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0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宋教仁案”。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③、梁启超撰文的名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④护国军及其斗争: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组织了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⑤、结果: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⑥、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⑦认识: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历史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于是纷纷组织各种实业团体,竞相提倡实业,兴起了兴办工业的浪潮。这是中国民族工业能在这时期发展的内因。(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外因)。(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间:1912—1919年)

1、发展概况——时间: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主要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两大思潮:“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发展”是指建厂数和资本额而言。“短暂”,是指好景不长。就在这一短暂发展时期,日、美并未放松对华经济掠夺,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并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

2、主要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

(1)行业分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WwW.jab88.COm

(2)与外国资本比较: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3)与封建经济比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结果: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箫条下去。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人数也有很大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高考历史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延伸阅读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

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1.主观原因

(1)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共产党人没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挫折中醒悟过来,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而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也没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中共的种种让步,并没能拉拢汪精卫等人,反而使汪精卫等人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中共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以致当昔日的同盟者叛变革命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2)共产国际代表没有认清中国具体国情,给予中国革命以错误的指导。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判断得不是很成熟,加之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所以当1927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发来指示后,出现了陈独秀等人拒绝执行的情况,共产国际代表还把指示拿给汪精卫看,以示其对汪的信任,但是这个指示却成了汪精卫进行“分共”的一个借口。

2.客观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党在革命阵营中力量的增长,引起了国民党内反共势力的忌恨。为了打击共产党,独霸革命领导权,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汪精卫集团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上讨论“分共”问题,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反帝运动、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全国处在人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这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并开始寻找其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蒋介石投入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民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失败,并在势力远大于革命力量的情况下,破坏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历史教训,其中最深刻的是:无产阶级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自身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在学习中,同学们不但要认清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史实和原因,也要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认识革命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认识到社会总是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前进的,在学习中要有辩证思维的意识。同时,要认真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历史,学以致用。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1)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2)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3)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1)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3)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1)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2)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3)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2)概况

①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进行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②第一次东征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③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

(3)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2.广东革命政府两次东征胜利的原因及东征的影响

原因:①国共合作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前提。②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协力,是两次东征胜利的保障。③两次东征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的反动军阀陈炯明,因此,战争的正义性是两次东征胜利的根源。④工人和农民的大力支持,是两次东征胜利的基础。

影响:①有利于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②消灭了广东的军阀陈炯明,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③锻炼了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第3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3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1、北伐背景

(1)前提因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蓬勃发展;

(2)直接原因:直奉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设问:原为死对头的吴佩孚和张作霖为什么会实现联合?

▲回答:直接原因在于以消灭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操纵。

◎直奉勾结后有何反动行动?

▲回答:①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

②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2、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点拨:其实质是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北伐对象:直奉军阀;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直系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热河、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点拨:国民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

4、北伐方针:

☆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主力;

☆然后挥戈东进,歼灭孙传芳的兵力;

☆最后北上,歼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链接高考:

(04,广东单科,11)北伐军决定先扫除直系军阀吴佩孚。因为他…………………()

A、是北洋军阀的部头目B、在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

C、盘踞两湖,直接威胁广东革命根据地

D、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三一八”惨案

叶挺(答案:C)

5、北伐进军

(1)北伐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2)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3)战争概况:

战场

战况

备注

两湖战场

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重镇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消灭吴佩孚主力;

主战场

江西战场

南北合击,歼灭孙传芳主力,占领南昌;

——

闽浙战场

福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福建、浙江;1927年占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

——

(4)政府迁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点拨:

☆武汉成为此时全国革命的中心;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链接高考:

(06,全国文综Ⅰ,14)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A、陆海军大元帅府B、广州国民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C)

(5)五原誓师:

①时间:1926年9月;

五原誓师②人物:冯玉祥,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

③活动:进军河南,策应北伐;

6、二期北伐

(1)形势: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北伐;

(2)武汉国民政府北伐:郑州会师;

☆1927年6月,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国民军会师于郑州;

☆郑州成为南方北伐军的最北攻击点;

(3)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

7、北伐功绩

(1)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倒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2)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最突出)

(3)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4)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和反帝斗争的发展;

※链接试题:

(05,南京联考,10)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是指………………………()

A、广东国民政府东征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中原大战(答案:B)

8、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在统一战线下革命力量实现了大联合;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策略;

(3)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有力支持;

①北伐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

②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敌人军火来源;

③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4)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铁军——第四军)

(5)依靠新式革命武装——国民革命军反对北洋军阀;(北伐的新特点)

(6)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北伐时期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1、原因:

(1)根本原因:共产党的领导组织;

(2)直接动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推动;

2、工人运动高涨

(1)北伐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

(2)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敌人军火来源;

(3)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

(4)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

★目的: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第三次起义:

①概况:1927年3月,陈独秀,周恩来领导;

②结果:取得胜利;

③认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3、湘鄂赣农村大革命

(1)湘鄂赣三省成立了省农民协会;

(2)湖南农民运动发展最迅猛:

①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

②推翻地主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

③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

④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歌颂农民运动;

三、北伐时期的反帝斗争

1、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

(1)原因:

☆直接原因: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根本原因:维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

(2)表现:制造一系列惨案;

惨案

时间

地点

制造国

备注

万县惨案

1926年

四川万县

英国

英国干涉最积极;原因在于长江流域是其势力范围。

一三惨案

1927年1月

湖北武汉

英国

南京惨案

1927年3月

江苏南京

英国、美国

2、反帝斗争要求

(1)废除不平等条约;

(2)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

3、反帝成果:最大成果是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

(1)直接诱因:英帝国主义制造“一三惨案”;

(2)基本概况:在人民的支持下,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两租界;

(3)基本认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收回被侵略的权益;

※链接高考:

(03,全国卷,11)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

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

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

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答案:B)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是中国历史上的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随着四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力量空前团结,通过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革命从珠江流域推向长江流域,形成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最后失败。为什么北伐胜利了,大革命却失败了呢?

原因在于大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打倒了旧军阀,出现了新军阀,内乱没有消除,和平没有实现;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依然如故,中华民族没有实现真正独立;新建立的南京政府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

1.主观原因

(1)中共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1926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由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共产党人没有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挫折中醒悟过来,只是把支持“蒋汪合作”,改为专心扶助汪精卫;而1927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也没能担负起在紧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中共的种种让步,并没能拉拢汪精卫等人,反而使汪精卫等人更加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中共没有注意对军队的掌握,过分依赖同国民党上层人物的合作,以致当昔日的同盟者叛变革命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2)共产国际代表没有认清中国具体国情,给予中国革命以错误的指导。

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形势判断得不是很成熟,加之中共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所以当1927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发来指示后,出现了陈独秀等人拒绝执行的情况,共产国际代表还把指示拿给汪精卫看,以示其对汪的信任,但是这个指示却成了汪精卫进行“分共”的一个借口。

2.客观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共产党在革命阵营中力量的增长,引起了国民党内反共势力的忌恨。为了打击共产党,独霸革命领导权,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汪精卫集团在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上讨论“分共”问题,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北伐战争的顺利推进,反帝运动、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使全国处在人民大革命的高潮之中,这时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并开始寻找其在中国的新的代理人。蒋介石投入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国民革命在部分地区遭到失败,并在势力远大于革命力量的情况下,破坏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历史教训,其中最深刻的是:无产阶级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坚持自身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在学习中,同学们不但要认清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史实和原因,也要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认识革命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认识到社会总是在新旧交替中不断前进的,在学习中要有辩证思维的意识。同时,要认真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历史,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