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7、小珊迪

小珊迪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8

27、小珊迪。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7、小珊迪”,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7、小珊迪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请求、乞求、纠缠、孤儿”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诚实。

4、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被一辆狂奔的马车()。临死之前,他让弟弟()把()带回给“我”,这种()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使小珊迪()地离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三、深入学习

(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

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

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

请求、乞求何意?

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

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1、后来小珊迪有没有把零钱还给那个先生?谁还的?

2、小珊迪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还钱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追问:小珊迪伤势怎样?

3、小珊迪在伤势这么严重,生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说明了什么呢?

4、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被珊迪美丽的心灵打动了。)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布置作业

请你简要地把故事写下来,注意不要描写人物的对话。

板书设计:

可怜:又冷又饿卖火柴遭遇车祸

27、小珊迪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教学效果反馈:

我以听记、阅读课文最后一节为突破口,即人物悲惨的命运为抓手,层层深入地探究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整个事件,以重要句段为教学重点,品词品句品段感受珊迪的善良、诚实,并为复述做准备。

在感悟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对小珊迪品质的认识。如讲读第一段,要指导学生弄懂为什么写小珊迪的外貌,为什么要多次写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然后指导概括段意。讲读第二段时,当学生想象小珊迪受伤仍在忍痛寻找便士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利比给“我”找零钱的情节,并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诚实;在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这样,人物形象才显得既饱满,又清晰。

延伸阅读

《小珊迪》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珊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珊迪》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然而,在一百年前,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却是灰暗的。有的为别人擦皮鞋,有的给被人卖火柴,他们大部分都是孤儿,小珊迪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珊迪的童年,来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吧!(板书课题:小珊迪)

2.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梳理课文(抓关键词语)

生说师板书关键词语:卖火柴、换零钱、轧断腿

3.请学生对照关键词语说,说得即简略又清楚

4.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受感动吗?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读这段话)

师:读了这段话,你觉得为什么学这个会深受感动呢?引出:

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受“饱受饥寒”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是怎么生活的,那些地方能突出“饱受饥寒”呢?你是怎么感觉到的。(找关键词)

2.生答。出示“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师:这些关键词如果去掉会变成怎样呢?你们再读一读,对比一下有什么感觉?

(更加形象、具体;更加突出小珊迪饥寒交迫)

师:是呀,如果主要到这些关键词语,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深入。

师:我们刚刚是从(外貌)上来体会小珊迪的饥寒交迫的,还可以从(语言)上体会到。

3.用“”划出小珊迪语言的句子。

4.出示小珊迪语言的四句话。自己读,关键词语能让我们体会到更多,你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一些什么呢?

请——请求(追问)其中还有一个词语是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乞求”(板书“乞”,像乞丐一样请求)

师:哪个语气更强烈?(乞求)

师:你能读出这种越来越强烈的语气吗?

(师生互读,师读请求,生读乞求)

5.除了从外貌、语言上可以感觉到小珊迪的饥寒交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生回答。(动作上,“跑”)

从这个“跑”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跑出了他的饥饿

跑出了他的寒冷

师:是啊!我们现在可以的的确确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可怜的小珊迪令我们深深同情,但他那美好的品质更令我们感动。(回到最后一段,出示。)

四、精读课文,感受“美好品质”

1.师:自己默读课文11——16段,其中哪一个画面最打动你,把他划出来。

生找到小珊迪临死前说的那段话。课件出示:“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2.师:谁来当当这个小珊迪,来读读他说的话。(2人读)

3.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了吗?这段感人至深的话中就包含了小珊迪他的美好品质。

生说(善良、关心亲人、诚实守信)

师:当时小珊迪他需要钱吗?那他为什么要急着跑回来?

