;B项,辟,同“僻”;D项,道,同“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恐美人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兮
C.惟草木之零落兮D.恐年岁之不吾与
解析:选A A项,“美人”喻指君主,一说是诗人自喻。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名余曰正则兮B.朝搴阰之木兰兮
C.夕揽洲之宿莽D.旦余济乎江湘
解析:选A B、C、D三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是名词作动词。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目的不仅在于表明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而且也表明他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等香花名草来比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C.大量使用“兮”字,使语气舒缓有致,朗读时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引出楚王不举贤任能则将灭亡的道理,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选B B项中“美人”不属于香花名草,且这里的“香花名草”不比喻远大志向。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译文:
(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译文:
(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
参考答案:(1)披着江离和幽香的白芷,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
(2)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春天与秋天自然地依次替代。
(3)乘着骏马奔驰啊,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10题。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修姱:修洁而美好,实指美行美德。
B.怨灵修之浩荡兮
灵修:神圣,指代君王,具体指楚王。
C.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众女:众多女子,指楚王身边受宠幸的众多女子。
D.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方枘和圆凿,即方榫头和圆榫眼。
解析:选C C项中,“众女”喻指国君左右的小人。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 B.余不忍为此态也忍尤而攘诟
C.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D.竞周容以为度何方圜之能周兮
解析:选B A项,“替”均为“贬黜”的意思;B项,“忍”,忍心/忍受;C项,“善”均为“爱好”之意;D项,“周”均为“相合”之意。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开头两句承上外,是从自述遭贬黜写起的。“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了自己面对遭贬黜的巨大打击,决不放弃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
B.第二段以一个“怨”字领起,揭示了遭贬黜的诸多原因,由此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激奋,也可以看出诗人在逆境中的清醒与冷静。
C.第三段表达了自己于失意与困窘中,宁死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要发扬前圣所推重的“伏清白以死直”的献身精神。
D.作者想象丰富,善于比喻,他以“蕙”“揽茝”比喻美行美德,以“鸷鸟”喻自己如同搏击长空的雄鹰一般的斗争精神,以“方圜”比喻自己不会与不同道者相安。
解析:选D D项,“鸷鸟”是指雄鹰与凡鸟。作者以此比喻自己不会同邪恶势力同流合污。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译文: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
参考答案:(1)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呀,我哀伤人民生活是如此多灾多难。
(2)这是我心所向往(或“爱好”“崇尚”)的美德啊,纵然(或“即使”)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3)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决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参考译文:
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呀,我哀伤人民生活是如此多灾多难。我只是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啊,想不到早上进谏晚上就遭贬黜。既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而将我贬黜啊,又因为我采集芳芷而给我加上罪名。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许多小人嫉妒我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本来世俗就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法则而任意改变措施。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奉承、取悦于人奉作法度。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地在这个时候陷入困窘。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决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却能够相安的?承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而蒙受耻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就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
涉 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①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②游兮瑶之圃③。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④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⑤余车兮方林⑥。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⑦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⑧。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⑨。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注] ①陆离:长的样子。②重华:舜的名字。③瑶之圃: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的盛产美玉的花园。④欸(ǎi):叹息声。⑤邸:同“抵”,抵达。⑥方林:地名。⑦容与:缓慢,舒缓。⑧淹:滞留。回水:旋涡。疑滞:停滞不前。⑨枉渚(zhǔ):地名。辰阳:地名。枉渚与辰阳都在沅江北岸。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被子
B.旦余济乎江湘济:救济
C.乘鄂渚而反顾兮乘:乘坐
D.苟余心之端直兮苟:假如
解析:选D A项,被:通假字,同“披”。B项,济:过河。C项,乘:登上。
12.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冠切云之崔嵬
B.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C.欸秋冬之绪风
D.帝高阳之苗裔兮
解析:选A A项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译文:
(2)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译文:
参考答案:(1)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大步驰骋义无反顾。
(2)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冈,让我的车来到方林。
参考译文:
我从小就爱好这奇特的服饰,年纪老了这种爱好仍然没有衰减。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之冠。披挂着夜晚发光的明珠,佩带着珍贵的美玉。世道混浊没有人了解我啊,我却大步驰骋义无反顾。用青龙驾车,两边配上白龙,我同舜一道去游玉树的园圃。登上昆仑山吃那玉树的花,我要跟天地一样长寿,跟日月一样光华。我为楚国没有人了解我而悲伤,明早我就要渡过长江和湘江。
登上鄂渚我回头眺望,在秋冬余下的寒风中叹息惆怅。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冈,让我的车来到方林。我乘着蓬窗船上溯沅水,船夫们一齐摇桨击水前行。船慢腾腾地不肯向前,在回旋的水流中停滞不进。清晨从枉渚出发,晚上歇宿在辰阳。只要我心地正直,放逐在僻远的地方又何妨?
三、语言表达专练
14.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要求符合文段题旨。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
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参考答案:阅读李白,就是在阅读一种傲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节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正直人生;阅读苏轼,就是在阅读一种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激励着一代代人继往开来。
1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准备于端午节晚上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晚上好!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参考答案: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屈原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

