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5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2003年2月19日第一周星期三第一节识字1,像,又像。。指名读。2003年2月20日第一周星期四第一节识字22003年2月24日第二周星期一第六节识字3?齐读两遍。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较难把握。2003年2月25日第二周星期二第一节识字42003年2月25日第二周星期二第二节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
(2)教学新偏旁。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游戏猜字谜
教学后记: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练习1
教学目标: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2003年2月26日第二周星期三第一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

2003年2月26日第二周星期三第二节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二、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2003年2月27日第二周星期四第一节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2003年2月27日第二周星期四第二节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延伸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左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位置(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课件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教学随感: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全册


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9加(4)等于13.

2.22累计教时1课时

练习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板书设计:

练习一(1)

13-9+8=1218-9-9=0

17-9+7=158+7-9=6

2.23累计教时2课时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9+6=15

1+5=6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1-12页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3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

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8=28+4=12

2+2=412–8=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10–8=28+4=12

2+2=412–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第4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7+6=13

3+3=6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想:10-6=4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l3—6=7

10-7=37+6=1310-6=4

3+3=613-7=6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第5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5-16页练习三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熟练掌握“想加算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看谁都能算对。

[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提高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第6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4、做一做的内容、思考题及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能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

2十()=115十()=14

4十()=12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讨论,展示汇报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你任选一道题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12-4,想“4+8=12,所以12-4=8”,若学生提出“因为12-5=7,所以12-4=8”也是允许的。]

(3)小结。我们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学生会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已达到熟练计算,直接说出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引导学生思考:被减数增加了,减法算式的数量怎么减少了?算式12-2、13-2和13-3还是退位减法吗?]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711-4=6

12-4=811-3=7

12-3=911-2=8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开学一段时间的学习,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选择“想加算减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这种计算方法,这节课的学习,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想过,计算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7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练习四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计算方法,能直接说出得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练习口算减法,出示教科书Pl8第3题。

367

11-4=13-7=15-8=

58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应的算式,再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注重了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了题意,快速地口算解答。

第8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四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灵活运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1-3=12-6=13-7=

12-8=11-2=14-5=

[学生任选一题说说“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4+8+6=11-3-3=

15-7+6=5+4+7=

8+7-9=19-5-8=

12-4+5=17-2+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吗?]

()+97+()12-()

6+()()-5()+4

5+811-215-7

[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确定算式的得数,再让学生尝试填出所缺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可让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9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8+713-5

16-815-67+9

15-714-56+6

12-514-6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详细介绍: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视算)

13-917-912-915-9

18-9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

P17:7

NO:5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即:P17:8―――P18:13)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12-513-613-814-9

12-416-914-811-8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

1、计算(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7+6=13

13-5=813-7=6

13-8=513-6=7

NO:6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NO:8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NO:9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13-512-615-798

11-714-614-816-7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NO:10

教学内容: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12-412-314-8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数学-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一单元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第三课时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78O7662O6280O79

58O91100O8915()()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

第四课时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12人()、76人()。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428542885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因此本单元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在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并依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其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一上、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三个物体上下位置的比较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嘴巴下面有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上下的例子.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缪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展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4你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其余同学解决.

5打开书把第一页空白补充完整.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拍

2小组活动

组长发口令,期于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上.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上下的知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反思: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通过动手,学生兴趣较浓。整节课效果不错。

课题二前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

(三)、教学过成

一、谈话导入

今天聪聪和明明要带大家到展览馆看小朋友都在排队上车了.汽车马上要开了,可聪聪的后面还有3个人还没上车,谁能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后.(板书课题:前后)

二、探究新知

1看图选两个人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打开书在书上完成填空.

3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

4汽车开到了游泳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游泳比赛仔细看一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在小组里用前后说一句话.

三、活动

1排队游戏.

请四个小朋友上来排队,其他小朋友用前后说一句

以小组为单位从高到矮排队,说一说我的前后分别有谁.

向后转在说一说现在我的前后分别是谁.

想一想为什么人的位置没动前后的人会不一样了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前后广西的画.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知道的有关前后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课题三左右

(一)、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正式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

2使学生初步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二)、重难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三)、教学目标

游戏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做一个反动做练习的游戏

2、举手建立左右的标准。

喜欢做这样的游戏的请举手?你举的是那只手?(左手或右手)和他举的一样的请举你的左手(右手),其余的同学举的是那只手呢?

