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23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2页例1、练一练及练习八的第1-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过程方法目标:在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目标:在解释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位“1”

师:从幼儿园起,我们就开始和数打交道了,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有一个数特别神奇,你能猜到它是几吗?

师:(在黑板上写“1”)认识吗?生活中的好多事物都可用它表示,信不?目光停留在教室,一年级小朋友都能用“1”描述好多事物,谁想说?

生:1张桌、1本书、1支笔、一张椅......

师:看屏幕,(4个苹果)能用“1”表示吗?有什么办法就能看作

是“1”?

生:放在盘子里.....

师:(课件显示把4个苹果用世一个圆圈起来)数学上要把几个事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往往用一个圈把它们圈起来。现在是不是更能还看出用“1”表示?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生:1筐苹果、1吨苹果、1堆苹果...

生:全班学生、全校学生、全国学生、全世界学生......

师:我们从足不出户到放眼世界,例举了这么多用“1”表示的事物,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好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所以说“1”很神奇,数学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单位“1”。

(设计说明:单位“1”较难理解,是教学分数意义必须突破的难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为此,上面的设计递进地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第一层,突出单位“1”就是自然数1,这个过程本质上是由具体的量概括出抽象的数,体现了本节课的核心教学要求。第二层,突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这个过程突显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理解分数的意义

1.温故知新。

师:(课件演示)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动画使圆变大、再变大、变小、又变小甚至更小,每变一次都问,其中的一份如何用分数表示?

生:1/2(始终不变)

师:为什么圆一直在变,而你们始终用1/2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生:因为不论怎么变都是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

2.操作感悟。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棉签总数的2/3

(组内棉签总数分别是3根、6根、9根和12根)

生:每组代表举起本组拿出的棉签。

(分别是2、4、6、8根)

师:明明每组拿出的根数不同,为什么都能用2/3表示?能说

出这个2/3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吗?

(学生逐一说明)

师:在拿棉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单位“1”不同,相同的分数表示的数量就不同。

3、概括抽象。

师:(课件出示图片)看看这些图片的涂色部分能否用分数表

示。

(1)一个圆的1/4,课件出示填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涂色的部分表示这样的()份,是。()/()。

(2)8个足球的4一,出示填空: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涂色的部分表示这样的()份,是()/()

(3)一个长方形的1/4,让学生说涂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儿。

师:能否用1/4表示,跟单位“1”有无关系?到底跟什么有关系?

师:这样看来,单位“1”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认识到,不仅要关注平均分的份数(板书:平均分的份数),还要关注表示的份数(板书:表示的份数),把握了这些要素,分数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

师:(课件出示一条数轴)找出1/4、1/5分别在哪?(再出示一条数轴)3/5在哪?它们各表示什么?

师:刚才你们所说的就是1/4、5/8、3/5意义,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数的意义)

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分数吗?先同桌交流再对照课本。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教学,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分三步进行:一是温故知新,由圆的不断变化,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始终用表示,让学生明白单位“1”不同,平均分的份数相同,每份与总数的关系相同,即部分与总体的关系相同。二是在取棉签的实际操作中,感悟单位“1”不同,相同的分数代表的数量不同。三是通过一组练习题,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的机械记忆,又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认识分数单位

1.媒体演示均分圆(2份、4份、6份、12份、18份、32份)学生根据分的情况说出想到了几分之一,(感受分得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

说明:这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2.把每根长方形彩条都看作单位”1“,按规律分一分,并填上适当的分数。(课件演示平均分6、7、8、16份)

(1)每根彩条里各有几个分数单位?

(2)哪些分数单位合起来与1/2相等?哪些与1/3相等?

(3)你还能找到其他相等的分数吗?

(4)这个图看起来像什么?

(我们叫它有趣的分数墙)

(设计说明:分数单位对于理解分数的计数方法、认识假分数,理解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向学生说明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

数单位后,重点结合分数墙,使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分数单位实际上就是单位“1”的若干分之一,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学生交流时的课件演示也能加深他们的这种感受。]

四、解决问题,巩固意义师:能在生活中找到分数吗?

