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4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WwW.JAb88.coM/p>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主要由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和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组成。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深刻的做人做事的哲理: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通过读课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甚至他们根本从未注意过自己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把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舞台。
四、单元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文中,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师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难点。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钓鱼的启示》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要想更准确的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熟读课文。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课文)
三、质疑交流:
这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更准确了,我们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
四、情感体验:
1.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父亲呢?
五、联系实际: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六、拓展阅读: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
质疑只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更重要。
深入学习课文
语文即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章写作时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2.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出示俯瞰广场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预设: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事:教诲)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幸福)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沮丧)
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事实证明1:详写)
5.特殊时装展(事实证明2:略写)
6.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启示)
四、总结提升,深化情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怀: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从学生切身能感受和触及到的事物出发,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的积极性。
理清作者写文的思路,学习作者写作时选材的恰当以及写作的详略得当。
深入文本,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道理。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能找出“详写”“略写”,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居然”造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落花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麻屋子,红账子,里面睡了个白胖子。
(花生)
2.一提到花生,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个人想到的可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落花生》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小组中读课文,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其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教师按照学生的汇报,引导孩子们学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熟读课文,提升重点:
1.小组中再读课文,把你们印象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作者,提起花生还会想到什么?
(重点理解“忆花生”这一部分)
3.释题:这也是课文为问什么叫“落花生”?
五、自主积累,升华情怀。
1.积累你喜欢的词句,并说一说为什么。
2.读了课文,你想怎样赞美花生?
板书设计:
利用谜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深入读文。
小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不要死板的带着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学到完,孩子们会失去兴趣的,应有学生来决定怎么学,教师加以有效地调控即可。
质疑——解疑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人类还有着最亲密的生存伙伴,那就是动物。那么人和动物之间,到底能不能建立起相互信赖、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呢?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就告诉了我们问题的答案。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2.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说通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小编推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时安排:

制订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有趣的汉字”分组活动二课时

阅读《仓颉造字》二课时

“我爱你汉字”分组活动三课时

“我爱你汉字”全班交流 二课时

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二课时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思。

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课时

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台.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d.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

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其他.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a.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b.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C.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诗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二)能力目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三)情感目标

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媒体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

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交流。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

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

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2.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朗诵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即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积累,又传授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象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2.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及描写了那些景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找出教学切入点。

3.大组交流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三处景致

(1)小溪(1、2自然段)。

(2)小桥(3、4自然段)。

(3)人家(5、6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学习写法,感受思想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1)小溪。

小溪的特点:清澈见底,终年环绕村庄。

小溪两边的柳树,美、自然。(指导朗读,此处语速适中,语调要轻快。)

村民和小溪的关系;孩子们在小溪里嬉戏。(朗读指导,读出捉鱼时的童趣。)

通过对故乡景致和童年玩耍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小桥。

木桥、石桥(不作为重点,学生点到即可)。

3)人家。

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了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又写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南两面达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

(指导朗读从窗中看到的景象。“清晨”、“夏天”注意读出层次感。)

文章最后一段略写了村里其他人家的生活。通过“深深”、“印象”、“一辈子”这些词看出故乡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学生总结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着三方面景致时又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学习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如以“阳光、沙滩、海浪”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诗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二)能力目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三)情感目标

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媒体

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把课文读正确。)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魂”的发音与笔画、“缕缕幽香”、中“幽”,“衰老”中“衰”的笔画,“缕”的是边音,“葬”是平舌,注意发音规范。)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

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

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

四、回顾课堂,再次记忆

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

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

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

第二课时

一、歌曲引入,回顾上节内容

1.送歌曲。

上节课大家表现非凡,个个闯关成功,恭喜进入下个环节学习。为了祝贺与鼓励,老师带来这首歌──《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

二、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

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

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此环节结合上节课内容,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

三、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

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

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

四、总结全文,升华“梅花魂”

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

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

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

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

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

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

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1.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交流。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

