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国英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0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导学、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形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到9月,全国大陆基本解放。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新课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会议的召开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评和点拨。
2、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
(1)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
(2)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和副主席;
(3)决定了共和国的首都、纪年法、国歌和国旗;
(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题一:《共同纲领》有哪些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问题二:你能说说国旗的寓意有哪些吗?
教师适当补充一引起资料,供学生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时参考。
3、会议的意义
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讲解: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全国人大召开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它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政协会议还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歌、国旗和纪年法。所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
二、开国大典
问题一:
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插图,联想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教师适应提示和点拨。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问: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结合重点难点分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问题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问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三:
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其意义是什么?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相关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内容:第一单元 课型:新授
班级____姓名___学号___
〖学习目标:〗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
〖自主预习:〗
1.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的筹备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规定我们国家的性质是___________的国家,《共同纲领》起了___________的作用,也是中央政府的___________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___________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_______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___________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课堂主动研讨:〗
材料一: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宣告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阳光灿烂,古老的天安门城楼焕然一新。首都30万军民,沉浸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中。
(1)材料一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建立的国家名称和国家性质是什么?
(3)两次建国时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名称各是什么?
(4)两次民主革命的根本相同点是什么?
〖课堂练习(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右图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
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有筹备会议,以下哪一项不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通过的?()
A.国名B.国徽C.国旗D.代国歌
3.下列内容中,发生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的有()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这是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5.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的施政方针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建设新中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D.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重要的意义是()
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
C.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D.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7.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新中国”能由理想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C.国际友好力量的同情支持D.统一战线集合了革命力量
9.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D.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10.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A.和平解放B.武力攻克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1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0年,达赖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②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③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④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B.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云贵等省后,于1951年10月攻占拉萨
C.1951年5月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字D.西藏赴京谈判的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能力提升:〗
1949年,在由毛泽东亲自召集的座谈会上讨论了国歌确定问题,徐悲鸿先生提出了用《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的想法,周恩来立即响应。当时又有人认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应改掉。毛泽东一锤定音:我看就这样定下来,歌词不要改。这样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简要回顾《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2)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为什么要以这首歌作为代国歌?
(3)时代在变,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唱着心中不变的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学习目标:〗
1.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重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难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自主预习:〗
1.建国初期,为巩固新中国而进行的斗争有稳定物价之战、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制度,消灭了___________阶级;___________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___________,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4.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___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1953年7月,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___________》。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堂主动研讨:〗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的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请回答:(1)信中所述的史实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信中反映了农民的什么心情?
〖课堂练习(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
A.“煤铁之争”B.“米棉之争”C.“米铁之争”D.“日常生活用品之争”
2.新中国成立之初后,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不包括()
A.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开展抗美援朝C.稳定物价之战D.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C.“包产到户”的实施D.人民公社化运动
4.建国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义是土地归()
A.集体所有B.国家所有C.农民所有D.乡镇所有
5.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6.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D.土地改革的完成
7.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8.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建国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A.雅克萨之战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抗美援朝战争?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最早唱这支歌的军队是
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新四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10.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各地陆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右图最适合陈列在()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B.井冈山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D.抗美援朝纪念馆
11.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
的历史人物可不包括()A.彭德怀B.黄继光C.邱少云D.叶挺
12.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B.邱少云C.黄继光D.罗盛教
13.1950年,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邻人”是指()A.日本B.越南C.朝鲜D.蒙古
14.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爆发内战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15.“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能力提升:〗
材料一:历史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列举材料一“历史的事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例子。
(3)“打败美帝野心狼”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示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是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片断,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军迅速击溃国民党的军队。中国共产党的迅速胜利,说明了什么?(国民党的腐败使得它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民心所向。)渡江战役以后,解放军胜局已定,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收复尚未解放的国土、建立一个顺乎民意的全国政权。
筹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请同学看书,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与会代表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相当广泛,这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形成鲜明对比。
请同学看书,回答:
各党派、各阶层在大会上协商的成果有哪些?