3、说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

4、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右的好朋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5、机器人游戏感知身体的左右

老师做遥控器你们当机器人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的又快又准。

游戏二:找邻居,巩固练习

1学生找邻居游戏

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任找一个学生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答B)如答对了B要说答对了。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邻居。

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做找邻居的游戏。

2、老师找朋友

符合我的要求的都是我的好朋友。

如:第4排,第2个同学是我的朋友。

游戏三: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3、5排同学向后转,全体起立,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握住别放开,你发现了什么?你的朋友伸出的是右手吗?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呢?为什么?

游戏四:左右相对应练习

举手游戏1和老师举的一样

2说出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老师先和学生一个方向,在和学生面对面。

游戏五:左右的应用

动物们排队做操(猫、狗、猪、松鼠、青蛙)。聪聪站在背后说从左数青蛙排在第一,明明站在前面说从左数小猫排在第一。他们谁说的对?

游戏六

1猜一猜

一排汽车,树从挡住了一部分,其中露出4辆,第4辆说:“从右数我排第2,猜一猜,我们这一排共有几辆车?

2左右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

小结:

通过游戏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学生对空间概念掌握得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练习。

课题四位置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长空间观念.援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二)重难点

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小动物捉迷藏图(小鸭躲在写字台上书在左边小狗躲在写字台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让学生找这些小动物(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闪烁)引出课题(板书:位置)

2让学生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到谁谁就起立招招手.

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出示主题图看小朋友上课坐的多整齐啊数一数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老师想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叫乐乐.告诉学生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大家找一找.

师完整的描述乐乐的位置”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让学生找.(点击闪烁出现第一组第二个)

说说自己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

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

2找住址

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

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

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

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

3找电影院座位

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4模拟影院

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

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

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

(播放动画片片段)

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第一单元反思:

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1、做一做1-3题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十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破十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9+6=15

1+5=6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2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1-12页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3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

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8=28+4=12

2+2=412–8=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10–8=28+4=12

2+2=412–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第4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7、6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7+6=13

3+3=6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想:10-6=4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l3—6=7

10-7=37+6=1310-6=4

3+3=613-7=6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

第5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15-16页练习三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巩固十几减8、7、6的计算,熟练掌握“想加算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看谁都能算对。

[及时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以提高退位减法的计算速度。]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读懂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从图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第6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4、做一做的内容、思考题及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能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

2十()=115十()=14

4十()=12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讨论,展示汇报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你任选一道题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12-4,想“4+8=12,所以12-4=8”,若学生提出“因为12-5=7,所以12-4=8”也是允许的。]

(3)小结。我们在计算十几减几时,学生会逐步喜欢“想加算减法”,已达到熟练计算,直接说出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引导学生思考:被减数增加了,减法算式的数量怎么减少了?算式12-2、13-2和13-3还是退位减法吗?]

4.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12-5=711-4=6

12-4=811-3=7

12-3=911-2=8

【教学反思】

学生经过开学一段时间的学习,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选择“想加算减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熟悉这种计算方法,这节课的学习,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算法,收到了很好的想过,计算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7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教材18-19页练习四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计算方法,能直接说出得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练习口算减法,出示教科书Pl8第3题。

367

11-4=13-7=15-8=

58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应的算式,再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注重了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了题意,快速地口算解答。

第8课时

【教学课题】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练习四7-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能灵活运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解决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1-3=12-6=13-7=

12-8=11-2=14-5=

[学生任选一题说说“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4+8+6=11-3-3=

15-7+6=5+4+7=

8+7-9=19-5-8=

12-4+5=17-2+4=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吗?]