(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大约占总人数的2/3.看到这条信息你想说什么?

再提供一条: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的3/8。这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了?能快速算出每天的睡眠时间吗?你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儿?为什么?

猜数游戏。

1.教师从笔袋中拿出4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1/5,笔袋中一共有几支铅笔?为什么?

2.拿出4支后还剩几支?请你拿出剩下的1/4,要拿几支?

师:同是4支,为什么老师拿的用表示1/5,而同学拿的用1/4表示?

3.拿完两次后还剩儿支?要拿出这些的2/3,得拿几支?为什么?

4.这时还剩几支?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说明:以上练习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单位“1”和分数单位等重要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他们逐步提升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水平,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精选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

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

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 3÷4= 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 (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

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 1/3(个)

例2:3÷4=3/4 (个)

例3:7÷10= 7/10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 3÷4= 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 (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 1/3(个)

例2:3÷4=3/4 (个)

例3:7÷10= 7/10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三、学习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难点:单位“1”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白纸、软尺,学生用的笔。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顾分数,了解学生的起点

师: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涂色的1/4圆。你们能用一个数表示涂色部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并板书1/4

师:对于1/4这个分数,同学们还了解一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分母、分数线)

2、揭示课题

师:是呀!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展开分数意义的研究

1.研究1/4,理解单位“1”。

(1)探究,用多种材料表示1/4。

师:刚才同学们说1/4可以表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1/4还可以表示什么?下面利用我们准备的学具进行探究活动,先看看活动的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a)任意选用一些材料,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1/4。

(b)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来表示1/4的。

(2)小组活动

(3)反馈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来表示1/4?

让学生汇报,在汇报同时可以利用学具进行演示。

(4)归纳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

师:是的,我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有不同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师:是的,平均分的物体不一样。有的是在分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像这样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我们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还有那些物体可以看做单位“1”?把你的想法给你的同桌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5)再次研究1/4

.拿出学具进行演示。,老师说出部分,让学生说整体

2、研究几分之几

让学生任意写一个分数,和同桌说说你写的这个分数可以表示什么?

3、总结分数的意义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练习(课件出示)

填空:

(1)5/9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

(2)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分之()4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分之()。

(3)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

(四)介绍是分数的产生

师: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课件逐屏出现,让学生阅读有关内容。

(五)延伸练习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下图,你能用分数来说一句话吗?

(六)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内容?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橙子),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是(六个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盘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数也数不清,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1”有着密切的联系。那现在我想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那现在每人分得的数量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的时候结果往往得不到整数,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分数。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掌握单位“1”的含义,明确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三、引导自学,探究成果:

1、师:同学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还给大家,希望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宝贵的知识财富。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学提纲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再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3、师:从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讨论出了结果,现在就请小组同学来进行汇报。

组1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1、分数的产生(教材第45页):

想一想: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述的。

试一试: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块;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个。

同学们,他填的对吗?(预设:对)你了解了分数是如何产生的了吗?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的结果了吗?(预设:会)那老师要考考大家,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1/5块),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1/8块)。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组2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2、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6页):想一想:先感知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的1/4是多少,如下图:

试一试: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了?(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条线段);我们刚把哪些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了?(六个橙子和八个面包)。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单位“1”的概念: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在生活中,你还能把哪些看成是单位“1”?(学生回答)

任何一个单位“1”的量,只要平均分了,就可以得到分数,那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单位“1”和分数的概念,那你知道分数有什么意义吗?它代表什么?例如,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老师这里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组3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3、分数单位的意义(教材第46页):

想一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

试一试:把10厘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处就是(1/10),2厘米处就是(2/10),8厘米处就是(8/10)。它们的分数单位是(1/10)。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计算长度时,我们用(长度单位),计算面积时,可以用(面积单位),那么其实分数也有单位。例如一把10厘米的尺子,每一个数字对应的就是一个分数,那根据“分数单位”的定义你能找出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几吗?(学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3/4表示单位“1”()分成()份,表示其中()份的数。