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

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在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时,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2.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受到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朗诵白居易《忆江南》的句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即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积累,又传授给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象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2.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文章中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及描写了那些景致,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找出教学切入点。

3.大组交流

文章描写了故乡的三处景致

(1)小溪(1、2自然段)。

(2)小桥(3、4自然段)。

(3)人家(5、6自然段)。

三、深入理解,学习写法,感受思想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

4.大组汇报

(1)小溪。

小溪的特点:清澈见底,终年环绕村庄。

小溪两边的柳树,美、自然。(指导朗读,此处语速适中,语调要轻快。)

村民和小溪的关系;孩子们在小溪里嬉戏。(朗读指导,读出捉鱼时的童趣。)

通过对故乡景致和童年玩耍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小桥。

木桥、石桥(不作为重点,学生点到即可)。

3)人家。

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了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又写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南两面达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

(指导朗读从窗中看到的景象。“清晨”、“夏天”注意读出层次感。)

文章最后一段略写了村里其他人家的生活。通过“深深”、“印象”、“一辈子”这些词看出故乡在作者心中的位置。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四、回顾全文,学习写法学生总结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着三方面景致时又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的,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拓展学习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实现读写结合。如以“阳光、沙滩、海浪”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http://down.5ykj.com/jast/li/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zip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语文教材分析

析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生字卡片;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引发兴趣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给以激励与点评。)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后,你是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

利用生字卡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词,达到熟记的目的。

3.体会有关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4.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5.小结:

原来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6.齐读课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四留有思考,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一起初步地阅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要体会小姑娘那种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还需要细细读课文,认真揣摩,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本课。

2.抄写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在家长的监督下熟读课文,并听写今天的新词。

第二课时

一、援引思考,导入新课

上节课,孩子们不但课文读得好,生字学得也不错。这节课我们接着来体会小姑娘的复杂滋味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_____”线勾出。

(1)检查学生查找的情况

(2)全班齐读这句话: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什么“快乐”之后又“惧怕”?

你在生活中有过这种感受吗?不妨让大家分享一下。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明白,从哪些语句的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与“惧怕”。

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4.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博学的人。

三、课文小结

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文中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尤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

四、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制作成文化走廊板。

2.参考父母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新学期的读书计划。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多看书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字词学习:

1.本课生词组词抄五遍写字练习

2.预习第三课生词组词抄三遍课文读三遍家长签字填课后第三题。

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齐读课题,“长生果”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我的“长生果”呢?请你从书中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考读。

反馈: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2.知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主要写了童年读书、作文两大方面的经历)

3.找出描写两次作文经历的段落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她的作文被表扬?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的原因?

反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爱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思考——勤总结)

4.同桌接读课文,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反馈:阅读跟他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当这些乐趣和收获镶嵌进了少年时代,生活便像蝴蝶飞过花丛,像……像一枚让你的生活永远年轻的“长生果”。(体会比喻的表达方法)

三.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结合自己的作文情况,你认为读书和作文有什么关系。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和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基本读懂课文。

3、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板书“发现”,提出问题:老师昨天跟隔壁班的同学聊天,他们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发现过很多有趣的事情。有同学说,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有同学说,我发现下雨过后天空会有彩虹;有同学说,我发现了云在天上不会掉下来;同学们,你们曾经发现过什么?

2、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的趣事!我们的童年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3、板书“的”,齐读课题,我们一起读课文,仔细的思考,读完课文以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只有用心地读课文,用心地思考课文,才能够提出问题。不要怕人笑话,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问问题,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学习方法问题。

二、合作交流:

1、用小黑板出示学生预习课文时提出的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

2、小声读课文的方式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完之后选择自己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纠正读音、解释词语)

三,品读体验: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2、“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3、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5、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6、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小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习是那么的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会有新的发现,能有新的发现总结!

四、巩固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什么样的幻想?什么样的剪影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吧!