()+97+()12-()

6+()()-5()+4

5+811-215-7

[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举例说明得数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观察每组中的三个算式,确定算式的得数,再让学生尝试填出所缺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可让学生看图,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四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9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7+917—8

l6—715—5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第10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

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

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

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

[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

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小林家养了15只白兔和9只羊,兔比羊多几只?羊比兔少几只?]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的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的题意,确定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减法的模型,明确了要用减法计算的原因。

第11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13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8+713-5

16-815-67+9

15-714-56+6

12-514-6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小猫钓鱼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小猫钓鱼》,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任务:

l.交待本课训练重点:学习写一句通顺的话。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3.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序号。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5.质疑。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2.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课文中学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子。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意思。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字词。

2.自由读全文,回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二、新授:

(一)根据质疑情况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写了谁?他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读一读。

(2)提示:这句话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随学生回答,贴图、板画)

(3)看图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运用语言)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句式)。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小花猫开始钓着鱼了吗?为什么呢?自由读二、三自段。

(2)看图理解小花猫是怎样钓鱼的。

(3)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小花猫为什么钓不着鱼。(4)小花猫的心情怎样?(板书:没钓着)

3.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导有语气地朗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读。想:猫妈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你理解这两句话吗?(再次质疑)

(3)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结合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怎么能钓着鱼呢?、钓鱼就钓鱼、三心二意等词句。(板书:三心二意)

(4)指导朗读,体会猫妈妈的话的含义。

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小花猫听了猫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六、七自然段,分组讨论。

(2)看投影,理解怎样做是一心一意钓鱼。(板书:一心一意)

(3)看图,理解钓着了一条大鱼(师板书:钓着了。板画:一条大鱼)

(4)指导有语气的读这两个自然段。

(二)总结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想:小花猫开始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又钓着鱼了?

(三)学习按要求说一句话:

1.看黑板上的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出示例句。

2.按要求说句子。()在河边钓鱼。

()在河边()。

()在()()。

3.判断句子的正误,理解什么是通顺的句子。

我在河边划船。(X)

4.同桌交流造句。

三、总结全课:

你喜欢这节语文课吗?为什么?(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

10.小猫钓鱼

三心二意钓不着

一心一意钓着了

图片板画

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

1.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有重点的指导书写。

3.写句练习。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1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及练习七1、2、3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引入

[教师:这是小明的家(比较凌乱),你看,小明正在找自己的帽子,可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利用课间帮助小明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明再找帽子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

教师:为什么这次很快找到了?]

小结: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类与整理。师板题分类与整理。

2、感知分类

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看多漂亮!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形状、颜色”)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学生分组活动,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

讨论汇报:

[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板演分法。

小结: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当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记录的形式多样,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动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那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成像方式的特点。]

①边数边画;②先分,再数一数;③图和数相结合。

(2)还可以怎么分?

[按颜色分类计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结果。

学生分组活动后展示分类结果。]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做的怎么样?说说理由。

(3)在对比中讨论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二、小结:

[教师: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在汇报第2题时,可让学生回答:“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继续推在同一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与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形状颜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进行统一标准下的分类整理,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学生用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了统计,我引导学生对计数的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而体会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孩子们可以用边数边画、先分再数、图数结合的方式呈现统计的结果,最终学生发现了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分类的结果相同。

第2课时不同标准

【教学内容】教材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4-8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4人。

按性别男和女分:男6人,女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性。]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从而认识和理解了简单的统计表,并学会了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最终学生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到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的例1和第35页例2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熟练地拐歪数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3页百羊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二十九添1是三十

10个十是一百九十九添1十一百

七十是七个十。

4个十和6个一是四十六。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只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的,学生所形成的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花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第2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数,明确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再让学生回答第8题,学习用数来表达交流。]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的哨子。]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拓展:出示48,让学生继续向后数出5个数。

填空:69,(),(),72.]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培养学生有序思考。]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数数方法尤其是“拐歪数”的数法,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3)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完成41页做一做。]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span”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利用计数器按数位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的在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在比较18和81,98和89时,说说为什么81和98大?