4、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7份,5份是这堆糖的()。

5、5/7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第二关:说一说

读出下面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第三关:做一做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彩色部分。

第四关:想一想

他们吃的水果一样多吗?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 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到: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机,表示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学习情境。通过一些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3=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

谈话:1 ÷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

谈话:可以,不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1÷3就等于1/3。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列出算式:2÷9=

学生可能得出2/9,

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所以2÷9=2/9。

随机练习:1÷4= 2÷5= 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 2÷9=2/9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

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有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的运用,不能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在以后的课中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信息窗3: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出示课件)光明小学举行了校园科技周活动,看:同学们正在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作品,请看第一张,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那个分数?你是怎样想到的?请看第二幅作品,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第三幅作品呢?

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表示的都是每幅作品中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大家比较这三张展牌,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你认为哪个大呢?

谈话: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组长快速地从一号信封中拿出三张一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分别表示出这三个分数,然后比一比,看,这三个分数相等吗?

学生操作。

师展示一组的纸条。

谈话:同学们都是这样涂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谈话:大家同意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大家的发现写下来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他们的分子呢?分母呢?老师还能写一组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随机写出

2/5=6/15=12/30,你能像老师这样写一组这样的分数吗?学生写分数。

二、组内交流,发现规律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相等的分数,思考: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小组的同学。小组长注意,要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记在练习本上。

三、组内交流,抽象规律

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和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学生可能得出很多规律

谈话:同学们对于他们组的发现,你想提问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

谈话:哪个组还有补充。对他们的补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谈话: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大家听明白了吗?

谈话:你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现概括出来吗?

学生能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

四、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是同学们根据这两组例子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打开信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先用一张纸条或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出另一个分数并在另一张纸条或线段上表示出来。最后再放在一起比较,看两个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生操作。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

学生展示。

谈话:这个结论是你发现的,请你骄傲的写上去。哪组跟他们验证的分数不同?

谈话:有没有验证出两个分数大小不相等的?(没有)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利用这个规律完成下面的题 = 括号内可以填几?为什么0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补充0除外,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题

五、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1、光明小学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版面,你知道图片部分占这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吗?你能写出两个与十分之二相等的分数吗?说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请你把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3、请你来当设计师。

光明小学计划做一块综合栏目的展牌,内容如下:“知识城堡”占版,“活动乐园”占版,“科技图片”占版,“生活园地”占版,其余的为“开心一刻”。

(1)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2)哪种栏目的版面最大?

(3)请你画图设计版面。(略)

教学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隐藏着的有关数学的奥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我学会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

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这些知识这样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的?以什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一)、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二)、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 ,每次运多少吨。

(2) 6/9里面有( )个,有( )个。

2、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3、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教学反思:

通过我学会了吗的学习,既巩固了新知,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共享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有关水的教案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有关水的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7.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水/

师: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作者凭借这最简单,最平常的字要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不认识、拿不准的字侃侃书后的生字表,也可问问老

师。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你可以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评:你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要说的话。)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评:读得正确——你比他读得更有语感——相信你们学完了课文,会读得更有体会。)

5.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6.作者想借用水告诉我们什么呢?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同学们分小节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这句

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小节,老师随机正音“水窖”,让全班同学读,再让读错的孩子读。)

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

,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师评:再次听到你的乡音,希望你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喊小的泉眼边,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如何感受水的珍贵?)