扩展阅读

《离骚(节选)》导学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节选)》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骚(节选)》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三维结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屈原生平事迹及其对后世国民精神的影响;了解楚辞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诵、品悟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借助课文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主理解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诗句的翻译及重点字词的含义。

4、通过学习本诗,体会屈原坚定执著、洁身自爱的高尚品格和深沉诚挚、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并反观自己的青春理想和人生追求,从屈原那里汲取精神营养。

【学习过程】

高效学习三步曲: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老师指导

一、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阅读《语文学习报》第39期《从秭归到汩罗》、《一个屈原已经足够》,参考《名师伴你行》第36页《走进作者》,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人格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2、参考课本第38页《关于楚辞》、《名师伴你行》第36页《了解文体》,了解“楚辞”这一古老的诗歌体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朗读全文,体会其节奏、韵律。

4、完成《名师伴你行》第35页《预习热身子》。

二、课堂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检查预习。

1、学生互查。

2、老师抽查。

(二)诵读、感悟。

1、参考课本第37页练习一,注意以下几点:

A、注意句式结构特点:主要是六字句,间有五、七、八字句;

B、注意处理好虚词:兮、之等;

C、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D、对特别难懂的句子,可参照注释,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2、老师指导诵读。

3、学生自读自悟,同学交流诵读。

4、师生交流诵读。

(三)理解、感知。

1、解题。

(1)篇名的含义大致有三种说法:

A、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认为:离通“罹”,遭受、遭遇;骚,忧、忧愁、忧患;离骚,遭遇忧患。

B、东汉王逸:离,别也;骚,愁也;离骚,离别的忧愁。

C、现代游国恩:“离骚”即古曲名“牢商”,意为牢骚。

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读课文第34页注释①,了解《离骚》一诗,摘出知识点。

2、解诗。

(1)第1节四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从2—7节来看,诗人“虽好修姱以鞿羁”,却落得“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

(3)面对不公正的遭遇,诗人却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又说“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还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他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再三反复申说?

(4)诗人在第8节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他是不是真的有了“悔”、“反”之意呢?他又为什么这样说呢?

(5)从8—13节来看,诗人所追求的外部形象有何特点?我们常说:“外在美不叫美,内在美才是美。”屈原为什么如此在意自己的“外在美”呢?

(6)从全文看,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3、总结。

(1)结合课文和课外文史知识,谈谈你心中的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再次诵读课文,感受屈原的缠绵之情思、执著之意志、深挚之忠爱、圣洁之人格。

三、课后作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背诵全文。

2、参考《名师伴你行》第35页“自主学习”部分,理解重点词意、掌握重点句子翻译,打牢文言基本功。

3、屈原的哪些事迹打动了你的心?他的哪些特点对你自己的青春理想与人生追求有所启发?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感想。

四、自我检测:——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1、《名师伴你行》第38页的10道题。

2、屈原,名,字。战国时期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作有《离骚》、、、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

3、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因其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后世因将之称为“”。又因以《离骚》一篇最为有名,故又称“”。

4、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以“”、“骚”并称,前者指,后者指。鲁迅先生认为,后者对后代文学的影响,“乃甚或在三百篇上”。

5、写字,注音。

修kua()揽chai()ji()羁朝sui()謇()

ji()荷zhi()鸟杂rou()兰“皋”()

溘()死谣“诼”()偭()规矩忳()郁邑

6、默写:

(1),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2)屈心而抑志兮,。,。

(3),。不吾知其亦已兮,。

(4)民生各有所乐兮,。,。

7、解词。

兮()好修姱()朝“谇”()夕“替”()

申()所“善”()浩荡()偭()规矩

溘()死谣诼()周容()所“厚”()

忍“尤”()“攘”()诟延伫()朕()信“芳”()

离()尤陆离()弥章()惩()

8、说出下面各句是哪种特殊句式。

(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2)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翻译。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五、拓展提升。——“痛饮酒,读《离骚》,方可为名士。”

1、《离骚(节选)》今绎。绎者:文怀沙。

长长地太息,

止不住我眼泪的流倾。

我虽然有高尚的德操,谨言慎行,

然而啊!早上献出的意见晚上又给否定。

纵使毁了我芳香的蕙带,

我还得用白芷来作为替代。

只要是我内心认为它正确;

纵使交付出生命,我也不能有丝毫悔改。

怨恨你:先王,这般糊涂!