二、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1.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

2.“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三、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课文

对句子的理解。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四、教学片断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五、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模仿《我想》,让学生也动手写一写自己美妙的想象。

2017-2018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2017-2018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较已往相比,本学期每单元增加了1篇略读课文(共2篇)。“语文园地”的名称变为“回顾与拓展”。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近毛泽东;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在编写中进一步加强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有时在略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也有“连接语”。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每一组从导语到课文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教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时代感的文章,如,《最后一分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会看病》。《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慈母情深》《青山处处埋忠骨》。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其次,适当调整教材体例,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本册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除继续保持“资料袋”“阅读链接”;教材还在“回顾·拓展”中增设了“课外书屋”这一新栏目,旨在介绍、引导学生读课外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读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联系课内外阅读和生活实际,记下自己的感受、见闻和想象。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通过语文活动和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四个突出的特点:

1、强调了课外阅读的拓展,要加大阅读量

从第一单元的内容开始,到每一教材的导读,课后的练习,到“课外书屋”等,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本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如第五组综合性学习、第八组“走进毛泽东”等,都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2、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紧密,要加强实践性

P5: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如第三组习作(P54):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如第五组综合性学习。

3、强调写作方法的学习,要加强读写结合

如:第二组习作(P36):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P37“交流平台”: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感情的。第六组:描写人物的方法。

“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第三组P54

4、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加强学法指导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一)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展七)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者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

三、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二)识字、写字教学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指导朗读、默读。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可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4)课外阅读的指导(详见下文)

(四)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

(五)习作教学——我会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核心思想是多练,浅练,多赏识。

本册习作共安排了7次,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习作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4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良好的文风。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一)共性目标(参考教学参考书)

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五、教学重点

(一)共性重点(参考教科书)

1.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训练等,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本册教材有两个单元着重进行默读和背诵的训练,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2.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本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各单元有明确的阅读、习作、听说训练点,教学中要把这些训练点的要求落到实处。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转移到训练目标导向上来。一篇课文教学2-3课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发挥“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提示”的教学,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进行;还有的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再巩固、加深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本学期刚开始学习给课文分段,分段的教学一般应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进行,而不宜在一开始接触课文就进行。

3.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本册教材的单元训练点编排,考虑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联系。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听说训练除了教好4次听说训练外,阅读教学中要练习听话说话,作文教学一般也要从说到写。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1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案设计

一、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主要由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和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组成。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深刻的做人做事的哲理: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通过读课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甚至他们根本从未注意过自己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把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舞台。

四、单元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文中,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师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难点。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钓鱼的启示》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要想更准确的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熟读课文。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课文)

三、质疑交流:

这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更准确了,我们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

四、情感体验:

1.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父亲呢?

五、联系实际: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六、拓展阅读: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

质疑只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更重要。

深入学习课文

语文即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章写作时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2.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出示俯瞰广场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预设: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事:教诲)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幸福)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沮丧)

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事实证明1:详写)

5.特殊时装展(事实证明2:略写)

6.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启示)

四、总结提升,深化情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怀: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从学生切身能感受和触及到的事物出发,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的积极性。

理清作者写文的思路,学习作者写作时选材的恰当以及写作的详略得当。

深入文本,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道理。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能找出“详写”“略写”,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居然”造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落花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麻屋子,红账子,里面睡了个白胖子。

(花生)

2.一提到花生,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个人想到的可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落花生》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小组中读课文,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其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教师按照学生的汇报,引导孩子们学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熟读课文,提升重点:

1.小组中再读课文,把你们印象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作者,提起花生还会想到什么?

(重点理解“忆花生”这一部分)

3.释题:这也是课文为问什么叫“落花生”?

五、自主积累,升华情怀。

1.积累你喜欢的词句,并说一说为什么。

2.读了课文,你想怎样赞美花生?