形成了什么文件?内容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名称——
国家的性质——
《共同纲领》的性质是——临时宪法。
选举出什么机构?
确定了哪些国家的基本标志?
开国大典
准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任命的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分别是谁?
开国大典:
放录像: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请同学回答:对开国大典的观感。
教师解释54门礼炮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28年的斗争。
请学生看几幅图片:
英舰紫石英号在1949年4月被解放军击沉;领事裁判权被取消,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被捕;解放军在北平的入城式在东交民巷列队通过等材料。
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列强的态度,跟1840年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对列强的态度有何不同?
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思考:中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跟以前的在以前历届政府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西藏和平解放:
请学生思考:西藏的战略地位如何?
西藏传统上的宗教领袖是什么人?达赖喇嘛。
在全国大陆的其他地方基本解放后,1950年,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
请学生思考: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是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势险要,补给尤为重要;对西藏的解放跟对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同:必须以维护民族团结为重,以和平手段解决西藏问题是最明智的。
1950年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
1951年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署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协议;
1951年10月,解放军和平进入拉萨,标志西藏和平解放。
学生讨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补充一段材料:
美国中情局在50年代的观点:
“中国是很强的,对自由世界构成威胁。但中国现在还不富,如果它富起来,威胁更大。要趁它还穷是,分割它。先把西藏分割出去,然后是新疆、内蒙、满洲,最后只剩下汉人的地盘,它的力量就小了。”
本课小结
经过开国大典和对全国大陆领土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起一个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十五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订
线
装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开国大典和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抗美援朝英雄事迹的学习,树立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问题,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抗美援朝运动的原因、目的、结果及重大意义。
重点
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运动胜利的意义。
难点
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抗美援朝战场上英雄人物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略)二、新课教授
(一)阅读指导,重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
③确定国旗、国歌、国都、纪年方法。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播放影片)
3、中国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二)看书(5分钟)
看完后请学生简答问题的主要内容
①为准备成立新中国召开了什么会议?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先回忆老师启发后回答)
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政务院总理兼外长是谁?
③中国订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先看书后回答)
(三)思考:新中国建立进的基本国情是怎么样的?
——经济趋于全面崩溃。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以稳定市场物价。
3、统一财政经济,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4、合理调整工商业,以发展生产。
(看图理解)
(提问)农业上颁布了什么重要的文件?
进行的情况如何?
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①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②政治、经济上彻底翻了身,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解放了生产力
(四)抗美援朝
朝鲜国内: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无视他国主权,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干涉朝鲜内政,纠集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军队,组成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派空军轰炸我东北,公然挑衅。
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12个师开赴朝鲜参战。
(让学生看书上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介绍抗美援朝战役的情况,共分为三个阶段,利用地图册P33,讲述战役的经过,尤其是最重要的上甘岭战役。还有在战斗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出来)
(师)为支持朝鲜战场,国内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插图材料)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定。蒋介石趁此机会,加紧了破坏新政权的活动。
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
布置作业
历史填图册
板书设计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3.标志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三、土地革命
四、抗美援朝
1.背景
2.目的
3.司令员彭德怀
4.重要战役上甘岭巩固人民民主
5.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钢七连专政三步曲
6.结果《朝鲜停战协定》
镇压反革命
土地改革
教学后记
1.我利用《开国大典》音像资料,以三位历史人物对新中国成立的感怀录音,突出开国大典这一重点,使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宏大场景,深切感受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利用歌曲突出抗美援朝正义的性质,保家卫国。引用三位历史人物对抗美援朝结果的经典评价(与亲历者感怀相对应)引出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整一堂课始终贯穿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第一位的特性。
2.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本课堂大量地引用音像资料,如歌曲、录音、影片等。通过学生自己的聆听和观看,成为课堂的主角,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健康人格。符合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3.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由学生引出人民政协的内容,即达到了直观了解新中国成立给人民带来的欢乐,又感性认识了很多知识点,如国名、国歌、国旗等。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事迹的材料,召开英雄故事。培养了学生收集材料、口头表达的能力。这符合新教材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