(更加突出他的诚实、守信)

师:这里又出来一个跑,这一跑又跑出了什么?(诚实守信)

师:同学们,你看,小珊迪临终前的这段话竟包含着这么多美好的品质,让我们一起配合音乐读一读。(播放音乐)读出虚弱、担心的语气(引导学生理解)

五、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这么一个感动的故事打动了你们,也打动了老师,更打动了文中的“我”,学生读14--16段

2.返回到最后一段,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我们的心。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饥寒交迫的孩子死了;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几个便士,这个拥有美好品质的孩子死了。

3.总结

直到今天,世界上的孩子们大都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都拥有了快乐的生活。可是这个故事依然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们,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对小珊迪说几句心里话吧?

小练笔:

小珊迪:。

六、板书

饱受饥寒

卖火柴

小珊迪换零钱

关心亲人轧断腿

美好品质

诚实守信

小珊迪学案


第三十一课小珊迪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介绍时代背景:

《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二、读最后一段,设疑激趣:

1.齐读。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读了这段你会有什么问题要问?

1)“这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故事?

2)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是什么品质?

3)“饱受饥寒”是什么意思?

4.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解决这些问题。

三、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故事发生后怎样一步步发展的,结局又是怎样?

四、自学检查:

1.出示生字词,着重提示:“薄”和“轧”是多音字。“又薄又破”一词中的“薄”读báo,“单薄”一词中的“薄”读bó。“轧过去”中的“轧”读作yà,而“轧钢”一词中的“轧”则读作zhá。“乞”要与“气”相区别,前者比后者少一横,最后一笔的写法也有不同。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请填写下表:

(1)

地点人物事情

白天旅馆前小男孩、“我”、同事买火柴

晚上旅馆里弟弟、“我”找便士

告诉情况

晚上珊迪住处珊迪、弟弟、“我”珊迪死去

(2)根据表上填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讲白天发生的事情:小男孩乞求“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接着讲晚上发生的事情:小珊迪的弟弟来送找回的零钱,告诉“我”小珊迪被马车轧伤,“我”去看小珊迪,快要死的小珊迪最牵挂的是弟弟;最后,他悲惨死去。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地学习课文,一起来看看饱受饥寒的小珊迪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范读。

2.讨论: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饱受饥寒)板书

3.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饱受饥寒?

板书:

身:单衣

外貌:脸:发青寒冷

脚:通红饱受饥寒

请买请求

语言:一个便士一盒↓饥饿

一个便士两盒

现在就买吧乞求

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买他的火柴?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的态度和说的话有什么变化?(请求的口气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这说明了什么?(饥饿)

指导朗读:

(1)用一次比一次迫切的迫切的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2)分角色朗读。

4.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开始作者以为自己上当了,后来却改变了看法,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讨论课后练习3(1)

你们说作者这时候会怎么想?

5.小结:饱受饥寒的小珊迪为了挣钱糊口,大冷天在街上卖火柴。现在换零钱去了。他到底是不是那种人呢?我们接着看课文的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小珊迪为什么迟迟不来?他的伤势怎样呢?

3.小珊迪被轧伤了,快要死了,可他还叫他的弟弟送回了四个便士。从这送回的四个便士你们体会到什么?(诚实)

板书:送零钱诚实

4.指导朗读:弟弟伤心的语气。

四、学习第三段:

小珊迪临死前除了挂念着要还作者钱之外,还牵挂着什么呢?

1.指名读。

2.小珊迪临死前挂念着什么?板书:挂念弟弟

3.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怎样?说明什么?图上有谁?他们的神情怎样?