板书设计:

利用谜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深入读文。

小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不要死板的带着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学到完,孩子们会失去兴趣的,应有学生来决定怎么学,教师加以有效地调控即可。

质疑——解疑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珍珠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人类还有着最亲密的生存伙伴,那就是动物。那么人和动物之间,到底能不能建立起相互信赖、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呢?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就告诉了我们问题的答案。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2.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说通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中学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照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首案编写李俊芳

一、教学内容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全诗共有八个小节,分三个部分来写:

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至七小节为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第八小节为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显示出了“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和情怀。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四、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运用了情感教学法,师生互动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效果。)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4.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画面吧!

二、学习三-七自然段:

1.自由读。告诉大家,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或者是你的感动、或者是你的快乐!

3.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①“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②“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③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觉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④“浑浊”—“碧波”,“咆哮”—“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

4.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设计意图:提倡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锨、镐的声音是多么单调,可是为什么是“歌谣”?

3.齐读。

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2.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

五、朗读全诗:

1.齐读。

2.尝试背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 

主题是“世界各地”,由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3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一类生字,5个二类生字,认识多音字“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及部分成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

过渡句: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文首概括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段首概括句:

兵马佣规模宏大。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4、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

6、了解部分世界名城的雅号,收集资料,抓住特点介绍感兴趣的城市。

学情分析:

三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具有条理,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很感兴趣的。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领略它们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但它们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几乎没有学生能有幸亲眼目睹,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世界各地的灿烂文化和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一番,把语言文字的品味与视觉资料的欣赏结合到一起,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建议:

单元导读:快速浏览3篇课文,用视频、录像给学生以直观感知,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秦兵马佣》:抓住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分两部分感受秦兵马俑两方面的特点,品读语言文字,扣住重点词句想象体会,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抓住特征描述的写作方法。

《埃及的金字塔》:抓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鼓励学生围绕金字塔质疑,抓住基本说明点,再逐一解开谜底。在此过程中,了解、总结作者说明事物所用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音乐之都维也纳》:抓住“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一问题,感悟维也纳的特殊魅力,走进音乐之都,通过品读文字,欣赏图片、音乐,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口语交际:可以拓展为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世界名城》:搜集城市雅号,开展“雅号、城市连连看比赛;搜集城市代表性建筑物图片,进行“看图片,猜城市”活动;搜集感兴趣的城市的资料,提炼关键词,逐一展现关键词,“竞猜城市名”;模仿前三篇课文写法,为这一城市写一篇文章,投票竞选“我心中的最有特色城市”等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1课时《秦兵马佣》2课时《埃及的金字塔》2课时

《音乐之都维也纳》2课时习作2课时练习3课时

单元导读设计 

 本课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一通览,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交流快速浏览三篇课文的感受,从而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增强学生后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整体把握的学习能力。 

 

2017—2018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词语盘点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17—2018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词语盘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7—2018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重点词语盘点

1娓娓动听衣襟炊烟亭子歇脚念叨入迷身临其境恍如戛然而止惊醒引人入胜正月滋润

拐杖恭恭敬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诲姥姥刘绍棠

2健康否则锻炼堡垒崇高源泉造福坚韧不拔彼岸专心致志责任基础公德建筑鞭策激励承担

值勤

3隐者林樾鸣蝉意欲

练习1:聚精会神前额姿势细腻泛起碧波蓑笠一樽酒王士禛扁舟丝纶蟑螂邮政编码

4敞开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翠竹挺拔松柏苍劲绚丽的色彩沃野耕耘鸣禽洋溢温馨攀登

包揽无限风光豪情浩瀚的大海胸襟云锦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描绘微风相聚

5法布尔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暮色笼罩纺织娘逮蝴蝶螺壳穿梭五彩缤纷蠕虫光泽

敏捷鼓鼓囊囊满载而归甜滋滋可恶的傻瓜怒气冲冲厉声地责备裤兜垃圾兴致勃勃痴迷

殿堂塞满闪烁责骂中毒观察

6大雾弥漫震惊寂静的田野豆荚绿莹莹一模一样端详椭圆凸起凶相毕露酷似指手画脚

迟钝捕捉窥探伺机四面八方绘声绘色似睡非睡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美餐刹那间名副其实