老是不能了解人民的企图。

嫉妒我的美好的,是那群小气的女人;

她们制造卑鄙的谣言——说我生性好淫。

固然,当时这批庸俗的人们善於取巧,

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胡作乱为。

放弃是与非的标准,从俗浮沉,

比赛苟合取容的媚态成为他们的生活惯例。

沉重,忧郁,不安,我是这般地寂寞;

我孤独地被这个不幸的世纪所困厄。

宁可早些死掉,或者让灵魂去飘泊也好,

我实在是不忍心作那种丑态啊!

飞得太高的鹰隼是不能合群的,

这自古以来便是理所当然。

方与圆怎能配合呢?

哪有不同的想法能彼此相安?

且耐心地压制住我这颤动的心灵和理想,

忍受着谴责并且接受耻辱的流言。

我知道,满蕴着清白而死於正义,

那本是一切伟大灵魂所赞美的啊!

我悔恨压根儿走错了我的路,

停顿了脚步,我将要回去。

回转我的车乘走向归途,

趁错误的道路还没有走得太远的时候。

把马赶上蔓生着兰草的泽畔,

让它在长满椒花的小山上自由自在地休息。

进取不成反遭受到痛苦的毁谤,

我要退下来再尽力修整一下我旧时的衣裳。

于是,将碧绿的荷叶制成一件上衣,

把洁白的莲花作为裙裳。

没有人能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内在的戚情是真正的芬芳。

我戴上一顶高高的帽子,

系上一条长长的带子。

眼看到芬芳与污垢混杂在一起,

只有我清白的本质没有受到损伤。

急忙,我扭过头来将我的视野驰骋、开放,

我打算将要到四处游览观光。

你瞧我佩戴得多么华丽而且停当,

馥郁的香味在飘扬,向更远的地方……

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各有不同的爱好,

爱好修饰,却成为我恼人的习尚。

我是不能改变的,纵使我的肢体四分五散,

难道我的心会由于受了威胁而动摇张皇?

创新实践:这是文怀沙先生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做的今绎,轰动一时,广为传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句子显得拗口,有些地方绎的不太准确,参考课本注释,把你认为不妥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帮他修改修改!

2、《湘夫人》

本篇是《楚辞九歌》中《湘君》的姊妹篇,以湘君的口气表达对湘夫人的那种望之不见、遇之无因的缠绵思恋之情,是整部《楚辞》中最美丽动人的一篇。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人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为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湘夫人》今绎。绎者:文怀沙。

高贵的公主——湘夫人啊,你降临在北岸的水旁,

用尽我的目力却看不清爽,使我无限忧伤。

这时,微微地起来一阵秋风,

洞庭湖上皱起波纹,树上的黄叶随风飘扬。

我爬到长着白薠的高处纵目张望,

很想在同你约会的时间,张设黄昏的罗帐。

真奇怪,为什么只见那山鸟聚在水蘋丛生的地方,

鱼网反而挂在树梢上?

沅水边有香茝茂盛,醴水上有幽兰芬芳,

我思念你哟!可我不敢倾吐衷肠。

远望是彷彷佛佛,渺渺茫茫,

只见那滔滔不绝的流水,一片汪洋。

更奇怪,那野地里的麋鹿为何在庭中吃东西?

蛟龙为何又在浅水的边上游戏?

拂晓,我在江畔驰骋车马,

到傍晚,我渡过西方的水涯。

我恍惚听说,夫人啊,你召唤着我!

我将刻不容缓地飞奔着我的车驾。

我愿盖一所住房在江水之中,

房上铺满了荷叶做帐篷。

用荪草装饰墙壁,用紫贝砌成高坛,

敷墙的白粉中散播芳椒,四壁芬芳。

以桂树为栋,木兰为橑,

用辛夷作门梁,白芷作卧房。

帷帐是薜荔之网,

屋梁是蕙草之香。

更有那白玉的镇席,

空气中石兰的香气荡漾。

荷屋上盖着香芷,

四周围束着杜衡。

满庭是百草之华,

芳馨结集在门厅上。

九嶷山上的诸神都要来欢迎我们,

诸神缤纷下降,如同天上的云一样。

把我的衣袖抛到江心,

把我的单裙放在醴水之津。

我采取水洲上的杜若,

将它赠给那遥远的人。

唉,时光是不可再得了,

姑且放宽心怀等待。

思考、欣赏

1、本诗仅仅是写神仙之间的思恋吗?你有没有从中发现屈原的心灵寄托?

2、本诗写“筑室”的部分与课文写“修吾初服”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点?这里反映出屈原怎样的内心世界?