4.小珊迪已经奄奄一息了,还担心弟弟无人照顾,说明什么?(善良)

板书:善良

5.“我为什么握住小珊迪的手并愿意照顾小利比?(被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板书:美好品质

6.指导朗读。(同情的语调读叙述部分、悲伤的语气读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1.读完这个故事,你的心被打动了吗?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2.小结: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非常需要钱,但是在他被马车压成重伤后,想的是让弟弟把零钱给先生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一个孩子呀!小珊迪虽然年龄不大,生活又那么困难,却担负着照顾弟弟的重任,临死前,他最挂念弟弟无人照顾,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时,他又是那样感激,小珊迪多么善良,他的心灵多么美好呀!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展开个性化地想象。

2、借助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受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在个性化想象中,学习人物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对比提问,简洁入题

同学们,我们都拥有着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小男孩儿,他饱受饥寒之苦,最后又悲惨地死去。然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大家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儿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吗?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去认识这位与你们年龄相仿却十分不幸的男孩儿——小珊迪吧!下面请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感知形象

1、请几名同学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请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三、深入研读,理解形象

1、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感觉到的那样,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更是一个诚信、善良的孩子。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珊迪的品质的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1——8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1)用横线画出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语句。

(2)用波浪线画出小珊迪,作者和同事的语言对话。

(3)用双横线画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

2、研读交流

(1)外貌描写: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如:“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冻得通红”。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小珊迪的可怜。

(2)语言描写:

研读三次“求”:你怎样理解“请——请求——乞求”三个表示语气的词语?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3)换位想象:小珊迪为什么要降价卖火柴呢?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4)分角色朗读。

3、师:我们从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看到了小珊迪的可怜,又从他的语言描写中进一步看到了他的可怜。而此时的作者也很同情可怜的小珊迪,拿出了一先令,小珊迪主动帮作者换零钱,可是作者等了很久,也没看见小珊迪回来,此时作者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体会作者的心理描写)

四、展开联想,感受品质。

1、师:正在作者猜测时,旅馆里来了个小男孩,他是谁?他来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研读9——13自然段,思考小利比来给作者还钱,让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珊迪(板书:诚实守信)

2、师: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他换完零钱往回跑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到小珊迪被撞的路上看一看,看他到底遭遇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我来叙述,你来补充。

3、小珊迪遭遇了不幸,却用奄奄一息的声音说着什么?由此,你还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呢?

4、面对这样一个可怜、可敬的孩子,此时你要跟他说什么?

师:多么让人心疼的孩子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让我们握着他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5、当小珊迪听到作者的承诺,他又什么样的反应?作者是怎样描写他的神态的?请轻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抓住“目不转睛”,“感激”两个词)

6、小珊迪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不要吵醒他,再轻声的齐读最后一段。

五、由读促说,升华情感

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虽然死了,但是他善良的品质,诚信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听吧!好让小珊迪的故事永远得以流传,让他的精神永远照亮人间!齐读:善良和诚信,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14、小珊迪

外貌→饱受饥寒

}可怜

语言→请→请求→乞求

派弟弟送零钱→诚信

挂念弟弟无人照顾→善良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珊迪》教学反思

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造放飞灵性双翼的机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做到:“对课文的内容熟悉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下面这一教学片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31课《小珊迪》,在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后,布置了学习任务:尝试运用“发现法”学习课文。仔细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交流,并强调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里呈现出书声琅琅、圈圈画画、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教学片断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几句话:

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两都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感动了?生:因为可怜的他都快死了,还能记着小弟弟。师:我们大家一起读这几句话,共同感受一下可怜的小珊迪所处的处境。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都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读到这儿时,老师声音变了,由于小珊迪的善良使我禁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在坐的学生抬起头,有不少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尤其是单亲、父母离异的孩子更是这样。