连续准确依然介绍距离判断

7金蝉脱壳夜幕降临华丽的新装秘密枝繁叶茂搜索枝丫轻手轻脚聚精会神抽搐脱壳花椒籽又白又嫩协调依依不舍折叠的翅膀颤动翅膀精巧的斑纹触角图案恢复生涯配合

练习2:铁杵承上启下踱着方步鸭鹅凫水猴子嬉戏衔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黄盖交口称赞翻山越岭本草纲目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

8自相矛盾戳不穿锐利张口结舌滥竽充数齐宣王南郭演奏腮帮齐湣王画龙点睛张僧繇

张牙舞爪神韵推辞唬人霎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惊叹不已点睛之笔腾空墙壁逼真

9推敲家境贫寒郊外拜访月光皎洁李凝幽居即兴恰当妥贴吟哦不知不觉仪仗队比比划划簇拥避让韩愈斟酌宽恕犹豫不决门闩莽撞礼貌衬托

10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为民造福奸诈贪婪接济一丸仙药迫不及待周旋搜寻敬重翻箱倒柜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的夜空皓月当空树影婆娑连声呼唤中秋佳节企盼凝望威逼

11拦路虎障碍麻烦连估带猜衷心掌握模糊

12伊索寓言嘴馋惊慌失措喉咙说谎圈套掺杂吸取教训戒心酸溜溜粪便一贯

练习3:古希腊奴隶知识渊博精辟密电码被捕雄赳赳千杯万盏谚语絮絮谈心拒绝

13一架专机辽阔的大海衷心爱戴崭新历史盘旋无垠呜咽痛悼奔腾不息澳门香港水天一色波翻浪涌震撼人心永不停息民族属于篇章海疆

14高尔基探望镢头姹紫嫣红染红栽花妻子脸庞

15艾滋病恩科西顽强抗争携带干预仁慈轩然大波虚弱不懈努力坦然悲观消沉

病魔应邀纤弱呼吁尤其稚气传染悲惨遭遇孕妇痛切另眼相看病情恶化天灾

练习4:原谅心花怒放瞟一眼怦怦直跳撒谎嘲笑金碧辉煌卧薪尝胆首屈一指川流不息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螳臂当车掩耳盗铃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16闻名于世情有独钟陡崖绝胜徐霞客潇洒挺秀姿态优美遒劲饱经风霜悬崖枝干蟠曲

依依不舍千姿百态屹立仰卧状如黑虎形似孔雀充满生机宾客盆景郁郁苍苍

17瀑布杰出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岩壁三叠合奏腾空而起漫天浮游远近闻名聆听泻落

沉醉掩映气势非凡雄伟壮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火热的脸庞胸膛訇然作响挟来凝神谛听

18莫高窟敦煌断崖绝壁一尊彩塑慈眉善目菩萨神态各异威风凛凛一尊卧佛琵琶神态安详掠走惟妙惟肖啧啧称赞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描摹引人注目臂挎花篮殿堂一幅壁画举世闻名

轻拨银弦彩带飘浮漫天遨游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灿烂辉煌帛画刺绣腐败无能洞窟

19富兰克林爆炸推测毙伤不足为奇难以置信混为一谈冷招热讽秘密乌云密布无稽之谈

轰鸣颠簸雷电交加一把钥匙一叶小舟攥住怒发冲冠倾盆而下骤然欣喜若狂避雷针安然无恙

震惊普普通通谜团

20厄运打垮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编年史国榷流传千古鸿篇巨制意想不到家徒四壁挣脱下落不明化为乌有致命的打击体弱多病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撰写携带寻访广泛搜集逸闻考察遗迹一袭破衫扑面而来年老体弱奋笔疾书诞生绝望名垂千古漫长旅途崎岖坎坷驱散

