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册奇妙的化学

高中安全第一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05

第一册奇妙的化学。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有哪些好的范文适合教案课件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一册奇妙的化学”,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Gx86.COM 笔稿范文网】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课后记]

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


精选阅读

第一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

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

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⑴试管⑵试管夹

⑶玻璃棒⑷酒精灯

⑸胶头滴管与滴瓶⑹铁架台

⑺烧杯⑻量筒

⑼集气瓶⑽漏斗

⑾长颈漏斗⑿锥形瓶

⒀蒸发皿⒁导气管

⒂其它仪器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

课题: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

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授新:

(一)药品的取用:

1.讲解要注意的事项;

三不原则;

节约药品原则;

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

滴管的使用方法;

浓酸浓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学生操作练习:

1.练习用小纸槽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

2.练习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中,

3.用50mL量筒取45mL水;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物质的称量与加热

教学目标:1.掌握称量化学物质的方法;了解物质加热应注意的事项。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讲析法

实验准备:托盘天平、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蒸发皿、烧杯、石棉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1.使用量筒时,应怎样读数?

2.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

二.授新课:

(一)物质的称量

1.讲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2.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调节平衡;两盘垫纸;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强调)加砝码的顺序:先大后小,最后移游码。

对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二)物质的加热:

1.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点燃与熄灭的方法;

添加酒精的方法;

酒精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的处理方法;

两个绝对禁止.

2.加热的方法:

使用外焰加热;

正确选用仪器;

防止加热过程中仪器的破裂;

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某同学在称量固体物质时,读数为9.4克,称量后发现错把物体与砝码的左右顺序放颠倒了,已知1克以下用游码,则被称量物的实际质量为克.

2.在下列情况下,应怎样继续操作?

(1)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2)在称取5克食盐的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3)在称量某未知物质质量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左,..

第四课时

课题: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仪器的洗涤

教学目标:1.了解仪器的连接和洗涤的基本知识,掌握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重点:过滤和蒸发

难点:过滤和蒸发的操作要点

教学方法:边演示边讲解

实验准备:一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过滤及蒸发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谈话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

(一)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与胶皮管连接的方法;

2.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的方法;

3.把橡皮塞塞入容器口的方法;

(二)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三)过滤和蒸发:

1.过滤器的制作:

2.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

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的下端轻靠滤纸的三层处;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3.蒸发:

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四)仪器的洗涤:

水洗——振荡的方法、使用试管刷刷洗的方法。

碱洗——洗涤油污;

酸洗——洗涤不溶性盐或氧化物。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后。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当时,即停止加热。

4当试管内壁上附有难于水的盐或氧化物时,怎样洗涤?

当试管内壁上附有油脂时,怎样洗涤?


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册碳的化学性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

C+O2========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

2C+O2========2C0(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

CuO+C========2Cu+C02↑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CO2+C=======2C0

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

转化

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气机)等

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点燃

C+O2========C02

(O2充足)

点燃

2C+O2==========2C0

(O2不充足)

点燃

2H2+O2========2H2O

还原性

高温

C+CO2========2C0

高温

C+2CuO==========2Cu+C02↑

点燃

H2+CuO========2H20

九、教学参考

1.《初中化学教学参考》(1997年第7期)

2.《化学教学参考》


第一册质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能力目标:①会调节天平平衡;②会使用游码;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质量:现象归纳法、练习法;
质量的测量:实验探索法、关键词归纳法。
四、板书设计:
一、质量
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单位:
(1)通用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吨--1t=______kg
克--1g=______kg
毫克--1mg=___kg
3、测量:
(1)工具: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方法:天平平台放,游码零刻线;
平衡螺母调,指针中线指;
左物右码放,砝码游码和。
②注意事项:称量、镊子、干燥、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