学片断二,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小珊迪的腿被轧断了应该住在医院,怎么躺在一张破床上?”我一听,愣了一下,没想到学生敢向教材挑战,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提问题的同学,像在问: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我做了临场应变,马上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这位学生说:“你真勇敢,能谈谈你的看法吗?”这名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马上自信地说:“腿被马车轧断了,没钱看病,司机跑了,就躺在自己家的一张破床上;也有可能自己就没家--连一张破床也没有,是一位陌生人给他一张破床……”多好的想法啊,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再读一读、议一议,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激活了,读书声、议论声充满整个课堂,学生们发言积极踊跃,“可能是小珊迪乞讨的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张破床;也许是小珊迪和他的弟弟亲自做的破床;也许是他爸爸临死时留下的破床;也许是他俩流浪在街头,遇到一家已经没人住的破房子里有张破床……”“小珊迪死了,他的亲人呢?他的父母是怎么死的?小珊迪为什么难过地说?他的父母是什么时候死的……”有提问,有发言,有补充,有辩论。一个“感受”问题的提出,激活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呈现出合作、探讨的气氛。这无疑是真正的读书,读书而又不盲从于书,敢于向教材挑战,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索精神。当然,学生的质疑,不一定都正确,更不可能很完善,但这并不重要,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认识。保护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每个个体生命的风采,课堂上才能形成合作、探究的气氛。

此片断中,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使学生在争辩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唤醒了个体创造的潜意识。如果能持之以恒,必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后反思:

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情感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一片断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的内心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而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一教例中,我让学生用自学讨论法去读书、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总之,尊重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激发兴趣,诱发体验;师生互动,感悟体验;多元评价,升华体验。增进生存体验,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参观、考察周边的生活环境,真切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沉重的话题,才能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成为时代的需要,才能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27与象共舞


27与象共舞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象,揭示课题

1.播泰国风光,简介泰国。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泰国整个版图形如一头威武的大象,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图片定格在大象图上)

2.谈论泰国的象。

3.揭示课题:

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与象共舞”!

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导语: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通过读书又产生了什么疑问

3.出示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熟视无睹 以一当十 以一抵百 彬彬有礼

松弛 按摩 尴尬 绅士 气氛 芭堤雅

4.交流一下,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

5.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归纳:象和人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和谐友好?

27、新型玻璃


27、新型玻璃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是玻璃的种类不仅仅是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那种,还有许多新型的玻璃,你知道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几种新型玻璃。

二、板书课题

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生字词

1、注意读音:殊、即

2、字形:碎。

3、形近字同音字:

4、教师结合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陈列、博物馆、企图、犯罪、特殊、即使。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教师板书:

夹丝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全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及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它们的特点,作用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四、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五、结合表格内容,读课文,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六、练习朗读一至五段。

七、学习第六段,理解正在、将会两个词。

八、提问: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对全文起什么作用?

九、教师总结全课。

学习了本课我们应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后为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7、古人论学习


27、古人论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正确、规范的默写课文。

3、在理解课文中三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从中学习古人的那种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论学习这篇古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这篇古文。

2、试着背诵。小组互相检查。

3、指名背诵。

4、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

5、结合你现在的学习,你能从课文中学到什么?(自由发言,谈感受,同时也是对这篇古文的理解。)

6、这篇古文指引了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那么让我们把它牢牢的记住吧!试着默写。

7、小组检查,有错误的地方,再默写。

三、课堂小结:大家能够把你学习的感受说出来,老师希望你能用这三句话指引你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面对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时这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还要实在。

四、作业:在作业本上默写这篇古文。

27花钟 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7花钟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钟、盆、床、号、升、饭”等6个生字。描摹“盆、床、号、升”4个字。积累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不同的提示语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4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6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提示语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难点:了解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开花的时间。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前学生准备听录音,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钟”字,说说可以怎么记。(形声规律)

2、补全课题,齐读。

3、设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借助拼读学习生字。

2交流自学的情况。

(1)读词语。

花钟三盆花起床号太阳升睡觉午饭

(2)记字形。

钟盆升饭

(3)结合“盆”的教学,学习“皿字底”,直到“皿字底”的字一般与某些盛东西的日常用具有关。如,盆、盘、盒、盖等。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

(1)学生自由准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花钟指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读好花名,看花的形状。

4小组读课文第2节,思考:课文中的三种花是怎样告诉我们时间的?找到文中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5学生交流。出示课文第2节。

(1)自由读句体会。

(2)引读第2节。

太阳出来了,小白兔还睡在床上打呼噜。这时,……,告诉我们什么?太阳升到了头顶,小白兔还在跳舞,午饭也忘了吃。这时,……,告诉我们什么?天黑了,小白兔还不想睡觉。这时,……,告诉我们什么?