21诺贝尔瑞典斯德哥尔摩诞生逝世机械荒山野岭艰苦化为灰烬残废毫不气馁雷管运输引爆装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震撼怦怦直跳滚滚浓烟临终遗嘱英镑领域实验威力

22滴水穿石启示安徽光滑圆润接连不断岩缝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李时珍

持之以恒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翻山越岭铭记给予炉火纯青坚持不懈孜孜不倦接连不断

练习6:遨游蓝天推脱不掉鹦鹉礁石毛毛棱棱暴跳如雷粉身碎骨碰撞讥讽不自量力健康

尖利的棱角浸蚀啃啮脊背泄气有气无力咨询

23施耐庵柴进洪教头高太尉遭受开封发配沧州杀鸡宰羊款待挺胸脯歪戴头巾

全不理睬何故寻思躬身施礼禁军林冲枪棒流配的犯人依草附木骗吃骗喝较量推辞

如同白昼劈头打来衣裳掂量一番纵身木枷恼恨浑身功夫招式踉跄灰溜溜气势汹汹

抡起措手不及羞惭水浒传李逵鲁智深武松栩栩如生荡气回肠波澜壮阔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24儒林外史王冕耽误隔壁闷得慌贴补牵挂陪伴孝敬积攒贩子不知不觉黄梅时节阴云密布雾气缭绕岩石掩映葱茏青翠欲滴晶莹剔透诸暨争先恐后春光明媚

25黄鹤楼孟浩然饯行远眺触动依依惜别誉满天下暮春繁花似锦仰望烟雾迷蒙飞檐凌空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饮而尽暂时永世不绝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伫立浩浩荡荡按捺不住随即脍炙人口扬州广陵

26辛弃疾茅檐相媚好翁媪无赖卧剥莲蓬吴音鸡笼

练习7:哀鸿遍野妻离子散逆来顺受官逼民反忍无可忍逼上梁山劫富济贫铤而走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替天行道志存高远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2016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主要由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和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组成。它们分别告诉我们深刻的做人做事的哲理: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通过读课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是粗浅的,甚至他们根本从未注意过自己从生活中学到了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的阳光里,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又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师生共同努力,一起为生活这本书增添新的美好的篇章。最后,还得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把生活当作学习的大舞台。

四、单元学习重难点:

本单元课文,语言质朴简洁──孩子能读;情节性强──孩子爱读;而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文中,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师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难点。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写“我”和父亲那个钓鱼、放鱼的夜晚发生的故事,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钓鱼的启示》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找答案,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要想更准确的了解课文内容,就必须熟读课文。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课文)

三、质疑交流:

这回相信同学们的答案更准确了,我们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

四、情感体验:

1.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父亲呢?

五、联系实际: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

六、拓展阅读: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

质疑只是学习的开始,解决问题更重要。

深入学习课文

语文即生活,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舞台,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章写作时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2.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出示俯瞰广场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预设:

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事:教诲)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幸福)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沮丧)

4.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事实证明1:详写)

5.特殊时装展(事实证明2:略写)

6.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启示)

四、总结提升,深化情感。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怀: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从学生切身能感受和触及到的事物出发,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的积极性。

理清作者写文的思路,学习作者写作时选材的恰当以及写作的详略得当。

深入文本,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道理。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能找出“详写”“略写”,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居然”造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落花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麻屋子,红账子,里面睡了个白胖子。

(花生)

2.一提到花生,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个人想到的可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落花生》一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小组中读课文,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其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教师按照学生的汇报,引导孩子们学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熟读课文,提升重点:

1.小组中再读课文,把你们印象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作者,提起花生还会想到什么?

(重点理解“忆花生”这一部分)

3.释题:这也是课文为问什么叫“落花生”?

五、自主积累,升华情怀。

1.积累你喜欢的词句,并说一说为什么。

2.读了课文,你想怎样赞美花生?