3、就你喜欢的诗句与同学交流欣赏。

《离骚》节选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节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
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
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④、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语气。
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学生的疑问。)
(3)质疑释疑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若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kuí)揣度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y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4)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
第一节:叙述自己的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
第二节: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决心辅助楚王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
第三节: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与立场,表达了这种观点不为楚王采纳的痛苦心情。
(5)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
n一、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芳草香木:象征高尚的品德
佩带香草:表明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品格高洁
美人芳草:比喻贤臣
对比手法的运用
尧、舜:“耿介”——桀、纣:“猖披”
吾:“恐年岁之不与”——党人:“偷乐”
灵活的诗歌体式
“骚体诗”:将“兮”放在单句的末尾,两句一韵。
三、探究阅读
(1)《离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明确】《离骚》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纯洁、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全诗始终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当残酷的现实终于使理想破灭时,他表示了以身殉理想的坚强意志。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富有优美的理想,把主人公品格刻画得异常崇高。
(2)(多媒体课件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3)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4)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后记:

《离骚》(节选)鉴赏


今天上屈原的《离骚》(节选)。先要让学生了解“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我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尤其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问天》,宋玉的《九辞》等。

其次是认识作者其人其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上个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他力主革新政治,举贤用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美政”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于是,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由于抨击黑暗时政而惨遭最高统治者放逐,当看到楚国政治岌岌可危,国势日衰,内政腐败,外交失策,为秦所败时,屈原含恨投身汩罗江而死。

再次,关于《离骚》相关常识。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代表《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文节选了其首的12节。

最后是具体鉴赏。

一来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由来。“帝高阳之苗裔”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联;“名余曰正则”“字余曰灵均”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表。接下来再看看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意思就是诗人既有内在的美德,又有优良的才能,可见其品性之高洁,才华之出众。不仅如此,还“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以为佩”,如此想象,更突出了他的美质与才能。

当诗人意识到流年似水后又该怎样呢?“汨余若将不及”“恐年岁之不吾与”,在诗人看来,时光如流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拨经冬不凋的草。也就是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道出了诗人担心君王如果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从结构上看,这两句引出了楚王不能举贤用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屈原的政治最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也就是“美政”。他多么希望国君能“弃秽”“改乎此度”,只要能这样,他心甘情愿做向导在前开路。像禹、汤、文王一样群芳都聚在他们的身旁,象尧、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道畅通。千万不要象桀、纣那样放肆妄行,只贪图走便道而寸步难行。

可是,诗人面对着的楚国现实又是什么样子呢?君王的昏庸,身边“党人”的“偷乐”,“民生之多艰”,使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险境地。“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大发脾气,“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诗人的用心良苦,全部付诸东流。在腐朽的贵族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正由于如此,导致了诗人的“美政”理想幻灭。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重要的反映了当时的楚国不能顺应历史洪流前进以致必然崩溃的命运。

在艺术表现手法文面,为了很好地体现诗人光辉高洁的人格,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本文的赋,既用于叙事,如追述自己身世的名字的由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也用于抒怀,如:“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本文的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以香木比喻群贤,以婚姻好和比喻君臣亲密合作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离骚》节选译文


我屈原长叹息泪流满面,哀人民生活苦多灾多难。

爱纯洁爱美好对已从严,早上去劝君王晚上被贬。

既罚我用香蕙作了佩带,又因我采芳草对我责怪。

似这样好品德在我心扉,哪怕是死九回也不后悔。

怨我那神圣王实在荒唐,他始终不能把民情体谅。

众女人嫉妒我长眉漂亮,诽谤我作风坏品行淫荡。

这世人本善于投机取巧,背规矩变法度只知讨好。

抛原则只追求歪斜曲弯,竞相把讨好人作为法典。

我忧闷我失意我心太烦,我独在这世上处境艰难。

我宁愿突然死如水流散,也不愿装这种世俗嘴脸。

是雄鹰是凡鸟不能同群,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用方枘对圆凿哪能配套,哪里有道不同相互和好。

我只有受委曲压抑意志,竟忍心背罪过蒙受羞耻。

能保持清白身献身正道,本来是古圣贤大力号召。

我后悔选道路没有看对,久久地伫立着我想返回。

转过了我的车原路重返,虽然是迷了路还不算远。

赶我马登高地水边兰草,疾驰到椒树林丘陵歇脚。

到朝庭去做官受到责难,回江湖重整我旧时衣衫。

剪几片绿荷叶来做上装,缝几朵白莲花制成衣裳。

你对我不了解也就罢了,只要是我的心确实美好。

把我的高帽子加得更高,把我的长佩带延长几遭。

清芳物与污浊杂糅相混,唯独我明洁心没有亏损。

忽然间我回头放眼远望,我将去看四方土地宽广。

佩带上好服饰多彩缤纷,香喷喷那气味真是好闻。

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即使我被肢解不变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