(3)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花,一段话读好。

(4)抽读课文段落。

6与同桌一起议议: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花称做花钟?(先想——后议——再交流)

小结:因为开花的时间不一样,所以能像时钟一样提醒人们时间。

四、学配音,背诵课文。

1看小兔起床、午饭、睡觉的三段动画,要求边看边听,记住故事。

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段准备配音。

3抽学生交流动画配音。

五、游戏巩固生字,课外延伸。

1举字牌游戏:饭钟种盆升饭。

2联系已学过的生字,组成两组词语种,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起床号午饭睡觉时钟九点)

3了解有关的“大自然的时钟”的信息。

植物钟:蒲公英早晨六点开放;丝瓜花下午三点开放;月光花在月光下开放。

动物钟:日初东方,鸟儿唱歌;日落西山,鸡要回家;猫头鹰晚上巡逻。

4总结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六指导描摹。

教学效果反馈这篇课文关于“牵牛花、午时花和夜来香分别对小白兔说了些什么?它们又是怎样说的?”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再通过范读,做动作辅助朗读、上台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读的愉悦。课最后我让学生选择一种花来介绍一下有关的知识,既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7 卖木雕的少年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7 卖木雕的少年》,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7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27卖木雕的少年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7卖木雕的少年》,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7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112页至11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课后反思
1、学生从老师的介绍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
2、自己未有发开让学生读其他有关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友谊的故事。

27、陶罐和铁罐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7、陶罐和铁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内容:P107-P109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3、读下列词语:
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氧化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氧化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
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板书:谦虚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综

教学反思:
1、“荒”与“流”字的区别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在作业反馈效果好。
2、学生对分角色表演兴趣大。也加深了明理。

27 勇敢的少年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7 勇敢的少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27勇敢的少年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8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难”),练习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汉斯在海难中所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和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汉斯坚强、勇敢、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海难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大海的特性,积累有关大海的词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海。
2.教师谈话:大海既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又有令人害怕的时候。当大海发怒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勇敢的少年》给了我们回答。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读书要求: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好自然段,遇到不懂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或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解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
3.“会认字”学习过关,注意多音字“难”的其他读音。
漆黑船舱划艇悬队伍哀求眺望海难
(1)开小火车逐个检查认读,给多音字组词。
(2)齐读生词。
(3)集体记忆部分学生认为比较难的生字。
(4)从课文中找到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3.“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渔、顺、伍、划、拥、必、忍、翘
(1)观察8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阅读与海难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巩固认读下列词语。
漆黑海难狂风怒吼乌云翻滚危在旦夕
义务援救竭尽全力自告奋勇精疲力竭
2.用上以上的部分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领悟。
1.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用下画线画出最能体现汉斯勇敢的句段,还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将你画记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2.学生汇报,理解课文内容。
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感悟,并随机指导朗读。
从当时的恶劣的环境感悟:
(1)说一说,这一段为什么能体现汉斯的勇敢?
(2)找一找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描写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师相机板书: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危在旦夕)
(3)交流与海难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海难的感性认识。
(4)听录音(教师准备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录音片段),边听边想象:海难的惊心动魄及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再交流听后的感受。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对话中感悟:
(1)学生汇报后,提问:妈妈的阻拦有道理吗?为什么?(师相机板书:唯一的依靠,16岁)
(2)情况这么危险,妈妈一再阻拦,为什么汉斯还要去救人?请用汉斯的话回答。(相机体会“义务、竭尽全力”的含义)
(3)讨论:妈妈一再恳求汉斯不要去,汉斯仍义无返顾地去了,这难道也说明他勇敢?(引导学生感悟汉斯的行为不是莽撞冲动,而是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环境中,汉斯为了拯救他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宁愿舍去亲人。他承担了自己的义务。这就是勇敢精神的体现。)
(4)同桌练读汉斯母子俩的对话。
(5)指名分角色读,读后评议。
(6)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引读完全文。
三、总结拓展。
学完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含汇报批注)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汉斯所说的那一段话。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自告奋勇
竭尽全力
义务
勇敢的少年
(汉斯)
乌云翻滚唯一依靠
狂风怒吼母亲阻拦
危在旦夕十六岁