板书设计:

利用谜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深入读文。

小组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不要死板的带着学生从第一自然段学到完,孩子们会失去兴趣的,应有学生来决定怎么学,教师加以有效地调控即可。

质疑——解疑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珍珠鸟》

设计者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可能喜欢体育的同学都知道,2002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网球公开赛上,当时赛场上的气氛十分紧张,运动员你来我往打得非常激烈,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只小鸟飞进了赛场,而球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它,当时小鸟惨叫了一声,跌落到地上。本来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球击伤小鸟的事情纯属偶然,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运动员马上停止了比赛,跑到小鸟跟前,当他发现小鸟已经死去的时候,痛苦地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了许久,才重新投入了比赛。现场的观众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有人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作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人类还有着最亲密的生存伙伴,那就是动物。那么人和动物之间,到底能不能建立起相互信赖、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呢?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就告诉了我们问题的答案。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2.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说说通过默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01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首案编写:
二度修改:
《成语故事》: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个成语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推敲》: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
《嫦娥奔月》: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读书莫放拦路虎》:教育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伊索寓言》:知道三则寓言小故事,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认读18个二类字,掌握3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熟记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画龙点睛》,复述故事、寓言和《嫦娥奔月》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能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了解《红灯记》故事,朗读唱词,体会弦外之音。
5.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情感目标:
1.从故事和各个寓言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2.学习嫦娥追求幸福的精神和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和寓言的寓意。
8成语故事
首案编写:
二度修改:
教学内容:
《自相矛盾》写的是古代一个人卖矛又卖盾,先夸卖的盾坚不可摧,又夸卖的矛锋利无比。旁边的人让他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他哑口无言。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设计意图】
课文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阅读。教学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并进行语言积累。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环境,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成语故事的深刻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质疑问难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设矛盾,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则存在矛盾的广告,引导学生指出广告存在的问题,并导入新课。
2.课件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全班交流。
3.介绍韩非子,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备课

第四组单元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14 再见了,亲人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从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或播放《英雄儿女》《上甘岭》电影片断导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进而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初读课文,交流: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而读懂课文叙的事,初步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再读课文,通过体会最令人感动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升华一的情感,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共同的写法──先叙事,再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由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彼此之间依依异别的深情,引导学生思考:在与别时朝鲜人民一也回想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从课文中找一找,结合着平日阅读,观看影视剧等说一说。使学生偏认识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为亲人,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浇铸了中朝人民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最后,引导背诵、抄写和进行小练笔:展开想象,写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抗美援朝战争影片、电脑课件

学生: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搜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发生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1.出示题目:“亲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谁是我们的亲人?

2.课文中的“亲人”指谁?(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鲜人民)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

3.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抵抗美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朝两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美国侵略军。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在漫长的八年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志愿军战士深情地说──引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4.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二、深入研读,展示探究过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2)小金花,为救老王,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

(3)大嫂,为挖野菜,炸伤了腿。

2.走进情境,感受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志愿军战士?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学生说句子,自由谈体会。

②重点出示:

A、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危险?大娘她们仅仅是为我们送来打糕吗?还为我们送来了什么?(鼓励、希望、信心……)抓住动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B、“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想象一下,说说大娘还会为我们做哪些事?

也许大娘做的事还有更多更多,这一切,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却像母亲一样,甚至胜似母亲。因此,在离别的一刻,我们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生读)“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师引,大娘,您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母亲!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随机理解词语:同归于尽、噩耗。

②重点指导:小金花的妈妈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为什么没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失去妈妈的痛,对敌人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真切,对比又如此强烈。有感情地朗读。

③引读:刚强的小金花,在失去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叔叔离别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所以,当志愿军叔叔与小金花离别时,关心地说──(生读)“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小组交流体会。

②重点交流,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危险?那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③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蔬菜,大嫂却为此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所以在志愿军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所以,在离别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再读课文,加深体验