强调:虽然每组数中所用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

4、引入数轴,呈现44页第2题,教师:你们能在上边为70-80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教师:都是数为什么70离80那么远,离71那么近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小结:两个数相差的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SPAN”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戏题:找朋友]

四、课堂总结: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将会继续认识更多的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2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填写百数表,加深了对各数顺序的理解,为理解排列规律打下了基础。再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第5课时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能运用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3、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帮我们算得又对又快吗?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在计算,最后总结;一加两减,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计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30+8=77-7=70+2=

9+20=10+5=28-8=

65-5=3+20=90+9=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32-2=30

2+30=3232-30=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直观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勇闯社交是买写字本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了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提出问题,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巩固口算方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加强笔头表达能力,表达思考的过程落实在书面上,比如;50+3=53,5355,够了。]

3.第49页第3、5题。

[思考第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再根据算式进行追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还要加上8呢?引导学生弄清8条、40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及时纠正见吃就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的能力。]

4.第50页第6、7题。

[第6题:引导学生说出了解了什么信息后,讨论思考:这道题解决的是关于跳绳的问题。“35人”这个信息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第7题是复习比多比少的问题。]

5.第50页第8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25是有2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3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解答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巩固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了“见吃就减”的思想。注重了学生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很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1、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提问: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摆一个圆片表示2个数,2个圆片表示3个数,3个圆片表示4个数。。。。。。摆9个圆片表示了10个数,那么摆10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学生猜测,

教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请学生课外去进行探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如果让大家给这节课起个名字,你们打算叫xx的圆片。其实,这节课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

四、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SPAN”或“=”。

35○5378○6913○31

70+9○7963-3○701+80○81

65○65+537○37-1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的例1和第35页例2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熟练地拐歪数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3页百羊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二十九添1是三十

10个十是一百九十九添1十一百

七十是七个十。

4个十和6个一是四十六。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学生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学生的数数只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的,学生所形成的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花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第2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数,明确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再让学生回答第8题,学习用数来表达交流。]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的哨子。]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拓展:出示48,让学生继续向后数出5个数。

填空:69,(),(),72.]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培养学生有序思考。]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了数数方法尤其是“拐歪数”的数法,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读一读,打个招呼吧!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3)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完成41页做一做。]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P

”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利用计数器按数位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的在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在比较18和81,98和89时,说说为什么81和98大?

强调:虽然每组数中所用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

4、引入数轴,呈现44页第2题,教师:你们能在上边为70-80这些数找出它们的家吗?

教师:都是数为什么70离80那么远,离71那么近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小结:两个数相差的越多,就离得越远;相差的越少,就离得越近。]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P

”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88○90□95□66

35○3661○59□75□□

[3、游戏题:找朋友]

四、课堂总结: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将会继续认识更多的数。

五、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2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填写百数表,加深了对各数顺序的理解,为理解排列规律打下了基础。再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发现隐含在其中的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第5课时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8。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能运用数的组成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方法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具准备】例8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教学例8.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十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一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一做”。

第1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3、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30+760+920+8

6+507+309+608+20

(2)90+820+350+970+6

98-823-359-9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帮我们算得又对又快吗?说说你的想法。然后在计算,最后总结;一加两减,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使计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

30+8=77-7=70+2=

9+20=10+5=28-8=

65-5=3+20=90+9=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32-2=30

2+30=3232-30=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直观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勇闯社交是买写字本的情景将学生带入到了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提出问题,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巩固口算方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3.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数量算出来,然后和给出的数量比大小。加强笔头表达能力,表达思考的过程落实在书面上,比如;50+3=53,5355,够了。]

3.第49页第3、5题。

[思考第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再根据算式进行追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还要加上8呢?引导学生弄清8条、40条和一共钓的条数之间的关系,及时纠正见吃就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的能力。]

4.第50页第6、7题。

[第6题:引导学生说出了解了什么信息后,讨论思考:这道题解决的是关于跳绳的问题。“35人”这个信息和解决这个问题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第7题是复习比多比少的问题。]

5.第50页第8题。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25是有2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3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解答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巩固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了“见吃就减”的思想。注重了学生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很好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1、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提问: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

6、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摆一个圆片表示2个数,2个圆片表示3个数,3个圆片表示4个数。。。。。。摆9个圆片表示了10个数,那么摆10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学生猜测,

教师: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请学生课外去进行探索。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如果让大家给这节课起个名字,你们打算叫xx的圆片。其实,这节课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

四、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P

”或“=”。

35○5378○6913○31

70+9○7963-3○701+80○81

65○65+537○37-1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桌子有多长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一、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第三课时: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四、五课时: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内容过多且设计不可显示内容过多,点击此处打开或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NO:1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NO:2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NO:3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