27我多大了


27我多大了
教学目标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蜉、蝣、猩、寿、铀”5个生字;通过不同的方法理解“蜉蝣、朝生暮死”的意思。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好地球的几次问话。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地球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⒊了解地球及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有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及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地球在了解自己年龄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⒉这句话是谁说的?板书:地球
⒊地球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就去问太阳妈妈。
出示第一小节。
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在太阳妈妈的建议下,地球向谁询问自己的年龄?
⒉交流,板书:
蜉蝣、大猩猩、海龟、龙血树、化石、铀
⒊学习生字,认识“蜉蝣、龙血树、铀、猩”
⑴认识“蜉蝣”
正音
从这两个字的部首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种昆虫。)
出示“蜉蝣”图,学生介绍“蜉蝣”的有关信息。(教师梳理蜉蝣的样子、生存时间、生活地点、种类)
⑵认识“龙血树”。
出示相关材料,自由朗读,你对龙血树有了哪些了解?
(梳理龙血树的生存时间、功效、生长地点)
⑶认识“铀”
出示图片,老师简介。
三、静心读文,了解地球及它身上的其它一些东西的大致年龄。
⒈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完成表格。
名称生活的地方年龄
蜉蝣池塘上空一天
海龟
地球宇宙
⒉交流,填写表格。
理解“朝生暮死”
从这个词中找出两组反义词。(朝—暮;生—死。)
指名讲意思。(早上生晚上就死了,说明存活的时间很短。)
⒊根据表格内容及收集的资料练习说话。
世界上的物质和生物是那样有趣、奇特。。
(从生存时间、生活地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⒋师生小结: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地球问年龄只有一天的(),接着问(),又问(),然后问()。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地球询问自己年龄的过程时是按他们年龄大小的顺序来写的,这样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四、体会地球心情的变化,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⒈地球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呢?默读2~17节,用“——”划出地球的几次问话。
⒉交流出示地球的几次问话。
地球问:“蜉蝣,蜉蝣,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看见大猩猩们在森林里追打嬉戏,就问:“聪明的大猩猩,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看见海龟在海滩上,又问:“长寿的海龟,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问:“老寿星龙血树,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说:“难道你知道我多大了?”
⑴轻声读,想想地球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⑵如果给你这些词,你会怎么填?每一小组完成一份作业单。
出示:着急急切惊喜迫不及待心急如焚高兴惊讶
地球()地问:“蜉蝣,蜉蝣,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看见大猩猩们在森林里追打嬉戏,就()地问:“聪明的大猩猩,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看见海龟在海滩上,又()地问:“长寿的海龟,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地问:“老寿星龙血树,你知道我的年龄吗?”
地球()地说:“难道你知道我多大了?”
⑶交流,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⒊分角色朗读课文2~17节。
五、布置拓展作业。
⒈交流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地球上、宇宙中其他物质的年龄和生活地点等资料。
⒉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写写其他物体了解自己年龄的经过。
板书设计27我多大了
蜉蝣、大猩猩、海龟
地球————————————————————知道了自己的年龄
龙血树、化石、铀
本课小结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地球与其他物质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地球急于想知道自己年龄的心情。学生兴趣较大。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照样子写词语:
朝生暮死()()()

《27、小珊迪》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珊迪教案”专题。