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

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2.假如这段文字是电影里一幅远远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长长的队伍;滴滴汗珠;快要干涸的泉眼;浑浊的泉水……)

3.把镜头推近,我来读,你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人在挑水;道路坎坷,骄阳似火;一个很小的泉眼;浑浊的泉水;师:这可是一家人全天的生活用水呀!……

4.再读读这段话,把你看到画面读出来。

5.(课件凸显数量词)注意留心数量词,你留心它,注意它,你会读出新的体会。再请同学读这段话。

6.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这就是我村子里的水。齐读这段话。

7.再请同学读课题,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你品出了这水中的什么滋味》是啊,这里面包含着多少艰辛与沉重啊!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泉,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让我们走进第二幅画,这幅画中,哪些语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3、请同学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

,大呼小叫,水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

惬意)……

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久旱无雨,天降甘露,你说该怎样读?

5、让我们在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还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

)(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6、孩子们为什么如此欢呼雀跃,读第一小节。

7、这可是久等难逢的雨呀!在更多的没有雨的日子人们是怎样的情况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三小节。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

感受?

8、明白了,但还有些许疑虑。身处细雨分飞的江南,怎能体会?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多少次的苦苦等待才盼来一场难得的好雨

,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板书:享受

9、这上天的恩赐的甘霖给村子里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啊!从中你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10,是啊,这段文字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

痛和期盼啊!得水这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所以说——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11、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这水的背后藏着多少的期盼与欢乐、等待与苦楚啊!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

珍贵。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挑水

最珍贵洗澡尽情享受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的加减法》复习课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的加减法》复习课”,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 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学生:。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习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习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习,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习。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 );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 ),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每段是全长的( )。

(3)( )( )==0.6==( )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近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参考答案:

(1),,,,,;,,;;。

(2),。

(3)3,5;3;15;21。

(4)图略;最接近2的是。

(5)6;4;,;(第4小题答案不唯一);。

(6)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习,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参考答案:1;;;;;;;。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习。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参考答案:(1)不一定。例如:。

(2)答案不唯一。例如:。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习的方法,对今后的复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习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数学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分数?

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包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填一填。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按要求涂色,并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

(2)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比1小)

(4)明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教学例2

(1)用分数表示出各图的涂色部分。

(2)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3)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4)明确假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根据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分辨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作业:同步练习十三1-2题,选作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苏教版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五、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3(1)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商不变规律。

(1)计算:120÷30 12÷3 40÷5 400÷50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动手操作: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为什么相等?)

(2)小组交流: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3)汇报: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4)观察以上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说一说根据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习题

第1题:按要求涂色,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第2题:比较每组中的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第3题:同位合作完成。

2.作业:练习十四4、5题,选作1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黄山奇松》: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黄果树瀑布》: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景观得壮美和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读书指导,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习作5》:这次写习作训练的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幅神情各异的脸蛋图和一段文字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本次习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把事情写具体,要给习作定题目,最重要的是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练习5》:本次练习有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在文中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熟练朗读课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之奇,黄果树瀑布壮美,以及莫高窟文化历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3.能够运用四人小组平台开展互助学习,运用学法迁移开展自学活动,运用编写导游词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转述或者复述能力。

4.能够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体会和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能够运用习得方法开展小练笔。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和了解写法。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

三、单元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徜徉在美的画面中,受到美的陶冶。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单元课时安排

《黄山奇松》………………………………………2课时

《黄果树瀑布》……………………………………2课时

《莫高窟》…………………………………………3课时

《习作5》…………………………………………2课时

《练习5》…………………………………………3课时

16黄山奇松

首案编写:路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法学法:基于问题,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解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黄山松的特点。

3.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小组合作,自学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54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带分数。使学生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观察以上的假分数,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

3.揭示课题:假分数又可以改写成怎样的数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板书: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带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1)一个同学在吃橙子时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

得到:“一个半”是1+ 的和,也可以写成1 。板书:1

(2)观察1 ,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板书

(3)提问:什么是带分数?

(板书: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4)带分数的读法。

1 读作:一又二分之一

1 读作:一又四分之三

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2.教学例3:出示题目

(1)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如何化简:

3÷3=1

8÷4=2

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提问: 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

提问: 化成带分数,怎样化简?

(3)小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①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②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部分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的第4~8题。

3.作业:练习十三9题,选作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3=1

8÷4=2

6÷5=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