1.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个人的事迹呢?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大 娘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深情厚谊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大 嫂 挖野莱致残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另外,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5*金色的鱼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时,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对学生来说篇幅较长,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是教学的重点。本着熟读课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的要求,第一遍读,可以给学生七八分钟,让他们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后,就主要内容和不懂的地方做一点讨论、交流。第二遍,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并作一点简单的批注。而后,再进行短暂的交流:哪些地方最令我感动?为什么令我感动?第三遍读,注意老班长的动作、语言、神态,思考:为什么说长满红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境界,崇高的革命精神。复述故事,根据情况,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作为家庭作业。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A、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B、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A、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B、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C、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教学反思: 

课堂上应充分地给学生自由。鼓励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学生自主的投入阅读实践,也才会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自我感受,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教师进行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声音略带颤音,给人以忍着痛苦,含泪叙述之感,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收到以声示范、以情激情的功效。

16 桥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时,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小小说。文章短,句子短,但立意深。小说塑造的老支书的形象体现了时代精神。

初读课文,先交流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并作批注,然后交流: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在头脑中树立起老支书的高大形象。

进一步细读课文,画出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在表达上有所发现。如,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达到震憾人心的效果。又如,多用简短的句、段、语言先练,给人急促悲壮之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2)班语文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五(2)班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显示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二、教学目标要求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说、会说,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说清自己所表达的意思。

4、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大意。

5、能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图画,写出的文章通顺,并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三、教学方法设想及措施。

1、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项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一方面,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另一方面,对本套教材以往所提的各项学习习惯也要常抓不懈,始终抓紧、抓实,务求达到预定的目标。

2、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本册教材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课外作业设计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单元练习中坚持安排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常设项目,并继续安排了“熟记成语”这项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指导学生原原本本地把书读好;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3、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

根据高年级段的特点,本册起,阅读课文不再是主要按思想内容而是主要按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进行单元组合;每次习作课的训练内容也与些紧密配合;习作教材不再每课都安排“例文”。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读写结合,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由中年级的“模仿起步”转变为“借鉴、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既要充分发挥课文在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在毕业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出500字左右文从字顺的作文。

4、切实使用好与本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运用教学挂图、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借助习字册使学生能按照书写的样字练习写钢笔字、毛笔字;利用“语文补充阅读”扩大学生视野,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1、师恩难忘2、陶校长的演讲

7

09.01-09.05

2

3、古诗两首习作1练习1

7

09.08-09.12

3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6、变色龙

7

09.15-09.19

4

7、金蝉脱壳习作2练习2

7

09.22-09.26

5

8、成语故事

7

09.29-10.03

6

9、推敲10、嫦娥奔月

7

10.06-10.10

7

11、读书莫放“拦路虎”12、伊索寓言

7

10.13-10.17

8

习作3练习313、在大海中永生

7

10.20-10.24

9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15、爱滋病小斗士习作4

7

10.27-10.31

10

练习416、鼎湖山听泉17、黄果树瀑布

7

11.03-11.07

11

18、莫高窟习作5练习5

7

11.10-11.14

12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1、诺贝尔

7

11.17-11.21

13

22、滴水穿石的启示习作6练习6

7

11.24-11.28

14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25、黄鹤楼送别

12.01-12.05

15

26、清平乐村居习作7练习7

12.08-12.12

16

学和做(1)说名道姓

复习,迎接考试。

12.15-12.19

17

12.22-12.26

18

12.29-01.02

19

01.05-01.09

20

01.12-01.16

五、本学期教学难点及重点

1、本册课本围绕全套教材提出的“双基”总目标(即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能写一手好字,能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背诵200篇左右的诗文佳作,能写500字左右的文从字顺的短文,以及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安排了有关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图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语文学习方面,继续强调学生对具体语境的感悟和规范语言的积累,安排了50%左右的篇目让学生背诵全文或片断;在单元训练中,继续安排了“熟记成语”一项。这样,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增加文化底蕴。

3、在德育方面,仍然注重潜移默化,注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第一朵杏花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